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 全选
    |

    企业经济

  • 吴勇民, 李沁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企业专业化分工和全要素生产率两个视角,通过选取2014~2022中国资金密集型行业上市企业的样本数据,对供应链金融能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的运营绩效进行了机理分析与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能够显著提升企业自身的运营绩效,并且,促进企业的专业化分工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供应链金融助力企业运营绩效提升的两个重要途径。本文不仅从供应链金融的视角为企业运营绩效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新的解释,也揭示了供应链金融助力企业运营绩效提升的机制与途径。
  • 李娜, 孙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契约理论的视角,将补贴视为政府为企业与消费者提供的"契约",构建政府补贴与车企和消费者的演化博弈模型,探讨补贴退坡的现实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道路。研究发现,政府与企业、政府与消费者各存在两种演化稳定策略:(1)政府没有对企业创新进行补贴激励时,企业选择传统方式生产;(2)政府对企业进行补贴时,企业选择科技创新;(3)政府没有对消费者购买进行补贴激励时,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4)政府对消费者进行补贴时,消费者购买传统汽车。其中"政府对企业进行补贴且企业选择科技创新""政府没有补贴而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两个稳定策略更能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 苏中锋, 张启迪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什么样的营商环境有助于民营企业发展?本文基于制度复杂性理论,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市场发展、金融发展、政府效率、产权保护及信用发展5个营商环境要素对民营企业数量和质量的影响,识别既增加民营企业数量又提升民营企业质量的营商环境构成。本文基于31个省(区、市)数据,发现3种推动民营企业发展的路径:金融发展-产权保护-信用发展驱动型,市场发展-政府效率-产权保护驱动型,市场发展-产权保护-信用发展驱动型。研究有助于厘清营商环境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影响,有助于政府部门优化营商环境来促进民营企业发展。
  • 李春霞, 王帅, 王志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字经济时代,流量思维模式使得供应链资金流转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的作用愈发凸显。本文将供应链场景中的商业信用纳入实体企业绿色发展理论分析框架,基于2007~2023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商业信用对绿色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商业信用对绿色创新具有提升功效,其作用机制在于商业信用发挥的信息治理、流动性释放与监督强化效应;在核心竞争力强、市场竞争充分、地区环境规制力度大的情境下,商业信用的绿色创新效应会更为强烈;商业信用通过提升绿色创新最终带动了企业价值的长期提升。本文结论在为供应链中商业信用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学理依据的同时,亦为企业绿色创新的提升机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经验支持。
  • 数智经济

  • 王瑞良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政府补贴是促进数字产业化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2011~2021年中国上市数字企业数据,使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政府补贴与数字产业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发现:(1)政府补贴在企业层面显著促进了数字产业化;(2)政府补贴可通过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和风险承担水平、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来促进数字产业化;(3)政府补贴对数字产业化的影响不存在地区发展水平、企业产权性质和企业规模异质性,但存在产业特征方面的异质性,且政府补贴对数字服务业的促进作用更大。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如下建议:(1)继续加大对数字企业的补贴力度,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和风险承担水平;(2)完善信贷市场运行机制,降低融资约束,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3)优化政府补贴政策。
  • 王鼎庆, 廖红伟, 刘爱国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复杂,企业经营环境面临的不确定性加剧,数字时代下企业如何提高应对各种风险的抵抗力值得关注。本文从数字技术的赋能视角出发,以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根据2012~2023年的面板数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多种计量分析方法,包括固定效应模型、两阶段最小二乘回归模型以及中介效应模型等,探究数字技术对企业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技术能够显著提升企业韧性,并且随着数字技术应用程度的加深,企业韧性不断增强。从要素赋能视角来看,数字技术能够通过推动创新发展、缓解融资约束、降低人力管理成本来提升企业韧性。从异质性分析结果来看,数字技术对企业韧性的影响存在多种异质性特征,包括企业所有制性质、城市群级别等。本文为实现数字技术价值释放、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而通过要素赋能企业韧性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经验启示。
  • 田泽, 刘姿娴, 任阳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蓬勃发展的数字化浪潮之中,数字经济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本文基于2017~2022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探讨数字经济赋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机制及影响。结果表明:(1)我国省域数字经济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均呈现上升的趋势,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呈现出东强西弱、局部跃升的地理分布特征;(2)数字经济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驱动作用;(3)在影响机制方面,数字经济通过提高技术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研发创新赋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4)异质性分析表明,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越高,数字经济发挥的赋能作用也越强。
  • 孙颖, 赵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资产成为驱动企业创新、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新型核心要素。本文以2010~202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数据资产管理对企业协同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据资产管理能够赋能企业协同创新;机制分析发现,数据资产管理可以通过集聚创新资源来促进企业协同创新,具体表现为通过促进人力资本升级、缓解融资约束来赋能企业协同创新;异质性分析发现,数据资产管理对企业协同创新的促进作用在高科技企业、大规模企业和行业竞争程度高的企业中更显著;经济后果检验表明,数据资产管理对企业协同创新的正向影响有助于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结论为企业更好地利用数据资产管理赋能企业协同创新提供了经验证据,为数据价值链、人才链、资金链和创新链的融合发展提供政策依据。
  • 陈玉玲, 王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支撑,识别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影响因子、探究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联动机制是加速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的关键。本文深入分析了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和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的内涵与构成要素,分别构建了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和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的评价体系,利用2014~2023年我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对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的驱动作用及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数字创新生态系统能够显著驱动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的提升,并呈现先边际效应递减后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规律。最后,本文从优化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实施差异化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发展战略、加大创新人员和资金投入3个方面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 低碳经济

  • 刘骅, 王浚丞, 刘梦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健全环境治理体系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经之路。而政府审计与绿色金融发展对地区环境治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通过2010~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政府审计与绿色金融发展对地区环境治理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审计功能发挥与绿色金融的发展均可以促进地方环境有效治理,同时,绿色金融的发展在政府审计对地方环境治理的积极影响中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且该调节作用在经济发达地区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当政府审计力度过低时,不仅无法有效促进地方环境治理水平提升,甚至可能造成地方环境治理水平的恶化。
  • 邹黎敏, 唐永欣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天然气作为一种高效、低碳、清洁的化石能源,具有易存储、运输和储量丰富的特性,被视为其他化石能源的最佳替代品之一。在确保我国天然气供应的连续性及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准确预测我国天然气进口量并对其运输安全进行评价显得尤为关键。针对单一特征选择方法特征筛选结果不稳定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属性决策的特征选择方法,并根据特征选择结果建立高斯过程回归模型对我国天然气进口量进行预测。同时,提出了一种结合熵权与t-SNE降维的K均值聚类模型,并将其应用于评估我国天然气进口运输安全。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基于多属性决策的特征选择方法所得到的特征重要程度排序更加稳定,对我国天然气进口量影响最大的3个指标分别是:能源消费总量中天然气占比、居民消费水平和国内天然气管道长度;高斯过程回归模型对我国天然气进口量预测的绝对百分比误差均在5%以下,预测精度高;与传统t-SNE降维相比,结合熵权的t-SNE降维方法具有更低的 KL 散度,其降维结果更贴近原始数据的分布;结合熵权与t-SNE降维的K均值聚类结果可信度更高,我国进口天然气运输安全状态越来越好,并且对其影响最大的3个指标分别是:自有船队运力供给、管道气年运输量和LNG年运输量。
  • 吴一丁, 郭启明, 赖丹, 陈广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产业链合纵连横已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以2015~2023年中国有色金属-新能源产业链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垂直一体化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以及融资约束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有色金属和新能源企业一体化程度均呈现大幅上升的趋势,并且一体化企业的竞争力水平明显高于同行业未一体化企业。垂直一体化对企业竞争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有色金属企业效率提高和新能源企业市场规模扩大是其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原因。融资约束在一体化与企业竞争力的正向关系中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当融资约束指数大于门槛值时,一体化促进企业竞争力;当融资约束指数小于门槛值时,有色金属企业后向一体化抑制竞争力,新能源企业前向一体化对竞争力的正向影响不再显著。异质性分析发现,非国有、大规模企业一体化对竞争力的促进效果更加显著。研究结论为提升我国有色金属与新能源产业及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重要理论和实践依据。
  • 产业经济

  • 苏杭, 刘佳雯, 王晨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技创新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本文基于美国对华科技打压这一事实,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技术封锁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技术封锁倒逼了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2)改变外部创新来源渠道和激励内源式创新是中国高技术产业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行为;(3)异质性分析发现,技术封锁更倒逼实质性创新的产生,同时,政府补贴程度高的行业创新发展水平更高。本文较严谨地证实了技术封锁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以及创新行为选择的调整作用,为美国对华科技打压背景下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行为提供了理论解释和政策参考。
  • 向鹏成, 刘思佳, 段旭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铁路"走出去"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环境复杂多样。为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铁路投资风险,本文首先从政治、社会、经济、建设环境、对华关系5个维度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铁路投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和熵权法对其进行主客观赋权;进而,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揭示"一带一路"沿线81个国家(地区)在2010~2022年内铁路投资风险的动态变化特征。研究发现:从时间维度来看,2010~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铁路投资风险呈降低趋势,而2019~2022年呈上升趋势。从空间维度来看,各地区铁路投资风险存在较大的洲际差异,各洲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非洲、拉丁美洲、亚洲、欧洲、大洋洲;此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铁路投资风险存在空间聚集现象。本文研究结论为"走出去"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铁路投资提供风险管理决策参考。
  • 齐玮, 黎俊宏, 李启昊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对2007~2022年全球光伏产业链贸易网络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1)产业链上、中、下游整体网络指标依次增高,中游受到贸易保护政策影响最大;(2)光伏贸易趋于活跃,制裁与规避使产业向东南亚、中东欧转移;(3)经济规模、制造业能力、距离等对产业链各环节贸易水平产生了持续影响。综上,光伏产业政策所拓展的市场可以保证一定水平制造业规模和技术的更迭,进而获得贸易优势地位并反哺贸易政策,保证其有效性。本文研究对于把握我国光伏产业未来贸易方向,制定差异化政策提供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