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7年, 第3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7-02-10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李翔 邓峰
    2017,36(2): 3-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产业结构优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大引擎,本文从测度产业结构优化入手,把我国分为东中西3个区域,从产业发展的角度,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比不同区域以及不同经济规模下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区域,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是产业结构合理化;而在经济发展处于中游的中部地区,主要是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了经济增长;对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均不明显 。
  • 张平 李秀芬
    2017,36(2): 10-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技术选择是西部新兴城市群产业升级的重要内容,其在产业技术转移、扩散与变迁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全文系统分析了兰西格城市群工业产业的40个分行业的技术选择水平与要素禀赋结构的交互耦合情况。实证结果显示该区域按比较优势发展的行业仅有11个,80%的行业耦合度较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发展的建议。
  • 郭景先 邱玉霞
    2017,36(2): 16-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行业聚集度视角分析研发投入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从而检验行业聚集度对企业创新投入与价值提升的作用效果。运用2010~2015年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行业聚集度对研发投入的影响,以及行业聚集度对研发投入价值相关性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行业聚集度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促进作用,行业聚集度对企业研发投入价值相关性具有负向调节作用。据此研究结论,对政府与企业提出相应的建议。
  • 张建伟 杨海平
    2017,36(2): 23-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中国工业行业的市场需求对外商直接投资流入该行业的影响。本文利用中国工业行业 2003~2014年度行业层面的面板数据进行的实证检验发现,行业市场需求规模促进了FDI的流入,在外资集聚度较高的行业,该种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在考虑了FDI的动态效应后,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存在“惯性”,前期FDI的流入会促进新的FDI流入。估计结果在考虑了内生性后,各检验结果依然稳健。
  • 向小东 赵子燎
    2017,36(2): 34-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其经营过程划分为资金筹措与资金运营两个阶段。结合网络DEA与权重平衡交叉效率思想,并利用熵值法处理交叉效率的集结问题,构建了商业银行各子系统及链形系统的交叉效率评价模型。将上述模型应用于我国16家商业银行的效率评价,发现这16家商业银行的效率普遍不高,且城市商业银行的系统平均交叉效率高于国有银行,国有银行的系统平均交叉效率略高于股份制银行。
  • 贾丽丽 王佳 胡梦泽
    2017,36(2): 43-4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2000~2015年工业废气、工业废水和工业固体废弃物3个环境污染指标和人均GDP经济 发展指标数据,利用VAR模型,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研究我国工业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工业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2)工业废气排放、工业固体废物排放和工业废水排放均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原因;(3)环境污染对工业经济发展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其中工业废气污染对工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正向的,滞后时间为6个月;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对工业经济的影响是正向的,滞后时间为5个月。工业废水污染对工业经济的影响是负向的,滞后时间为5个月;(4)工业固体废弃物对工业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最大,其次为工业废水,最后为工业废气。
  • 李煜华 荣爽 胡兴宾
    2017,36(2): 50-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分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对影响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各因素及其关系进行系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增加要素的投入,尤其是增加企业家因素、产学研合作强度及外商投资力度对自主品牌汽车销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增加企业R&D和人力资源的投入不能给新产品销量带来显著影响;政府的支持有时会增加企业的创新成本。研究结果可为汽车产业进行技术创新提供决策依据。
  • 李宁 张佩琪 徐可 顾明华
    2017,36(2): 57-6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技术产业已成为区域创新的重要载体,并通过高新技术企业从事的诸多科技活动及创新行为,凝结成为推动区域创新的助推力。鉴于高技术产业在科技创新中蕴含的结构特征,将该产业创新过程划分为具有紧密逻辑关联的两个阶段。诚然,为了获得更加科学、准确的评价结 果需要将决策者的主观偏好体现在管理决策过程中。本文提出了体现两阶段特征的偏好DEA 模型,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区域绩效进行了测算,进一步探究出决策者在不同阶段偏好下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并针对各区域的分布特征分别提出了对策与措施。
  • 张大鹏 孙新波 周舜怡 于磊
    2017,36(2): 66-7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往对组织智力资本的研究多集中在组织层面,很少有研究涉及其对员工创造力的作用。本文研究了组织智力资本与组织创新氛围对员工创造力跨层次的影响。本文通过领导与员工配对的方式,共获得了367份有效问卷,在对构建模型检验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组织智力资本对员工创造力有正向的影响;组织创新氛围调节着组织智力资本与员工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其中对人力资本与员工创造力之间关系的调节最敏感,社会资本次之,组织资本最不敏感;员工创造力自我效能感知在组织智力资本与员工创造力之间都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 李林汉 胡尹燕
    2017,36(2): 73-7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门限效应回归模型,分析我国自1995年第一季度至2014年第四季度的相关数据,以金融发展效率为门限变量,对金融发展效率与技术创新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显著的门限特征,门限值为88.61%。当金融发展效率位于门限值以下时,金融发展效率的估计系数显著为负;当金融发展效率位于门限值之上时,金融发展效率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这意味着在小于门限值时,金融发展效率抑制了技术创新;只有在大于门限值时,金融发展效率才能促进技术创新。促进技术创新需要提高金融发展效率,商业银行法修正案对存贷比监管指标的删除,必将进一步促进金融发展,推动技术 创新。
  • 张世彤 陈舒 孙琳琳 张晓明 吴楠
    2017,36(2): 80-8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针对当前商业模式构成要素及创新需求,运用类别思维、TRIZ理论中技术成熟度预测、资源分析、进化法则及商业价值评估多种方法的集成使用,对现有商业模式发展现状、构成要素的关系、各要素所拥有资源的梳理等进行全方位分析。打破以往只关注商业模式本身的问题及发展,选取商业模式中价值主张和客户界面两个要素,结合中小学商业模式所呈现的特性,综合使用多种创新方法,用动态发展的角度把握商业模式创新,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更多更丰富的路径。
  • 张先锋 陈婉雪
    2017,36(2): 87-9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我国30个省区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分投资地区和投资类型考察了最低工资标准、劳动力素质对FDI流入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最低工资上涨对FDI流入规模呈现正U型影响;最低工资上涨通过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大FDI的流入规模。在东部地区,最低工资上涨对FDI流入规模呈现倒U型影响;而在中西部地区,最低工资上涨对FDI流入规模呈现正U型影响。最低工资上涨通过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大了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FDI的流入规模;而对技术密集型FDI的流入没有影响。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中国当前的最低工资制度、人才发展战略以及“引进来”战略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 杜晓荣 冀玛丽
    2017,36(2): 96-1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2012~2014年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整改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检验了产权性质对该治理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总体持股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整改显著正相关;与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持股相比,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更能显著促进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整改;与非国有企业相比,机构投资者的治理效应在国有企业中更显著。
  • 高更君 黄芳
    2017,36(2): 104-10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Shapley值法在供应链融资联盟收益分配过程中分配因素考虑不全以及各分配因素随机性和模糊性强的缺点,本文利用云重心法修正Shapley值的收益分配。根据供应链融资联盟收益分配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传统的Shapley值法的基础上引入了风险系数、投入成本、努力程度以及信息对称水平4个分配修正因子,弥补了影响因素的缺失,并利用云重心法计算各联盟企业的收益修正值,云重心法能够解决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之间的模糊性转换,极大克服了Shapley值法自身的局限性。算例对比结果发现,改进的Shapley值法能更加合理的分配收益,有利于维持供应链融资联盟的稳定。
  • 郑月龙 周立新 王琳
    2017,36(2): 110-1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供应商在面向多制造商时研发共性技术还是研发专用技术?以此问题为基点,本文运用演化博弈论,在共性技术外部性、外部性引发价格战及政府干预治理情形下对供应商技术研发决策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共性技术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博弈演化稳定于由选择不同技术研发策略的供应商共存的均衡;在外部性引发价格战情形下,当外部性较强时,零部件降价幅度越大,供应商越倾向于选择研发专用技术,反之,当外部性较弱时供应商越倾向于选择研发共性技术;当考虑外部干预治理时,政府价格干预效果依该行为所引致的市场额外需求降低状况,而政府补偿干预有效引导着供应商选择共性技术研发策略。
  • 吕涛 潘丽
    2017,36(2): 118-12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发展新能源产业是我国实现能源结构转型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研究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的成长性有助于了解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态势。本文分析了影响中国新能源上市公司成长性的关键因素,并构建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收集36家新能源上市公司2011~2015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因子分析对我国新能源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对不同类型的新能源上市公司成长性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我国新能源上市公司整体成长性偏低,多数企业追逐短期盈利,各分项能力发展不均衡;不同类型的新能源上市公司成长性和各分项能力存在较大差异。
  • 张洁 李明
    2017,36(2): 126-1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Petri网对制造企业供应链中的扰动问题进行建模和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Petri网对制造企业供应链系统进行分层集成建模。(2)利用Petri网可达性分析对供应链系统目标进行分析,一旦扰动发生,通过Petri网节点算法分析扰动对系统目标产生的影响,以及采取何种策略应对扰动,进而为企业决策者提供依据。(3)用制造企业供应链的算例来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 李常洪 姚莹
    2017,36(2): 133-1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主要以资源依赖理论为视角将联盟组合合作伙伴多样性细化为产业多样性、国家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3个指标,同时根据相关理论提出假设,继而收集中国生物医药行业上市公司数据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深入分析联盟组合合作伙伴多样性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具体关系并验证假设。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多样性和国家多样性对企业绩效不显著,功能多样性显著并与企业绩效呈倒U型关系,企业应该通过与不同功能的伙伴进行合作来达到资源和利益的最大化。
  • 谢婷婷 赵莺
    2017,36(2): 139-1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选取丝绸之路经济带9个省市1990~2015年的数据,在梳理物流产业、金融发展与经济提升的作用机理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物流产业、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研究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产业、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均有提升作用,且货运周转量、物流业增加值、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发展效率等因素对经济提升的贡献度因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物流产业和金融发展均呈现出非均衡特征。据此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基地和金融核心城市以及推动物流和金融的均衡发展,共同驱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提升等相关建议。
  • 孙战秀 栾维新 片峰
    2017,36(2): 147-1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开发区的经济发展依托于城市,其发展程度与城市诸多要素直接相关。本文以大连、广州、天津等16个沿海城市及其开发区为研究对象,构建城市对开发区经济发展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辨识主导因素,进而探究城市各要素对开发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综合经济实力与城市化对开发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其中城市经济规模、投资能力、科教水平、人力资源关系到开发区资金、技术、人才支持力度,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化方式转变为开发区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因此,规划开发区时应充分考虑城市各要素发展情况及发展契机,合理规划和预测开发区的经济发展。
  • 辛静静
    2017,36(2): 153-1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依据相关理论构建城市集聚测度模型,对京津冀地区主要城市的集聚度进行了测算,并使用传统差异系数研究了京津冀地区内部主要城市间的集聚差异,利用区域特定差异指数判断了京津冀地区空间差异的方向,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对城市集聚影响要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为:京津冀地区主要城市近10年来的城市集聚程度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城市间集聚程 度差异明显;中心城市与中心城市外围地区的差异增大,沿海城市与内陆城市差异不明显;出口贸易、固定资产投资及第三产业对城市集聚水平影响显著,是影响城市集聚的重要因素,也是导致城市间集聚加剧的重要直接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