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45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4-02-21
    目次
    2024年第45卷1期目次
    2024, 45(1):  0-0. 
    摘要 ( 26 )   PDF (2964KB) ( 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核医学与分子影像辅助临床诊疗
    新发每日持续性头痛18F-FDG PET脑代谢特点
    关皓琳, 袁紫瑜, 袁磊磊, 陈谦, 王永刚, 艾林
    2024, 45(1):  13-18.  doi:10. 3969/ j. issn. 1006-7795. 2024. 01. 003
    摘要 ( 462 )   PDF (4692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初步探讨氟-18-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 18F-FDG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在新发每日持续性头痛(new daily persistent headache, NDPH)患者各脑区的代谢特点。方法  以2021年5月至2023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核医学科行 18F-FDG PET 检查的临床诊断为NDPH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Cortex ID(GE Healthcare)对PET图像进行分析,得到NDPH患者26个大脑区域的Z评分(Z-score)分布。应用Z评分分布来评估NDPH患者脑区的代谢特点。结果  NDPH患者在左、右前额内侧(P=0.004、P=0.009)、右侧扣带回后侧(P=0.003)、右侧楔前叶(P=0.003)、左侧运动整合区(P=0.036)、右侧扣带回前区(P=0.040)、左侧扣带回前区(P=0.037)、左侧扣带回后区(P=0.037)、右侧顶上小叶(P=0.002)、左侧顶上小叶(P=0.019)、左侧额叶前外侧((P<0.001)、左、右侧顶下小叶(P<0.001)、左、右颞叶中线区(P<0.001 )和右侧颞叶外侧(P<0.001)、脑桥(P<0.001)等多个脑区表现出代谢降低。结论  18F-FDG PET可以显示出NDPH患者不同脑区的代谢特点,为NDPH及其并发症的病理机制提供一定的代谢信息。
    11C-PIB PET定性及半定量分析在鉴别诊断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价值
    关乐, 宋天彬, 候亚琴, 李则, 闫少珍, 张春
    2024, 45(1):  19-24.  doi:10. 3969/ j. issn. 1006-7795. 2024. 01. 004
    摘要 ( 428 )   PDF (2904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通过11C-匹兹堡化合物B(11C-Pittsburgh compound B,11C-PIB)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定性及半定量分析脑内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沉积程度,评价其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及非阿尔茨海默病所致认知障碍(non Alzheimer's disease induced cognitive impairment,NAD)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2022年收治的AD患者(AD,n=36)、轻度认知障碍患者(MCI,n=20)、非AD所致认知障碍患者(NAD,n=19)及健康对照者(normal control, NC,n=10)作为研究对象。此85例受试者均行11C-PIB PET显像 ,首先对脑内是否有Aβ沉积做阴性或阳性定性判断,再以脑干为参考脑区对大脑皮质额、顶、颞、枕叶Aβ沉积最大标准化摄取值比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ratio,SUVRmax)半定量测量,并分析AD、 MCI、NAD及NC组之间SUVRmax的差异。结果  定性判断显示,AD组、NC组与其他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I组与NA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半定量分析显示,对于所有的脑区(额叶、顶叶、颞叶、枕叶),AD组的SUVRmax值都明显高于其他3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所有脑区中,NC组的SUVRmax数值最低,但SUVRmax在MCI组、NAD及N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1C-PIB PET显像定性及半定量分析对诊断AD均有较高价值,半定量分析对AD及MCI有一定的鉴别意义。
    疑诊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患者术前99mTc-MIBI SPECT/CT 显像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郭月红, 黄京伟, 张腾, 杨敏福
    2024, 45(1):  31-35.  doi:10. 3969/ j. issn. 1006-7795. 2024. 01. 006
    摘要 ( 396 )   PDF (1453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疑诊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的患者术前99mTc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ethoxyisobutylisonitrile,MIB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以下简称MIBI SPECT/CT )显像结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2019年1月至2023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疑诊PHPT并在术前完善甲状旁腺MIBI SPECT/CT显像的25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MIBI SPECT/CT显像阳性组和阴性组的实验室检查、病理特征及影像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IBI SPECT/CT显像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与阴性组相比,血清总钙、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水平在阳性组显著升高(P < 0.05);病灶的病理类型、最大径、体积及位置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血清PTH水平、病灶病理类型、位置及最大径与MIBI SPECT/CT显像结果阳性显著相关(P < 0.05)。结论  疑诊PHPT患者术前MIBI SPECT/CT显像结果受多重因素影响,术前血清PTH水平、病灶病理类型、位置及最大径是MIBI SPECT/CT显像结果的独立影响因素。
    骨髓坏死18F-FDG PET/CT与MRI对照分析
    宋乐, 李慧, 张卫方
    2024, 45(1):  36-41.  doi:10. 3969/ j. issn. 1006-7795. 2024. 01. 007
    摘要 ( 403 )   PDF (7052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骨髓坏死氟-18-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诊断为骨髓坏死患者的PET/CT及临床资料,对照MRI影像,总结病变分布,选择最大病变,分析18F-FDG代谢特点及CT征象。结果  患者男6例,女3例,中位年龄28.0岁,均患淋巴瘤。MRI检查髋部6例、胸腰椎2例、膝部1例。6例髂骨病变,内部均为T1加权像(T1-weighted image,T1WI)高信号,T2脂肪抑制像(T2-fat suppressed image,T2FSI)低信号,伴T1WI边缘环状低信号,其中5例内部代谢减低,边缘代谢增高伴骨质硬化;1例密度及代谢未见异常,MRI显示病变狭长。2例脊柱病变T1WI呈等、低信号,T2FSI高信号,其中1例为等代谢,密度稍高;1例代谢减低,密度未见异常。1例股骨病变T1WI高信号,T2FSI低信号,代谢及密度增高。8例PET/CT发现MRI检查范围之外更多病变。8例更早期的PET/CT发现部分病变呈低代谢、等密度。结论  18F-FDG代谢减低,后期可伴有边缘线状代谢及密度增高,是骨髓坏死的常见PET/CT影像特点。PET/CT有助于检出骨髓坏死,发现多骨病变。
    规范化护理在核医学多示踪剂显像中的应用价值
    杨宇, 乔洪文, 帅冬梅, 崔春蕾, 马素文, 张春, 卢洁
    2024, 45(1):  42-45.  doi:10. 3969/ j. issn. 1006-7795. 2024. 01. 008
    摘要 ( 394 )   PDF (418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规范化护理在核医学多示踪剂显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0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放射与核医学科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磁共振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PET/MRI)多种示踪剂显像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受检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规范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和满意度调查评分。结果  110例受检者全部顺利完成示踪剂注射、图像采集、采集后观察的检查流程,未发生不良事件,经临床医生读片确认,获得的图像符合诊断要求。两组间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t=16.310,P<0.01),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t=4.348,P<0.01)。结论  规范化护理在核医学多示踪剂显像中可减少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保证检查在有限时间窗内顺利完成并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心血管成纤维细胞显像的现状和展望
    李丽娜, 杨敏福
    2024, 45(1):  46-51.  doi:10. 3969/ j. issn. 1006-7795. 2024. 01. 009
    摘要 ( 401 )   PDF (464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心肌纤维化是众多心血管疾病共同的基础病理改变,与心脏不良预后密切相关。目前临床上评价心肌纤维化的技术存在有创、特异性欠佳、无法早期诊断等不足。近年来,靶向活化成纤维细胞的核素显像因其在检测心肌纤维化以及在评估疾病进展和治疗反应方面的潜力而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结合现有研究,重点介绍其应用现状、优势和局限性,探讨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前景,旨在为进一步推动靶向活化成纤维细胞的核素显像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和启示。
    抑郁症自杀的相关因素研究
    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自杀和IgA相关性研究
    徐劲节, 王媺媞, 王成睿, 金文青, 任艳萍, 王威
    2024, 45(1):  52-60.  doi:10. 3969/ j. issn. 1006-7795. 2024. 01. 010
    摘要 ( 38 )   PDF (1105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自杀和生物学指标的关联,为评估和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住院的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横断面研究。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临床和生物学指标数据,并使用R(version 4.2.2)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2 027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其中417例(20.6%)伴有自杀意念或行为。与不伴自杀的患者相比,自杀组患者女性和躯体合并症的比例更高,血清IgA和睾酮水平更高(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gA和躯体合并症与伴自杀意念和行为显著正向关联。结论  高血清IgA水平以及伴有躯体合并症极可能是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发生自杀的危险因素,建议作为早期风险识别的指标。
    抑郁发作患者认知功能对自杀行为的影响
    吴涵, 王雪, 王丹, 王雯, 金文青, 姜玮, 任艳萍
    2024, 45(1):  61-67.  doi:10. 3969/ j. issn. 1006-7795. 2024. 01. 011
    摘要 ( 40 )   PDF (735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抑郁发作患者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的认知功能差异性,探索认知功能对自杀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就诊的抑郁发作患者133例,依据两周内是否存在自杀行为和意念分为以下3组:无自杀症状的抑郁对照组(depression control,DC组)、伴自杀意念组(suicidal ideation,SI组)和伴自杀行为组(suicide attempt,SA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17 item,HAMD-17)、自杀意念量表(the Scale for Suicide Ideation,SSI)和精神分裂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ATRICS 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MCCB)分别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认知功能。采用 Logistic 回归对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组HAMD-17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661,P<0.001),事后比较发现SA组和SI组HAMD-17总分显著高于DC组。MCCB结果显示,DC组言语学习和记忆分数显著高于SI组(P<0.05),DC组和SA组推理和问题解决分数显著高于SI组(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P=0.022,OR=1.067,95%CI:1.009~1.127)、认知障碍因子(P=0.001,OR=1.739,95%CI:1.238~2.443)是抑郁发作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的独立危险因素,复发(P=0.003,OR=0.100,95%CI:0.022~0.458)和社会认知(P=0.033,OR=0.953,95%CI:0.912~0.996)是抑郁发作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认知功能缺陷是影响抑郁发作患者产生自杀行为的重要因素。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自杀未遂与HPT轴和HPA轴功能改变的研究
    王丹, 王雪, 吴涵, 金文青, 王雯, 任艳萍
    2024, 45(1):  68-74.  doi:10. 3969/ j. issn. 1006-7795. 2024. 01. 012
    摘要 ( 39 )   PDF (478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的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发生自杀未遂(suicide attempt,SA)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ypothalamic-pituitary-thyroid,HPT)轴功能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轴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住院的近1年有NSSI史的13~19岁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根据近一年是否存在SA将患者分为非SA组和SA组。根据SA发生的时间段(1个月)将SA组患者分为近期SA和既往SA。收集患者临床特征、甲状腺功能[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otal triiodothyronine,TT3)、总甲状腺素(total thyroxine,TT4)、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n,ACTH)、皮质醇(cortisol,CORT)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A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入组79例伴NSSI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其中49例(62.03%)发生SA,其中29例(59.18%)患者为近1个月内发生SA。单因素分析显示,SA组和非SA组患者在首次发病年龄、性别、教育水平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SA组患者和既往SA组患者在年龄、TSH、ACTH水平存在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P=0.027,OR=2.941,95%CI:1.131~7.649)是患者发生SA的独立危险因素,ACTH水平降低(P=0.043,OR=1.019,95%CI:1.001~1.037)是近期发生SA的相关因素。结论  女性伴NSSI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易发生SA,ACTH水平低是近期发生SA的危险因素。
    老年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相关因素研究
    朱丹迪, 潘伟刚, 廉思源, 郭彤, 毛佩贤, 陈雪彦
    2024, 45(1):  75-80.  doi:10. 3969/ j. issn. 1006-7795. 2024. 01. 013
    摘要 ( 48 )   PDF (674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老年抑郁症(late life depression,LLD)患者认知功能对自杀观念的影响。方法  入组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门诊和住院的LLD患者共103例,按照近2周有无自杀观念(包括自杀观念和自杀未遂),将其分为无自杀倾向组(n=37例)和自杀倾向组(n=66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采用重复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量表(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RBANS)评定患者认知功能。采用Logistic回归对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自杀倾向组[RBANS总分(137.26±28.78)、即刻记忆(22.39±7.47)、词汇学习(16.02± 4.59)]和无自杀倾向组[RBANS总分(150.00±25.53)、即刻记忆(26.41±6.74)、词汇学习(18.43±4.18)]的RBANS总分、即刻记忆、词汇学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词汇学习(OR=0.012,P=0.012)、首次发病年龄(OR=1.036,P=0.024)均是LLD患者自杀倾向的危险因素。结论  词汇学习能力越差、首次发病年龄越大提示患者自杀风险越高,可能为自杀风险的早期识别指标。
    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自杀未遂的影响因素分析
    袁晓菲, 刘梦琪, 吴元贞, 田音, 任艳萍, 陈旭
    2024, 45(1):  81-87.  doi:10. 3969/ j. issn. 1006-7795. 2024. 01. 014
    摘要 ( 35 )   PDF (470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青少年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MD)患者伴有自杀未遂(suicide attempt,SA)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方式,招募2022年8月3日至2023年9月25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儿童青少年病房住院的105例青少年MD患者纳入研究,并根据是否存在SA,分为SA组(n=41)和非SA组(n=64)。收集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采用抑郁症筛查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re 9-item Scale,PHQ-9)、广泛性焦虑问卷(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7-item Scale,GAD-7)、儿童期创伤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nnaire,CTQ)、Barratt冲动性量表(Barratt Impulsiveness Scale,BIS-11)中文版进行临床症状评估,并采用χ2/t检验对上述因素进行差异性分析,随后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SA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SA的发生率为39%(41/105),其中女性为42.5%(37/87),男性为22.2%(4/1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母亲受教育程度低更容易出现SA(P均<0.05),SA组患者在PHQ-9总分、GAD-7总分、情感忽视及躯体忽视的比例均高于非SA组(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焦虑(OR=1.246,95%CI:1.048 ~ 1.480,P=0.013)、母亲受教育程度低(OR=1.522,95%CI:1.040 ~ 2.229,P=0.031)是青少年MD患者伴有SA的危险因素。结论  青少年MD患者SA发生率较高,伴有焦虑症状和母亲受教育程度低是发生SA的危险因素。
    基础研究
    黑色素瘤SENP1蛋白质参与达卡巴嗪耐药性的探究
    赵蓓, 施小琪, 唐雪梅, 程石
    2024, 45(1):  97-103.  doi:10. 3969/ j. issn. 1006-7795. 2024. 01. 016
    摘要 ( 31 )   PDF (4379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与黑色素瘤耐药性相关的基因及信号通路,揭示其与黑色素瘤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  以A375及M14黑色素瘤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逐渐提高达卡巴嗪(dacarbazine,DTIC)的浓度获得耐药性黑色素瘤细胞株,采用转录物组学研究耐药性黑色素瘤细胞系中显著性变化的基因及通路,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蛋白质杂交(Western blotting,WB)等对变化的基因进行验证。结果  (1)成功构建了黑色素瘤耐药细胞株:通过DTIC小剂量逐步增加的方法成功建立了耐药型的黑色素瘤细胞系A375与M14,通过计算其对DTIC的半抑制浓度值(the 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确定了细胞对DTIC的敏感性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发现耐药的黑色素瘤细胞具有显著抗DTIC引发的凋亡的能力。(2)发现了黑色素瘤耐药性相关的基因及信号通路:利用建立的耐DTIC的黑色素瘤细胞系,进行了全基因组转录测序和分析,发现了类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SUMO-specific protease 1,SENP1)的高表达和蛋白激酶Hippo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相关。(3)SENP1异常表达可能参与DTIC耐药:WB检测野生型和耐药型黑色素瘤细胞系发现在耐药的细胞中,SENP1与YAP表达都上调。(4)通过基因敲除证实SENP1参与DTIC耐药,蛋白质相互作用实验初步证实SENP1对YAP存在去泛素化调控作用。结论  SENP1与DTIC耐药性存在正相关关系,其异常上调可能导致Hippo信号通路发生变化使得黑色素瘤对DTIC耐受性的提升。
    一氧化氮供体型药物对牙龈卟啉单胞菌体外抗菌活性的影响
    江玉梅, 张紫薇, 王吉天, 杨宇
    2024, 45(1):  104-110.  doi:10. 3969/ j. issn. 1006-7795. 2024. 01. 017
    摘要 ( 31 )   PDF (2846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供体型药物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体外抗菌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菌落计数法、总NO检测试剂盒、活性氧检测试剂盒、钙离子(Ca2+)荧光探针Fluo-4 AM检测不同浓度的NO(10、30、50 mmol/L)对P.g的体外抗菌性能,以及对P.g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和Ca2+浓度的影响。结果  NO对P.g有显著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且其抗菌活性与NO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P<0.05)。NO处理后显著提高了P.g胞内ROS水平和Ca2+浓度(P<0.05)。结论  NO能够有效抑制P.g的活性和生长能力,并引起P.g胞内ROS和Ca2+代谢紊乱。NO供体型药物对种植体周围炎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临床研究
    中医五行人之火行人与水行人认知功能差异比较研究
    段宇航, 吕宏蓬, 滕飞, 戴芷晴, 林锦, 贾竑晓
    2024, 45(1):  111-117.  doi:10. 3969/ j. issn. 1006-7795. 2024. 01. 018
    摘要 ( 39 )   PDF (1318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基于五行理论探究中医五行人中火行人与水行人的认知功能及加工过程差异性,为进一步丰富中医五行人理论内涵、推进我国本土化人格理论模型提供基础。方法  在招募的受试者中根据前期制订的《中医五行(形)人面部表型分类量化规范》筛选出典型的火行人与水行人,采用成套重复性神经心理测查工具(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 RBANS)和Top-down及Bottom-up认知心理测查范式对其认知功能进行测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受试者的认知功能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招募受试者火行人24人,水行人20人,与水行人组相比,火行人组在注意功能维度得分明显更高,在RBANS各部分得分上数字广度和编码测验任务得分更高;火行人组在Bottom-up认知心理测查范式的长时认知加工过程中的反应时更短、准确率更高,水行人在Bottom-up认知心理测查范式的短时加工准确率差值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五行人中火行人更易高度集中注意力,更易被线索所吸引,但注意力的维持时间较短,同时水行人在注意力反应时间更长,更不易被线索所影响,且注意力稳定性更强。
    老年肺癌患者行单孔胸腔镜下肺叶或肺段切除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田笑如, 钱坤, 张培龙, 张毅
    2024, 45(1):  118-126.  doi:10. 3969/ j. issn. 1006-7795. 2024. 01. 019
    摘要 ( 46 )   PDF (1713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老年肺癌患者行单孔胸腔镜下肺叶或肺段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行单孔胸腔镜肺叶或肺段切除手术的≥60岁的387例老年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中位年龄67(60~87)岁,其中男性171例(44.2%),女性216例(55.8%)。对老年肺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评估老年肺癌患者行单孔胸腔镜肺段或肺叶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387例患者中共有66例(17.1%)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0.3%)患者死亡。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P=0.020)、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1.5 L(P=0.017)、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iffusion capacity of the lungs for carbon monoxide as a percentage of the predicted value,DLCO%pred)<80%(P=0.016)、伴有肺部合并症病史(P<0.001)、脑卒中病史(P<0.001) 、手术时长≥3 h(P=0.018)为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独立预测因素。而伴有肺部合并症病史(P<0.001)及手术时长≥3 h(P=0.002)是术后出现肺部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肺癌患者可能因肺部合并症、低肺功能、手术时间等出现术后并发症,因此术前应充分评估老年肺癌患者的生理情况。通过加强围术期管理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对老年肺癌患者行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
    基于生物电阻抗方法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内脏脂肪面积与腹主动脉钙化的相关性研究
    王小琪, 袁丹, 邵枫, 周晶晶, 杨帆, 李忠心
    2024, 45(1):  127-132.  doi:10. 3969/ j. issn. 1006-7795. 2024. 01. 020
    摘要 ( 26 )   PDF (703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内脏脂肪面积(visceral fat area,VFA)与腹主动脉钙化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规律血液透析且保留完整数据的患者,进行人体成分分析,排除营养不良的患者,按照腹主动脉钙化评分(Abdominal Aortic Calcification Score,AACs)将患者按照钙化程度分成4组,比较临床特点及VFA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法分析患者腹主动脉钙化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VFA水平对腹主动脉钙化的预测价值。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52例MHD患者,分为无钙化组(n=32)、轻度钙化组(n=45)、中度钙化组(n=54)以及重度钙化组(n=21);4组患者的血磷、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VFA以及是否合并糖尿病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非营养不良的MHD患者AACs评分与是否合并糖尿病、血磷、iPTH、VFA水平等均呈显著正相关(r=0.188、0.238、0.223、0.392,P<0.05),与HDL-C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 0.228,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VFA以及血磷是MHD患者发生腹主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非营养不良的MHD患者体内VFA预测腹主动脉钙化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25(P<0.05),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结论  对于非营养不良的MHD 患者,VFA升高与腹主动脉钙化的严重程度相关,是腹主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成为预测患者发生腹主动脉钙化的生物学指标。
    癫痫发作诱发非创伤性脊椎骨折临床分析
    郭言, 崔韬
    2024, 45(1):  133-139.  doi:10. 3969/ j. issn. 1006-7795. 2024. 01. 021
    摘要 ( 29 )   PDF (8942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癫痫发作诱发非创伤性脊椎骨折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癫痫发作诱发非创伤性脊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发现4例癫痫发作致非创伤性脊椎骨折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为36.3岁。其中3例为上中胸椎多发压缩性骨折,1例为腰椎多发压缩性骨折。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局部疼痛,疼痛性质及部位均不典型。75%患者存在延迟诊断,仅1例患者骨折后行骨密度检测。保守或手术治疗后,所有患者均达到完全康复。结论  癫痫发作诱发的非创伤性脊椎骨折好发于青中年男性,常见类型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此类特殊骨折的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容易漏诊、误诊。获取完整病史,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脊椎影像学检查对该病诊断至关重要。控制癫痫发作是首要预防措施,慢性癫痫患者应考虑行骨密度检查,必要时可适当补充钙和维生素D预防骨折发生。
    白细胞介素10受体A基因突变导致的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临床特点及基因分析
    李玉佳, 官德秀, 郭姝, 郭景, 徐樨巍
    2024, 45(1):  140-148.  doi:10. 3969/ j. issn. 1006-7795. 2024. 01. 022
    摘要 ( 23 )   PDF (876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白细胞介素10受体A(interleukin 10 receptor A, IL-10RA)基因突变导致的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very early onset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VEO-IBD)患儿临床特点和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到2019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院消化科住院的慢性腹泻的患儿中,确诊为VEO-IBD的患儿,其中病因为IL-10RA基因突变的患儿15例,对照组为15例非IL-10RA突变所致VEO-IBD患儿,统计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基因报告。结果  IL-10RA基因突变所致的VEO-IBD患儿,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11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4例,临床症状以慢性腹泻(15/15例,100.0%)、便血(15/15例,100.0%)为主,肠外表现依次为口腔黏膜溃疡(6/15例,40.0%)、皮肤红斑(5/15例,33.3%);肛周表现依次为直肠会阴瘘5例(5/15,33.3%),肛瘘4例(4/15,26.7%),肛裂3例(3/15,20.0%),直肠会阴瘘、皮赘并存1例(1/15,6.7%);全身表现为IL-10RA基因突变组营养不良13例(13/15例,86.7%),肛周病变13例(13/15例,86.7%);对照组营养不良6例(6/15例,40.0%),肛周病变5例(5/15例,33.3%),此两项指标与IL-10RA基因突变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例IL-10RA突变患儿中,共检测到9个突变位点,其中c.301c>T(p.R101W)和c.537G>A(p.T179T)为最常见的突变位点。IL-10RA突变导致炎症因子增高,引起肠道炎症反应。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明显延长。结论  IL-10RA基因突变导致的VEO-IBD患儿发病年龄早,除消化道症状外,肠外表现和肛周病变较为常见,结肠镜下病变特点以结肠多发溃疡最常见,其次为炎性息肉。c.301c>T(p.R101W)和c.537G>A(p.T179T)为最常见的基因突变位点。IL-10RA突变导致炎症因子增高,引起肠道炎症反应。
    单侧双通道与经皮椎间孔内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李冬月, 苏庆军, 张希诺, 陶鲁铭, 海涌
    2024, 45(1):  149-155.  doi:10. 3969/ j. issn. 1006-7795. 2024. 01. 023
    摘要 ( 27 )   PDF (6156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与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脊柱内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7例,UBE组39例,PELD组48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的减少值、随访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及12个月随访时进行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估。术后12个月应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个月硬膜囊面积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随访时间、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组术中出血量较PELD组多(P<0.05),但血红蛋白减少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于PELD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及12个月腰腿痛VAS评分和ODI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及O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硬膜囊面积较术前均显著增大(P<0.05),UBE组较PELD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  UBE与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UBE较PELD出血量略多,但术中透视次数少,硬膜囊面积的改善更优。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 95%阳性预测值最佳吸光度/临界值建立方法学和重要性探讨
    韩金育, 郭晶晶, 孟欢, 陈瑾, 王雅杰
    2024, 45(1):  156-162.  doi:10. 3969/ j. issn. 1006-7795. 2024. 01. 024
    摘要 ( 29 )   PDF (1659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确定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抗体阳性预测值 ≥ 95%的最佳吸光度/临界值(signal-to-cutoff,S/CO),确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实验室医学决定水平,为探索不同系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试剂95%阳性置信区间建立方法学。方法  收集2021年7月至2022年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进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 analysis,CLIA)初筛检测同时进行HCV RNA检测的血浆样本共282例,其中抗体初筛有反应性(S/CO ≥ 1)样本252例,阴性样本30例,进行重组免疫印记试验(recombinant immunoblot assay,RIBA)并查阅其HCV RNA检测结果,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得到预测本实验室阳性预测值 ≥ 95%时HCV感染的抗体S/CO值。结果  初筛为阴性的30例样本双重确证试验结果均为阴性;排除16例HCV感染史不明确的样本,丙型肝炎病毒抗体S/CO ≥ 1的236例样本经双重确证试验得到真阳性样本188例,阴性样本48例,经ROC曲线分析,本实验室阳性预测值 ≥ 95%时,本实验室抗体S/CO值为7.83,灵敏度为93.09%,特异度为95.83%,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8(P < 0.000 1)。结论  为临床提供本实验室阳性预测值 ≥ 95%时HCV感染抗体的S/CO值以协助临床诊疗。
    中老年人血液常见氨基酸水平与轻度脑白质疏松症的相关性
    邢怡文, 巴晓红
    2024, 45(1):  163-168.  doi:10. 3969/ j. issn. 1006-7795. 2024. 01. 025
    摘要 ( 28 )   PDF (705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血液常见氨基酸水平与早期轻度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的关系及其对轻度LA的筛查诊断价值。方法  本研究纳入2020年8月至2021年11月因头晕或头痛等主诉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患者,根据头颅磁共振检查结果入组21例非LA患者和31例轻度LA患者,使用串联质谱法采集患者23种血液氨基酸代谢物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氨基酸水平差异,使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模型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研究轻度LA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及血液氨基酸水平对轻度LA的筛查诊断价值。结果  年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史、酪氨酸和缬氨酸水平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OR=1.232,95%CI: 1.068~1.420)和缬氨酸水平(OR=1.059,95%CI: 1.009~1.111)是轻度LA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增长和缬氨酸水平升高,发生轻度LA的风险增加。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和缬氨酸筛查轻度LA的最佳截断值分别是58.5岁和96.305 μmol/L,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0(95%CI: 0.565~0.856,P<0.05)和0.674(95%CI: 0.509~0.840,P<0.05)。结论  血液中常见氨基酸水平变化与早期轻度LA具有相关性,年龄增长和缬氨酸水平升高是轻度LA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在筛查轻度LA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病例报告
    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