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产业经济

  • 李雪灵项目团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我国制造业数智化转型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协同作用,本文从服务化、战略转型和生态化不同主题探究产品、企业和产业3个层面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系统地梳理和总结。深入解构数智技术的作用机制及其底层逻辑,剖析“国际竞争力视角下中国制造业数智化转型”这一重大问题的纵深机理。
  • 王莉娜, 郭誉森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2007~2021年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多分格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企业层面的数智化指数,实证检验了数智化对制造企业创新质量的非线性影响机制,以及研发投入和人力资本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1)数智化和企业创新质量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且具有行业异质性;(2)研发投入的负向调节效应主要表现在资本密集型企业中;(3)人力资本促进了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创新质量,对数智化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创新质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具有负向调节效应。
  • 魏长升, 周航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系统耦合视角出发,全面剖析数字经济与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的耦合协调机理,基于评价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并分析其时空特征和空间效应。研究表明:2011~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和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但区域差异性显著;二者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由低度协调升至中度协调,耦合协调度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特征;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局部空间集聚类型以L-L集聚为主,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东北区域。为促进数字经济和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协调发展,需进一步发挥高值地区的辐射带动效应。
  • 黄东晶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东北地区有必要大力推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充分利用实体经济的基础性作用,实现东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否会受到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发展的正向影响,同时,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评价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发展水平,与同类研究相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研究结果表明:(1)东北地区的经济水平与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发展存在互相促进的关系;(2)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发展水平总体偏低,同时有逐渐稳定上升的态势。因此,应从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产业集聚、智能化发展、可持续性等方面入手,着力推进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发展。
  • 企业经济

  • 田耕耘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立足于中国“关系型”交易广泛存在的制度背景,以2006~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探究了“关系型”交易中的大客户是否具有战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看,我国上市公司的大客户能够提升企业的未来产品市场竞争优势,即大客户存在战略效应。大客户产生的战略效应在民营企业和市场化程度低的区域更加显著。进一步基于信用管理的机制检验发现,大客户产生的战略效应与信用管理产生的战略效应之间存在替代效应,进而表明,大客户产生战略效应的原因在于其发挥了供应链整合效应。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厘清现有研究差异,并为我国客户“关系型”交易广泛存在的客观事实提供了基础性的理论阐释和经验证据。
  • 程松松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按照期望落差的空间范围性和时间持续性构建4个情境,结合回归分析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探索不同情境下双元创新对技术赶超的影响。研究发现,情境Ⅰ中(期望落差范围性大且持续性强),利用式创新与探索式创新均正向影响企业技术赶超;情境Ⅱ中(期望落差范围性小而持续性强),利用式创新比探索式创新更能促进企业技术赶超;情境Ⅲ中(期望落差范围性大而持续性弱),探索式创新比利用式创新更能促进企业技术赶超;情境Ⅳ中(期望落差范围性小且持续性弱),利用式创新正向影响企业技术赶超,探索式创新负向影响企业技术赶超。研究结果揭示了期望落差下企业技术赶超的创新路径,为期望落差企业利用双元创新实现技术赶超和价值再造提供理论依据。
  • 黄鑫, 周小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2012~2019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匹配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五年规划”文本,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政治锦标赛理论实证分析央地产业创新政策对企业寻租整体影响、作用对象以及规避手段的异质性效果。研究发现:(1)地方产业创新政策能够因地制宜地发挥辖区资源比较优势,激励企业获取长期创新收益而非短期寻租收益,由此削弱企业寻租倾向;(2)信息不对称下地方政府越位行为可能反向制衡中央政府监管并滋生企业寻租空间,中央产业政策会诱发企业寻租意愿;(3)政企关系视角下中央产业政策对企业寻租的诱导作用表现在政治关联企业中,地方产业政策对企业寻租的抑制作用表现在非政治关联企业中;(4)产业创新政策对企业寻租的纠偏作用在低强度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高强度市场分割中效果更为明显。本研究对于如何释放产业创新政策的生产资源引导作用,实现政府职能定位由“掠夺之手”向“协助之手”转变,杜绝政府和企业间双向寻租提供政策启示。
  • 谭梦卓, 孙穗, 潘文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我国绿色低碳发展背景下,新能源行业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推手。本文选取我国121家新能源上市公司2010~2020年的年度数据,采用面板门槛模型,考察了在财务松弛不同区间下企业绩效落差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企业实际绩效低于自我期望时,会促进企业创新,当财务松弛大于门槛值0.113时,自我期望落差对创新有正向影响,当财务松弛小于0.113时,这种自我期望落差对创新的影响不显著。当企业实际绩效低于社会期望时,也会促进企业创新,当财务松弛大于或小于门槛值0.181时,社会期望落差对创新有正向影响,但在财务松弛大于0.181时,对创新行为的正向影响更大。进一步分析发现,当企业产生自我期望落差时,通过调整财务松弛区间对创新行为的影响,国有企业要优于非国有企业;当企业产生社会期望落差时,通过调整财务松弛区间对创新行为的影响,非国有企业要优于国有企业;自我期望落差、社会期望落差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在财务松弛不同区间下东、中、西部地区均有门槛效应。
  • 低碳经济

  • 王汀汀, 贾婧雅, 张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中国“碳中和”的推进和各类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的发展应用,我国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以及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各界关注的重点。本文从技术整合能力的视角出发,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选择2015~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的142家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作为样本进行研究,以讨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与绿色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本文运用文本挖掘法和熵值法对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水平与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进行测度,研究发现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水平与绿色技术创新之间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技术整合能力可以弱化企业数字化水平与绿色技术创新之间的倒“U”型关系,即制造业企业在提高技术整合能力的同时推进数字化转型,可以促进其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
  • 张楠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措施和工具。本文基于全国8个试点碳市场的碳交易数据,分析了试点碳市场的交易和运行状况,并选取2017年1月9日至2023年2月10日碳交易价格数据,采用Bai-Perron方法和R/S分析方法对我国试点碳市场的结构突变和市场效率进行分析,测算了各试点市场的Hurst指数以及基于结构突变点划分的局部Hurst指数。研究显示,深圳碳市场达到弱式有效,上海碳市场接近弱式有效。基于结构突变点划分后各市场阶段运行效率及趋势各不相同。本文详细探究了导致各碳市场结构突变和运行效率差异的原因,并根据研究结果对我国碳市场建设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 姜楠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推动区际协同碳减排是实现“双碳”目标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本文创新性地基于透明度框架机制构建区际协同碳减排的演化博弈模型,运用MATLAB进行仿真模拟,分析区际协同碳减排的政府策略性行为和演化路径均衡。研究发现:无透明度框架协同减排约束会导致区际协同各方“低努力浅表协同”;单一纵向或横向的透明度框架约束能够实现“高努力深度协同”,但强度和支付额度过高;适度的纵向和横向约束相结合可以更加有效地达成高努力协同减排策略均衡。因此,政府应完善透明度框架约束机制和力度,实现区际碳减排协同效益。
  • 王军, 李宏伟, 苏展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河流域在工业集聚的过程中同时面临着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需求。本文基于2010~2020年黄河流域71个城市的数据样本,运用SDM模型实证检验工业集聚与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工业集聚与本地绿色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与周边城市存在“U型”曲线关系;且不同类型城市工业集聚对本地绿色能源效率的影响强度具有异质性,表现为资源型城市>非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基地城市>非老工业基地城市;工业集聚对绿色能源效率的影响存在环境规制的双重门槛效应。基于此,应识别工业集聚的不同阶段影响,注重产业错位发展,强化产业互补,深入发挥工业集聚的积极影响,因地制宜,以期提升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促进黄河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
  • 技术经济

  • 李可爱, 翁诗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分别从贸易结构以及地域差异的视角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潜力和贸易效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贸易规模的传统因素以及影响贸易效率的人为因素对中国在资本品、中间品和消费品三类产品上的影响基本符合理论预期;从贸易结构来看,中国进出口产品贸易效率整体偏低,出口方面主要是由中间品和消费品的出口贸易效率低造成的,进口方面则主要是由于资本品和消费品的出口贸易效率低造成的;从地域差异来看,中国与北线、中线和南线三线国家在不同品类产品进出口贸易效率上表现出明显差异。基于实证结果,本文进一步从贸易结构和地域差异层面对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效率提升及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探讨。
  • 杨定华, 彭煊, 周稳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中国汽车产品技术内涵对产品出口东盟国家的影响,本文根据UIBE数据库数据测算出2007~2021年汽车出口技术复杂度指数,在此基础上使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估计中国汽车技术复杂度的变化对汽车产品出口东盟国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复杂度的提升对汽车产品出口东盟国家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汽车产品出口价格水平提升会削弱技术复杂度对汽车产品出口的正向影响。而在技术创新的作用下,即使出口价格水平提升,出口技术复杂度对产品出口依然具有促进作用。因此中国应该提高汽车产业研发水平,积极完善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积极建设中国汽车品牌,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完成中国汽车产业的升级,增强中国汽车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 张俊光, 王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确定鼓活动位置对分配鼓资源的影响,进一步区分位于关键链和非关键链的鼓活动缓冲的差异性,本文基于鼓活动综合优先级对鼓活动位置的不同情况进行了讨论,确定了基于鼓活动位置的关键链多项目缓冲确定模型,考虑鼓活动在关键链和非关键链的不同位置对能力约束缓冲的影响进行分散式设置,进一步根据鼓活动位置权重因子实时滚动分配项目执行过程中剩余缓冲监控量的方法。最后,使用Matlab软件进行案例仿真,将本文方法与经典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对比结果证明本文所提方法具有有效性。
  • 朱朝勇, 麻建, 聂猛, 郝颖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创新驱动战略下金融科技对传统资源配置模式的突破,对于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乃至经济高质量发展而言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改进了传统时变参数的Bass模型,提出基于时变参数的金融科技扩散模型FinTech-Bass,以某产业链金融平台数据实证分析金融科技行业整体和企业内部金融科技发展对企业成长性与盈利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高金融科技发展在时间序列上实现了由促进用户数量增长到增强盈利能力的效能转变。由此可见,企业应加大金融科技领域资源投入,促进传统金融业务转型升级,通过集聚用户规模、扩大金融业务市场规模等提升企业竞争力。本研究为金融科技的发展优化、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降低微观主体财务风险提供了借鉴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