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5年, 第3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5-05-10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万勇
    2015,33(4):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空间上创新投入产出差异是导致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本文对我国创新人力投入、创新资本投入及创新产出结构、创新产业化能力的空间布局进行了数据分析,指出当前我国存在创新资本投入空间差距大、创新产业化能力的空间分野明显等创新空间布局问题,阐述
    了以产业结构与布局调整为主线、搭配使用大区域政策和省际政策的空间布局调整的基本思
    路,提出要加大特色型科技产业的创新资本投入,要以市场化带动中西部区域中下游创新产
    出水平提升,要以创新人才国际化工程为抓手优化中西部创新人力结构等布局调整对策。
  • 孙永生陈维政
    2015,33(4):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样本数据,从高管人力资本产权实现的理论视角,考虑终极控制权情景因素,实证分析了高管股权激励的结果效应。结论显示,终极控制权影响高管薪酬激励方式的选择,高管薪酬激励方式影响企业绩效,具体控制权情景下高管薪酬激励方式间
    企业绩效存在差异。总体而言,不论国有性质还是非国有性质,低控制权强度下实施股权激
    励的企业绩效显著高于未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而高控制权强度下二者的差异不显著。
  • 李琳 张宇
    2015,33(4):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首先解析了地理邻近、认知邻近对战略联盟伙伴选择的影响机制,并据此提出待验假设。以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研究对象,采用91个上市软件企业2009~2013年的数据,创造性地运用SIENA模型,从动态视角对企业战略联盟伙伴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地理邻近与认知邻近都对企业战略联盟的建立产生显著正影响,且认知邻近的影响效应大于地理邻近;成本因素对企业战略伙伴选择存在显著负影响;吸收能力对企业战略
    联盟的建立产生显著正影响。最后据此提出简要政策启示。
  • 戈晓燕
    2015,33(4):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将高技术企业组织文化特性概括为开放性、自动性、集成性、一致性、目的性和适应性,搭建了知识共享、组织文化和创新绩效关系的概念模型。基于PLS-SEM模型,实证分析了知识共享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诠释了组织文化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具有一定的解释力,知识共享对创新绩效有显著性正向影响;组织文化特性的6个维度
    均对创新绩效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组织文化在知识共享与创新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 刘素荣 刘玉洁
    2015,33(4):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初创期科技型企业为研究对象,选取创业板科技型企业作为样本,对样本数据无量纲化处理后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融资约束对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成长具有负面影响,并进一步提出了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应提高资金运用效率、提升自身融资条件、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寻求科技
    型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从而降低企业融资约束,提升发展动力。
  • 殷腾飞 王立杰
    2015,33(4):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4个典型国家煤炭产业的生命周期发展

    规律,并以此为支撑,运用皮尔生长曲线模型对我国煤炭产业生命周期进行拟合分析,得出

    4种峰值方案,以及相应的拐点时间和饱和时间,并解读了不同的方案的合理性。我国煤炭

    产业在经历了高速发展期之后,出现了一些新的产业特征,预判我国煤炭产业生命周期阶段

    及峰值对于我国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谢守红 蔡海亚
    2015,33(4):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区位熵和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了我国物流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表明,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物流增加值区位熵波动性显著,物
    流业集聚程度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异质性,总体上呈现集聚化发展倾向。借助主成
    分回归分析探讨我国物流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发现这7个因素对我国物流业集聚均为正向
    促进作用,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工业发展水
    平、对外开放程度、人力资本和区位因素,以上7个要素每增长1%,相应的物流业增加值就
    依次上升0205%、0194%、0192%、0187%、0145%、0057%和0019%。
  • 张洪阳;
    2015,33(4):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区域产业的路径依赖理论主要关注于对现有产业路径持续性的解释,未能对产业路径转变进行合理的解析。演化经济地理学扩展了路径依赖的概念,提出了产业路径的3种演化路径:路径延展、路径更新和路径创建。但限于演化自身的框架理论不足,演化经济地理学在政策如
    何支持、制度如何激励区域产业路径延展、更新和创建方面还有待研究。本文又引入以政策
    指导为根本的区域创新系统理论,构建了理论——制度、微观——中观的研究框架,将区域
    创新系统分为3类:组织稠密多元型、组织稠密专业型和组织稀疏型,并探讨了不同类型区
    域内产业路径演化的特点和所面临的问题,也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 廖先玲 徐晓倩 王哲 满妍茹
    2015,33(4):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产业结构优化对促进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产业结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本文针对当前产业结构研究的局限性,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投入产出表相结合,基于投入产出有关数据,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产业网络结构进行定
    量化研究,利用ucinet软件从密度、中心度、中介中心性和小团体等多个方面对产业经济联
    系进行量化分析,构建产业结构网络模型,直观的展示产业部门之间关系,对促进产业升级
    提供相关的建议。
  • 齐亚伟;
    2015,33(4):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区域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及其空间分布均衡性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在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模型,对我国2001~2012年31个省市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测度。通过区域创新能力的聚类分析、空间分布图和全局Moran指数,直观地发现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空间分布呈现不均衡和空间正相关特征,即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明显的阶梯层次分布,东部沿海地区创新水平普遍较高,而中部六省创新能力普遍一般,西部地区创新水平则较为低下,并且这一空间相关程度整体呈现持续扩大的趋势。
  • 周瀛 袁家冬
    2015,33(4):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产业集群与集聚区作为社会经济网络进行着组织体内外的信息、资源配置,实现自身网络结构及产业效能的进化。网络行为主体通过合作、联合以及信息技术的衔接构建网络格局,形成了生产与供应链条化结合的生产网络、基于信任实现分工协作的合作网络、加速知识积累与
    传播的创新网络、金融中介以政府协同支持的衍生网络。该社会经济网络的生命力来源于网
    络内外资源及环境的持续支持和交流。着眼于社会经济网络对产业集群及集聚区升级的重要
    作用,应构建政府层网络-创新层网络-生产层网络组合的立体网络体系,并实现区域——国
    内——国外共享信息的虚拟网络系统。
  • 侯茂章 曾路
    2015,33(4):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大小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之一。文章以中部六省和东部五省市为研究对象,研究了1993~2013年中部六省和东部五省市地区GDP、三大产业增加值、专利申请授权量变化情况。文章基于1993~2012年中部六省和东部五省市专利申请授权量、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人均GDP数据,运用OLS回归模型、JJ多变量协整检验等计量检验方法,实证研究了不同区域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通过分析发现,东部5省市技术创新程度明显高于中部六省,东部五省市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大。
  • 张永礼 武建章
    2015,33(4):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当前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大多建立在线性模型的基础上,且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较多,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的缺陷,本文提出了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GA-BP神经网络模型在以下几方面做出了改进:①利用了神经网络强大的非线性关系映射能力,避免了传统线性模型的缺陷。②利用遗传算法对评价指标进行了降维,去除了多重共线性。③使用遗
    传算法从全局搜寻BP神经网络权值和阀值向量,优化了BP神经网络模型,避免了BP神经网络
    由于使用梯度下降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缺陷。本文最后选取2008~2013年全国31个省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124条数据作为训练样本,31条数据作为测试样本,分别测试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和未优化的BP神经网络,测试结果显示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准确率高于未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
  • 杨建平 刘坤
    2015,33(4):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层级政府的视角,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从法律与组织建设、发展战略、产业与贸易政策、市场体制建设、基本公共品及服务供应力度和就业体制6个方面分别分析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圈产业集聚过程中的作用。得出结论: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手段来
    构建外部动力系统推动区域经济活动朝着充分发挥其要素禀赋比较优势的方向发展,进而促
    进区域经济圈产业集聚;另外,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该根据职责去主导不同的政策手段去
    构建此外部动力系统。
  • 石丽陈万明石盛林
    2015,33(4):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2001~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考察教育因素和制度变迁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制度变迁因素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且能够有效释放各教育层次劳动力,对劳动力的释放程度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制度效率水平相关;中等教育程度劳动力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最显著,且各教育层次劳动
    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呈显著的区域差异;物质资本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
  • 高一兰;黄晓野;
    2015,33(4):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构建制度框架下政府与乡村迁移者博弈模型说明政府政策选择机制形成与迁移者决策过程。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目标决定迁移者迁移策略,城市发展能否从迁移中获得利益决定政府对迁移的管制程度,农业发展能否为迁移提供支持决定迁移者的迁移决策。迁移
    者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影响政府策略与迁移者策略选择的关键因素。改善乡村劳动力人力资本
    积累条件有助于加速迁移进程,减少城市劳动力市场对迁移者的歧视,提高城市化质量。
  • 方丽婷李坤明
    2015,33(4):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运用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对我国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分别考察了第二产业结构和第三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资本产出弹性、劳动产出弹性以及规模报酬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二产业的比重与资本产出弹性、劳动产出弹性以及规模报酬均成正相
    关;第三产业的比重与资本产出弹性呈现一种非线性递增关系,而与劳动产出弹性以及规模
    报酬成非线性递减关系。
  • 吴伟;陈仲常
    2015,33(4):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从分工提升效率的角度分析就业与产出间的关系,发现随着更多的劳动者参与社会大生产,分工更为细致,专业化水平更高,从而带来更高的产出水平。而且这个边际产出效应会先递增再递减。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我国的分工水平正处于边际产出递增阶段。如果十八大之
    后的改革措施能进一步降低交易费用,同时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等措施来扩大市场规模以
    吸纳更高程度的分工,我国的经济增长会迎来一个较长时间的大发展。
  • 鲁继通
    2015,33(4):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都市圈为空间地域单元,以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多种计量方法系统分析京津冀都市圈人口变动与空间分布特征,并构建ROXY指数方法,探讨京津冀都市圈整体人口变动态势及核心城市北京、天津的城市化发展阶段及空间演化路径。研究表明,目前京津冀都市圈人口变动呈加速态势,城镇体系呈“双核”格局,各区域人口贡献度差异悬殊,人口
    空间分布不均等,人口城市化度稳步提升;京津冀都市圈总体上处于人口向空间分散的趋势
    变动,人口郊区化特征逐渐显现;北京和天津分别处于人口郊区化向逆城市化的过度阶段及
    人口城市化向郊区化的过渡阶段,都市圈的核心城市人口城市化演进更加迅速和成熟。
  • 苏素 廖冰雅
    2015,33(4):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能源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的人口、产业、交通、建筑等各要素决定了城市能耗的高低,它们共同形成了不同的城市规模、结构,以及产业结构。本文利用全局主成分析法与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发现我国城市发展进程中,东、中、西部城市的规
    模、结构、产业集聚度的差异所引致的城市能源消耗增长率完全不同。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东部地区应继续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和技术优势,并大力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同时,中
    部地区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强城市用地的合理规划。西部地区则应提高城市密度
    ,改善大而散的城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