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 纪玉山, 苏美文, 吴勇民, 于吉鑫, 江中蛟, 代栓平, 刘元胜, 孙赫泽, 孙浩进, 荣欣宇, 陈爱雪, 黄晓野, 高一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议明确指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这对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是一项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将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力。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完善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促进数字经济和智能经济发展政策体系,促进耐心资本和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围绕"健全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本刊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学者,撰写一组笔谈文章,以飨读者。
  • 创新研究

  • 董康银, 杨森淼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作为最大的碳排放国,亟需提高碳排放效率助力实现碳达峰目标。低碳能源技术创新被认为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手段,具有减排和提率的双重潜力。为此,本文基于2006~2022年我国286个城市的数据,从空间溢出的视角探讨了中国低碳能源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了其作用机制及异质性。主要结论表明:低碳能源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加强环境规制和提高科技支持能扩大低碳能源技术创新的减排提效能力;西部地区的低碳能源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具有显著空间溢出性;核能和水能技术创新对当地碳排放效率提升作用最明显,地热能和生物质能技术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最显著。
  • 卜国琴, 张玮琳, 熊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工智能应用对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应对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07~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气候风险感知对企业人工智能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气候风险感知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的人工智能创新产出。机制检验表明,气候风险感知通过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和金融化水平,进而推动企业的人工智能创新。调节分析表明,提高组织韧性能够强化气候风险感知与企业人工智能创新产出之间的正向关系,而较高的媒体监督压力则会抑制这一关系。异质性分析显示,在国有企业与非高科技企业中,气候风险感知对企业人工智能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为企业应对气候风险提供了微观经验证据,填补了人工智能创新领域的研究空白,为加快构建气候风险管理和防范体系提供有益参考。
  • 郭娜, 陈东晖, 田青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绿色创新是企业实现高质量绿色转型的关键路径,而金融科技作为银行数字化运营的新兴手段,对传统金融体系融资规则的改善能够有效提升金融服务效率,赋能企业绿色发展。本文以2013~2022年商业银行和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发现,银行金融科技应用显著提高了企业绿色创新水平,实现质和量的双重增长;且金融科技的促进作用在非制造业、中小企业、盈余操纵程度较低以及分析师关注度较高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科技通过信贷配置效应和信贷监督效应来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即金融科技既能够促进银行流动性创造、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来释放企业绿色创新潜力;还可以强化银行监督效率、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来提升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最后,本文创新性地通过滤波模型识别企业投资峰值后发现,金融科技应基于企业投资动态进行针对性数字赋能。在企业投资高峰期,金融科技赋能力度更大,信贷配置效应和信贷监督效应更为显著。
  • 周海炜, 齐增睿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20年《资源税法》正式实施,其作为我国绿色税制的重要组成将从价计征改革成果上升固化为法律制度,开启我国经济绿色发展的新篇章,因此有必要对《资源税法》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本文基于2013~2022年中国上市资源型企业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资源税法》实施对资源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资源税法》的实行,显著促进了资源型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机制检验表明《资源税法》的实施有助于增加资源型企业的研发创新投入,进而对资源型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起到激励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资源税法》的实施对中部和东部地区、国有资源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更明显;相较于绿色实用新型专利,《资源税法》的实施对资源型企业绿色发明专利的边际贡献更大。未来《资源税法》可以从增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投入的激励性政策、促进资源税与财政税收政策协调配合、实施差异化的税收优惠等方面进行完善。
  • 苗翠芬, 俞毛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绿色创新行为面临着信息不对称与资金约束问题,如何通过金融发展解决企业绿色创新中面临的瓶颈,促进绿色发展目标的实现,引发各方关注。本文运用2012~2023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银监会公布的银行网点数据以及绿色专利申请数据,分析银企距离对其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银企距离的缩短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绿色创新绩效。机制分析表明,上述促进作用主要通过金融可得性的提升和企业信息披露机制的优化两种渠道实现。与此同时,绿色创新促进效应能够有效提升企业TFP与ESG评级水平。本文进一步丰富了金融支持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对于如何通过金融发展解决企业绿色创新激励不足,促进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谢婷婷, 高小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字技术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和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的关键驱动力。本文以2009~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检验连锁董事网络对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连锁董事网络可以通过获取信息、知识、关系、声誉等网络资源优势缓解数字技术创新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商业信用问题。进一步发现,连锁董事网络通过商业信用融资显著提升企业突破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此外,连锁董事网络对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的影响主要存在于东部地区、管理层激励高以及政府补贴高的企业。本文通过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拓宽了相关研究领域,为企业和政府提供重要的启示。
  • 低碳经济

  • 李珊珊, 马艳芹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是实现碳达峰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本文将能源利用效率区分为单要素能源生产率与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以2004~2022年我国284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运用双重差分、连续型双重差分等方法考察检验碳交易政策对试点城市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及机制。结果显示:碳交易政策能显著提升城市单要素能源生产率与全要素能源效率,且政策效应随年份推移越发显著。机制分析表明:碳价上升有助于改善城市单要素能源生产率与全要素能源效率;碳交易政策能通过能源资源错配的纠正改善城市单要素能源生产率与全要素能源效率,而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影响为负。碳交易政策有助于提升非资源型城市、非老工业基地城市单要素能源生产率与全要素能源效率,而对老工业基地城市单要素能源生产率存在抑制作用。本文基于城市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的视角,为全国范围碳交易市场建设提供政策启示。
  • 谭志雄, 刘胜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推动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过程中,日趋严格的环境规制对就业带来的影响愈发引人关注。本文利用中国沪深股市A股上市企业的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碳交易政策对企业就业的影响,并探讨这一政策对就业市场的潜在影响途径。研究结果表明,碳交易政策对企业的就业水平具有正向作用,主要通过产出效应和要素替代效应影响就业水平;碳交易政策的就业提升作用对不同的企业存在显著的异质性,碳交易政策能够显著地促进年轻企业和企业所有制为国有、民营的企业就业。本文将碳交易政策和就业问题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与积极促进就业提供有益参考。
  • 孙玉阳, 汪海悦, 吕向楠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电力行业低碳转型不仅关系本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达成,也影响着中国总体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对于促进经济社会低碳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碳排放规制对电力行业低碳转型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碳排放规制促进了电力行业低碳转型,并且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受财政分权程度与市场化程度影响,碳排放规制对中国电力行业低碳转型具有门槛效应。随着财政分权程度的提升,碳排放规制对电力行业低碳转型促进作用呈现边际递减趋势。而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升,碳排放规制对电力行业低碳转型促进作用呈现边际递增趋势。本文为"双碳目标"约束下,加快推进电力行业低碳转型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 李伟, 刘行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正逐步实施,其高额碳关税无疑会加速中国出口钢铁行业碳减排进程,而与此同时,中国为实现"双碳"目标也出台了一系列减碳政策。为探究中国出口钢铁行业在复杂政策下的减排前景与关键因素,使用MRIO方法对隐含碳排放进行计算,构建了基于AO-ELM方法的隐含碳排放强度预测体系,模拟了不同政策情景下该行业的碳排放前景。研究发现,CBAM对该行业碳减排具有推动作用,但作用程度有限,提高中国国内政策的落实速度是更有效的途径;在同时考虑CBAM与国内政策如期落地的情景下,2034年该行业较基准情景可以降低8.35%的隐含碳排放。
  • 俞会新, 黄晓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推动包容性绿色增长是解决我国低碳发展目标与经济增长矛盾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10~2022年我国地级市层面数据,利用熵权TOPSIS法从多个维度测算了289个地级市的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究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有效促进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的提升;(2)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于非资源型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效应显著高于资源型城市;(3)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能够通过提高制造业集聚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鼓励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本文在进一步完善包容性绿色增长的现有分析框架基础上,为政府推进"宽带中国"战略实施、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以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 技术经济

  • 王洪伟, 赵家玲, 黄宇欣, 冯素玲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信任是共享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基于情感的信任作为其中重要一环,通过在线评论效价影响消费者的决策。本文从在线评论的总评分和细节评分两个维度出发构建了共享短租消费者情感信任的影响机制,并利用2015~2022年中国北京和美国纽约的Airbnb平台订单数据实证分析情感信任对消费者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线总评论和细节评论包含负面情感更易吸引消费者;当两类评分一致为高评分时消费者购买意愿显著下降。另外,"超赞房东"徽章和整租房源能积极调节两类评分一致性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关系。中国房源对两类评分一致性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关系有负向调节作用。因此,在交易过程中,消费者可多关注包含负面评价的评论信息,同时考虑拥有"超赞房东"徽章的整租房源。
  • 刘秀玲, 何淑峰, 胡尔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制造业中间品具有稳链和固链的强大作用,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中流砥柱。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模型,构建中间品投入和使用涉外循环分解框架,测度了中国制造业中间品供需两侧的涉外循环并进行国际比较。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中间品涉外循环规模和增速领先于美、日、德,但占比小于美、日、德;技术越高,中间品涉外循环越多,中高技术制造业对国外中间品供给市场的依赖性更强;需求端中国制造业以最终品环节涉外为主,美、日、德以中间品环节涉外为主;中国总体及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间品对涉外生产网络的依赖性低于美、日、德,对国外最终需求市场的依赖性高于美国而低于日、德。本文拓展了双循环分解模型,为探究中国制造业中间品涉外循环演变规律、拓展制造业中间品贸易提供了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