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38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7-01-21
    目录
    2017年2月 第38卷 第1期 目次
    2017, 38(1):  0-0. 
    摘要 ( 100 )   PDF (423KB) ( 1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奖项介绍
    高危非致残性脑血管病及其防控关键技术与应用——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王伊龙, 赵性泉, 王拥军
    2017, 38(1):  1-5.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7.01.001
    摘要 ( 240 )   PDF (988KB) ( 3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和成人致残的首位病因,其高复发、高致残的主要原因是适宜干预人群不清、高危预警策略不明、循证治疗手段贫乏、个体化诊疗技术欠缺等。王拥军教授团队在开展大样本量社区人群调查和住院队列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了我国脑血管病防治的适宜且需重点干预人群,并以此为突破口提出了“高危非致残性脑血管病”概念,建立了高危风险预警体系,开创了优化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新技术,使高危患者90 d复发风险在不增加出血的前提下降低32%。成果改写了国际、国内指南,在临床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已累计减少74万例脑血管病复发病例,累计降低医疗花费150亿人民币。
    眼病诊疗新技术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与颈内动脉弹性功能参数相关性研究
    李爽, 王薇, 洪慧, 赵露, 王艳玲
    2017, 38(1):  6-10.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7.01.002
    摘要 ( 148 )   PDF (989KB) ( 1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与颈内动脉狭窄及颈内动脉弹性功能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眼科确诊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病人56例(56眼)作为研究组,对照组选取无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者36例(36眼),均进行多普勒彩超检查,测定颈内动脉的收缩期内径(systolic diameter,Ds)、舒张期内径(diastolic diameter,Dd)、收缩期血流峰值(peak systolic velocity,Vs)、舒张期血流峰值(end diastolic velocity,Vd)、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Vm)、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斑块形成情况,计算颈内动脉弹性功能参数:管壁运动度(wall motion degree,ΔD)、动脉紧张度、扩张性、压力-应变性系数(pressure-strain elastic modulus,Eρ)、僵硬度指数(stiffness index,β)、顺应性(arterial compliance,AC)、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将2组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颈动脉斑块、颈内动脉狭窄发生比例及颈内动脉的IMT等指标,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颈内动脉管壁运动度(ΔD)、动脉紧张度、动脉扩张性、压力-应变性系数(Eρ)及顺应性(AC)等指标,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及僵硬度指数(β)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发生与颈内动脉狭窄及颈内动脉弹性功能参数的改变有一定的相关性。
    Keratograph 5M眼表综合分析仪在干眼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田磊, 宋文秀, 王智群, 张阳, 孙旭光
    2017, 38(1):  11-16.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7.01.003
    摘要 ( 366 )   PDF (3289KB) ( 4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应用Keratograph 5M眼表综合分析仪(K5M)对比干眼病人和正常志愿者的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oninvasive Keratograph tear breakup time,NIKBUT)和泪河高度(tear meniscus height,TMH),探讨NIKBUT和TMH联合应用在干眼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干眼病人110例,110眼(干眼组);正常志愿者108人,108眼(对照组)。所有入选受检者均完成眼表疾病评分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问卷调查;应用K5M测量TMH和NIKBUT[首次泪膜破裂时间(first noninvasive Keratograph tear breakup time,NIKBUTf)和平均泪膜破裂时间(average noninvasive Keratograph tear breakup time,NIKBUTav)];角膜荧光染色测量传统泪膜破裂时间(tear film breakup time,BUT)和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SchirmerⅠ试验(SⅠt)测量泪液分泌量。比较分析2组受检者各参数,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结果 干眼组和对照组OSDI评分、BUT、SⅠt值、角膜染色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其中干眼组和对照组的NIKBUTf值分别为(5.9±3.96)s和(8.78±4.33)s(P<0.001);NIKBUTav值分别为(8.07±4.34)s和(12.67±4.43)s(P<0.001);TMH分别为(0.22±0.06)mm和(0.28±0.09)mm(P<0.001)。ROC分析显示,NIKBUTf、NIKBUTav和TMH单独诊断干眼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40、80%和67.59%;0.798、64.55%和83.33%;0.660、33.63%和94.44%。三参数联合诊断干眼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29、67.3%和86.1%。结论 K5M能够有效测量干眼病人和正常志愿者眼表TMH和NIKBUT,且所测得参数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MH和NIKBUT单独应用对于干眼的诊断效率欠佳,但联合参数能够明显提高诊断效率,具有实际临床应用价值。
    灵长类动物自发性年龄相关眼病动物模型的探讨
    滕羽菲, 刘希瑶, 彭晓燕, 张敬学
    2017, 38(1):  17-23.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7.01.004
    摘要 ( 158 )   PDF (11036KB) ( 1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本研究筛查老年猴群中自然产生的白内障,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病,通过对比灵长类动物眼底疾病改变与人类眼底疾病改变,探讨在老年猴群中建立年龄相关性眼病实验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39只食蟹猴,平均年龄(11.9±2.05)岁,最小9岁,最大17岁和13只猕猴,平均年龄(15.5±5.2)岁,最小7岁,最大24岁,进行空腹血糖和2 h糖耐量检测。应用裂隙灯、眼底相机、眼压计初步筛查眼病和眼压值,疑似病例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对视网膜病变进行确诊。结果 血糖筛查中发现4例食蟹猴,3例猕猴血糖升高,眼底未发现类似人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病理改变。13只食蟹猴和6只猕猴出现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混浊。食蟹猴眼压均值为右眼(15.98±3.315)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5.82±4.021)mmHg;猕猴眼压右眼(14.9±3.867)mmHg,左眼(14.7±3.329)mmHg。1例食蟹猴出现高眼压,眼底有早期青光眼改变。眼底图像筛查中,发现2例食蟹猴眼底出现散在玻璃膜疣分布于视网膜周围部。1例食蟹猴单眼出现地图样脉络膜病变。结论 在老年猴筛查中发现了自发形成的晶状体混浊、视网膜玻璃膜疣以及脉络膜萎缩等年龄相关性眼病,证实了灵长类动物与人类有着相似的病理生理改变。同时未见与人类相似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改变,可能由于灵长类动物因高血糖引起的微血管结构改变与人类不同,或糖尿病尚未产生视网膜病变,为年龄相关性眼病灵长类动物模型提供了依据。
    急性高眼压模型中p75NTR抑制剂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作用的研究
    汪晓磊, 马建民, 孟照洋, 尹奕, 王艳玲
    2017, 38(1):  24-28.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7.01.005
    摘要 ( 158 )   PDF (6752KB) ( 2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验证通过抑制p75NTR(p75 neurotrophin receptor)可降低急性高眼压(acute ocular hypertension,AOH)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的损伤作用。方法 应用大鼠急性高眼压模型,玻璃体腔注射p75NTR抑制剂(TAT-Pep5),按建模后1、3、5 d取材,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急性高眼压组、急性高眼压+TAT-Pep5组。采用免疫荧光技术、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检测急性高眼压模型中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急性高眼压模型视网膜Müller细胞上proNGF表达增加。注射p75NTR抑制剂TAT-Pep5后急性高眼压视网膜上cleaved-caspase 3蛋白量减少,并且RGCs凋亡数目减少。结论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可引起proNGF表达增加,选择性阻断Müller细胞上的p75NTR或干预其信号传导通路,可以减少急性高眼压模型中RGCs凋亡。
    特发性黄斑裂孔病人玻璃体切割术后黄斑区结构与功能变化
    胡艳华, 王怡, 刘武, 刘丽梅, 高萌, 闫玮玉, 刘克高, 刘欣欣
    2017, 38(1):  29-34.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7.01.006
    摘要 ( 352 )   PDF (1945KB) ( 1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病人玻璃体切割手术前后视力、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及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的变化,探讨评价黄斑裂孔病人结构与功能改变的敏感指标。方法 收集34例(34眼)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单眼特发性黄斑裂孔病人,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病人健眼及患眼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mfERG及OCT。结果 特发性黄斑裂孔病人术前患眼BCVA 0.01~0.8,平均0.10。病人术前OCT裂孔最大直径(maximum diameter,dmax)431~1 770 μm,平均(998.7±302.6)μm,裂孔最小直径(minimum diameter,dmin)403~536μm,平均(470±189.2)μm。特发性黄斑裂孔病人患眼BCVA、中心凹及旁中心凹区mfERG P波及N1波振幅降低(P<0.05)。术后黄斑裂孔全部解剖学闭合,其mfERG P波及N1波振幅亦在术后逐渐恢复,但仍不能恢复至健眼水平。术后3个月患眼P波潜伏期一过性延长,至术后6个月恢复。术前患眼BCVA与dmin、dmax相关(ρ=0.549,ρ=0.610,P<0.01),与mfERG各项参数无相关性;术后BCVA与黄斑中央视网膜厚度(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CRT)相关(P<0.05),与mfERG各项参数无相关性。结论 特发性黄斑裂孔病人患眼术后视力及视觉功能均较术前提高,其黄斑区结构及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术前及术后OCT的主要指标与病人最佳矫正视力相关,术前dmin、dmax对病人术后BCVA有预测意义,但本研究并未显示术前mfERG各项参数对病人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有预测意义。
    内窥镜下房角切开治疗婴幼儿型青光眼1例
    解彦茜, 林豪, 王玉宏, 梁远波
    2017, 38(1):  35-37.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7.01.007
    摘要 ( 133 )   PDF (3631KB) ( 1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青光眼视神经压力损伤相关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颜繁诚, 王宁利
    2017, 38(1):  38-41.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7.01.008
    摘要 ( 163 )   PDF (951KB) ( 2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青光眼是一组具有特征性视神经损害及视野缺损,且以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死亡为病理改变的疾病,是全球最常见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目前有关视神经损害的机制并不完全清楚,临床上亦缺乏有效的视神经保护治疗方法,尤其缺乏从分子水平提高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对抗压力损害的干预方式。因此探讨视神经压力损伤的分子机制,比如经机械应力信号通路和炎性反应因素引起的视网膜继发性损伤机制等成为本领域研究热点。本文就上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脑血管病、认知障碍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常压高浓度氧下调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蛋白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师文娟, 戚智锋, 刘克建
    2017, 38(1):  42-46.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7.01.009
    摘要 ( 174 )   PDF (2797KB) ( 1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常压高浓度氧治疗(normobaric hyperoxia,NBO)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蛋白(voltage-dependent anion channel,VDAC)以及凋亡蛋白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和活化型半胱天冬酶-3(cleaved caspase-3)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15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80~320 g)采用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正常氧浓度组(Normoxia)和NBO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模型大鼠缺血1.5 h,再灌注24 h。Sham组和Normoxia组大鼠术后呼吸普通空气,NBO组大鼠术后至再灌注前呼吸100%常压氧气。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脑缺血半影区VDAC、CytC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1)与Sham组相比,Normoxia组缺血侧半影区VDAC显著升高(P<0.05);与Normoxia组相比,NBO组缺血侧半影区VDAC显著降低(P<0.05);2)与Normoxia组相比,NBO组缺血侧半影区凋亡蛋白CytC和cleaved caspase-3显著减少(P<0.05)。结论 NBO治疗可能通过调节缺血侧半影区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蛋白VDAC的表达来抑制脑缺血诱发的细胞凋亡,从而实现脑神经保护作用。
    大黄酚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缺血半暗带区环氧化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
    房亚兰, 黄语悠, 赵咏梅, 李锦程, 段云霞, 赵海苹, 高利, 罗玉敏
    2017, 38(1):  47-52.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7.01.010
    摘要 ( 125 )   PDF (4732KB) ( 1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大黄酚(Chrysophanol,CHR)对大脑中动脉梗死(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小鼠再灌注后脑内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表达的影响,探讨CHR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抗炎机制。方法 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18只健康雄性C57BL小鼠分为3组:假手术(Sham)组、MCAO组、CHR组(小鼠造模当天按0.1 mg/kg腹腔注射CHR,此后每天1次,连续给药14 d),每组6只。使用线栓法制作小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45 min再灌注模型。术中监测小鼠肛温,使其维持在正常范围。于再灌注后14 d处死小鼠,迅速取脑,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鼠脑组织冰冻切片缺血半暗带区COX2和MMP-9的表达,并用免疫荧光双标法对COX2和MMP-9在缺血脑组织的表达进行细胞定位。结果 1)Sham组小鼠偶见COX2或MMP-9染色阳性细胞。与Sham组相比,MCAO组小鼠脑缺血半暗带区COX2和MMP-9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2)与MCAO组相比,给予CHR治疗后,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缺血半暗带区COX2和MMP-9的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3)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缺血半暗带区,COX2或MMP-9免疫荧光染色分别与神经元标志物NeuN免疫荧光染色共定位。结论 CHR可能通过抑制COX2和MMP-9的蛋白表达,减轻炎性反应,从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长期的神经保护作用。
    血糖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后结局的影响
    黄镪, 马青峰, 宋海庆, 武剑
    2017, 38(1):  53-58.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7.01.011
    摘要 ( 157 )   PDF (1010KB) ( 2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血糖指标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后结局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缺血性卒中病例分析。终点事件包括疗效指标(如出院时良好预后定义为改良Rankin评分≤2,早期神经功能改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和血管再通)和安全性指标(症状性脑出血和全部脑出血)。结果 所纳入病例的中位年龄为61岁,其中25.2%为女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oke Scale,NIHSS)的中位评分为9分,中位发病至静脉溶栓给药(onset to needle,OTN)时间为230 min。血糖指标中,良好预后组和有血管再通组的中位空腹血糖显著升高,但在全部脑出血及症状性脑出血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在有症状性脑出血亚组显著升高,在其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在所有组间比较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校正年龄、性别、发病至静脉溶栓给药时间和NIHSS后,入院基线随机血糖是症状性脑出血的唯一独立影响因素,其比值比(odds ratio,OR)为1.24,对应的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1.03~1.50;而空腹血糖则与出院时预后良好,早期神经功能改善和血管再通均负性相关,对应的OR及95%CI分别为0.72(0.58~0.90),0.69(0.55~0.87),和0.80(0.66~0.98)。校正混淆因素后,高空腹血糖浓度与非症状性脑出血相关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显著相关,对应的OR及95% CI为1.42(1.04~1.95)。结论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血糖指标可能是静脉溶栓治疗后结局终点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而空腹血糖升高很可能通过降低静脉溶栓的疗效反应而非增加症状性脑出血不良反应对功能预后产生不利影响。
    ApoEε4基因结合sMRI对不同亚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马隽, 王朝辉, 谷雪松, 满凤媛
    2017, 38(1):  59-62.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7.01.012
    摘要 ( 173 )   PDF (1115KB) ( 1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4种不同轻度认知障碍亚型之间人口统计学、心理特点、结构性磁共振成像(structur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sMRI)及载脂蛋白Eε4(apolipoprotein Eε4,ApoEε4)的特点。方法 对94例轻度认知障碍的老年人,与53例认知程度正常老年人作为对照组进行评价。4种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基于神经心理学表现分类,颞叶内侧面萎缩(medial temporal lobe atrophy,MTA)和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WMH)通过sMRI评估。另外,研究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mum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MTA评分、WMH和MCI亚型间与ApoEε4关系。通过sMRI评估。结果 在不同亚型的MCI及对照组之间其MMSE评分、M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nestic MCI,aMCI)亚型与非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亚型(non-amnestic MCI,naMCI)相比,MTA评分明显增加。然而,WMH无明显差异。ApoEε4基因在aMCI及naMCI亚型中显著增加。结论 MCI不同亚型可显示生物异质性,sMRI结合ApoEε4可以协同预测MCI向痴呆的发展。
    针刺治疗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随机对照研究
    王浩, 李伟, 张丽, 于晓刚
    2017, 38(1):  63-66.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7.01.013
    摘要 ( 135 )   PDF (944KB) ( 1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针刺对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病人,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针刺组(n=35)和药物组(n=35)。针刺组给予百会为主穴的调神针刺法治疗,每周5次,共治疗4周,药物组给予口服阿米替林每次25 mg,3次/d,连续治疗28 d,治疗前后进行视觉模拟评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简明McGill疼痛量表(Short-form of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评定。结果 针刺组总有效率为72.9%(23/32),优于药物组的51.5%(17/33,P<0.05);2组治疗后VAS、简化SF-MPQ评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均P<0.05),且针刺组在感觉、情感和疼痛程度方面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 针刺对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病人的疼痛症状具有缓解作用。
    一氧化氮及其衍生物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
    黄语悠, 房亚兰, 刘克建, 赵咏梅
    2017, 38(1):  67-71.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7.01.014
    摘要 ( 131 )   PDF (973KB) ( 2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缺血性卒中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致残原因之一。脑缺血损伤能促进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形成。过量的NO在缺血性脑损伤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NO可能通过直接攻击蛋白质和脂质等生物大分子、破坏线粒体功能,或间接影响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和基因调控,从而加重缺血性脑损伤。过量的NO可能具有神经毒性,导致兴奋性神经毒性级联反应、炎性反应和细胞凋亡。然而,NO也可能在脑缺血过程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本文拟对NO及其衍生物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临床研究
    “动态点征”在CTP原始图像上对急性脑出血增长的预测价值
    孙胜军, 韩丽萍, 苏亚萍, 高培毅
    2017, 38(1):  72-77.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7.01.015
    摘要 ( 137 )   PDF (3552KB) ( 1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急性脑出血血肿内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原始图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 source images,CTP-SI)上,动态进行性强化灶(“动态点征”)对脑出血增长的预测价值。方法 前瞻性研究112例连续性急性自发性脑出血病人,症状发生6 h以内,均接受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平扫及CTP检查。检查影像资料经2位有经验的神经放射医师进行观察评估。根据病人是否出现“动态点征”分为2组。将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相对应分组,对“动态点征”对脑出血血肿增长预测进行多变量评估分析。结果 112例病人中,经复查证实脑出血增长病人为28例(25.0%)。出现CTP-SI上强化灶为30例(26.8%)。强化组与无强化组的基线临床数据相同,CTP“动态点征”阳性的病人中,25例(83.3%)病人表现为脑血肿增长,而5例(16.7%)病人无血肿增长。“动态点征”预测脑内血肿增长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3%、94.0%、83.3%和96.3%,Kappa值为0.841(P<0.001)。观察者间的一致性高(κ=0.92)。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CTP“动态点征”是具有独立的预测脑内血肿增长的影像征象,其中单因素OR值为131.667(29.386~590.289)(P<0.000 1);多因素分析OR值为230.996(32.123~1 295.448)(P<0.000 1)。结论 CTP-SI中的“动态点征”与急性脑出血血肿增长有关,是可用以临床指导进一步加强治疗及监护脑出血病人的有意义的影像学征象。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在老年胆总管结石病人中的应用
    梁阔, 刘东斌, 刘家峰, 徐大华, 王悦华, 李非
    2017, 38(1):  78-81.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7.01.016
    摘要 ( 149 )   PDF (946KB) ( 2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在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治疗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老年病人(≥65岁)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的手术资料与随访资料。结果 本组63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手术均顺利完成,无1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43~164 min,平均(79.8±20.5)min;出血量10~150 mL,平均(24.4±21.1)mL;术后住院时间3~15 d,平均(6.6±1.9)d;发生胆漏6例,再次手术1例。术后随访3~48个月,残余胆总管结石1例。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在严格把握手术指征、熟练掌握胆道镜操作、镜下精细缝合前提下,应用于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是安全可行的。
    彩色照相联合间接检眼镜在艾滋病眼底病筛查中的临床价值
    董愉, 柳月红, 许雪静, 刘彬彬
    2017, 38(1):  82-84.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7.01.017
    摘要 ( 164 )   PDF (2172KB) ( 1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彩色照相联合间接检眼镜在艾滋病眼底病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眼底照相、间接检眼镜对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23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110例艾滋病病人进行眼底检查。结果 经过临床试验得出彩色眼底照相检出率79%,系统保存率100%;间接检眼镜检出率95%,系统保存率0%;联合检查检出率98%,系统保存率100%。彩色眼底照相可系统存档,筛查不到眼底周边病灶;间接检眼镜检查结果不能保存,能筛查到眼底周边隐藏病变现象。结论 彩色照相联合间接检眼镜检查可准确筛查出艾滋病眼底病变,检查结果完整保存,为临床教学、科研提供宝贵资料,可有效提高艾滋病眼底病诊断率,对早期发现艾滋病合并眼底病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治疗单纯性肥胖疗效
    邢颖, 闫文貌, 秦晓光, 李有国, 许峻, 钟志强, 白日星
    2017, 38(1):  85-91.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7.01.018
    摘要 ( 160 )   PDF (6199KB) ( 2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LSG)对肥胖及肥胖合并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于2012年7月至2015年9月接受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手术的26例单纯性肥胖病人临床资料。记录术后3、6、12和18个月时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多项生物化学指标等。结果 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LSG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50~170 min,平均(79.7±4.7)min;术中出血10~50mL,平均(24.6±1.8)mL;术后住院日为5~13 d,平均(5.9±0.3)d;术后腹腔积液、腹腔出血各1例,无二次手术病例。术后3、6、12、18个月时,多余体质量减少分别为54.9%、62.7%、80.1%和68.4%,随访3~36个月未出现不可控制的体质量下降等恶性营养不良。随访期间出现1例(3.8%)胆囊结石、2例(7.6%)缺铁性贫血、2例(7.6%)胃食管反流症状。术后肥胖相关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高脂血症等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减重效果确切、安全,但其与胃旁路手术等其他减重手术的效果对比尚需进一步研究。
    乳腺癌术后并发妇科生殖道恶性肿瘤的高危因素分析
    刘晨, 吴龙, 蒋宏传, 李杰, 刘军, 王淑珍
    2017, 38(1):  92-96.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7.01.019
    摘要 ( 189 )   PDF (975KB) ( 1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并发妇科恶性肿瘤病人的高危因素。方法 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并发妇科恶性肿瘤病人进行随访,按照病例组:对照组=1:4的比例选取未并发妇科恶性肿瘤的乳腺癌病人作为对照组,收集病人乳腺癌相关资料、月经生育相关资料、肿瘤家族史等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 乳腺癌并发的妇科恶性肿瘤包括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单因素分析显示,初潮年龄(OR=6.5,95%CI:2.37~27.81)、一级亲属肿瘤家族史(OR=3.57,95%CI:1.27~10.06)、乳腺或妇科恶性肿瘤家族史(OR=5.13,95%CI:1.47~17.92)、合并糖尿病(OR=2.12,95%CI:1.32~12.70)是乳腺癌并发妇科恶性肿瘤的高危因素。术后内分泌治疗(OR=0.29,95%CI:0.11~0.78)、术后定期妇科检查(OR=0.33,95%CI:0.12~0.86)降低乳腺癌并发妇科恶性肿瘤的危险。多因素分析显示,乳腺或妇科恶性肿瘤家族史(P=0.003,OR=5.951)、初潮年龄早(P=0.000,OR=9.909)、患有糖尿病(P=0.010,OR=9.842)是乳腺癌并发妇科恶性肿瘤的高危因素,乳腺癌术后定期妇科检查(P=0.037,OR=0.268)是其保护性因素。结论 肿瘤家族史尤其是乳腺或妇科恶性肿瘤家族史、初潮年龄早、合并糖尿病是乳腺癌术后发生妇科恶性肿瘤的高危因素,术后定期妇科检查是避免并发妇科恶性肿瘤的保护性因素。
    前额叶Oxy-Hb峰值浓度与达峰时间在不同程度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病人中的变化
    杨智权, 刘爱贤, 聂忆秋
    2017, 38(1):  97-102.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7.01.020
    摘要 ( 215 )   PDF (3158KB) ( 1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对不同程度的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病人脑部前额叶功能激活变化特点的观察,进一步探讨能否利用近红外光脑成像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协助早期识别及辅助诊断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奠定一定的研究基础。方法 应用近红外光脑成像系统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病人(轻度抑郁组27例,中度抑郁组19例,重度抑郁组18例)和脑卒中后未出现抑郁或情绪不稳的病人(对照组29例)在执行语义言语流畅任务(verbal fluency task,VFT)时,测定前额叶脑组织氧合血红蛋白(oxygenate hemoglobin,Oxy-Hb)峰值浓度和达峰时间,并进行比较分析,对相关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轻度抑郁组病人Oxy-Hb峰值浓度为(0.29±0.17)mmol·L-1·mm,达峰时间为(74.27±24.12)s,中度抑郁组病人Oxy-Hb峰值浓度为(0.17±0.11)mmol·L-1·mm,达峰时间为(95.14±70.35)s,重度抑郁组病人Oxy-Hb峰值浓度为(0.16±0.30)mmol·L-1·mm,达峰时间为(125.95±25.68)s;轻度抑郁组病人两方面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抑郁组病人仅在Oxy-Hb峰值浓度方面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只有重度抑郁组病人在以上两方面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xy-Hb峰值浓度是一个较为敏感的指标,可用于中度、重度PSD病人的观察,达峰时间只对重度病人适用,对于轻度病人上述两个指标均不适用;PSD后抑郁程度不同的病人,具有的抑郁情绪症状不同,而呈现出前额叶功能激活下降状态的生物学特征也有差异,重度抑郁状态的病人前额叶有氧代谢功能失调情况更严重,表现更为典型,这将为进一步研究将近红外光脑成像检查作为PSD早期识别及辅助诊断的一种检查方法奠定一定的研究基础。
    妊娠期显性糖尿病与妊娠期糖尿病在妊娠晚期临床特点的比较
    王蕤, 徐品颖, 肖利
    2017, 38(1):  103-107.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7.01.021
    摘要 ( 161 )   PDF (985KB) ( 2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妊娠期初诊显性糖尿病与妊娠期糖尿病病人在妊娠晚期临床特点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临床营养科门诊就诊的处于妊娠晚期的妊娠期显性糖尿病(overt diabetes mellitus,ODM)病人25例和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病人3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病人家族史、既往病史等相关信息及治疗情况,检测血压、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总蛋白(total protein,TP)、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LB)、尿素(urea nitrogen,BUN)、肌酐(serum creatinine,CREA)、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等临床营养指标,给予动态血糖检测并记录血糖变化情况及各项检测指标数据,分析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特点的差异。结果 ODM组HbA1c、空腹血糖值、日血糖平均值、早餐后2 h血糖值、晚餐后2 h血糖值、高血糖事件数和高血糖时间比均显著高于GDM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ODM组建议使用胰岛素的病人数占32%(8/25),明显高于GDM组(0/30)(P<0.05)。ODM组有糖尿病家族史的病人数占48%(12/25),明显高于GDM组的10%(3/30)(P<0.05)。GDM组尿酮体阳性率明显高于ODM组(P<0.05),但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DM组合并症子痫前期发作数(7/25)明显高于GDM组(P<0.05)。ODM组HGB浓度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妊娠晚期的妊娠期显性糖尿病病人有明显的家族史,HbA1c高,在空腹、早餐及晚餐进餐2 h后血糖浓度更高,日平均血糖值高,高血糖时间长,高血糖事件发生概率高,需要使用胰岛素对症治疗病人多,妊娠合并症多,HGB浓度相对低;而妊娠期糖尿病病人出现尿酮体阳性率更高。
    血浆NT-proBNP和总胆固醇浓度联合预测心脏瓣膜病病人恶性心律失常的价值
    李春芝, 赵鑫, 郭士强
    2017, 38(1):  108-112.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7.01.022
    摘要 ( 151 )   PDF (1290KB) ( 2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precursor,NT-proBNP)和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浓度联合预测心脏瓣膜病病人恶性心律失常(malignant arrhythmia,MA)的价值。方法 以心脏瓣膜病病人168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30例同期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ELISA)检测对照组和研究组术前(T0)、术后1 d(T1)、3 d(T2)、1周(T3)和1个月(T4)的血浆NT-proBNP和TC浓度。统计研究组随访2年期间MA的发生情况,并根据其MA发生情况分为MA组(n=18)和非MA组(n=150)2个亚组,比较2组围术期的血浆NT-proBNP和TC浓度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心脏瓣膜病病人血浆NT-proBNP和TC浓度预测其MA的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围术期的血浆NT-proBNP和TC浓度均升高;与T0比较,研究组T1、T3和T4的血浆NT-proBNP和TC浓度均降低(P<0.05)。研究组MA发生率为10.71%(18/168),且MA组围术期的血浆T-proBNP和TC水平均高于非MA组(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以728.28 pg/mL和4.15 mmol/L为血浆NT-proBNP和TC浓度临界值时AUC=0.884(95%CI:0.791~0.936),ROC上MA病人17例,灵敏度为94.44%,曲线下非MA病人148例,特异度为98.67%,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21%、89.47%和99.33%,心脏瓣膜病病人血浆NT-proBNP和TC浓度联合预测其MA的价值良好。结论 心脏瓣膜病病人血浆NT-proBNP和TC浓度均较高且两者联合预测其MA的价值良好,这可能与NT-proBNP与病人心功能损伤相关和TC调节心脏电解质平衡作用相关,因此心脏瓣膜病病人血浆NT-proBNP和TC浓度可能用于其MA的预测从而为其预后改善提供依据。
    技术方法
    不同禽蛋黄中卵磷脂的提取及其水解液成分的鉴定研究
    赵思邈, 任悦, 石晨, 邵建群, 张枫
    2017, 38(1):  113-115.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7.01.023
    摘要 ( 147 )   PDF (2665KB) ( 4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病例报告
    成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脑膜炎3例并文献复习
    郭益群, 尹玉东, 王春雷, 谷丽
    2017, 38(1):  122-125.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7.01.025
    摘要 ( 106 )   PDF (937KB) ( 2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生物可降解的聚合物自组装的纳米药物的结构和特征
    赵明, 彭师奇
    2017, 38(1):  126-142.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7.01.026
    摘要 ( 192 )   PDF (15087KB) ( 3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由生物可降解的聚合物为载体的纳米药物(例如脂质体、微球和微囊)可能有较好的药动学和药效学性质。如果生物可降解聚合物能携带药物穿越生物屏障,显示疾病部位靶向性,生物可降解的聚合物为载体的纳米药物既可监测药物实时分布,又可帮助理解疾病发病和病理。特别在药物化学领域,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受到许多研究者关注。本文重点综述了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的纳米药物的组装过程、形貌和特征。为了帮助相关领域的读者理解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的组装过程和纳米体系的形貌,本文提供了29幅图。这些图使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的纳米体系的特征可视化。
    名师
    学院简介
    首都医科大学眼科学院
    2017, 38(1):  146-147. 
    摘要 ( 480 )   PDF (2748KB) ( 1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