过刊目录

  • 2011年, 第30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11-09-25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戴眉眉 楚岩枫
    2011,1(9):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 文首次提出将复杂网络理论应用于产业链风险传播问题研究的构想,分别介绍了产业链及产业链风险、复杂网络和风险传播理论在国内外学术界研究发展的现状,并指出其中的缺陷和不足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最后分析了三大领域结合的可行性以及理论和现实意义,提出通 过建立基于复杂网络的产业链风险传播模型动态考察风险在产业链网络中的传播规则、路径,为今后三大领域的结合研究奠定基础且指明方向。
  • 公彦德 李帮义
    2011,1(9):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参与人的风险偏好类型为风险中性或风险规避的前提下,给出了委托人和代理人风险偏好类 型的4种组合,在不同的组合下,对对称信息和非对称信息两种情况中的八类委托——代理 模型进行求解,通过求解结果对努力水平、分配系数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同时分析了委托人 的期望效用在不同风险偏好组合下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对称信息下,无论委托人和代理 人的风险偏好如何变化,代理人的努力水平保持不变;若委托人风险偏好类型确定,则代理 人风险规避时承担的风险要小于代理人为风险中性时的风险。非对称信息下,只要代理人是风险中性的,则帕累托最优风险分担要求代理人承担完全的风险;若代理人风险规避,则委 托人风险中性时代理人的努力水平和分配系数均小于委托人风险规避时代理人的努力水平和分配系数。若代理人是风险中性的,不仅对称信息和非对称信息下代理人的努力水平相等,而且无论委托人风险偏好如何变化,对于每种偏好组合,对称信息下代理人的分配系数均不 大于非对称信息。若代理人是风险中性的,则委托人风险偏好的变化并不会改变自身的期望 效用;若代理人是风险规避的,则风险中性的委托人期望效用最大。
  • 赵华平 张所地
    2011,1(9):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分析了高速公路工程不动产的经营收益构成和运营成本构成,应用随机时间序列模型和工 程不动产评估理论建立了高速公路工程不动产的净经营收益动态预测模型和还原率动态预测 模型,为实现公路工程不动产价值的传统经验静态评估提升及科学动态评估奠定基础。
  • 陈红蕾 汪寅
    2011,1(9):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 年来,知识产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知识产权制度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已日益成为国内外学界、业界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交易效率的角度,运用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数据,实证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强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认为,交易效率的提升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没有交易效率的提升,就没有持续协调的经济发展。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提是提高 交易效率,否则这种保护将不利于经济发展。
  • 贾晓霞 苏毅 张瑶
    2011,1(9):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临港产业集群面临的基础设施风险、产业关联风险、持续稳定风险、公共管理风险和不可抗力风险、物流项目风险等因素及多重关联影响的基础上,应用解释结构建模方法(ISM)建立了临港产业集群风险系统的结构模型。文章结合宁波临港产业集群的具体实例,并着 重探讨了方法的应用和结果的分析。
  • 曹颖轶
    2011,1(9):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甘肃1995年以来的数据,借助Arcview软件制图,分析了甘肃省经济空间结构、三产业空间格局演变过程及特点。结果表明:1995年以来,甘肃省经济空间结构没有显著变化,呈现以兰州市为极点的“单极核”经济结构;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工业发展是甘肃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矿产资源分布状况与工业化存在内在的联系和耦合关系,也是经济空间结构形成和演化的重要原因。
  • 孙卫东 邢延铭 董莉 李畅
    2011,1(9):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产 业集群已成为当今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集群的竞争力又是发展的关键。本文从集群 发展能力、集群创新能力、集群市场开拓能力、集群资源整合能力、集群环境因素5个方面 建立了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及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集群竞争力评价模型,将河北产业集群竞争力与江苏、浙江、广东3个位居全国前列的发达省份以及与 我省经济总量相近的辽宁、河南、福建三省比较。研究河北省集群竞争力的优劣势,分析原因、寻求对策。

  • 于美玲 周德田 张辉
    2011,1(9):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因子分析法对山东省各产业的竞争力水平进行总体评估,从微观层面剖析产业的竞争力状况,依据竞争力排名确定主导产业,可以为区域经济发展主导产业的选择提供建议;同时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各产业现存的优劣势状况,提出推动区域主导产业发展的针对性对策建议。

  • 鲍洪杰 刘德光
    2011,1(9):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空间经济统计分析方法,在MapInfo软件和Geoda095i空间统计分析的帮助下,通过空间位 置建立数据间的统计关系,利用2009年区域GDP数据,对甘肃省区域经济之间的总体和局部 空间差异时空格局及相关因素时行了分析,发现该时期甘肃省各市GDP增长水平分布呈现同 步发展的态势,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地区在空间上的聚集分布十分明显,因此,基于对Moran散点图的分析,以空间聚集关系、空间滞后回归模型的回归分析,发现空间统计分析对于甘肃省区域发展的空间状态揭示了不同区域经济差的空间联系及空间变化的相互作用机制。

  • 赵玲;王荣成 陈晓霞
    2011,1(9):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土地利用变化时空分异在很大程度上都反映于土地利用结构的时空分异,描述土地类型空间结 构分异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比较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方位上的差异。但考虑到此方法的一些缺陷,本文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引入了年均变化强度指数指标来描述土地利用的时 空结构分异特征。〖JP2〗为了便于比较某一研究时期土地利用变化的强弱或趋势,可计 算各空间单元的年均变化强度指数,它实质就是用各空间单元的土地面积来对其年均变化速 度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其具有可比性,得出各不同用地类型的时空结构分异情况,对出现这 种情况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从而达到全面把握土地变化规律的目的。
  • 李爱彬 赵翩翩
    2011,1(9):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根据徐州市在2000~2009年的GDP与货运量的数据,实证分析了徐州物流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并定量测算了物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徐州物流业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物流业对城市经济增长也具有不同的阶段 特征,2000~2007年,徐州城市经济增长速度快于物流业发展速度,物流业的发展拉动了经 济的增长;2008~2009年,徐州城市经济增长速度慢于物流业发展速度,物流对经济的拉动 作用不够明显。最后,对徐州物流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 方忠
    2011,1(9):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城市创意产业的价值生成系统,从价值链的角度来构建城市创意竞争力评
    价指标体系,借助客观赋权法的变异系数法来确定各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应用线性加 权法来进行福建省各城市创意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深入分析每个城市各指标的优劣势,并结 合评价结果提出相对应的政策建议
  • 张个-王洪海  朱婧
    2011,1(9):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影响因素复杂性和主观性等特点,构建企业两化融合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理论,建立企业层面的两化融合影响因素模型,并参照山东省200家重点工业企业的调研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修正和结果分析,并得出相关研究结 论,为进一步推进山东省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供有意义的对策和建议。
  • 雷仲敏 康俊杰
    2011,1(9):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综 合交通运输体系是未来我国交通发展的重点方向。结合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特点,从规模、结构、服务品牌和效益4个方面构建了区域综合交通运输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德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正态分布作为隶属函数,构建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综合评价方法。最后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该评价体系和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 周莉 先福军
    2011,1(9):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已经运行半年多的新疆油气资源税改革使油气企业的税负增加,地方财政增收效应
    显著,初显税改的目标定位。但在试点中暴露出来的计税依据不规范、综合减征率递减以及内外资企业税负不统一的问题,亟需在全面推开资源税改革方案时予以综合考虑,除此之外,还应适当提高现行税率,处理好资源税收入在各级政府间的分配,并在现行体制下同步推 进资源税费改革,以此设计具体的改革方案和路径
  • 陈思 甘蜜
    2011,1(9):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工业城市物流经济发展对于城市交通网络影响的研究进行了阐述,针对工业城市的特点以及工业城市物流经济发展对于城市交通网络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攀枝花市物流经济发展情况对于城市交通网络影响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本文旨在通过工业城市物流经济发展对于城市交通网络的影响机制的研究为工业城市规划提供依据。
  • 李慧
    2011,1(9):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作 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制造业一直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和解决就业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文章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了一个企业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是必须努力提高制造业整体绩效,推动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
  • 沈颂东 葛 李一隽
    2011,1(9):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信 息网络的融合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及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实现信息网络的融合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针对中国目前还没有实现真正的信息网络融合的现状,论文从制度开放、商业化运营模式创新及普遍服务新理念的建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 殷阿娜;王厚双
    2011,1(9):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我国1995~2008年技术创新绩效进行评价以及对我国各地区的技术创新绩效进行测评,并将我国技术创新绩效与美国、日本等部分国家进行比较分析,为提 高我国技术创新绩效提出了几点建议。
  • 金余泉 韩东林
    2011,1(9):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制造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而技术创新则是制造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背景下,科学评价安徽省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意义。本文利用制造业 各行业数据,采用CPM方法并结合技术转移吸收能力指标,从产业转移的视角,着重评价了安徽省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与技术转移吸收能力,结果显示:安徽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 力相对较强,而轻纺和原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弱;此外,安徽省制造业技术转移吸收能力不强。最后文章认为,在承接产业转移重大机遇下,着力加强制造业各行业对技术转移吸收的投入力度,充分引进、消化和吸收外来先进技术要素,是安徽省“十二五”期间提升制造业技术创新水平的关键途径。
  • 赵瑞芬 王俊岭;
    2011,1(9):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实践证明创新环境对区域创新能力有着明显的正面促进作用,然而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各个地区之间创新环境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本文首先根据区域创新环境的内涵构建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各地区域创新环境的综合得分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区域创新环境的梯级差异明显:东部地 区的创新环境明显优于中部和西部;西部地区的创新环境最差;东部与中部之间的差距大于中部与西部之间的差距。
  • 柳永夏
    2011,1(9):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本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加大科技投入,特别是R&D投入强度,降低对外技术依存度 的观点,分析了“十一五”期间,吉林省对外科技交流工作在经费、项目、活动方面的投入 ,同时分析了上述投入对促进吉林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促进作用。
  • 郭志仪 李志贤;李燕
    2011,1(9):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适应国际趋势的战略选择,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选择。分析了低碳经济给油气资源产业带来的挑战和重要机遇,提出了基于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 丁永波
    2011,1(9):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未来全球产业发展模式也将步入这一新的框架。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区域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二者是相辅相承、辩证统一的,前者是方向,后者是动力。低碳经济模式下区域工业结构必然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节能型以及高附加值、高加工度、高技术化的方向优化升级,进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变。
  • 季托 孙彦彬
    2011,1(9):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按照时间的顺序,从非正式模型、理论模型和模拟模型3个角度综述了世界石油价格的预测模型。其中,石油价格的非正式预测模型简单易懂,对政策的制定和社会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理论模型是研究问题的基础;模拟模型能利用技术手段更好地进行价格波动区间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