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3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9-12-21
    目次
    2009年12月 第30卷 第6期目 次
    2009, 30(6):  0-0. 
    摘要 ( 604 )   PDF (1111KB) ( 2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学系简介
    首都医科大学耳鼻喉科学院
    2009, 30(6):  0-0. 
    摘要 ( 817 )   PDF (1248KB) ( 2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以下简称北京同仁医院)和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为核心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中心是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世界卫生组织防聋合作中心,是我国耳鼻咽喉科领域重要的医疗、教学、科研单位,其重要科研成果曾两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已成为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的重要分支。首都医科大学耳鼻喉科学院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为依托,整合了包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附属复兴医院、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世纪坛医院和北京电力医院等十余所医院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教学和科研资源。首任院长为著名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韩德民教授,副院长为张罗教授(北京同仁医院)、王宁宇教授(北京朝阳医院)和张秋航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目次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第30卷总目次
    2009, 30(6):  0-0. 
    摘要 ( 229 )   PDF (220KB) ( 1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其他
    投稿须知
    2009, 30(6):  0-0. 
    摘要 ( 186 )   PDF (237KB) ( 1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进展
    L-精氨酸对兔气管上皮细胞纤毛运动的影响
    矫健;王鸿;孟娜;张罗
    2009, 30(6):  729-732.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09.06.001
    摘要 ( 1368 )   PDF (1278KB) ( 3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前体L-精氨酸(L-arginine,L-arg)对兔气管上皮细胞纤毛摆动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兔气管上皮组织块,采用高速数字化显微成像技术对纤毛摆动进行定量分析,观察10 mmol/L L-arg及100 μmol/L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甲酯(N-nitro-L-arginine methyl ester,L-NAME)对上皮纤毛摆动的影响。结果 1 Hanks平衡盐溶液(Hank's balanced salt solution,HBSS)对照组兔气管上皮细胞纤毛摆动在25 min内无明显变化;2 10 mmol/L L-arg处理组纤毛摆动频率(ciliary beating frequency,CBF)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其中加药20 min及25 min后,CBF与加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100 μmol/L L-NAME预孵育10 min后再加入10 mmol/L L-arg共同孵育25 min,CBF在各个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4 100 μmol/L L-NAME单独作用35 min内CBF无明显变化。结论 L-arg可促进兔气管上皮细胞纤毛摆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激活NOS产生NO而实现的。

    过敏性鼻炎血清特异性IgE与皮肤点刺试验的关联性分析
    张媛;刘承耀;张罗
    2009, 30(6):  733-736.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09.06.002
    摘要 ( 1274 )   PDF (1110KB) ( 9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血清特异性IgE检测与皮肤点刺试验在诊断过敏性鼻炎中的关联性。方法 皮肤点刺试验中尘螨阳性的过敏性鼻炎患者82例,采用瑞典法玛西亚公司UniCAP100系统检测血清尘螨特异性IgE,包括屋尘螨及粉尘螨,统计分析二者的关联性。结果 82例尘螨过敏患者中,55例尘螨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结果大于或等于1级, 特异性IgE水平与皮肤点刺试验结果的等级呈正相关(屋尘螨rs=0.58,粉尘螨rs=0.60)。不同年龄段患者的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结果与皮肤点刺试验的相关系数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40岁以上患者二者的检测结果无相关性。结论 尘螨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特异性IgE水平与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呈正相关,且随患者年龄变化而有所差异。诊断40岁以上患者时,推荐同时进行2种检测。

    鼻用皮质类固醇对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患者呼吸道一氧化氮浓度的影响
    高倩;王成硕;罗雪瑞;张罗
    2009, 30(6):  737-740.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09.06.003
    摘要 ( 1061 )   PDF (1046KB) ( 3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测定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患者鼻腔和口腔呼出气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浓度,观察鼻用类固醇治疗对上、下气道一氧化氮浓度的影响。方法 使用化学发光法测量28例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患者鼻腔和口腔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经布地奈德鼻喷雾剂(512 μg/d,1次/d)治疗14 d后重复测量。同期选择8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 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患者治疗前后口腔和鼻腔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鼻用类固醇激素治疗后鼻腔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但口腔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结论 鼻用皮质类固醇短期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可降低鼻腔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对口腔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无显著影响。

    JNK信号通路在老年大鼠耳蜗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谢静;罗凌惠;薛秋红;龚树生
    2009, 30(6):  741-745.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09.06.004
    摘要 ( 978 )   PDF (1914KB) ( 4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amino-terminal kinase,JNK)信号通路在老年大鼠耳蜗细胞凋亡中的作用,为老年性聋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多的切入点。方法 Wistar大鼠24只,其中12只为对照组(3~4月龄),12只为自然衰老组(22~24月龄);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测听力学改变;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老年大鼠耳蜗的超微病理变化;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p-JNK和p-c-Jun蛋白的表达。结果 老年组大鼠听力〔(72.083±13.345)dBSPL〕较对照组〔(32.083±3.878)dBSPL〕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透射电镜下可见外毛细胞有凋亡样改变,螺旋神经节细胞内大量脂褐素沉着;在耳蜗石蜡切片中可观察到p-JNK和p-c-Jun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定位于细胞核,老年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老年组内耳组织p-JNK和p-c-Jun的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大鼠老年性聋的发生过程中,各种损伤因素可能通过激活JNK信号通路而促使耳蜗细胞的凋亡。
    快动眼睡眠期相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人群特征的研究
    叶京英;韩德民;李彦如;曹鑫;刘志勇;丁秀;张玉焕
    2009, 30(6):  746-751.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09.06.005
    摘要 ( 951 )   PDF (1404KB) ( 4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呼吸事件发生与睡眠时相的关系,探索快动眼睡眠期(REM)依赖的OSAHS患者的临床和多导睡眠图特征。方法 OSAHS患者417例,行多导睡眠监测,以REM期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和非快动眼睡眠期(NREM)AHI的比例表示呼吸事件的REM期主导度。分析患者REM期和NREM期AHI和呼吸事件维持时程的差异以及REM期主导度与睡眠监测参数的相关性; 比较REM依赖患者(定义为REM期主导度≥2)与其他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 患者总体REM期和NREM期AH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1,P=0.718),呼吸暂停低通气时间指数(AHT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84,P=0.000)。229例(55.0%)患者REM期AHI小于NREM期,286例患者(68.6%)REM期AHTI大于NREM期。REM期主导度与AHI显著相关(r=-0.234,P=0.000)。REM依赖的OSAHS患者(67例/16.7%)与其他患者(350例)的AHI(t=10.708),觉醒指数(t=6.070),最低血氧饱和度(t=-5.989),阻塞性呼吸暂停事件比例(t=4.282),颈围(t=2.181)、ESS评分(t=2.772)及体质量指数(t=2.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REM睡眠期比例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REM睡眠期多数OSAHS患者存在呼吸事件时程的增长而非单纯的呼吸事件频率的增加。REM睡眠依赖的OSAHS患者AHI相对较低,病情严重度较轻。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人工耳蜗植入者的听力特点与效果分析
    刘博;董瑞娟;陈雪清;龚树生;李永新;郑军;韩德民
    2009, 30(6):  752-756.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09.06.006
    摘要 ( 858 )   PDF (1110KB) ( 3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LVAS)患者听力特点以及确诊时间与人工耳蜗植入后听觉言语发育的关系,探讨LVAS早期确诊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00-2008年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112例LVAS患者资料并进行分析,依据年龄分别进行婴幼儿日常听觉综合能力量表(the Infant-Toddle 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IT-MAIS)或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MAIS)以及Nijmegen人工耳蜗植入量表(Nijmegen Cochlear Implantation Questionnaire,NCIQ)效果评估。结果 1 112例患者发现耳聋的平均年龄为(2.1±1.76)岁,确诊LVAS平均年龄为(7.0±7.34)岁,耳聋发现年龄与LVAS确诊年龄间有较大差距;2 术前检查时确诊组50例(44.6%)患者,耳聋发现中位年龄2岁,确诊中位年龄9岁,手术中位年龄9岁;非术前确诊组62例(55.4%)患者,耳聋发现中位年龄为1.5岁,确诊中位年龄为2.3岁,手术中位年龄为4岁;3 112例患者均为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术前助听言语交流能力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9);4 对18例成人患者术后NCIQ数据分析,术前诊断组和非术前诊断组的术后言语恢复能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9)。对16例7岁以下植入者术后听觉能力评估发现术前诊断组和非术前诊断组在开机后2个月内对声音的察觉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确诊时间明显滞后于耳聋发现时间;LVAS的早期诊断有助于儿童残余听力的保护并有利于人工耳蜗术后早期听觉言语康复训练。
    声门上型喉癌cN0患者双侧颈部外科处理方式探讨
    于振坤;黄志刚;倪鑫;房居高;范尔钟;韩德民
    2009, 30(6):  757-759.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09.06.007
    摘要 ( 912 )   PDF (1034KB) ( 3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声门上型喉癌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linically lymph node negative,cN0 )患者双侧颈部转移淋巴结的处理方法。方法 对4年间32例声门上型喉癌(尤其是位于中线者)临床cN0患者采用一侧或病变主体侧颈部Ⅱ、Ⅲ区清扫术,术中送冰冻病理检查,根据病理结果,决定对侧是否手术治疗。实施手术侧术中冰冻检查证实淋巴结转移阳性者,同时实施对侧手术;阴性者,对侧颈部随访观察。结果 32例患者中11例术中冰冻检查阳性而行对侧清扫术,双侧手术的实施率为34.4%(11/32);对侧有6例术后病理证实有淋巴结转移,有效率为54.5%(6/11)。结论 声门上型喉癌cN0患者Ⅱ、Ⅲ区手术可解决大部分早期病变,应用一侧或病变主体侧的诊断治疗性颈清扫手术来决定对侧手术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可达到微创和有的放矢的双重目的。
    成年豚鼠膝状神经节及螺旋神经节细胞的体外培养
    翟梦瑶;高志强;梁英娟;沈鹏
    2009, 30(6):  760-765.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09.06.008
    摘要 ( 1054 )   PDF (1159KB) ( 5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比不同培养条件下膝状神经节细胞(geniculate ganglion cells,GGCs)和螺旋神经节细胞(spiral ganglion cells,SGCs)的体外生长情况以确定适宜的体外培养条件。方法 解剖成年豚鼠颞骨内段面神经和耳螺旋神经节,采用0.25%胰酶或1 g/L Ⅰ型胶原酶消化,随后用无血清培养基(DMEM/F12+B27)或含有阿糖胞苷(Ara-C)的低浓度血清培养基(DMEM/F12+胎牛血清)进行培养。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用免疫荧光法鉴定神经细胞。结果 使用DMEM/F12培养基添加B27或添加低浓度血清与Ara-C都可以在体外成功培养GGCs与SGCs,细胞接种48 h内可以贴壁生长,形成典型神经元形态。与无血清培养法相比,含有阿糖胞苷的低浓度血清培养组的细胞衰退现象出现较早,非神经元细胞的生长更加显著。得到的细胞经鼠抗神经元细胞核蛋白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反应证实为GGCs与SGCs。结论 采用联合有丝分裂抑制剂的低浓度血清培养法或无血清培养法都可以成功培养成熟GGCs和SGCs,为体外研究面神经和内耳疾病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材料。
    面神经损伤后热休克蛋白27在面运动核团的表达变化
    李万鑫;高志强;徐淼
    2009, 30(6):  766-769.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09.06.009
    摘要 ( 850 )   PDF (1289KB) ( 2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切断面神经后热休克蛋白27(heat shock protein 27,HSP27)在面运动核团内表达的变化情况;探讨面神经损伤后面神经功能恢复的分子机制。方法 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Wistar大鼠分为3组:实验组、手术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在切断右侧面神经术前和术后的第1、2、3、4天,获取不同组内2只大鼠右侧的面运动核团,从核团组织中提取包含热休克蛋白27在内的上清液,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测定上述不同实验组的组织上清液内热休克蛋白27的表达。结果 切断面神经术后第1天实验组,大鼠面运动核团内热休克蛋白27表达比切断前有明显提高,术后第2天表达达到高峰,术后第3天表达开始下降,术后第4天表达较术后第3天继续下降,但仍高于术前;手术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HSP27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切断面神经后,面运动核团内热休克蛋白27表达上调,术后第2天表达达到高峰,之后递减到术后第4天,但表达始终高于术前。
    过敏性疾病中辅助性T细胞的转录通路
    张媛;王成硕;张罗
    2009, 30(6):  770-774.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09.06.010
    摘要 ( 907 )   PDF (1216KB) ( 3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前对过敏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不仅局限于1型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s1,TH1)和2型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s1,TH2)的双重调节框架,新近发现的调节性T细胞(T regulatory cells,Treg)和促炎TH17细胞亦受到重视。外周T细胞克隆的分化主要取决于相应转录调节因子主导的转录通路,包括T-bet(TH1)、GATA-3(TH2)、FOXP3(Treg)以及ROR-γτ/ROR-α(TH17)。本文对不同T细胞亚群的转录调控机制及其在过敏性疾病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慢性丙型肝炎临床研究
    丙型肝炎患者基线T细胞分化状态与快速病毒学应答的相关性分析
    何智敏;赵艳;张永宏;马丽娜;师令娴;金怡;张小丹;陈新月
    2009, 30(6):  775-779.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09.06.011
    摘要 ( 1061 )   PDF (1221KB) ( 3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基线T细胞分化状态与抗病毒治疗快速病毒学应答(RVR)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27和CD28在CD8+T细胞上的表达,根据其表达差异,判断CD8+T细胞的不同分化状态:早期(CD28+/CD27+)、中期(CD28-/CD27+)和晚期(CD28-/CD27-);比较抗病毒治疗获得RVR组和非RVR组的基线CD27、CD28的表达水平及T细胞分化状态的差异。结果 获得RVR组的CD27、CD28在CD8+T细胞的表达均高于未获得RV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P=0.01)。T细胞的分化状态在RVR组以早、中期为主,而在非RVR组以晚期T细胞分化状态为主,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基线T细胞的分化状态与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慢性丙型肝炎RVR有一定相关性,可能与机体T细胞免疫在干扰素的免疫调节下参与病毒清除有关。
    角蛋白18在HepG2细胞凋亡中的磷酸化(Ser33,Ser52)及其意义
    柳雅立;石英;马丽娜;计云霞;魏飞力;吴昊;陈德喜;陈新月
    2009, 30(6):  780-783.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09.06.012
    摘要 ( 1135 )   PDF (1225KB) ( 3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角蛋白18 (keratin18,K18) 在人肝癌细胞HepG2凋亡中的磷酸化情况并分析其意义。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顺铂(cisplatin,CDDP)作用于HepG2细胞,用双标记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染色检测HepG2细胞的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不同凋亡状态下K18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顺铂可以使HepG2细胞发生明显的凋亡,而且凋亡比例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52位丝氨酸(Ser52)磷酸化水平随着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加;33位丝氨酸(Ser33)磷酸化在低浓度药物作用下增加,但在高浓度药物作用下明显减少。结论 Ser33和Ser52磷酸化的K18与HepG2细胞凋亡有密切关系。
    HCV/HBV共感染者抗病毒治疗疗效分析
    黄雁翔;陈新月;林尊慧;靳海英;马丽娜;谢放;郭向华;时红林
    2009, 30(6):  784-787.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09.06.013
    摘要 ( 1025 )   PDF (1046KB) ( 3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干扰素(IFN)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CV/HBV)共感染患者的疗效。方法 46例HCV/HBV共感染者、56例单独HCV慢性感染者及60例单独HBV慢性感染者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其中HCV/HBV共感染者及单独HCV慢性感染者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周,停药随访24周,分析疗效。结果 治疗后,HCV/HBV共感染者取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13.04%与单独HCV慢性感染者取得SVR(48.2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值:6.207,95% CI:1.655-23.28, χ2=8.562,P=0.003)。单独HBV慢性感染者取得SVR者(45.00%)与HCV/HBV共感染者取得SVR者(13.04%)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值:5.455,95% CI:1.463-20.332,χ2=7.357,P=0.007)。结论 HCV/HBV共感染比单独HCV或单独HBV慢性感染更难治,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HCV/HBV共感染有疗效,但需要进一步优化治疗。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胰岛素受体的表达
    邵清;纪冬;张健;陈新月;陈国凤
    2009, 30(6):  788-790.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09.06.014
    摘要 ( 902 )   PDF (1059KB) ( 3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胰岛素受体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的表达情况。方法 选取27名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依照病理诊断分为轻度(F0)、中度(F1-2)、重度(F3-4)3组进行临床生化检测,同时取肝组织提取RNA,反转录为cD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 INSR)mRNA水平,分析肝组织不同病理分级时INSR的表达及临床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随着肝组织病理分级的加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及胆红素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增高,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及胰岛素受体(INSR)的表达下降。若以F0组INSR的表达量为100%,则F1-2组INSR的表达为78.8%,F3-4组为30%。结论 胰岛素受体的表达随肝脏纤维化的增加而减少,Ⅱ型糖尿病发病率升高。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糖代谢异常及其危险因素
    王力芬;张爱秋;单媛;霍娜;陆海英;吴赤红;徐小元
    2009, 30(6):  791-794.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09.06.015
    摘要 ( 1030 )   PDF (1049KB) ( 3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明确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糖代谢异常(空腹血糖升高与Ⅱ型糖尿病)的发生率,探讨其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luorogenic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对152例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其中54例合并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与82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其中30例合并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进行血清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RNA和HCV基因型的检测。将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child A、B、C 3组。比较CHC与CHB 2组患者Ⅱ型糖尿病发病率的差异,探讨HCV感染易发生糖代谢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 CHC患者空腹血糖升高的发生率为24.8%,Ⅱ型糖尿病发病率为19.2%,肝硬化患者合并Ⅱ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为25.9%;child pugh A、B、C 3型患者分别为17.4%,29.2%和42.9%。2 CHB患者的Ⅱ型糖尿病发生率为 9.7 %,肝硬化患者占6.7%,child pugh A、B、C 3型患者分别为 0 %, 0 %和6.7 %。3 CHC患者Ⅱ型糖尿病发生率高于CHB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 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基因1b型、年龄、高血压、肝硬化是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合并Ⅱ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 CHC患者易发生糖代谢异常,是否合并Ⅱ型糖尿病与基因1b型、肝硬化、高血压和年龄相关。
    乙醇对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
    单媛;霍娜;张爱秋;王力芬;陆海英;徐小元
    2009, 30(6):  795-798.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09.06.016
    摘要 ( 906 )   PDF (1071KB) ( 3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乙醇对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非饮酒与饮酒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临床表现、病毒学、预后方面的差异。结果 162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中,非饮酒者99例,少量饮酒者34例,大量饮酒者29例,3者的病程中位数分别为12、9、8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非饮酒者的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γ-谷氨酰转移酶(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GG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平均红细胞容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与少量饮酒及大量饮酒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量饮酒者中,高病毒载量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非饮酒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1.0%和14.1%,P=0.037)。非饮酒者中肝硬化32例(32.3%),少量饮酒者为13例(43.3%),大量饮酒者为18例(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非饮酒者中死亡2例(4.0%),少量饮酒者死亡2例(5.9%),大量饮酒者死亡5例(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非饮酒者与饮酒者肝癌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饮酒可加重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损害,加速病情的进展,增加肝硬化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大量饮酒有可能促进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的复制。
    丙型肝炎病毒干扰素抵抗机制研究进展
    任姗;陈新月
    2009, 30(6):  799-804.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09.06.017
    摘要 ( 1013 )   PDF (1072KB) ( 4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干扰素在宿主天然抗病毒防御及外源性治疗过程中具有显著作用。然干扰素作为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的唯一治疗手段,干扰素抵抗广泛存在。HCV基因编码的病毒蛋白参与其中,使得肝细胞与病毒相互作用,影响干扰素信号传导及靶向抗病毒蛋白发挥作用。
    基础研究
    11,12-环氧二十碳三烯酸对缺氧/复氧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及细胞间黏附因子-1表达的影响
    邱笑违;王珏;王红霞;王雯;蒋东桥;芦玲巧;唐朝枢;张立克
    2009, 30(6):  805-808.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09.06.018
    摘要 ( 1086 )   PDF (1108KB) ( 2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11,12-环氧二十碳三烯酸(11,12-epoxyeicosatrienoic acids,11,12-EET)对缺氧/复氧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以及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了解环氧二十碳三烯酸发挥血管保护作用的可能途径,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1,12-EET对照组、缺氧/复氧组和11,12-EET缺氧/复氧组。通过向培养瓶内通入混合气体(2% O2,5% CO2,93% N2)3 h,复氧1 h,复制缺氧/复氧损伤模型。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用比色法检测培养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的变化,用RT-PCR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mRNA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细胞间黏附分子-1蛋白表达,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蛋白激酶B(Akt)。结果 11,12-EET在常氧条件下可对细胞造成轻度损伤,在缺氧/复氧条件下能显著提高内皮细胞的存活率,提高SOD的活性,降低MDA的含量,抑制细胞间黏附分子-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提高Akt的表达。结论 11,12-EET具有减轻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作用,这可能与其能提高缺氧/复氧条件下内皮细胞SOD活性、清除氧自由基、抑制细胞间黏附分子-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和促进Akt的表达有关。
    模拟瞳孔阻滞及虹膜膨隆的实验系统和方法
    薄雪峰;曹海勇;杨进;谈炎;田新;全海英;刘志成
    2009, 30(6):  809-811.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09.06.019
    摘要 ( 709 )   PDF (1111KB) ( 3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在不破坏虹膜环状形态结构及保持虹膜组织活性的前提下,设计一种模拟瞳孔阻滞及虹膜膨隆的实验系统和一种测量虹膜组织在前后房压强变化的情况下发生膨隆变形的实验方法。方法 对原有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建立虹膜小试样微变形的双目立体测量图像采集系统,获得兔虹膜组织随前后房压强变化而膨隆变形的二维图像序列,利用立体视觉技术计算虹膜组织随压强变化而膨隆变形的三维空间坐标。将代表虹膜膨隆高度的Z轴数据进行平均并进行曲线拟合,得到表征虹膜膨隆高度与前后房压强差之间关系的曲线。结果 获得模拟前后房压强差分别为50 、100、200、300、400、500和600 Pa时的虹膜膨隆变形曲线。结论 随着前后房压强差的增大,虹膜膨隆变形曲线的弯曲程度增大,该实验系统和方法可以获得虹膜膨隆变形与前后房压强差之间的规律。
    Bcl-2、Bak及caspase-9、3在维生素E琥珀酸酯诱导人胃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苑林宏;张晓华;张岭;吴坤
    2009, 30(6):  812-816.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09.06.020
    摘要 ( 972 )   PDF (1139KB) ( 3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维生素E琥珀酸酯(VES)对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人胃癌SGC-7901细胞为肿瘤模型,给予不同浓度水平的VES处理不同时间后,采用四甲偶氮唑盐比色(MTT)法观察VES对人胃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用Annexin-V-FITC 方法检测VES对胃癌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VES处理后的胃癌细胞中Bcl-2和Bak蛋白表达及caspase-9、 caspase-3 酶原的表达。结果 (12.5~50.0)μmol/L的VES作用于人胃癌细胞24 h后就可以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Annexin-V-FITC和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50 μmol/L VES处理SGC-7901细胞12 h后即可以引起细胞凋亡,且随作用时间的延长凋亡越明显。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VES可以调节胃癌细胞中与凋亡相关的Bcl-2和Bak蛋白的表达,同时促进caspase-9、caspase-3酶原的裂解与活化。结论 调节Bcl-2和Bak蛋白的表达,并裂解caspase-9、 caspase-3 是VES在体外发挥对人胃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的可能机制之一。
    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双标记技术在大鼠全脑脑片培养中的应用
    杨丽君;韩伟娟;崔红;黄德庄
    2009, 30(6):  817-820.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09.06.021
    摘要 ( 1161 )   PDF (1230KB) ( 14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 和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技术检测全脑脑片特定核酸和蛋白的表达。方法 在静态全脑脑片培养的基础上,将培养的脑片进行冰冻切片,然后联合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特定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脑片冰冻切片的质量可以进行后续的实验;与单纯应用一种方法相比,联合应用两种技术可同时在核酸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待测基因,两种显色方法不相互冲突,且可以更直观地显示核酸和蛋白的表达模式。结论 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双染技术明显优于单纯的原位杂交技术或免疫组化;该双染技术可用于脑片培养中的基因和蛋白检测。
    SYBR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人c-myc基因方法的建立
    孙秀静;朱圣韬;徐有青;张澍田
    2009, 30(6):  821-826.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09.06.022
    摘要 ( 966 )   PDF (1434KB) ( 3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构建含有c-myc基因的重组质粒并以其为模板,建立以SYBR GreenⅠ染料为荧光指示剂的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检测c-myc的标准曲线,为FQ-PCR准确检测c-myc奠定基础。方法 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从人食管鳞癌组织的总mRNA中反转录扩增c-myc cDNA,将纯化的PCR产物与pGEM-T Easy载体进行连接,转化宿主菌DH-5α,然后挑选阳性克隆重组质粒,分别用PCR扩增、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Ⅰ酶切进行鉴定并测序分析。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质粒浓度,计算拷贝数制备FQ-PCR浓度梯度标准品。最后对质粒标准品进行FQ-PCR检测。结果 PCR扩增、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均证实c-myc重组到pGEM-T Easy 载体上。建立了人c-myc标准曲线,其对数与相应的Ct值(循环阈值)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2=-0.99~-1,斜率为-3.1~-3.6。结论 所构建的人c-myc质粒标准品应用SYBR GreenⅠ荧光染料技术建立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好,灵敏性和特异性高,准确可靠,此方法可作为FQ-PCR检测c-myc基因的标准方法。
    2005年至2008年某医科大学40岁以上职工体检参检率分析
    朱晓芳;侯婕;胡梅;段宝焕;朱宪
    2009, 30(6):  827-830.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09.06.023
    摘要 ( 687 )   PDF (1035KB) ( 2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某医科大学2005年至2008年40岁以上职工健康体检参检率和各体检项目参检率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08年某医科大学40岁以上职工体检资料,比较4年来整体参检情况,各体检项目参检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某医科大学40岁以上职工人群整体的参检比例逐年提升,依从性有所下降;各体检项目的参检率受教育背景因素的影响。结论 需要开展对特定人群的健康教育以提高体检参检率,应有针对性地对体检项目进行改进。
    临床研究
    躁狂症患者的自我参照效应研究
    赵馨;马辛;贾竑晓;朱虹;卜力
    2009, 30(6):  831-833.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09.06.024
    摘要 ( 889 )   PDF (1036KB) ( 3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应用自我参照效应的实验心理学范式探讨躁狂症与自我的关系。方法 对15例躁狂症患者及15例正常被试进行自我参照效应的测查并分析结果。结果 正常被试自我定向任务的R判断记忆结果优于鲁迅定向任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对照组出现了自我参照效应。但躁狂症患者组自我定向任务的R判断记忆结果与鲁迅定向任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躁狂症患者组未表现出自我参照效应。结论 躁狂症患者的自我参照效应存在异常。
    中药复方912注射液对MODS动物模型氧代谢的实验研究
    任添华;武元星;任爱民;张淑文;王宝恩
    2009, 30(6):  834-837.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09.06.025
    摘要 ( 1053 )   PDF (1047KB) ( 2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为探讨复方912注射液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动物模型机体组织细胞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体质量20~25 kg的1年期雄性健康小香猪32只,以标准大肠杆菌由右侧颈内静脉缓慢注入,于注入5 h后制成MODS动物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MODS动物模型随机分为912液治疗组和0.9%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2组动物模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5、7 h采用热稀释原理测定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测定CO的同时由Swan-Ganz漂浮导管的肺动脉测孔抽取混合静脉血,由颈动脉鞘管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将所得的数据及动物当时的血红蛋白和吸氧浓度(21%)输入监护仪计算出CaO2(arterial oxygen content,动脉氧含量)、氧输送量(oxygen delivery,DO2)、氧消耗量(oxygen consumption,VO2)、氧输送指数(oxygen delivery index,DO2I)、氧消耗指数(oxygen consumption index,VO2I)、氧摄取指数(oxygen extraction rate,O2Ext)。结果 经过复方912液的治疗MODS动物模型DO2在接受治疗5、7 h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VO2在治疗7 h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DO2I 、VO2I在治疗3、5、7 h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P=0.027),而O2Ext在治疗后1 h即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治疗后5、7 h较治疗后1、3 h也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 复方912液可明显改善MODS动物模型氧代谢指标,为912液对MODS的进一步临床治疗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高危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齐弘炜;吴明营;蒙革;崔华楠;赵建刚;周自强;王妍军;赵凤华
    2009, 30(6):  838-840.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09.06.026
    摘要 ( 1119 )   PDF (1037KB) ( 2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a balloon pump,IABP)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公路转运中的应用情况,总结公路转运及其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围手术期的应用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CABG患者围手术期置入IABP的临床资料及IABP放置的原因、时机和预后。结果 救护车市内公路及高速公路转运IABP患者10例,未发生断电及机械故障,IABP管道无打结、脱出,转运途中患者无心脏事件发生。平均IABP辅助时间为(76.6±28.2)h。78例行CABG术的患者中有67例康复出院,住院死亡11例。主要死亡原因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和肺部感染。结论 2 h以内、100 km以内的市内及高速公路转运放置IABP患者是安全的。IABP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循环辅助手段,能提高高危CABG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性。
    58例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分析
    侯会玲;赵洪芬;聂秀红
    2009, 30(6):  841-844.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09.06.027
    摘要 ( 912 )   PDF (1124KB) ( 2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鉴别诊断咳嗽变异型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与慢性咳嗽。方法 对112例慢性咳嗽患者经询问病史,摄X线胸片,做肺功能检查(支气管激发试验)和过敏原筛查。检查结果做卡方检验。结果 112例慢性咳嗽患者中有58例确诊为CVA,其X线胸片无异常改变,支气管激发试验均阳性,过敏原皮试阳性率为86.2%(50/58);42例存在诱因,其过敏原皮试阳性率为74.5%(38/42),其中79%(30/38)能检测到与诱因相关的过敏原;无诱因者的皮试阳性率为75%(12/16)。其他54例慢性咳嗽患者中X线胸片正常者34例,肺纹理增重者17例、有肺气肿征3例;支气管激发试验全部阴性,其中3例用力呼气1秒率(FEV1/FVC)<70%及用力呼气1秒量(FEV1)<80%;非CVA组过敏原皮试阳性率为16.7%(9/54);41例有诱因,其过敏原检测阳性率为12.2%(5/41),无诱因者皮试阳性率为30.8%(4/13)。经卡方检验,2组患者发病诱因(χ2=0.180,P=0.6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X线胸片无异常者(χ2=26.151,P=0.000)、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χ2=112,P=0.000)、过敏原皮试阳性率(χ2=54.248,P=0.000)和无诱因病例中过敏原皮试阳性率(χ2=5.673,P=0.017)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组CVA患者的过敏原与诱因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无诱因的病例中大多数能检测出过敏原。支气管激发试验及过敏原筛查是诊断CVA的重要方法。
    颅内血管外膜细胞瘤与血管瘤型脑膜瘤的超微病理鉴别
    孙异临;张懋植;曲宝清;张辉;李玮
    2009, 30(6):  845-848.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09.06.028
    摘要 ( 1043 )   PDF (1177KB) ( 3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颅内血管外膜细胞瘤及血管瘤型脑膜瘤的超微结构进行鉴别诊断。方法 对6例颅内血管外膜细胞瘤和6例血管瘤型脑膜瘤的手术活检标本进行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其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特点。结果 颅内血管外膜细胞瘤的瘤细胞为梭形或多边形并围绕血管呈灶状或非典型的旋涡状分布,在细胞游离的一侧可见不连续的基底膜,细胞膜表面可见少量吞饮小泡及致密斑。血管瘤型脑膜瘤细胞为梭形或不规则形,呈旋涡状分布在血管周围,其细胞突起细长并呈指状相互交织,胞质内可见中间丝,相邻胞膜之间有明显的桥粒连接,肿瘤间质内有大量血管结构。结论 血管外膜细胞瘤是与中胚叶相关的恶性肿瘤,而血管瘤型脑膜瘤是来源于蛛网膜上皮细胞的良性肿瘤,两者的组织学来源及超微结构特点有本质的区别。电镜检查可以对血管外膜细胞瘤及血管瘤型脑膜瘤进行鉴别。
    脓毒症大鼠小肠动力障碍及厚朴酚干预实验研究
    杨铁城;张淑文;王红;任添华
    2009, 30(6):  849-853.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09.06.029
    摘要 ( 1075 )   PDF (1098KB) ( 4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厚朴酚对于脓毒症大鼠肠动力学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的方法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 厚朴酚(10-5 g/kg)于注射内毒素前15 min尾静脉注射。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动物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模型干预组、模型安慰剂组和对照安慰剂组,于造模12 h后测定各组动物小肠传输百分率和离体肌条肌张力。同时测定小肠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另外,于造模后2 h测定小肠肌条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 )活力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 厚朴酚可以明显增加脓毒症大鼠小肠传输速率(P=0.002),明显增加脓毒症大鼠小肠肌条自主收缩频率以及小肠肌条对于甲酰甲胆碱机械收缩反应。厚朴酚能够明显下调脓毒症大鼠iNOSmRNA的表达(P=0.000),降低脓毒症大鼠小肠组织NO含量(P<0.01)。另外厚朴酚可以增加脓毒症大鼠小肠组织SOD活力,减少MDA含量(P=0.000)。结论 厚朴酚预处理可以显著改善脓毒症大鼠的小肠动力障碍。拮抗氧化应激和降低NO合成可能是其产生这一有益作用的主要机制。
    硅油填充术后眼压及房角改变
    冯星
    2009, 30(6):  854-857.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09.06.030
    摘要 ( 874 )   PDF (1054KB) ( 3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硅油填充术后眼的房角改变及其与眼压升高的关系。方法 对行硅油填充术后27例29只眼术后的眼压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硅油取出术前进行超声生物显微镜、裂隙灯显微镜及非接触眼压检查。结果 29只眼中有12只眼术后出现了硅油继发性青光眼,发生率为41.4%。眼压开始升高时间从术后第2天至术后5年不等。最高眼压从29 mmHg~56 mmHg,平均39.5 mmHg(1 mmHg=0.133 kPa)。超声生物显微镜和裂隙灯显微镜的检查结果显示,正常眼压组和硅油继发性青光眼组相比较,后者中前房硅油颗粒、硅油乳化、周边虹膜前粘连、无晶体眼及人工晶体眼的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前者。硅油取出术后,继发性青光眼的12只眼3 d内眼压全部恢复正常,1周后眼压>24 mmHg的2只眼在1月后眼压>24 mmHg的仅有1只眼。该眼于取硅油术后1月行睫状体光凝术,术后眼压控制。结论 前房硅油颗粒、硅油乳化、周边虹膜前粘连、无晶体眼及人工晶体眼,有可能是硅油继发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硅油取出术是治疗硅油继发性青光眼的相对有效的方法。
    快讯
    “中国2009年蔓延全国的早期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病例的临床特征研究”一文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崔娜;曹彬;杨汀
    2009, 30(6):  857-857. 
    摘要 ( 319 )   PDF (739KB) ( 1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由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临床专家组领衔,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地坛医院等多家单位组成的研究组对我国早期的426例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变化等临床特征进行了系统性描述及分析研究。研究论文于当地时间2009年12月9日发表于国际著名医学刊物《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临床研究
    先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对后继脑梗死的影响
    吴军;湛彦强;张金平;许杰;张苏明
    2009, 30(6):  858-861.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09.06.031
    摘要 ( 1117 )   PDF (1050KB) ( 3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与脑梗死间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患者脑梗死前是否发生同侧TIA,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TIA组和N-TIA组,将2组人群脑梗死体积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Modified Edinburgh-Scandinavia Stroke Scale,MESSS)评分进行比较;同时观察TIA组患者TIA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其发作与后继脑梗死间隔时间等因素对脑梗死体积和MESSS的影响。结果 先发TIA患者的脑梗死体积和MESSS评分均显著低于N-TIA组(P<0.05)。TIA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TIA与脑梗死间隔时间等因素均对脑梗死体积和MESSS评分产生显著影响。结论 先发TIA有可能对后继脑梗死患者的脑细胞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并且脑梗死体积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特定的TIA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其与脑梗死特定的间隔时间显著相关。
    综述
    纳米技术在皮肤美白及抗衰老中的应用
    杨高云;崔羽立;钟珊
    2009, 30(6):  862-865.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09.06.032
    摘要 ( 1081 )   PDF (1046KB) ( 8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纳米技术是近些年来新兴并蓬勃发展的技术,对诸多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者针对纳米技术在美白及抗衰老美容化妆品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从纳米技术的概念、纳米技术的优势进行了介绍;对皮肤衰老及美白剂开发的基础研究进行了概述,并介绍了纳米技术在抗衰老成分以及美白成分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同时介绍了部分相应的纳米级化妆品;最后对当前纳米技术中存在的主要毒理学问题加以阐述,并对纳米技术今后在化妆品中应用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名师
    孙衍庆:智慧人生
    陈瑞芳
    2009, 30(6):  866-868. 
    摘要 ( 519 )   PDF (1035KB) ( 2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孙衍庆,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博士后导师。1923年出生,山东烟台人。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6年制(现北京大学医学部).自1964年开始研究门静脉高压症的病理生理改变,重点研究限制性门腔静脉侧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首先提出根据血流动力学指标计算吻合口大小的公式,并得到广泛应用。1979年试制成功生物心瓣膜,同年在临床上开始应用。1982年进行夹层动脉瘤切除并以人工血管替换成功。1984年在国内首次应用Benall术式治疗马凡综合征患者的心血管方面的病理改变(主动脉根部瘤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并取得成功。1985年在国内第一次应用带瓣人工血管进行主动脉瘤与主动脉瓣切除替换成功。1995年首次在国内对马凡综合征患者进行基因诊断研究,并取得成功,填补了我国该病基因诊断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