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基于不同区域技术水平存在差异的考虑,运用共同前沿方法分析2009~2013年中国整体以及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的创新效率,利用“技术缺口比率(TGR)”测算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技术差距。研究发现:不管是基于共同前沿还是区域前沿,从中国整体来看,中国的区域创新效率整体水平仍然偏低,提升空间比较大;区域前沿下测算出来的创新效率被高估了,共同前沿测算出来的创新效率反映了潜在提升空间;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创新效率差异明显,东部地区的创新效率远远超过了中部和西部地区,代表了当前中国区域创新的最高水平。
考虑到存在隐性制度安排视角下,企业创新动力评价指标多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共同组成,且大多指标取值具有模糊不确定性的特征,本文基于模糊数学理论构造了民营企业创新动力多维关系矩阵,在此基础上,结合2005~200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民营企业数据,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民营企业创新动力模糊评价模型,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检验了隐性制度安排对民营企业创新动力的影响程度和渠道。结果显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民营企业创新动力水平呈现出区域非均衡性分布,制度环境特别是隐性制度环境在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民营企业创新动力的生成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在此基础上,为优化制度环境,本文提出了加强对政策性金融工具的监督,加强监督机制,完善政府采购法律法规,使政府采购公平公正,严格减免税批准审核机制的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对基本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拓展,将金融创新内生化,构建包含金融创新要素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推导出金融创新是工业增长的重要条件。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于金融创新与宏观经济增长方面,尚未涉及金融创新与工业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运用VAR模型探讨金融创新与工业增长的动态关系。VAR模型检验结果表明,金融创新对工业增长具有正向作用,且正向作用时效长于负向作用时效。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增长对金融创新冲击的反应呈现波动性,且重工业部门波动性强于轻工业部门,波动幅度差005个标准差。
基于网络结构的视角,借助我国海洋能产业产学研联合申请专项基金项目数据作为支撑,选取我国自2010年以来科研机构、大学、企业合作创新网络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网络结构变量对网络成员创新产出的影响及合作创新情况,讨论了网络特征对网络成员创新产出的影响及网络成员作用于网络的表现。结果表明:国家海洋局海洋科学技术司中心度最高,结构洞限制最小,对整个产学研创新网络成员的正向促进作用最明显,但中间中心度为零;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中介节点并没有有效地利用中间中心性地位所给它们带来的信息优势和控制优势,中介作用对它们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没有起到正向促进作用;几个创新能力较强的网络成员引领着联系紧密地子网络,处于整体网络的核心位置,企业对整个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的作用并不明显。
我国医药制造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之一,要想在全球市场上有立足之地,需要通过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基于此,本文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我国2013年各省医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评价,得出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较低,且东西部地区差异较大的结论。运用计量模型研究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环境影响因素,发现企业规模、外资引进和市场结构对其影响较大。从而提出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市场集中度、完善政策和制度的建议对策。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的框架下构建资源型产业集聚、技术溢出与资源富集地区经济增长模型,运用2001~2011年山西、内蒙古、陕西和宁夏等4个地区的面板数据对模型进行估计。结果发现:随机效应表明资源型产业专业化空间集聚和资源型产业多样化空间集聚引起的技术溢出效应均对经济增长具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固定效应模型表明资源型产业专业化空间集聚比资源型产业多样化空间集聚更能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为了更好地实现资源型产业集聚、技术溢出与资源富集地区经济增长,需要提升资源富集地区的区域竞争优势和专业化程度。
为缓解我国钢铁行业面临的困境,提升我国钢铁行业的竞争力,我们运用基于对数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面板数据模型,测算了我国各省市钢铁行业2004~2012年技术效率,进一步分析了出口和FDI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出口和FDI对我国钢铁行业的技术效率产生了积极作用,均存在正向的技术溢出效应。为促进钢铁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应该制定钢铁行业发展规划、规范钢铁企业生产;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扩大钢材产品出口;积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注重对先进技术的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