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4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3-04-21
    目次
    2023年4月第44卷第2期  目次
    2023, 44(2):  0-0. 
    摘要 ( 52 )   PDF (352KB) ( 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专家评述
    现代免疫学在感染性疾病、过敏性疾病、肿瘤和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陈彦, 张须龙, 许江南, 贾玉峰, 孙英
    2023, 44(2):  179-185.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3.02.001
    摘要 ( 163 )   PDF (507KB) ( 1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免疫学(immunology)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其研究内容涉及多种学科和不同疾病的诸多方面。近年来,免疫学在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取得诸多突破性进展,并深化了对众多常见疾病中的免疫应答及调控机制的认识,为揭示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和临床防治手段。本文对研究较为深入的免疫学中关键的细胞和重要信号通路以及细胞因子等在感染性疾病、过敏性疾病、肿瘤和神经系统疾病这四个方面的进展概况加以概述。
    呼吸系统疾病免疫学研究进展
    滤泡辅助性T细胞及其在抗体介导的肺移植排斥反应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王艺, 丁跃中, 许江南
    2023, 44(2):  186-195.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3.02.002
    摘要 ( 95 )   PDF (1430KB) ( 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伴有新生供者特异性抗体(donor-specific antibodies, DSA)产生的体液免疫或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已成为器官移植后长期生存的重要障碍,1/3同种异体移植物的功能丧失与之密切相关。由于肺区别于其他实体器官,致使约50%接受同种异体肺移植的患者都会发生慢性排斥反应,临床表现为慢性移植肺功能障碍(chronic lung allograft dysfunction, CLAD)。肺移植慢性排斥反应具有两种不同的临床亚型:限制性CLAD(restrictive CLAD, rCLAD)或称限制性移植物综合征(restrictive allograft syndrome, RAS)和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syndrome, BOS),其中rCLAD/RAS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BOS患者。最新的小鼠模型研究证实,B细胞及其分泌的供者特异性抗体(即同种抗体)在肺移植后RAS的同种移植物纤维化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为了预防和更好地治疗肺移植患者的同种异体排斥反应,需要深入探究启动和维持B细胞介导的抗供者免疫应答的具体机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同种抗体反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滤泡辅助性T(follicular helper T, Tfh)细胞的作用。本文对Tfh细胞的功能及其在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 AMR)中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并讨论了可能的干预策略。
    纤维胶凝素通过调控巨噬细胞M1极化加重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
    李燕秀, 徐祉轩, 孔庆利, 周玉洁, 张须龙
    2023, 44(2):  196-202.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3.02.003
    摘要 ( 114 )   PDF (7000KB) ( 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本研究拟探究纤维胶凝素(ficolin, Fcn)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SPF级C57BL/6小鼠和相应ficolin基因敲除鼠分别按照实验要求分为6组:WT-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olution, PBS)组、WT-LPS组、Fcna-/--PBS组、Fcna-/--LPS组、Fcnb-/--PBS组以及Fcnb-/--LPS组。LPS组用5 mg/kg LPS剂量滴鼻,2 d后建立急性肺损伤小鼠模型;取肺组织做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观察肺病理损伤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肺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比例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的表达变化。体外分离培养野生型和ficolin敲除鼠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LPS刺激后检测细胞iNOS的表达变化及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的浓度。结果  LPS滴鼻法成功建立了急性肺损伤模型,肺中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病理损伤加重;肺中性粒细胞和间质巨噬细胞比例增高;经体内体外LPS刺激后,小鼠肺组织和骨髓来源巨噬细胞中iNOS表达升高,NO产生增多;敲除ficolin可显著减少肺间质巨噬细胞比例,降低iNOS的表达和NO的产生,改善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结论  Ficolin可通过促进巨噬细胞M1极化参与LPS介导的急性肺损伤,其可能是急性肺损伤治疗的潜在靶点。
    短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的免疫特点
    张寒晓, 段荦, 张牧之, 张若旸, 赵刘一诺, 周若男, 李运淇, 吕喆, 王晶晶, 袁慧慧, 崔烨, 孙英, 王炜
    2023, 44(2):  203-211.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3.02.004
    摘要 ( 103 )   PDF (8154KB) ( 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短期烟草烟雾暴露后肽段激发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小鼠的免疫特点。方法  建立上述短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行肺组织石蜡切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分类计数观察气道炎症;有创肺功能检测肺呼吸力学参数;借助 Luminex技术分析细胞因子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肺组织中辅助T(T helper,Th)细胞和固有淋巴样细胞(innate lymphoid cells,ILCs)亚群的数量及比例变化。结果  短期烟草烟雾暴露后肽段激发可损伤小鼠肺泡;诱导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气道炎症;3型细胞因子表达增高;Th17、ILC3细胞增多,ILC1、ILC2细胞减少。结论  烟草烟雾暴露后肽段激发诱导的短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以3型免疫为主,且ILC3可能比Th17的作用更为重要。
    小鼠出生早期肺炎链球菌感染对成年期相同细菌性抗原诱导的哮喘严重程度的影响
    彭丹, 庞洁, 史一凡, 崔乐乐, 徐英杰, 李艳崔, 烨陈彦, 袁慧慧, 秦啸峰, 吕喆, 王炜, 孙英
    2023, 44(2):  212-220.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3.02.005
    摘要 ( 104 )   PDF (11347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小鼠出生早期气道感染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后,成年期暴露于相同细菌性抗原时对哮喘发生发展的影响及机制研究,为过敏性哮喘防治提供新的研究方向。方法  1周龄WT BALB/c小鼠滴鼻感染SP,5周后反复滴鼻灭活SP菌体及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 IL-33)+灭活SP菌体,检测小鼠气道高反应性(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 AHR),明确气道/肺部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及炎症改变;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 IgE)及SP特异性IgE、IgG浓度和肺组织匀浆中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最后明确肺组织中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 Th)亚群(Th1、Th2、Th17)和固有淋巴细胞(innate lymphoid cells,  ILC)亚群(ILC1、ILC2、ILC3)细胞数变化情况。结果  出生早期SP感染后,成年期单独暴露于相同细菌性抗原未能诱导出哮喘样病理改变;在IL-33存在下,虽然出生早期SP感染后成年期暴露于相同细菌性抗原依然引起以2型细胞因子增加为主的混合性炎症,但与未经感染组相比,实验组小鼠的气道高反应性下降;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总细胞计数下降;肺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减少;黏液分泌明显减少;平滑肌增生减轻;血清中IgE明显下降,然而SP菌体特异性IgE、IgG明显升高;多种细胞因子减少;抑制炎症因子(IL-10)明显升高;虽然ILC2细胞数量明显升高,但Th1、Th2、Th17及ILC1细胞数量明显下降。结论  出生早期SP感染可降低成年期小鼠暴露于相同细菌性抗原时诱发的哮喘的严重程度。
    麻醉神经科学
    视觉诱发电位监测在围术期应用的研究进展
    何敏, 马佳佳, 韩如泉
    2023, 44(2):  221-225.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3.02.006
    摘要 ( 123 )   PDF (426KB) ( 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s,VEP)在围术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在视觉通路肿瘤相关手术、视神经炎的早期诊断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全身麻醉下VEP监测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中麻醉方法和药物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本文对VEP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探讨围术期如何提高VEP监测成功率以促进围术期视觉功能的保护。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影响的研究进展
    陈奕玮, 吴侑煊, 梁发, 韩如泉
    2023, 44(2):  226-230.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3.02.007
    摘要 ( 108 )   PDF (421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是一种交感神经节阻滞技术,在临床获得较大范围的应用。近年来,该技术在改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aSAH)后的脑血管痉挛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将从aSAH后脑血管痉挛的可能机制、SGB改善脑血管痉挛的作用、临床应用及相关机制进行阐述,旨在为应用SGB防治aSAH后脑血管痉挛和迟发性脑缺血及改善预后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全身麻醉手术下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意识改善预测
    王昕馨, 杨宛凝, 菅敏钰, 梁发, 刘海洋, 韩如泉
    2023, 44(2):  231-236.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3.02.008
    摘要 ( 88 )   PDF (616KB) ( 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全身麻醉手术下慢性意识障碍(prolonged 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pDOC)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与患者术后意识改善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2年2月至2022年12月pDOC患者择期手术围术期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探讨与术后意识改善的相关围术期临床因素。结果  研究纳入122例行择期全身麻醉手术的pDOC患者,其中包括植物状态患者72例(59.0%),微意识状态患者50例(41.0%),其中术后27例患者意识水平显著改善,使用Logistic 回归模型校正年龄、美国麻醉医师学会身体状态分级(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Classification of Physical Status,ASA)、手术方式、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使用剂量以及苏醒时间等相关变量后,发现术中舒芬太尼使用剂量(OR=17.23,95%CI: 1.22~224.30,P=0.035)、苏醒时间(OR=1.03,95%CI: 1.00~1.05,P=0.046)与患者术后意识状态改善相关。结论  pDOC患者术后短期意识状态的改善可能与完善的术中镇痛相关。全身麻醉后苏醒时间可能预测pDOC患者意识状态改善的因素。
    全身麻醉转化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
    梁发, 吴侑煊, 王鑫焱, 菅敏钰, 刘海洋, 韩如泉
    2023, 44(2):  237-243.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3.02.009
    摘要 ( 101 )   PDF (484KB) ( 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机械取栓术时,紧急全身麻醉转化(emergency conversion to general anesthesia,EC-GA)对术后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及术中EC-GA的预测因素。 方法  本研究对2017年11月至2021年5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行机械取栓的422例AI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全身麻醉组(general anesthesia,GA)203例、非全身麻醉组(non-general anesthesia,non-GA)173例,EC-GA组46例。主要观察指标为患者术后90 d神经功能良好预后比例,即90 d 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2的患者比例(mRS分0~2表示神经功能预后良好,mRS分3~6预后不良)。次要观察指标为时间指标[发病-入室时间(T1),入室-动脉穿刺时间(T2),动脉穿刺-血流再痛时间(T3)],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odified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 mTICI)的良好比例(mTICI:0~2a再通不良;2b~3再通良好),病死率(出院病死率和90 d病死率),术后并发症(肺炎发生率和颅内出血发生率)及EC-GA的危险因素。 结果  46例患者进行EC-GA,总体转化率为21.0%,其中前循环转化率约为19.0%,后循环转换率约为28.9%。3组患者在神经功能预后评分(90 d mRS)及良好预后比例(90 d mRS≤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GA未显著增加不良预后风险:与non-GA组比较,OR=1.538(95% CI:0.792~2.984);与GA组比较,OR=1.315(95% CI:0.684~2.528)。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入室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15分时,术中EC-GA的风险显著增加,调整比值比(adjusted odds ratio, aOR)=2.005(95% CI: 1.035~3.881)。 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行机械取栓治疗中,紧急全身麻醉转化未显著增加不良预后风险;入室NIHSS评分大于15分,与术中紧急全身麻醉转化风险相关。
    儿童神经外科麻醉苏醒期谵妄和躁动的危险因素分析
    王成尉, 袁琳淞, 周扬, 王会文
    2023, 44(2):  244-247.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3.02.010
    摘要 ( 159 )   PDF (380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患儿麻醉苏醒期谵妄和躁动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512例神经外科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苏醒期谵妄躁动组120例,经匹配对照组392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神经外科患儿麻醉苏醒期发生谵妄和躁动的影响因素。 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口服咪达唑仑(OR=2.695,95%CI: 1.183~6.139,P =0.018)、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OR=0.210,95%CI: 0.049~0.902,P=0.036)和复合吸入麻醉(OR=2.862,95%CI: 1.300~6.301,P=0.009)是神经外科患儿麻醉恢复期发生谵妄和躁动的影响因素。 结论  入手术室前口服咪达唑仑、复合吸入麻醉方法是发生谵妄和躁动的独立危险因素,麻醉维持应用右美托咪定可降低谵妄和躁动发生。
    基础研究
    凋亡诱导因子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作用
    杨一凡, 王雅梅
    2023, 44(2):  248-257.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3.02.011
    摘要 ( 116 )   PDF (16549KB) ( 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凋亡诱导因子2(apoptosis-inducing factor 2,AIFM2)在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  检索GEPIA、Kaplan-Meier Plotter、UALCAN数据库中AIFM2的研究信息,分析该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利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AIFM2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生存及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同时应用LinkedOmic数据库筛选与AIFM2共同表达的基因,并对靶标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并通过肿瘤免疫评估资源(tumor immune estimate resource,TIMER)数据库探究AIFM2表达与肿瘤组织中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结果  GEPIA数据库分析发现AIFM2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生存分析显示AIFM2基因高表达患者组的无复发生存期、总生存期、远处无转移生存期均显著高于低表达患者组(P<0.05);UALCAN数据库分析显示乳腺癌中AIFM2基因在不同人种、分子分型、组织类型表达水平不同(P<0.05);在不同年龄、性别、分期、TP53突变、围闭经期状态和淋巴结转移中表达水平无差异 (P>0.05);LinkedOmic数据库对AIFM2的共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AIFM2可能参与乳腺癌免疫反应的调节;TIMER数据库分析显示乳腺癌中AIFM2的表达水平与CD4T细胞、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的浸润正相关(P<0.05);在乳腺癌中低水平的浸润性 CD4+T细胞、 CD8+T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与较差的存活率显著相关(P<0.05)。结论  在乳腺癌中AIFM2的表达与肿瘤组织中免疫细胞浸润有关。AIFM2基因可能成为潜在的乳腺癌免疫治疗靶点。
    维甲酸和甲状腺激素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分化中的作用
    尹宏宇, 魏华, 刘瑾春
    2023, 44(2):  258-264.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3.02.012
    摘要 ( 92 )   PDF (7180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甲状腺素(thyroxine, T3)和维甲酸(retinoic acid, RA)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软骨形成的影响。方法  在3种条件培养基中培养和诱导猪BMSCs成软骨分化:对照组使用软骨生成培养基(含10-7 mol/L地塞米松和10 ng/mL转化生长因子β1),RA组采用软骨生成培养基加1 μmol/L RA,T3组采用软骨生成培养基加100 nmol/L T3。采用MTT法单层检测BMSCs的增殖情况。收获第3代BMSCs,离心形成细胞颗粒,分为3组分别进行软骨细胞诱导。4周后采集3组的细胞颗粒,通过组织学染色和半定量基因表达分析进行软骨形成评估。结果  T3组BMSCs增殖高于对照组(P<0.05);RA组BMSCs增殖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BMSCs颗粒中观察到软骨特征的类腔隙结构和甲苯胺蓝阳性染色,RA组未见;RA组软骨发生标志基因Col Ⅱ、蛋白聚糖(aggrecan)和Sox9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而肥大标志基因ColX的表达在RA组显著增加,成骨相关基因Col ⅠRunx2的表达也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组Col ⅡaggrecanSox9的表达显著增加,Col X的表达也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Col ⅠRunx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可抑制BMSCs的增殖和软骨形成,T3可促进BMSCs的增殖和软骨形成,但可诱导软骨细胞肥大。
    临床研究
    妊娠早期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
    马玉茹, 袁仙仙, 郑薇, 刘程, 王佳, 李光辉
    2023, 44(2):  265-271.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3.02.013
    摘要 ( 100 )   PDF (774KB) ( 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妊娠早期血清游离脂肪酸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的关系及其对GDM的筛查价值。方法  依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建立的母子健康队列,根据妊娠24~28周时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结果,纳入2018年1月至2018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建档并规律产检的GDM妊娠妇女43例,根据年龄(±3岁)和孕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3)进行1∶1匹配同期分娩的无妊娠合并症的血糖正常的女性作为对照组,收集妊娠早期血清,应用气相质谱-色谱法检测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比较两组女性妊娠早期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妊娠早期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对GDM的筛查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GDM组妊娠妇女的妊娠早期血清肉豆蔻酸、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反亚油酸、亚麻酸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棕榈酸(OR=1.322,95%CI: 1.14~1.54)、棕榈油酸(OR=1.524,95%CI:1.17~1.99)水平越高,GDM发生风险越高;而反亚油酸水平越高,GDM发生风险越低(OR=0.902,95%CI:0.857~0.950)。妊娠早期血清游离棕榈酸、棕榈油酸、反亚油酸筛查GDM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9(95%CI: 0.534~0.763)、0.650(95%CI:0.535~0.764)、0.646(95%CI:0.529~0.764)。以棕榈酸20.71 μmol/L、棕榈油酸0.87 μmol/L、反亚油酸69.5 μmol/L为临界值,采取并联试验,筛查GDM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5(95%CI:0.775~0.929); 筛查GDM的灵敏度为90.7%,特异度为67.44%,Kappa值为0.58,说明筛查结果与实际结果具有中高度一致性,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女性与妊娠早期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有关,妊娠早期血清游离棕榈酸、棕榈油酸是GDM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反亚油酸是GDM发生的可能保护性因素,三者联合试验可用于GDM临床筛查。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sRAGE、IFN-γ浓度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
    罗晓萌, 江雪, 杜凤和, 郭彩霞
    2023, 44(2):  272-279.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3.02.014
    摘要 ( 93 )   PDF (3249KB) ( 1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中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oluble 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  浓度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236例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n=42)、不稳定型心绞痛组(n=119)、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组(n=75)。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血浆中sRAGE 和 IFN-γ浓度并比较。分别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RAGE、 IFN-γ在不同Gensini评分分组中的差异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相关性。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sRAGE、 IFN-γ与心肌梗死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 I,cTnI)、肌红蛋白(myoglobin,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 sRAGE 浓度最高,非冠心病组最低。急性心肌梗死组 IFN-γ 浓度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非冠心病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非冠心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 Logistics 回归分析显示 sRAGE浓度升高是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更为密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中sRAGE与 IFN-γ浓度呈正相关,两者均与心肌梗死标志物cTnI、Myo、CK-MB呈正相关,与Gensini评分、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未见明显相关性。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高Gensini组sRAGE及IFN-γ浓度大于中Gensini组和低Gensini组, sRAGE浓度以三支病变组最高、单支病变组最低, IFN-γ浓度以双支病变组最高、单支病变组最低。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中sRAGE浓度明显升高,并且急性心肌梗死者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sRAGE及IFN-γ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糖皮质激素联合抗凝在急性/亚急性重症颅内静脉血栓治疗中的探索
    胡舒缘, 张开元, 谷亚钦, 李京凯, 周陈, 吉训明, 段建钢
    2023, 44(2):  280-288.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3.02.015
    摘要 ( 104 )   PDF (6107KB) ( 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本研究初步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抗凝治疗在急性/亚急性重症颅内静脉血栓(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 CVT)中的作用。方法  纳入10例经过糖皮质激素联合抗凝治疗的急性/亚急性重症CVT患者,对治疗前后及出院3个月时的神经功能缺损、颅内压增高情况和血清、脑脊液炎症指标及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经过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后2周,与入院时基线值相比,血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P<0.05),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P<0.0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P<0.01)和脑脊液IL-6浓度(P<0.01)均明显下降;与入院时基线值相比,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P<0.0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ore, NIHSS)(P<0.01)和颅内压(P<0.01)均明显下降;出院3个月时mRS、NIHSS进一步下降(P<0.01)。在住院及随访期间,10例患者均未出现静脉血栓复发、自发性骨折或骨坏死等激素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抗凝治疗对急性/亚急性重症CVT患者可能安全、有效。
    氨甲环酸对脑脊索瘤切除术围术期出血量的影响: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景龙年, 雷成, 姚婧鑫, 韩如泉
    2023, 44(2):  289-294.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3.02.016
    摘要 ( 146 )   PDF (625KB) ( 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对于内镜下切除颅底脊索瘤患者术中出血量的影响以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7月15日至2022年10月27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行经内镜颅底脊索瘤切除术治疗的患者58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氨甲环酸组30例和0.9%(质量分数)氯化钠注射(以下简称生理盐水)对照组28例。氨甲环酸组于手术切皮时给予氨甲环酸总量为20 mg/kg负荷量泵注,泵注时长为15 min,随后按5 mg·kg-1·h-1连续泵注至手术结束或药物用尽,且药物总量不超过2 g。生理盐水组则以等量同速的生理盐水泵注。记录术中失血量、术中及术后输血、手术时长、患者术后24  h凝血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非计划二次手术、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停留、住院时长。结果  氨甲环酸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4.2(3.1,10.0)  mL/kg vs 6.4(4.3, 13.2)   mL/kg,P<0.05];两组患者术中输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氨甲环酸组输血率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术后24 h凝血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非计划二次手术、ICU停留和住院时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底脊索瘤经内镜切除术患者术中应用氨甲环酸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输血率,且并不会增加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异时性进展期腺瘤风险筛查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郭春梅, 刘红, 焦月, 张倩, 王沧海, 王亚丹, 蔺武, 魏南, 张澍田, 吴静
    2023, 44(2):  295-301.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3.02.017
    摘要 ( 146 )   PDF (1360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筛选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发生异时性进展期腺瘤的危险因素,构建个体化风险筛查模型并验证模型的筛查效果。方法  将2007年4月至2017年10月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734例患者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术后3年结肠镜随访。建模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风险筛查模型。利用验证组验证模型的筛查效果。结果  734例患者包括建模组485例,验证组249例。平均年龄为(64.6±11.5)岁,男性440例,女性294例。总的异时性进展期腺瘤发生率为11.9%(建模组12.0%,验证组1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糖尿病病史、右半结肠癌、中低分化腺癌、腺癌合并腺瘤,腺癌合并进展期腺瘤为异时性进展期腺瘤的独立预测因素。根据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筛查结直肠癌术后出现异时性进展期腺瘤的模型,并建立风险筛查列线图。受试者工作特征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 (area under the curve,AUC)=0.957(95%CI:0.935~0.973),模型筛查临界值为0.938 7。验证结果显示,构建的筛查模型的灵敏度=93.1%,特异度= 89.1%,并且筛查结果与实际结果的一致性较高(Kappa=0.62)。结论  以男性、糖尿病病史、右半结肠癌、中低分化腺癌、腺癌合并腺瘤、腺癌合并进展期腺瘤七个因素,构建的结直肠癌术后出现异时性进展期腺瘤筛查模型,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和与实际结果的一致性,有临床应用价值。
    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早期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王亚丹, 王苗苗, 郭春梅, 台卫平, 刘红, 宿慧, 王沧海, 吴静
    2023, 44(2):  302-310.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3.02.018
    摘要 ( 165 )   PDF (1977KB) ( 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纳入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患者入院24 h内简单、易获得的临床指标,构建病情严重程度预测模型并开发网页计算器,以早期预测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帮助临床及时制定诊疗决策。方法  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住院的37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012年亚特兰大分类标准,将其中226例轻症患者作为轻症(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组,152例中重症(moderatel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MSAP)和重症(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作为非轻症(non-mild acute pancreatitis,NMAP)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相关的高危因素,并以此构建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筛选模型预测的临界值,计算灵敏度、特异度评价模型预测的真实性,计算Kappa中评价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78例AP患者,其中男性252例(66.7%),女性126例(33.3%),其中MSAP 136例,SAP 16例。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糖尿病、高血压病、心率(heart rate,HR)、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s/lymphocyte ratio, NLR)、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淀粉酶(amylase,AMY)、血糖(blood glucose,Glu)、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白蛋白(albumin,ALB)与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相关(P<0.05)。将上述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得出预测模型方程为Y=-9.487+0.363×RDW(%)+0.525×FIB(g/L)+0.086×Glu(mmol/L)+0.417×LDH(U/L)+0.248×AMY(U/L)。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825,大于相关指标和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edside index of severity in acute pancreatitis,BISAP)评分的AUC。Calibration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在预测NMAP风险与实际发生风险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临床决策曲线提示在阈概率为0.4~1.0时,使用此模型预测识别AP发展为NMAP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能使患者在临床中获益。根据约登指数最大点筛选模型预测NMAP的临界值为0.321。以临界值≥0.321预测为NMAP,模型预测的灵敏度=69.5%,特异度=86.2%;Kappa值=0.53,表明模型的预测结果具有一定真实性和与实际结果中度一致性,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但漏诊率相对较高。结论  基于入院24 h内简单、易获得的临床指标RDW、FIB、Glu、LDH、AMY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一定早期预测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的作用,但漏诊率相对较高,需要进一步完善。
    妊娠35 ~ 37周女性定植B族链球菌的血清和多位点序列分型及其相互关系
    刘晶, 董媛, 吉彤珍
    2023, 44(2):  311-315.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3.02.019
    摘要 ( 138 )   PDF (450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北京某妇产医院妊娠35~37周女性生殖道和消化道定植的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的血清分型、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及其之间的关系,为临床防治GBS感染以及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妊娠35~37周女性常规进行阴道、直肠拭子联合采样,通过细菌培养、鉴定,分离GBS菌株,利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技术及第一代测序分别进行荚膜多糖血清分型和MLST分型,并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种分型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147名妊娠妇女定植GBS菌,其中共发现7种血清型,前三位分别是Ⅲ型占38.7%(57/147)、Ia型占35.3%(52/147)、Ib型占19.0%(28/147),另有2株未分型(non-typeable,NT)占1.4%(2/147);MLST分型共发现22种基因型,其中最主要的基因型是ST19占30.6%(45/147)、ST10占17.0%(25/147)、ST12占12.2%(18/147)、ST1占10.2%(15/147),另有3株菌为新发现的基因型占2.0%(3/147);GBS菌株主要血清型(Ia、Ib、Ⅲ)和MLST的主要分型(ST1、ST10、ST12、ST19)之间关联性存在统计学意义(χ2=75.29,P<0.05),进一步计算了Pearson列联系数C=0.6。结论  本研究中,最常见3种血清型(Ⅲ型、Ⅰa型、Ⅰb型)覆盖了93.2%妊娠妇女定植的GBS(137/147),GBS荚膜多糖三价结合疫苗包含上述三种血清型,提示该疫苗应用可能减少本地区围生期妇女GBS定植。ST19/Ⅲ、ST10/Ia和ST12/Ia型是妊娠妇女定植的主要序列型/血清型,为研制有针对性的GBS疫苗提供参考依据。另外,多位点序列分型中新序列型的发现补充了B族链球菌MLST数据库。
    3种增宽种植体颊侧角化龈方法的临床效果对比
    蔺世晨, 刘航, 吴雪, 李鑫, 季一鸣, 段少宇
    2023, 44(2):  316-321.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3.02.020
    摘要 ( 204 )   PDF (3362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和评价3种角化龈增宽方法在种植修复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电力教学医院接受下颌后牙区种植修复治疗且存在颊侧角化龈宽度不足的患者36例,在组间均衡可比的原则上,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12例,分别应用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 growth factors, CGFs)、游离龈移植(free gingival graft,FGG)来增加种植体颊侧角化龈宽度(keratinized tissue width, KTW),术后1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记录患者疼痛程度,术后6个月测量3组患者KTW及美观满意度。结果  术后6个月,3组患者的KTW分别为:ADM组(3.72±1.18)mm、CGFs组(2.92±0.72)mm、FGG组(4.65±0.91)mm,均较术前显著增加,且FGG组增加幅度[(3.49±0.79)mm]最大,高于ADM组[(2.75±0.96)mm]和CGFs组[(1.84±0.65)mm],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程度VAS评分,FGG组(3.50±1.17)明显高于ADM组(2.25±1.06)和CGFs组(2.00±0.9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美观满意度VAS评分,ADM组(8.67±0.89)和CGFs组(8.17±0.94)均显著高于FGG组(6.00±1.2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M、CGFs、FGG 3种方法各有特点,均能够有效增加种植体颊侧KTW,临床上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医疗机构的条件,合理进行选择。
    胃黄色瘤合并肠上皮化生的临床分析
    池添雨, 赵曲川
    2023, 44(2):  322-327.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3.02.021
    摘要 ( 224 )   PDF (415KB) ( 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回顾性分析胃黄色瘤(gastric xanthoma,GX)合并肠上皮化生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2 年1 月至2022 年1 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初次行胃镜检查的患者共68 391 例,诊断GX 1 346例,GX检出率为1.97%,平均年龄为(55.4±12.1)岁。根据有无肠上皮化生(以下简称肠化)将GX分为2组:GX伴肠化组(n=901)和GX不伴肠化组(n=445)。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胃黏膜萎缩程度及是否合并胃癌情况。将GX伴肠化组再根据肠化的程度分为3个亚组:GX伴轻度肠化(n=412)、GX伴中度肠化(n=291)和GX伴重度肠化(n=198),对比分析不同亚组GX伴肠化的临床特征。结果   GX伴肠化与GX不伴肠化组在年龄(P=0.012)、HP感染(P<0.001)和是否合并胃癌(P=0.014)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X伴肠化组中年龄≥65岁患者发病率较高、HP感染率高、合并胃癌的检出率较高。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GX患者中胃癌组和非胃癌组在年龄(P<0.001)、HP感染(P<0.001)、胃黏膜萎缩程度(P<0.001)及GX是否伴有肠化(P=0.014)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个亚组在年龄(P<0.001)、性别(P=0.004)、胃黏膜萎缩程度(P<0.001)和胃癌(P<0.001)上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X伴中度、重度肠化组中,老年人比例较高(P=0.002,P=0.008),GX伴轻度肠化组中各种程度胃黏膜萎缩均为最轻(P<0.001),GX伴重度肠化组合并重度胃黏膜萎缩程度最高(P<0.001)且合并胃癌比例较高(P<0.001)。结论   GX伴肠化的发生与胃癌、萎缩性胃炎及其严重程度有关,需要多中心、大样本对照研究进一步论证。
    儿童生殖细胞瘤全脑放射治疗中自适应消除摆位累积误差新技术探讨
    王天赋, 李星月, 马明旭, 关大维, 许海燕, 宫瑾
    2023, 44(2):  328-334.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3.02.022
    摘要 ( 74 )   PDF (1983KB) ( 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以影像引导放射治疗(image guided-radiotherapy, IGRT)为基础探讨儿童生殖细胞瘤全脑自适应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adaptive radio therapy,ART)可行性,为临床全脑ART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放射治疗科20例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肿瘤(germ cell tumors, GCTs)行全脑预防性照射的放疗患者。每例患者治疗前三次及后每周行一次锥形束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共7次。记录整个治疗过程中左右(lateral, LAT)、进出(longitudinal, LNG)、升降(vertical, VRT)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值。原计划命名为Plan_A,将因摆位误差值产生新的治疗中心点(treatment center point,ISO)回归治疗计划系统,不改变射野权重、射野分布情况下进行体积剂量计算,用Plan Sum功能相加摆位累积误差产生新计划得到Plan_B。将摆位累积误差产生的新计划用Acuros XB算法重新快速优化后用Plan Sum功能相加得到Plan_C。对比Plan_A、Plan_B、Plan_C的靶区及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 OAR)剂量变化并用Wilcoxon配对符号秩检验证统计学差异。结果  与Plan_A相比,Plan_B 均匀性指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 HI)95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 PTV)、 HI98 PTV为1.058 4~1.084 7。适形度指数(conformity index, CI)PTV为0.934 4。 临床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 CTV)Dmin相对偏差为-7.22%,P值为0.000 7。OAR相对偏差为-0.1%~9.8%。与Plan_ A相比,Plan_ C的HI95 PTV、 HI98 PTV为1.056 9~1.078 8。CI PTV为0.936 5。CTV Dmin相对偏差为-1.69%,P值为0.545 9。OAR相对偏差为-0.15%~3.40%。结论  儿童生殖细胞瘤全脑放疗摆位累计误差对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摆位累计误差导致靶区均匀性及适形度变差,CTV的Dmin 变化超过5%,OAR受量增高。ART再计划可以让靶区均匀性和适形度及危及器官受量接近原计划。同时Plan_B虽然存在相对偏差,但是危及器官的绝对剂量在合理范围内。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
    王浩然, 谷春雨, 曲彦明, 刘宁宁, 威海, 吉俊鹏, 张明山
    2023, 44(2):  335-342.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3.02.023
    摘要 ( 117 )   PDF (11461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总结原发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影像、治疗及预后特点。方法  对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17例原发性CNS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4种类型,分析不同类型患者的年龄、影像特点及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  17例患者中6例为A型(脑表型),5例为B型(脑池型),4例为C型(深部孤立型),2例为D型(椎管及其他型)。表现为颅高压症状者11例、局部神经功能障碍者9例、癫痫者3例。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平扫出现T1高信号者12例。播散转移13例,其中11例呈线片状。手术切除14例、活检3例,6例术后进行了抗肿瘤治疗。总体中位生存期7个月,综合治疗的患者较单纯手术治疗的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20.6±7.9)个月vs (3.3±0.9)个月]。各分型间症状、影像及治疗方式均有明显差别。结论  原发CNS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率低,多具有较明显的影像特点,临床可分为4种类型。该病需手术联合放射治疗等进行综合治疗,但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消化道肿瘤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临床分析
    孙婧, 史幼梧, 杜丰, 杨颖, 孙志伟, 余靖, 肖艳洁, 张晓东, 贾军
    2023, 44(2):  343-350.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3.02.024
    摘要 ( 99 )   PDF (1333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导致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 irAEs)的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1年10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诊治的95例接受ICIs治疗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irAEs发生情况。irAEs、内分泌irAEs危险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95例患者共应用ICIs治疗458例次,中位应用3例次(范围:1~33例次)。irAEs的发生率为55.8%,3~4级irAEs发生率为9.5%。最常见的irAEs为皮肤irAEs(27.4%)和内分泌irAEs(22.1%)。内分泌irAEs中甲状腺功能减退最常见(16.8%),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2.1%)和垂体炎(1.1%)少见。多数irAEs发生于免疫治疗初期,78.2%发生于12周内。过敏反应、皮肤irAEs最早发生,中位发生时间分别为2周(范围:0.9~3.1周)和3.8周(范围:0.9~17.9周),内分泌irAEs中位发生时间为6.9周(范围:3.0~52.1周)。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OR=5.197, 95%CI:1.166~23.154, P=0.031)和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MSI-H) (OR=35.048, 95%CI:2.756~445.787, P=0.006)是内分泌irAEs发生风险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免疫治疗联合化学药物治疗(OR=0.107, 95%CI:0.021~0.412, P=0.001)是内分泌irAEs的独立保护性因素。结论  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应用ICIs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女性和MSI-H患者出现内分泌irAEs风险增加,联合化学药物治疗可能降低内分泌irAEs发生风险。
    综述
    雌激素调控固有免疫细胞功能的研究进展
    黎紫怡, 王玺, 梁璞
    2023, 44(2):  351-357.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3.02.025
    摘要 ( 134 )   PDF (480KB) ( 1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免疫系统存在性别二态性,女性的固有免疫反应和适应性免疫反应比男性更强,且女性对多种病原生物感染及恶性肿瘤的敏感性均较低。与此同时,女性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率则更高。造成这些性别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雌激素,在人体内发挥广泛的生物学效应。目前,雌激素已被报道可调节固有免疫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分化、成熟、寿命和效应功能。本篇综述详细讨论了雌激素如何调节免疫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及在各种疾病状态下的不同作用。
    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