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3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1-04-21
    目次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第32卷第2期目次
    2011, 32(2):  0-0. 
    摘要 ( 291 )   PDF (1305KB) ( 2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其他
    编委会名单
    2011, 32(2):  0-0. 
    摘要 ( 230 )   PDF (167KB) ( 1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投稿须知
    2011, 32(2):  0-0. 
    摘要 ( 218 )   PDF (237KB) ( 1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特别关注
    核辐射对人体的生物学危害及医学防护基本原则
    周平坤
    2011, 32(2):  171-176. 
    摘要 ( 795 )   PDF (1205KB) ( 5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核辐射是指在原子的核反应过程中如裂变、衰变释放出的不同能量粒子和电磁辐射,其作用于物质可引起电离和激发,由此产生生物学效应,因此属于电离辐射。最主要的核辐射有α粒子、β粒子、γ射线和中子等。本文就核辐射的主要物理和生物物理特征、对人体的主要危害以及防护原则逐一讨论。核辐射对生物体危害的严重程度或危险概率,与辐射的品质、辐射剂量率和生物体吸收剂量密切相关。

    艾滋病基础与流行病学研究
    APOBEC3G对HIV-1及其Vif缺失株的抑制作用
    李岚;曾毅
    2011, 32(2):  177-181. 
    摘要 ( 944 )   PDF (1299KB) ( 2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细胞内在抗病毒因子APOBEC3G对HIV-1及其Vif缺失株的抑制作用。
    方法 HIV-1野生株病毒(BH10 WT)和Vif缺失株病毒(BH10 ΔVif)分别由转染293T细胞获得,通过感染MT4和H9细胞,分别检测其反转录酶活性。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APOBEC3G与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的质粒pEGFP-3G。HIV-1野生株和Vif缺失株质粒与不同剂量的pEGFP-3G共转染293T细胞,APOBEC3G-GFP在细胞内融合表达定位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所生成的子代病毒粒子的感染力分别由MAGI检测和反转录酶活性检测方法定量。
    结果 BH10 WT病毒在H9细胞和MT4细胞中均有所复制,在感染MT4细胞后4 d已经具有较高的反转录酶活性。BH10 ΔVif病毒感染H9细胞产生的子代病毒的反转录酶活性接近细胞对照水平,而其在MT4细胞中产生的子代病毒的反转录酶活性在感染后12 d有所显现,即非允许性H9细胞内APOBEC3G对ΔVif病毒株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与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的APOBEC3G蛋白定位于细胞质。BH10 ΔVif转染293T细胞后生成的病毒滴度为2.75×104 U/mL,随着pEGFP-3G共转染量的升高,所产生的子代病毒滴度从1.48×103 U/mL显著降至0.33×103 U/mL。与0.2 μg质粒pEGFP-3G共转染产生的BH10 ΔVif病毒的感染力比不表达APOBEC3G的相同病毒的感染力降低近20倍。
    结论 APOBEC3G具有抗HIV活性,同时HIV Vif在病毒复制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量效关系为我们构建抗病毒药物筛选平台奠定了可靠的实验基础。

    HIV感染病例流行特征研究
    王蕊;张美;计云霞;宋映雪;吴昊;焦艳梅
    2011, 32(2):  182-185. 
    摘要 ( 868 )   PDF (1278KB) ( 2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病例流行特征。
    方法 抽取330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性病艾滋病临床诊疗中心收治的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确诊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为调查对象,回顾性分析HIV/AIDS患者HIV传播途径,HIV-1/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梅毒共感染,艾滋病发病比例变化等流行病学资料。
    结果 ① 随机选取诊疗中心收治的330例HIV/AIDS患者,其性传播途径和经血传播比例在2003至2007年分别为30% vs 60%、24.8% vs 75%、26.9% vs 70%、67.9% vs 20%、84.9% vs 10%。② HIV-1/HBV共感染患者比例2003至2007年分别为4%、10%、14%、 21%、22%;而HIV-1/梅毒共感染患者比例为15%、5%、16% 、23%、30%;HIV-1/HCV共感染患者比例为60%、62%、51%、18%、8%。③ HIV/AIDS患者中AIDS患者比例逐年上升,由2003年的6.5%上升至2004年的9.5%、2005年的20%、2006年的25%和2007年的26.3%。
    结论 ① HIV的性传播途径与HIV-1/HBV、HIV-1/梅毒共感染比例均呈上升趋势,而经血传播途径及HIV-1/HCV共感染比例均呈下降趋势,北京地区HIV的主要传播途径由经血传播途径转变为性传播途径;② HIV/AIDS患者中AIDS患者比例有逐年上升趋势。
    HIV感染者调节性T细胞消耗可导致HIV特异CD8+细胞凋亡
    焦艳梅;福军亮;张政;计云霞;王蕊;张彤;陈德喜;吴昊
    2011, 32(2):  186-189. 
    摘要 ( 941 )   PDF (1323KB) ( 2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在HIV感染患者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降低是否能够引起HIV特异CD8+细胞过度凋亡。
    方法 本研究对75例没有治疗的HIV患者进行研究,检测其外周血中Treg细胞计数及CD8+细胞的活化及凋亡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同时纯化Treg细胞及CD8+细胞,在体外进行共培养,用五聚体检测HIV特异CD8+细胞的活化情况。
    结果 在HIV感染患者,Treg细胞与CD8+细胞的活化及凋亡呈负相关,Treg细胞能够抑制HIV特异的CD8+细胞的凋亡。
    结论 HIV感染患者Treg细胞的降低可导致CD8+细胞、尤其HIV特异CD8+细胞的凋亡增加。
    HIV-1感染者中HCV感染对于隐匿性HBV感染的影响
    梁红霞;余祖江;张倩;李志勤;潘延凤;李娟;江河清;李建生;何云
    2011, 32(2):  190-193. 
    摘要 ( 929 )   PDF (1292KB) ( 3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在人免疫缺陷病毒-1(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HIV-1)感染者中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对于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影响。
    方法 研究对象为河南某艾滋病治疗示范区中178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阴性的经有偿献血感染HIV-1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检测项目包括肝功能,HBV及HCV血清标志物,HBV DNA和HCV RNA。分析HIV-1阳性,抗HCV阳性、抗HCV阴性组及HIV-1/HCV感染组中不同HCV RNA载量组HBV病原学检测结果方面的差异。
    结果 178例HBsAg阴性的HIV-1感染者中,HBV-M全阴性35例;单独抗HBs阳性25例;单独抗HBc阳性51例;HBsAb及HBcAb均阳性 34例。抗HCV阳性HIV-1感染者与抗HCV阴性HIV-1感染者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氨酸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标志物(HBV marker,HBV-M)阴性、单独乙肝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Ab)阳性、单独乙肝核心抗体(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HBcAb)阳性、HBsAb及HBcAb均阳性及HBV DNA阳性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HCV RNA载量患者HBV DNA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有偿献血感染HIV-1人群中,HCV感染及HCV RNA载量高低与隐匿性HBV感染的发生无关;但合并HCV感染可加重HIV-1感染者的肝功能损害。
    河北省滦南县中学生艾滋病宣传教育五年的效果评价
    王春波;姜丽;刘志杰;马文娟
    2011, 32(2):  194-198. 
    摘要 ( 851 )   PDF (1356KB) ( 2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5年来河北省滦南县(以下简称滦南县)对中学生进行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效果,分析宣传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做好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2005年的首次调查为基线调查,将2009年的调查结果与之比较。抽样方法都采用随机整群抽样,使用统一的调查表对所抽取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根据联合国大会艾滋病特别会议(UN General Assembly on Aide,UNGASS)指标定义,2005年滦南县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只有27.2%,初中生低于高中生,女生低于男生,农村学校学生低于城关学校学生。经过连续5年的宣传教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升高至95.5%;初中生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持宽容态度的比例仍保持在70%左右,持排斥态度的比例由13.7%上升至28.6%,高中生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持宽容态度的比例由66.4%上升至78.6%,持排斥态度的比例保持在16.0%左右;电视、报纸杂志、广播和免费宣传材料能够覆盖本县90%以上的中学生。
    结论 5年宣传教育极大提高了滦南县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但是初中生中持排斥态度的比例有所提高,中学生希望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方式与实际获得方式有一定差别,因此探索出适应中学生心理特点的健康教育模式十分必要。
    HIV Nef的结构特点及生物学作用
    张宏伟;吴昊
    2011, 32(2):  199-202. 
    摘要 ( 1114 )   PDF (1364KB) ( 2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负调控因子(negative factor,Nef)是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附属蛋白之一,相对分子质量小,柔韧性大,核心结构呈球形。Nef不具酶活性,具有衔接蛋白的作用,可下调CD4、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Ⅰ,MHC Ⅰ)、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Ⅱ,MHC Ⅱ)和CD28分子,在对抗宿主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Nef可增强病毒的复制和感染性,抑制HIV感染细胞的凋亡,在HIV致病机制方面也发挥关键作用。
    基础研究
    凝血酶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和肺动脉的收缩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张倩;;刘杰;;张知非;;林媛;;王军;;王辰;
    2011, 32(2):  203-207. 
    摘要 ( 963 )   PDF (1545KB) ( 2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凝血酶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与肺动脉血管张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Powerlab生物信号采集放大系统记录离体大鼠肺动脉与胸主动脉的张力信号,利用RT-PCR技术检测血管壁凝血酶受体的表达。
    结果 凝血酶对离体大鼠肺动脉及胸主动脉具有明显的收缩作用,且该收缩作用与凝血酶受体-1激动剂的作用相似,不依赖于细胞外钙离子的存在。大鼠肺动脉及胸主动脉血管壁中均有凝血酶受体-1的表达。
    结论 凝血酶对大鼠离体血管具有收缩作用并且可能是通过凝血酶受体-1而起作用,该作用不依赖于细胞外钙离子的存在。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肺血管平滑肌细胞膜电位的改变
    李晶;王辰;刘杰;李积凤;;刘岩;顾松;杨媛华;翟振国;甘辉立;王军;
    2011, 32(2):  208-213. 
    摘要 ( 1323 )   PDF (1688KB) ( 3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分离培养的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肺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方法,观察其电生理学特性。
    方法 分离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患者内膜剥脱术后的肺组织标本(CTEPH患者组)和肺癌或肺大泡患者正常肺组织标本(正常对照组)的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用特异性抗体(smooth muscle-α-actin,SM-α-actin)进行免疫荧光鉴定。膜片钳记录两组肺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静息膜电位和动作电位,分析比较两者的异同。
    结果 ① 酶解法成功分离肺血管平滑肌细胞,经鉴定SM-α-actin阳性细胞达90%以上;② CTEPH患者组肺血管平滑肌细胞静息膜电位(-21.05 mV±2.20 mV,n=11)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38.12 mV±2.28 mV,n=10),细胞膜电位降低了约45%,处于明显去极化状态(P<0.001);③ CTEPH患者组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APD):APD50(0.185 s±0.035 s),APD75(0.277 s±0.053 s),APD90(0.333 s±0.064 s)与正常对照组APD50(0.100 s±0.016 s),APD75(0.150 s±0.024 s),APD90(0.180 s±0.028 s)相比,均明显延长(P<0.05)。
    结论 CTEPH患者肺血管平滑肌细胞静息膜电位明显减小,动作电位时程延长,提示CTEPH患者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存在明显的电生理学特性改变,该变化可能是细胞膜上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激活、钙离子浓度增加、肺血管重构发生的重要因素。

    勘误
    勘误
    2011, 32(2):  213-309. 
    摘要 ( 277 )   PDF (697KB) ( 1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础研究
    Na+-K+-2Cl-共转运体不同亚型在大鼠胃黏膜的差异性分布及表达
    豆张锋;张悦;纪托;薛红;朱进霞
    2011, 32(2):  214-217. 
    摘要 ( 1118 )   PDF (1634KB) ( 2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Na+-K+-2Cl-共转运体(Na+-K+-2Cl-co-transporter,NKCC)的两种亚型在胃不同部位黏膜层的差异性分布及表达的意义。
    方法 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和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NKCC不同亚型NKCC1与NKCC2在正常大鼠胃不同部位(胃底、胃体和胃窦)黏膜组织的分布和表达。
    结果 ①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显示:NKCC1多分布于胃底、胃窦黏膜底部及胃体黏膜中下部,细胞膜表达最多;而NKCC2则多分布于胃体、胃窦黏膜全层及胃底黏膜上1/3部,细胞质、细胞膜均有表达。② 实时定量PCR显示:NKCC1的mRNA在正常大鼠胃体表达最高,NKCC2的mRNA则在胃窦表达最高。
    结论 正常大鼠NKCC1与NKCC2在不同部位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分布及表达含量不同,NKCC1多分布在黏膜底部或中下部,NKCC2多分布于黏膜顶部或全层。

    苄阿米洛利和钌红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放电的阻断作用
    刘廷会;魏华;赵海燕;刘萍;黄海霞;王伟;付小锁;钮伟真
    2011, 32(2):  218-223. 
    摘要 ( 805 )   PDF (1730KB) ( 3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苄阿米洛利、阿米洛利和钌红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放电的作用,探讨压力感受器上机械敏感通道的性质。
    方法 制备家兔离体颈动脉窦窦神经标本,采用颈动脉窦窦内外双重灌流,钳制窦内压并记录窦神经放电,观察上述药物对压力感受器放电的作用。
    结果 苄阿米洛利以浓度依赖性方式阻断窦神经放电,IC50值为18.5 μmol/L,该阻断作用在冲洗后能大部分消除;阿米洛利(2 mmol/L)可阻断95%的窦神经放电,其作用可逆;钌红(100 μmol/L)以不可逆的方式抑制89%的窦神经放电活动。
    结论 分属A类和C类纤维的压力感受器活动均可被阿米洛利类药物和钌红阻断,提示2类压力感受纤维末梢上有相似的机械敏感通道,但是有关的机械-电转导分子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小鼠结肠平滑肌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的剪切与表达
    侯东燕;刘萍;黄海霞;魏华;付小锁;王伟;钮伟真
    2011, 32(2):  224-229. 
    摘要 ( 949 )   PDF (1707KB) ( 2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检测小鼠结肠平滑肌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large conductance calcium activated potassium channels,BKCa)mRNA的全长结构,探明该基因在结肠平滑肌的剪切形式,并对BKCaα亚基在消化道各节段的表达进行半定量比较。
    方法 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消化道各段平滑肌BKCa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用RT-PCR的方法分段检测小鼠结肠平滑肌上BKCa基因各个剪切位点的剪切形式。
    结果 在小鼠无论在mRNA还是在蛋白水平,胃和结肠平滑肌BKCa的表达均比十二指肠、回肠部位丰富。结肠平滑肌上BKCa α亚基mRNA缺失第19号外显子即应激调控外显子(stress-regulated exon,STREX),在其他位点未检测到外显子剪切。
    结论 在小鼠消化道各节段,结肠平滑肌上BKCa的含量比较高,其α亚基未表达第19号外显子序列,其表型为缺失应激调控外显子型,即ZERO型。

    用心室压力钳方法研究家兔左心室单相动作电位的变化
    魏华;刘萍;黄海霞;王伟;赵海燕;钮伟真
    2011, 32(2):  230-233. 
    摘要 ( 934 )   PDF (1568KB) ( 2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构建小动物心室压力钳方法,观察机械刺激对心脏电活动的影响,探索心脏机械电反馈现象及其机制。
    方法 应用自行构建的心室压力钳方法,在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末期牵张左心室,观察心室单相动作电位时程的变化。
    结果 当左心室分别被强度为130 mmHg、140 mmHg、150 mmHg的额外牵张刺激钳制时,左室MAPD90〔单相动作电位复极90%的时程(monophasic 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 upstroke to the level of 90%)〕较正常分别延长15.4%、26.1%、44.4%(P<0.05),左室MAPD20、MAPD50无明显变化;牵张前后右室MAPD20、MAPD50及MAPD90均无明显变化。
    结论 自行构建的心室压力钳方法能较准确地模拟生理、病理生理条件下心室内的负荷变化情况,并能灵活地对心脏施加机械刺激,为在器官水平上研究心脏机械电反馈(mechanoelectric feedback,MEF)提供了压力控制方法上的改进;左心室复极末期牵张刺激可引起其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APD)延长、复极减慢,右室则无明显改变,提示该刺激直接导致了左心室上内向电流的发生。

    cyp2j3基因转染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芦玲巧;于刚刚;张冬梅;曾翔俊;王红霞;张立克
    2011, 32(2):  234-238. 
    摘要 ( 900 )   PDF (1745KB) ( 2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建立在体大鼠过表达cyp2j3基因模型,并观察过表达cyp2j3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方法 采用心肌多点直接注射质粒的方法转染cyp2j3基因,实验分为3组: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NS组)、空载体质粒组(pcDNA3.1组)和重组质粒组(pcDNA3.1-2J3组),各组18只大鼠。在基因转染2周后各组取6只大鼠处死并取注射部位附近心肌采用RT-PCR、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心肌组织CYP2J3 mRNA、蛋白的表达,其余采用结扎开放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用BL-420F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血流动力学变化,用TTC染色的方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
    结果 基因转染2周后,转染pcDNA3.1-2J3组CYP2J3 mRNA及蛋白明显高于NS组及pcDNA3.1组,行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转染pcDNA3.1-2J3组能够提高再灌注期左心室收缩末期压(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pressure,LVES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LVdp/dtmax),减少缺血期及再灌注期心肌梗死面积(P<0.05)。
    结论 心肌直接注射质粒pcDNA3.1-2J3能够有效转染心肌组织并能够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人脑识别不同性别名字反应时的差异研究
    高迎霄;陈昭燃;张明霞
    2011, 32(2):  239-243. 
    摘要 ( 944 )   PDF (1750KB) ( 2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男女对不同性别名字认知加工速度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在名字分开、混合、倒转3种实验条件下的变化,进一步讨论在对不同性别名字认知时是否存在“异性相吸”。
    方法 招募40名健康成年人选取男性名字、女性名字及中性名字各50个作为视觉刺激材料,采用eevoke软件测试被试在3种任务条件下对不同性别名字的反应时间。
    结果 在名字分开、混合和倒转条件下均显示出对男性名字、女性名字和中性名字反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现为对女性名字反应速度最快〔(750.94±104.53) ms〕,其次为对男性名字〔(879.07±126.44)ms〕,对中性名字的反应速度〔(1 109.36±158.98)ms〕最慢。名字分开时反应速度快于名字混合和名字倒转,名字倒转时反应速度最慢。3类名字之间反应速度的两两比较也显示出对不同性别名字反应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种条件下〔名字分开:F(1,19)=0.059,P=0.811;名字混合:F(1,19)=0.139,P=0.713;名字倒转:F(1,19)=3.592,P=0.073〕男性被试与女性被试对同一性别名字的反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人脑对女性名字的反应速度均快于对男性名字的反应速度,对中性名字的反应时间最长;对不同性别名字认知过程中不存在“异性相吸”;刺激条件影响反应速度,但不影响对女性名字反应最快而对中性名字反应最慢的规律。

    缺氧影响PTEN磷酸化和核定位
    周云英;刘华;郭锐翰;杨龙艳;卞伟华;贺俊崎
    2011, 32(2):  244-248. 
    摘要 ( 949 )   PDF (1793KB) ( 3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缺氧(hypoxia)对第10号染色体缺失并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酶(phosphatase and tensio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磷酸化及核定位的影响。
    方法 以1% O2条件下培养的COS-7细胞为缺氧模型,在缺氧处理不同时间点0、1、8、24、32 h收集细胞,应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PTEN磷酸化水平及其下游信号分子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B,p-Akt)的表达变化;分别应用细胞核、质分离技术,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缺氧24 h前后PTEN亚细胞定位的变化。
    结果 COS-7细胞缺氧处理24 h与未缺氧对照细胞相比,PTEN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Akt亦明显减少;细胞核中PTEN表达量则显著升高。
    结论 PTEN磷酸化水平和核质分布受到细胞缺氧的调节。在细胞缺氧反应中,PTEN去磷酸化而活化,通过抑制其下游分子Akt磷酸化,从而抑制缺氧诱导的细胞增殖信号通路活化;并且部分入核发挥核内PTEN功能。

    利用RNA捕获法在全基因组进行egfr启动子片段的富集
    杨锦;邹斌斌;张玉祥;王泽生
    2011, 32(2):  249-253. 
    摘要 ( 854 )   PDF (1852KB) ( 2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启动子片段为目标靶序列,用RNA捕获法在全基因组进行靶序列的富集,结合第二代测序技术,实现候选基因区段的深度测序。
    方法 本研究以宫颈癌细胞系HeLa S3 egfr启动子为模型,提取基因组后用Mbo Ⅰ酶切,补平加PE接头,回收400 bp~1 000 bp 的DNA 片段作为模板,并用egfr启动子RNA与制备的基因组模板杂交将egfr启动子片段富集,富集的DNA片段PCR扩增15轮后用Solexa高通量测序。
    结果 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从实验组中随机取总条数为106 reads,比对到egfr启动子片段reads条数为1 889条,而比对到随机挑选的notch 1、pdgf-B、src基因reads条数分别为2、3、3条。从人类全基因组随机取总条数为106的等长reads作为对照组,比对到notch 1、pdgf-Bsrcegfr基因reads条数分别为3,2,3,2条。在本实验中egfr启动子片段通过RNA捕获法被富集了630倍。
    结论 用本研究建立的RNA捕获法进行基因组靶序列捕获、富集、测序文库建立的技术路线可行, 所建DNA文库可直接用于Solexa测序仪的测序。RNA捕获技术与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能应用于靶区域的重测序,研究可变剪切、核小体分布,发现和分析新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位点,寻找许多复杂疾病相关基因及位点,针对性强,简便易行,节约成本。

    γ-突触核蛋白的克隆、表达及纯化
    刘晓娟△;张力青△;李健;翟方丽;李慎涛;
    2011, 32(2):  254-258. 
    摘要 ( 1117 )   PDF (1907KB) ( 2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γ-突触核蛋白(synuclein)基因进行克隆,并对其表达及纯化条件进行优化。
    方法 根据GenBank中γ-突触核蛋白的基因序列,设计PCR引物,从人脑cDNA文库中扩增γ-突触核蛋白的编码DNA序列,将其克隆至pGEX-6p-1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将测序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用IPTG诱导表达;对培养温度、IPTG的用量、诱导时间等条件进行了优化;用SDS-PAGE和质谱分析表达的目标蛋白;用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纯化目标蛋白。
    结果 γ-突触核蛋白在大肠杆菌中高效、可溶性表达,经质谱鉴定及SDS-PAGE分析,表达产物为γ-突触核蛋白。经过纯化,得到纯度高达98%的γ-突触核蛋白。
    结论 成功地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了γ-突触核蛋白,并建立了纯化工艺,得到高纯度的重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γ-突触核蛋白的晶体结构、生物学活性及功能,探讨其在肿瘤中的发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蜕膜自然杀伤细胞在人早孕期基蜕膜和壁蜕膜的分布比较
    王伟;王景;翁静
    2011, 32(2):  259-262. 
    摘要 ( 1099 )   PDF (1931KB) ( 2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比蜕膜自然杀伤(decidual natural killer,dNK)细胞在人早孕期同一个体基蜕膜和壁蜕膜中的分布,探讨其在早孕期的可能作用。
    方法 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标记细胞角蛋白7阳性细胞以区分壁蜕膜和基蜕膜,进而检测CD56的表达,从而显示壁蜕膜和基蜕膜中dNK细胞的数量。
    结果 基质中有细胞角蛋白7阳性的绒毛外滋养层细胞的是基蜕膜标记;CD56呈阳性反应的dNK细胞在基蜕膜中的数量明显多于(P<0.01)壁蜕膜。
    结论 蜕膜自然杀伤细胞在人正常早孕蜕膜中的分布不同,其可能与滋养层细胞的侵入有关。

    评价小分子嵌插剂的光谱、动力学和电泳模型
    徐艳霞;赵明;张筱宜;王玉记;吴建辉;黄飞;张建伟;彭师奇
    2011, 32(2):  263-271. 
    摘要 ( 891 )   PDF (2284KB) ( 2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发现新小分子DNA嵌插剂是改进肿瘤化疗的有效途径之一。抗肿瘤活性评价模型和嵌插机制研究模型是发现新小分子DNA嵌插剂的重要基础。本文描述了细胞和动物以外的模型,包括DOCK评分、紫外(UV)、荧光、圆二色散(CD)、相对粘度、熔点曲线、小分子与CT DNA堆叠动力学常数、小分子与CT DNA嵌插动力学常数、小分子嵌插剂和CT DNA复合物的稳定常数和凝胶色谱电泳模型。

    临床研究
    雌激素受体及胆汁酸代谢相关基因在胆汁淤积孕鼠胎鼠肝脏中的表达
    时青云;赵晋;林宇庚;闫时;周新;林颖奇
    2011, 32(2):  272-275. 
    摘要 ( 1093 )   PDF (1779KB) ( 3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α)与胆汁酸代谢相关基因胆固醇7α羟化酶(cholesterol 7αhydroxylase,CYP7A1)、胆固醇27α羟化酶(cholesterol 27-hydroxylase,CYP27A1)、胆固醇12α羟化酶(cholesterol 12α-hydroxylase,CYP8B1)mRNA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孕鼠胎鼠肝脏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将60只清洁级SD孕鼠自孕第13天均分为2组:对照组孕鼠皮下注射精制植物油2.0 mL·kg-1·d-1;研究组孕鼠皮下注射17-α-乙炔雌二醇1.25 mg·kg-1·d-1。2组孕鼠分别于妊娠第13、17、21天断尾采母鼠血2 mL检测血清生物化学指标,于妊娠第21天处死。抽取母鼠、胎鼠血并提取母鼠、胎鼠肝脏组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组孕鼠以及胎鼠血清中胆酸浓度;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胎鼠肝脏ERα、CYP7A1、CYP27A1、CYP8B1的mRNA表达量。
    结果 ① 胆酸指标比较:在妊娠第17天时对照组、研究组母鼠胆汁酸浓度分别为(24.6±1.3)μmol/L、(58.7±3.2)μmol/L,研究组母鼠胆汁酸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2.462,P<0.05);在妊娠第21天时对照组、研究组母鼠胆汁酸浓度分别为(26.5±3.1)μmol/L、(66.4±2.7)μmol/L,研究组母鼠胆汁酸浓度与妊娠第17天时研究组以及对照组相比(F=5.4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 胎鼠肝脏CYP7A1 mRNA、CYP27A1 mRNA、CYP8B1 mRNA表达:研究组中CYP7A1 mRNA(1.25±0.01)、CYP27A1 mRNA(2.05±0.03)、CYP8B1 mRNA明显高于对照组(0.35±0.02、0.75±0.03、0.85±0.02),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 胎鼠肝脏雌激素受体的表达: 研究组中ERα mRNA(0.75±0.02)明显高于对照组ERα mRNA(0.45±0.01)。
    结论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孕鼠胎鼠肝细胞ER、CYP7A1、CYP27A1、CYP8B1的表达升高,胆汁酸的合成与代谢调节机制存在障碍,可能是导致ICP胎儿围生期死亡发生的原因之一。

    血清尿素参考方法的建立以及临床常用试剂盒的比对研究
    张雅君;张捷
    2011, 32(2):  276-282. 
    摘要 ( 877 )   PDF (2110KB) ( 3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建立血清尿素测定的酶偶联平衡的参考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此方法进行性能验证,并评价4种临床常用的试剂盒是否可以接受。
    方法 以美国CDC推荐的血清尿素酶偶联平衡候选参考方法为依据建立本实验的参考方法;通过测定标准物质(SRM909b),以及参加RELA2009比对实验(ring-tiral),来验证参考方法的准确性;按CLSI《EP9-A2》要求,以酶偶联平衡参考方法作为比对方法,4种临床常用的检测试剂盒为待评方法,对40份血清样品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用酶偶联平衡参考方法测定SRM909b水平1和2,与靶值的偏倚分别为2.19%,0.24%;参加参考实验室国际比对,血清尿素结果在可接受范围内;4种常用的试剂盒在医学决定点(Xc=9.64 mmol/L)预期偏差的95%可信区间值在实验室定义的可接受偏差(4.5%)范围内,也在生物学变异的可接受偏差(5.5%)范围内。
    结论 本室已建立并验证了血清尿素测定的酶偶联平衡参考方法;4种常用血清尿素试剂盒的测定结果与参考方法的测定结果存在差异,但误差在临床可接受范围。

    可膨胀髓内钉在四肢长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卢猛;赵尔弘;强华
    2011, 32(2):  283-286. 
    摘要 ( 896 )   PDF (1890KB) ( 2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可膨胀髓内钉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经验体会。
    方法 自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对31例骨折病人应用可膨胀髓内钉治疗,共32钉,男20例,女11例,年龄19~85岁。股骨干骨折9例,胫腓骨骨折4例(双胫骨骨折1例,开放性骨折1例),肱骨骨折6例,股骨近端骨折12例。
    结果 伤口全部1期愈合,手术时间45~150 min,平均97.5 min。单侧肢体出血50~500 mL,平均275 mL。31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周~32周,平均20周。骨折愈合时间:股骨近端6~14周,股骨干11~15周,胫骨干10~14.8周,肱骨干12~15周。
    结论 可膨胀髓内钉因其设计特点,使其在四肢骨折的治疗中具有诸多优点: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缩短了手术时间;X线下的暴露时间大大减少,可同时减少医患的放射损害,尤其适用于未育的年轻患者;轴向弹性固定,加快骨折愈合;FIXION PF型膨胀栓钉挤压松质骨,不存在内固定对骨质的切割,对骨质疏松患者尤其适用;无需远端锁定,故肢体远端皮肤条件差的患者同样适用,为长骨骨折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

    探讨GlideScope视频喉镜在临床麻醉中行气管插管的可行性
    赵志丹
    2011, 32(2):  287-289. 
    摘要 ( 972 )   PDF (1793KB) ( 2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GlideScope视频喉镜在临床麻醉中行气管插管的可行性。
    方法 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妇产科就诊的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00例,ASAⅠ~Ⅱ级,分为2组,即:Ⅰ组(G),Ⅱ组(M),年龄(45±15)岁,常规麻醉诱导〔芬太尼(2~3)μg·kg-1,异丙酚2 mg·kg-1,维库溴铵0.1 mg·kg-1〕。Ⅰ组采用GlideScope视频喉镜,Ⅱ组采用直接喉镜实施经口气管插管。记录显露声门时间、插管时间、喉部显露情况及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期间不同时间点(T1、T2、T3、T4)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
    结果 G组满意显露声门的时间为(15.38±5.21)s;M组为(14.21±3.11)s。G组气管插管的时间为(30.22±11.31)s;M组为(30.11±12.23)s。2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期间与基础值T1比较,T2及T3时段MAP降低(P<0.05),T4时段心率增加显著(P<0.05),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GlideScope视频喉镜在临床麻醉中行气管插管过程中能安全有效地显露声门,气管插管刺激及损伤较小,能解决部分临床困难气管插管问题并可减少医生交叉感染的危险。

    Beyond冷光美白系统治疗变色牙的临床疗效观察
    臧滔;方超;李若萱;吕亚林;刘莹;王杰
    2011, 32(2):  290-292. 
    摘要 ( 1013 )   PDF (1804KB) ( 2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Beyond冷光美白系统不同照射时间对变色牙的漂白疗效及其不良反应。
    方法 对54名患者给予不同时间的漂白治疗,记录术后牙色改变情况及牙髓、牙龈受刺激情况。
    结果 3组牙齿脱色比色的差异及药物对牙龈的刺激及牙髓反应程度,均为3组(光照12 min)>2组(光照10 min)>1组(光照8 min),(其中12 min与8 min相比,P<0.05)。
    结论 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牙齿美白效果增强,但对牙髓的刺激及牙髓反应程度加大,提示临床操作的光照时间每次12 min以内为宜。

    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超声造影鉴别诊断的价值
    李国政;苑敏;吴子芳;刘增强;刘丽艳
    2011, 32(2):  293-296. 
    摘要 ( 1080 )   PDF (1897KB) ( 2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鉴别诊断的价值。
    方法 收集有病理诊断的103例子宫肌瘤及7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超声造影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子宫肌瘤超声造影表现:环状增强型者89例(占86.4%),同步增强型者14例(占13.6%),向心填充型者0例(占0%)。子宫腺肌病超声造影表现:环状增强型者0例(占0%),同步增强型者47例(占82.5%),向心填充型者10例(占17.5%)。子宫肌瘤患者多为“环状增强型”(Z=-10.502,P<0.01)。子宫腺肌病患者多为“同步增强型”(Z=-8.562,P<0.01)和“向心填充型”(Z=-4.377,P<0.01)。
    结论 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超声造影增强模式明显不同,超声造影是其有效影像学鉴别手段,其作为一种新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武汉市民对临终关怀知晓率和态度的调查
    赵显达;吴新;刘东瀛;何禹禹
    2011, 32(2):  297-300. 
    摘要 ( 1528 )   PDF (1902KB) ( 4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武汉市民对临终关怀的知晓率和态度。
    方法 采用多级抽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共调查921人,其中男性468人,女性453人;经常听说“临终关怀”的人占13.6%,很少听说的占49.5%,从未听说的占36.9%;愿意接受临终关怀服务的占26.7%,表示需要认真考虑的占55.0%,不愿意的占8.3%。学历和年龄与对临终关怀的知晓率之间具有相关性。受调查者对临终关怀服务的期待主要为:尊重生命、减轻痛苦,对临终关怀服务的担忧主要为:收费过高、从业者素质低。
    结论 武汉市民对临终关怀的知晓率总体不高,应加大宣传力度和深度,同时要提高从业者应具有的资质门槛,善于学习国外的先进理念,政府应支持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使收费保持在合适的水平。

    短篇
    戊二酸尿症Ⅱ型合并脂质沉积性肌病1例
    2011, 32(2):  301-303. 
    摘要 ( 313 )   PDF (2046KB) ( 1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IL-17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朱伟伟;王鹏程;李小松
    2011, 32(2):  304-308. 
    摘要 ( 985 )   PDF (2011KB) ( 3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是指局部组织器官的血流供应被阻断,当血流再灌注时会发生相应的损伤加重的情况。以往人们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着重于氧自由基损伤、能量代谢、细胞内钙超载、白细胞黏附与内皮细胞损伤等理论,而目前细胞因子在IRI中的作用越来越被关注,其中最新研究表明Th17细胞所分泌的IL-17在IRI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现将这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概述。

    名师
    认真读书、刻苦研究、潜心著述———记首都医科大学化学生物学与药学院院长彭师奇教授
    2011, 32(2):  309-312. 
    摘要 ( 465 )   PDF (2232KB) ( 2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彭师奇,男,教授,理学博士、北京市特聘教授、二级教授、1991年被北京医科大学遴选为博士生导师。1946年3月出生于江西余干县。1969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1981年及1984年在北京医科大学分别获硕士及博士学位,1984年于北京医科大学留校任教。1987至1990年及1994年以联邦德国洪堡学者身份在汉诺威大学有机化学研究所E.Winterfeldt教授的实验室进行吲哚生物碱全合成研究。1998年以联邦德国洪堡学者身份在雷根斯堡大学药学院A.Buschauer教授的实验室从事多肽药物研究。1992年任北京医科大学中德联合实验室主任。1993年至2000年分别担任北京医科大学药化教研室副主任、药化教研室主任、药化系主任、药学院副院长(同时兼医药卫生分析测试中心副主任)。2000至2004年任北京大学药学院院长。2004年7月1日正式调入首都医科大学化学生物学与药学院,担任院长至今。1990年被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系统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1991年被国家教委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1993年开始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2001年被北京市教育工会授予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称号。2005年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2006年被评为北京市级教学名师。任多肽及小分子药物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