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3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0-02-21
    学系简介
    首都医科大学眼科学院
    2010, 31(1):  0-0. 
    摘要 ( 360 )   PDF (361KB) ( 1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次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第31卷第1期目次
    2010, 31(1):  0-0. 
    摘要 ( 163 )   PDF (299KB) ( 1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其他
    投稿须知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2010, 31(1):  0-0. 
    摘要 ( 174 )   PDF (201KB) ( 1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奖项介绍
    呼吸衰竭的发病机理与治疗研究——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任雁宏;詹庆元
    2010, 31(1):  1-3. 
    摘要 ( 1521 )   PDF (168KB) ( 2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我国在呼吸衰竭救治方面曾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本项目从呼吸衰竭发病中的关键环节,治疗呼吸衰竭的关键技术、方法与治疗策略,进行了系统地研究,作出了重要的科技创新:提出“肺部感染控制窗”的概念,并创立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疗法;提出针对呼吸肌疲劳和呼吸功能不全的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新观念;研发并生产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种新型无创通气面罩;创制具有气道动态萎陷特性的肺模型,证实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困难的作用途径;最早在国内建立系统的膈肌肌力和耐力测定方法;证实水通道蛋白1(AQP1,Aquaporin 1)是肺内液体转运的关键调控点;以前瞻性表明发现抑郁可显著增加COPD急性加重风险;主持制定我国第一部《无创正压通气临床应用中的几点建议》和《AECOPD的机械通气指南》。以多种形式积极推广研究成果,从整体上提高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治疗与研究水平。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研究和诊治——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韩德民
    2010, 31(1):  4-7. 
    摘要 ( 1363 )   PDF (195KB) ( 5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该项目针对评估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hypopnea syndrome,OSAHS)不同个体的关键致病因素,重塑气道结构,提高手术疗效,避免合并症的技术难题,首次提出腭帆间隙的解剖概念;创建了解剖腭帆间隙、切除间隙内沉积脂肪、保留悬雍垂的一期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H-UPPP),提高了手术疗效,无1例严重合并症。建立选择手术适应证及综合治疗体系,选择手术适应证使显效率由53.3%提高到82.4%,实现围手术期无死亡。提出“结构功能症状”的创新学术理念,成功地将鼻内镜外科技术应用于OSAHS治疗。技术推广至全国17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30个医疗机构,主持制订了我国专科领域第一个OSAHS诊疗指南。发表论文196篇(SCI 20篇)。授权专利7项。手术技术写入国家级教材并在国外专著中作独立章节介绍。该项目开发的新技术作为OSAHS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从源头上降低了心脑血管等多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常见多发病的发病率,明显提高了群体生活质量。

    颅脑手术中脑认知功能保护的微创神经外科学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赵继宗;曹勇;唐亚娟
    2010, 31(1):  8-10. 
    摘要 ( 1446 )   PDF (161KB) ( 2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世纪末世界神经外科进入微创神经外科时代,颅脑解剖结构和神经功能双重保护的全新理念,向当时还处于显微神经外科时代的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发出挑战。为引领我国神经外科学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本课题组在国内率先实践微创神经外科理念,建立微创神经外科学技术平台,普及和推广规范的微创神经外科治疗理念,并在国家十五攻关项目《脑卒中规范化外科治疗技术推广研究》得到实践。课题组从搭建规范化微创神经外科技术平台、精确定位颅脑手术中神经功能与解剖结构之间相互关系等方面着手,以“最小创伤性操作处理病灶,最大限度保护或恢复神经功能”为基本原则,应用微创技术改变传统开颅手术模式,实现了准确的病灶解剖和脑认知功能定位;整合脑血流和神经电生理等手术中监测技术,建立脑功能保护预警系统。同时体现了转化医学理念,首次将脑认知功能基础研究结果直接应用于颅脑手术,不仅最大限度保护患者肢体运动、语言和基本视觉功能,而且在国际上首次验证了中文语言区和颞叶前区的拓扑功能。应用本研究成果极大地改善了全国颅脑手术患者预后,降低了患者的治疗费用,促进了我国的微创神经外科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眼科学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河北省永年县成年人主要致盲眼病现状调查:邯郸眼病研究进展报告
    王宁利;王凤华;梁远波
    2010, 31(1):  11-17. 
    摘要 ( 1111 )   PDF (770KB) ( 5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邯郸眼病研究是以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眼病流行病学研究,于2006至2007年经随机整群抽样在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13个村的30岁以上人群选取7 557人。所有入选人员进行既定的眼部和全身检查,以及进行标准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自动验光、主观验光、自动血压计测量血压、身高、体质量、标准心电图、压平式眼压计测量眼压、裂隙灯检查、散瞳后眼底照相。并抽取空腹血样进行血糖、血脂、肾功能等生化检查。共完成6 830例受试者的检查,应答率为90.4%。本综述报告了邯郸眼病研究人群中盲、视力损害、屈光不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前膜以及正常国人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黄斑厚度值等的数据。邯郸眼病研究的数据将为我国北方农村地区人群的主要致盲性眼病的患病情况提供重要信息,从而为我国公共卫生领域防盲政策的制定等提供参考依据。
    供体骨髓细胞输注诱导免疫耐受延长猪猴异种角膜移植植片存活的研究
    刘丽敏;接英;潘志强
    2010, 31(1):  18-25. 
    摘要 ( 1051 )   PDF (1334KB) ( 2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受体猴在环磷酰胺(CTX)预处理下输注供体猪骨髓(BM)细胞后对猪猴角膜移植植片的存活时间的影响,并探讨相关免疫调节机制。方法 供体为五指山小型猪(WZS),受体为恒河猴。将18只受体猴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组1为CTX预处理后行1次骨髓细胞输注,组2为CTX预处理后行2次骨髓细胞输注,组3为CTX预处理后不行骨髓细胞输注。之后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术后观察植片的存活情况并分别应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测定、免疫浊度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受体猴全身免疫状态。术后1个月取角膜植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组1的角膜植片平均存活时间为(36.0±4.7)d,组2为(32.8±6.4)d,组3为(17.7±3.2)d。与组3相比,组1和组2均能明显延长植片存活时间(P<0.01)。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测定显示组1和组2受体猴对供体脾脏淋巴细胞的反应性降低,而组3的反应性无明显变化。3组术后第1~2周内IgG、IgA、IgM、补体C3、C4浓度升高,组1和组2术后外周血中CD4+T细胞呈下降趋势,CD8+T细胞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CD16+T细胞术后1周达最高值;而组3中CD4+T细胞术后升高,CD8+T细胞先下降后上升,CD16+T细胞术后2周达最高值。术后1个月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组1和组2植片中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前房无渗出膜,无噬酸性粒细胞浸润;而组3植片中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角膜内皮层破坏,内皮面形成渗出膜,有噬酸性粒细胞浸润。结论 CTX预处理下输注供体骨髓细胞能够明显延长异种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降低受体淋巴细胞对供体特异免疫反应性,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有关。

    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评价
    张春芳;王开杰;朱思泉;赵阳;李雪
    2010, 31(1):  26-30. 
    摘要 ( 983 )   PDF (496KB) ( 4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MIOL)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 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对114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为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组(ReZoom组)和非球面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组(Tecnis ZA9003组)各57例(57眼)。术后3个月时检查裸眼及矫正远、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波前像差、调制传递函数值、40、63、100 cm对比度视力和拟调节力,并比较视近脱镜率。结果 术后3个月,裸眼近视力和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ReZoom组明显优于Tecnis ZA9003组(P<0.05),调节幅度ReZoom组大于TecnisZA9003组(P<0.05)。瞳孔直径3 mm和5 mm时,ReZoom组总高阶像差大于Tecnis ZA900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瞳孔直径3 mm时, ReZoom组彗差大于Tecnis ZA900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40、63、100 cm对比度视力得分(VAS分值)ReZoom组均高于TecnisZA9003组(P<0.05)。5、10、15、20 cpd调制传递函数值ReZoom组小于Tecnis ZA9003组(P<0.05)。ReZoom组近用脱镜率为96.49%,优于Tecnis ZA9003组(29.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非球面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比较,虽然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高阶像差稍高,但具有一定的拟调节力,可获得良好远、中、近视力,适合于迫切要求脱镜的患者。
    黄斑营养不良的自发荧光照相观察
    马凯;纪海霞;严伟;熊颖;张风;刘宁朴
    2010, 31(1):  31-35. 
    摘要 ( 982 )   PDF (860KB) ( 3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初步探讨自发荧光照相在黄斑营养不良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共收集黄斑营养不良13例(男性8例,女性5例)。常规临床检查手段包括现病史及家族史询问、视力检查、裂隙灯前节检查、间接眼底镜检查、彩色眼底像、荧光血管造影和自发荧光照相,其中部分患者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接受了视网膜电流图、眼电图、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对上述患者的彩色眼底像、荧光血管造影和自发荧光照相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归纳黄斑营养不良自发荧光图像特征。结果 病变区在488 nm自发荧光下呈现与彩色眼底照相与眼底荧光造影所见病变部位相应的低荧光区域,低荧光区域的大小、低荧光的程度与疾病病程和视力损害程度呈现一定相关性。7例患者在黄斑病变区周围可见宽窄不同的环形高荧光条带,提示病变进展的倾向。2例在黄斑区外呈现广泛的高自发荧光,患者否认夜盲症状,视网膜电流图显示为重度的视锥细胞功能损害和轻度的视杆细胞功能损害,提示可能是锥杆细胞营养不良的早期阶段。红外自发荧光(820 nm)均可以见到上述病灶的显影。结论 自发荧光照相作为一种新的无创性检查手段,在黄斑营养不良的诊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视网膜一步穿刺法植入视网膜下聚酰亚胺载片的实验研究
    刘武;刘芳;莫宾;李倩;汪东生;卢清君
    2010, 31(1):  36-38. 
    摘要 ( 897 )   PDF (232KB) ( 2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视网膜一步穿刺法植入视网膜下人工视觉载片的可行性。方法 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2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植入组和伪植入组,每组12只兔。玻璃体切除手术后,将聚酰亚胺(polyimide)载片通过直接穿刺视网膜植入到视网膜下腔,伪植入组于成功植入0.5 min后将载片取出。植入手术后15、30、60 d进行眼底照相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观察。结果 所有载片均可成功植入至视网膜下腔。2组术中和观察期内无载片移位、视网膜脱离和眼内出血等合并症。植入组后期载片上方视网膜变薄,伪植入组视网膜厚度正常。结论 视网膜一步穿刺法可安全有效地将视觉载片植入兔眼视网膜下腔。该方法适用于视网膜下人工视觉的短期研究。
    基于解剖数据建立人眼组织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卢海;万千;王广志
    2010, 31(1):  39-43. 
    摘要 ( 1149 )   PDF (650KB) ( 5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探索利用人体解剖数据,建立人眼组织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方法,为相关的眼外伤仿真研究提供技术平台。方法 收集眼组织的解剖学数据,确定眼球、眼外肌、视神经的几何尺寸和配合位置,在UG NX 2.0软件中制作草图、设计零件并组装成三维实体模型,模型导入Hypermesh 8软件进行划分网格,导入ANSYS软件进行材料赋值和节点耦合,最终建立人眼组织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 成功建立了由7 047个单元和5 642个节点组成的人眼组织三维有限元模型。结论 基于解剖学数据,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和有限元软件建立眼球组织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忠实于人体解剖学数据,为进一步进行眼眶骨折生物力学研究和眼外伤研究提供了技术平台。
    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视觉电生理学检测指标分析
    刘妍;魏文斌;赵明
    2010, 31(1):  44-47. 
    摘要 ( 1028 )   PDF (606KB) ( 5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闪光视网膜电图(flash electroretinogram,F-ERG)、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及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 visual evoked potential,F-VEP)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揭示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患者视觉电生理检查的特征及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发病机制。方法 使用罗兰RETIport电生理仪,记录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43例86眼的F-ERG、P-VEP及F-VEP。结果 受检的86只视网膜色素变性眼中,ERG中暗视视杆细胞反应为熄灭型者占83.7%、暗适应最大反应为熄灭型者占57%、明视视锥细胞反应为熄灭型者占57%、闪烁光反应熄灭型者占43%、Ops熄灭型者占62.8%;P-VEP无波形的患者占26.7%;F-VEP均引出波形。其中视力<0.3与视力≥0.3患者相比,各种电生理检查指标均有显著性降低。视力≥0.3患者的视力与各项电生理检查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均无相关性。结论 RP患者的F-ERG各反应与VEP反应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白内障术前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减少原因的探讨
    侯艳丽;王艳玲
    2010, 31(1):  48-50. 
    摘要 ( 973 )   PDF (170KB) ( 5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白内障手术前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减少的原因以及角膜内皮检查在白内障术前的重要性。方法 回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眼科白内障术前803例1 606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检查结果,其中男性336 例,女性467例,年龄29~95岁,平均年龄75岁。无内眼手术史,诊断标准:各个年龄段角膜内皮正常值(平均值-2×标准差)。结果 角膜内皮细胞减少82例(10.2%)112眼,角膜内皮减少原因为: 糖尿病(22.0%)、青光眼(7.3%)、异位性皮炎(2.4%)、虹膜劈裂(1.2%)、过熟期白内障(6.1%)、晶体半脱位(11.0%)和外伤(3.7%)。原因不明38例(46.3%)54眼。结论 约10%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减少但普通眼科检查不能发现,为避免严重合并症产生,术前角膜内皮细胞的检查是必要的。
    老年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参乌胶囊及其有效成分二苯乙烯苷对老年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体素表达的影响
    王蓉;赵志炜;张丽;张兰;李林
    2010, 31(1):  60-64. 
    摘要 ( 1130 )   PDF (971KB) ( 3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物研究室自行研制的抗老年性痴呆中药新药参乌胶囊(Shen-wu capsule,SW)及其有效成分何首乌二苯乙烯苷(tetrahydroxystilbene glucoside,TSG)对于老年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结构和突触体素表达的影响,阐明其防治神经元退行性变的机制。方法 选用老年SD大鼠,从21月龄始,分别灌胃给予SW(0.8 g/kg、1.6 g/kg)和TSG(0.03 g/kg、0.06 g/kg)至24月龄。以6月龄大鼠为青年对照,未给药24月龄大鼠为老年对照。应用通道式水迷宫试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脑海马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海马神经元突触体素(synaptophysin,SYP)的表达。结果 与6月龄青年对照组大鼠相比,24月龄老年大鼠通道式水迷宫试验错误次数明显增多(P<0.01);给予SW和TSG的老年大鼠在高剂量组可见水迷宫错误反应次数显著减少,与老年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24月龄老年大鼠神经元突触数量明显减少;而给予TSG大剂量灌胃组突触数量增多,并可见类似于突触球的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可见24月龄大鼠SYP染色明显变浅,累积光密度值低(P<0.01);而灌胃给予SW和大剂量TSG组大鼠SYP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参乌胶囊及其有效成分二苯乙烯苷对于老年大鼠的神经元突触靶位具有较好的疗效,本结果为其在临床用于延缓衰老、改善认知功能提供了实验基础。
    APP5肽类似物P165及罗格列酮对Ⅲ型糖尿病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孟祥宏;赵志炜;姬志娟;张景燕;王蓉
    2010, 31(1):  65-68. 
    摘要 ( 1311 )   PDF (585KB) ( 2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APP5肽类似物P165及罗格列酮对Ⅲ型糖尿病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Sprague Dawley(SD)大鼠68只按抽签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Ⅲ型糖尿病模型组,模型+P165组和模型+罗格列酮组,每组17只。采用双侧脑室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的方法,剂量为3 mg/kg,建立Ⅲ型糖尿病模型。成模后给予P165及罗格列酮灌胃治疗4周,进行水迷宫实验。每2周测量大鼠体质量,造模前和取材前检测空腹血糖。应用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清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结果 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与模型组相比,模型+P165组及模型+罗格列酮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大鼠血清检测结果可见,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IGF-1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与模型组相比,模型+P165组大鼠血清IGF-1显著增高(P<0.01)。各组动物治疗前后体质量和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Ⅲ型糖尿病大鼠存在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应用P165治疗可以提高大鼠血清IGF-1的水平,改善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但不影响血糖及其调节激素水平。
    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对链脲佐菌素损伤SH-SY5Y细胞的保护作用
    张景燕;王蓉;盛树力;姬志娟;孟祥宏;赵志炜
    2010, 31(1):  69-71. 
    摘要 ( 1194 )   PDF (493KB) ( 2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所致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损伤的SH-SY5Y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人神经母细胞瘤株SH-SY5Y细胞分为对照组、STZ制备神经元损伤模型组(STZ 0.8 mmol/L)、罗格列酮干预组(STZ 0.8 mmol/L+罗格列酮20 μmol/L),测定每组的细胞计数、噻唑蓝(MTT)代谢率、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观察罗格列酮对SH-SY5Y细胞的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STZ模型组的细胞计数和MTT代谢率降低(P<0.01),LDH漏出率升高(P<0.01);经罗格列酮保护后,上述细胞生存指标明显改善,细胞计数和MTT代谢率均高于STZ损伤组(P<0.01),LDH漏出率降低(P<0.01)。结论 罗格列酮可以减轻STZ引起的神经细胞毒性,提高细胞生存率,其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
    50例纤维蛋白原增高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姚洁;王莉;吴晓光;相燕红;寇桂平;王培昌
    2010, 31(1):  72-74. 
    摘要 ( 1111 )   PDF (341KB) ( 2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增高的病因、伴发因素和临床特点。方法 对50例纤维蛋白原测定值增高的老年患者(Fib增高组)和45例纤维蛋白原测定值正常老年患者(对照组)的检验项目结果和临床诊断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老年Fib增高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血小板(blood platelet,PLT)测定值增高,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诊断分析显示Fib增高组老年患者的急重症和血栓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老年患者纤维蛋白原增高提示其急重症和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危险性增大。
    脑梗死与心肌梗死患者血脂、血尿酸、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意义
    赵琪彦;王莉;王培昌
    2010, 31(1):  75-78. 
    摘要 ( 1396 )   PDF (500KB) ( 3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脑梗死与心肌梗死患者血脂、血尿酸、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将206例患者按病因分为心肌梗死组(69例)、脑梗死组(72例)和脑梗死合并心肌梗死组(65例);76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血尿酸(UA)、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的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心肌梗死组患者的UA、Fib水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MPV、LDL-C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且脑梗死和心肌梗死对UA、Fib、MPV、LDL-C指标的改变无交互效应(P>0.05)。脑梗死组和心肌梗死组患者的PDW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CT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TCH和APOB的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和APOA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脑梗死和心肌梗死对PDW、PCT的改变有交互效应(P<0.01)、对TG、TCH、APOB、APOA1、HDL-C的改变有交互效应(P<0.05)。结论 检测脑梗死与心肌梗死患者血脂、血尿酸、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对判断病情及预后均有一定的意义。
    新西兰家兔大脑中动脉闭塞脑缺血模型建立的经验
    闫峰;吉训明;宣芸;田欣;张陈诚;罗玉敏
    2010, 31(1):  79-83. 
    摘要 ( 1426 )   PDF (722KB) ( 3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在大鼠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的制作基础上,应用神经介入“微导丝导管”技术,建立一种改良的以家兔为实验对象的MCAO模型,为脑缺血研究提供新的模型。方法 分离麻醉固定后的家兔颈部动脉,在用PE-50管特制的中空导管内插入合适的导丝经颈外动脉残端剪口再经颈内动脉插入颅内,堵塞大脑中动脉。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处死家兔后用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结果 手术未影响家兔血气pH值、PO2、PCO2、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MABP)及血糖水平;动物模型缺血后脑血流平均下降至插栓前的45.8%±16.2%;大脑中动脉缺血后24 h家兔行为学差异较大。脑组织TTC染色均匀,出现梗死的脑组织相对梗死体积百分比为9.43%±5.37%;动物模型成功率为54.3%。死亡原因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失败原因多为脑血管痉挛、脑血管解剖结构变异导致线栓位置有误。结论 此模型的成功率为54.3%,用于脑缺血研究时应监测脑血流以及注意术中细小的操作环节。

    突触后致密区与突触可塑性
    冯波;胡鹏;王蓉
    2010, 31(1):  84-87. 
    摘要 ( 1045 )   PDF (577KB) ( 5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的连接部位,生物信号从突触前膜经突触传递到突触后膜。突触的数量和功能发生改变可引起突触可塑性的改变,进而影响学习记忆能力。突触后致密区与突触可塑性的关系十分密切,对于维持突触发挥正常功能至关重要。本文从突触后致密区的发现和组成成分、参与突触可塑性的主要神经递质、以及突触后致密区与突触可塑性的关系等3方面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基础研究
    应用改良PCR法构建高GC含量启动子多位点定点突变载体
    姜鸾;邵蕾;胡旸;董凌月
    2010, 31(1):  88-92. 
    摘要 ( 1510 )   PDF (573KB) ( 3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利用StrataGene公司的QuickChangeTM定点突变试剂盒对高GC含量的人肝刺激因子启动子进行多位点定点突变。方法 采用含有多位点突变的引物扩增启动子片段,通过加入不同浓度的DMSO, 降低高GC含量模板及引物的解链温度,利用乙醇沉淀提高酶切产物的浓度。结果 经测序鉴定成功构建5个含有不同突变位点的hHSS启动子突变载体。结论 这种改良的PCR方法提高了对高GC含量启动子进行扩增的效率,具有快速、简便、经济、成功率高的特点,是值得推广的多位点定点突变载体构建方法。

    凉血活血胶囊含药血清对微血管异常生成的影响
    陈朝霞;赵京霞;李萍;刘欣;王燕梁;代英
    2010, 31(1):  93-98. 
    摘要 ( 1560 )   PDF (676KB) ( 2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临床治疗银屑病的经验方凉血活血胶囊含药血清对微血管异常生成的作用,探讨其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鸡胚绒毛尿囊膜(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为模型观察凉血活血胶囊含药血清对血管生成的影响;采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及12-十四酸佛波酯-13-乙酸盐(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PMA)诱导的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株(human derm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DMEC)异常增生模型,以cck-8比色法测定凉血活血胶囊含药血清对其增生的影响;采用transwell细胞迁移、体外管腔形成方法观察凉血活血胶囊含药血清对HDMEC迁移及管腔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 与相同浓度的空白血清组相比,5%、10%、15%的凉血活血胶囊含药血清均在不同程度上抑制CAM血管新生(分别P<0.05,P<0.01);对HDMEC增生也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分别P<0.05,P<0.01);均可抑制HDMEC的迁移(P<0.01);并可显著抑制HDMEC的管腔形成(P<0.01)。结论 凉血活血胶囊含药血清可抑制CAM血管新生、对异常HDMEC的增生、迁移、微血管管腔形成均有抑制作用,提示凉血活血胶囊作用于血管异常生成环节,可能是临床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临床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骨髓单核细胞移植前后血浆尾加压素和内皮素水平的变化
    徐洪涛;高连如;张宁坤;朱智明;费宇行;杨晔;王兆君;刘英明;曹毅;陈宇;李贤峰
    2010, 31(1):  99-102. 
    摘要 ( 1532 )   PDF (368KB) ( 2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骨髓单核细胞移植手术前后血浆尾加压素Ⅱ(UⅡ)和内皮素-1(ET-1)水平的变化,探讨骨髓单核细胞移植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 采集23例AMI患者在骨髓单核细胞移植术前、术后1 d及术后7 d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UⅡ和ET-1水平。结果 正常对照组人群血浆UⅡ浓度为(0.462±0.115)mg/L,AMI患者血浆UⅡ浓度(0.223±0.043)mg/L较对照组明显低下(P<0.05)。骨髓单核细胞移植1 d后,血浆UⅡ浓度有所升高,为移植术前的129%(P<0.05)。移植7 d后,血浆UⅡ浓度回降到移植前的114%,但与移植后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骨髓单核细胞移植术前比较,血浆ET-1水平在移植后1 d 明显降低,为移植前的61%(P<0.01),移植7 d后,ET-1水平较移植后1 d 略有回升,为移植前的71%(P<0.01)。 结论血浆UⅡ和ET1的水平在骨髓单核细胞选择性移植术前后发生明显改变,为探讨骨髓单核细胞移植改善心脏功能的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5种ANCA相关性血管炎活动性评分量表的比较
    张立民;吴庆军;冯胜;曾小峰
    2010, 31(1):  103-105. 
    摘要 ( 1722 )   PDF (322KB) ( 8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5种系统性血管炎活动性评分量表的可靠性及相关性,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 以45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uto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韦格纳肉芽肿(wegener’s granulomatosis,WG)患者30例和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tis,MPA)患者15例。由2名评测者分别根据下述5种目前国际上常用的活动指数评价量表进行计分:伯明翰血管炎活动性评分(the Birmingham Vasculitis Activity Score,BVAS1994),韦格纳肉芽肿专用的BVAS(the BVAS for Wegener granulomatosis,BVAS/WG) ,BVAS2003,疾病累及范围指数(the Disease Extent Index,DEI),5因子评分(the Five Factor Score,FFS)。结果 5种评分量表均有很高的重复信度(ICC 0.97~0.98)和评测者间信度(ICC 0.93~0.98)。BVAS1994与BVAS2003(rs=0.961)、BVAS/WG(rs=0.872)、及DEI(rs=0.818),BVAS2003与BVAS/WG(rs=0.872)、DEI(rs=0.826),BVAS/WG与DEI(rs=0.776)间有较高的相关性,P值均小于0.001。FFS与其他评分量表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目前AAV活动性评分量表是可靠、有效的。应用不同评分量表所得数据之间可以相互比较。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许骥;郝恒剑;胡少东;尹春琳
    2010, 31(1):  106-108. 
    摘要 ( 1423 )   PDF (446KB) ( 2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CRP)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科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共1 528例(男954例,女574例)。抽取每位患者的空腹静脉血并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CRP)水平。所有入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对造影结果用Gensini积分法评价其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并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狭窄3组。用SPSS 10.0统计软件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不同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差异。结果 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血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可作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头痛的多模式镇痛疗效评价
    陆菁菁;杨中华;赵性泉
    2010, 31(1):  109-112. 
    摘要 ( 1555 )   PDF (876KB) ( 2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应用影像、超声检查和临床特征分析等方法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i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后头痛的原因,并观察氨酚羟考酮多模式镇痛治疗中-重度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107名aSAH患者分别在出血后1、2、3、5、7、10、14 d行头痛10 cm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中重度头痛患者行头颅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经颅三维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查,明确其发生原因。对无明确病因学的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治疗组给予氨酚羟考酮片剂,每次1片,每日3次 ,疗程3 d;对照组给予罗痛定,每次2片,每日3次 ,疗程3 d。结果 86.9%(93/107)的aSAH患者病程中存在中重度头痛,其中 9.7%(9/93)源自动脉瘤再出血,16.1%(15/93)的头痛患者经CT发现继发性脑积水,12.9%(12/93)经TCD发现存在颅内血管痉挛,其余61.3%(57/93)无阳性发现,考虑为出血后对脑膜和神经根刺激所致疼痛。对此类患者,氨酚羟考酮的总体显效率和疼痛强度差(pain intensity difference,PI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大多数aSAH患者存在中-重度头痛,氨酚羟考酮多模式镇痛对其中无病理学改变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丁嘉祥;张东亮;代文迪;计丹英;张莉;刘文虎
    2010, 31(1):  113-116. 
    摘要 ( 1606 )   PDF (691KB) ( 2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监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s,AVF)血流量以及相关临床指标,探讨引起AVF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透析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6例,使用TransonicHD02血液透析监护仪(超声稀释技术)检测AVF血流量和心输出量。收集血压、血脂、血红蛋白、钙磷、透析充分性(KT/v)等临床指标以及抗凝治疗情况进行相关分析。随访6个月,以发生内瘘血栓为终点事件,分析发生内瘘血栓的危险因素。结果 19.6%患者随访过程中发生AVF功能不良。患者分为AVF血栓组和非血栓组。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均匹配。分析2组的临床资料,发现其血压、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凝血时间、胆固醇、三酰甘油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VF流量在血栓组明显下降(P=0.001)。发生内瘘血栓患者的KT/v较非血栓患者减小(P=0.038)。按照内瘘流量500 mL/min作为阈值分为2组,发现当内瘘流量小于500 mL/min时,半年内内瘘的累计通畅率是65.2%,其发生血栓的风险是内瘘流量较大组的4.5倍。结论 AVF透析患者内瘘血流量越低,AVF发生血栓的可能性越大。AVF的血流量减于500 mL/min是发生近期血栓的强预测因素。及时纠正狭窄有利于提高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透析质量。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关系
    苏志燕;杨金奎;张琳
    2010, 31(1):  117-119. 
    摘要 ( 1579 )   PDF (632KB) ( 2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2005年6月至2008年5月住院的Ⅱ型糖尿病患者664例,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分为无视网膜病变(non-diabetic retinopathy,NDR)组和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组,比较2组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差异。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其危险因素建立方程。结果 DR组患者胆红素水平低于NDR组患者(P<0.01),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因变量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OR=1.011)、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OR=1.450)和收缩压(OR=1.011)是其独立危险因素,血清胆红素水平(OR=0.909)是其保护性因素。结论 胆红素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相关,应重视胆红素的抗氧化作用。

    门诊行多波长激光术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与干预
    赵雁;刘淑娴;孙力
    2010, 31(1):  120-122. 
    摘要 ( 1188 )   PDF (202KB) ( 1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门诊行多波长激光术治疗眼底疾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并给予有效的心理干预,使患者在激光术中情绪平稳,积极配合治疗以取得良好效果。方法 将110例门诊行多波长激光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干预组55人,对照组55人,收集其心理问题及心理需要,分析其心理特征,总结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结果 干预组55例患者中有48例情绪平稳,能积极配合医生顺利、安全地完成多波长激光术。结论 了解门诊行多波长激光术患者的心理状况并给予有效的干预,能使患者以最佳的身心状态配合医生完成激光术并获得最佳疗效,同时也能提高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效率。

    Ⅰ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探讨
    张桂菊;沈颖;朱逞;刘敏;白光辉
    2010, 31(1):  123-125. 
    摘要 ( 1437 )   PDF (321KB) ( 3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Ⅰ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早期诊断指标。方法 检测47例Ⅰ型糖尿病病人和3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尿液β2微球蛋白(Beta-2-microglobulin,β2-MG)、N-乙烯-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 beta-D-glucosaminidase,NAG)及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等指标,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UAE)分为将患者DM组(UAE<20 μg/min)和DN组(UAE 20~200 μg/min),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上述指标在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RBP与UAE正相关(r=0.24,P=0.032),RBP在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DN组高于DM组和对照组,NAG及β2-MG于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尿RBP可以作为诊断早期1型DN的参考指标之一,但其并不比UAE更敏感。

    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高能量胫骨Pilon骨折
    刘凤岐;鲁英
    2010, 31(1):  126-128. 
    摘要 ( 1258 )   PDF (295KB) ( 3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Rüedi-Allgower Ⅲ型Pilon骨折的术前准备、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的效果。方法 1997年1月至2005年8月收治的Ⅲ型Pilon骨折患者23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36.8岁。其中开放性骨折3例,闭合性骨折20例。采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10~63个月,平均34个月。按Mazur评分标准,治疗效果优8例,良11例,中2例,差2例,优良率为83%。结论 对Rüedi-Allgower Ⅲ型Pilon骨折应做详细的术前准备,对软组织损伤应作正确评估,正确选择手术时机,行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的方法有效可靠。

    不同麻醉方法在致痫灶精确定位切除术中应用的比较
    田肇隆;李京生;兰飞;王天龙
    2010, 31(1):  129-133. 
    摘要 ( 1351 )   PDF (243KB) ( 2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癫痫手术患者麻醉管理进行回顾性比较,探讨致痫灶精确定位切除手术中较好的麻醉方法。方法 对2005年至2007年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127例癫痫手术的麻醉病例资料进行回顾与分析。所有患者根据麻醉方法分为全麻组(A组,105例),全麻+术中唤醒组(B组,16例)和局麻+安定镇痛组(C组,6例)。A组和B组均实施全麻插管,患者插管后持续输注丙泊酚(2.69±0.48)mg/(kg·h-1),瑞芬太尼(0.09±0.02)μg/(kg·min-1)和维库溴胺0.05~0.06 mg/(kg·h-1)维持麻醉,其中部分A组患者联合吸入异氟烷0.4%~0.6%,而B组患者均未吸入异氟烷;C组患者不实施全麻,在用0.5%利多卡因与0.25%罗哌卡因合剂行头皮神经阻滞后,经静脉输注丙泊酚1~2 mg/(kg·h-1)和瑞芬太尼0.03~0.05 μg/(kg·min-1)实施安定镇痛。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致痫灶定位术实施前15 min停止丙泊酚和维库溴铵输注。在15~30 min 94.8%的A组患者均可满意实施致痫灶定位的检测;而B组患者在停药后20~40 min 100%可成功唤醒患者并实施检测;C组患者停药后清醒较快,但对致痫灶定位操作的耐受较差,其中2例患者拒绝合作而放弃。结论 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全麻均适合于癫痫手术的麻醉管理,术中应严格掌握给药剂量与时机,根据手术步骤精确调节麻醉药物的输注以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

    短篇
    高效分离与裂解脑线粒体的方法
    许红;高誉珊;吴海霞;孙红梅;和欣;王媛媛
    2010, 31(1):  134-135. 
    摘要 ( 348 )   PDF (207KB) ( 6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人和动物的整个生命活动中,线粒体是真核细胞内的重要细胞器,在细胞活动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在神经退行性疾病、脑卒中等的疾病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提取分离高纯度、具有活性的脑线粒体是进一步深入研究线粒体功能变化的关键。脑组织内含有的脂类很多,用一般传统的蔗糖-差数离心法提取脑线粒体,往往得不到大量高纯度的线粒体,因而限制了许多研究,经比较作者发现美国GENMED(杰美)公司的试剂盒可以达到要求,但说明书仅笼统地作了介绍,在实际的实验操作还存在诸多不便。

    医学前沿
    从生命科学领域解读《Science》2009年度十大突破
    张婷;王晓民
    2010, 31(1):  136-141. 
    摘要 ( 1328 )   PDF (533KB) ( 3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09年12月18日,美国《Science》杂志公布了2009年十大突破,其中生命科学领域占有2席:雷帕霉素和热量限制可延长哺乳动物寿命,基因治疗在多个致命性疾病中获得成功案例。本文主要对以上2项突破进行综述。
    2009年生命科学研究技术十大热点
    贺毅
    2010, 31(1):  142-145. 
    摘要 ( 272 )   PDF (608KB) ( 1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于产业界而言,2009年无疑是艰难的一年,生命科学也不例外。然而全球的生物技术公司和实验室已经发展了众多的新技术产品可以帮助你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今年实验室的预算肯定比往年更紧张,哪种技术更值得投资呢?美国《科学家》(TheScientist)杂志邀请了一组专家学者,对2009年生命科学领域的创新技术和产品进行了评选,这是《科学家》连续第2年进行此类评选,以下为评选结果前10名。

    名师
    用爱心护理病人
    卢晓娣;张正万
    2010, 31(1):  146-148. 
    摘要 ( 400 )   PDF (203KB) ( 2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刘淑媛,女,1942年9月生,1961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院护士学校,同年任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脏血管外科护士。1981年晋升为护师。1982年赴瑞士Genolier医院进修冠状动脉外科、婴幼儿心外科术后监护及人工辅助循环支持术后监护。1983年回国后积极筹建监护室,任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外科监护室护士长至今,1991年晋升为副主任护师,2003年晋升为主任护师。从事心血管外科临床护理一线工作4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