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文

  • 蔡树堂 吕自圆
    2015,33(5):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知识经济背景下,研发人员成为企业创新的核心人才之一,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和增强方面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针对企业中的研发人员,如何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对其进行激励,尤其是研究不同激励制度在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时的影响程度,是学术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文章在对研发人员激励制度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关内容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研发人员激励制度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理论模型,提出了影响程度假设,并以郑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证实了股权激励制度和薪酬福利激励制度对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最明显,培训、发展和环境激励制度的影响次之,成就激励制度的影响最小,最终得出物质激励制度在研发人员心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 李正锋;逯宇铎于娇
    2015,33(5):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基于不同区域技术水平存在差异的考虑,运用共同前沿方法分析2009~2013年中国整体以及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的创新效率,利用“技术缺口比率(TGR)”测算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技术差距。研究发现:不管是基于共同前沿还是区域前沿,从中国整体来看,中国的区域创新效率整体水平仍然偏低,提升空间比较大;区域前沿下测算出来的创新效率被高估了,共同前沿测算出来的创新效率反映了潜在提升空间;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创新效率差异明显,东部地区的创新效率远远超过了中部和西部地区,代表了当前中国区域创新的最高水平。

  • 艾洪山 李侠
    2015,33(5):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虑到存在隐性制度安排视角下,企业创新动力评价指标多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共同组成,且大多指标取值具有模糊不确定性的特征,本文基于模糊数学理论构造了民营企业创新动力多维关系矩阵,在此基础上,结合2005~200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民营企业数据,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民营企业创新动力模糊评价模型,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检验了隐性制度安排对民营企业创新动力的影响程度和渠道。结果显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民营企业创新动力水平呈现出区域非均衡性分布,制度环境特别是隐性制度环境在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民营企业创新动力的生成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在此基础上,为优化制度环境,本文提出了加强对政策性金融工具的监督,加强监督机制,完善政府采购法律法规,使政府采购公平公正,严格减免税批准审核机制的政策建议。

  • 卫平 李江 石大千
    2015,33(5):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通过对基本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拓展,将金融创新内生化,构建包含金融创新要素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推导出金融创新是工业增长的重要条件。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于金融创新与宏观经济增长方面,尚未涉及金融创新与工业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运用VAR模型探讨金融创新与工业增长的动态关系。VAR模型检验结果表明,金融创新对工业增长具有正向作用,且正向作用时效长于负向作用时效。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增长对金融创新冲击的反应呈现波动性,且重工业部门波动性强于轻工业部门,波动幅度差005个标准差。

  • 丁莹莹 宣琳琳
    2015,33(5):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于网络结构的视角,借助我国海洋能产业产学研联合申请专项基金项目数据作为支撑,选取我国自2010年以来科研机构、大学、企业合作创新网络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网络结构变量对网络成员创新产出的影响及合作创新情况,讨论了网络特征对网络成员创新产出的影响及网络成员作用于网络的表现。结果表明:国家海洋局海洋科学技术司中心度最高,结构洞限制最小,对整个产学研创新网络成员的正向促进作用最明显,但中间中心度为零;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中介节点并没有有效地利用中间中心性地位所给它们带来的信息优势和控制优势,中介作用对它们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没有起到正向促进作用;几个创新能力较强的网络成员引领着联系紧密地子网络,处于整体网络的核心位置,企业对整个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的作用并不明显。

  • 章家清 张学芬
    2015,33(5):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国医药制造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之一,要想在全球市场上有立足之地,需要通过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基于此,本文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我国2013年各省医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评价,得出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较低,且东西部地区差异较大的结论。运用计量模型研究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环境影响因素,发现企业规模、外资引进和市场结构对其影响较大。从而提出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市场集中度、完善政策和制度的建议对策。

  • 工业经济

  • 薛继亮
    2015,33(5):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文在新经济地理的框架下构建资源型产业集聚、技术溢出与资源富集地区经济增长模型,运用2001~2011年山西、内蒙古、陕西和宁夏等4个地区的面板数据对模型进行估计。结果发现:随机效应表明资源型产业专业化空间集聚和资源型产业多样化空间集聚引起的技术溢出效应均对经济增长具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固定效应模型表明资源型产业专业化空间集聚比资源型产业多样化空间集聚更能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为了更好地实现资源型产业集聚、技术溢出与资源富集地区经济增长,需要提升资源富集地区的区域竞争优势和专业化程度。

  • 论文

  • 付韶军高亚春
    2015,33(5):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缓解我国钢铁行业面临的困境,提升我国钢铁行业的竞争力,我们运用基于对数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面板数据模型,测算了我国各省市钢铁行业2004~2012年技术效率,进一步分析了出口和FDI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出口和FDI对我国钢铁行业的技术效率产生了积极作用,均存在正向的技术溢出效应。为促进钢铁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应该制定钢铁行业发展规划、规范钢铁企业生产;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扩大钢材产品出口;积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注重对先进技术的引进。

  • 陈亚光王扬高雅大连交通大学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2015,33(5):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产业链是一个融合了产业关联和产业组织的产业经济学概念。从产生过程上看,其概念与产业关联理论——投入产出经济学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关系。而在现实研究中,产业链理论又运用了价值链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的大量概念和方法,主要揭示了企业之间3个层次的经济联系:中间产品投入关系、价值增值与利润分配关系和纵向关系。基于此构建一个产业关联分析——价值分布分析——产业组织分析的产业链分析范式,即RVO分析范式,可以体现产业关联分析和产业组织分析的相互融合。
  • 任宇杨小金
    2015,33(5):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经济、文化、科技的进步,现代服务业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从评价现代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方法入手,采用贸易竞争力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Michaely竞争优势指数及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作为评价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了能全面反映现代服务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模型,并尝试使用该评价模型对中国的国家服务业竞争力及其内部行业的竞争力分布进行比较静态分析,从而厘清中国当前现代服务业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为此提出了提升我国现代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策略。
  • 钱淑芳
    2015,33(5):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选用全国1978~2013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分别构建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VAR模型,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与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分析,得到结论: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城市化对经济增长均呈正向影响关系,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 雷强
    2015,33(5):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协整检验和状态空间模型等方法对产业结构和煤炭消费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论表明,产业结构和煤炭消费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表明两者之间有长期均衡关系,第二产业对煤炭消费的拉动力度要明显大于第三产业对煤炭消费的影响,存在产业结构到煤炭消费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从方差分解结果可以看出,煤炭消费自身的贡献率逐步减退,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对煤炭消费的影响逐步提高,随后该影响逐步下降并趋于平稳。从状态空间模型来看,第一产业对煤炭消费的影响基本上负影响。第二产业对煤炭消费的边际影响自1986年之后持续增长,显示出第二产业对煤炭消费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而第三产业对煤炭消费的边际影响自1986年之后呈下降趋势。这说明,煤炭消费主要还是依靠第二产业的发展,如果进行相应的产业调整和结构优化升级改造,那么煤炭消费量会呈现下降趋势或者增幅有所下降,有利于国家的能源消费的转型升级和低碳经济发展。
  • 谢利平
    2015,33(5):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当前中国城镇化达到了5373%,由于城镇化还具有相当大的空间,因此很多学者担心城镇化会带来能源消费的大量提升,影响能源安全。本文通过详实的数据和分析,说明了中国的能源消费最大的决定因素不是城镇化,而是工业化,工业和其中的制造业是中国能源消费的主导因素,决定了中国能源消费的增长和变动,城镇化并不会带来能源消耗的大幅上升,工业化的结构变动才是能源消费的主导因素。因此,城镇化战略并不会影响我国的能源安全,甚至能够促使能源效率的提升提高我国能源消费的质量,使中国的能源消费集约化。因此我们需要进行工业升级和科技创新,并进行结构升级,从而降低能源消费强度,缓解能源供求压力。
  • 张宗益伍焓熙
    2015,33(5):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标体系,将新型城镇化划分为人口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经济城镇化以及环境城镇化4个方面;然后利用产业结构高级化率来衡量产业结构升级,并引入控制变量建立动态面板模型;最后通过GMM估计分析东、中、西部地区各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经济城镇化正向推动3个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社会城镇化正向推动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而环境城镇化正向推动东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此外,科学文化财政支出对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正向效应;金融业发展积极推动东中部地区产业发展;前一期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各地区产业发展都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而市场化程度对各地区产业发展的作用却截然不同。
  • 沈飞
    2015,33(5):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人力资本对于OFDI的技术创新逆向溢出以及母国创新能力提升存在重要关联,目前我国OFDI存在回馈母国技术提升的人力资本水平累积、技术水平趋近的双门槛及跨越难题。在与技术势差交叉作用过程中,人力资本对母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形成了与研发创新间的替代;母国各区域与东道国的技术势差越小,人力资本逆向溢出形成的区域创新能力贡献越大,两者差距的动态趋近,推动了人力资本因素对于母国技术创新逆向溢出贡献的增进。尽快缩减我国与东道国间人力资本投资累积以及技术势差水平,有助于提升母国人力资本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能。
  • 常远
    2015,33(5):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逐渐进入中高档阶段,各区域的经济增长水平势必逐渐的放缓。伴随着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放宽,以及人力资本在推进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研究劳动力流动对各区域人力资本的影响成为当前各区域经济稳定发展重要课题。本文运用中国30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面板数据的分析方法,从新经济地理学的空间集聚视角,研究劳动力流动对各区域人力资本的影响。研究结果为,加快劳动力自由流动,发挥劳动力流动过程中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和“干中学”效应,提高各区域的人力资本水平,推动各区域的经济发展。
  • 朱卫东 李玲玲 刘珍珍
    2015,33(5):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2010~2012年期间我国沪深A股因财务困境陷入ST的公司和按照1∶2比例配比的正常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行业特点对样本进行划分。同时,选取能够反映企业盈利能力、股东获利能力、现金流量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偿债能力的30个财务指标,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各年度的Logit模型,对各行业的违约概率和判别准确度分别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行业的违约概率和判别准确度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存在共性特征。
  • 尹向飞;郭晓东林媚
    2015,33(5):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DEA方法对2002~2011年25个钢铁上市公司的全要素销售效率进行测算,并分析了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结构对全要素销售效率及其收敛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平均全要素销售效率为0825,从演进的角度来看,平均全要素销售效率经历了“V”型变化趋势。(2)只有硕士以上管理层比例对企业全要素销售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影响,而其他人力资本结构变量和平均人力资本的影响不显著。(3)各分组的硕士以上管理层比例和全要素销售效率都呈σ收敛趋势,他们的变异系数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具有高级人力资本的管理层比例趋同是全要素销售效率趋同的重要原因。
  • 邓健 马红玲 马琳
    2015,33(5):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把企业家社会资本分为两个维度,即企业家的制度性社会资本和企业家的市场性社会资本,并分别考察两者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效应。企业家通过利用他们在社会结构中这种特有的资源形成了企业在竞争战略层面提高企业价值的不同路径选择。本文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对所提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企业家制度性社会资本通过差异化战略提升企业绩效,市场性社会资本则通过低成本战略的中介效应提升企业绩效。即拥有制度性社会资本的企业家更容易从政府、科研机构获取知识、信息等优势资源而选择差异化战略,进而提高企业绩效;发展拥有更多市场性社会资本的企业家则可通过与客户供应商等良好的关系降低产品成本而选择低成本战略,实现企业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