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37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6-02-21
    目录
    2016年2月 第37卷 第1期 目次
    2016, 37(1):  0-0. 
    摘要 ( 77 )   PDF (1237KB) ( 2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学系简介
    首都医科大学消化病学系
    2016, 37(1):  0-0. 
    摘要 ( 77 )   PDF (1109KB) ( 2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消化系统重大疾病的全链条研究
    miR-365通过靶向E2F2抑制胃癌细胞增生和肿瘤形成
    郭水龙, 朱圣韬, 程芮, 邵琳琳, 孙秀梅, 张澍田
    2016, 37(1):  1-5.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6.01.001
    摘要 ( 177 )   PDF (1994KB) ( 4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胃癌相关miR-365调控胃癌细胞增生和肿瘤发生的功能,并通过验证下游靶分子E2F2研究miR-365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Northern blotting法检测miR-365在小鼠各组织器官中的表达谱;real-time PCR检测miR-365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细胞实验和裸鼠成瘤实验研究miR-365过表达对胃癌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生物信息学分析miR-365下游靶分子E2F2;构建E2F2 3'UTR 野生型和突变型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并利用双荧光素酶活性分析检测miR-365对E2F2基因表达的调控和结合位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miR-365对E2F2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结果 miR-365在包括胃在内的多种消化道组织中表达; miR-365在人胃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下调;miR-365过表达显著抑制多种胃癌细胞的增生和裸鼠皮下的成瘤能力;E2F2是miR-365的靶分子,miR-365通过E2F2 3'UTR上的结合位点抑制E2F2的蛋白表达。结论 miR-365 在人胃癌组织和小鼠胃癌模型中表达下调,并通过下游靶分子E2F2抑制胃癌细胞增生和肿瘤形成。
    过表达DBHS家族基因可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的迁移侵袭
    程芮, 朱圣韬, 郭水龙, 李鹏, 郭庆东, 张澍田
    2016, 37(1):  6-11.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6.01.002
    摘要 ( 197 )   PDF (2316KB) ( 2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人类剪切蛋白(drosophila behavior human splicing,DBHS)家族基因,包括p5nrbPSFPSPC1基因,对食管鳞状细胞癌(以下简称食管磷癌)细胞系TE-8细胞系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构建p54nrbPSFPSPC1基因过表达载体,通过脂质体法转染TE-8细胞,转染48 h后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p54nrbPSFPSPC1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细胞划痕实验及覆盖有Matrigel的Transwell小室检测食管鳞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结果 过表达p54nrbPSFPSPC1后,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证实食管鳞癌TE-8细胞中上述基因表达在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均明显上调,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小室实验证实食管鳞癌TE-8细胞过表达p54nrb、PSF、PSPC1后,其迁移、侵袭能力增强。结论 过表达DBHS家族基因可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的迁移侵袭。
    PHF8基因对食管鳞状细胞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朱圣韬, 孙秀静, 李鹏, 郭庆东, 朱圣泉, 张澍田
    2016, 37(1):  12-16.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6.01.003
    摘要 ( 169 )   PDF (1454KB) ( 2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利用慢病毒(lentivirus)介导的短发卡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建立人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cell carcinoma,ESCC,以下简称食管鳞癌)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锌指蛋白8(plant homeodomain finger protein 8,PHF8)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分别将未感染慢病毒(空白对照组)、感染Nonsilencing-shRNA慢病毒(阴性对照shRNA组)和PHF8 shRNA慢病毒(PHF8 shRNA组)的人食管鳞癌细胞系TE-1接种于裸鼠背部皮下,建立食管鳞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定期测量肿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4周后处死裸鼠,定量PCR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肿瘤组织中PHF8的表达。结果 PHF8 shRNA组较阴性对照shRNA组、空白对照组的裸鼠致瘤能力明显减弱,PHF8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慢病毒介导的shRNA干扰能有效减少食管鳞癌裸鼠移植瘤中PHF8的表达,而降低PHF8的表达能抑制食管鳞癌移植瘤的生长。
    DEC1参与顺铂诱导食管鳞癌的细胞衰老
    邵琳琳, 赵佳佳, 朱圣韬, 郭水龙, 张澍田, 孙秀梅, 王拥军
    2016, 37(1):  17-22.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6.01.004
    摘要 ( 202 )   PDF (2408KB) ( 2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化学治疗药物顺铂对食管鳞癌细胞衰老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检测4种食管鳞癌细胞株(ECA109、EC9706、TE-1、TE-3)和一株正常的人类永生化食管上皮细胞株(Het-1a)中细胞衰老因子p53、分化型胚胎软骨发育基因1(differentiated embryo-chondrocyteexpressed gene1, DEC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选取TE-3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顺铂(2、4、6、8、10 μmol/L)对TE-3增生的情况,并结合衰老相关的β半乳糖苷酶染色方法,筛选出诱导细胞衰老的最适浓度。以顺铂最适浓度(4 μmol/L)作用TE-3 48 h,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顺铂作用前后p53、DEC1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检测食管鳞癌细胞系中细胞衰老因子p53、DEC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发现食管鳞癌细胞与食管上皮细胞相比,p53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下降,DEC1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用不同浓度的顺铂(2、4、6、8、10 μmol/L)作用TE3,MTT显示顺铂对细胞TE-3的增生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结合衰老相关的β半乳糖苷酶染色,发现顺铂可诱导TE-3出现细胞衰老,并在顺铂4 μmol/L作用48 h时细胞衰老现象最明显;在顺铂4 μmol/L作用TE-3细胞48 h检测对照组与实验组的p53、DEC1的蛋白表达情况,发现实验组中TE-3的p53、DEC1的表达量分别升高了4.6倍(P=0.040)、2倍(P=0.032)。结论 顺铂可诱导食管鳞癌细胞呈现细胞衰老表型,细胞衰老相关基因p53和DEC1可能参与这一过程。
    血清饥饿激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诱导胃癌耐药
    王俊雄, 蔡习强, 聂勇战, 郝建宇, 樊代明
    2016, 37(1):  23-29.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6.01.005
    摘要 ( 125 )   PDF (4748KB) ( 2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血清饥饿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高表达胃癌细胞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胃癌细胞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饥饿组、化疗药处理组、饥饿+化疗药处理组。采用噻唑蓝[3-(4,5-dimethyl-2-thiazolyl)-2,5-diphenyl-2-H-tetrazolium bromide,MTT]方法观察肿瘤细胞的存活率,两两比较验证血清饥饿对化疗药敏感性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细胞EGFR及其下游靶分子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 ERK),蛋白激酶B(RAC-alpha 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 Akt)的磷酸化水平变化;最后进一步借助EGFR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抑制EGFR的磷酸化的活性,观察其对胃癌细胞化疗感性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胃癌细胞SGC7901血清饥饿时对多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下降,血清饥饿可促进EGFR、ERK磷酸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单克隆抗体可部分逆转血清饥饿所导致的化疗药耐药。结论 缺营养饥饿可诱导EGFR高表达胃癌细胞化疗耐药,其诱导机制可能与激活EGFR/ERK信号通路有关。
    铁道部机关体检人员非酒精性脂肪肝危险因素分析
    王沧海, 宿慧, 陶旭光, 林香春, 吴静, 台卫平, 刘揆亮
    2016, 37(1):  30-33.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6.01.006
    摘要 ( 157 )   PDF (1772KB) ( 1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铁道部机关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危险因素及血清预警因子并进行相关分析。方法 对参加健康体检的铁路职工进行身高、体质量、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等测定及腹部超声检查,进行不同程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的比较。结果 铁道部机关体检人员共1 705人,纳入研究1 337人,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随着脂肪肝程度加重,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腰围、三酰甘油、血糖、尿酸呈升高趋势,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下降趋势。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肿瘤坏死因子-α在不同程度脂肪肝组均高于对照组,以脂肪肝家族成员组升高最为显著,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轻中度脂肪肝组显著升高。结论 随着代谢紊乱的加重,脂肪肝程度加重,且IL-6、TNF-α在脂肪肝家族成员组明显升高。
    北京云岗地区体检人群结直肠癌机会性筛查结果分析
    田正凤, 陈洪, 翟爱军, 王亚东, 王贵齐, 贺舜
    2016, 37(1):  34-37.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6.01.007
    摘要 ( 145 )   PDF (936KB) ( 3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与单位年度体检相结合的结直肠癌筛查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3年4月至2013年7月北京云岗地区某集团40~74岁的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体检的5 270人进行危险因素问卷调查和便潜血实验(faecal occult blood test,FOBT)相结合的初筛,高危人群进行结肠镜检查为复筛。结果 初筛的参与率100%,完成率62.87%。复筛完成率为30.33%。腺瘤性息肉检出率为22.28%。非腺瘤性息肉检出率为24.75%。结论 与单位体检相结合的结直肠癌筛查具有较高的初筛及复筛完成率,可以有效检出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
    消化系统重大疾病预警、预防、早期精准诊治的全链条研究
    焦月, 张澍田
    2016, 37(1):  38-40.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6.01.008
    摘要 ( 193 )   PDF (910KB) ( 2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国家和人民的负担越来越重,消化系统的癌前病变及早癌则是消化系统的重大疾病。如能在癌前病变及早癌阶段,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将对人民的健康水平产生重大的影响,而消化系统癌前病变及癌变的预警、预防和早诊早治的全链条研究就是要建立消化系统重大疾病诊治体系,提高现有诊断水平,创新和推广精准诊治技术和设备,建立具有国际水平、符合中国国情的消化病学癌前病变和早期的诊治体系。
    心脑血管疾病临床与基础研究
    STAT3在sRAGE抑制缺血再灌注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郭彩霞, 江雪, 曾翔俊, 陈步星
    2016, 37(1):  41-47.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6.01.009
    摘要 ( 164 )   PDF (3942KB) ( 1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建立体内和体外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R)模型,观察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及STAT3蛋白表达变化;检测sRAGE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及STAT3的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复制C57BL/6J小鼠心脏和原代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模型,在sRAGE和(或)STAT3抑制剂AG490的干预下,通过检测TUNEL及caspase-3活性评价心肌细胞凋亡的程度;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磷酸化的STAT3(p-STAT3)及总的STAT3(t-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 体内实验,与Sham组相比,I/R组TUNEL阳性细胞数目和caspase-3活性分别增加了115%和120%,I/R组p-STAT3/STAT3比值降低了50%,sRAGE降低了I/R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包括TUNEL阳性细胞数目降低了51%,caspase-3活性降低了36%,此外,sRAGE预处理I/R组的p-STAT3/STAT3比值增加了381%; 体外实验,与Control组相比,I/R组TUNEL阳性细胞数目和caspase-3活性分别增加了380%和77%,I/R组p-STAT3/STAT3比值降低了69%,sRAGE(900 ng/mL)同样降低了I/R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表现为TUNEL阳性细胞数目降低了63%,caspase-3活性降低了33%,此外,sRAGE预处理I/R组的p-STAT3/STAT3比值增加了243%,与I/R+sRAGE组相比较,I/R+sRAGE+AG490组的TUNEL阳性细胞数目升高了126%,caspase-3活性增加了42%,p-STAT3/STAT3比值降低了68%。结论 sRAGE可通过激活STAT3抑制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
    房间隔结构异常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介入封堵治疗
    付强, 赵敏, 张倩, 丁则昱, 杜丽娟, 王伊龙, 曲辉, 董可辉, 陈步星, 王拥军
    2016, 37(1):  48-53.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6.01.010
    摘要 ( 144 )   PDF (2276KB) ( 2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经导管房间隔结构异常封堵治疗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 以2015年5月至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接受房间隔结构异常封堵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封堵术前,所有入选患者均经经颅多普勒超声(contrast 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 cTCD)发泡试验证实有右向左分流(right-left shunt, RLS)以及经食管超声证实存在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 PFO)或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 ASD)。封堵术后复查cTCD发泡试验及经胸超声心动图,观察手术效果,完全封堵及合并症情况,评价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0例患者,平均年龄(48±14)岁,其中男性8例,女性2例, PFO患者8例,ASD患者2例。所有患者术前cTCD发泡试验均证实为大量RLS。PFO直径1.1~2.0 mm,平均(1.7±0.3)mm。ASD直径分别为4.5 mm和3.4 mm。手术成功率100%。8例PFO患者使用的封堵器型号均为18/25 mm,2例ASD封堵器的型号分别为12 mm和10 mm。封堵术后仅1例PFO患者在cTCD发泡试验中有中等量残余分流,完全封堵率90%。术后1、3、6个月随访,未见封堵器移位及表面血栓形成,未见脑缺血事件复发。结论 经导管PFO/ASD封堵术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应用是安全、有效的,能显著减少右向左分流,但需注意封堵术后中远期残余右向左分流的随访观察。
    可调弯鞘在心房颤动环肺静脉隔离术中的应用经验
    林涛, 魏欣, 徐晓薇, 马岩, 王蕊, 田俊萍, 郭晓彬, 陈步星
    2016, 37(1):  54-57.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6.01.011
    摘要 ( 150 )   PDF (1465KB) ( 2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使用可调弯鞘(Agilis NxT 鞘)对阵发性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进行导管消融隔离双侧肺静脉。方法 2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应用可调弯鞘支持下进双侧肺静脉行隔离术。穿刺房间隔,双侧肺静脉造影后,在EnSite VelocityTM v3.0指导下构建左心房几何模型,行双侧肺静脉电学隔离。结果 26例患者均完成环肺静脉电学隔离。平均手术时间为(165.7±48.1)min,平均放射时间为(25.0±9.4)min,其中房间隔穿刺透视时间为(1.3±0.5)s,应用环状电极建模时间(7.5±4.3)min,左肺静脉隔离时间(55±17)min,右肺静脉隔离时间(37±11)min。有1例患者发生心脏压塞,经心包穿刺后好转。随访6~12个月,有3例患者(11.5%)复发。结论 Agilis NxT可以应用于针对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的环肺静脉隔离,可以减少导管在心腔内的操作,简化手术过程,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冠状动脉病变与弓上动脉颅内外段病变相关性探讨
    王德昭, 马宁, 胡宏宇, 莫大鹏, 付强, 陈威, 姜桂莹, 缪中荣, 陈步星
    2016, 37(1):  58-61.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6.01.012
    摘要 ( 118 )   PDF (934KB) ( 1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利用心脑血管联合造影分析冠状动脉与弓上动脉(包括颈内动脉颅外段及颅内段、椎动脉颅外段及颅内段)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对怀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且颈动脉彩超或经颅多普勒或脑血管增强CT检查提示存在弓上动脉狭窄的180例患者进行同期或分期心脑血管联合造影检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1)非CAD组:冠状动脉狭窄<50%;2)CAD组:冠状动脉狭窄≥50%,分析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与弓上动脉各段病变的关系,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颈动脉颅内段、颈动脉颅外段及椎动脉颅内段狭窄在CAD与非CAD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66、0.146、0.128);椎动脉颅外段狭窄在CAD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CAD组(P=0.010)。结论 冠状动脉病变可能与椎动脉颅外段病变密切相关。
    糖尿病和非糖尿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预后的关系
    田俊萍, 王鸿, 王红霞, 赵性泉, 陈步星
    2016, 37(1):  62-69.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6.01.013
    摘要 ( 136 )   PDF (1352KB) ( 1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糖尿病和非糖尿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与心脑血管预后的关系。方法 入选2010年5月至2011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脑血管病中心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373例,所有患者均为TOAST(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行动态血压监测并随访。终点事件包括卒中复发、心脑血管事件和心脑血管死亡。结果 367例患者资料纳入分析。根据血压昼夜模式分为杓型组(76例)和非杓型组(291例),随访(19.0±5.0)个月。非杓型组患者的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均高于杓型组(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非杓型组患者无心脑血管事件的生存数值上低于杓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根据有无糖尿病分层分析,在非糖尿病亚组,Kaplan-Meier分析未观察到血压昼夜模式与预后的相关性(P=0.763);然而,在糖尿病亚组,Kaplan-Meier分析显示非杓型患者无心脑血管事件的生存显著低于杓型患者(P=0.030)。Cox回归显示高龄(HR=1.037, 95%CI:1.008~1.067, P=0.013)、糖尿病(HR=2.406, 95%CI:1.340~4.319, P=0.003)、高的入院改良Rankin评分法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HR=1.379, 95%CI:1.143~1.664, P=0.001)、收缩压夜间血压下降率(非杓型)(HR=0.964, 95%CI:0.928~1.001, P=0.056)是卒中患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因素(P<0.05)。结论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是糖尿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不良心脑血管预后的预测因素,而在非糖尿病的卒中患者却未发现血压昼夜节律与预后的相关性。
    基础研究
    PINK1减轻α-突触核蛋白引起的线粒体损伤
    王雪, 申甲梅, 高歌, 段春礼, 鲁玲玲, 杨慧
    2016, 37(1):  70-75.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6.01.014
    摘要 ( 169 )   PDF (2985KB) ( 1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证明PINK1对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 α-syn)引起的线粒体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携带人源PINK1 和α-syn基因的质粒共转染MN9D多巴胺能神经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线粒体渗透性转运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pore, mPTP)的开放情况及线粒体膜电势(ΔΨm)变化;MTT和乳酸脱氢酶法检测细胞活力及细胞损伤情况。结果 PINK1减少α-syn引起的ROS的生成、线粒体膜孔的开放及线粒体膜电势降低,并减轻α-syn所致细胞活力下降及和细胞损伤。结论 PINK1可以减轻α-syn引起的线粒体损伤。
    激活大麻素受体1诱导的单核巨噬细胞J774A.1的迁移依赖RNA结合蛋白HuR
    赵中新, 常娜, 盖菁菁, 田蕾, 李丽英
    2016, 37(1):  76-82.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6.01.015
    摘要 ( 189 )   PDF (2704KB) ( 2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大麻素受体1(cannabinoid receptor 1, CB1)在单核巨噬细胞迁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RNA结合蛋白人抗原R(human antigen R, HuR)参与其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用单核巨噬细胞系J774A.1,应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鉴定J774A.1中CB1以及HuR的表达;ACEA和AM281分别为CB1的药理学激动剂和拮抗剂,应用Boyden chamber法检测ACEA和AM281对J774A.1迁移活性的影响。HuR的基因干扰用于确定激活CB1诱导的J774A.1迁移功能是否依赖HuR;胞质蛋白的分离用于探究激活CB1是否能引起J774A.1胞质中HuR的富集;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B1和HuR mRNA和蛋白质的变化情况。结果 该研究证明J774A.1在基因和蛋白质水平上均表达CB1和HuR;激活CB1能够促进J774A.1的迁移(P<0.01)并且能够被其药理学拮抗剂AM281所抑制;激活CB1诱导的J774A.1的迁移依赖HuR;激活CB1促进了J774A.1胞质中HuR的富集进一步影响了CB1的表达,由此HuR参与了激活CB1诱导的J774A.1的迁移。结论 激活CB1能够诱导单核巨噬细胞系J774A.1的迁移,且此过程依赖RNA结合蛋白HuR。
    国外肝纤维化诊断的研究热点分析
    张弘, 陶森, 郝彧, 赵紫薇, 刘妮波, 王泓午
    2016, 37(1):  83-88.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6.01.016
    摘要 ( 159 )   PDF (1803KB) ( 2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近10年国外慢性肝病肝纤维化诊断方法的研究状况。方法 对近10年已发表在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有关慢性肝病肝纤维化诊断方法的英文文献进行检索,运用Endnote X7、Bicomb 2.0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将出现频次不小于40次的有关肝纤维化诊断方法的关键词作为高频主题词,进行共词聚类分析。结果 共检索出有效文献1 253篇,文献年发表量大致呈上升趋势。有关肝纤维化诊断方法的关键词5 767个,出现频率最高的高频关键词依次为肝活检、生物化学指标及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结论 肝活检病理检查仍是肝纤维化诊断的参考标准,血清生物化学指标是肝纤维化的常用检测手段。以超声为基础的肝脏弹性测定技术现已经成为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的主要方法。
    低氧预适应对急性脑梗死小鼠血清TNF-α、IL-1β和IL-6炎性反应因子的影响
    张巧云, 李思颉, 牛敬忠, 邵国, 吉训明, 张颜波
    2016, 37(1):  89-92.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6.01.017
    摘要 ( 137 )   PDF (937KB) ( 1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低氧预适应对急性脑梗死小鼠保护作用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IL-1β)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炎性反应因子的影响。方法 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N)、假手术组(control,C)、急性脑梗死组(cerebral infarction,CI)和低氧预适应(hypoxic preconditioning,HP)+急性脑梗死组(HP+CI)4组,每组小鼠6只,共24只。复制低氧预适应和光化学急性脑梗死模型,行为学方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TNF-α、IL-1β和IL-6浓度。结果 N、C组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CI、HP+CI组均出现明显神经功能缺损症状,CI、HP+CI组与N、C组相比,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CI组与CI组相比,神经功能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HP+CI组小鼠血清TNF-α、IL-1β和IL-6明显升高,与N、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CI组与CI组相比,TNF-α、IL-1β和IL-6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氧预适应对急性脑梗死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减少TNF-α、IL-1β和IL-6炎性反应因子释放,抑制急性脑梗死后炎性反应有关。
    儿童原发性心脏肿瘤7例的临床病理分析
    杨漪, 翁艳, 李向利, 阮英茆
    2016, 37(1):  93-96.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6.01.018
    摘要 ( 146 )   PDF (4206KB) ( 2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儿童原发性心脏肿瘤的病理组织学类型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外科肿瘤切除标本大体观察后,沿着肿瘤最大切面进行组织取材,常规石蜡制片, HE染色,酌情行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微镜观察,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根据形态学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分析,7例均为良性肿瘤(3例横纹肌瘤,3例纤维瘤,1例乳头状弹力纤维瘤)。结论 原发性心脏肿瘤罕见,主要为良性肿瘤,以心脏横纹肌瘤多见;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和特殊组织化学染色能帮助确定肿瘤的组织来源;心脏外科切除肿瘤,对原发性心脏肿瘤的诊断、治疗、预后有很重要的意义。
    临床研究
    CT引导肝癌介入中患者有效辐射剂量的研究
    房达, 崔雄伟, 李京华, 赵隶嬴, 郑加生, 崔石昌
    2016, 37(1):  97-101.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6.01.019
    摘要 ( 190 )   PDF (1579KB) ( 1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在5种CT引导介入操作中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肿瘤介入治疗中心进行CT引导介入诊断和治疗的390次肝癌患者的检查资料。介入操作包括肝穿刺、化学消融、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消融5种方法。记录患者所接受的介入操作方式、扫描时间、照射量、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有效辐射剂量根据转换公式进行计算。结果 肝穿刺、化学消融、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消融平均扫描时间分别为(49.7±23.4)s、(88.9±21.3)s、(89.5±40.6)s、(106.0±43.5)s和(87.7±27.6)s;平均有效辐射剂量分别(19.5±14.9)mSv、(30.0±10.2)mSv、(34.2±17.6)mSv、(38.1±19.9)mSv和(33.1±13.1)mSv。肝穿刺组患者的有效剂量明显低于消融治疗组。有效剂量与管电流、扫描时间、照射量、容积CT剂量指数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结论 CT引导下单次介入操作有效辐射剂量相对较小,引起辐射损伤及后续合并症的危险小,是相对安全的;但多次介入治疗累积的有效辐射剂量可能会较大,需要引起重视。
    病例报告
    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