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5年, 第3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5-03-10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侯沁江陈凯华蔺洁段佩伶
    2015,33(3):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中国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剖析其创新系统的发展与完善过程,识别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了解政府在这一演化过程中如何进行介入和引导,对新能源汽车以及其他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本文以创新系统功能理论为基础,构建了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系统演化分析的功能框架,剖析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系统功能体系的发展与完善过程,同时讨论了政府措施在这一过程中的引导与支撑作用。研究发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体系正处于快速完善阶段,知识获取、产业制度体系建设等功能已经成熟,而基础设施与支撑平台建设、产业链整合与升级以及正向外部性创造等功能仍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同时发现,这一过程中政府采取的各种措施与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因素密切相关,措施的类型与着力点也随着各种阻碍因素的出现不断变化,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 许研 陶晓波 纪雪洪
    2015,33(3):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网络效应指产品的用户数量以及互补品数量会影响到产品价值的现象。网络效应产品进入市场时,初期的用户规模和互补品规模都会对新产品推广形成制约。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缓慢,但无论学术研究还是政策补贴都缺少对网络效应机制的思考。本文通过对当前市场中消费购买意愿的调研,证实了新能源汽车的购买选择与用户基础、互补品提供之间确实存在着所预期的直接、间接及局部网络效应。从而也表明在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导入期,优先发展互补品网络的重要性。最后本文探讨了如何克服网络效应制约的策略以及政府在其发展中可以发挥的作用。
  • 刘金平 孙晓雨
    2015,33(3):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优化产业结构提供理论依据。基于对我国30个省的产业结构分类,本文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对不同产业结构下省域的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间的关系,以及同一产业结构内部不同省的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保持长期协整关系,不受产业结构的影响;对于相同产业结构内部的不同省,其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间的关系存在差异。最后,本文针对不同省域的具体情况提出建议。
  • 李春红 谢娟
    2015,33(3):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自2002年以来,中国陆续实施了西气东输工程一、二、三线工程的建设,这可以看作是国家在跨区域能源调度方面进行的一次自然实验。本文构造1999~2011年西气东输工程沿线经过城市和未经过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对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影响沿线地区经济增长的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这一工程的实施显著地促进了沿线城市的经济增长,相比未经过的城市,西气东输工程将沿线城市的经济增长速度提高了约21个百分点。国家在调节区域均衡发展时,需要进一步挖掘重大跨区域资源调度项目的经济辐射带动作用。
  • 刘亚铮 彭慕蓉
    2015,33(3):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面板数据的DEA-Malmquist模型,利用45家国有及私营新能源上市公司2009~2013年间的样本数据,分析了这一时期我国不同所有制新能源上市公司的技术效率变化状况。研究结果显示:(1)我国新能源上市公司整体技术效率水平低下,仅有039;(2)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技术效率偏科现象严重,国有企业在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上占优,私营企业在规模效率上占优;(3)从动态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来看,国有企业的发展质量优于私营企业。
  • 范秋芳 崔珊 刘兰廷
    2015,33(3):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运用1993~2012年29省市的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数据,以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的变化规律为依据,将我国的能源——经济区划分为:经济发达区、平稳发展H区、平稳发展L区和飞速发展区四大发展区域。针对四大区域,利用Granger检验法对各区域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达区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不具有长期协整关系,平稳发展H区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具有双向因果关系,平稳发展L区和飞速发展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具有单向因果关系。最后针对以上结论提出了相关建议。
  • 雷玉桃 黄丽萍
    2015,33(3):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分析中国各主要工业省区工业用水现状的基础上,选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利用13个主要工业省区1999~2013年的面板数据,测算每年的工业用水效率值,通过定额比较法计算工业节水潜力,并通过系统聚类方法将13个主要工业省区划分为3种节水潜力类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各主要工业省区的工业用水效率均未达到1,说明各省存在一定的节水空间,节水潜力较大;随着工业用水效率的不断提高,各省每年的工业节水潜力大体上呈逐年递减态势;各省区不仅工业用水效率存在差异,工业节水潜力也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江苏和湖北的工业节水潜力较大,黑龙江、上海、福建和广东次之,其他省区工业节水潜力较小。
  • 欧元明;周少甫
    2015,33(3):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空间面板STIRPAT模型对1996~2010年影响全国省域人均碳排放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省域碳排放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聚群效应;人均产出、对外贸易、能源强度、能源结构等指标与人均碳排放之间存在正向关系;人口密度、城市化率、产业结构等指标表现出的更多是抑制碳排放的作用。建议:强化区域联防联控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机制;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走可持续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推进“走出去”战略。
  • 佟昕陈凯李刚;
    2015,33(3):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碳排放与影响因素的关联程度,决定正确判断和把握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本文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灰色关联研究方法对比分析了全国和30个省域碳排放与不同影响因素的关联性发现,从全国范围来看,经济增长是导致碳排放增加的主要诱因;从省域角度来分析,经济增长是导致大多数省域碳排放增加的主要诱因;碳排放与能源价格灰色综合关联度都较低;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形势不同,碳排放与影响因素的关联性不同,不能采取全国范围内统一的节能减排政策。最后在本文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未来低碳经济发展的碳减排策略,据此提出针对不同区域特征的低碳对策和建议,以期望能够合理控制影响因素对中国碳排放总量影响。
  • 梁广华
    2015,33(3):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计量经济模型从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3个方面研究了影响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因素,研究表明,能源强度的提高能够使碳排放强度上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以及非化石能源比重的提高能够使碳排放强度下降,并对2010年和2011年中国碳排放强度变化做了分解,研究表明中国碳排放强度的下降主要是由能源效率减排引起的,基于以上研究提出当前应优化产业结构和稳步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等建议,对于政府制定节能减排政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孙明贵
    2015,33(3):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服务生产率的测定存在一定的困难,传统的劳动生产率计算方法不适用。目前服务生产率评价中最常用的方法是以结果为导向的KPI评价法,虽然选取的KPI指标不同,但只是评价的侧重点不同而已,没有本质区别。服务生产率测定必须遵循服务生产和消费的客观规律,本文以服务价值和服务质量为中心,通过对服务消费过程和服务提供过程的分解,构建起基于顾客和过程导向的服务生产率定量评价模型,并以案例研究为载体解析和验证了服务生产率定量评价方法的应用问题。
  • 罗霞
    2015,33(3):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现代经济中,城市是经济的重要载体,中小城市是构筑科学、合理的城镇化体系的重要支撑。要实现中小城市城镇化的科学发展,其经济增长方式必须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本文基于对中小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影响因素分析,分别从3个方面探索性的提出,城镇化背景下中小城市发展的路径在于:产业优化升级、就业协同增长和城乡统筹发展,并突出强调了产业优化升级的主导作用。
  • 郭际 张扎根
    2015,33(3):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2003~2012年的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探究了东、中、西三大区域环境规制强度对技术创新影响的差异性。结果发现,环境规制强度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规制强度高的东部地区,环境规制增强对地区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中部地区环境规制强度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不确定。规制强度较低的西部地区,环境规制增强可以促进技术创新。根据这一结论,我们认为各地区不可盲目提高规制强度,应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将环境规制强度设置在合适的范围内。除此之外,还应将适当的规制强度与灵活多样的规制政策相结合,更好地发挥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积极作用。
  • 冯志军康鑫
    2015,33(3):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法对2000~2012年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测算,并将知识产权保护、FDI与研发创新TFP纳入统一的框架下进行系统分析,考察知识产权保护、FDI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TFP及其分解指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TFP年均增长63%,主要动力为技术进步;我国各区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差异显著;回归结果显示:对于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TFP而言,知识产权保护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FDI表现出显著的负溢出效应,二者的交互作用也存在显著正向影响。
  • 刘飞
    2015,33(3):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我国地级以上城市2001~2012年的数据,使用联立方程模型,分析了信息通讯技术(ICT)对于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信息通讯技术对于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且通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大于信息技术;东部地区城市比中西部城市的影响更大;同时还发现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之间相互促进,但前者对后者的促进作用更大;另外,信息通讯技术的需求和供给都要受到城市经济实力和工业化程度的影响。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城市互联网普及率,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还要加大中西部城市的信息通讯技术投资。
  • 张丽虹 武文光
    2015,33(3):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利用我国整车与零部件产业2002~2012年的数据,分析了中国整车和零部件产业协同共聚的空间布局及其空间演化趋势,以期为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借鉴意义。研究发现:我国整车产业布局与零部件产业布局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2002年我国省域样本中,山东、安徽、北京与天津的整车与零部件产业空间共聚趋势明显;而在2012年的样本中,辽宁、北京、天津、河北、湖北、安徽、江苏的共聚趋势明显,这些省份逐步形成了2个整车与零部件空间上协同共聚的群落,一个是以北京为中心,天津、河北、辽宁环绕的共聚群;另外一个则是以安徽为中心,湖北、江苏环绕的共聚群。
  • 吴鹏
    2015,33(3):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放宽对劳动力自由流动的限制,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配置作用,劳动力自由流动引起工业的空间集聚效应,进而推动了各区域的工业化进程。本文运用中国30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面板数据的分析方法,从新经济地理学的空间集聚视角,研究劳动力流动对各区域工业化进程的影响。研究结果为,加快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发挥工业的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加快各区域的工业化进程的发展,缩小各地区间的差异。
  • 潘涛 李敏
    2015,33(3):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增长是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忽视了投资过度膨胀的不利影响。本文利用2000~2011年全国31个省区市财政支出、房地产投资和经济增长的有关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建立面板数据模型,以财政支出、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性分析。研究表明:政府支出与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政府支出的产出弹性大于房地产投资产出弹性;财政支出与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在各个省份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财政支出和房地产投资的激增导致了经济体中流动性的增加和通胀危险的加剧,而硬化财政预算约束、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信贷成本、缩小信贷规模是防范这一风险的重要途径。
  • 谢荷锋 周伟伟 郭敏
    2015,33(3):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管所拥有的知识资源属于企业的核心资源,对企业的战略选择具有重要影响。基于知识转移的视角,文章采用沪、深两市2000~2012制造业上市企业的配对数据,检验了高管的跨边界流动对企业间战略学习的影响,以及目标企业高管团队异质性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高管的跨企业流动显著地促进了企业间的战略学习,高管团队异质性对高管经验与企业间的战略学习的关系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 黄万艮 孙耀吾 韩冰
    2015,33(3):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突破性创新技术的移动OTT服务商与电信运营商出现企业生态位重叠,颠覆性地影响了电信运营商的传统业务,引发纷争。本文依据生态位理论,应用Lotka-Volterra模型刻画和揭示企业间不同的作用模式及其导致生态位演化的机理,仿真在不同模式下企业生态位的进化能力。结论显示,只有采取合作共生的模式,企业生态位才会协同进化。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平台创新角度,提出了电信运营商生态位扩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