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期异位妊娠发病因素的差异,以探索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1997年10月~1998年9月期间(前期组)186例和2007年10月~2008年9月期间(后期组)382例异位妊娠患者发病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年龄、婚姻状况、孕产史、职业分布、既往病史和治疗情况等。结果 2组患者平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期组20岁以下构成比由10年前的1.1%上升至4.5%(P=0.006);未婚女性由1997年的21.5%上升至2007年的41.4%(P=0.000);未育女性由1997年的45.7%上升至2007年的66.8%(P=0.000);2组间孕、产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后期组流(引)产次数明显高于前期组(P=0.030);职业分布:工人、农民的构成比明显下降,干部、职员和学生、其他职业的构成比逐年上升(P=0.000);前期组患者宫内节育器病史明显多于后期组(P=0.000),而生殖道感染史和其他腹部手术史明显少于后期组(P=0.002,P=0.044)。后期组中阴道灌洗史、宫颈治疗史及吸烟史均较前期组明显增高(P=0.000,P=0.009,P=0.002)。结论 10年来异位妊娠发病相关因素发生了变化,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降低异位妊娠的发生。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