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创新研究

  • 冯正强, 陈乘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跨国面板数据,实证研究生产性服务进口技术复杂度对制造业自主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进口技术复杂度对各国制造业自主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其对发展中国家促进作用高于发达国家;物流服务业和其他商业服务业进口技术复杂度对各国制造业自主创新效率均具有较大促进作用;保险服务业进口技术复杂度对发达国家制造业自主创新效率促进较大;金融服务业进口技术复杂度对发展中国家制造业自主创新效率促进较大。
  • 李守林, 赵瑞, 陈丽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的物流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的物流企业必须向科技企业进行转型。本文用灰色关联分析和TOPSIS方法对上市物流企业的创新绩效进行了评价,通过熵值法分析了不同企业在不同指标的表现的差异性及权重,分析了各个指标和最优值的关联度,以及两种评价体系下各个企业的表现,根据两种方法对物流上市企业的创新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提出了一种综合排名方法,形成了同时考虑两种方法的综合排名的结果。
  • 张红, 张凤武, 周智雄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一个损失厌恶零售商和一个风险中性供应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中,本文研究了市场主导者零售商通过期权契约实现供应链创新行为协调机制,并分析了不允许信用违约和允许信用违约两种情形下的供应链技术创新协调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运用前景理论探讨了供应链成员的损失厌恶特性对期权契约协调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创新成本共担的期权契约机制下能够实现供应链协调。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结论。
  • 肖黎明, 高军峰, 韩彬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考察绿色创新在解决环境与经济增长矛盾中的作用,本文使用基于超越对数和产出距离函数改进后的随机前沿模型(SFA)测度出中国30个省份2001~2015年的绿色创新效率;运用全域和局域Moran’s I对其空间相关性进行初步检验,发现同质性溢出效应较为明显;用动态空间自回归模型(DSAR)重点考察了环境管制政策和开放程度对其同质性溢出的具体作用。结果表明:中国省际绿色创新效率具有较为显著的路径依赖性和同质性空间溢出效应;在目前较弱的环境管制下,创新方向整体上偏向于污染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拐点效应尚未完全显现;进口的绿色创新溢出效应为正,出口为负,外资进入程度的影响取决于两种效应的净结果,因此其正向效应的发挥还需要合理的政策引导和较严格的环境管制。
  • 韩素芬, 刘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当前经济发展趋缓的新常态下,为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内推行供给侧改革的方针政策,而科技创新是供给侧改革中的关键短板。本文将科技创新在当前经济发展阶段的表现,以及对供给侧改革的贡献度作为研究重点,以河北省为例,构建科技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科技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检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科技创新的开展情况,提出相关调整建议。
  • 区域经济

  • 王锋, 张芳, 林翔燕, 石铁伟, 陈洪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口—土地—经济—社会”四维城镇化的协调,是新型城镇化进程推进与质量提高的重要条件。本文构建了“人口—土地—经济—社会”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模型,并对长三角地区多维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测度与对比分析。研究发现:2005~2013年长三角各个维度下城镇化发展水平在波动中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在此之后各个维度下城镇化发展水平均出现逐年降低的趋势;2005~2008年长三角地区各个城市均为中低协调耦合状态,2008年之后大多数城市为中度耦合协调,小部分城市达到中高协调耦合;2015年上海、苏州、镇江、宁波处于低度协调耦合,扬州、杭州、台州处于高度协调耦合,其他城市均处于中度协调耦合。整体来说长三角地区各个城市的协调耦合程度仍有待提高。因此,长三角地区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应从正外部性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协调度较高城市的集聚效应;从正内部性角度扩大协调度较低城市的土地供给和调整产业结构。
  • 孙启鹏, 郭小壮, 蒋文静, 王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货物运输效率测度与评价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加快生产要素流通的重要依据,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对货物运输流通效率与协作的要求也更高。基于此,本文利用DEA-BCC模型,以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为决策单元测度2006年、2009年、2012年以及2015年中国省域货物运输效率;并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探索货物运输效率时空演化及关联特征。结果表明:(1)自2006年开始,31个省市自治区货物运输综合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整体都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2)从全局空间关联看,除2006年外,其余年份31个省市自治区货物运输效率表现出空间正相关性,存在一定的空间集聚效应;(3)从局部空间关联来看,货物运输效率H-H关联区主要位于中东部,所占比重较大并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西部大部分省市自治区的空间关联并不显著。基于研究结果,以“一带一路”为背景提出提高省域货运效率的政策建议以促进高——高位置区域的辐射与带动作用,加强省域间货物运输协作。
  • 仲深, 杜磊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构建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经济模型,运用中国30个地区的面板数据,对我国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高度正相关的关系,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同时,政府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等影响因素均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
  • 王涛, 石丹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环境规制与工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本文基于2004~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出:环境规制与工业增长规模间存在“U”型的非线性关系,与综合效率、盈利效率和劳动效率间存在横向的“S”型关系,与经营效率间存在镜像的“S”型关系;环境规制政策存在帕累托改进空间,环境规制强度提高既有利于环境保护,又不会对工业经济增长规模和效率产生负面作用;环境规制效应具有区域差异性,通过权衡三大分解效率可在短期内确定区域最优的环境规制政策。最后,根据实证分析提出应突破“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思路,推进差异化的环境管制政策,提高环境规制强度,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 姜玲, 张浩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跨区域技术转移是促进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作者通过建立技术转移与技术进步关系的实证研究模型,利用西部11省(市、自治区)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跨区域技术转移对西部地区技术进步的贡献作用,为后发地区寻找最佳的技术转移路径以加快经济增长提供了经验支持。研究表明:在西部地区的技术追赶过程中,无论是跨国技术转移还是国内跨地区技术转移对当地的技术进步均产生了明显的正向提升效应。具体来看,在“自主创新+技术转移”模式下,两种不同渠道的跨区域技术转移对西部地区技术进步的贡献作用不相上下;而在“纯技术转移”模式下,跨国技术转移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更明显。
  • 国民经济

  • 尹正, 倪志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中国制造业2006~2016年的微观数据,本文利用匹配法估算技能劳动力和非技能劳动力的工资水平,分析了当前出口贸易和技术进步因素对劳动力工资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在技能劳动力和非技能劳动力领域,它们具有的工资差距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2)出口贸易的发展能够提高公司对非技能劳动力的需求,提高非技能劳动力的相对工资水平,并对我国发挥比较优势具有显著作用;(3)技术进步对技能劳动力的相对工资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即技术进步具有技能劳动力偏向型特点,会增加技能劳动力与非技能劳动力之间的工资差距。因此应发展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加强企业以及产业的技术升级,并减少工资差异促进薪酬合理化,从而使我国经济更为平稳健康的向前发展。
  • 阮陆宁, 张鑫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全球经济复苏低迷以及资本投入刺激效应衰减的背景下,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相继出台了经济发展计划。其中,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备受瞩目。本文以CNKI数据库中所收录的关键词为“工业4.0”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对相关关键词进行因子分析与可视化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发展的研究领域包括信息技术、人才教育培养、制造模式、商业模式和国家战略等。我国应该健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增加创新投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加快产业与技术的融合;重视人才开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 韦朕韬, 赵仁康, 任跃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日益突显,并且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城乡人口迁移较为频繁,逐渐形成了人口半城镇化现象,分析人口半城镇化是如何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我国人口半城镇化的发展进程,特点及形成原因,从理论上分析了人口半城镇化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区分了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得出结论:在短期,人口半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城乡收入差距,但在长期,人口半城镇化却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即人口半城镇化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呈现“U型”关系,本文用系统GMM模型实证检验了“U型”关系。最后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逐步解决半城镇人口的购房落户问题;(2)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市场信息平台;(3)提高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
  • 胡海洋, 姚晨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2001~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的数据分析方法研究聚集经济、人力资本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聚集经济和人力资本都显著的促进了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正效应,而固定资产投资抑制了经济可持续增长。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重视固定资产投资空间错配的思想,以及更好地发挥聚集经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的建议。
  • 企业经济

  • 张建华, 戴露婷, 夏思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际金融危机后, 金融改革虽然提高了全球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但是其对企业产出增长的负面影响一直没有完全消除,仍在影响全球经济增长的力度及可持续性。本文运用2006~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年度数据,以创新投入能给企业带来增长为出发点,通过引入三种不同的企业融资方以及企业对创新研发的投入情况,探讨金融摩擦是如何通过融资传递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中的。研究发现:(1)在中国,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的增长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有显著影响,而内源融资增长不显著;(2)金融摩擦对生产率增长的传递方式主要是债权融资。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金融摩擦的增大导致生产率对债权融资的负效应更为敏感,企业生产率更易受到重创,生产率的下降反过来又会影响企业的再借贷,企业很容易陷入持续低迷增长的困境之中。
  • 钱存华, 武佳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首先在贝叶斯网络框架下,建立供应商的评价体系及各项指标的概率分布,借助于AgenaRisk软件完成贝叶斯网络模拟。其优势在于充分考虑供应商的多样可能性,全面地进行供应商风险评估。再结合TOPSIS的模型,依据企业的偏好求得理想供应商。通过组合方法,本文在客观全面评价供应商的同时也能满足企业自身发展要求。最后结合实际的案例,证明模型的可行性。
  • 罗治洪, 洪玉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信息对称和产品单向替代,考虑一个具有产能限制的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的定价问题,以及市场需求具有随机扰动性,建立了以制造商为主导零售商追随的Stackelberg单周期博弈模型,确定两种产品的最优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理论分析表明,产能的提高使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最优价格降低;两种产品发生替代的概率和服务水平仅与需求的随机扰动项服从的分布有关。通过数值分析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发现产品替代程度和产能的提高有利于供应链成员和系统利润的增加,当制造商不受产能限制时,各决策变量和供应链利润水平不再受产能变化的影响。
  • 低碳经济

  • 孔翔, 卞继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主要以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需求的可能影响为基础,基于1985~2015年的相关数据,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初步分析了“去产能”对我国能源需求总量和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去产能”在短期就能改善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从而有助于增进能源使用安全;在长期,还有助于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从而改善能源的供应安全;但其对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是通过能源结构间接发生作用的,因此,希冀通过“去产能”快速改善我国的能源供应安全存在困难。
  • 唐勇军, 赵梦雪, 王秀丽, 钟凯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2013~2016年A股上市企业数据为研究样本,考察法律制度环境、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与碳信息披露三者关系。研究表明:我国上市企业碳信息披露水平整体偏低,企业间碳信息披露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完善的法律制度环境有助于提升企业碳信息披露水平;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与碳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在遵循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前提下,聘请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有助于提高企业碳信息披露水平。
  • 赵丹丹, 黄继忠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分析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循环经济运营模式,使用Stackelberg主从博弈的方法,求得了主方政府和从方企业的最优效用。发现提高产品的标准化程度、明确信息沟通和政策透明性、规范各类奖惩补贴制度,实现以税代奖、以税代补的模式,有助于政府明确自身定位,更好的主导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