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 2002, Vol. 23 ›› Issue (3): 277-280.

• 综述 • 上一篇    下一篇

血栓动物模型的建立

刘瑜, 董小黎   

  1. 首都医科大学病理解剖学教研室
  • 收稿日期:2001-11-14 修回日期:1900-01-01 出版日期:2002-07-15 发布日期:2002-07-15

  • Received:2001-11-14 Revised:1900-01-01 Online:2002-07-15 Published:2002-07-15

摘要: 正常情况下,血液之所以能在血循环内呈液体状态,是由于机体存在着相互拮抗的凝血和抗凝血系统.由于物理、化学、创伤、感染、免疫和代谢等因素造成凝血和抗凝血系统的功能紊乱,可导致血栓形成.血栓形成涉及心血管内皮、血流状态和凝血反应3方面的改变[1] .首先,血管内皮受损是血栓形成最重要的因素,内皮细胞损伤后,内皮下胶原纤维暴露,与血小板膜相互作用使得血小板活化.各种不同的黏附蛋白分子如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纤黏蛋白(FN)可富集在损伤区域.其中vWF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是血小板在基质或血管基底膜的主要黏附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