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妇科内分泌与生育力促进专委会. 乳腺癌患者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治疗相关子宫内膜安全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1, 42(4): 672-677. |
[2] |
杨田丽, 杨勇飞, 袁增强. HT22细胞系铁死亡敏感性研究[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0, 41(1): 87-91. |
[3] |
马旭兰, 夏迪, 王慧霄, 蒋子雯, 代荫梅. 雌激素通过介导HOTAIR表达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生及裸鼠致瘤能力的影响[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9, 40(6): 894-900. |
[4] |
白向东, 郝雅婷, 张欣雪, 贺强. 雌激素受体阳性和阴性乳腺癌术后辅助化学药物治疗中加用脾多肽的临床免疫疗效观察[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9, 40(3): 443-448. |
[5] |
王虎生, 阮祥燕, 李扬璐, 程姣姣, 谷牧青, 杜娟, 金凤羽, Alfred O. Mueck. 丙二醛、视黄醇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机制关系的探索[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8, 39(4): 512-516. |
[6] |
王利娟, 阮祥燕, 赵越. PGRMC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8, 39(2): 272-276. |
[7] |
张颖, 阮祥燕, Alfred O. Mueck. 孕激素受体膜组分1在乳腺癌发生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5, 36(4): 583-587. |
[8] |
张颖, 阮祥燕, 米鑫, 王刚乐, Alfred O. Mueck. 孕激素受体膜组分1(PGRMC1)对预测乳腺癌预后作用的研究[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5, 36(4): 548-552. |
[9] |
张颖, 阮祥燕, 田玄玄, 张俊丽, Alfred O. Mueck. 孕激素受体膜组分1(PGRMC1)在乳腺癌发生风险方面的研究进展[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3, 34(4): 496-500. |
[10] |
石玉华, 陈子江. 雌激素的生理意义[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3, 34(4): 530-534. |
[11] |
李艳, 聂秀红, 张威, 樊晓军, 任魁, 高赏.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与体内氧化应激水平相关性研究[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3, 34(4): 609-614. |
[12] |
李阳;李洋;程杉;葛志成;司杨;贺俊崎. 乳腺癌组织中NHERF1、PTEN和ERα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2, 33(6): 788-792. |
[13] |
时青云;赵晋;林宇庚;闫时;周新;林颖奇. 雌激素受体及胆汁酸代谢相关基因在胆汁淤积孕鼠胎鼠肝脏中的表达[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1, 32(2): 272-275. |
[14] |
安立新;彭宇明;王保国;孙梅珍;袁芳. 停通气预处理对脑出血大鼠炎性介质和氧化物的影响[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09, 30(4): 547-551. |
[15] |
王瑛;杨晓梅;郑君芳;陈鹏;赵晶晶;贺俊崎. 雌激素对乳腺癌细胞中PDZK1蛋白表达量的影响[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09, 30(2): 185-1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