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数字经济

  • 李北伟, 李霁雯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2011~2021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就数字普惠金融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效应、地区异质性和传导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从促进经济增长、提高收入水平和促进社会公平3个方面促进包容性增长。地区异质性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东部地区的包容性增长水平的促进效果比中、西部地区更加明显。传导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通过提升人力资本质量来提高包容性增长水平,且数字普惠金融在人力资本程度较低的地区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通过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提高人力资本质量来加快实现社会包容性增长。
  • 项肖, 范巧, 黄依洁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绿色化4个维度,架构了中国工业数字化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并结合熵权法对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工业数字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系统评价,还结合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核密度估计对中国工业数字化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变进行了有效的解析。研究发现:目前中国工业数字化水平处于波动上升发展态势,但发展水平低、区域差异大仍是制约工业数字化水平快速提升的主要因素;同时,广大中、西部内陆地区工业数字化发展滞后,也是摆在中国新型工业化"走深走实"面前的一大难题。建议从促进区域工业数字化协同发展、进一步强化工业智能化及推动工业绿色化转型发展等入手,推动中国工业数字化水平全维度提升。
  • 蒋丽芹, 郑洁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字赋能作为高质量生产要素,交互融合于企业各环节,对企业知识和技术管理提出新要求。本文基于资源编排理论和资源基础观,构建数字赋能、跨界搜寻、科技向善与企业创新绩效理论模型,用SPSS22.0和AMOS22.0对长三角高科技企业342份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赋能对企业创新绩效、技术知识和市场知识跨界搜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技术知识和市场知识跨界搜寻部分中介数字赋能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科技向善正向调节数字赋能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
  • 专题: 数字化转型

  • 夏芸, 夏鹏佳, 林子昂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下的必然趋势,能够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以A股上市公司2007~2021年的数据作为样本,探讨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水平,两者的关系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分析师关注度低以及融资约束程度小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商业信用融资的促进作用更强。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进而提升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水平。本文为企业如何利用数字化转型提高商业信用,进而提高商业信用融资水平,缓解融资约束提供了参考。
  • 王和勇, 何泓漫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制造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起到了支撑作用,但贸易摩擦等问题日趋加剧,迫使制造业转型升级。制造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时,面临着不均衡、不全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本文构建了区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2017~2021年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程度与制造业转型绩效的关联度进行计算,并对不同数字化发展水平地区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为了最大程度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数字化发展领先的地区应该更加重视绿色发展,中等的地区应该更加重视创新和成果的转化,落后的地区应该更加重视营销模式的改革。
  • 凌华, 李辛熠, 徐怀宁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数字元素逐步融入企业,推动企业创新活动深入开展,为企业持续创新提供了新的活力源泉。本文选取2010~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双元视角就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持续性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理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有效促进企业持续性创新,增强企业的长期发展活力。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增强企业的探索能力对企业持续性创新产生积极影响,体现了持续性创新对企业不断自主开拓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检验表明,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开展及企业持续性创新能力的增强,企业创新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基于政府特征来看,较高的政府研发补贴能够提升企业的持续性创新能力;结合行业特征可见,较弱的行业竞争和较少的行业管制有助于增强企业持续性创新水平,位于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的持续性创新水平较其他企业更明显地受益于企业数字化转型。
  • 蒋雯, 付哲, 王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结合数字经济时代背景和军工企业生存实际,从技术创新、运行效率、经营成本3个维度探讨了数字化转型对军工企业经营绩效的作用路径,并基于我国十大军工集团旗下A股上市公司开展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能提升军工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和管理效率,但会增加其管理成本,多维作用路径相互影响下,总体上数字化转型对军工企业经营绩效提升仍起积极作用。数字化转型能提高民品主导型军工企业生产和管理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但对军品主导型军工企业运行效率和生产成本均无明显影响,却会提高其管理成本。应注重军工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系统性,跟进配套管理机制举措,加快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发展,让数字化转型投入切实转化为经济效益。
  • 许欣, 桑硕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字经济时代积极推进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1~2021年制造业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对数字化转型与制造业分行业出口竞争力的内在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可有效促进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其影响机制为:数字化转型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创新激励和提高制造业群体数字化水平来实现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提高,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水平的提升对中低技术行业出口竞争力的提高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以数字产业辐射力为靶向构建行业交流平台;以产业数字化为靶向激发制造业的创新活力;以数字化生产力为靶向加强制造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 企业经济

  • 任曙明, 王倩, 张勤勤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商业信用是拓展国家宏观调控渠道、增加企业流动现金额的重要手段。基于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现状,本文认为商业信用能为企业提供直接融资,也能借由信号传递机制,通过提高信贷可得性、降低债务融资成本两条路径为企业提供间接融资,这使得并购企业可以凭借商业信用获得更多流动性,从而提高并购现金支付的概率。本文使用2008~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上述影响的大小和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商业信用直接提升了并购企业使用现金支付的概率;此外,商业信用还通过增加信贷可得性和减少债务融资成本间接提高了并购企业使用现金支付的概率;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上述影响在非国有企业、高风险企业及所处地区金融市场发展较为完善的企业中更为明显。
  • 姚定俊, 顾越, 陈威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应对传统的信用风险评级方法进行改进。本文以我国2021年新三板中小微企业为样本,加入管理层角度的新指标,使信息更加完整。另外改进了经典的黏菌算法(SMA),结合基础支持向量机模型(SVM)进行参数优化,建立了RF-LSMA-SVM模型,考察信用风险判定问题。结果表明,管理层各角度、企业偿债能力和企业盈利能力等方面的指标对于信用风险均具有一定的解释能力,而企业的客户结构和企业性质是冗余信息。在大数据背景下,银行和中小微企业可以利用所构建的RF-LSMA-SVM模型进行信用风险评级来增强分类能力。本文研究结果补充了信用风险评级指标,也完善了评级模型,对提高评级准确性具有启示意义。
  • 赵烁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党的十八大以来,智能制造的发展水平和应用规模大幅提升,对社会生产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以我国2009~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对上市公司年报进行文本分析构建了企业层面"智能制造"衡量指标,并使用美国、意大利两个国家智能制造指数的平均值作为工具变量,运用2SLS回归方法克服内生性后最终发现智能制造显著提高了公司包括生产效率、发展能力以及盈利能力在内的绩效水平。这一影响在劳动力密集度高、低技能劳动力占比高以及民营企业中更为明显。本文有利于为政府制定智能制造相关政策以及企业采用智能制造相关技术提供借鉴依据。
  • 创新研究

  • 陈瑾宇, 张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的优化有利于促进城市群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研究兰西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的现状,分析网络中优势主体充当的角色,本文收集2018~2022年兰西城市群联合申请专利,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产学研网络和城际关系网络两个维度,研究了兰西城市群协同创新内、外部产学研网络和城际关系网络的结构洞与中间人。兰西城市群协同创新产学研网络整体松散、韧性不足。以兰州大学和青海大学为代表的高校占据着结构洞的位置并积极充当中间人,促进了城际关系的产生;网络内部缺少创新能力较强的核心企业,技术市场能力较弱,导致高校和科研机构更趋于与外部主体开展合作;兰州与西宁控制着城际关系网络,并通过充当守门人和代理人与城市群外部城市建立合作的关系。
  • 胡日东, 汤锦锋, 宋红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区、市)2011~202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EBM-GML模型测算出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将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和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纳入同一个分析框架中,建立PVAR向量自回归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运用GMM系统方法、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对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短期内具有抑制作用,在长期内具有促进作用;绿色技术创新对环境规制具有抑制作用,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环境规制在短期内具有促进作用,长期内具有抑制作用,而对绿色技术创新均具有促进作用。最后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 田时中, 余盼盼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究创新要素流动和税制结构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及影响效应,有利于加快实现"制造强国"目标。本文基于多维指标体系和中国30个省(区、市)2009~2021年面板数据,对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进行熵值处理,构建面板Tob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创新要素流动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提升直接税整体比重有利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2)创新要素流动和税制结构的交互作用并不能提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3)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能够显著增强R&D人员流动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但并不能增强R&D资本流动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扩大企业所得税规模、降低增值税规模均有利于发挥税制结构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影响。以上结论对新发展阶段提升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 低碳经济

  • 董康银, 赵君, 董秀成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规模逐步扩大的前提下,厘清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碳排放的影响是当前亟需量化评估的重要议题。为此,本文基于全球68个国家2003~2021年的面板样本数据,采用空间计量回归方法,从空间溢出视角深入考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碳排放及其强度的潜在影响和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各个国家碳排放与碳排放强度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2)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会加剧东道国温室效应,但会有效降低东道国的碳排放强度;(3)从机制分析来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碳排放的正向作用主要源于经济规模的增长和二产占比的提升,能源效率能够有效缓解温室效应。
  • 巫瑞, 夏西强, 黄兆涵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废旧产品分类回收作为资源分类依据和回收处理的前置环节,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为分析政府奖惩机制对废旧产品分类回收效果及协调机制影响,本文基于废旧产品分类回收分别构建政府两种奖惩措施下回收商与处理商博弈模型,研究主要得到:(1)政府基于废旧产品回收量采取奖惩措施并不总是对回收商和处理商分类回收行为有利;(2)政府基于分类回收努力程度对回收商采取奖惩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单位委托回收价格和分类回收努力程度,增加废旧产品回收量和处理商收益,但是政府对处理商采取奖惩措施不能有效影响处理商和回收商运营决策;(3)当分类回收努力程度奖惩力度大于某一阈值时,政府基于分类回收努力程度对回收商采取奖惩措施可以实现回收商和处理商双赢;(4)通过委托回收价格契约和成本分摊-收益共享协调契约可以使回收数量、分类回收努力程度以及回收渠道整体收益达到集中决策时的效果。
  • 王佳钰, 段海燕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工业行业是地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不同行业因产品类型、工艺水平等不同而处于不同的碳达峰阶段。本文以传统工业城市七大产业链108家企业为例,运用LEAP模型,研究碳达峰目标约束下七大产业链2030年前碳排放特征与碳达峰模式,揭示不同行业碳达峰规律,明确行业碳达峰模式及发展路径。研究显示:碳达峰约束下,钢铁、水泥等建材行业碳排放应持续下降,钢铁行业"十五五"期间能效指标达到先进值,水泥、玻璃行业需要在2025年能效全部达到标杆水平,尽早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拉动城市如期达峰;化工产业链中氯碱化工、精细化工等已经达到先进值,可以作为重点发展行业;农产品加工及食品产业、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可以按照现有模式承接产业转移,逐渐成为主导产业。研究成果为高水平推进传统工业城市绿色低碳建设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