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5年 第26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5-10-24
    其他
    北京三博复兴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二病区简介
    2005, 26(5):  0-0. 
    摘要 ( 528 )   PDF (9819KB) ( 2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国内著名颅底神经外科专家于春江教授为核心的北京三博复兴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二病区,主要治疗各种鞍区肿瘤、后颅窝肿瘤、小脑幕上肿瘤。进行面瘫及神经功能重建与修复,尤为擅长诊断与治疗垂体腺瘤、听神经痛和岩斜坡区脑膜瘸。在硅微手术切除颅内肿瘤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年完成颅内肿瘤显微手术约500例,其中听神经瘤显微手术50例、垂体腺瘤显微手术180例、岩斜坡区肿瘤显微手术50例。在颅底显微解剖和手术入路研究及颅底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

    首都医科大学儿科学系简介
    2005, 26(5):  0-0. 
    摘要 ( 277 )   PDF (451KB) ( 1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依托全国最大的儿科综合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整合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宣武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和北京同仁医院等临床资源,2002年成立的首都医科大学儿科学系,成为儿科学科和高级儿科医学人才培养的综合平台和全国儿童疾病的诊疗基地。学科概况与特色儿科学系除拥有我国儿科学界仅有的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胡亚美、张金哲教授外,还拥有江载芳、潘少川、李仲智、杨永弘等国内外著名儿科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妇产科学系简介
    2005, 26(5):  0-0. 
    摘要 ( 306 )   PDF (9856KB) ( 2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05年成立的首都医科大学妇产科学系整合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宣武医院、北京友谊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和北京复兴医院的妇产科资源,成为北京市集妇产科学临床、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人才培养基地。其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是北京市唯一的二三级甲等妇产科学专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妇产科学系拥有包括黄醒华、靳家玉、夏恩兰、吴连方、翟桂荣、邓小虹、张为远、李坚、王香平、张震宇、吴玉梅、吴青青、王树玉、段华、吴姗姗、赖爱鸾、李斌等20余位学术带头人,在妇产科临床、流行病学、基础研究和教学领域内均有所建树。

    目次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第26卷第5期目次
    2005, 26(5):  0-0. 
    摘要 ( 191 )   PDF (888KB) ( 1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儿科学研究
    儿童肺炎链球菌对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敏感性研究
    王咏红;佟月娟;俞桑洁;杨永弘
    2005, 26(5):  517-520. 
    摘要 ( 632 )   PDF (564KB) ( 2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2002—2004年北京儿童医院门诊5岁以下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拭子中分离出的肺炎链球菌,对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使用E试验法(E-test)对114株肺炎链球菌进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 114株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不敏感率为36%,对阿莫西林/棒酸全部敏感,对头孢菌素中头孢曲松不敏感率为6.1%,头孢呋辛为30.7%,头孢克洛为29%,大环内酯类耐药率在90%左右,全部菌株对氟喹诺酮类敏感。结论 儿童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和头孢二代抗菌药物不敏感率为29%~36%,对大环内酯类耐药在90%左右,未发现对氟喹诺酮类耐药菌株。

    饮食脂肪对小鼠脑聚集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影响
    齐可民;焦宏;江载芳
    2005, 26(5):  521-524. 
    摘要 ( 611 )   PDF (207KB) ( 3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高脂饮食状态下不同脂肪酸种类对脑聚集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花生四烯酸(AA)的影响。方法 采用C57BL/6J雌性小鼠,在成年期和幼年期分别给予不同种类高脂饲料(18%脂肪,供能比为36%)喂养,分为高脂豆油饲料、高脂鱼油饲料和高脂豆油:鱼油(5:1)混合饲料组,以正常饲料(6%脂肪来自豆油,供能比为12%)为对照,时间为4个月。然后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小鼠脑组织脂肪酸进行测定。结果 4组不同饲料对脑组织中DHA和AA水平的影响在成年期和幼年期小鼠之间无差异。与高脂豆油饲料组相比,高脂鱼油饲料组小鼠脑组织中DHA的含量无显著变化,但AA及其前体亚油酸(LA)含量均显著降低,导致DHA/AA比值升高;高脂豆油:鱼油混合饲料组小鼠脑组织中DHA、AA及其前体LA含量均无显著变化,但DHA/AA比值升高。结论 饮食中鱼油n-3脂肪的摄入增加不影响脑DHA水平,但减少了AA的聚集,使得DHA/AA比值升高。

    中国先天性心脏病Nkx2.5基因突变筛查及关联研究
    石琳;申阿东;李晓峰;柏松;关晓蕾;李仲智
    2005, 26(5):  525-528. 
    摘要 ( 870 )   PDF (529KB) ( 3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Nkx2.5基因突变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中国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DNA测序技术,对110例CHD患儿及110例正常对照者的Nkx2.5基因外显子1及其侧翼进行突变检测,并对其SNP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单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是否与CHD有关。结果 在Nkx2.5基因外显子1中,CHD组及对照组均未发现有任何突变位点,仅在CHD组找到1个新的SNPs;这个新的SNPs位于上游63碱基,其基因型频率在VSD组及TOF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021,df=2,P<0.01;χ2=15.233,df=2,P<0.01),等位基因频率在VSD组及TOF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分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24.813,df=1,P<0.01;χ2=7.146,df=1,P<0.01)。结论 Nkx2.5基因突变与中国先天性心脏病之间无相关,Nkx2.5基因上的SNP与中国先天性心脏病中室间隔缺损和法洛四联症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不同剂量氢化可的松对内毒素休克早期大鼠内环境影响的实验研究
    王荃;钱素云;杨新利
    2005, 26(5):  528-531. 
    摘要 ( 597 )   PDF (207KB) ( 3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氢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HC)对内毒素休克早期大鼠内环境的影响。方法 经股静脉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25 mg/kg,建立内环境紊乱的内毒素休克早期大鼠模型。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替代LPS和HC)、内毒素休克早期组(LPS组,等量生理盐水替代HC)、大剂量HC组(HD组,HC 100mg/kg)、中剂量HC组(MD组,HC 50 mg/kg)和小剂量HC组(LD组,HC 5 mg/kg),每组8只动物。模型建立后经静脉注射HC处理并观察4 h后,经股动脉取血进行微量血气、血糖及电解质钾、钠、钙的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LPS组出现明显的代谢性酸中毒、高血钾、高血钠、低血钙及高血糖等内环境紊乱状态(P<0.05)。各HC干预组代谢性酸中毒指标及高血钾有所改善,以LD组改善最为显著(P<0.05)。仅LD组血钙明显高于LPS组(P=0.023),MD、HD组与LPS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LD组的基础血糖值与实验结束时血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结束时,LPS组血糖显著高于对照组和LD组(P<0.05);而HD组血糖甚至较LPS组高,MD组结果介于HD组与LD组之间,与H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内毒素休克早期大鼠存在明显的内环境紊乱,不同剂量HC对其影响不同。小剂量HC对早期内环境紊乱有所改善,大、中剂量HC对内毒素休克早期内环境紊乱未见明显改善。

    HLA-DQA1、DMA、DMB基因与1型糖尿病的关联性研究
    桑艳梅;颜纯;朱逞;倪桂臣;胡亚美
    2005, 26(5):  532-535. 
    摘要 ( 762 )   PDF (204KB) ( 3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组织相容性复合体DMA、DMB和DQA1基因与中国人1型糖尿病的易患相关性。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和斑点杂交技术对研究对象的DMA、DMB和DQA1基因进行分型。结果 DMA* 0103和DMB* 0103基因在1型糖尿病病人中的频率显著增高(P<0.01,P<0.05),与中国人1型糖尿病易患性正相关。DMA* 0102和DMB* 0101基因在对照中的频率显著增高(P<0.01),与1型糖尿病保护性正相关。DMA* 0102和DMB* 0101基因在携带DQA1* 0501基因的对照中的频率显著增高,上述2个基因具有较强的保护性。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与对照携带DMA、DMB易患性和保护性基因的情况进行研究发现:DMA、DMB易患性基因具有部分显性遗传的特点,DMA、DMB保护性基因则具有部分隐性遗传的特点,两者均具有累加效应。

    小儿扩张型心肌病的限制性心功能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杜忠东;顾艳红;李仲智
    2005, 26(5):  536-539. 
    摘要 ( 805 )   PDF (212KB) ( 2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儿限制性舒张功能异常(RDD)的发生情况,以及RDD与患儿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42例DCM患儿(男21例,女21例;年龄1~14岁,平均6.4岁)及42名年龄、性别配对的健康对照儿的左室舒张功能,并对患儿定期随诊。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DCM患儿的二尖瓣血流E峰减速时间(DT)明显缩短〔(88±27)ms比(128±40)ms,P<0.01〕,E/A比值升高,提示有RDD。参考小儿正常值,42例患儿中20例(48%)有左室RDD,16例(38%)DT缩短,14例(33%)E/A比值增高;对照组无1例DT缩短。RDD与左房室扩大、肺动脉压力及心功能分级有关,而与左室射血分数无关。全部患儿随诊至死亡或末次心脏超声检查时间平均(26±16)个月,结果20例有左室RDD者7例(35%)死亡,3例(15%)病情恶化,10例(50%)未变,无1例好转;而22例无RDD患儿仅1例(5%)死亡,2例(9%)恶化,5例(23%)未变,14例(63%)病情好转,2组的病死率及好转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结论 48%DCM患儿存在RDD,RDD与患儿心功能分级及预后有关,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有帮助。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抗生素耐药和耐药基因的检测
    樊剑锋;杨永弘;马琳;佟月娟
    2005, 26(5):  540-544. 
    摘要 ( 834 )   PDF (523KB) ( 2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北京地区社区感染和院内感染中金黄色葡萄球耐药情况变化。方法 用琼脂稀释法检测了471株从北京地区收集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11种抗生素的敏感水平(其中422株菌株从1993年至2000年门诊脓疱疮患儿分离获得,49株从2000年烧伤病房住院患者分离获得)。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上述菌株进行了mecA耐药基因的检测。结果 引起社区感染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比率由1993年的12.2%上升至2000年的29.8%,对甲氧西林均表现为低度耐药。引起院内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甲氧西林的耐药率为63.3%,表现为高度耐药。所有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100%耐药,对红霉素、四环素、克林霉素和氯霉素的耐药率分别约80%、70%、60%和50%。引起社区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未发现庆大霉素和利福平耐药菌株,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由1993年的2.4%上升至2000年的21.3%;引起院内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和利福平的耐药率分别为63.3%、63.3%和57.1%。所有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对夫西地酸和万古霉素敏感。2000年分离的多重耐药菌株比例较1993年有所增加。PCR对mecA耐药基因的测定结果显示,所有对甲氧西林高度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cA耐药基因均呈阳性;对甲氧西林低度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cA耐药基因均呈阴性。结论 在本实验所及范围内,北京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率逐渐上升,mecA耐药基因测定是筛选耐药MRSA菌株的快速、简易手段。

    前降钙素对新生儿重症感染的诊断价值
    何建平;申昆玲;林影;吴明昌;王咏红;杨学芳;王亚娟;邵芳
    2005, 26(5):  545-548. 
    摘要 ( 809 )   PDF (211KB) ( 3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前降钙素(procalcitonin,PCT)对新生儿重症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发光法对30例重症感染新生儿和30例非感染对照组病人在入院时进行血清PCT的定量检测,并与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进行比较。同时检测其敏感度、特异性、预计值和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重症细菌感染病人在入院时血PCT质量浓度明显增高(中位数7.82μg/L,范围0.97~256.81μg/L),而非感染对照组为0.16μg/L(0.10~1.49μg/L)。PCT、CRP和WBC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0.62和0.60。预计重症感染的最佳截断值为:PCT>2μg/L(敏感度87%、特异性和阳性预计值100%、阴性预计值88%);CRP>20 mg/L、PCT>0.9μg/L时,敏感度和阴性预计值为100%,可以确诊所有重症细菌感染病人。结论 重症感染新生儿入院时的PCT血质量浓度是优于CRP和WBC的细菌感染诊断指标。

    IgA肾病早期肾脏局部RAS的活化与调节
    周楠;沈颖;焦莉平;王辉;孟群
    2005, 26(5):  549-554. 
    摘要 ( 844 )   PDF (1771KB) ( 2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IgA肾病早期肾脏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的活化状态和调节,及其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的关系,为临床选择适宜用药时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取肾穿确诊的原发性IgA肾病、且无影响RAS因素的患儿共38例。按肾小球系膜增生程度分组,选择远离瘤体的正常肾组织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 1 recep-tor,AT1R)、TGF-β1,原位杂交法检测AT1RmRNA,均为石蜡切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进行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结果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组AngⅡ、AT1R、AT1RmRNA和TGF-β1表达微弱。IgA肾病患者各因子表达明显增多,早期组的表达水平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各因子间存在复杂的相关性。结论 IgA肾病早期AngⅡ已经活化,推测在IgA肾病早期应用RAS阻滞剂可能有利于遏制疾病的发展。

    自身免疫性多腺体病综合征Ⅲ型患儿临床特征分析
    巩纯秀;申昆玲;颜纯;吴迪
    2005, 26(5):  555-558. 
    摘要 ( 699 )   PDF (552KB) ( 3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儿童自身免疫性多腺体综合征(APS)的诊断和治疗,探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对糖尿病代谢控制的影响。方法 入选者为1993—2004年在儿童医院诊断治疗的1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疾病患儿16例,男性3例,女性13例。对病人的病史、家族史、体检及内分泌相关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抗体检查:GAD-Ab、IAA、ICA、TG-Ab、TPO-Ab、TRAb和肾上腺皮质细胞质抗体(ACC)。采用t检验对1型糖尿病(T1DM)合并AITD病人分为甲状腺高功能和低功能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进行比较。结果 自身免疫性多腺体病综合征Ⅲ型(APSⅢ)患儿的第一腺体疾病发病年龄为7岁4月~13岁11月,平均年龄10.56岁,中位年龄10.65岁。T1DM合并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D)或桥本甲状腺炎(HT)者分别为4例和1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者6例,功能低下者10例。T1DM和AITD发病间隔为0~10年;甲状腺病临床表现可以不突出。有内分泌疾病家族史者占25%。GD控制前3例病人的HbA1C分别为10%、12%和14%,1例已经结束疗程GD控制良好者的HbA1C为7.8%。2例合并HT并甲状腺高功能者的HbA1C分别为11.8%和10.2%。而HT甲状腺功能减低者的糖尿病代谢控制相对较好,HbA1C为6.3%~10%。经t检验显示高功能组和低功能组病人的HbA1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胰岛素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组患儿女性多于男性;HT较GD为多;多伴有内分泌疾病家族史。甲状腺功能状态影响糖尿病的治疗。T1DM病人宜定期进行甲状腺自身抗体和甲状腺功能检查。

    经肛门Soave Ⅰ期脱出根治术治疗婴幼儿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
    王大勇;邱晓虹;白云松;王燕霞
    2005, 26(5):  558-560. 
    摘要 ( 687 )   PDF (327KB) ( 2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回顾分析用经肛门SoaveⅠ期脱出根治术治疗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的手术过程、疗效及随访,探讨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脱出非开腹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自2001年2月至2005年2月应用经肛门SoaveⅠ期脱出根治术治疗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39例。年龄6个月至3岁,平均年龄1.92岁,均经钡剂灌肠、直肠测压和病理证实为先天性巨结肠。随访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结果 经肛门直接脱出38例,由于痉挛段位于结肠肝区腹腔镜辅助下脱出1例;直接拖出痉挛段最长60 cm,至横结肠;平均切除结肠58 cm,最长75 cm;平均手术时间107 min;均于术后2~4 d进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3 d,患儿术后1个月随访时排便2~4次/d,半年时排便1~3次/d,无粪污,无吻合口狭窄。结论 对于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特别是痉挛段位于脾区及脾区以远的,非开腹根治术是可行的和安全的。术前充分的肠道准备,特别是洗肠是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非开腹根治术的基础,而彻底切除痉挛段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163例儿童创伤后早期血糖与损伤严重度评分的相关性
    刘婷婷;张金哲;周红
    2005, 26(5):  561-564. 
    摘要 ( 785 )   PDF (244KB) ( 2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儿童创伤后早期高血糖与损伤严重度评分(ISS)的关系,了解早期高血糖能否客观反应损伤的严重程度,以期为评价创伤程度增加一个客观指标。方法 对伤后24 h内入院的创伤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的资料包括入院即刻静脉血糖测定值、血糖测定时间与创伤发生时间的间隔时间、是否进入ICU治疗以及病死率。依据Baker损伤严重度评分计算ISS值。结果 入组163人。创伤后早期血糖水平与ISS呈正相关性(r=0.566,P<0.01)。高血糖组(血糖≥11.0 mmol/L)的ISS值与血糖正常组(血糖≤6.2 mmol/L)及血糖轻度升高组(血糖>6.2~<11.0 mmol/L)相比明显增高(P<0.01)。结论 儿童创伤后早期血糖升高水平与ISS之间有明显正相关性。伤后早期高血糖,特别是血糖≥11.0mmol/L,提示患儿损伤程度重。

    北京地区呼吸道合胞病毒分离株F蛋白基因序列分析
    芦起;申昆玲;张燕;刘亚谊;赵宇红;刘春艳;姬奕新;谢正德;许文波
    2005, 26(5):  565-567. 
    摘要 ( 758 )   PDF (221KB) ( 3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中国北京地区4株呼吸道合胞病毒(RSV)F蛋白的基因序列并与RSV原型株A2进行比较,得出中国北京地区RSV F蛋白基因是否存在变异及变异特征。方法 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2段扩增F蛋白的基因核苷酸序列,将得到的P1、P22段切胶纯化标记后测序,应用Bioedit软件对得到的序列做碱基配对和比较分析。结果 4株RSV F蛋白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4.92%~95.62%。信号肽区的同源性为99.36%~99.73%。F1、F2亚单位同源性分别为98.93%~99.31%和96.69%~97.33%。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F蛋白的蛋白编码区97.39%~97.74%,信号肽区99.13%~99.65%,F1、F2亚单位98.78%~99.48%、98.61%~99.30%。结论 中国RSV北京株与原型株A2之间的F蛋白基因变异小,具有很高的同源性。氨基酸在抗原位点Ⅱ保守,此段氨基酸可作为RSV疫苗的候选位点。

    儿童EB病毒相关性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病毒学特征
    谢正德;段红梅;张辉;闫静;刘亚谊;申昆玲
    2005, 26(5):  568-570. 
    摘要 ( 969 )   PDF (414KB) ( 7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儿童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相关性嗜血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EBV-associated hemophagocyticlymphohistiocytosis,EBV-HLH)的血清学EB病毒抗体和病毒复制水平等病毒学特征。方法 对26例嗜血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和23例原发性EBV感染所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V-associated,infectious mononucleosis,EBV-IM),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血清中EBV-DNA拷贝数,同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4项EBV抗体,包括:抗EBV衣壳抗原(capsid antigen,CA)IgG(EBV-CA-IgG)抗体、抗EBV衣壳抗原IgM(EBV-CA-IgM)抗体、抗EBV早期抗原(early antigen,EA)IgG(EBV-EA-IgG)抗体、抗EBV核抗原(nuclear antigen,NA)IgG(EBV-NA-IgG)抗体。结果 7例HLH患者血清中EBV-DNA检测阳性,被诊断为EBV-HLH。EBV-HLH患者血清中EBV-DNA拷贝数均值为(4.586±0.107)×107/mL。从4项EBV抗体结果分析,原发感染3例(抗EBV-NA-IgG抗体阴性),既往感染或再激活4例(抗EBV-NA-IgG抗体阳性)。7例EBV-HLH患者中有3例EBV-CA-IgM阳性。23例EBV-IM患者血清中EBV-DNA检测均阳性,拷贝数均值为(6.865±0.305)×103/mL。EBV-HLH患者血清中EBV-DNA拷贝数显著高于EBV-IM患者血清中EBV-DNA拷贝数,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EBV-HLH可以发生在EBV感染的不同时期,EBV-HLH患者血清中EBV-DNA拷贝数显著高于IM患者,外周血中E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在EBV-HLH的病因诊断中比血清学抗体检测更具价值。

    鱼腥草注射液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体外实验研究
    赵宇红;申昆玲;刘亚谊;刘春艳;谢正德
    2005, 26(5):  571-573. 
    摘要 ( 713 )   PDF (999KB) ( 3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鱼腥草注射液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检测鱼腥草对Hep2单层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利巴韦林为对照,通过空斑试验和试管观察细胞病变法确定鱼腥草对RSV的抑制作用。结果 鱼腥草最大稀释度(1:10)对细胞无毒性,不影响细胞形态及生长;鱼腥草(1:10)和利巴韦林(5 mg/L)均可以完全抑制稀释度为10-5(100TCID50)的RSV、半数抑制10-4(1 000 TCID50)的RSV,二者均可使空斑明显变小。结论 鱼腥草注射液对RSV有体外抑制作用,对培养细胞无毒性。

    左旋门冬酰胺酶导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出凝血异常的探讨
    吴润晖;段渊;周儇;马晓莉;吴敏媛
    2005, 26(5):  573-576. 
    摘要 ( 748 )   PDF (217KB) ( 2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应用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所致的出凝血改变、相关原因及对策。方法 前瞻性收集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应用L-asp的ALL患儿51例,1)分析应用L-asp前、中、后出凝血指标: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和抗凝血酶(AT)变化,并比较不同化疗强度(高、标危方案)和不同化疗阶段(第1、2、3次应用)出凝血指标变化;2)分析出凝血变化与血小板、D-二聚体和肝损害的相关性;3)探讨预防性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或纤维蛋白原的意义。结果 51例患儿中,1)应用L-asp中、后期,Fib和AT值显著降低,但不同化疗强度和不同化疗阶段对L-asp中、后出凝血指标变化无明显影响。2)应用L-asp中、后期,血小板、D-二聚体、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和肝脂肪变性与应用前相比无显著性改变。3)进行预防性补充输注的病人无血栓、出血并发症发生。结论 ALL患儿应用L-asp后Fib和AT显著下降;其改变与化疗强度、化疗阶段、凝血因子消耗及肝功能损伤无明显相关;预防性补充输注可能会减少血栓/出血并发症。

    哮喘儿童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分布特征
    向莉;熊珍谊;任亦欣
    2005, 26(5):  577-581. 
    摘要 ( 870 )   PDF (1465KB) ( 4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临床诊断为哮喘的儿童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sIgE)的分布特征。方法 应用UniCAP100系统的荧光酶联免疫方法,对临床确诊的324例哮喘儿童和60例无特应性疾病史的对照组儿童进行吸入性变应原筛查(Phadiatop)和食物变应原筛查(fx5E),比较2组筛查阳性率的差异,并分析哮喘组各年龄段的筛查阳性率。对其中94例Phadiatop阳性哮喘儿童选择性测定8种(类)吸入性变应原血清sIgE,包括户尘螨、粉尘螨、屋尘、混合真菌、混合树木花粉、混合草花粉、猫毛发皮屑、狗毛发皮屑,分析各种(类)吸入性变应原阳性检出率。结果 324例哮喘组儿童Phadiatop、fx5E阳性率分别为55.2%和45.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应阳性率20.0%和23.3%。单纯Phadiatop阳性的哮喘儿童平均年龄(7.47±3.27)岁,显著高于单纯fx5E阳性哮喘儿童的平均年龄(3.80±2.04)岁。哮喘儿童Phadiatop阳性的高峰年龄段分别在7岁(总阳性率86.4%)和10岁(总阳性率83.3%)。fx5E阳性的高峰年龄段为3岁(总阳性率63.2%)。94例哮喘儿童血清sIgE阳性检出率分别为:户尘螨62.7%、粉尘螨61.7%、屋尘58.5%、混合真菌43.6%、混合树木花粉27.7%、混合草花粉26.6%、猫毛发皮屑47.6%、狗毛发皮屑36.0%。结论 临床诊断为哮喘的儿童,近75%对吸入性变应原和(或)食物变应原过敏;婴幼儿期哮喘儿童以食物性变应原过敏多见,4岁以上哮喘儿童对吸入性变应原过敏逐渐增加。在吸入性变应原中,尘螨、屋尘和真菌是引起儿童哮喘主要的变应原。

    妇产科学研究
    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三尖瓣下移畸形
    吴青青;姚苓;陈焰
    2005, 26(5):  582-584. 
    摘要 ( 714 )   PDF (297KB) ( 5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产前诊断胎儿三尖瓣下移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胎儿三尖瓣下移畸形(经胎儿心脏超声检查诊断)的超声图像与随访结果,分析各切面的二维声像和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结果 5例胎儿经尸解均证实为三尖瓣下移畸形;胎儿三尖瓣下移畸形的主要声像学特点是三尖瓣下移至右心室,右心房增大,三尖瓣严重反流,反流起源点降低。结论 产前应用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三尖瓣下移畸形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子宫内膜癌治疗方法的评价
    杨淑丽;吴玉梅;孔为民;邓小虹
    2005, 26(5):  584-587. 
    摘要 ( 642 )   PDF (292KB) ( 2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子宫内膜癌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 对1960 2001年间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867例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法归纳为3组:术前腔内半量放疗+手术组(HR+S组)、手术组(S组)、单纯放疗组(R组)。结果 临床Ⅰ期(570例)HR+S组、S组、R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93.7%、90.7%和57.8%;临床Ⅱ期(134例)3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8.3%、64.3%和25.1%。Ⅰ期与Ⅱ期5年生存率HR+S组与S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于临床Ⅰ、Ⅱ期子宫内膜癌,综合治疗明显好于单纯放疗;术前腔内半量放疗再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与手术(筋膜外次广泛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后高危型均补充放疗,2种治疗方法疗效无差异。

    野生型p53,GM-CSF和B7-1基因转移对卵巢癌细胞系SKOV-3增生的影响
    林宇庚;张震宇;王立生;吴彬
    2005, 26(5):  588-592. 
    摘要 ( 727 )   PDF (738KB) ( 2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人野生型p53、GM-CSF和协同刺激因子B7-1基因共转染对卵巢癌细胞增生的影响。方法 以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卵巢癌细胞系SKOV-3,荧光显微镜观察,流式细胞计数计算转染效率;以携带野生型p53、GM-CSF和B7-1基因的腺病毒转染SKOV-3细胞,RT-PCR检测目的基因表达,观察转染前后细胞形态的变化,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 当腺病毒的感染强度达到400 pfu/细胞时,转染率可达到81%;以携带目的基因的腺病毒转染SKOV-3细胞,能检测到相应基因表达;转染后SKOV-3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增生减缓。结论 腺病毒载体能介导目的基因转入卵巢癌细胞,并有效表达;人野生型p53、GM-CSF和B7-1基因共转染能减缓卵巢癌细胞的增生。

    联合放疗热疗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
    刘雨声;牛巨伟;张卫华;孔为民;邓小虹
    2005, 26(5):  593-596. 
    摘要 ( 645 )   PDF (1010KB) ( 2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放疗联合热疗时相同放射剂量不同温度和不同持续时间,不同处理顺序及同一处理顺序不同时间间隔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杀伤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进行放疗、热疗及放疗联合热疗处理后绘制生长曲线,计算克隆形成率及抑制率。结果 1)热疗43℃持续30 min与42℃持续2 h相比,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率、克隆形成率及克隆形成抑制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放疗联合热疗对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强于单独应用放疗或热疗(P<0.05)。3)不同处理顺序(放疗后热疗、热疗后放疗)对HeLa细胞抑制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同一处理顺序、不同时间间隔(30 min、2 h、24 h)对HeLa细胞抑制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疗联合热疗比单用放疗或热疗更有效地抑制HeLa细胞生长及克隆形成。相同放射剂量的条件下,采用不同时间间隔放疗后热疗或热疗后放疗对HeLa细胞生长抑制无显著影响。

    大子宫肌瘤腹腔镜下剥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张震宇;李淑红;郭淑丽;刘崇东;王淑珍
    2005, 26(5):  597-599. 
    摘要 ( 782 )   PDF (617KB) ( 3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前瞻性研究最大直径>5 cm的子宫肌壁间肌瘤、黏膜下肌瘤〔已经占据全部宫腔,无法行经宫颈子宫肌瘤电切术(TCRM)者〕、子宫阔韧带内肌瘤及多发性子宫肌瘤腹腔镜下瘤体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术前B超检查,仔细确认肌瘤位置、数目、大小,测量肿瘤最大直径。采用容积法测定出血量。手术方法:切开肌瘤包膜,剔除瘤核,缝合创面。对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进行观察。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可供分析病例102例,肌瘤类型:多发性肌瘤33例,单发肌瘤69例。肌壁间肌瘤29例,其中单发肌瘤13例,最大直径5~12 cm,平均(7.6±2.0)cm;多发肌瘤16例,肌瘤数目2~14个,平均4.9个,最大直径3~8.5 cm,平均(5.2±1.5)cm。浆膜下肌瘤61例,其中单发肌瘤44例,最大直径6~15 cm,平均(8.2±2.5)cm;多发肌瘤17例,肌瘤数量2~14个,平均4.0个,最大直径2~10 cm,平均(4.9±2.1)cm。阔韧带内肌瘤8例,均为单发;最大直径7~12 cm,平均(8.1±0.9)cm。黏膜下肌瘤4例,均为单发;最大直径8~10 cm,平均(8.7±0.5)cm。手术结局:腹腔镜肌瘤剥除101例,腹腔镜辅助下腹小切口肌瘤剥除1例,无中转开腹及改行子宫全切除术者。手术时间30~240 min,平均(87.2±43.1)min。术中出血量5~400 mL,平均(53.6±56.6)mL。近期疗效:完全切净100例,基本切净2例。术中术后并发症:皮下气肿3例,皮下血肿1例(双侧腹壁/腰骶部淤血),穿刺孔感染1例。结论 大子宫肌瘤及多发性子宫肌瘤腹腔镜下剥除是可行的,该术式对术者的技术熟练程度有较高要求,应该注意手术适应证的选择。

    绝经期乳腺癌妇女服用他莫昔芬后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变化及Ki-67的表达
    高婉丽;冯力民;张铭;张华;孙海梅
    2005, 26(5):  600-604. 
    摘要 ( 721 )   PDF (1374KB) ( 3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他莫昔芬(TAM)对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的雌激素样作用与性激素受体的改变是否相关,以及细胞增生核抗原Ki-67在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方法 选择46例绝经后因乳腺癌服用TAM超过6个月妇女的子宫内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18例绝经后妇女的萎缩型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Ki-67在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R及Ki-67在TAM组内膜腺上皮细胞呈明显高表达(0.46±0.05比0.35±0.06,P=0.028;15.41±4.83比9.05±5.52,P=0.009);ER在TAM组内膜腺上皮细胞虽然呈高表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47±0.06比0.43±0.06,P=0.063)。结论 绝经后乳腺癌妇女服用TAM后能够引起子宫内膜增生,TAM雌激素样作用与病理诊断和服用时间无关,这可能是子宫内膜息肉及内膜癌的发病机制之一。

    宫颈细胞学检查在妊娠期的临床意义
    王凤英;张海珍;周延平;孙燕妮;陈莉
    2005, 26(5):  604-606. 
    摘要 ( 563 )   PDF (421KB) ( 3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宫颈细胞学对妊娠期和产后2个月内妇女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采集的1 746例宫颈外口和宫颈管的脱落细胞标本,进行TBS(the Bethesda system)诊断分类。结果 1 746例中发现感染性病变143例(8.2%),其中细菌性阴道炎46例(2.6%),滴虫性阴道炎44例(2.5%),念珠菌感染53例(3.0%);上皮细胞异常94例(5.4%),其中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63例(3.6%),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26例(1.5%),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4例(0.2%),原位癌(CIS)1例(0.1%)。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28例(1.6%),其中HPV伴不典型鳞状细胞20例(1.1%),HPV伴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8例(0.5%)。结论 宫颈细胞学检查对孕妇和产后妇女防治癌前病变和癌症有积极作用,通过围生期监测和管理可以降低围生儿的病死率和病残率。

    766例宫颈病变临床诊断方法的分析
    赵桂君;蔺莉
    2005, 26(5):  607-611. 
    摘要 ( 583 )   PDF (602KB) ( 2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宫颈液基细胞学、阴道镜和镜下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对宫颈病变的应用价值,以便早期发现和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方法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妇科门诊在2002年6月至2005年2月,行宫颈基薄层细胞学(TCT)初筛6 201例,对其中442例阳性和324例阴性但临床可疑宫颈病变共计766例,进一步行阴道镜及镜下取活检病理检查,以病理组织学为金标准,对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TCT初筛6 201例,阳性病变442例,发病率7.13%,其中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21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82例,宫颈癌(CC)4例,意义不明的不典型腺细胞(AGUS)335例。阴道镜和病理诊断HSIL分别为34和36例,LSIL分别为143和153例,CC均为5例,炎症分别为584和572例。阴道镜对≥LSIL和≥HSIL诊断的Kappa值分别为0.887和0.868,均高于TCT对≥LSIL和≥HSIL诊断的Kappa值(0.615和0.716)。TCT和阴道镜诊断对≥LSIL以上病变的敏感性为53.1%和88.7%(P<0.01),特异性为99.3%和98.3%(P>0.05),符合率为87.6%和95.9%(P<0.01),漏诊率为46.9%和11.3%(P<0.01),阴性预测值为86.2%和96.2%(P<0.01),阳性预测值为96.3%和94.5%(P>0.05),误诊率为0.7%和1.7%(P>0.05)。335例ASCUS/AGUS病理诊断为宫颈炎症28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48例,CINⅡ3例,CINⅢ2例。结论 液基细胞学可用于宫颈病变的初筛,液基细胞学检查联合阴道镜下活组织检查,可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及准确率,可将二者联合用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对ASCUS患者需进一步检查。

    细胞因子与孕期B族链球菌亚临床感染
    陈奕;黄醒华
    2005, 26(5):  612-615. 
    摘要 ( 743 )   PDF (343KB) ( 3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以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IL-6)I、L-8及其受体水平,作为早期诊断B族链球菌(GBS)亚临床感染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对208例孕妇进行GBS培养及其他病原体检测,对其中无其他病原体感染的80例(GBS阳性20例,阴性60例)孕妇留取母血、羊水、脐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免疫组化法行细胞因子及其受体检测。结果 208例孕妇中GBS阳性20例,占9.62%。GBS带菌孕妇母血、羊水中的IL-6I、L-8明显高于正常孕妇(P<0.05,P<0.01);绒毛膜羊膜炎时母血、羊水IL-6I、L-8质量浓度明显增加(P<0.05,P<0.01),GBS亚临床感染时母血、羊水中IL-6I、L-8质量浓度也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P<0.01)。结论 将母血IL-6作为预测GBS亚临床感染的有效指标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北京郊区县孕妇膳食及体力活动对妊娠糖尿病发生的影响
    周莉;吴连方
    2005, 26(5):  616-619. 
    摘要 ( 583 )   PDF (206KB) ( 2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膳食因素和体力活动对妊娠糖尿病的影响。方法 以北京郊区县9家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妊娠糖尿病(GDM)孕妇124例、妊娠糖耐量低减(GIGT)孕妇128例及其配对对照组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对膳食及体力活动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GDM组、GIGT组的每日膳食热量、脂肪和糖类摄入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畜肉、禽肉类摄入量多于对照组,畜肉类、鱼类摄入量多于GIG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IGT组谷类、蛋类、奶类摄入量多于对照组,蛋类摄入量多于G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孕妇孕期极轻体力劳动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热量、高脂肪的不合理膳食和极少的体力活动是妊娠糖尿病发生的影响因素。

    E2、P、CRH在早产发病中的作用
    谭春英;蔺莉
    2005, 26(5):  620-623. 
    摘要 ( 590 )   PDF (1719KB) ( 2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妊娠晚期孕妇外周血中雌二醇(E2)、孕酮(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CRH)的变化及其在早产发病中的作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取正常妊娠组孕妇60例,先兆早产组孕妇63例(早产组21例,继续妊娠组42例),采集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浆,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E2、P,放射免疫法测定CRH水平。结果 1)妊娠晚期正常孕妇血中的CRH质量浓度随着孕周增加而逐渐升高,而血E2质量浓度无明显变化,P质量浓度31~32周达到高峰,之后明显下降。2)正常妊娠组和先兆早产组各孕周组间血CRH、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正常妊娠组和先兆早产组妊娠29~30周和31~32周2个孕周组间血E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33~34周和35~36周2孕周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和P<0.05)。3)早产组CRH、E2显著高于继续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产组P显著低于继续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CRH可能是分娩发动的重要因素。2)CRH在早产发病中起重要作用,CRH的异常升高可能决定了分娩时间的提前。监测孕妇血CRH的变化有望成为预测早产的可靠指标。3)与E2相比,P在早产发动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新生儿窒息与产科高危因素的临床分析
    刘彤;王凤英;周齐;刘维靖;幺宏彦
    2005, 26(5):  624-626. 
    摘要 ( 751 )   PDF (416KB) ( 2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的产科高危因素及防治措施,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提高产科医疗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5年5月在宣武医院分娩的6 568例新生儿中182例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资料,探讨与新生儿窒息相关的产科因素,分析分娩方式的选择对新生儿窒息的影响。结果 脐带因素、羊水异常、早产等是引起新生儿窒息的主要产科因素。自然分娩与剖宫产引起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阴道助产引起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较前两者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加强围生期保健,加强产前及产时胎儿监护,早期发现与新生儿窒息有关的产科高危因素,并予以防治。把握分娩时机,恰当选择分娩方式,正确处理妊娠并发症与合并症。同时熟练掌握新生儿抢救复苏技术,可降低产科因素引起新生儿窒息及围生儿死亡的发生率。

    胎儿肾盂扩张的超声诊断和预后的探讨
    张铁娟;翟桂荣
    2005, 26(5):  627-629. 
    摘要 ( 605 )   PDF (155KB) ( 10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胎儿肾盂扩张积水的超声诊断和预后。方法 对孕20~41周的胎儿进行超声检查,共诊断胎儿肾盂扩张30例,按肾盂扩张的程度分3型:A型:单纯肾盂扩张,扩张范围1.0~1.5 cm;B型:肾盂扩张虽在1.5 cm以内,但肾实质扩大;C型:肾盂明显扩张,超过1.5 cm,肾实质变薄。生后随访3 d~9个月。结果 共24例胎儿肾脏先后恢复正常,其中A型19例,B型3例,孕末期即恢复正常而未分型2例;有4例婴儿行手术治疗;有2例胎儿行引产。结论 胎儿期肾盂积水若仅为肾盂扩张(1.0~1.5 cm)生后积水可消失。若同时伴有肾实质扩大,部分胎儿生后肾积水持续存在。若肾盂扩张>1.5 cm,伴肾实质变薄,生后肾积水均持续存在,需行手术治疗。

    三维阴道超声与宫腔造影术对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侯东敏;何文
    2005, 26(5):  630-633. 
    摘要 ( 642 )   PDF (439KB) ( 3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三维阴道超声(3D-TVS)与宫腔造影(2D-SHG)对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74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接受3D-TVS检查,测量子宫内膜容积;内膜厚度≥5 mm的32例行2D-SHG,观察内膜变化。以子宫内膜病理结果为标准评价3D-TVS、2D-SHG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以子宫内膜容积10 mL为临界值,3D-TVS诊断子宫内膜病理性改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4%、78.8%、67.7%和97.6%;预测子宫内膜癌和癌前病变的以上各值分别为100%、66.7%、41.2%和100%;2D-SHG诊断子宫内膜病理性改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6.9%、95.0%和100%,预测子宫内膜癌和癌前病变的以上各值分别100%、88.2%、86.7%和100%。造影剂注入宫腔,良性病变组和恶性病变组的子宫内膜变化和子宫肌壁顺应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TVS和2D-SHG是诊断绝经后内膜病变的有效方法。2D-SHG是诊断和鉴别绝经后不规则出血原因的较好方法,注入造影剂时子宫内膜变化和子宫肌壁顺应性是鉴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重要指标。

    吗啡鞘内超前镇痛对剖宫产术后镇痛的影响
    康凯;徐铭军
    2005, 26(5):  634-636. 
    摘要 ( 702 )   PDF (859KB) ( 2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吗啡鞘内注射超前镇痛在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90例择期腰-硬联合麻醉行剖宫产的病人随机分为3组。鞘内注药:A组:罗哌卡因15 mg+生理盐水0.5 mL+10%葡萄糖1 mL;B组:罗哌卡因15mg+吗啡0.2 mg(0.5 mL)+10%葡萄糖1 mL;C组:同A组。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泵配方:0.16%罗哌卡因+0.002 5%氟哌利多,总量均为100 mL,C组添加5 mg吗啡。设置无负荷量,背景剂量2 mL/h,PCEA 0.5 mL,锁定时间20min,术毕开启,镇痛24 h。专人于术后2、4、6、8、24、364、8 h,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Prince-Henry 2种方法进行疼痛评分,记录病人的用药量、PCE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 C组在24 h内各时点2种方法的疼痛评分均低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组的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1),且24 h PCEA用药量、总按压次数与有效按压次数之比(TPCA/EPCA)A、C组均明显大于B组(P<0.01),A、C组分别有10例、9例病人还需辅用其他镇痛药。C组术后排尿、排气辅用新斯的明分别有4例、1例。恶心、呕吐、瘙痒的发生率B组明显多于A、C组(P<0.01)。结论 鞘内注射吗啡行超前镇痛用于剖宫产术,可减少局麻药用量,术后镇痛效果满意,但部分病人有不良反应。

    胎儿心脏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李长东;张为远;江小霞
    2005, 26(5):  637-640. 
    摘要 ( 618 )   PDF (595KB) ( 2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建立胎儿心脏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的分离培养方法,并检测其表面标志及多向分化潜能。方法 取胎龄4~5月水囊引产胎儿心脏,用1.073 g/mL的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低密度细胞,MSC培养基纯化贴壁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志,成脂肪及成骨诱导鉴定多向分化潜能,并与胎儿骨髓MSC对比,研究其增生及生长特征。结果 流式细胞术证明,胎心MSC表达干细胞标志,具有间充质细胞的特征及多向分化能力。原代及传代培养显示,同胎儿骨髓MSC一样,胎儿心脏MSC具有活跃增生的能力。结论 胎儿心脏中可成功地分离MSC,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和基因工程的载体细胞提供了新的可行的来源。

    技术进展
    Illumina微珠基因芯片检测系统
    焦守恕
    2005, 26(5):  640-641. 
    摘要 ( 483 )   PDF (329KB) ( 5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芯片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影响最深远的重大科技进展之一,其中基因芯片(Genechip;又称为DNA微阵列,DNA Microarray)是这类产品中最重要的一种,在医学、生命科学、药业、农业、环境科学、国防等凡是与生命活动有关的领域中均有广泛应用。

    其他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成员简介(二)
    2005, 26(5):  642-644. 
    摘要 ( 396 )   PDF (774KB) ( 2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王宁利(《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编委)王宁利,男,医学博士,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首都医科大学眼科学院院长,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常务副主任、眼科临床部主任,博士生导师。1992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98年至2000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希利(Shiley)眼科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8年任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教授、主任医师、青光眼科副主任。2002年1月至今,任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首席专家、教授、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眼科专业博士生导师,青岛大学医学院眼科专业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