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3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3-02-21
    目次
    目录
    2013, 34(1):  0-0. 
    摘要 ( 567 )   PDF (353KB) ( 3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学系简介
    首都医科大学核医学系
    2013, 34(1):  0-0. 
    摘要 ( 223 )   PDF (105KB) ( 1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其他
    投稿须知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2013, 34(1):  0-0. 
    摘要 ( 209 )   PDF (221KB) ( 1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核医学专题
    乳腺癌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及分析
    张春, 刘军, 蒋宏传, 黄京伟, 曲士颖, 王铁
    2013, 34(1):  1-5.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3.01.001
    摘要 ( 1185 )   PDF (1746KB) ( 7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构建乳腺癌组织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筛选乳腺癌相关基因并进行分析。方法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 (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SSH) 技术对15对乳腺癌组织及正常癌旁乳腺组织进行差异基因的消减,构建cDNA消减文库,并转化大肠杆菌进行文库扩增,采用数字表法随机挑选克隆经PCR鉴定后,对200个阳性克隆插入片段的序列进行测定及同源性分析。结果 建立了乳腺癌差异表达片段cDNA消减文库;通过测序和同源性分析,得到17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26个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26个基因中有15个已被文献明确报道在乳腺癌组织或细胞中有差异表达。结论 应用SSH技术成功建立了乳腺癌差异表达基因cDNA消减文库,为乳腺癌的发病机制研究及寻找潜在的治疗靶点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远隔缺血预适应对脑缺血疗效的SPECT评价
    何洁, 吉训明, 李思颉, 李如娟
    2013, 34(1):  6-10.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3.01.002
    摘要 ( 1248 )   PDF (1469KB) ( 5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观察远隔缺血预适应组与对照组中风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灌注变化,了解SPECT在远隔缺血预适应中的价值。方法 50例患者入选,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成两组:远隔缺血预适应组33例,对照组17例。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患单侧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或闭塞,磁共振成像检查除外脑占位病变及脑出血性病变。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灌注显像结果分别进行分析。结果 1)远隔缺血预适应组患者额、颞、顶、枕叶皮质,患侧与对侧相应区域放射性计数比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底节和丘脑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上述各部位,患侧与对侧相应区域放射性计数比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远隔缺血预适应能改善缺血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通过SPECT检查发现经缺血预适应治疗的患者基底节和丘脑血流灌注改善明显。SPECT可为临床判断疗效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氟-18标记的吡啶基哒螨灵类似物的合成及生物性能
    牟甜甜, 张现忠, 王蒨, 彭程, 马云川, 米宏志
    2013, 34(1):  11-17.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3.01.003
    摘要 ( 1117 )   PDF (1650KB) ( 3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设计并合成一种氟-18标记的哒螨灵类似物:4-氯-2-叔丁基-5-[6-[4-[2-[2-[2-氟[18F]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1H-1,2,3-三唑-1-基]甲基]-2-吡啶基]甲氧基]-3(2H)-哒嗪酮 ([18F]FPTP-P3),并评价其用于心肌灌注显像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18F]F-取代OTs前体的方法进行标记,通过稳定性研究、脂水分配系数测定、生物分布实验等手段对标记物进行评价。结果 [18F]FPTP-P3的总制备时间为70~90 min,校正后的放化产率为36±5.6%,放化纯>98%。[18F]FPTP-P3为脂溶性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可稳定放置3 h以上。生物分布实验结果显示,[18F]FPTP-P3在小鼠心肌具有一定的初始摄取,且肝部清除较快,但其心肌滞留较差。结论 [18F]FPTP-P3不具有用于心肌显像的潜力。

    胃食管反流显像和唾液吸入显像在儿科肺吸入中的应用
    杨吉刚, 李春林, 邹兰芳, 庄红明
    2013, 34(1):  18-22.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3.01.004
    摘要 ( 991 )   PDF (2213KB) ( 3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胃食管反流显像和唾液吸入显像在诊断儿童肺吸入方面的价值。方法 140名儿童患者[(年龄在3周~18岁,平均年龄(3.4±2.1)岁,其中男孩61例,女孩79例]同时行胃食管反流显像和肺吸入显像。回顾性分析并比较这两种显像的诊断结果。结果 胃食管反流显像显示1.4%(2/140)的患儿有肺吸入胃食管反流物;而唾液吸入显像显示22.1%(31/140)的患儿有肺吸入唾液,且胃食管反流显像阳性的2名患儿的唾液吸入显像也呈阳性表现。结论 在诊断肺吸入方面,唾液吸入显像的价值大于胃食管反流显像。因此如欲明确是否有肺吸入存在,则应首先行唾液吸入显像。

    V/Q显像与CT肺动脉造影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不同栓塞水平中的研究
    阚英, 王铁
    2013, 34(1):  23-28.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3.01.005
    摘要 ( 1231 )   PDF (2572KB) ( 4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比肺通气/灌注显像(ventilation/perfusion scan,V/Q)与CT肺动脉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肺段动脉及亚段动脉栓子的检出效能。方法选取经临床Wells评分、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X线肺动脉造影综合确诊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39例患者,其中男28例,女11例,平均年龄(51.0±16.1)岁,合并近期手术者4例、心力衰竭者7例、既往存在急性肺栓塞12例、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26例。临床Wells评分,高度可能性者 17例,中度可能性者2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V/Q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ingle photon emission CT,SPECT)断层显像、CTPA及X线肺动脉造影(pulmonary artery angiography,PAG)检查,检查于3~7 d内完成并由放射科及核医学科有经验医师进行独立、双盲法阅片。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V/Q SPECT及CTPA与PAG段及亚段的检查结果进行χ2检验及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 对于肺段动脉栓子,V/Q SPECT与CTPA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4.7%、77.7%,94.6%、98.2%,90.9%、91.2%;亚段肺动脉栓子,V/Q SPECT与CTPA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3.2%、50.4%,94.8%、94.8%,93.8%、83.9%。结论 V/Q显像对段及亚段病变定位的敏感性较高,临床中V/Q显像正常即可排除CTEPH,若存在异常须进一步行CTPA、PAG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等检查进一步明确。

    CT肺动脉造影与肺灌注断层显像对肺栓塞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孙朋涛, 王铁, 梁福兵
    2013, 34(1):  29-35.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3.01.006
    摘要 ( 1445 )   PDF (3549KB) ( 4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研究CT肺动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诊断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文献进行Meta汇总分析,评价两者对肺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检索199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Pubmed、Ovid数据库和中国期刊网中关于CTPA和SPECT显像的文献,应用Meta-Disc软件分别汇总两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及其95%可信区间。根据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ummary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S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s under curve,AUC),得出各自的Q*值,评价两种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共有16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CTPA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9(0.75,0.83)和0.90(0.87,0.93),SPECT显像的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为0.86(0.78,0.93)和0.95(0.92,0.98)。两者的S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3.72%和97.64%。两者的Q*值分别为0.8740和0.9306。比较两者Q*值,CTPA与SPECT显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PA与SPECT显像在诊断肺栓塞方面均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心脏融合显像定量评价功能相关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谷珊珊, 王蒨, 董薇, 焦建, 苏航, 付瑛
    2013, 34(1):  36-42.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3.01.007
    摘要 ( 1030 )   PDF (2059KB) ( 3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利用无创性融合影像技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进行筛选诊断,旨在评价心脏融合显像MPI/CCTA用于鉴别功能相关冠状动脉(以下简称冠脉)狭窄性病变的诊断效能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怀疑或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78例,均行常规两日法腺苷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PI)和同机冠状动脉CT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30 d内完成冠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 CAG)。MPI:采用心肌15分段法对心肌血供做定性及半定量评价;CAG和CCTA:按常规将冠脉狭窄≥50%定义为临床有意义。以MPI/CAG作为标准对MPI/CCTA对冠脉狭窄致心肌血供异常的诊断效能进行评价。结果 78例患者中,MPI结果显示正常/异常为6/72例,其中66例为心肌缺血,6例为心肌梗死;根据3支主要冠脉血管的相应供血心肌节段划分,有可逆性缺损的节段: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LAD) 55段、左旋支(left circumflex artery, LCX)14段、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 RCA) 11段,有固定性缺损的节段:LAD 4段、RCA 3段。CCTA结果显示:冠脉正常/异常为22/56例,78例患者共有234支主要冠脉,其中有74支冠脉狭窄≥50%,106支冠脉正常。MPI/CCTA融合影像结果显示:冠脉正常/异常(存在功能相关冠脉狭窄)为22/56例,与MPI/CAG对照,得到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33%、72.00%、87.18%、87.71%、85.71%。 基于234支主要冠脉,MPI/CCTA融合影像与MPI/CAG对照,均异常(真阳性)55段/支,MPI/CCTA 正常而MPI/CAG异常(假阴性)7段/支,MPI/CCTA异常而MPI/CAG正常(假阳性)13 段/支,MPI/CCTA及MPI/CAG均正常(真阴性)159段/支,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88.71%、92.44%、91.45%、80.89%、95.78%。46例施行冠脉血管重建术患者均确定有功能相关冠脉狭窄,但是在67支行冠脉血管重建术的冠脉中,有25支(冠脉搭桥术CABG:8/22,36.36%;冠脉支架术PCI:17/45,37.80%)冠脉明显狭窄部位与心肌缺血区域并不匹配。结论 本研究显示心脏融合影像(MPI/CCTA)用于评价功能相关冠脉狭窄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其优势在于可无创性评价冠脉解剖结构和功能状态,明确冠脉狭窄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有望成为冠心病诊断,指导治疗方案的决策的首选方法。

    脑代谢-脑血流同期显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像特征与类型
    王曼, 马云川, 吉训明, 高利, 苏玉盛, 彭程, 魏翠柏, 张琳瑛, 尚建文
    2013, 34(1):  43-48.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3.01.008
    摘要 ( 1058 )   PDF (1659KB) ( 4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脑代谢与脑血流同期显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ICVD)的影像特征以及匹配关系的类型。方法 受检者分为两组,正常人10例, ICVD组87例。采用1日法,首先进行13N-氨水(13N-Ammonia)显像,然后进行氟代脱氧葡萄糖(fludeoxyglucose F-18,18F-FDG)显像。获得脑血流灌注和脑葡萄糖代谢断层影像,并得到各脑区/小脑代谢和血流的放射性计数比值,进一步得到ICVD组的代谢、血流减低百分率和代谢/血流比值。结果 10例正常人脑代谢和脑血流影像表现为放射性分布呈左、右完全性对称和前、后基本对称。代谢与血流影像的放射性摄取程度呈完全匹配型影像。87例ICVD患者发现病灶267个;其中234个病灶表现为18F-FDG摄取减低;189个病灶表现为13N-Ammonia摄取减低;2个病灶表现为13N-Ammonia摄取增高;ICVD病灶大多呈多灶性、不对称性分布。异常影像类型分为5种:Ⅰ型(112个病灶):脑代谢-脑血流匹配性减少,减低程度基本相同;Ⅱ型(76个病灶):脑代谢不同程度减低,脑血流保持正常;Ⅲ型(33个病灶):脑血流不同程度减低,脑代谢保持正常;Ⅳ型:(44个病灶)脑代谢中重度减低,脑血流轻度减低;Ⅴ型:(2个病灶)脑代谢不同程度减低,脑血流增高。第Ⅱ型-第Ⅳ型为代谢-血流不匹配型;第Ⅴ型为代谢-血流反向分布。结论 18F-FDG和13N-Ammonia同期PET显像的影像特征与类型,对于研究ICVD脑代谢与脑血流的匹配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18F-FDG PET-CT在肺结核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韩雪, 李亚明, 李雪娜
    2013, 34(1):  49-52.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3.01.009
    摘要 ( 1210 )   PDF (1007KB) ( 6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已成为恶性肿瘤最主要的死亡原因。目前中国每年大约有60万人死于肺癌,而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每年肺癌发病人数将会超过100万。肺癌的预后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0期至Ⅳ期,5年生存率可由90%降到5%以下。因此,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肺癌对于延长肺癌患者的寿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国,18F-FDG PET-CT 的应用日趋广泛且日益增长,主要集中于肿瘤领域,特别是在肺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等方面的应用。但18F-FDG不是肿瘤特异性的示踪剂,一些感染性或炎性反应相关的病变,特别是肺结核,对葡萄糖的摄取与代谢也增强。有效提高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检查中肺部病变的良恶性鉴别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神经系统疾病的基础研究
    β淀粉样肽结合乙醇脱氢酶及胆碱乙酰转移酶在糖尿病小鼠海马内表达的时程变化
    闫颖, 李森, 赵志炜, 赵咏梅
    2013, 34(1):  53-57.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3.01.010
    摘要 ( 1067 )   PDF (1446KB) ( 4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本研究通过观察β淀粉样肽结合乙醇脱氢酶(amyloid-β peptide-binding alcohol dehydrogenase, ABAD)及胆碱乙酰转移酶(choline acetyl transferase, ChAT)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小鼠海马CA1区表达的时程变化,探讨DM脑病发病的相关机制。方法 48只雄性昆明小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 C, n=24)和DM组(n=24)。小鼠禁食12 h后,按200 mg/kg腹腔注射新鲜配制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 STZ),3 d后尾部测非禁食血糖,大于15 mmol/L者为DM模型复制成功。分别在造模后1周、4周及8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C组与DM组小鼠海马CA1区ABAD及ChAT阳性细胞的变化。结果 1)ABA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C组小鼠海马CA1区ABAD阳性细胞数量少,染色浅;而造模后1周、4周、8周, DM组小鼠海马CA1区ABAD阳性细胞数量较C组增多,染色深。细胞计数结果显示,1周、4周及8周,DM组小鼠海马CA1区ABAD阳性细胞数量(18.50±2.72,21.10±2.47,18.90±2.08)比C组(14.30±2.63, 15.30±3.13, 14.10±3.07)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ChA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C组小鼠海马CA1区ChAT阳性细胞数量多,染色深;而造模后1周、4周及8周,DM组小鼠海马CA1区ChAT阳性细胞数较C组减少,染色变浅。细胞计数结果显示,1周、4周及8周DM组小鼠海马CA1区ChAT阳性细胞数量(21.20±2.15,19.60±3.50, 21.30±3.20)比C组(25.50±3.63, 26.40±3.37, 26.30±4.88)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M早期(1周)小鼠海马内即出现ABAD 表达增加,并持续至实验终点(8周),同时DM小鼠海马内ChAT表达明显减少。ABAD可能参与DM小鼠胆碱能神经元的变性过程,在DM脑病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局部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细胞外基质蛋白表达的影响
    李芳, 刘向荣, 闫峰, 张陈诚, 罗玉敏, 方伯言, 吉训明
    2013, 34(1):  58-63.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3.01.011
    摘要 ( 1122 )   PDF (2691KB) ( 3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局部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基质金属蛋白酶9(metalloproteinase 9, MMP9)、细胞外基质蛋白——层黏连蛋白(laminin, LN)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 FN)表达的影响,为局部亚低温应用于脑缺血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改良线栓法制作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脑缺血时间为2 h,缺血即刻于大鼠头部放置冰块,脑温维持在32.5℃~33.5℃,并持续至再灌后1 h。采用12分评分法与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体积测定;免疫荧光方法测定检测缺血半暗带MMP9、LN及FN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体温再灌注组比较,局部亚低温再灌注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和神经功能评分均减小(P<0.01);脑组织MMP9表达降低(P<0.05), LN及FN表达升高(P<0.05)。结论 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局部亚低温能够明显减小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局部亚低温可能通过减少MMP9的表达,增加LN及FN的表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不同性别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脑血流及梗死体积的变化
    闫峰, 刘向荣, 赵海苹, 王荣亮, 吉训明, 赵咏梅, 陶真, 罗玉敏
    2013, 34(1):  64-68.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3.01.012
    摘要 ( 1218 )   PDF (2180KB) ( 3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正常生理条件下性别因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脑梗死体积及梗死过程中脑血流变化的影响。方法健康雌、雄(sprague dawley, SD)大鼠(280~310g)各12只,使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线栓模型,大脑中动脉阻塞2 h,再灌注24 h后处死。(1)手术中全程监测大脑中动脉灌注区域脑血流变化,记录梗死前脑血流的基础值,插栓后脑血流的下降值及拔栓后脑血流的恢复值,并比较雌雄2组之间的差异。(2)处死大鼠后进行大脑切片,通过2,3,5-氯化三苯四氮唑(2,3,5-triphenyl tetrazolium,TTC)染色测量并比较雌雄2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结果 (1)脑血流监测基础值雌性为(154±20)PU,雄性为(212±24)PU,雌性显著低于雄性(P<0.01);线栓插入后,雌性为(48±3)PU,雄性为(78±21)PU,雌性显著低于雄性(P<0.05),下降百分比雌性为(68±4)%,雄性为(63±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栓后脑血流雌性为(159±5)PU,雄性为(196±36)PU,恢复百分比雌性为(104±11)%,雄性为(91±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TTC染色发现雌性大鼠脑梗死体积为(28.4±3.3)%,雄性为(40.0±3.1)%,雌性明显小于雄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常生理条件下,雌性大鼠脑血流基础值显著低于雄性,单侧MCAO缺血再灌过程中,雌雄2组脑血流和各自基础值相比,下降和恢复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推测雌性大鼠脑血流基础值低水平状态可能提高其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最终导致在病死率及脑梗死统计中雌性大鼠都显著低于雄性大鼠。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功能评分与脑梗死体积相关性分析
    王荣亮, 刘小蒙, 张营, 吉训明, 罗玉敏
    2013, 34(1):  69-74.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3.01.013
    摘要 ( 1125 )   PDF (3702KB) ( 9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的神经功能评分与脑梗死体积的相关性。方法 20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采用线栓法制作短暂性MCAO模型,于缺血再灌注后24 h、3 d、7 d、14 d、30 d进行三种神经功能评分(Longa 5分法、前肢踩空实验、Ludmila Belayev 12评分法),取脑组织后行HE染色。计算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相对百分比,采用方差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统计结果。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24 h到30 d,三种神经功能评分均有降低,7 d组与30 d组的前肢踩空实验和Ludmila Belayev 12评分法的评分结果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体积随着时间延长有所降低,但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种神经功能评分中,缺血再灌注3 d组及30 d组,Ludmila Belayev 12分法评分的结果与脑梗死体积呈显著相关(P<0.05),其余时间点与三种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在线栓法制作的SD大鼠短暂性MCAO模型中,Ludmila Belayev 12评分法与缺血再灌注后第3 d、30 d的梗死体积有显著相关性,该评分法可用于评估这两个时间点的大鼠脑梗死损伤程度。

    锌离子在脑缺血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李森, 刘克建, 赵咏梅
    2013, 34(1):  75-79.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3.01.014
    摘要 ( 2376 )   PDF (1018KB) ( 12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期研究表明,锌离子是介导脑缺血损伤的一种重要离子。缺血时,大量的锌离子从突触末端释放出来,聚集于突触后神经元内。缺血时产生的氧化应激和酸中毒也促使锌离子从胞内锌结合位点如金属硫蛋白释放。急剧的胞内锌超载可引起严重的线粒体功能障碍及活性氧簇产生,继而引起细胞坏死,而轻度的胞内锌超载则可能放大凋亡通路,导致细胞凋亡。深入研究锌离子在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有可能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提供新策略。

    微小RNA-144的研究进展
    赵海苹, 罗玉敏
    2013, 34(1):  80-85.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3.01.015
    摘要 ( 2578 )   PDF (1027KB) ( 5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微小RNA(microRNAs, miRs)通过靶向降解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或抑制mRNA翻译参与个体发育,细胞增生、分化、凋亡,肿瘤形成等生理病理过程。近年的研究证实循环中的miRs以稳定的形式存在于各种体液包括血浆、尿液中,可作为疾病的生物标记物。已经鉴定的哺乳动物miRs中约50%在基因组中成簇存在,转录为多顺反子的最初转录本,而miR-144前体以miR-144/miR-451簇形式存在。近年研究表明,miR-144既是红系分化的重要调节因子,也参与肿瘤、心脑血管病等的发生,本文对miR-144在血液病、癌症、神经系统疾病、心脏病等多种疾病中的表达变化、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不同负荷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血尿酸、QTCB、左室心肌质量指数比较分析
    全美燕, 华琦, 任海荣, 王云飞, 刘荣坤, 杨峥
    2013, 34(1):  86-89.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3.01.016
    摘要 ( 2955 )   PDF (1006KB) ( 4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负荷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PVC)患者血尿酸(uric acid,UA)、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yocardial mass index,LVMI)、校正QT间期(correct QT interval by Bazett, QTCB),探讨期前收缩负荷与这些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入选期前收缩频次大于360次/h或 8 640次/24 h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7例,研究对象均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及空腹接受化验检查,将入选患者分为期前收缩负荷<10%(低负荷组)、10%~20%(中等负荷组)、>20%(高负荷组),比较3组间生物化学指标、LVMI、心电图指标等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高负荷组QTCB、LVMI、UA水平明显高于低负荷组(P<0.01),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得出回归方程Y=0.029X1+0.045X2-12.558,F=10.037,P<0.001(Y=期前收缩负荷,X1=UA, X2=QTCB),标准化回归系数UA为0.357,QTCB为0.295。结论 PVC患者随着期前收缩负荷的增加,QTCB延长、左室肥厚程度加重,UA水平升高,并且对期前收缩负荷的影响UA比 QTCB大。

    冠状动脉病变支架后非罪犯病变快速进展的预测因子
    陈文明, 李东宝, 陈晖, 李虹伟, 赵捷, 赵慧强, 梁思文, 丁晓松
    2013, 34(1):  90-94.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3.01.017
    摘要 ( 1360 )   PDF (1012KB) ( 3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旨在探讨冠状动脉(以下简称冠脉)非罪犯病变快速进展的预测因子。方法 连续收集2006年1月至2011年4月于罪犯病变部位成功置入支架共17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1至12个月期间再次行冠脉造影,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术时非罪犯冠脉病变的进展情况,根据这些病变的进展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快速进展组(n=49)和缓慢进展组(n=121)。结果 在研究人群中,非罪犯病变的快速进展的患者占28%,这些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比例相对较低,多支血管病变的比例较高。快速进展组的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2.02 vs 1.59 mmol/L, P=0.020)、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 (4.25 vs 3.79 mmol/L,P=0.013)及TC的降低幅度(-0.80 vs-1.25 mmol/L,P=0.030)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2.42 vs 2.16 mmol/L,P=0.030)及LDL-C的降低幅度(-0.39 vs-0.75 mmol/L, P=0.020)明显高于缓慢进展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支血管病变、TG浓度、LDL-C降低幅度、支架内再狭窄以及他汀类药物治疗均是非罪犯病变快速进展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多支血管病变、TG浓度、LDL-C降低幅度、支架内再狭窄以及他汀类药物治疗与非罪犯冠脉病变的快速进展存在相关性,这充分证明了冠心病患者成功PCI术后继续强化他汀治疗的必要性。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崔纳, 郭金城, 华琦
    2013, 34(1):  95-99.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3.01.018
    摘要 ( 1209 )   PDF (1010KB) ( 4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segmen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 HAP)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1日至2011年8月1日之间所有入北京通州区潞河医院的STEMI患者的病历资料,合并HAP的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住院的STEMI但无HAP的患者作为对照。回顾性分析患者各项可能与HAP相关的临床指标,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病例组患者165例。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患者年龄、男性患者比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长期服用激素、心脏功能差(Killip分级3级及以上)、卧床时间、大手术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经鼻胃管、应用镇静、肌松药物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例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比例低于对照组,住院天数明显长于对照组,病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行Logistic回归分析,STEMI并发HAP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大于75岁(OR=3.205,95% CI:1.314~7.813)、合并COPD(OR=8.264,95% CI:2.165~31.250)、卧床时间(OR=2.583, 95% CI:1.793~3.713)及未行PCI治疗(OR=0.361, 95% CI:0.213~0.613)。结论 高龄(大于75岁),合并COPD,卧床时间、机械通气大于48 h及未行PCI治疗是发生HAP的独立危险因素。

    乌拉地尔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何婧瑜, 华琦
    2013, 34(1):  100-104.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3.01.019
    摘要 ( 1280 )   PDF (1009KB) ( 5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乌拉地尔是一种苯哌嗪取代的尿嘧啶衍生物,它通过阻断突触后肾上腺素α1受体,兴奋中枢5-羟色胺1受体,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于高血压危象、外科手术降压及预防血压峰值等各种降压治疗;同时它具有中度的突触前α2受体兴奋作用及微弱的β1受体阻滞作用,有助于通过减少回心血量,阻断儿茶酚胺的释放,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及缺血性心脏病等同样具有广泛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总结了乌拉地尔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基础研究
    GAP-43高表达转基因小鼠的建立
    黄蕊, 赵君朋, 文玉军, 徐群渊
    2013, 34(1):  105-109.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3.01.020
    摘要 ( 1069 )   PDF (2403KB) ( 5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构建GAP-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高表达转基因小鼠,为进一步研究GAP-43对神经发生及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提供基础。方法构建pCEP4-PDGF-GAP-43转基因构件,通过原核显微注射方法将线性化、纯化后的外源质粒pCEP4-PDGF-GAP-43 注射入C57小鼠受精卵中,胚胎移植至同期发情的假孕受体母鼠输卵管内,获得子代小鼠。用PCR方法检测子代鼠尾基因组DNA,通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GAP-43基因表达,并通过免疫荧光的方法对GAP-43表达位置进行定位。结果 经PCR方法检测得到转基因阳性鼠,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 GAP-43蛋白的表达量高于同胞对照组的小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GAP-43阳性反应物弥散分布于大脑皮质和海马中,且特异性存在于神经元中。结论 外源基因GAP-43在小鼠基因组中得到整合并稳定遗传,为神经损伤修复及神经发育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动物模型。

    α-突触核蛋白和葡糖脑苷脂酶在食蟹猴不同脑区的表达
    弥娜, 刘光伟, 李昕, 李尧华, 于顺
    2013, 34(1):  110-114.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3.01.021
    摘要 ( 1049 )   PDF (4174KB) ( 5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及葡糖脑苷脂酶(glucocerebrosidase,GCase,GBA)在食蟹猴不同脑区的表达。方法 Western blotting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α-Syn和GBA在食蟹猴纹状体和小脑皮质的表达。酶活性分析法检测GBA活性。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法观察α-Syn和 GBA的共定位。结果 α-Syn和GBA在胞质和神经末梢中存在共定位。α-Syn、GBA在纹状体和小脑部位均有表达,但α-Syn在纹状体表达量高于小脑,而GBA在纹状体表达量低于小脑。此外,纹状体的GBA酶活性低于小脑。结论 不同脑区α-Syn、GBA表达量不同,α-Syn表达量与GBA表达量呈反向关系。

    比较高碘酸-雪夫与双花扁豆凝集素反应标记的小鼠蜕膜自然杀伤细胞
    路欣, 许晴, 翁静
    2013, 34(1):  115-119.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3.01.022
    摘要 ( 1084 )   PDF (4156KB) ( 6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比高碘酸-雪夫(Periodic acid-Schiff,PAS)与双花扁豆凝集素(Dolichos Bifows Agglutinin,DBA)组织化学法所显示的小鼠蜕膜自然杀伤 (decidual natural killer,dNK) 细胞的不同。方法 取妊娠第3~19天小鼠子宫,制备成连续的切片,分别经PAS、DBA组织化学法、DBA加PAS双重反应显示dNK细胞。结果 典型的 dNK细胞含有PAS阳性颗粒,其胞膜、核膜和颗粒膜与DBA特异性结合而呈阳性反应;妊娠早期(妊娠第3~6天)不含颗粒的幼稚dNK细胞也可以被DBA标记。DBA加PAS双重反应时,含颗粒的dNK细胞大部分可以被同时标记。结论 DBA是dNK细胞的一种新的标志物,在妊娠早期可用以显示 PAS阳性颗粒尚未出现的幼稚dNK细胞。

    白芍提取物及其有效成分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夏颖, 殷志爽, 石晨, 王桥, 宋学英
    2013, 34(1):  120-125.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3.01.023
    摘要 ( 1183 )   PDF (3279KB) ( 10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考察白芍粗提物及其有效成分五没食子酰基葡萄糖(pentagalloylglucose,PGG)抗氧化活性。方法 用乙醇为提取剂超声提取白芍中有效成分PGG;用高速逆流法分离纯化PGG;用高效液相色谱及质谱法分析、鉴定PGG;以维生素C(vitamin c, Vc)为阳性对照,用1,1-二苯基-2-苦基苯肼自由基法(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和Fe3+ -三吡啶三吖嗪法(ferric reducing-antioxidant power,FRAP)法评价白芍粗提物及PGG的抗氧化活性。结果 从白芍中分离纯化得到PGG,其纯度为95.7%。DPPH实验表明,白芍粗提物及PGG对DPPH自由基均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其残留率的IC50为PGG<白芍粗提物白芍粗提物>Vc。FRAP实验结果表明,与白芍粗提物及Vc相比较,PGG抗氧化作用最强,尤其在浓度较低(如10 μg/mL)时,其FRAP值大于白芍粗提物并远远大于Vc;当浓度增大时,各物质FRAP值均增大,抗氧化能力增强。但Vc增加得更为显著,在100 μg/mL时,Vc的FRAP值为420.8 μmol/L,已接近白芍粗提物的FRAP值,但仍低于PGG的FRAP值567.1 μmol/L。结论 中药白芍中含有抗氧化有效成分PGG,PGG的抗氧化作用远大于阳性对照药Vc,PGG将有可能成为一种潜在的天然高效抗氧化剂,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北京市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使用情况调查研究
    刘小平, 刘钢, 赵京, 袁杏巧, 赵亚利, 杨浩
    2013, 34(1):  126-129.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3.01.024
    摘要 ( 1193 )   PDF (990KB) ( 8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分析北京市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使用情况,探讨档案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促进健康档案规范管理和有效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现场调查健康档案使用和利用情况。结果 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纸质家庭健康档案整体利用率、个人健康档案整体利用率和门诊纸质健康档案使用率分别为58.7%、38.3%和41.8%;健康档案记录形式以一般门诊记录为主;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4种慢性病门诊健康档案使用率为50.8%,高于其他疾病健康档案使用率(2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门诊电子健康档案主诉、检查、诊断、处理4项"完整记录"的比率为56.3%,日常门诊电子健康档案动态使用的比率为94.9%(包括记录不完整的电子健康档案)。结论 北京市半数以上的社区居民家庭健康档案得到利用,没有成为"死档"。日常门诊对慢性患者使用健康档案明显高于其他疾病健康档案使用率,说明慢性病档案管理工作得到重视。使用电子档案的机构门诊电子档案使用率比较高,但电子完整记录率不高,提示健康档案规范管理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北京市原崇文区正常高值血压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孙秀云, 吴涛, 路孝琴, 崔树起, 张冬梅, 孙中华, 郭爱民
    2013, 34(1):  130-133.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3.01.025
    摘要 ( 1064 )   PDF (1057KB) ( 3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北京市原崇文区18岁以上居民正常高值血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应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北京市原崇文区18岁以上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共调查13 620人,应用Logistic法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与正常高值血压的相关性。结果 正常高值血压的检出粗率为29.1%,标准化后检出率为29.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饮酒、高盐饮食、腰围、体质量指数、糖尿病等是患正常高值血压的危险因素,而女性、文化程度、劳动强度、豆制品摄入、睡眠良好是保护因素。结论 原崇文区居民的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较高并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 应改善生活方式降低正常高值血压的发病率。

    临床研究
    凝血因子ⅩⅢ基因多态性与肺血栓栓塞症的相关性研究
    许晓岩, 杨媛华, 翟振国, 庞宝森, 王辰
    2013, 34(1):  134-139.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3.01.026
    摘要 ( 1089 )   PDF (1223KB) ( 3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F Ⅹ Ⅲ A亚基Val34Leu(100G/T)和B亚基His95Arg(8259A/G)多态性与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经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V/Q)和/或螺旋CT肺动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 CTPA)检查确诊的汉族PTE患者114例;对照组为与PTE患者同民族、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114人。应用酚-氯仿-异戊醇法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RFLP检测F Ⅹ Ⅲ A亚基Val34Leu(100G/T)和B亚基His95Arg(8259A/G)多态性。结果 F Ⅹ Ⅲ A亚基Val34Leu多态性等位基因G和T的频率在对照组和PTE组相同,分别为0.996、0.004;F Ⅹ Ⅲ B亚基His95Arg多态性等位基因A和G的频率在对照组分别为0.956,0.044,PTE组分别为0.987、0.013。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F Ⅹ Ⅲ A亚基Val34Leu多态性,在PTE组和对照组均未检测到突变的纯合子TT基因型,各检测到1例突变的杂合子GT基因型,在2组间基因型分布相同。F Ⅹ Ⅲ B亚基His95Arg多态性,在PTE组和对照组均未检测到突变的纯合子GG基因型,AA、AG基因型在PTE组分布为111(97.4%)、3(2.6%),在对照组分布为104(91.2%)、10(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6)。相对于AA基因型而言,AG基因型有减低PTE发生危险的趋势OR=0.281 (95% CI: 0.046~1.050,P=0.046)。结论 中国汉族人群中F Ⅹ Ⅲ A亚基Val34Leu多态性少见,该多态性可能对中国汉族人群PTE的发生影响很小。F Ⅹ Ⅲ B亚基His95Arg多态性,突变杂合子AG基因型有减低PTE发生危险的趋势。

    心力衰竭大鼠肺脏α1A及β1、β2肾上腺素受体表达的改变
    蒋志丽, 李艳芳, 曹芳芳, 刘飞, 白雪源, 吕杨
    2013, 34(1):  140-143.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3.01.027
    摘要 ( 873 )   PDF (1207KB) ( 4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时肺脏α1A-肾上腺素受体(α1A-AR)和β1、β2肾上腺素受体(β-AR)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结扎Wistar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模型成功后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心力衰竭模型组。取大鼠肺组织,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分别测定3组的α1A-AR和β1、β2-A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心力衰竭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α1A-AR、β1-AR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或P<0.05),β2-AR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正常对照组α1A-AR、β1-AR和β2-AR的蛋白表达水平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F大鼠肺循环淤血,α1A-AR下调,有利于肺血管舒张,抑制平滑肌增生以代偿这种病理改变。肺脏β2-AR表达水平上调可能与β2-AR激动可以舒张血管和支气管平滑肌作用,开放钠离子通道等机制促进肺水肿液的清除、并能改善心力衰竭条件下肺脏微血管的通透性有关。心力衰竭时肺脏β1-AR的下调一方面与CHF时交感肾上腺素系统激活产生的负反馈调节有关,另一面可能与代偿性拮抗β2-AR的上调,维持相对稳定的肺泡液体清除率有关。

    胰岛素抵抗与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杨宁, 王立, 徐援, 张冬磊
    2013, 34(1):  144-149.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3.01.028
    摘要 ( 1550 )   PDF (1035KB) ( 5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与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新发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DM)和非糖尿病(non-diabetes mellitus,NDM)患者,分别为392例和95例。根据IR程度按四分位分成4组,由低到高依次为A、B、C和D组。比较各亚组DM和NDM患者各项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的差异。结果 DM与NDM亚组在不同IR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prothrombin time,APTT)、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大血小板比率(platelet-large cell ratio,P-LCR)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C和D组中在DM、NDM亚组间P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R水平和是否合并DM在PT、APTT、PDW、MPV和P-LCR水平存在交互作用。结论 IR可作为独立的影响因素作用于凝血过程的环节中,IR患者存在体内高凝状态及出现血栓性疾病的倾向。

    哮喘急性发作时呼吸音的分析研究
    陈菲, 王真
    2013, 34(1):  150-153.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3.01.029
    摘要 ( 1125 )   PDF (1525KB) ( 4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利用计算机处理的声音分析技术,对哮喘患者的呼吸音进行评估,并且对哮喘患者和正常个体的声音进行比较。方法 对22例哮喘患者分别在发作时和治疗后的整个呼吸循环的呼吸音进行分析。15名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分别记录其声音振动模式。对左肺和右肺的呼吸音分别进行分析。结果 哮喘发作时左右肺呼吸音的振动能量峰(vibration energy peaks,VEPs)具有不同步性。正常个体的左右肺VEPs几乎同时发生;其呼气VEPs的时间间隔为(0.006±0.012) s。哮喘患者左右肺的呼气VEPs的时间间隔为(0.14 ± 0.09)s,经过治疗改善后的VEPs时间间隔为(0.04 ± 0.04)s。与正常的个体相比,哮喘患者左右肺的不同步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种不同步经过治疗改善之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音分析结果证明,哮喘发作时左右肺VEPs的不同步性显著增加,哮喘患者经过临床治疗改善之后不同步性显著减少。

    医学前沿
    从生命科学领域解读《Science》2012年度十大突破
    张婷, 王晓民
    2013, 34(1):  154-159.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3.01.030
    摘要 ( 1219 )   PDF (1792KB) ( 5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2年12月20日,美国《Science》杂志公布了201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领域涉及物理学、工程学、生命科学及其他科学。其中,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发现包括:"古人类DNA序列的完美呈现","基因组的巡航导弹","超越基因的基因组", "X射线激光器测定蛋白质结构","脑机接口的成功应用"以及"干细胞诱导成为卵细胞"。本文主要针对这六项突破进行解读。

    名师
    拿起内镜 就不放过早期癌症——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于中麟教授
    2013, 34(1):  160-162. 
    摘要 ( 627 )   PDF (1153KB) ( 3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于中麟,教授,主任医师。1930年8月出生,辽宁大连人,1956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教授;专家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华医学会第22届及北京医学会理事,曾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主任委员,《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主编;并任《欧洲内镜》杂志、《美国消化内镜》杂志、《日本消化内镜》杂志国际编委,北京消化内镜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内科》杂志、《中国实用内科》、《临床内科》等杂志编委。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津贴,2010年获北京医学会医学成就奖。从医50多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100 余篇。担任《消化内镜诊断金标准与治疗》、《十二指肠及胆胰疾病的诊断》、《简明消化系内镜治疗学》、《十二指肠镜的诊断与治疗学》、《胃肠道疾病治疗学》、《急救医学》等书的主编,共计16 册。荣获卫生部级成果二等奖,省、市级成果3 项,局级成果奖9 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