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数字经济

  • 李彦龙, 孟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2016年1月~2020年12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工商注册信息数据,考察数字金融发展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影响及其在不同类别城市间的差异,基于优势分析方法考察数字金融促进创业活跃度的相对重要性。本文首次从城市层面考察数字金融对创业的影响,从促进创业视角为“稳增长、保就业”和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目标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经验证据。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显著促进了城市创业活跃度的提高,该结论在采用工具变量法进行估计后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并未缩小甚至拉大了主要城市与其他城市、发达地带与其他地带之间的创业活跃度差距。分位数结果显示,数字金融总体缩小了城市间差距,数字金融缩小主要城市、其他城市、发达地带、其他地带各类别城市内部差距,是缩小全部城市间差距的重要原因。优势分析结果发现,数字金融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贡献率达到了将近20%,显著高于其余解释变量,说明相对传统金融、交通基础设施、财政支出和产业结构而言,发展数字金融是更加有效促进创业的驱动力。
  • 胡泽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字经济发展对于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已被广泛认可,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价值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其能否和如何促进经济增长尚不明确。本文以14家大数据交易中心的陆续成立作为数字经济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异时双重差分(Heterogeneous Timing DID)模型,考察了数据价值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二者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建立大数据交易中心引致的数据价值化,直接促进了所在省域内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和经济增长,同时通过全要素生产率的传导间接促进了经济增长;研究结论不仅证明了国家允许各城市建立大数据交易中心政策的有效性,而且可为大数据交易中心的广泛建立提供经验证据。
  • 刘苹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2010~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在测算中国民营企业韧性的基础上,构建地理邻接、地理距离、经济距离3种空间权重矩阵,并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民营企业韧性的影响,主要得到以下结论:数字经济发展可显著提升民营企业韧性,二者关系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提升民营企业韧性的直接效应大于间接效应;考虑动态效应后,数字经济仍对民营企业韧性产生正向影响,数字经济提升民营企业韧性的长期效应大于短期效应。最后从推进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政策帮扶民营企业的质效、助力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 王和勇, 莫佳丽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工业互联网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越来越多制造企业开始应用工业互联网,以达到降能降耗、降本增效的效果。工业互联网应用背景下影响制造企业促质增效的因素繁多,分析其中的关键因素有利于更好地推进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进程,提高经济效益。本文立足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层面,考虑企业的自动化水平、生产运行设备综合效能、产品远程监测效率、能耗管理及优化4个方面,运用网络图分析方法研究影响制造企业提质增效的关键因素,发现信息化车间配置、企业网络安全机制、产品监测范围等因素影响企业生产和经济效益,并根据研究结果为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和互联网平台生态建设提出相应建议。
  • 黄建康, 潘钰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数字经济发展迅速、传统工业产业发展乏力的背景下,能否借助数字经济与传统工业的融合,提高工业劳动生产率,这对工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选取2013~202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熵值法构建了包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两个维度的发展指数以衡量数字经济,实证探究数字经济对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及其分解指标对工业劳动生产率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通过进一步的门槛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对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基于人力资本的单门槛效应。
  • 低碳经济

  • 姜早龙, 唐佼, 陈大川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绿色建材可有效缓解建筑领域高能耗、高排放的困境。随着“双碳”战略稳步推进,绿色建材利益主体面临的挑战升级。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充分考虑环境规制下绿色建材利益主体的监管与供需关系,构建了政府、建材生产商与建筑开发商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并通过Matlab进行数值仿真以探究不同条件下三方主体的演化稳定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在绿色建材发展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其行为策略的波动同时影响着另外两方,且政府受补贴强度的影响较罚金更为强烈;建材商与开发商的策略选择在演化过程中始终保持一致,从而避免了合作中断造成的损失;碳交易市场可促进绿色建材低碳发展,提高碳交易价格能增强建材商生产绿色建材的意愿。因此,政府应完善环境规制手段,促进建材商与开发商形成合力,推动绿色建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共生、低碳发展。
  • 刘奎, 赵铃铃, 李婧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2000~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倍分法实证探讨了碳交易的减排效应,并进一步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和有中介的调节效应模型,探究了碳交易政策的作用机制以及绿色创新强度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碳交易政策能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并存在两条作用路径,即企业在碳排放限额目标下通过减产等方式直接减排,以及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而带来的间接减排。同时,绿色创新强度对碳交易的减排效应有着重要影响,绿色创新强度较高的地区有着更高的间接减排效应。
  • 胡壮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减少碳排放对于实现人与自然共生的现代化意义重大。本文将环境规制区分为命令型环境规制和激励型环境规制。其次理论分析了环境规制促进碳减排的路径,结论是命令型环境规制会通过制造业结构清洁化促进碳减排;激励型环境规制会通过绿色技术创新促进碳减排。再次实证检验了理论结论,并发现东部地区命令型环境规制的碳减排效应不明显,但激励型环境规制会通过绿色创新促进碳减排;中、西部地区激励型环境规制的碳减排效应不明显,在中部地区命令型环境规制促进碳减排的路径表现为制造业高级化;在西部地区命令型环境规制促进碳减排的路径表现为制造业初级化。最后,本文就促进碳减排提出了政策建议。
  • 伊辉勇, 唐玲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旧整车企业不断重塑高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格局,科学评价和预判深度变革新能源企业竞争现状和态势至关重要。本文基于Vague集理论和组合赋权法,对国内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企业生态位适宜度展开研究。从企业生态位宽度和深度两个评价维度出发,基于资源和能力两个视角构建出新能源汽车企业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借助Vague集、MACBETH法和熵权法建立生态位适宜度研究模型,以我国6个地区的上市新能源整车制造企业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生态位适宜度较高的企业大多是传统造车企业;造车新势力表现突出的主要原因是在短期内迅速提升企业生态位深度;传统造车企业行业转型的关键点在于维持企业生态位宽度的同时也要注重企业生态位深度提升。
  • 产业经济

  • 陈文静, 叶宇, 何刚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2015~2020年我国制造业企业数据,构建面板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专业化产业集聚与多样化产业集聚对企业管理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探究企业之间管理能力的空间交互效应,考察产业集聚对企业间管理能力空间交互效应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企业间管理能力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交互效应与循环累积效应,高管理能力的企业能够促进邻近企业管理能力的提升,且产业集聚会强化这一空间交互效应;专业化产业集聚非线性地显著增强企业的管理能力,并通过空间溢出效应间接强化了邻近企业的管理能力;多样化产业集聚对企业管理能力的直接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均显著为正,且其空间溢出效应小于专业化产业集聚。
  • 姬志恒, 于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利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网络超效率EBM-Malmquist模型测度工业用水效率,利用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分析中国工业用水效率空间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探究中国全域及各地区工业用水效率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2011~2020年间中国工业用水效率呈现波动增长态势但仍存在显著区域间非均衡化特征,内部相对差异呈现“增减交替”趋势,超变密度对中国工业用水效率空间差异贡献最大;各地区分化态势有所不同;工业用水效率在不同地区受到科技创新、市场化水平和开放程度等因素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论为评估和提升不同地区工业用水效率提供依据。
  • 刘曙光, 孟庆婕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工智能产业兴起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机遇。本文基于中国制造业行业层面面板数据、工业机器人数据以及进出口数据,利用Hausmann(2007)的产品技术复杂度计算方法,对人工智能技术促进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显著提升了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相较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人工智能对资源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价值链地位提升效果更显著,人工智能通过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促进新产品研发两条路径推动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本文结论对于持续推进人工智能在制造业行业应用,实现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转变有重要参考价值。
  • 綦方中, 张磊磊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不确定环境下,更高的供应链韧性可以有效降低中断风险,帮助企业实现高质量经营。本文从供应链的视角构建一种面向制造企业的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改进TOPSIS方法量化韧性的水平。考虑现实环境中韧性指标易受到非常规因素的影响,引入WAWBO弱化缓冲算子及新陈代谢思想来改进灰色预测方法,从而实现韧性指标的动态预测。同时,结合韧性量化方法,构建了一种供应链韧性预警模型。以国内一家电子制造企业2020~2022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TOPSIS韧性量化方法的有效性,所提出的改进灰色预测方法也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平均预测误差为2.91%。研究为相关企业提高供应链韧性预警能力、实现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 技术经济

  • 王仁祥, 石显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2009~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本文在探究金融市场分割、资本扩张对脆弱性作用机理的基础上,运用静态面板模型、曲线调节效应、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资本扩张与脆弱性呈现先改善后加剧的U型关系,金融市场分割是资本扩张影响脆弱性的重要调节变量,随着金融市场分割程度提高,资本扩张与脆弱性的U型曲线形状更加平缓、拐点提前出现、整体水平提高;(2)考虑地区异质性,金融市场分割均削弱了资本扩张对脆弱性的改善作用,但对东、西部的削弱作用高于中部;(3)金融市场分割的调节效应不仅体现在本地区,还会通过空间溢出传导到周边地区,即通过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影响资本要素状态,抑制资本扩张活动,从而提高脆弱性。
  • 陈恒, 许振宇, 李清均, 杨志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有为政府增信治理的研究视角,运用股权溢价理论,以生成股权溢价风险对冲的损失方式,提出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交互作用的公共治理模式。通过引入PPP板块典型个股案例分析发现,PPP投融资运营稳健性,源自于“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益企业”的有效治理。同时,有为政府增信治理与有效市场议价激励,调控资本市场议价凸显股权溢价,使SPV组织的上市公司成为有益企业。实证分析认为:通过中国PPP政府增信治理的适度管制与政策组合作用,政府增信治理对于市场议价作用是显著的;同时,PPP板块上市公司规避风险损失行为比增加风险收益行为更加谨慎——即凸显了禀赋效应。这为风险投资者规避风险收益风险对冲的损失提供了决策支持,也有助于为有为政府增信的有效治理找到政策调整与策略行为的协同参考点。
  • 区域经济

  • 刘玉, 黄舒雯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字经济背景下,借助RCEP协定的生效,进一步发展与RCEP国家的ICT产品贸易对我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基于2006~2020年我国出口RCEP国家ICT产品贸易的面板数据,运用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一步法研究中国ICT产品出口RCEP国家的贸易效率及潜力。结果显示:双边人口规模、进口国的经济规模、共同边界和共同语言对中国ICT产品的出口具有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航空货运量、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水平和贸易自由度等都是我国与RCEP国家ICT产品出口贸易效率的有利因素;ICT产品贸易有赖于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统一的自贸规则。依据研究结论,中国应在RCEP框架下加强同各国基础设施共建,在成员国之间建立有效的多边合作机制,同时也要把握市场需求,加速ICT产品的升级创新。
  • 崔俊富, 陈金伟, 苗建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济增长存在收敛性符合人们的直观感觉,也是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结论之一,但是中国城市经济增长似乎并不符合收敛性特征。城市人均GDP对数与经济增速更有可能是正线性关系,中国城市经济增长实践或许与直观感觉、经济理论存在矛盾。本文深入讨论中国城市经济增长与人口增速、科技进步的线性关系,发现中国城市经济增速与人口增速、科技进步之和呈现比较明显的正线性相关关系。这说明中国城市经济增长与经济理论是相符的,也就是中国城市经济增长存在收敛性,只是由于生产要素的变化导致经济增速出现了较大差异,进而影响了人们的直观感觉。
  • 杨万寿, 梁伦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开展创新效率演变趋势研究对提高区域创新效率和缩小区域间创新能力差距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研发和转化视角构建了区域创新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DEA和TOPSIS集成方法对2015~2020年中国区域的创新效率进行了测度,分析了创新效率动态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区域创新投入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投入冗余和浪费,东部地区的创新效率较高,中、西部创新效率偏低,中、西部创新效率提升速度高于东部地区。最后基于研究结果从增加创新投入、改进创新策略和优化创新环境等方面提出提升中国区域创新效率政策建议。
  • 2022,41(12): 156-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