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由传统的劳动力、资本积累向创新要素数量与网络化程度转变。从来源看,区域创新源于区内自主创新与区外创新溢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直接受创新要素禀赋条件的影响,集聚经济因素通过空间外部性作用直接影响区域创新要素集聚能力与水平。同时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空间依赖产生区间创新溢出;对外开放过程中产生创新的国际溢出,都对区域创新绩效产生重要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集聚经济与创新溢出皆对区域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因此,应通过强化集聚经济效应,构建开放式创新环境,提高吸收能力以充分利用创新溢出效应,并促进企业价值网与区域创新网“两网合一”,降低交易成本,不断提升区域创新绩效。
产业政策对一个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汽车产业政策实施的这些年,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状况并没有明显的改善。文章以《汽车产业发展政策(2009年修订)》为例,采用定量的政策工具分析框架研究方法,结合产业政策强制性和产业活动类型两个维度进行了文本分析。研究结论发现汽车产业政策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信息传播和规劝政策工具过多、政府管制过度、私人市场方面的政策工具相对较少以及研发重视不足。最后文章据此提出增强汽车产业政策的导向性和操作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等政策启示。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参与产品的国际化生产与协作的过程中,不仅带来了国际贸易方式的重大改变,也使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而这种改变进一步影响了中国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地位。本文在构建一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程度和产业结构优化程度指标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两者相互影响程度,得出:一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程度越深,该国产业结构优化程度越高;产业结构越优化,其产品内国际分工地位越高。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我国1980~2012年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运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对城镇化、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化、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我国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之间存在双向作用机制,而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消费结构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来自方差分解的结果也表明城镇化对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升级具有极为显著的拉动作用。
3E系统是目前研究的重点,通常情况下,在3E系统的研究中表现出缺乏对子系统内在的相互关系的研究,尤其是经济与能源之间的协调关系在研究中比较少见。因此,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结合一般耦合协调模型、灰色耦合协调模型以及熵变方程法对我国的经济与能源之间协调发展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近20年来,中国的经济与能源之间的协调发展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逐渐趋向协调。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经济与能源之间的协调度每年都在不断增大,协调性也越来越好。尽管如此,尤其是最近几年仍表现出经济滞后型,经济与能源系统之间的协调还可进一步提高。以上分析,为政府制定经济计划和能源发展政策提供参考,以达到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健康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