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4年, 第33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4-12-10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蒲勇健 余显兰 张勇
    2014,33(12):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SFA模型对我国19个省市再生资源产业的技术效率值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效率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东、中、西部地区及各省市之间的效率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其中东部省市技术效率水平较高;城镇化水平对再生资源产业技术效率具有负向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对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教育水平与技术效率呈现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关系;工业发展水平对再生资源产业的生产无效率影响并不明显。
  • 郭永辉
    2014,33(12):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分析了生态产业链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思想,基于角色理论,提出基于治理角色的生态产业链利益相关者治理理论,分析了市场导向型和行政导向型两大类生态产业链治理因素。借鉴质量机能展开(QFD)面向顾客需求思想和演绎分析技术,将治理因素和生态产业链绩效目标相对应,通过重要度变换,确定生态产业链关键治理因素,并进行了比较分析。

  • 霍忻
    2014,33(12):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入世”以来,我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对外直接投资迅猛发展,逐步由
    对外直接投资大国向对外直接投资强国过渡,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进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
    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本文基于2010~2012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行业结构及国内产业结构的相关数据,采取面板数据模型估计和灰色关联理论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三次产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着显著的影响,并且在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这种效应表现地更为明显,进而为我国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创造了有利条件。
  • 郑凌霄;周敏
    2014,33(12):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选取多项指标构造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2012年度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系统的耦合作用水平,结果发现:①两者的协调度还处于中低水平,除个别发达省份以外,大多数省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滞后于区域经济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刺激;②从空间分布上看,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上表现为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不断下降的趋势。
  • 卜庆军 章莉莉
    2014,33(12):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产业集聚于产业升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选取了全国29个具有产业集群现象的省市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了2011年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出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的相关指标值,运用EVIEWS软件对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指标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了产业集聚对产业升级有正向作用的结论,并针对该结论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 张静萍 张洪潮
    2014,33(12):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资源型城市正面临城镇化及产业转型两大重任,将新型城镇化作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所在。本文从新型城镇化视角,构建了该类城市战略性工业产业优选的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优化了Weaver-Thomas模型,构建了AHP〖JX7〗—〖JX-7〗Weaver-Thomas资源型城市战略性工业产业优选模型。为验证其稳定性,以太原市为例进行算例分析,选择确定了太原市城镇化进程中需要大力发展的6个战略性工业产业,模型分析结果与太原市现实情况有较高的吻合度。该模型为资源型城市合理选择战略性工业产业提供了新思路,为推动占我国城市总数近1/5的资源型城市新型城镇化进程提供了新方法。
  • 王光栋
    2014,33(12):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1990~2012年我国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以及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性估算,本文从有偏技术进步的角度来解释这一时期技术进步对就业影响。对不同技术进步路径与就业关系的分析表明,即使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使用(或者劳动节约),导致对就业产生负效应,但如果选择有助于就业增长的技术进步路径,还是可以实现技术进步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和谐发展。最后本文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 刘晓红;江可申
    2014,33(12):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1978~2012年我国最终消费和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借助于eviews60软件,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最终消费和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农村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政府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均衡关系;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最强,其次是政府消费,最后是城镇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政府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原因。政府消费是农村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的单向格兰杰原因。
  • 钟海燕 徐宝亮
    2014,33(12):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二元经济结构在多数发展中国家广泛存在,并成为桎梏各国包容性增长的主要因素。本文分别以综合二元反差指数、包容性增长系数作为衡量二元经济结构与包容性增长的指标来构建VAR模型,并通过脉冲响应函数法与方差分解法对我国1978~2012年二元经济结构与包容性增长的互动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包容性增长提高对二元经济结构转化具有长期显著地促进作用,且其贡献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提高,最终稳定在高水平;二元经济结构强化对包容性增长在当期没有明显影响,但随后包容性增长表现出显著的、持久的恶化倾向,同时其贡献度经历短期的持续上升后稳定在相对低水平。基于本文结论,政府需要在提高经济增长包容性与促进二元经济转化上同时着力,以实现二元经济结构转化与包容性增长提高之间的良性循环。
  • 王立平 韩笑
    2014,33(12):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外贸易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我国出口贸易对经济的增长作用一直非常显著,因此对贸易出口量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十分必要。本文依据国际贸易理论,对贸易“引力模型”进行扩展,引入极值边界分析方法(Extreme Bounds Analysis,EBA),采用2003~2012年省际区域面板数据,对我国货物贸易出口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的结论是各省外商直接投资、进口额、工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税收收入、最终消费是我国货物贸易出口量的“稳健性(Robest)”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相关政策建议。
  • 潘宏
    2014,33(12):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东北老工业基地与东北亚各国之间的贸易发展总体态势良好,但也存在贸易规模不大、地区发展不平衡、东北地区没有形成统一的区域市场、缺乏产品的品牌意识、初级产品出口比重过大,机电产品出口比重偏低、原材料和资源类产品进口比重大,对外资源依赖性强、国有企业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等方面的问题,对此,东北老工业基地与东北亚国家合作的模式需进一步从互补型提升至战略型,主要包括科技合作、环境合作、加强文化交流,促进政治互信机制的建立、推动合作制度安排等。
  • 曹飞
    2014,33(12):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预测我国碳排放量的变动趋势,对国家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和碳减排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利用中国1997~2011年碳排放数据,分别采用三次指数平滑模型、灰色模型、二次指数模型建立中国碳排放的单项预测模型;(2)采用标准差法进行非负权重分配,建立了中国碳排放的组合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组合预测模型的精度高于单项预测模型。(3)应用该组合模型对中国2014~2026年的中国碳排放量。预测表明,中国碳排放存在较大的减排缺口,碳减排需要从优化产业结构、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和改善能源利用效率上进行。
  • 徐开军 原毅军
    2014,33(12):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环境规制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传导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运用2002~201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系统动态面板模型,从单位废水和废气治理设施运行费用两个方面衡量环境规制的强度,并分别实证检验了它们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结论显示: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调整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即环境规制越严厉越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我们还发现单位废气治理费用的提升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边际效应要远大于单位废水治理费用增加所产生的边际效应。因此,本文认为,在我国目前环境污染治理与解决产业结构矛盾的双重压力下,提升环境规制强度、尤其是加大废气治理力度对于当下污染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均具有重大意义。
  • 王正明 赵玉珍
    2014,33(12):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生态效率是评价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指标,稀土资源是我国具有战略价值的资源,研究稀土产业的生态效率对我国实现经济、社会、资源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参考相关研究将环境效率分解为源头循环效率、清洁生产效率、末端治理效率,从3个生产环节的生态效率协同发展角度度量稀土产业的生态效率,并对我国稀土产业2001~2012年间的生态效率作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我国稀土产业的生态效率提高空间仍然很大,生态效率的提高需要生态效率发展水平和生态效率发展质量的同时提高;我国稀土产业的生态效率提高仍然依赖生态效率发展水平的提高,应更加注重生态效率发展质量;在生态化改革过程中,3个环节的效率具有明显的次序性。
  • 李婉红 董翠娟
    2014,33(12):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国内外环境规制与FDI的研究成果,以制造业FDI作为被解释变量,环境规制作为解释变量,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和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作为控制变量,构建了环境规制影响制造业FDI的面板数据模型,并选取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2004~201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不考虑以上3个控制变量的情况下,17个地区的环境规制对制造业FDI有显著性影响,其中13个地区表现为负影响,但当考虑控制变量时,只有7个地区的环境规制对制造业FDI有显著性影响,且4个地区表现为正影响,其他22个地区的环境规制对制造业FDI的影响均不显著。
  • 潘素昆 代丽
    2014,33(12):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更好的防范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本文在考量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和文化风险的基础上,结合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加入技术风险指标,对中国企业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风险进行量化与评估。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量化风险;然后,通过聚类分析法评估风险等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1年期间,20个样本国家中,低风险国家都是发达国家;中等风险国家有4个,其中只有1个是发展中国家;高风险国家全都是发展中国家,包括印度、南非、墨西哥、巴西和俄罗斯;2008年后,多数发展中国家的风险在不断改善,但很多发达国家的风险却逐渐上升。因此,中国企业应针对不同东道国的风险变化特点,采取措施规避风险。
  • 牛东晓 许晓敏 王琼 樊娇
    2014,33(12):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集团企业内部的各个企业具有整体性和相关性的特点,需要相互协调和合作,才能实现整个集团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集团企业各直属企业的协同效果进行评价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从资源整合、管理手段、市场运营、效益贡献4个方面,建立了直属企业协同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模糊粗糙集原理,构建了变精度模糊相似关系的下近似集,根据近似分类质量,进行指标约简,保留关键指标;利用D-S证据理论进行协同效果的评价,构建Mass函数,为使评价结果更为合理,通过信息融合对传统合成算法进行修正。最后,本文选用我国某集团企业的5家直属企业进行算例分析,验证了本文提出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科学性。
  • 朱鸿伟 周明佳
    2014,33(12):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一个自然实验的框架下,本文考察了银行体制市场化以后,企业营运资本使用变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本文发现,银行体制市场化使得银行部门信贷资源配置具有市场化特征,对所有企业的外源融资都进行约束。受到外源融资约束的企业会更多使用企业的内部资金进行经营和生产活动,一方面,企业会更多使用营运资本提高企业的生产和财务绩效,而另一方面,企业会减少营运资本来维持生产规模的扩张。这些结果表明,银行体制市场化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内部资金使用效率,在当前工业部门普遍面临融资难的困境下,对进一步探讨银行体制改革和提高企业绩效有重要意义。

  • 张培丽
    2014,33(12):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着严峻的能源挑战,但我国绝不能因能源压力而放弃经济增长,放弃“中国梦”。因而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学界针对这一热点问题分别从经济增长的能源瓶颈及效应、提高能源效率、开发新能源等角度探讨了经济增长的能源支撑状况及其强化途径。最后,对学界关于经济增长的能源支撑文献进行了总结。

  • 关爱萍 陈锐
    2014,33(12):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产业集聚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对产业集聚水平测度的探索,因此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学术界在测度产业集聚水平上主要使用的几种方法,如行业集中度、空间基尼系数、E-G指数等,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评述,指出了各方法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其次在测度地区行业产业集聚水平时,对合理选择相应指标给出一定的建议,以期更为精确地测度我国及各区域的产业集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