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4年, 第33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4-06-10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王立平 杨洋
    2014,33(6):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者以两化融合形成的内在作用机理为依据,利用2001~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两化融

    合水平测度模型,应用菲德(Feder)模型和改进的极值边界分析(The Restricted Extrem

    e Bounds Analysis,REBA)模型,实证检验两化融合对经济增长的“稳健性”影响。实证

    结果验证信息化通过直接效应对经济增长具有“稳健性”影响的假说成立,但两化融合通过

    信息化的外溢作用对经济增长有稳健影响的假说不成立。基于此,提出推动信息技术升级、

    加速工业结构转型和增进地区间交流等政策建议。

  • 刘尧飞
    2014,33(6):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改革开放的成败,本文主要基于C均值聚类方法构建了一套对外贸
    易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首先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总结,给出了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评价指
    标体系,接着论证了基于C均值聚类分析的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科学性和必要性,并
    给出了相应的评价方法,通过对东部15个地区的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评价进行实证分析,验
    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最后针对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特点,提出了加强对外贸易
    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 黄桂兰
    2014,33(6):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
    障。虽然我国现行的税收的收入分配职能不断强化,但是税收制度对收入分配差距的调
    节效果并未体现。税收制度对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效果必须通过一个相应的机制和有效的途
    径实现,本文通过构建一个“税收——税种及其要素——税系搭配及税制结构——税收征管
    ”的“四位一体”系统,运用1994~2012年的税收数据对我国的税收制度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效果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协整分析。〖JP2〗研究发现,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不利于收入
    分配差距的调节;宏观税负、流转税中的增值税显著的扩大了收入分配差距;流转税系的调
    节作用不显著,应发挥作用的消费税丧失调节功能;所得税系显著的缩小了收入分配差距,
    但是作用税种并非源于个人所得税。为此,应当通过合理设计流转税体系、改善所得税税制
    现状、完善财产税体系的相关税种、健全税收征管体系,完善税法体系,充分发挥税收制度
    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
  • 方旖旎
    2014,33(6):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地位日益提升。

    本文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规模、产品技术领域、出口市场、贸易方式、

    企业主体类型与来源地等5个方面的变动及其原因进行分析。为促进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持

    续健康发展,认为政府应实施商务外交、扩大不可申诉补贴、加大财政对科研投入力度,企

    业应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加入跨国战略联盟。

  • 孙建
    2014,33(6):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分层线性模型,根据中国222个地级城市硫排放量与工业总产值及22个省区层面的相关数据研究了地级城市的环境学习曲线及其学习效应。结果发现,地级城市硫排放量随着工
    业总值增加呈现指数衰减;省区对外贸易强度、省区技术进步对地级城市环境学习曲线学习
    效应具有重要影响,弹性分别为-0183和-0466;省区对外贸易强度、省区技术进步对地级城市硫排放的间接弹性分别0091和0232;地级城市二氧化硫排放量的差异有3081%是由省区之间的差异造成的。结论对完善我国省区硫减排政策具有重要启发作用。
  • 王治 倪梦杰
    2014,33(6):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取G系数,H指数和LQ 3项指标,测度2005~2011年中国服务业及部分细分行业的集聚度,同时将中国分为八大经济区域,结合服务业的部分细分行业,分析各大区域的服务业集聚度。结果显示,金融业的区域集聚度最高,住宿和餐饮业的企业集聚度最高,交通运输,〖JP2〗仓储和邮政业主要聚集在东北综合经济区;批发和零售业在空间上分布较为均匀,但在大西南综合经济区,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和南部沿海经济区也有相对优势;住宿和餐饮业主要聚集在大西北综合经济区,大西南综合经济区和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主要聚集在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和南部沿海经济区。

  • 文豪陈中峰
    2014,33(6):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究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创新影响的行业差异,本文运用中国37个行业2006~2011年的面板数据,基于技术差距和相对规模,探究了知识产权制度变革对产业创新影响的行业异质性。研究发现:人均专利数量是衡量技术创新的理想指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促进技
    术进步;技术创新渠道正在发生变化,即更注重国内自主创新和内部技术转移;技术差距越
    小越有利于技术进步,相对规模越大越有利于技术创新。本文建议:在研究技术创新时,可
    以选择从业人员人均专利数量作为创新指标;加强知识产权执法水平,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力
    度;技术创新过程中更应该注重自主创新和内部技术转移,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
    ,同时还应该扩大行业相对规模。
  • 王满四 任梦 邵国良
    2014,33(6):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银行债权监督通过内部治理机制发挥公司治理效应。从经理层治理、董事会治理、股东治理3
    个方面综述银行债权监督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间作用关系的文献。综述表明,银行债权通过
    对企业经营状况的监督来确定贷款政策,通过对自由现金流量的控制对经理层进行监督和激
    励,但目前我国银行债权的经理层监督效应仍然弱化。大股东治理导致银行债权治理效应弱
    化,银行债权对“隧道效应”的约束作用具有两面性,银企交叉持股有利有弊,目前学界结
    论尚未统一。银行背景董事有助于企业获得贷款优惠,但我国银行董事的监督效应弱化。现
    有文献主要研究银行债权与公司治理各个机制之间的关系,但并未充分研究银行债权如何通
    过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公司价值的作用机理以及效用,也缺乏银行债权
    治理机制的具体研究。同时,大部分学者仍停留在银行债权与其他治理机制的单一关系研究
    上,并未从互动角度进行研究。
  • 刘鹏;孟凡生
    2014,33(6):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工业规模的高速度发展过程,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使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经济发展遭受到 威胁。本文运用多目标决策方法中的加权法研究区域能源供给结构低碳化模型,从空间结构 与功能结构两个维度建立基于低碳化要求的区域能源供给配置系统。建立区域能源供给结构 低碳化的实现机制,有利于改变传统以煤炭为代表的化石能源为主要元素的能源供给结构, 逐渐扩大能源供给结构中清洁能源的比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环境污染。
  • 任志安 徐业明
    2014,33(6):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采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以淮河流域38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运用Matlab2010b等软件,利用空间经济学和空间统计学方法,对2000~2010年以来淮河流域大气环境和工业能源效应的时间和空间演化规律与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2000~2010年淮河流域的大气环境质量变量SO2排放和工业能源消费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实证结论显示淮河流域工业对本地区环境要素的利用效率还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仅以能源消费作为促进经济发
    展的主要动力,以能源的高消耗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方式,将来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和能源枯竭问题,因此,转变工业的结构方式,发展绿色、清洁能源消费产业,实现集约型
    工业经济将是淮河流域未来工业转型发展的方向。
  • 白艳萍 张昱 吴西弦
    2014,33(6):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 究对外贸易对碳排放量的影响,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贸易和环境之间的矛盾,对于我国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本文采用因素分解法,选取 2003年、2007年和2011年3个时间点的数据,定量测算我国主要工业行业出口贸易通过规模 、结构和技术3种效应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第一个计算期内,出口贸易对碳 排放影响的规模效应为正,结构效应为正,技术效应为负,在第二个计算期内,出口贸易对 碳排放影响的规模效应为负,结构效应为负,技术效应为负,并据此提出了促进我国经济与 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 欧元明 周少甫
    2014,33(6):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分 析碳排放情况,本文发现人均碳排放和碳排放密度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碳排放密度存在明显 的空间群集效应。基于LMDI方法分解,发现人均产出起拉动作用,而能源效率和能源消费碳 排放强度则主要是抑制作用。基于STIRPAT模型分析,发现人均总产出水平、单位产出的化 石能源消耗量、煤炭消费占比均对碳排放有显著的强化作用。建议:大力发展便捷的公共交 通、倡导绿色出行,减轻交通对大城市碳排放的压力;通过改变能源结构,通过电力能源生 产外迁等方式降低排放密度超高的地区碳排放压力、开发清洁能源,降低二氧化碳高排放能 源消费占比;对高能耗产业逐步实施“产能总量控制——限制出口——进口替代”路径的产 业优化措施,逐步减轻“输入性碳排放”压力。
  • 张旭郭晓音 任丽明李存金
    2014,33(6):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工企业开展资产证券化,对其拓宽国防融资渠道、提高企业资产管理能力和深化军民融合发

    展有重要作用,是金融助力国防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从企业认识、政策法规、产权归

    属等角度系统分析了当前军工企业所面临的特殊障碍。并在此基础上,从军工企业开展资产

    证券化的可行性角度,提出了如下观点:(1)应收账款和国防专利是目前我国军工企业资

    产证券化过程的基础资产选择的两种切入方式;(2)我国军工企业资产证券化的特殊目的

    机构(Special Purpose Vehicle,SPV)构建模式主要包括3种备选方案,即单一军工企业

    的信托型SPV模式、军工集团内联合的公司型SPV模式和军工行业联合的公司型SPV模式,而

    军工行业联合的公司型SPV模式是我国当前阶段比较适宜的方案选择。

  • 范德成 娄娟
    2014,33(6):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在Takens定理基础上,从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入手,将微分进化算法和支持向量机有效集成起来,集成联立模型汲取了各方法的优势之处,运用基于微分进化算法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对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和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进行预测,集成联立方法有效避免了以往制造业预测研究中多维空间无法计算和参数的选取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增加值逐年增加的趋势还将延续,而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未来十年内将达到上限值。

  • 罗建强 王嘉琳
    2014,33(6):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我国制造业亟需通过服务化转型升级,以攀升价值链高端的现状,本文在梳理服务型制造(SOM)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围绕为何要实施SOM、如何实施SOM和实施效果评价3个关键问题,利用比较分析法、关系分析法和归纳总结法对SOM进行了综述性的分析:从理论上理顺了制造业服务化与SOM之间的关系;比较实现定制化的生产方式,明确了实现SOM的使能技术;在分析SOM实施障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几个研究方向,这些问题的回答为促进中国制造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型升级提供了理论依据。

  • 徐建伟 唐建荣
    2014,33(6):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具有资源有限、抗风险能力弱等先
    天不足,创新能力的提升成为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以往众多学者主要从企业外部因
    素,诸如政府、高校及科研机构、社会中介服务体系、企业群体等着手;本文从中小企业内
    生变量角度,构建更为完善的中小企业创新模式和体系,给决策部门提供更为科学的路径选
    择,即政府应更注重引导、帮助中小企业加强自身建设,运用适合创新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为
    其今后的创新活动打下坚实基础,从外部变量看,政府应从制度保障、社会化服务、合理竞
    争、市场机制等角度为中小企业创设良好的适合创新的外部环境,以推动中小企业的创新活
    动。
  • 王玉峰 蒋枫 刘爱军
    2014,33(6):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业组织变革已经成为员工一种主要的工作压力源。传统的组织变革研究过于突出战略、环境等宏观层面的因素,对个体的心理和反应等微观层面的因素重视不够,因而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应对是变革情境下员工最典型的心理活动和反应形式。员工应对策略的选择对其个人和企业变革的结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员工的应对策略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员工的变革应对策略总体上可以分为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大类。影响员工变革应对策略选择的因素包括人口统计变量、认知评价、人格、自信、自我效能感、情绪和社会支持以及组织层面的因素和变革本身的特点等。员工结合自身特质和拥有的资源选择有效的应对策略不仅有利于个体的发展,也有利于企业变革目标的实现。

  • 宋震 丛林
    2014,33(6):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创新系统各投入要素间弹性系数的测算,有助于明确要素配置的优化方向,本文利用不变弹性系数生产函数模型(CES生产函数模型),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系统进行研究,分析了FDI技术创新溢出效应,测算了FDI、研发经费投入、研发人力投入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及各要素间的弹性系数。结果表明,FDI对中国企业创新产出产生显著正向溢出效应,溢出系数为0152;FDI与研发人力投入呈互补关系,而FDI与研发人力聚合后与研发资金投入呈替代关系;现行研发活动的规模报酬处于递增阶段;研发人力投入是目前创新投入中最需加强的部分。

  • 李绍萍 郝建芳 王倩
    2014,33(6):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 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运用税收政策来认识和解决节能减排问题一直是 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以高耗能企业1996~2012年单位产值能耗和 排放以及税收收入等数据为基础,利用Engle-Granger方法,分析了税收对高耗能企业节能 减排的政策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用于节能减排的增值税收入在全部税收收入中的比重与中 国高耗能企业单位产值能耗(或单位产值排放)显著负相关,节能减排增值税税收政策能够 有效促进高耗能企业节能减排;用于节能减排的消费税和资源税收入在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 与中国高耗能企业单位产值能耗(或单位产值排放)正相关,消费税和资源税节能减排政策 在高耗能企业的节能减排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扩大消费税和 资源税征收范围,提高其征收税率,优化增值税税率,调整资源税计税依据,适时改革其价 内税制度等改革措施,以促进高耗能企业节能减排税收政策效应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