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37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6-06-21
    目录
    2016年6月 第37卷 第3期 目次
    2016, 37(3):  0-0. 
    摘要 ( 129 )   PDF (1192KB) ( 4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口腔医学专题
    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清IL-33、TNF-α、IL-6的检测及意义
    林梅, 张冬雪, 刘志强, 王左敏
    2016, 37(3):  255-259.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6.03.001
    摘要 ( 184 )   PDF (1338KB) ( 1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检测并分析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33、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IL-6的浓度。方法 选取慢性牙周炎患者和健康人群共218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牙周炎患者的血清中IL-33、TNF-α、IL-6的浓度。结果 与健康人群相比,中度及重度牙周炎患者血清中的IL-33显著降低(P <0.01),而重度牙周炎患者血清中的TNF-α显著升高(P <0.01),中度及重度牙周炎患者血清中的IL-6浓度显著升高(P=0.042,P <0.001)。结论 血清中TNF-α、IL-6浓度与牙周组织炎性反应呈正相关关系,可以作为提示牙周炎活跃期的一个信号分子,而IL-33浓度与牙周组织炎性反应呈负相关关系,在慢性牙周炎病理过程中可能具有保护协调性的作用。
    不同注射剂量的雷帕霉素对小型猪全身情况的影响
    朱钊, 庞宝兴, 吴晓珊, 胡磊, 胡亮, 王劲松, 张春梅, 王松灵
    2016, 37(3):  260-263.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6.03.002
    摘要 ( 121 )   PDF (2284KB) ( 1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不同注射剂量的雷帕霉素对小型猪全身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12头小型猪分为4组,连续7 d分别注射不同浓度的雷帕霉素(0、0.05、0.10、0.15 mg/kg),观察12周,期间每2周进行血常规和血生化检测。12周后,对小型猪主要脏器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注射不同剂量的雷帕霉素2周后,各组小型猪的白细胞、血小板及淋巴细胞比率会出现剂量依赖性的下降,4周后恢复正常水平,血生化各项指标未见明显异常,12周后,小型猪的主要脏器的组织结构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连续7 d注射雷帕霉素不会对小型猪全身情况产生长期影响。
    无症状人群拔牙术前心电图筛查的分析
    李菁, 南芳, 黄晓峰, 杨瑛, 张琼, 张方明
    2016, 37(3):  264-269.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6.03.003
    摘要 ( 129 )   PDF (1169KB) ( 1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对无症状人群拔牙术前心电图的筛查,发现拔牙患者的潜在风险,探讨无症状人群在拔牙术前筛查心电图的必要性。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门诊拔牙无心脏病症状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术前进行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检查组(以下简称ECG组)和不做心电图的对照组。ECG组共1 158例患者,对照组共1 230例。本研究记录并分析ECG组的异常心电图结果;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在拔牙术中术后出现全身不适的发生率,并且对比其术后心电图异常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1 158例ECG组中共发现201例(17.36%)患者心电图有异常,其中40例为拔牙高风险心电图,建议患者去心内科进行进一步检查明确心脏病诊断后再酌情拔牙。ECG组患者发生拔牙术中术后全身不适的有6例(0.54%),而对照组为37例(3.01%),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对比两组术中术后不适患者术后心电图,发现ECG组未见高风险心电图,而对照组有28例为高风险心电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 对于无症状人群的拔牙术前心电图筛查,能有效检出拔牙潜在的心脏病高风险患者,减少了拔牙术中术后全身不适情况的发生,提高了拔牙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建议作为常规术前检查。
    口服阿司匹林患者不停药牙种植手术出血情况的临床观察
    项天庆, 吕亚林, 余兰, 段向青, 丁芳, 蔡钎
    2016, 37(3):  270-274.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6.03.004
    摘要 ( 167 )   PDF (1157KB) ( 1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不停药情况下行简单牙种植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长期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的心血管患者45例纳入试验组,每位患者不停药情况下植入1~3枚种植体,采用牙龈拉拢缝合、盐水纱布压迫等局部处理措施控制术后出血;同时选择未接受抗血小板治疗或抗凝治疗的患者45例纳入对照组,每位患者植入1~3枚种植体,术后未采取特殊止血措施。两组患者术中均无需大面积翻瓣植骨。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出血、延迟出血和严重出血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术后即刻出血患者共2例(4%),对照组1例(2%),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强化局部处理措施后出血停止;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无延迟出血和严重出血情况发生。结论 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行简单牙种植手术出血风险很低,可在不停药情况下实施手术。
    牙齿重度磨耗垂直距离增高值与颞下颌关节间隙的相关性探索
    周翊翛, 张人杰, 温颖, 谭京, 顾斌, 郑东翔
    2016, 37(3):  275-280.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6.03.005
    摘要 ( 123 )   PDF (1293KB) ( 1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牙齿重度磨耗咬合重建患者升高咬合前的颞下颌关节间隙与垂直距离增高值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对42名牙齿重度磨耗咬合重建患者升高咬合前的颞下颌关节间隙和髁突位置进行测量。受试者戴用3副垂直距离增高值分别为2、4和6 mm的过渡性义齿后,自主选择出感觉相对最舒适的1副。比较3个垂直距离增高值组间的关节间隙等指标,试分析不同垂直距离增高值与修复前颞下颌关节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选择2 mm、4 mm过渡性义齿患者的上间隙平均值分别为(3.58±0.98)mm、(3.07±0.60)mm,4 mm过渡性义齿患者的上间隙小于2 mm过渡性义齿患者(P <0.05)。垂直距离增高值与颞下颌关节间隙值、髁突位置、性别、年龄之间均无显著线性相关(P >0.05)。结论 研究结果呈现出颞下颌关节上间隙越小,患者选择垂直距离增高值越大的趋势,但受多因素影响,尚未发现牙齿重度磨耗患者颞下颌关节间隙和髁突位置是影响垂直距离高度增高值的显著性指标。
    自体唇腺移植治疗重症角结膜干燥症
    陈志远, 王静, 吴晓霞, 连晓萌, 刘静明, 王璇
    2016, 37(3):  281-285.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6.03.006
    摘要 ( 145 )   PDF (1628KB) ( 1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自体唇腺移植治疗重症角结膜干燥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16例重症角结膜干燥症患者接受自体唇腺移植,术中自同侧下唇制取唇腺黏膜瓣,将其植于同侧上睑穹隆。所有患者术前进行唾液分泌试验及涎腺核素扫描检查。术前、术后分别测定最佳矫正视力、施墨试验,并对术后主观满意度、人工泪液使用频率、主观症状评分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12个月,自体唇腺黏膜瓣全部存活,下唇创面愈合良好。术后不同时间段所有患者移植侧泪液分泌量均较术前明显增加 (P <0.05),主观症状评分和人工泪液使用频率也明显低于术前(P <0.05)。2例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余患者未见明显提高。14例患者对术后效果满意,2例满意度一般。结论 自体唇腺移植可以增加重症角结膜干燥症患者唾液泪液分泌,明显缓解患者干眼症状。该术式可作为治疗重症角结膜干燥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Er:YAG激光蚀刻牙釉质黏接效能的实验研究
    郑小婉, 秦璐, 张冠民, 赵颖
    2016, 37(3):  286-293.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6.03.007
    摘要 ( 144 )   PDF (4208KB) ( 1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Er:YAG激光蚀刻与传统磷酸酸蚀牙釉质表面后正畸托槽的黏接效果。方法 选取因正畸需要而拔除4颗前磨牙的患者26例共104颗牙。每位患者的4颗离体前磨牙采用抽签法随机分入4组中,各组分别采用磷酸或不同工作参数的 Er:YAG激光处理牙釉质表面:A组35%(质量分数)磷酸酸蚀,B组Er:YAG激光蚀刻(能量200 mJ、频率30 Hz、水量6/8),C组Er:YAG激光蚀刻(能量250 mJ、频率30 Hz、水量6/8)和D组Er:YAG激光蚀刻(能量300 mJ、频率20 Hz、水量6/8)。应用扫描电镜下观察牙釉质表面微结构变化;应用原子力显微镜观测其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峰峰值,然后黏接托槽并进行抗剪切强度和黏接剂残余指数的测定。结果 扫描电镜下观察牙釉质表面,4组都表现为釉柱中心凹陷,呈Ⅰ型酸蚀模式。C组蜂窝状边界最清晰。4组间表面粗糙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其中A组最低,B、C、D 3组随激光能量值提高而增加。牙釉质表面峰峰值D组最大,A组最小。抗剪切强度A组最高,C组与A组最接近,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组间的黏接剂残余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合适工作参数下,Er:YAG激光蚀刻后,牙釉质表面形貌和黏接效能与35%(质量分数)磷酸酸蚀后效果相近。
    抗菌性正畸粘接剂的研究进展
    张宁, 张珂, 白玉兴
    2016, 37(3):  294-298.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6.03.008
    摘要 ( 114 )   PDF (1152KB) ( 1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固定矫正器以其高效性和精确性受到广大医师的青睐,近年来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牙釉质脱矿是固定正畸治疗的主要合并症,不仅违背了正畸治疗的美观原则,而且还有损牙体健康,因而牙釉质脱矿现象是正畸医师不容忽视的问题。托槽通过粘接剂固定于牙面上,如果正畸粘接剂具有抗菌性能,则可以有效地预防牙釉质脱矿的发生,本文就抗菌性正畸粘接剂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以下概述。
    前列腺癌发病机制与临床治疗研究
    前列腺癌化疗的发展及未来
    瓦斯里江·瓦哈甫, 牛亦农, 邢念增
    2016, 37(3):  299-306.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6.03.009
    摘要 ( 209 )   PDF (1219KB) ( 2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前列腺癌是全球范围内男性第二常见恶性肿瘤,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是晚期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自1997年以来,国内外已先后批准米托蒽醌、多西他赛和卡巴他赛等作为前列腺癌的化疗药物,其中多西他赛作为目前为止唯一的晚期前列腺癌阶段一线化疗药物,参与多项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用来评估新药、联合用药、序贯治疗以及早期用药对前列腺癌预后的影响。本文就前列腺癌化疗的发展历史和近年来的研究方向做一综述。
    5-α还原酶的表达与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相关性研究
    孙剑, 靳松, 赵宏颖, 刘洋, 金木兰, 邢念增, 牛亦农
    2016, 37(3):  307-312.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6.03.010
    摘要 ( 129 )   PDF (2367KB) ( 1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两型5-α还原酶表达情况与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浓度、TNM分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至2014年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病理科前列腺癌的石蜡包埋组织40例,并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前列腺体积,术前PSA浓度,术后病理TNM分期,Gleason分级等。采用χ2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对2种5-α还原酶表达与病理分期、Gleason分级、PSA浓度及年龄等参数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 Ⅰ型5-α还原酶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 <0.001),相反Ⅱ型5-α还原酶在癌旁组织的表达强于癌组织(P=0.002),Ⅰ型5-α还原酶在癌细胞中的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Gleason分级越高,病理分期越高,Ⅰ型5-α还原酶的表达越强;Ⅰ型5-α还原酶表达和血PSA浓度及年龄呈正相关。结论 5-α还原酶在前列腺癌组织中呈现差异性表达的特点,前列腺癌组织内I型酶升高,II型酶降低;I型酶的表达与年龄、PSA浓度、病理分期及Gleason分级呈正相关,在老年人群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I型酶对判断前列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可能具有一定意义。
    腹腔镜Sandwich法尿道及周围组织重建改善高风险组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早期尿控的研究
    刘志斌, 靳松, 张军晖, 王建文, 田溪泉, 田龙, 牛亦农, 邢念增
    2016, 37(3):  313-317.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6.03.011
    摘要 ( 128 )   PDF (1158KB) ( 1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腹腔镜Sandwich法尿道及周围组织重建技术对高风险组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早期尿控的疗效。方法 纳入2011年1月至2015年9月于本院治疗的高风险前列腺癌患者71例,采用腹腔镜Sandwich法尿道及周围组织重建技术47例,采用单纯尿道吻合技术24例,对比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前列腺体积、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临床分期、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尿管拔除时间、病理分期、Gleason评分、术后切缘阳性率、淋巴结阳性率及拔除尿管后第2、4、12、24、52周尿控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间年龄、体质量指数、前列腺体积、术前PSA、临床分期、病理分期、Gleason评分、术后切缘阳性率、淋巴结阳性率、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Sandwich法尿道及周围组织重建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24)、术后尿管拔除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 <0.001),拔除尿管第12周尿控恢复显著优于对照组(P=0.023)。结论 腹腔镜Sandwich法尿道及周围组织重建技术安全可行,显著改善高风险组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早期尿控。
    高危组前列腺癌根治术后雄激素剥夺治疗联合早期放射治疗对局部控制及近期生存率的影响
    靳松, 张天, 郑颖洁, 宋黎明, 平浩, 瓦斯里江·瓦哈甫, 牛亦农, 邢念增
    2016, 37(3):  318-322.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6.03.012
    摘要 ( 150 )   PDF (1151KB) ( 1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内分泌治疗合并早期放射治疗对高危前列腺癌患者根治术后的局部控制及近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14例高危组前列腺癌根治术后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three dimension-conformal radiotherapy, 3D-CRT)或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ve modulation radiotherapy, IMRT)联合内分泌治疗的患者,收集患者基本信息、手术信息,并随访放射治疗期间的相关合并症、术后及放射治疗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变化与生存状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4例患者治疗后随访时间2~5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在放射治疗疗期间,5例患者出现轻度尿频、尿急,2例出现轻度腹泻、腹胀,1例患者出现白细胞一过性降低,血红蛋白、血小板无异常,无其他合并症发生;1例患者放射治疗疗后24个月,PSA由最低0.056 ng/mL升高至6 ng/mL,但无明显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迹象,恢复比卡鲁胺及亮丙瑞林治疗5个月后,PSA降至1.539 ng/mL。其他13例患者无生化指标反弹及临床局部复发。结论 高危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早期辅助放射治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可以改善患者局部控制及近期生存率。
    Bmi1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林云华, 姜永光, 方微, 王俊生, 周绍酉, 孙秀梅
    2016, 37(3):  323-326.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6.03.013
    摘要 ( 162 )   PDF (1315KB) ( 1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Bmi1蛋白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前列腺癌(65例)和良性前列腺增生(15例)标本中Bmi1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将Bmi1染色结果与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Bmi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较良性增生组织明显增加(P <0.01);Bmi1的表达与Gleason评分具有相关性(P <0.01),与危险分级(P=0.013)相关,与前列腺癌复发进展相关(P <0.05),但Bmi1表达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浓度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Bmi1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增加,其表达与肿瘤的低分化、高风险和不良预后明显相关。
    CXCR4及NDRG1蛋白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的相关性分析
    平浩, 牛亦农, 杨飞亚, 王明帅, 邢念增
    2016, 37(3):  327-330.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6.03.014
    摘要 ( 131 )   PDF (1433KB) ( 1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受体4(chemokine receptor 4, CXCR4)及N-myc下游调节基因1(N-myc downstream regulated gene 1, NDRG1)在前列腺癌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明确其与前列腺癌恶性程度及转移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XCR4蛋白在前列腺癌(4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15例)及正常前列腺组织(10例)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及转移的关系。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不同前列腺癌细胞系中CXCR4及磷酸化NDRG1(pNDRG1)表达差异。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CXCR4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30例)中过度表达,表达率为65.2%,其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及Gleason评分无显著相关性(P=0.081),而CXCR4蛋白表达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前列腺癌转移患者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在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和不同前列腺癌细胞系中CXCR4及NDRG1蛋白表达不同,高转移潜能的去势抵抗前列腺癌细胞(PC3和DU145)中CXCR4表达较高,而作为转移抑制因子的pNDRG1表达则明显降低。结论 趋化因子受体CXCR4及转移抑制因子NDRG1可能参与调控前列腺癌的进展和转移,对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乳腺微创外科
    乳腺癌治疗从标准到精准微创
    骆成玉
    2016, 37(3):  331-335.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6.03.015
    摘要 ( 150 )   PDF (1154KB) ( 2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纵观100余年来乳腺外科的变革过程,手术方式的变化体现了对疾病本质认识的深入和学科的发展。从Halsted经典根治手术到扩大根治性手术的失败,再折返回到保留胸肌的改良根治手术,以致后来的保留乳房手术,这一路的发展无不烙下了乳腺癌外科治疗向微创与功能方向进展的一步步惨痛的印记。乳腺癌外科治疗一直没有停止过"缩小"手术,也永无止境。在这样的背景下,乳腺外科呈现在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追求个体化、微创化、精准化、保护功能、注重形体和心理康复的发展趋势,开创着一个新的治疗时代。
    单孔法全腔镜局部扩大切除术进行保乳手术的临床应用
    王子函, 滕长胜, 葛智成, 张慧明, 苑著, 高银光, 张忠涛, 屈翔
    2016, 37(3):  336-340.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6.03.016
    摘要 ( 125 )   PDF (2386KB) ( 1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单孔法全腔镜局部扩大切除术进行保乳手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手术技巧和应用价值。方法 总结2014年11月至2015年6月以早期乳腺癌行单孔法全腔镜局部扩大切除术进行保乳手术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根治性、美容效果评分等进行评估。结果 2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单孔法全腔镜局部扩大切除术。术后随访时间6~13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0.4个月),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术后3个月美容效果评分:非常满意20例(87.0%),比较满意3例(13.0%),无一般或不满意病例。术后无皮肤坏死、切口下方积液或血肿等合并症发生。结论 单孔法全腔镜局部扩大切除术进行保乳手术可以在保证早期乳腺癌肿瘤根治性的同时,获得更好的美容效果。
    乳腔镜辅助保留NAC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假体植入Ⅰ期成形的临床研究
    崔智淼, 骆成玉, 李鑫, 刘宝胤, 丁毅
    2016, 37(3):  341-345.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6.03.017
    摘要 ( 170 )   PDF (2056KB) ( 2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乳腔镜辅助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ipple areola complex,NAC)改良根治术并假体植入Ⅰ期成形治疗早期乳腺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将2012年至2015年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治疗的46例乳腺癌患者,按照患者意愿分别行乳腔镜辅助保留NAC改良根治术并假体植入Ⅰ期成形(实验组,23例)及乳腔镜辅助保留NAC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照组,23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个数、引流量、引流时间、术后合并症、复发率、转移率以及术后外观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个数、引流量、引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均无观察到术后合并症、复发及转移。两组患者术后外观评价满意率(95.65% vs 65.2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乳腔镜辅助保留NAC改良根治术并假体植入Ⅰ期成形治疗早期乳腺癌安全、可行,美容效果、术后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乳腔镜辅助保留NAC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基础研究
    大黄提取液促进大鼠结肠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反应
    吴迪, 徐敬东, 朱进霞
    2016, 37(3):  348-351.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6.03.019
    摘要 ( 161 )   PDF (2556KB) ( 1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大黄具有清热解毒和润肠通便的作用。本实验结果显示短期服用大黄后,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在大鼠的结肠有大量聚集。本研究意在探讨大黄提取液促进大鼠结肠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反应的作用。方法 使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及酶联免疫吸附的方法探讨不同剂量大黄灌胃后,大鼠结肠部位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及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变化。结果 大黄可激活肥大细胞、并可使嗜酸性粒细胞出现明显聚集,同时引起IFN-γ增加和IL-10降低的免疫保护机制。结论 短期服用大黄可以引起结肠部位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聚集,该作用对大黄的润肠通便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芪黄疽愈方对大鼠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实验研究
    张欣, 刘远, 葛建立, 宋易华, 马云龙, 李晓东
    2016, 37(3):  352-355.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6.03.020
    摘要 ( 126 )   PDF (1218KB) ( 1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建立动物模型,观察芪黄疽愈方对大鼠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cclusive disease,ASO)的治疗作用。方法 60只Wistar 大鼠采用高脂饮食喂饲联合隐动脉内膜损伤的方法制作大鼠 ASO 模型,以西洛他唑为对照,观察芪黄疽愈方各浓度组对大鼠血脂、血流变指标的不同影响。结果 中药高浓度组、西药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全血黏度(高切、低切) 、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红细胞刚性指数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 中药高浓度组、西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芪黄疽愈方可改善脂质代谢紊乱,降低血脂水平,改善血流变,达到治疗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目的。
    外源性核苷酸对小鼠非酒精性肝损伤保护作用初探
    高丽芳, 罗葵, 崔淑香
    2016, 37(3):  356-359.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6.03.021
    摘要 ( 120 )   PDF (2391KB) ( 1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初步探讨外源性5'-核苷酸对小鼠非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75只雌性ICR小鼠根据体质量分为5组:模型对照组、低剂量核苷酸组、中剂量核苷酸组、高剂量核苷酸组和空白对照组。经口给予外源性5'-核苷酸(40、160、640 mg/kg),实验持续30 d。于实验第30天将各组动物隔夜禁食16 h,模型对照组及各剂量组动物经口一次性给予1% 四氯化碳致急性肝损伤模型,空白对照组给玉米油,受试组继续给予受试样品,次日处死动物,测定血清转氨酶并取肝脏做病理。结果 受试物组小鼠血清转氨酶活性低于模型对照组,同时肝细胞坏死程度减轻,各种类型病理变化的总评分低于模型组。结论 外源性5'-核苷酸对小鼠非酒精性肝损伤具有潜在保护作用。
    2013年中国艾滋病疫情空间积聚性分析
    刘美玲
    2016, 37(3):  360-363.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6.03.022
    摘要 ( 111 )   PDF (1346KB) ( 1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2013年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流行情况进行分类并比较。方法 采用聚类分析方法,根据AIDS发病率和死亡率指标,对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进行分类,比较各省、直辖市、自治区AIDS的流行情况与严重程度。结果 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可划分为3个病区。第一类病区(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AIDS发病率与死亡率最严重,广西壮族自治区AIDS发病率为15.036 3 /10万,死亡率为5.916 3/10万;云南省AIDS发病率为12.4748/10万,死亡率为3.599 5/10万。结论 全国AIDS疫情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为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防控措施的有效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儿童感染沙门菌耐药特点及鉴定方法的研究
    胡立新, 宋文琪, 苏建荣, 董方, 王艳
    2016, 37(3):  364-369.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6.03.023
    摘要 ( 138 )   PDF (1355KB) ( 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引起儿童感染的沙门菌耐药特点及快速鉴定方法。方法 选择沙门菌75株,使用标准生物化学和血清学试验对所有菌株进行鉴定;使用16S rRNA基因测序法鉴定;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MS)法鉴定,以上两种方法结果与传统培养方法结果进行比对分析。使用Kerby-Bauer纸片扩散法对常用抗生素进行敏感性试验,使用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测定对广谱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基因。结果 75株沙门菌中,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检出率最高,分别为32株和26株。16S rRNA基因测序法与传统培养法的符合率为100%。MALDI-TOF-MS法的属符合率为100%,其中鉴定率在99.9%以上的为17株,90%以上的为32株,80%以上的为26株,结果均可信,但其对具体血清型的符合率不高。75株沙门菌中,耐药率最高的是氨苄西林(69.3%,52/75),其次是氨苄西林/舒巴坦(44.0%,33/75),第三是萘啶酸(42.7%,32/75)。75株沙门菌中共检出19株对广谱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占25.3%。19株中有15株携带blaCTX-M基因(8株为blaCTX-M-14,2株为blaCTX-M-9,1株为blaCTX-M-34,2株为blaCTX-M-3,2株为blaCTX-M-15),8株携带blaTEM-1基因,4株携带blaOXA-1基因。结论 16S rRNA基因测序法作为细菌鉴定的金标准,以其快速准确著称,可作为传统鉴定法的补充方法。MALDI-TOF-MS法可以快速鉴定沙门菌,但仅在科研模式下指向性地提示血清型,因此需采用其他辅助技术进行鉴定。引起儿童腹泻的沙门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对3代头孢菌素类的耐药主要由blaCTX-M型引起。
    临床研究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植片神经再生的共焦显微镜观察
    接英, 王怡, 李上, 阮方, 潘志强
    2016, 37(3):  370-375.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6.03.024
    摘要 ( 103 )   PDF (2986KB) ( 1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应用共焦显微镜观察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植片神经再生的特征。方法 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heidelberg retina laser tomography, HRT3)对71例穿透性角膜移植患者于术后1、3、6和12个月行连续系列观察,分析角膜植片上皮下和基质中神经再生的生长规律及不同因素对其再生的影响。结果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1个月角膜植片中未观察到任何神经存在。术后3、6、12个月,角膜植片上皮下神经和基质神经的再生率分别为3个月26眼/71眼(36.62%)和11眼/71眼(15.49%)、6个月44眼/71眼(61.97%)和30眼/71眼(42.25%)、12个月46眼/71眼(64.79%)和36眼/71眼(50.74%);术后12个月,角膜植片再生的上皮下及基质神经纤维与正常角膜神经明显不同,表现为直径小、长度短、密度低。不同病因患者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12个月时角膜神经再生的比例分别为机械外伤性角膜白斑9眼/10眼(90.00%)、圆锥角膜10眼/12眼(83.33%)、角膜营养不良3眼/4眼(75.00%)、大疱性角膜病变7眼/11眼(63.63%)、病毒性角膜炎6眼/12眼(50.00%)、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板层角膜移植术(lamellar keratoplasty,LKP)术后8眼/18眼(44.44%)、先天性角膜白斑1眼/4眼(25.00%)。发生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导致再生的角膜神经不同程度减少或消失。另有5眼再生的上皮下神经发生不明原因的消退或消失。结论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神经再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差异较大,激光共焦显微镜可以对术后的角膜神经再生进行连续随访观察。
    具有梦境展现行为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多导睡眠监测特点
    畅怡, 聂秀红, 魏兵, 肖汉, 张连国, 李艳, 詹淑琴, 陈彪
    2016, 37(3):  376-381.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6.03.025
    摘要 ( 142 )   PDF (1426KB) ( 1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具有梦境展现行为(dream enacting behavior, DEB)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的视频多导睡眠监测(video-polysomnography,vPSG)特点。方法 选取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0月31日因各种睡眠主诉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睡眠门诊且年龄大于18岁的患者共224人。所有受试者均行快速动眼睡眠疾病(rapid eyes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RBD)香港问卷(RBD questionnaire-Hong Kong,RBDQ-HK)筛查(阈值为18/19)以及一整夜vPSG检查,并分为伪RBD(Pseudo-RBD)组、OSAS组、特发性RBD (idiopathic RBD, iRBD)组并对其睡眠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伪RBD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非快速动眼睡眠(non-rapid eye movement, NREM)期 AHI、REM期 AHI及低通气指数高于OSAS对照组,基础血氧饱和度及最低血氧饱和度则低于OSAS对照组,低通气最长时间及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时间比OSAS对照组长;与iRBD组相比,伪RBD组的梦境展现行为常常在各个睡眠期的呼吸相关觉醒时出现。结论 具有DEB症状的OSAS多为中重度OSAS患者,并且DEB的发作时间往往发生于呼吸暂停相关觉醒时。
    妊娠期血栓前状态孕妇凝血功能的变化分析
    肖欢, 高洁, 金艳荣, 马红梅, 耿丽艳, 李蕊, 田丹, 马唯
    2016, 37(3):  382-384.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6.03.026
    摘要 ( 194 )   PDF (1142KB) ( 1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血栓前状态孕妇剖宫产术前后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 经超声诊断"暴风雪征"66例妊娠期血栓前状态孕妇以及同期住院66例下肢静脉超声正常孕妇的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 以及D-二聚体(D-dimer,D-D) 进行相应的对比分析, 初步探讨凝血相关指标的改变与血栓前状态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血栓前状态组与正常妊娠组的PT、TT、FBG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APTT、D-D 在血栓前状态组分别为(30.79±3.89)s和(480.81±189.75)ng/mL,正常妊娠组分别为(32.44±3.59)s和(364.74±81.76)ng/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测定D-二聚体有利于协助诊断妊娠期血栓前状态,对于明显升高者进一步行下肢静脉超声明确诊断。血栓前状态孕妇产后应监测D-二聚体及超声,及时发现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避免严重致命性肺栓塞发生。
    北京市部分中老年男性高胰岛素血症患者代谢紊乱及胰岛功能评估
    康怡, 张宝和, 徐洪涛, 田光, 姚合斌, 赵宏, 黄火高, 连世杰, 杜凯音, 华伟, 胡晓东, 王吉
    2016, 37(3):  385-390.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6.03.027
    摘要 ( 139 )   PDF (1186KB) ( 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中老年男性高胰岛素血症(hyperinsulinemia,HINS)患者的临床特征、胰岛功能及其合并疾病。方法 以北京地区中老年男性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浆胰岛素水平分为4组:空腹高胰岛素血症(空腹HINS)、负荷后2 h高胰岛素血症(负荷后HINS)、联合受损(空腹/负荷后HINS)以及非高胰岛素血症(非HINS),对比各组间的代谢特征、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所有受试对象均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试验,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DA)2003年标准再将各组分为糖耐量正常(normal glucose tolerance, NGT)组、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 IGR)组和新诊断糖尿病(newly diagnosis diabetes, NDM)组;评估合并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的差异。结果 共931名中老年男性纳入本研究,空腹HINS组22例、负荷后HINS组109例、空腹/负荷后HINS组49例以及非HINS组751例。1空腹/负荷后HINS组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显著高于负荷后HINS组(P <0.01),空腹HINS组介于二者之间;2空腹/负荷后HINS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最高,其次为空腹HINS组、负荷后HINS组和非HINS组,4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4.25,P <0.05);3经HOMA-IR校正后,空腹/负荷后HINS组的HOMAβ细胞功能指数(HBCI/IR)和空腹β细胞功能指数(FBCI/IR)较非HINS组均明显降低(F=5.08,P <0.05);负荷后HINS组FBCI/IR与非HIN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不同糖耐量高胰岛素血症组合并代谢异常疾病的构成比均较相应正常胰岛素组明显升高(P <0.05);随着糖调节受损程度的逐渐加重,代谢异常的构成比逐渐升高。结论 1空腹与负荷后均表现为高胰岛素血症的患者胰岛素抵抗严重,胰岛功能明显受损,糖代谢紊乱程度重;2空腹胰岛素是高胰岛素血症大规模临床筛查的推荐指标;3高胰岛素血症更易合并多种代谢紊乱,尤其是空腹/负荷后HINS患者,需要综合干预。
    托烷司琼与昂丹司琼预防全身麻醉术后恶心呕吐效果的比较: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聂洋洋, 史志国, 陈玢, 闫涛, 郑晖
    2016, 37(3):  391-399.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6.03.028
    摘要 ( 167 )   PDF (2544KB) ( 2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系统评价托烷司琼与昂丹司琼预防全身麻醉(以下简称全麻)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 遵循PRISMA声明,系统检索了Pub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Web of Science、CNKI、CBM、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有关静脉注射托烷司琼与昂丹司琼后24 h内预防全麻术后恶心呕吐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15年9月。研究者筛选文献,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数据提取和Meta分析,并对证据进行GRADE分级。结果 共纳入9篇临床试验报道。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托烷司琼和昂丹司琼均能有效地预防术后恶心呕吐 [RR=0.62, 95%CI(0.43,0.90),P=0.01] [RR=0.67, 95% CI(0.49,0.90), P=0.009];托烷司琼与昂丹司琼预防术后恶心呕吐、术后呕吐、术后恶心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RR=0.95, 95%CI(0.81,1.11), P=0.50] [RR=1.26, 95%CI(0.83,1.91), P=0.28] [RR=0.88, 95%CI(0.42,1.83), P=0.73]。结论 在术后24 h内托烷司琼与昂丹司琼均能有效地预防术后恶心呕吐,但就目前的证据而言,托烷司琼与昂丹司琼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没有差别。
    成人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82例临床特征
    郑华, 李洁, 王海燕, 李辉, 周辉, 原标, 田宇
    2016, 37(3):  400-404.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6.03.029
    摘要 ( 154 )   PDF (1435KB) ( 1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成人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orthostatic tachycardia syndrome, POTS)的临床特征。方法 分析经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诊断为 POTS 的患者82例,其平均年龄(38.7±12.24)岁;以直立倾斜试验阴性排除POTS的31名受试者为对照组,平均年龄(39.22±10.98)岁。对POTS患者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体格检查,分析POTS患者发病的临床特征。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OTS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平卧位心率和血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TS患者以晕厥多见(63例,76.8%),症状发作频繁34.14%(发作 >10次)。晕厥发作和非晕厥患者(19例,23.2%)间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多数POTS患者发作前有诱因,诱因多为体位变化、情绪紧张、劳累、运动、天气闷热等。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晕厥、头晕、心悸、胸闷、黑矇、大汗、面色苍白、乏力。在直立倾斜试验中, POTS患者心率逐渐增加,平均最大增加值为(45.05±11.06)次/min。结论 POTS在各年龄阶段均可发生,晕厥发生率较高。诱因以情绪紧张、劳累、运动、天气闷热多见。
    技术方法
    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实验条件的优化研究
    季姗姗, 邵建群, 石晨, 何深知, 张枫
    2016, 37(3):  405-407.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6.03.030
    摘要 ( 111 )   PDF (1713KB) ( 1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