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 2003, Vol. 24 ›› Issue (3): 262-267.
邹春林1, 孙异临1, 曲宝清1, 盛树力2, 赵志炜2, 段春礼3
Zou Chunlin1, Sun Yilin1, Qu Baoqing1, Sheng Shuli2, Zhao Zhiwei2, Duan Chunli3
摘要: 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小剂量慢性给药建立帕金森病临床前期动物模型,观察小鼠脑组织形态学、生物化学及行为学方面的变化,同时对实验组小鼠黑质内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NACP)阳性细胞数与纹状体内的突触数量进行动态变化的研究,探讨NACP与突触损伤之间的关系。C57BL/6j小鼠60只,根据给药时间长短分为5、10、15、20d 4组,腹腔注射MPTP〔4mg/(kg·d)〕,正常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最后一次给药后7d进行脑组织取材,分别进行NACP免疫组化染色、黑质纹状体形态学观察及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的检测。发现:1)黑质内NACP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在5d组为最高峰,随后各组逐渐减少。2)电镜下黑质内除见固缩的神经细胞外,其他的神经元也有超微病理改变如线粒体肿胀、粗面内质网减少等。3)各给药组小鼠纹状体内的多巴胺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1),各给药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结果证实:1)低剂量MPTP慢性给药小鼠虽不能诱导出帕金森病的症状,但免疫组化、多巴胺含量测定及超微病理出现的改变可以作为帕金森病临床前期动物模型的参考指标。2)在MPTP慢性给药小鼠的早期阶段,黑质内神经细胞损伤时NACP表达水平增高可能是神经元本身对突触损伤的一种保护机制。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