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数字经济

  • 宣烨, 傅晨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验证"刘易斯拐点"时期我国制造业企业是否会通过"倒逼"的方式进行数字化转型,本文以2013~2021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劳动力成本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显著促进了企业数字化转型,该结论经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主要通过自主创新激励、人力资本结构升级效应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异质性分析发现,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融资约束较弱的企业、劳动密集度企业、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以及面临较强产品市场竞争压力的企业中更为显著。本文研究评估了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微观经济效果,也为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因素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 杨涛, 贺萌萌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43家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结合fsQCA和NCA两种方法研究注意力分配对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对比不同环境动态性下注意力分配存在的差异性。研究发现:(1)单个维度并不是产生高水平数字化转型中注意力分配的必要维度;(2)全样本下产生高水平数字化转型存在两种组态,其中技术创新水平和企业规模均为核心条件,表明技术创新和企业规模在数字化转型中发挥着较为普适的作用;(3)高环境动态性下存在一种组态,为"穷则思变"型,此时制造企业发挥环境所带来的鲶鱼效应,倒逼开展反应性数字化转型;低环境动态性下存在4种组态,归纳为"居安思危"型和"安于现状"型,此时制造企业主动变革,寻求前瞻性数字化转型。研究结论为推动我国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新洞见和有益启示。
  • 吕鲲, 潘均柏, 李北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金融科技-数字经济-区域绿色创新"研究系统,采用2009~2021年全国26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对金融科技、数字经济和区域绿色创新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剖析,得到如下结论:(1)金融科技和数字经济均可以显著促进区域绿色创新;(2)其他城市的数字经济可以基于经济空间权重矩阵促进本城市的绿色创新,但同时金融科技基于经济空间权重矩阵的空间效应对区域绿色创新影响并不显著;(3)金融科技和数字经济在本地效应上的交互效应均能够显著促进区域绿色创新,同时数字经济能够矫正金融科技不显著的空间效应,使之正向促进区域绿色创新;(4)基于金融科技的门槛效应,在金融科技水平较低时,数字经济不会支持和促进区域绿色创新发展,而当金融科技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数字经济对绿色创新的影响会经历由不显著变为正向促进的变化过程。
  • 叶阿忠, 徐曼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发展数字经济成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本文通过理论模型分析了人口老龄化、数字经济和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的非线性关系、空间溢出效应和异质性情况,并基于2011~2021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采用半参数模型、半参数空间滞后模型和半参数门槛空间滞后模型等方法,逐步考虑人口老龄化的非线性特征、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特征和数字经济的门限特征,对数字经济、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性,经济空间位置邻近省(区、市)对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情况产生正向影响;(2)数字经济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人口老龄化超过门槛值后数字经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效果更佳;(3)将人口老龄化设为非参数项后发现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非线性特征。在人口老龄化较高时,老龄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而在老龄化较低时,老龄化阻碍产业结构升级,并通过偏导图发现二者边际影响呈现一种"N"型曲线关系。
  • 傅为忠, 李佳一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如何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水平是当下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战略背后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从"环境-主体"系统视角出发,研究了驱动和影响再生资源企业绿色创新水平的组态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化基础、环境规制、政府补贴等变量不是再生资源企业高绿色创新水平的单一必要性条件,企业绿色创新受到多重因素协同并发影响;(2)识别出"数字化-主体驱动型"、"环境驱动型"、"资源驱动型"3种引致高水平的组态;(3)再生资源企业应结合自身创新条件,差异化定制绿色创新高水平发展路径,赋能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促进双碳目标达成。
  • 低碳经济

  • 刘琢玮, 王曙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碳市场的建立,碳金融随之诞生。为分析碳金融对企业低碳转型的影响,本文以碳排放权质押贷款为例,构建了一个企业转型与银行贷款的决策模型,考虑碳市场和碳金融对于钢铁行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本文得出两个主要结论:(1)以碳排放权质押贷款为代表的碳金融可以促进企业低碳转型,实现企业与银行的帕累托改进;(2)碳市场中碳价的剧烈波动会阻碍碳金融的发展。本文根据钢铁行业数据、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交易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提出发展碳金融与促行业转型的实践启示。
  • 蔡晓春, 刘雨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2009~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经济数据,以2012年颁布的《绿色信贷指引》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实证检验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绿色信贷政策显著促进了重污染企业的内部生产效率及外部市场竞争力,且这种政策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小规模企业及中、西部企业中发挥得更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债务融资成本和技术创新是绿色信贷政策影响企业内外部竞争力的重要中介机制,数字金融水平也能在绿色信贷政策促进企业竞争力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根据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了完善绿色信贷政策体系,加快企业绿色转型等政策建议。
  • 邢鹏, 杨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双积分政策和区块链等新技术对供应链减排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以汽车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基于"双积分"政策背景,考虑制造商应用区块链技术,通过分析外购电池模式、外购+自研电池模式和外购+合作建立电池厂模式,分别构建汽车供应链成员的利润函数,运用逆向归纳法,得到不同模式下汽车供应链最优减排策略。结果表明:汽车供应链的减排水平与各成员利润均与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偏好、采用区块链时市场需求增长率存在正相关关系。当油耗实际值大于达标值时,制造商选择外购+合作建立电池厂模式可获得更多利润,且减排水平最高,而供应商选择外购电池模式时利润最大。
  • 企业经济

  • 孙忠娟, 冯佳林, 王赐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全球制造业步入4.0时代,智能制造成为新兴的蓝海市场。本文基于资源基础观,以2010~2021年持续经营的837家制造业A股上市企业作为样本,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使用VAIC方法对价值增值部分进行分解,探索智能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物质资本与智力资本门槛机制。研究发现,智能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依托于物质资本与智力资本门槛。只有当企业的物质资本与智力资本累积跨过门槛后,智能化转型才能对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研究深化了智能化转型、企业资源基础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机制研究,为企业智能化转型效果评估与政府政策制定提供实践启示。
  • 陶凤鸣, 陆颖, 汪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激发创新成为企业的重要目标,而组织惯例更新则是其中的重要先导因素。本文以新能源汽车企业为例,探讨关系嵌入对惯例更新的影响,讨论知识整合能力的中介作用及创新型企业文化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关系嵌入的信息共享和共同解决问题正向影响惯例更新;知识整合能力在信息共享、共同解决问题与惯例更新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创新型企业文化在信任、信息共享与知识整合能力之间起显著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果为企业进行有效的创新管理和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 房国忠, 孟繁波, 左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企业供应链集中度对违约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供应链集中度与企业违约风险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即企业供应链集中度越高,预期违约概率越高。进一步研究发现,融资约束在供应链集中度提高企业违约风险的关系中具有抑制作用,而机构投资者持股则发挥增强作用。作用机制分析发现,创新投入和企业绩效在供应链集中度与企业违约风险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较高的供应链集中度降低了企业的创新投入和绩效水平,从而提高了企业的预期违约概率。本文的研究结论丰富了企业供应链集中度经济后果和违约风险影响因素的研究内涵,为企业通过调整供应链集中度来降低违约风险提供了有益借鉴。
  • 产业经济

  • 柴志贤, 任来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后工业化时代,城市功能的提升对于制造业增长的影响尤其值得关注。本文按城市功能的经济属性将综合功能划分为市场型功能和非市场型功能,构建指标体系测算长江经济带96个城市2008~2021年的城市功能,实证检验城市功能对制造业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功能显著促进了制造业生产率的提升,但对邻近城市制造业生产率有负向溢出效应;该结果在长江经济带中下游区域、经济欠发达地区和非中心城市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城市功能通过提高行政效率、完善市场化运行机制和提升资源再配置水平3个途径影响制造业生产率。本文结论对研究城市功能与产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刘伟华, 刘宇彤, 赵舒琦, 张云丰, 王迪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产业链供应链是大国经济循环畅通的关键,是经济发展安全的生命线。当今产业链供应链呈现出的不确定性已成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最大挑战,如何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本文对现有可持续发展阶段划分及划分依据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将产业链供应链可持续发展阶段划分为萌芽兴趣阶段、评价接纳阶段和扩散再传播阶段三大阶段,并从现有文献中提取可持续发展各个阶段的关键特征;随后选择制造业及服务业等4类产业8家典型企业进行可持续发展访谈,获取典型企业可持续发展阶段划分及其依据,运用扎根理论三级编码抓取可持续发展阶段的关键特征;最后,结合文献和扎根理论对关键特征进行整合,从而得出发展阶段和关键特征的结论。研究结果对进一步厘清产业链供应链可持续发展阶段与关键特征认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张娜, 胡旌伟, 王宗元, 郝颖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我国2012~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电力市场一体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电力市场一体化显著促进企业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这一结果在替换关键变量、缩小样本范围以及处理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机制检验表明,电力市场一体化能够有效提升市场规模效应,同时强化要素匹配效应,从而对企业创新产生积极影响。异质性检验显示,电力市场一体化的技术创新效应在环境规制度高、政府创新偏好度高以及属地信息获得性差的样本中影响更显著。本文的研究对完善统一电力市场的治理体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够推进区域电力市场协同运行与融合发展,为能源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证据支持。
  • 区域经济

  • 苗峻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工业水资源效率与工业经济协调发展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EBM模型和基于熵权法的综合评价模型,分别测度黄河流域九省(区)工业水资源效率及工业经济发展水平,然后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最后通过莫兰指数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2010~2021年黄河流域整体工业水资源效率高于工业经济发展水平,且皆呈上升态势;二者处于高级耦合阶段,耦合协调度由中等协调进入良好协调阶段;各省(区)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所处阶段不同,且耦合协调度总体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特征,具体多表现为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高-高集聚区常包含山东、河南和山西,其数量及具体构成最稳定,使得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呈现出"强者恒强"的空间集聚特征。因此,各省(区)应立足于比较优势因城施策,强化科技赋能作用,促进省(区)间互联互通,发挥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结合作用,提升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 张红霞, 曹凤彤, 吴艾旻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2010~2021年267个城市的年度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评估自贸试验区建设对城市创新效率的影响,并对影响机制与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作为新时期改革开放的产物,自贸试验区建设可以显著提升城市创新效率,且经济制度变迁发挥了中介作用。同时,该效应因城市行政等级和区位而呈现异质性:相较于省会城市,自贸试验区建设对非省会城市创新效率的提升效应更显著且提升效果更强;且自贸试验区建设对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城市创新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对西部地区城市创新效率的影响不显著。从空间视角来看,自贸试验区建设对城市创新效率的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