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43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2-08-21
    专家述评
    加强脑静脉研究,提升神经系统疾病诊疗水平——脑静脉系统解剖、生理和临床概述
    周一帆, 姜慧敏, 卫慧敏, 谷雨航, 胡文伯, 刘璐, 周陈, 吉训明
    2022, 43(4):  505-520.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2.04.001
    摘要 ( 161 )   PDF (3161KB) ( 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脑是人体内新陈代谢最旺盛的器官,需要丰富的血液供应以维持复杂的功能活动,人脑的血液供应分为动脉系统和静脉系统,脑动脉的病理生理机制已被深入的研究,然而,目前国际上对脑静脉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经验较少。脑静脉系统容纳颅内70%~80%的血容量,在保证血流灌注及代谢废物的清除、血-脑脊液屏障的完整、颅内压调节、免疫监视甚至脑膜淋巴管功能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陆续被报道。脑静脉系统作为新的研究领域,其在维持脑功能稳态和各种急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病理生理作用也逐渐被重视。本综述概述了脑静脉系统的解剖引流和结构特征、脑静脉的生理功能以及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病理作用,旨在为全面认识脑静脉功能,科学认识与脑静脉相关的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一定的借鉴。
    耳聋疾病:基础研究到临床诊疗
    线粒体去乙酰化蛋白SIRT3在噪声诱导隐匿性听力损失中的作用
    杨紫荆, 赵春丽, 梁文琦, 陈钟壡, 柳柯, 龚树生
    2022, 43(4):  521-526.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2.04.002
    摘要 ( 196 )   PDF (5583KB) ( 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线粒体去乙酰化蛋白(sirtuin-3,SIRT3)在噪声性隐性听力损失(noise-induced hidden hearing loss, NIHHL)中的作用。方法 将注射过SIRT3抑制剂[3-(1H-1,2,3-triazol-4-yl) pyridine,3-TYP]与未经处理的C57BL/6J小鼠分别于100 dB白噪声下暴露2 h,并在噪声暴露 (noise exposure, NE) 后1 d和14 d进行测听。利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内毛细胞 (inner hair cell, IHCs)带状突触(ribbon synapses, RS)的变化。冰冻切片下,4-羟基壬烯醛 (4-hydroxynonenal, 4-HNE)染色观察耳蜗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的累积。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噪声组及3-TYP组小鼠均在噪声后出现短暂性听力阈值的升高,ROS的累积及带状突触的丢失。与噪声组小鼠相比,3-TYP组小鼠在噪声后第14天听力未恢复正常,带状突触丢失明显,且伴有ROS的显著累积。结论 NE诱发了内耳的氧化应激反应,SIRT3可能通过抵抗氧化应激作用来保护耳蜗带状突触及听功能。
    后半规管途径导入不同血清型腺相关病毒转染小鼠耳蜗内毛细胞的效果比较
    刘珊, 郭瑞, 宋新雨, 于倩茹, 陈钟壡, 梁文琦, 滕琪, 龚树生, 柳柯
    2022, 43(4):  527-534.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2.04.003
    摘要 ( 124 )   PDF (16525KB) ( 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不同血清型的腺相关病毒经后半规管途径导入成年小鼠转染内耳细胞的效率及安全性。 方法 将20只6~8周C57BL/6J小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4组,AAV8病毒注射组、AAV9病毒注射组、AAVie病毒注射组和Anc80L65病毒注射组,均采取后半规管路径进行注射,每只注射病毒溶液2 μL;正常对照组,每只注射0.9%(质量分数)氯化钠注射液2 μL,均以左耳为手术耳。各组于术前1 d及术后2周行听觉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查,随后取材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病毒在基底膜的分布情况。结果 AAV8组:术后2周观察见耳蜗顶中转34.6%±1.8%内毛细胞被转染,中底转39.0%±5.9%内毛细胞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AAV9组:术后2周见耳蜗顶中转92.5%±1.1%内毛细胞被转染,中底转94.6%±1.0%内毛细胞表达GFP; AAVie组:术后2周见耳蜗顶中转96.7%±1.5%内毛细胞被转染,中底转97.7%±0.8%内毛细胞表达GFP; Anc80L65组:术后2周见耳蜗顶中转62.5%±3.3%内毛细胞转染,中底转63.1%±6.1%内毛细胞表达GFP;正常对照组未见GFP表达。 结论 经半规管途径注射AAVie、AAV9病毒溶液可以高效转染到耳蜗内毛细胞,此结果对耳聋疾病的内耳基因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耳聋疾病:基础研究到临床诊疗
    前庭导水管扩大患儿影像与听力结果分析
    杨亚利, 黄丽辉, 程晓华, 刘莎
    2022, 43(4):  535-539.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2.04.004
    摘要 ( 235 )   PDF (672KB) ( 1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回顾性分析前庭导水管扩大患儿的耳部影像表现及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及听力测试结果,探讨单纯前庭导水管扩大及合并其他内耳畸形的患儿的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及听力损失程度是否有差异。方法 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儿童听力诊断中心就诊,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显示有前庭导水管扩大伴或不伴其他内耳畸形的患儿92例(182耳),入组者均接受过新生儿听力筛查。收集患儿新生儿听力筛查、听力学测试结果及耳部影像学资料。根据影像学表现分为3组:A组为单纯前庭导水管扩大;B组为Mondini畸形伴前庭导水管扩大及前庭池扩大即不完全分隔Ⅱ型(incomplete partition type Ⅱ,IP-Ⅱ);C组为前庭导水管扩大伴前庭池扩大或半规管畸形。采用卡方检验对比组间的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对比组间听力损失程度。结果 92例患儿首次就诊年龄为1.5~65个月,其中男性47例(51.1%)、女性45例(48.9%)。182耳中,A组占40.11%(73/182)、B组占26.37%(48/182)、C组占33.52%(61/182),B+C组约占59.89%。3组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22,P=0.571);伴与不伴Mondini畸形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1,P=0.526)。3组听力损失程度及伴与不伴Mondini畸形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庭导水管扩大合并其他内耳畸形约占60%;无论前庭导水管扩大伴与不伴其他内耳畸形,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及听力损失程度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前庭导水管扩大所致的迟发性听力损失与伴随的其他畸形类型无关。
    内淋巴囊减压联合三个半规管填塞术对难治性梅尼埃病的眩晕疗效分析
    冯蓉, 刘韵, 王国鹏, 龚树生
    2022, 43(4):  540-545.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2.04.005
    摘要 ( 441 )   PDF (2999KB) ( 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内淋巴囊减压联合三个半规管填塞术治疗难治性梅尼埃病眩晕症状的疗效,术后对平衡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6例难治性梅尼埃病患者,完成内淋巴囊减压联合三个半规管填塞术,记录患者手术前后眩晕控制情况、平衡能力、听力情况、眩晕残障程度(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耳鸣障碍量表(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评分和耳鸣痛苦程度分级,分析手术效果。结果 26例患者术后眩晕明显改善,眩晕完全控制率为88.46%,有效率为100%。术后出现平衡不稳感,平均(5.08±4.52)个月好转,均无跌倒风险。术后眼震发生率69.23%,平均(5.00±2.67)d症状消失。通过Burg评分和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发现,随着术后时间延长,患者平衡能力逐渐恢复,DHI评分表明随术后时间延长,患者生活质量逐渐好转,在术后6个月时趋于稳定。此外,与术前相比,26例患者术后6个月的平均听力阈值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的耳鸣THI量表评分和耳鸣痛苦程度分级均下降。结论 内淋巴囊减压联合三个半规管填塞术对眩晕控制效果好,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受影响的主观平衡能力约5个月后恢复正常。
    经乳突入路手术治疗上半规管裂综合征10例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分析
    王国鹏, 贺凯璇, 谢静, 刘玉和, 龚树生
    2022, 43(4):  546-551.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2.04.006
    摘要 ( 261 )   PDF (5794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上半规管裂综合征(sup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dehiscence syndrome, SSCDS)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经乳突入路手术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1年9月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手术治疗的SSCD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了术后随访。手术方法包括经乳突入路上半规管裂修补术和上半规管阻塞术。根据患者术后症状改善情况,疗效分为痊愈、好转和无效。结果 本研究共有10例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5例。9例为单侧SSCDS,1例为双侧SSCDS。常见症状包括骨导听觉过敏、血管搏动性耳鸣、强声诱发眩晕以及中耳或者颅内压力变化引起眩晕。10例患者均为单侧手术,4例患者行经乳突入路上半规管裂修补术,其余6例患者行经乳突入路上半规管阻塞术。术后有1例患者失访。随访的9例患者中,随访时长为4~73个月,术后5例痊愈,3例好转,1例无效。术后无效的可能原因为该患者颅中窝低位,经乳突入路上半规管裂修补术中暴露硬脑膜与弓状隆起之间的间隙困难,导致修补不到位。所有患者术后均无脑脊液漏或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乳突入路上半规管裂修补术和上半规管阻塞术均是安全有效的。相比之下,上半规管阻塞术操作更简单,尤其是对于颅中窝低位的患者,建议行上半规管阻塞术。
    肺癌一体化诊断和治疗
    老年肺部磨玻璃影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及术后病理分析
    苏雷, 张毅, 高艳, 魏兵, 李元博, 王腾腾, 钱坤, 王雷明
    2022, 43(4):  552-557.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2.04.007
    摘要 ( 188 )   PDF (1033KB) ( 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老年肺部磨玻璃影(ground-glass opacity, GGO)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及病理结果。方法 对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手术治疗的281例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GGO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和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GGO最大径均值为(13.3±7.5)mm。Ⅰ型GGO病例97例(34.5%),Ⅱ型GGO病例119例(42.3%),Ⅲ型和Ⅳ型病例分别为51例(18.1%)和14例(5.0%)。术后病理报告:30例(10.7%)为良性病变,75例(26.7%)浸润前期病变,65例(23.1%)微浸润腺癌,111例(39.5%)浸润期肺癌。对GGO影像学特征与术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依据GGO影像学特征所进行的GGO分型与术后病理结果存在显著相关性(r=0.365,P<0.01);GGO分型与肺癌病理亚型存在可能的关联(P<0.05,r=0.276),且与肺癌发生STAS(P<0.05,r=0.175)和胸膜浸润(P<0.01,r=0.236)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老年患者的GGO影像学分型与术后肿瘤性质、肿瘤细胞的浸润程度密切相关。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磨玻璃结节的诊断价值
    钱坤, 赵昕, 谭晓刚, 田笑如, 刘幸生, 张毅
    2022, 43(4):  558-563.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2.04.008
    摘要 ( 193 )   PDF (1003KB) ( 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 GGN)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 217例接受 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 GGN 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穿刺为恶性的病例判断为阳性,对于穿刺为良性的患者结合随访结果做出临床诊断,将穿刺病理与临床最终诊断作对比。根据临床特点进行分组,统计分析每组穿刺活检的准确率、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17例患者总体准确率93.5%(203/217),灵敏度92.2%(165/179),阴性预测值为73.1%(38/52)。并发症总体发生率35.5%,以咯血和气胸为主。结论 CT引导下对GGN穿刺活检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但需要警惕假阴性的结果,妥善处理并发症。
    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张静涛, 王欣然, 韩斌如, 强莹, 刘雪琪, 张毅
    2022, 43(4):  564-569.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2.04.009
    摘要 ( 199 )   PDF (998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60岁的老年肺癌患者行全身麻醉(以下简称全麻)下胸腔镜肺切除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1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病房住院手术的100例老年肺癌患者的资料,将其中诊断为并发心律失常的1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 (心律失常组),诊断为非心律失常的8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非心律失常组)。 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危险因素。 结果 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肺癌切除术后在住院期间心律失常的总发生率为19%。其中年龄、高血压、术后便秘、手术方式、血清白蛋白浓度是患者肺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独立的影响因素。 结论 对于老年肺癌患者可通过年龄、高血压、术后便秘、手术方式、血清白蛋白浓度异常等几项指标来推断发生术后心律失常的可能性,进而有针对性地给予治疗,以达到尽早诊断及预防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效果。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在肺外周病变诊断及治疗的临床应用
    谭晓刚, 张毅
    2022, 43(4):  570-575.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2.04.010
    摘要 ( 155 )   PDF (1007KB) ( 1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低剂量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应用于肺癌高危人群中的筛查越来越普及,肺外周病变(peripheral pulmonary lesions,PPLs)发现概率也随之增加。电磁导航支气管镜(electromagnetic navigation bronchoscopy,ENB)是一种能够进行肺部外周病变诊断、定位及治疗的工具,由于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更高,ENB在未来有可能会改变肺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式,从而缓解病情甚至治愈肺癌,为肺癌的治疗开辟了新的路径。
    医学信息学:应用和发展
    可计算的临床证据综合:方法与进展
    白永梅, 杜建
    2022, 43(4):  576-583.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2.04.011
    摘要 ( 98 )   PDF (8474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医学出版物的快速增长,医疗数据的不断增加,为进行快速医学证据综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近年来,如何跟上海量医学证据的发展,并将其转化为临床实践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充分利用结构化医学数据库,直接利用结构化数据促进医学证据合成已成为临床证据综合的一大趋势,尤其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严峻的形势下,通过将人读的以PDF和HTML为主要格式的医学证据转化为机器可读的格式,构建医学知识图谱,服务国内医生快速了解医学研究进展,对于开展快速证据综合,支持循证临床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当前针对系统综述和临床试验开展可计算证据综合的研究现状,并通过案例分析来明确可计算证据综合的实现框架和未来发展方向。
    知识图谱:一种系统性构建因果图的方法
    白永梅, 孙华鸽, 杜建
    2022, 43(4):  584-591.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2.04.012
    摘要 ( 335 )   PDF (4994KB) ( 1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因果推断(相对于相关性分析)是基于大数据的观察性研究的主要目标。因果图通过有向无环图(directed acyclic graph, DAG)整合大量先验知识将变量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可视化,已成为合理制定因果推断策略的重要工具。然而目前因果图的构建主要依赖专家知识和经验,亟需从整个医学知识体系的角度进行系统化构建,从现有出版物中进行医学知识提取是系统构建DAG的基础,本文将系统介绍基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SemMedDB数据库研发的结构化医学知识体系平台。本文尝试从跨学科角度,将因果图定义为研究问题涉及概念(头概念和尾概念)及其所有第三方变量之间的复杂网络,提出系统化构建DAG提供新策略:一是将知识图谱修剪为因果图;二是将基于人群-干预/暴露-对照-结果(population-interventions/exposure-comparisons-outcomes,PI/ECO)框架的证据结论合成为因果图。
    中医药信息学应用研究热点
    高曼, 李海燕
    2022, 43(4):  592-599.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2.04.013
    摘要 ( 138 )   PDF (1014KB) ( 1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梳理中医药信息学研究在中医临床数据挖掘与利用、中医智能诊疗装备研究、中药信息研究、基于中医古今文献信息的学科知识服务、基于大数据的中医药评价研究等方向的热点应用,为研究人员提供有益参考。
    基于电子病历的重症老年患者急性肾损伤连续风险预测研究
    邬金鸣, 孙海霞, 王嘉阳, 钱庆
    2022, 43(4):  600-609.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2.04.014
    摘要 ( 114 )   PDF (4040KB) ( 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重症老年患者(≥60岁)急性肾损伤早期连续风险预测的可行性,促进机器学习在临床决策支持中的应用。具体实现以6 h为单位连续预测重症老年患者在未来48 h的急性肾损伤发病风险,并探索可实现何种程度的早期预测,以及比较当前数据和累积数据的预测效果。方法 基于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MIMIC)-Ⅲ,应用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轻量梯度提升机(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LightGBM)建模预测。基于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精确度和召回率进行结果评估。结果 共11 261条重症老年患者记录纳入研究。基于当前6 h数据预测时,LightGBM的AUC达0.845~0.925,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和逻辑回归的最高AUC均低于0.73。基于入重症监护病房最初6 h数据,LightGBM效果最好,AUC达0.845。LightGBM应用当前数据比累积数据获得更高的AUC、精确度和召回率,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和逻辑回归反之。结论 利用LightGBM对重症老年患者进行急性肾损伤早期连续预测切实可行,仅基于重症监护病房前6 h数据的预测结果就可以达到24 h积累数据的预测效果。此外,不同模型对数据的接收能力和适用性不同,LightGBM在当前数据中表现优于累积数据,其他3种模型在累积数据中表现优于当前数据。
    可解释机器学习方法在疾病预测中的应用:脓毒血症患者死亡风险研究
    杨丰春, 郑思, 李姣
    2022, 43(4):  610-617.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2.04.015
    摘要 ( 142 )   PDF (6001KB) ( 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可解释机器学习方法在疾病预测中的应用。方法 本研究以脓毒血症死亡风险预测为例,从重症监护医学数据库(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 MIMIC)-Ⅳ中采集符合纳排标准的19 903例脓毒血症(sepsis-3)患者的临床数据,利用决策树、逻辑回归、随机森林、XGBoost、轻量梯度提升机(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LightGBM)模型分别构建脓毒血症死亡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全局可解释方法(特征重要性、部分依赖图、个体条件期望、全局代理模型)和局部可解释方法(局部代理模型和Shapely值)对复杂机器学习模型进行解释,探索影响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解释性差的机器学习模型的预测性能[模型LightGBM、随机森林、XGBoost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值分别为0.913、0.892、0.872]高于具有内在解释性的模型(逻辑回归模型AUC=0.779,决策树模型AUC=0.791),并利用全局解释性方法、局部可解释性方法两种类型的解释方法对机器学习模型决策过程进行解释。结论 利用全局解释性方法可以解释在整个特征空间内机器学习模型的响应趋势,利用局部可解释性方法可以解释机器学习模型对特定病例的决策过程。
    2010-2021中国神经科学领域国际期刊撤稿原因及对策
    张建军
    2022, 43(4):  618-621.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2.04.016
    摘要 ( 111 )   PDF (974KB) ( 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中国神经科学领域撤稿文章的撤稿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 利用“撤稿观察”网站提供的撤稿查询服务,检索了2010年8月-2021年5月近11年中国科学家在神经科学领域的撤稿情况,并对撤稿原因归类和分析。结果 近11年,共检索313条中国在神经科学领域的撤稿记录,65.2%的论文其撤稿原因都和学术不端有关。结论 在神经科学领域,中国需进一步加强科研论文监管和科研诚信建设。
    基础研究
    1型糖尿病伴认知功能损伤小鼠脑组织肠道菌群代谢物的改变
    安宇, 边南南, 丁小雨, 常晓娜, 刘佳, 王广
    2022, 43(4):  622-629.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2.04.017
    摘要 ( 129 )   PDF (5056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在发生认知功能损伤的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小鼠脑组织中肠道菌群代谢物的变化。方法 选取20只6周龄C57BL/6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n=10)和1型糖尿病模型组(DM组,n=10)进行处理。采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T1DM小鼠,造模成功8周后进行Morris水迷宫检测,随后收集小鼠脑组织采用宏代谢组学检测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并分析差异代谢物以及代谢通路。结果 STZ腹腔注射后8周DM组小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明显受损,表现为Morris水迷宫中逃避潜伏期显著增加(P<0.001),平均游泳距离显著增加(P=0.001),目的象限所在时间(P=0.043)和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减少(P=0.004)。采用宏代谢组学鉴定了脑组织中123种肠道菌群代谢物并发现了谷氨酰胺(Log2FC=0.262,P=0.002)、酒石酸(Log2FC=0.847,P=0.017)、乳酸(Log2FC=0.326,P=0.002)和间氨基苯甲酸(Log2FC=1.028,P=0.046)、3-氨基异丁酸(Log2FC=-1.466,P=0.049)、葡萄糖酸内酯(Log2FC=-0.796,P=0.043)和苏糖酸(Log2FC=-0.310,P=0.042)、吲哚乳酸(Log2FC=-1.252,P=0.030)、酮亮氨酸(Log2FC=-0.922,P=0.040)、3-羟基丁酸(Log2FC=-0.372,P=0.009)以及肉豆蔻酸(Log2FC=-0.563,P=0.035)11种显著差异代谢物,涉及14个主要相关代谢通路,包括嘧啶代谢、氨基酸代谢、糖代谢、短链脂肪酸代谢等。结论 DM小鼠脑组织中多种肠道菌群代谢物水平发生显著变化,靶向肠道菌群及其相关代谢通路有望成为治疗T1DM诱导的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策略。
    临床研究
    平均动脉压变异度与重症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基于大型临床数据库 MIMIC-Ⅲ的回顾性分析
    王玉妹, 张琳琳, 周益民, 苗明月, 段雨晴, 周建新
    2022, 43(4):  630-634.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2.04.018
    摘要 ( 97 )   PDF (1828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变异度与重症患者的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病死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MIMIC)-Ⅲ中38 852例入ICU的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入ICU后24 h内记录的MAP的变异系数作为MAP变异度,采用一般线性回归观察入ICU 24 h内MAP变异度与重症患者ICU病死率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估MAP变异度预测重症患者ICU病死率的能力。结果 入ICU 24 h的MAP变异度与ICU病死率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R2=0.860, P <0.001),MAP变异度越大,ICU病死率越高。24h的MAP变异程度预测ICU病死率的AUC为0.61。结论 重症患者入ICU 24 h内的MAP变异度与ICU病死率有很好的相关性,MAP变异度越大,ICU病死率越高;MAP变异度能够为简单快速预测危重患者的ICU病死率提供一定的信息。
    特应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症状、急性加重的相关性研究
    周雨燕, 陈潇婷, 王宛莹, 李静, 李德帅, 卜小宁
    2022, 43(4):  635-640.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2.04.019
    摘要 ( 128 )   PDF (1045KB) ( 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特应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以下简称慢阻肺)的呼吸道症状与急性加重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共178例,根据血清吸入过敏原过筛试验阳性,将患者分为特应性组(27例)和非特应性组(151例)。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并随访12个月,记录慢阻肺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情况。结果 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特应性组(n=27)较非特应性组(n=77)喘息症状方面增多(77.78% vs 55.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4)。特应性组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 (immunoglobulin E,IgE)浓度显著高于非特应性组,肺功能中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FEV1)实测值也显著高于非特应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9)。随访1年,特应性组频繁重度急性加重次数较非特应性组显著增加(29.63% vs 10.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8)。结论 特应性可以导致慢阻肺患者喘息症状增多,频繁重度急性加重次数增多。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体脂率对肌力和躯体功能的影响
    修双玲, 付俊玲, 穆志静, 孙丽娜, 赵蕾
    2022, 43(4):  641-646.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2.04.020
    摘要 ( 180 )   PDF (1016KB) ( 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体脂率与肌力及躯体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127例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60岁的T2DM患者,测定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 HbA1c)、25羟维生素D3 [25-hydroxyvitamin D3, 25(OH)D3],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 FINS),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浓度。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受试者体脂率及四肢骨骼肌肌肉质量(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 ASM)。用握力和椅子起坐试验来评价肌肉力量。步速和简易体能状况量表(Short Physical Performance Battery,SPPB)来评价躯体功能。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体脂率对肌力和躯体功能的影响。结果 女性患者体脂率显著高于男性(35.18%±6.32% vs 28.75%±4.48%, P<0.001)。体脂率与ASM、骨骼肌肌肉质量指数(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index, ASMI)、握力、步速、SPPB评分显著负相关,与CR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 HOMA-IR)、椅子起坐时间正相关(P<0.01)。调整年龄、性别、ASM、HbA1c和高腰围后,体脂率与握力、步速降低相关(分别为β=-33.68,P=0.003; β=-1.316,P=0.002),亦与5次起坐时间增加相关(β=31.60,P=0.011)。结论 体脂率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肌力下降及不良的躯体功能显著相关。
    Topping-off手术与后路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王玮, 潘福敏, 孔超, 孙祥耀, 侯晓飞, 鲁世保
    2022, 43(4):  647-652.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2.04.021
    摘要 ( 137 )   PDF (2049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Topping-off手术与经后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interbody fusion,PIF)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degenerative lumbar disease,DLD)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以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因DLD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采用Topping-off术式治疗的40例患者为Topping-off组,按照组间主要基线特征匹配的原则选择采用PIF术式治疗的60例患者为PIF组。对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2年腰痛程度及腰椎功能进行评分,使用屈伸位腰椎X线片测量L2/3、L3/4及L2-4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使用改良Pfirrmann评分评估术前术后L2/3节段椎间盘退变程度。结果 Topping-off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P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opping-off组术中出血量小于PIF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Topping-off组L3/4节段ROM较术前降低(P<0.05),L2/3节段ROM较术前无明显改变(P>0.05);而PIF组L2/3节段ROM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两组间L2-4节段术后2年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年,PIF组L2/3节段改良Pfirrmann评分较Topping-off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opping-off术与PIF术均能显著改善DLD预后,但Topping-off手术能预防或延缓邻近节段退变发生,对临床诊疗策略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
    剖宫产分娩中不同类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特征分析
    路畅, 胡江涛, 李金皎, 姜海利
    2022, 43(4):  653-657.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2.04.022
    摘要 ( 111 )   PDF (1005KB) ( 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孕妇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的临床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剖宫产分娩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的孕妇246例,根据子宫肌瘤类型不同分为浆膜下子宫肌瘤组(135例)和肌壁间子宫肌瘤组(111例),分析其临床特征和结局。结果 ①肌壁间子宫肌瘤组中,孕妇年龄、子宫肌瘤≥ 5 cm的比例和多发子宫肌瘤的比例均明显高于浆膜下子宫肌瘤组(37岁 vs 34岁, χ2 =-3.640, P=0.000;50.5% vs 25.9%, χ2 =15.719, P=0.000; 55.0% vs 23.0%, χ2 =26.630, P=0.000)。②肌壁间子宫肌瘤组的手术时间以及常规应用缩宫素20 U的基础上额外应用缩宫素的比例明显高于浆膜下子宫肌瘤组(50 min vs 45 min, Z=-3.349, P=0.001; 49.5% vs 29.6%, χ2 =10.197, P=0.001),产后出血≥ 500 mL的比例和出血量也明显增加(47.7% vs 33.3%, χ2 =5.281, P=0.022; 530 mL vs 400 mL, Z=-3.247, P=0.001)。结论 剖宫产术中行肌壁间子宫肌瘤剔除额外应用缩宫素的比例和出血量均明显增加,但不增加严重产后出血风险。
    经阴道内镜手术在无性生活生育年龄女性子宫内病变的临床应用
    李云飞, 黄晓武, 夏恩兰
    2022, 43(4):  658-663.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2.04.023
    摘要 ( 141 )   PDF (984KB) ( 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经阴道内镜手术对无性生活的生育年龄患者子宫内病变的临床诊治与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收治的无性生活生育年龄患者152例,行宫腔镜检查和或手术及病理组织学检查。 结果 152例患者均成功实施经阴道宫腔镜手术,顺利切除宫腔内或宫颈良性病变和镜下子宫内膜定位活检,无宫颈裂伤、子宫穿孔、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综合征等并发症,处女膜医源性擦伤或裂伤16例(10.5%)。 结论 经阴道内镜宫腔镜手术可以在有效保护处女膜的前提下,及时准确地早期诊治宫腔内病变,有效保护其生育潜力。
    专论与综述
    北京市医学伦理审查互认现场督导检查评分标准的制订与初步应用
    岳小林, 李晓玲, 王美霞, 白桦, 张卓然, 王香平
    2022, 43(4):  664-668.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2.04.024
    摘要 ( 144 )   PDF (982KB) ( 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为检验伦理审查互认的实施效果,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决定对联盟中25家具备主审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现场督导检查,为此联盟制定了伦理审查互认现场督导检查的评分标准,以保证检查的客观性和一致性。方法 评分标准主要参考《北京市医学伦理审查互认联盟工作规则》及25家医疗机构前期基本调研情况制订。结果 评分标准由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13个三级指标构成。3个一级指标分别为制度建设(30分)、互认情况(25分)和审查效率(45分)。结论 评分标准为北京市医学伦理审查互认推进的重要工具,尽管个别指标在现阶段有使用上的局限性,但总体能较全面地考察伦理审查互认的实施情况及效果,且有一定可操作性。
    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