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9年, 第38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9-11-01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韩民春 赵一帆
    2019,39(11): 3-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 2013年起, 我国已经连续 5 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 在促进我国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 “机器换人” 引发的制造业劳动力失业问题也引起广泛的争论。 本文运用我国 2012~2017 年工业机器人进出口数据, 依据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等理论分析了工业机器人对中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 研究发现, 在我国各省份地区, 工业机器人对整体制造业就业有显著的破坏效应, 在沿海省份地区工业机器人对制造业非技术劳动就业的破坏效应尤为突出。 并且, 在我国要素扭曲度较高的省份地区, 工业机器人对制造业就业的破坏效应相对更大。 因此, 为了缓解这种破坏效应, 本文认为我国应该加快制造业劳动力结构转型升级, 提升制造业非技能劳动力技能水平, 提高要素市场化发展水平。
  • 李丽君 汪星星
    2019,39(11): 13-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构建由1个普通制造商、1个绿色制造商和1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 运用博弈论方法, 考虑供应链成员之间零合作、 横向合作、 纵向合作、 全合作等不同合作模式, 研究消费者绿色偏好、 产品替代率对不同合作模式下产品价格、 产品绿色度、 供应链总利润的影响。 研究表明: 消费者绿色偏好度对绿色产品的绿色度和价格有正向影响; 产品替代率对普通产品价格有正向影响; 横向合作提高了两产品的价格, 损害了消费者福利和供应链利润; 任何一方的纵向合作都优于分散情况, 且绿色制造商纵向合作的供应链总利润大于普通制造商纵向合作的供应链总利润。
  • 邹伟进 郑应炳 刘万里
    2019,39(11): 23-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估算 1978~2017 年中国资本、 劳动增长率、 全要素生产率(TFP) 增长率以及资本、 劳动和全要素生产率 (TFP) 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并与美国、 英国、 日本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中要素结构变迁规律进行对比。 研究表明: (1)1978~1992 年 TFP 增长率起伏波动且波动较为剧烈频繁,1992~2008 年呈递减趋势, 2008~2017 年呈递增趋势, 这种变化既是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客观要求, 也是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源泉; (2) 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中长期动力主要是提高 TFP 增长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3) 提高 TFP 增长率的主要方式是把握要素变迁阶段新的增长极逆势崛起、 人力资本优势长期存在、 创新基础越发夯实、 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改革向纵深处推进的新优势, 注重知识的积累和科研人力资本的开发。
  • 申韬 卢萧任
    2019,39(11): 31-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我国优势产业, 钢铁工业在国民经济部门发挥着支柱作用。 但近年来我国钢铁企业深受存货量过高问题困扰, 产能过剩阻碍着我国钢铁行业转型升级之路。 随着 “一带一路” 倡议推进,我国对东盟基建投资增加, 东盟国家钢铁需求量水涨船高, 吸引我国钢铁企业对外输出产品和技术。 本文在汇率不确定条件下, 基于中国对东盟基建投资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 探究海外基建投资对钢铁社会库存量的传导路径是否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 王磊 蔡星林
    2019,39(11): 37-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 P.Haggett 建立的产业集聚区位熵长江经济带六类高耗能产业 2006~2017 年的集聚状态进行评估并分析其动态变化趋势, 以全要素生产率衡量高耗能产业发展效率, 运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实证探究长江经济带高耗能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长江经济带高耗能产业整体集聚程度均衡, 区位熵指数总体维持在 0.85; 六类细分行业集聚水平差异明显, 石油加工业在长江经济带集聚水平表现最弱, 化工业集聚水平最强; 高耗能产业动态集聚在长江区域间呈现下游向上游梯度转移, 下游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中游呈现上升趋势, 上游变化不明显; 高耗能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且主要依靠促进技术进步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从作用途径来看, 高耗能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作用主要通过人力资本水平和政府干预途径传递, 高耗能产业依赖起到负向影响。
  • 沈体雁 艾国炬 崔娜娜 古恒宇
    2019,39(11): 47-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长江三角洲地区 26 个城市 2008~2016 年 70846 宗工业用地出让面板数据, 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 研究长三角地方政府工业用地出让策略互动行为。 研究结果显示: (1) 长三角地区地方政府工业用地出让存在非常显著的正向互动影响, SAR 模型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估计的空间反应系数分别为 0.516 和 0.541, SEM 模型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估计的空间反应系数分别为 0.589 和 0.568;(2) 长三角地区地方政府工业用地出让存在土地引资效应, 固定资产投资的回归系数为正, 财政缺口的回归系数为负, 当地方政府在面临较大财政压力时, 不会片面追求工业用地出让面积, 以获取土地出让金来缓解财政压力, 而是注重吸引投资, 促进经济发展。 长三角地区地方政府在出让工业用地时, 应考虑到地方政府的策略互动行为, 避免盲目模仿, 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 刘晶 何伦志
    2019,39(11): 54-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 “一带一路” 倡议的不断推进, 沿线国家合作交流日益紧密, 既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 也彰显了同舟共济、 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 本文利用 2000~2017 年面板数据,从经济、 制度、 社会三方面选取 36 项具体指标构建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城镇化质量指标体系。 结果显示沿线国家城镇化质量整体呈现出上升趋势, 但存在较大差距。 基于空间邻界矩阵检测, 发现各国城镇化质量之间存在空间相关性, 采用 SDM 模型从消费投资、 产业发展、 就业水平、 自然资源以及科技研发方面对城镇化质量进行驱动因素分析, 为 “一带一路” 倡议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两大体系融合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 杨宏伟 李雅莉 郑洁
    2019,39(11): 61-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 2005~2017 年丝路中道 10 个省 (市) 区的面板数据, 通过对应分析法、 收敛性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探讨工业绿色发展差异特征及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 丝路中道区域工业绿色发展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 同时明显存在 “东优、 中平、 西劣” 板块阶梯型差异特征, 而整体的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差距存在日益收敛趋势; 产业结构优化度、 科技创新能力、 市场化程度与城镇化水平对工业绿色发展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在空间交互效应方面, 除相邻地区的市场化程度的加深能够推动本地区工业绿色发展外, 周边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度、 科技创新能力与人力资本水平对本地区均表现出空间竞争效应。
  • 杨国忠 席雨婷
    2019,39(11): 70-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关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活动的研究一直都备受关注, 但是国内的有关研究大多是从环境规制等常见角度去探索影响其发展的因素。 本文收集了部分上市制造业的相关数据, 建立面板数据模型, 通过 Eviews 软件建立混合效应模型、 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 对其结果进行实证分析, 探索企业融资约束对其绿色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1)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活动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融资约束,进而限制了其发展; (2)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活动在依赖其内部现金流和股权融资的同时还依赖其债权投资;(3)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活动在受到融资约束的同时, 与企业自身规模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 司月芳 刘婉昕 曹贤忠
    2019,39(11): 77-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 中国正处于由 “中国制造” 向 “中国智造” 的转型关口。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通过获取外部知识, 提高自身的工艺和产品创新水平。 然而, 鲜有研究讨论不同知识源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工艺创新绩效和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异同。 因此, 本文采用世界银行所提供的中国制造业企业调查数据, 基于 Pavitt 产业部门分类法, 运用双变量 Probit 模型, 分别考察企业工艺和产品创新绩效与供应商、 用户、 同行、 大学及科研机构这 4 种外部知识源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 由于制造业企业上游供应商企业创新能力低下, 仅用户、 同行、 大学及科研机构这 3 种知识源对企业工艺和产品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其中, 规模集约部门企业利用同行的技术知识, 以及时刻关注竞争对手的创新动态, 对企业工艺创新有着正向促进作用; 专业供应商部门企业通过与用户密切合作加速创新成果商业转化, 促进企业产品创新。
  • 张永安 鲁明明
    2019,39(11): 86-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新能源汽车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 构建创新驱动政策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 DEA 法计算 2015~2017 年创新驱动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上市企业的支撑效率, 借助灰色关联分析法, 以综合效率为参考序列, 进一步探讨了创新驱动政策中新能源汽车上市企业各投入要素与综合效率的关联度, 并重点分析政府补助与税收优惠作用效果之间的差异。 结果表明: (1) 新能源汽车上市企业整体创新效率较低,且部分企业受补贴退坡的影响较大; (2) 西部地区平均创新效率显著高于东、 中部地区; (3) 创新驱动政策中政府补助与税收优惠在不同企业间作用效果差异较明显。
  • 李佳颖
    2019,39(11): 94-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上看, 创新要素之间以及创新要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构成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 本文界定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 从创新要素、 创新环境、 系统交互性、 创新绩效 4 个方面构建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密切值法对我国 30个省市自治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健康性水平进行了评价。 实证结果表明: 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健康性发展不平衡, 北京、 广东和江苏位于前 3 名, 东部地区明显好于西部地区, 系统交互性差异较大。 最后针对我国区域创新系统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
  • 吴振华
    2019,39(11): 101-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劳动者报酬占 GDP 比重作为劳动报酬指标, 基于系统 GMM 实证分析了劳动报酬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并进一步以消费升级作为中介变量, 基于中介效应分析了劳动报酬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路径。 结果表明: (1) 劳动报酬对产业结构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2) 劳动报酬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 东部和中部地区劳动报酬占比的提升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西部地区二者关系不显著; (3) 劳动报酬可通过改善居民消费结构、 增加消费规模来助推产业结构升级。 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 李敏 张婷婷 雷育胜
    2019,39(11): 107-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才大战” 映射出中国产业结构转型背景下各地区对不同层次人才的异质性需求, 但目前学界关于人力资本异质性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还有待实证研究。 本文基于中国 2001~2017 年 30 个省市的面板数据, 采用分位数回归模型从全国和区域层面实证分析人力资本异质性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结果发现, 从全国范围看, 初级人力资本抑制了产业结构升级, 中、 高级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 从区域层面看, 初、 中、 高级人力资本在不同分位点对三大经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方向和大小存在明显差异。
  • 杨志安 李梦涵
    2019,39(11): 115-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常态下, 通过合理的财税政策来配置资源要素, 优化产业布局成为可行的路径。 本文从收入和支出两个角度, 基于系统 GMM 实证分析了财政分权影响产业结构的机制及效应。 结果表明:(1) 整体来看, 收入和支出角度财政分权度的提升均能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2) 区域层面, 东部地区收入和支出角度财政分权度的提升均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 但中西部地区财政分权并没有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3) 财政分权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为收入和支出角度的财政分权均促进技术进步和推动人力资本积累, 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积累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 付华英
    2019,39(11): 123-1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工业经济增长是在既定的制度框架实现的, 外商直接投资作为贸易开放的行为之一, 其本身也是一种制度变迁。 本文基于 “制度因素” 的视角, 以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为目标引领, 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 (1) 结合 FDI 与贸易开放在空间聚集上的高度耦合性, 依据耦合和复杂适应系统理论, 构建两者与工业经济增长的关联框架; (2) 运用重心模型和空间耦合性, 验证两者在空间上的关联性, 并根据两者的空间溢出效应, 构建计量经济模型, 选用 2008~2018 年 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 实证分析了 FDI与贸易开放对工业经济增长区域差异的协同影响性; (3) 从工业经济增长区域均衡发展的角度, 对 FDI与贸易开放制度优化提出针对性建议。
  • 吴国通 李延喜
    2019,39(11): 130-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行为金融理论, 本文以 2007~2017 年中国沪深 A 股 22186个观察样本为研究对象,尝试通过对上市公司年报的语调分析来计量管理层过度乐观程度, 在此基础上考察了管理层过度乐观对企业债务融资决策的影响机理, 并基于产权性质、 融资约束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进行了异质性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1) 采用 Python 语言分析模块统计年报中管理层语调词汇, 构建管理层语调与企业实际经营、未来前景的线性模型, 以该线性模型的残差作为管理层过度乐观的代理变量, 为后续管理层过度乐观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计量方法; (2) 管理层过度乐观会导致企业新增债务融资规模更大和债务期限结构更长, 该结论在控制内生性问题之后依然成立; (3) 当产权性质为非国有企业、 融资约束更严重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更高时, 管理层过度乐观对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更显著。 本文丰富了企业债务融资影响因素相关理论文献, 对全面理解企业债务融资决策过程有积极的意义。
  • 夏慧珠
    2019,39(11): 145-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 2001~2017 年中国 491 家上市公司的数据, 对企业资本结构如何随着上市时间变化的一般性规律进行了实证研究。 通过阈值面板数据的模型设定, 本文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存在明显的多重时间阈值效应: 即随着上市时间的增加, 资产负债率呈现出先快速上升, 然后趋于平稳, 最后逐渐下降的趋势。 进一步分析发现, 相对于长期债务, 流动性债务具有更明显的时间阈值效应。 对于以上结论, 本文明确了其背后的经济学原理, 并给出了可能的理论解释。
  • 赵彩虹 宋洋 文正再 田贵贤
    2019,39(11): 153-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内外大量学者研究了产业集聚与企业成长的关系, 但其作用机理存在一定的疑议。 本文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我国不同地区产业集聚的异质性对新创企业成长的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 (1) 产业集聚有助于新创企业成长, 但其异质性发挥不同功效, 并受市场化调节; (2) 产业集聚区内新创企业的成长受管理者先前经验影响显著、 受产业集聚异质性影响不显著; (3) 管理者的先前经验能够显著提升产业集聚的异质性对新创企业成长的促进作用。 研究结论不仅拓展和深化了产业集聚对新创企业成长的作用机理, 还为地方政府通过产业集聚实现新创企业的成长、 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