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企业经济

  • 李民, 姚建明, 吴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煤电联营是解决煤电矛盾,促进煤电行业协调发展的根本举措。本文基于竞争力理论提出煤电联营模式下煤炭企业竞争力的RAM理论框架,即“资源——能力——市场”理论框架,构建了煤电联营模式下煤炭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H公司实施煤电联营模式的煤炭企业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煤电联营模式下煤炭企业竞争力的RAM理论框架及评价模型科学可行,实施煤电联营模式的煤炭企业在提升产业协同能力的基础上,应注重对煤炭企业资源、能力及市场要素的综合评估。
  • 陈明淑, 周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中国情景,本文构建了参与式管理对新生代员工忠诚度的影响及其中间作用机制模型,并通过对377名企业新生代员工的问卷调查,运用SPSS22.0和AMOS22.0软件对有效问卷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参与式管理及其各维度:信息分享、认同、能力发展、公平薪酬以及组织授权对新生代员工忠诚度均具有正向影响,内部人身份感知在参与式管理与新生代员工忠诚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组织自尊对内部人身份感知的中介效应起到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对从参与式管理以及积极心理资源角度指导企业提升新生代员工忠诚度、减少其离职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 陈非, 韩晓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深圳证券交易所2011~2016年中小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财务柔性与企业研发投资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并将环境不确定性作为调节变量纳入该研究框架,考察环境不确定性对财务柔性和研发投资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财务柔性能促进企业研发投资。进一步地,环境不确定性能加强财务柔性对研发投资的促进作用,环境不确定性程度越高,财务柔性对研发投资的促进作用越大。这一结论对中小企业创新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启示。
  • 黎继子, 龚璐凝, 余悦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众包供应链作为一种以“互联网+创新”的新型供应链,正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不同于传统企业内部开发设计新产品,众包供应链企业面对互联网特征的线上设计产品时,存在着网上设计参与者数量过多、消费者强调体验性和设计生产不熟悉等问题,故需从整个供应链角度来考察众包设计的新产品。本文构建众包平台上新产品选择指标,从供应链的角度以众包设计环节、生产制造环节、销售环节和消费者参与环节来进行分析,然后通过螺旋式Fuzzy-Topsis和Vikor对众包设计新产品建立评估模型,最后通过数值分析,将螺旋式Fuzzy-Topsis,Vikor和混合Topsis-Vikor 3种方法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混合螺旋式Fuzzy-Topsis和Vikor相互结合算法模型实用可靠,可减少评估误差。
  • 芦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创新创业过程中离不开创业动机的开发和创业机会的识别。本文从创新创业的视角出发,探讨了创新创业过程中不同维度的科技创业者的创业动机和创业机会识别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并对282家科技新创企业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创业者创业动机中机会型动机和成就型动机对新创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生存型动机对绩效的影响则不显著,但是3个维度的创业动机均对创业机会识别具有积极作用;创业机会识别完全中介了创业者创业动机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创业能力可以在创业机会识别与新创企业绩效间起正向调节作用,创业能力越高,创业机会识别对新创企业绩效的积极影响就会越大。研究结论对致力于取得较高创业绩效的创业者具有一定实践启示。
  • 国民经济

  • 徐徕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金融中性潜在产出模型,分别研究信贷、房价、利率、汇率以及综合金融周期因素对中国经济潜力变化趋势及波动性的影响。较之于HP滤波法下产出缺口置信区间,金融中性产出缺口模型下的产出缺口置信区间更窄,模型显著性更高,实时预测功能更强。该模型在金融危机前夕提前预示经济下行风险,更适于作为宏观经济周期管理的观测指标。本研究也证实了在金融繁荣和萧条期,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有非对称的作用机制。金融繁荣(萧条)时期,金融中性潜在产出模型下的潜在产出水平往往低(高)于HP滤波法下的潜在产出水平;而产出缺口则高(低)于HP滤波法下的产出缺口。
  • 郭湖斌, 齐源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度模型对长三角地区2001~2016年间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两系统之间存在显著的协同关系,区域物流系统有序度函数值每提升1个百分点,就可以推动区域经济系统的有序度函数值提升0.9362个百分点。长三角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水平不断提升,经历了由不协调到协调发展的状态转换,目前长三角区域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处于耦合协调发展的中级阶段。但区域物流系统的有序度明显低于区域经济系统的有序度,区域物流业发展不能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 高青松, 李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和国际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中国政府积极顺应全球产业变革趋势,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对近年来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发现学术界主要从战略提出背景、战略的体系架构、战略实施进展、战略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和困境以及对策建议等方面对“中国制造2025”展开了研究和探讨。文章归纳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当前的研究热点,并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中国制造2025”的理论研究和战略实践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
  • 张秋, 朱翠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城市创业环境影响因素较多且相互关联,对创业环境影响因素的识别分析对其改善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调查研究,构建了城市创业环境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引入BP-DEMATEL方法定量研究各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扩展了传统DEMATEL方法的适用范围,通过BP-DEMATEL计算和分析识别出了其中的驱动型因素和特征型因素,并针对4个直辖市的特色提出了改善和优化的策略建议。
  • 技术经济

  • 周谧, 朱祖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所以对推广纯电动汽车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为了对纯电动汽车的可持续性发展水平进行评估,找出纯电动汽车的优势和不足,本文使用生命周期可持续性评价方法对纯电动汽车和燃油汽车在环境、经济和社会维度的表现进行评估,通过证据推理方法对这3个维度的数据进行融合以得到综合的评估结果。结果表明纯电动汽车在环境影响方面有较大优势,燃油汽车在生命周期成本和社会影响方面略有优势,综合来看纯电动汽车的生命周期可持续性评价结果更好。此外还分析了行驶里程和电力结构变化、电池技术发展及政府节能减排政策变化对纯电动汽车可持续性发展的影响。最后提出促进纯电动汽车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如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比重、鼓励驱动电池技术的发展等。
  • 王建华, 彭慧, 王洪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制造商负责回收模式下的闭环供应链中,对新产品和再造品实行差别定价,同时将供应链成员的利他行为纳入该模型中,研究各种利他情况下的利他行为对整个闭环供应链的影响。结果表明:集中决策的总利润比分散决策高,闭环供应链总利润与回收努力成本呈负相关。制造商单独的利他行为对自身不利,但能大幅度增加零售商利润进而提高整个闭环供应链总利润;零售商单独的利他行为不会改变制造商总利润;双方同时具有利他行为时闭环供应链总利润受制造商利他行为影响更大,供应链总利润增加。
  • 李士梅, 胡续楠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产业集约化发展是新材料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在其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总结了新材料产业集约化的概念,分析了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得出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和粗放式发展的结论。为了能够多角度、客观地评价新材料产业集约化发展水平,本文构建了新材料产业集约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TOPSIS法评价新材料产业集约化程度,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1)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2)促进产业由分散无序的过度竞争向集中有序的错位竞争转变;(3)有选择地构建优势产业的全产业链;(4)政府引导产学研合作。
  • 金浩, 张晓园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供应链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方面作用突出,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其与供应链的融合在进一步优化企业融资、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意义重大。为了研究互联网金融对供应链风险和收益的影响,本文通过构建基于互联网金融的供应链主要成员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风险因子修正的Shapley值法并结合蚂蚁金服的供应链案例,对比分析引入互联网金融前后供应链风险和收益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蚂蚁金服降低了供应链整体的风险,提高了供应链整体的收益。
  • 创新研究

  • 谭玲玲, 李倩, 喻冬冬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供应链协同创新中的知识共享行为能实现知识资源在不同企业的优化配置,能提升成员企业协同创新效率,节约知识获取和再利用成本。本文考虑供应链成员企业公平偏好行为,构建一个制造商和两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协同创新中的知识共享博弈模型,以零售商均为公平中性时供应链协同创新中的知识共享均衡策略为基准,对比研究零售商的横向公平偏好和纵向公平偏好对供应链知识共享协同创新均衡策略的影响,并对结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知识溢出效应能够提升零售商的知识共享努力水平;零售商的横向公平偏好和纵向公平偏好对零售商的知识共享努力水平、销售努力水平、批发价格以及制造商的知识共享努力水平的影响不尽相同;零售商的横向公平偏好和纵向公平偏好对零售商的协同创新效用和制造商的协同创新利润并不总是起到积极作用。
  • 李光明, 刘丹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我国31个省市2006~2016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科技创新、人口老龄化与制造业升级的空间分布,并通过构建空间误差模型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关系,明确当前是否能够通过促进人口老龄化的科技创新能力来推动制造业升级,研究表明:科技创新、人口老龄化与制造业升级三者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在全国范围来看,科技创新对制造业升级产生了积极的促进效应,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升级产生了推动作用,人口老龄化对科技创新产生了积极影响;而不同地区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升级与科技创新的影响不同,在东部地区,人口老龄化对科技创新及制造业升级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而西部地区,人口老龄化对科技创新与制造业升级的作用并不显著。
  • 刘耀辉, 白晓斌, 蔡忠林, 何正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出发,研究了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选择决策博弈问题。本文首先讨论了技术创新溢出效应产生的根源及其所带来的后果;随后,研究直接利益主体之间关于技术创新行为选择的相互作用关系,通过对比存在和不存在溢出效应两种条件下的静态博弈结果,揭示了溢出效应对创新主体行为决策的内在作用机理;进一步地,研究作为间接利益主体的政府对直接利益主体技术创新行为选择的影响,分析了两者基于溢出效应的静态博弈结果;最后,深入研究了企业和政府关于政策支持的动态博弈,构建了完美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并求解得到其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解。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直接利益主体进行技术创新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 低碳经济

  • 郑云虹, 高茹, 李岩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污染企业的区际间转移是协调经济发展和缓解环境恶化的重要途径,随着民众环保意识的增强,企业在进行转移决策时,不仅要考虑政府环境规制,还要考虑转入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非正式环境规制行为。本文构建了转入区公众与转移企业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发现: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成本的大小及可获得的精神收益和转移支付是影响转入区公众决策选择的主要因素;污染企业的转移成本与转出、转入两地区环境成本的比较是影响污染企业转移决策的重要因素。
  • 李华, 马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选择2001~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计算了狭义和广义的环境规制强度,并基于SYS-GMM方法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视角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考察期内,虽然狭义环境规制强度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广义环境规制强度提升显著;整体而言,狭义和广义环境规制对碳排放的影响为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现阶段的“倒逼减排”效应更加明显,中国的环境规制能够有效抑制碳排放;东部和中部地区狭义和广义环境规制都呈现出显著的“倒逼减排”效应,但西部地区只有狭义环境规制存在“倒逼减排”效应,广义环境规制并不存在。最后针对本文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 肖德, 侯佳宁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出口商品符合欧美环保标准并体现较强的安全性、节能性是保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必备要素之一。在高强度环境规制背景下,清洁生产模式才是调和环境约束、资源瓶颈和产品竞争力三者矛盾的根本办法。本文利用中国2001~2016年制造业面板数据,从本土企业出港货物价值角度跨国比较商品竞争力,避免了“工业排污对外转移”的统计疏漏;在Acemoglu等(2002)绿色技术路径理论框架下,估计环境规制驱动清洁生产进而提高出口竞争力的门槛效应,推断中国制造业是否通过生产模式的转变适应了绿色贸易行业标准。研究发现:(1)大部分企业从清洁能源替代入手减低工业污染排放,同时,提高行业竞争力7.224个单位;(2)当行业技术水平可以适应较高环境规制门槛时,环保型生产将提高商品国际市场竞争力71.595个单位;(3)目前的技术水平还不足以有效减低工业废气污染,高强度工业废气排放管制仅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本文通过检验行业对现有环境规制的适应能力和生产模式中清洁能源占比佐证了中国制造业已开始向绿色生产方式转变,但总体技术研发水平仍偏弱,正处于向资源轻量型生产模式转变初期。以上实证结果为中国工业实现绿色化、集约化、智能化提供微观事实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