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4年, 第33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4-04-10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卫平 黄敏仪
    2014,33(10):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区域技术效率的比较研究中,大多数文献采用SFA方法进行分析,一般认为东中西部技术效率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且东部与中西部的差距呈扩大化趋势。然而SFA方法将所有区域看作一个整体,忽略了地区间技术条件的差异性,使得区域间技术效率的比较缺乏可靠性,因此本文采用共同前沿方法(MFA),将各区域置于共同前沿面上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构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利用我国1998~2012年装备制造业东中西部的相关数据研究发现,我国区域间技术条件存在显著差异,中西部装备制造业技术效率水平呈现向东部追赶的效应而非扩大趋势,有异于大部分采用SFA方法研究的结果。
  • 齐子翔
    2014,33(10):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业的区际转移是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但由于地方政府的有限理性和行政边界的刚性约束,造成了地方政府间的税收争夺,阻碍了产业的梯度转移,影响了价值链的有序延伸,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本文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基于财税体制改革的视角,通过对横向分税制的探索,试图构建产业区际转移利益协调机制,以期能够打破行政边界刚性约束的羁绊,突破地方政府利益固化的藩篱,破除现行体制机制的障碍,以经济的内在联系为基石,化解区际产业转移过程中的地方政府利益冲突,理顺产业发展链条,促进区域合理分工。

  • 张先锋 谢义雄
    2014,33(10):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在对FDI技术外溢效应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FDI技术外溢潜力指标,并利用2007~2011年的面板数据测度了中国15个省市的FDI技术外溢潜力,结果表明:各个省市FDI技术外溢潜力存在着较大差异。其中,北京、广东、江苏、福建、浙江发生FDI技术外溢的潜力较大,而贵州、山西、湖南、安徽较小,其他省市居中。因此,具有较高潜力的省份应该给予外商投资企业更高的投资激励吸引外资企业以获取技术外溢,潜力较小的省份应该采取提高本地企业技术水平、改善投资环境等措施来与外资企业接轨。

  • 赵祥郭惠武
    2014,33(10):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基于10个行业的统计分析显示,浙江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在三省中最强,广东产业集群竞争力处于中间水平,而江苏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垫底。浙江产业集群竞争力优势主要集中体现在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上,而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装配制造业上的集群竞争力较弱。相反,广东和江苏虽然劳动密集型传统制造业集群竞争力不如浙江,但其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装配制造业集群则具有较高的竞争力。同时,网络系统的结构差异是导致粤苏浙三省产业集群竞争力差异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各地应将改善集群网络系统的构成和运行质量作为未来产业政策的重点。

  • 刘淑茹 徐丽丽
    2014,33(10):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国经济发展不仅表现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还必定会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本文以美国的产业结构作为对比参照系,将中国的产业结构体系与之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两国的产业结构发展状况,总结出中国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但是比重和结构偏离度仍然偏高;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上升趋势缓慢,制造业处在价值链底端;第三产业比重偏小、内部结构发展不完善等问题。进而提出继续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村人口教育水平;加速第二产业调整,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大科技研发的投资力度;坚持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完善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政府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与参考。

  • 沈丹云 张慧明
    2014,33(10):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发展碳捕捉与碳储存技术(CCS)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最重要举措之一,但是在技术扩散的过程中却面临诸多困境。基于此,本文由政府、电厂、社会公众3个维度构建CCS技术扩散的影响体系,采用DEMATEL方法研究CCS技术扩散的制约因素,研究表明:政府的原因度和影响度较大,但中心度却次于电厂;社会公众的影响度和被影响度均相对较低。进而指出,政府是促进CCS技术扩散的中心环节,而社会公众在CCS技术扩散中的影响地位较弱。
  • 李慧 平芳芳
    2014,33(10):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于河南省1978~2012年期间的年度时间序列数据,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度,并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等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河南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合理化能够带动经济增长,同时,产业结构高级化能促使产业结构朝更合理化的方向发展。结合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为河南省经济增长的提升以及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发展提出简要的建议。

  • 赵辉 潘春铃
    2014,33(10):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经济转型过程中,区域支柱产业一方面是客观经济条件趋向成熟的产物;另一方面,正确选择支柱产业,运用恰当的产业政策使支柱产业的推动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有利于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进而推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本文对国内学者有关区域支柱产业发展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界定和分析了区域支柱产业的定义和特点。以吉林省现代农业为例,找出区域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即产业准入门槛、融资、人才和基础设施。最后针对区域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 何雄浪 张泽义
    2014,33(10):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在D-S垄断竞争模型的基础上,使用边界效应的方法来构建计量模型,以我国1996~2011年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估计边界效应来分析我国国内市场一体化以及我国边界效应的演进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影响我国边界效应的因素。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区域间存在明显的边界壁垒,中西部贸易壁垒高于东部;我国的平均边界效应存在上升趋势,国内市场并非走向一体化,特别地由于财税制度的改革2001年平均边界效应增幅最快,之后各种经济区和经济带的建设使得增长率小幅下降;自然壁垒不是影响边界效应的主要因素,行政人为干预才是影响我国市场一体化进程的主要因素。

  • 余子鹏王今朝
    2014,33(10):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技产出不仅受投入资本和研发人员数量影响,也受投入结构影响。通过收集我国1990~2012年间科技产出、投入总量和结构数据,运用生产函数分析了投入结构对科技产出规模和要素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研发支出、试验发展支出、企业研发投入、高校研发人员等比例扩大对科技产出规模具有显著正向效应,应用研究支出、政府科技投入、高校研发支出、研究机构人员等比例对产出规模呈负向效应;研发人员与资本具有明显的替代关系,研发支出、基础研究支出、机构研发支出、企业研发支出、试验发展人员和企业研发人员等比例提高对研发人员效率有正向效应,但对资金效率呈负向效应,随后,模拟分析了投入结构调整对科技产出的影响。

  • 赵红 彭馨
    2014,33(10):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从技术引进、技术扩散和科技创新视角,就1990~2012年技术进步对我国出口贸易结构调整影响进行了协整分析、VAR模型回归估计、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方差分解和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技术扩散、技术创新带来的技术进步对于我国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实现由初级产品向工业制成品方向升级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然而,技术进步并不是出口结构调整的原因,我国通过技术进步实现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路径还未实现。

  • 赵鑫铖 杨先明
    2014,33(10):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然资源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正日益凸显,而比较优势的动态转换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和规避资源制约的有效途径。本文在罗默(2003)和索伦森与惠特—雅各布森(2012)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将生产过程中最为重要的3种自然资源水、土地和能源纳入模型考虑,考察自然资源约束对我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现阶段自然资源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很显著:由于能源、水和土地不能与劳动力以相同的速度增长(即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资源约束),使得中国经济增长率每年比没有资源约束的情况要降低525%。因此,在丧失资源比较优势的情况下,维持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可行途径就是实现比较优势的动态转换。

  • 马晓钰 李强谊
    2014,33(10):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分别以人均能源消费和能源消费强度作为能源消费指标,对2000~2011年中国能源消费的区域差异进行结构分解,并且实证研究了不同能源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能源消费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能源消费强度的区域差异要明显大于人均能源消费的区域差异。三区域(东部、中部、西部)划分标准下,能源消费总体差异主要源于区域内差异。城市化水平、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人口规模以及人均收入是造成能源消费水平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
  • 胡剑波 安丹
    2014,33(10):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向纵深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科技创新正逐渐取代传统生产要素成为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核心资源,但受资金、科技人才、研发平台等资源限制,单个企业或者企业间合作很难在创新方面有实质性突破,亟需一种可以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和充分利用各种创新资源的科技创新团队,而基于产学研战略联盟发展起来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不仅可以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还可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备受各国关注和青睐。目前,国外企业越来越重视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应对技术创新环境的变化,通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有效地实现联合技术创新,成效显著。基于此,通过对日本、美国、欧盟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成效进行深入剖析和总结,以期其先进做法对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有所启示。

  • 王爱峰王俊鹏赵永刚
    2014,33(10):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创新方法可以提高创新成功率,降低创新风险,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创新方法推广应用服务平台是促进创新方法推广应用的有效手段。创新方法作为一种核心知识资源,其推广应用必须遵循知识扩散机理。本文在分析现有平台不足的基础上,基于改进的知识扩散理论和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发展态势,对创新方法推广应用服务平台的改进方向进行了深入分析。秉承Web20理念设计了创新方法推广应用服务平台的架构与模式,提出了对现有资源整合的方式,探讨了利用SOA技术在平台上集成创新辅助软件的具体途径,基于情境式知识转移理论构建了网上互动环境,从而促进知识扩散,提高创新方法推广应用的效率,并探讨了平台的可持续运营机制,该平台具有简单易用、资源丰富、互动高效、可持续的优点。

  • 马卫刚 程长林
    2014,33(10):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利用2009~2011年我国30个省市科技R&D人员、人力资本存量和创新效率的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对分析科技人力资源与创新效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就全国范围而言,科技创新效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为重要,科技人力资源中的R&D人员次之,人力资本存量最低。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创新效率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差异较大,东部、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效率对经济增长效应最高,但对中部地区的经济效应为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