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35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4-10-21
    目次
    2014年8月 第35卷 第5期目次
    2014, 35(5):  0-0. 
    摘要 ( 253 )   PDF (939KB) ( 2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特别关注
    浅析埃博拉病毒致病机制
    盛子洋, 范东瀛, 安静
    2014, 35(5):  529-532.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4.05.001
    摘要 ( 549 )   PDF (1119KB) ( 3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 EBOV)属于丝状病毒科的单股负链RNA病毒,人体感染后可导致致命的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al disease, EVD)。当前EBOV广泛流行于非洲大陆,传染性强、致死率高、曾造成多次大暴发,严重威胁着疫区人们的健康和生命。然而目前EBOV的致病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仅就EHF发病机制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供广大同行参考。

    奖项介绍
    2014年拉斯克奖
    张婷, 王晓民
    2014, 35(5):  533-538.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4.05.002
    摘要 ( 1015 )   PDF (3306KB) ( 1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北京时间2014年9月8日,拉斯克奖获奖者名单公布。“基础医学奖”颁发给发现未折叠蛋白反应的Kazutoshi Mori 和Peter Walter,“临床医学奖”颁发给发现丘脑底核的深部脑刺激技术的Alim Louis Benabid 和 Mahlon DeLong,而“特殊贡献奖”则颁发给了对医学和人权富有大胆创见以及多样化贡献的Mary-Claire King。

    血液病学专题
    FOXP3基因多态性与儿童ITP发病及进展的相关性研究
    刘夫红, 陈振萍, 马静瑶, 魏沄沄, 吴润晖
    2014, 35(5):  539-544.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4.05.003
    摘要 ( 872 )   PDF (1086KB) ( 1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对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患儿Forkhead Box P3(FOXP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了解儿童ITP发病并随访疾病进展情况,探讨 FOXP3 基因多态性与儿童ITP发生、发展的关系,以期为开展儿童ITP的靶向治疗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 328例ITP患儿作为实验组,219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根据病程及转归又分为两组(病程在12个月以内组、病程在12个月以上组)。利用Sequenom SNP 位点分型检测方法分别检测 FOXP3 基因rs3761547、rs3761548、rs2232365 3个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 1)rs2232365位点在性别年龄均匹配实验组AG基因型频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3),其他2个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rs3761547位点在12个月以上组G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较12月以内组明显增高(P=0.008,0.001);rs2232365位点A与G基因频率在不同病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结论 FOXP3 rs2232365位点携带AG基因型可能为ITP发病的易感因素。携带 FOXP3 rs3761547 G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rs2232365位点G等位基因的ITP患儿更易发展为慢性,病程迁延。rs2232365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儿童ITP的发生发展均相关,可能是疾病机制的关键。

    干扰素γ介导噬血细胞综合征血细胞减少的机制研究
    汤然, 王旖旎, 张嘉, 李硕, 王昭
    2014, 35(5):  545-550.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4.05.004
    摘要 ( 459 )   PDF (2156KB) ( 2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与正常人骨髓CD34+细胞质量的差异情况,研究干扰素γ对骨髓分化的影响和特点,并观察提高集落刺激因子对干扰素γ抑制骨髓作用的对抗情况。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纯化骨髓CD34+造血干细胞。在体外扩增培养中,以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 SCF)和白介素-3(interleukin-3, IL-3)、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macrophag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M-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CSF)、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集落刺激因子组合对骨髓干细胞诱导分化,以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s, CFU)的形成数来评价骨髓分化情况,在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梯度的干扰素γ,观察骨髓集落形成情况。在干扰素γ抑制骨髓的最低浓度下增加集落刺激因子浓度,观察骨髓生长情况。结果 患者骨髓CD34+细胞质量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的干扰素γ对骨髓的抑制程度不同,当干扰素γ浓度提高到10 ng/mL以上时,实验组的集落数目相比于未添加干扰素γ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加培养体系中集落刺激因子浓度可对抗因干扰素γ使骨髓出现的抑制作用情况。结论 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与正常人骨髓质量不存在差异,干扰素γ可以对骨髓生长起抑制作用,提高集落刺激因子浓度可以对抗干扰素γ产生的抑制作用。

    热变性对外周血细胞亚群标记效果的影响
    马晓彩, 孙雪静, 王胤颖, 刘聪艳, 万岁桂, 苏力, 孙婉玲
    2014, 35(5):  551-554.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4.05.005
    摘要 ( 455 )   PDF (3904KB) ( 1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热变性对外周血细胞亚群标记效果的影响,从而建立稳定的流式-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流程(flow cytometry-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low-FISH)。方法 采集10例健康人肝素抗凝新鲜外周血标本,分别以Alexa Fluor®647标记的CD3、CD19、CD14抗体标记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高温变性后,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热变性前后细胞系列特异性抗原表达的变化;以Fluor®647-CD3标记外周血T淋巴细胞,以4种浓度的Bis[sulfosuccinimidyl] suberate(BS3)交联剂进行抗原抗体交联,比较不同浓度BS3的交联效果。结果 高温变性后,Alexa Fluor®647标记的CD3和CD19的荧光强度减弱,但仍能有效区分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Alexa Fluor®647-CD14的荧光强度无变化,单核细胞清晰可辨;4种浓度交联剂BS3作用后,CD3的标记效果基本一致。结论 经过热变性后,Alexa Fluor®647标记的CD3、CD19、CD14抗体仍能够有效标记出血细胞中的不同细胞亚群,耐热性好,可以用于Flow-FISH技术中;交联剂BS3的适宜作用浓度为2.5 mmol/L。

    高白细胞急性髓系白血病TGF-β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王敏, 王立茹, 崔建英, 周合冰
    2014, 35(5):  555-559.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4.05.006
    摘要 ( 511 )   PDF (1764KB) ( 2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 growth factor β1, TGF-β1)在高白细胞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流式细胞术及酶联免疫反应检测38例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 BMMNC)内TGF-β1 mRNA浓度、48例AML患者BMMNC的TGF-β1蛋白和40例AML患者血清TGF-β1蛋白质量浓度。结果 高白细胞AML患者、非高白细胞AML患者和正常对照者的TGF-β1 mRNA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白细胞和非高白细胞AML患者的胞内TGF-β1蛋白质量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血清TGF-β1蛋白质量浓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者。高白细胞和非高白细胞AML患者之间的胞内和血清TGF-β1蛋白质量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白细胞与非高白细胞AML患者之间胞内及血清TGF-β1质量浓度与FAB亚型无关。结论 AML患者血清TGF-β1浓度降低可能参与了疾病的发生,而血清TGF-β1的减少可能并不能反映BMMNC合成TGF-β1减少。TGF-β1对高白细胞AML的发病并未产生重要影响。

    193例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分析
    张勇, 陈文明, 周合冰
    2014, 35(5):  560-565.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4.05.007
    摘要 ( 511 )   PDF (1975KB) ( 2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193例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ITP常用治疗方法的效果和疾病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1990年~2009年193例住院IT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 193例成人ITP患者中,22.8%的患者发病前有感染病史,79.3%的患者多表现为慢性病程。有出血表现者共167例(86.5%),皮肤淤点、淤斑最多见(77.7%),5例(2.6%)患者发生脑出血死亡。发生出血患者发病时血小板计数较未出血患者更低(P=0.000)。患者中166例(86.0%)使用了糖皮质激素或以糖皮质激素为基础的联合方案,115例(69.3%)出现治疗反应者。发病时血小板低于20×109/L,治疗效果较好(P=0.011);女性患者疗效优于男性(P=0.029);15~40岁较40岁以上患者疗效好(P=0.000);有出血情况者较无出血者疗效好(P=0.004);骨髓巨核细胞数量、抗核抗体(nuclear antibody, ANA)阳性与否和疗效无关。46例(23.8%)患者出现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其中12例(6.2%)为转氨酶升高,12例(6.2%)血糖升高,1例(0.52%)因严重肺部感染死亡。结论 成人ITP患者慢性过程多见,糖皮质激素仍然是ITP的首选治疗方法,患者性别、年龄和治疗前血小板数量有助于预测治疗效果。ANA阳性的ITP患者应该长期随访,其有可能转化为自身免疫性疾病。

    白细胞分离术在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中的临床应用
    孟广强, 王立茹, 陈以娟, 张晶晶, 王敏, 郭慧霞, 武悦
    2014, 35(5):  566-571.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4.05.008
    摘要 ( 640 )   PDF (1059KB) ( 4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白细胞分离术对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hyperleukocytic acute leukemia, HAL)白细胞淤滞临床症状及疾病转归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HAL患者病例资料,观察白细胞分离术对外周血白细胞绝对计数、白细胞淤滞症状、早期病死率、1周期化学治疗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 CR)率、2周期化学治疗后总CR率、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的影响。结果 分离组患者白细胞分离后白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患者白细胞计数降至20×109/L时间,分离组短于未分离组(P=0.011)。对于白细胞淤滞所致的I型呼吸衰竭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分离组患者改善率高于未分离组(P<0.05)。白细胞分离组与未分离组早期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白细胞分离术对于HAL患者的1周期化学治疗后CR率、2周期化学治疗CR率及OS无影响(P>0.05)。结论 白细胞分离术联合小剂量化学治疗药物较单纯小剂量化学治疗可以较快地降低HAL患者外周血的白细胞计数,更好地改善HAL患者白细胞淤滞所致的I型呼吸衰竭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白细胞分离术并未改善HAL患者早期病死率,化学治疗后CR率及OS。

    人破骨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与骨髓瘤细胞的相互作用
    张建华, 董春霞, 任方刚, 覃艳红, 杨林花
    2014, 35(5):  572-576.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4.05.009
    摘要 ( 425 )   PDF (1728KB) ( 2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体外分离培养人破骨细胞的可行性及与骨髓瘤细胞的相互作用。方法 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体外培养形成破骨细胞(osteoclasts,OC),PBMC-OC与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细胞进行共培养。结果 PBMC在完全OC培养基中培养4 d后形成定型的破骨细胞前体(osteoclast precursor cell,pOC);8226细胞可诱导pOC迁移并促进其向成熟的OC分化;pOC经完全OC培养基继续培养6~10 d后形成OC,在无OC培养基条件下,MM细胞仍可促进OC存活;OC明显促进MM细胞增生,抑制去血清培养诱导的MM细胞死亡。结论 体外培养正常人PBMC-OC具有可行性,MM细胞促进OC成熟,OC促进骨髓瘤细胞生长与存活。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吴学宾
    2014, 35(5):  577-580.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4.05.010
    摘要 ( 619 )   PDF (1056KB) ( 2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慢性中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是一种非常罕见的骨髓增生性肿瘤,既往诊断标准无特异性,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新近发现 CSF3RSETBP1 基因突变,为本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了特异的敏感的分子生物学标记,同时,也为开辟新的治疗途径奠定了基础。

    多发性骨髓瘤血栓形成机制的研究现状
    杨艳, 杨林花
    2014, 35(5):  581-584.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4.05.011
    摘要 ( 791 )   PDF (1048KB) ( 2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MM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实体瘤,且血栓的发展影响患者预后及远期生存率。MM患者血栓的形成原因除了包括疾病本身的合并症、瘤细胞因素,相关治疗药物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了解骨髓瘤患者血栓形成相关机制及预防非常重要。

    多发性骨髓瘤累及胸膜致胸腔积液1例报道
    王梅芳, 董春霞, 张睿娟, 陈剑芳, 杨林花
    2014, 35(5):  585-586.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4.05.012
    摘要 ( 388 )   PDF (1018KB) ( 3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α-突触核蛋白改变对神经元的影响
    α-突触核蛋白寡聚体抑制大鼠原代培养神经元突起早期生长
    王鹏, 李昕, 陈予东, 杨巍巍, 李旭冉, 于顺
    2014, 35(5):  587-591.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4.05.013
    摘要 ( 568 )   PDF (2684KB) ( 2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人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和其形成的寡聚体对大鼠原代培养神经元突起生长的影响,明确α-Syn的生理功能,探讨其寡聚化对神经元的毒性及其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制备α-Syn的寡聚体,向分组培养的大鼠脑皮质神经元培养基中添加,培养1、2和4 h后固定,观察对神经元突起生长的影响。神经元的突起以成像显微镜观察测量,Western blotting法、免疫荧光法实验进行鉴定。结果 添加α-Syn寡聚体组的神经元培养至1、2和4 h时,其突起的平均长度均小于对照组和添加α-Syn单体组 (P<0.05)。增加α-Syn寡聚体浓度,随浓度增高神经元突起的平均长度与对照组差异越大(P<0.01)。Western blotting法和免疫荧光实验明确了外源性α-Syn寡聚体可以从培养基进入到神经元内。结论 α-Syn寡聚体在原代神经元生长初期对其突起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这一现象可能与其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有关。

    寡聚化α-突触核蛋白在不同年龄段食蟹猴消化道中的表达
    李昕, 杨巍巍, 李旭冉, 于顺
    2014, 35(5):  592-595.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4.05.014
    摘要 ( 537 )   PDF (2226KB) ( 1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寡聚化α-突触核蛋白(oligomer-α-synuclein,oligo-α-Syn)在不同年龄段食蟹猴消化道中的表达差异。方法 Western blotting和ELISA方法检测oligo-α-Syn在不同年龄段食蟹猴消化道中的表达。结果 在老年食蟹猴的食管、胃底、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中,寡聚化α-Syn浓度较青年与中年猴显著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食蟹猴消化道的各部位中α-Syn寡聚体表达具有增龄性变化。

    α-突触核蛋白促进原代神经元及转基因小鼠神经细胞表面NMDA受体的内在化
    陈予东, 杨巍巍, 李昕, 王鹏, 李旭冉, 于顺
    2014, 35(5):  596-600.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4.05.015
    摘要 ( 487 )   PDF (3261KB) ( 1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在原代培养神经元及转基因动物水平上,研究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 α-Syn)对神经细胞表面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免疫荧光标记法和Western blotting测定NMDA受体(NMDA receptor, NMDAR)和Rab5B质量分数。Rab5B反义寡核苷酸抑制 Rab5B 基因表达。以原代培养神经细胞及转基因小鼠为模型, 观察α-Syn蛋白增多对细胞膜NMDAR质量分数的影响以及Rab5B的作用。结果 在细胞及动物水平,α-Syn明显上调 Rab5B 表达,促进NMDAR的内在化。而抑制Rab5B表达可消除α-Syn致NMDAR的内在化。结论 α-Syn通过上调 Rab5B 的表达促进NMDAR的内在化。

    α-突触核蛋白对大脑海马神经元NMDA受体影响的研究
    陈予东, 杨巍巍, 李昕, 于顺
    2014, 35(5):  601-603.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4.05.016
    摘要 ( 448 )   PDF (1584KB) ( 1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对海马神经元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s, NMDARs)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模式记录正常培养10~12 d 左右的海马神经元和经α-Syn处理1 h 的海马神经元NMDA诱发电流。结果 与正常培养10~12 d 左右的海马神经元相比,经α-Syn处理的海马神经元NMDA诱发电流明显减小。结论 α-Syn可减少海马神经元膜上NMDARs数量,并抑制NMDARs活性。

    消化新视野
    肝窦阻塞综合征9例的临床分析
    王峻瑶, 张国艳, 朱元民, 刘玉兰, 陈宁
    2014, 35(5):  604-607.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4.05.017
    摘要 ( 523 )   PDF (1043KB) ( 1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收集肝窦阻塞综合征(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 SOS)的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自2009年10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9例肝SOS患者病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转归等资料。结果 9例患者中大部分发病前有中药服用史,临床表现为腹胀、肝区疼痛、体质量增加,实验室指标示转氨酶升高,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胆红素升高,腹水为漏出液,影像学检查可见肝脏增大、实质不均质改变、血管不清,肝活检结果提示肝窦扩张及肝细胞坏死,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2例重症SOS死亡,其余7例好转。结论 所总结9例SOS多数与自行服用中药相关,根据临床、理化、影像学检查综合诊断,治疗手段有限,重症病例预后不良。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为肝脏样细胞的试验研究
    张云巍, 徐丽娟, 王淑芳, 阎丽
    2014, 35(5):  608-616.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4.05.018
    摘要 ( 854 )   PDF (5164KB) ( 2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鉴定及向肝脏样细胞分化的方法。方法 采用胶原酶Ⅰ消化离心法获得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ADSCs),原代培养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干细胞相关表面抗原白细胞分化抗原13(Cluster differentiation13,CD13)、CD73、CD34、CD45和人类白细胞DR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DR,HLA-DR)的表达,采用诱导培养基将hADSCs向成脂及成骨方向诱导。采用两阶段细胞因子诱导法诱导hADSCs,并观察其形态变化;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法及细胞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细胞相关基因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细胞角蛋白18抗体(cytokeratin18, CK18)、细胞角蛋白19抗体(cytokeratin19, CK19)等在肝脏样细胞中的表达;采用糖元染色法(Periodic acid-Schiff stain,PAS)检测肝脏样细胞糖原合成情况。结果 用消化离心法获取的hADSCs大小均匀,呈梭形的成纤维细胞样,体外能长期培养存活,并保持不分化状态;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hADSCs高表达 CD13、CD73,低表达CD34、CD45及HLA-DR ;hADSCs体外可被诱导成脂肪细胞及成骨细胞。hADSCs经成肝诱导后,细胞形态由梭形变为多角形的肝脏样细胞,这些肝脏样细胞高表达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 AFP、CY3P4 等基因,并表达肝细胞相关性蛋白 HepPar-1、AFP、CK18、CK19 。PAS染色显示肝脏样细胞胞质呈红色表现。结论 利用消化离心法在体外成功构建了人原代脂肪干细胞系,可长期存活,反复传代,经诱导后可转化为有功能的肝脏样细胞,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生物人工肝及肝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提供理论依据。

    妊娠期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特点及其对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赵园园, 宋洋, 马海莲, 冀明, 李鹏, 张澍田
    2014, 35(5):  617-620.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4.05.019
    摘要 ( 486 )   PDF (1151KB) ( 1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反流症状问卷评价妊娠期女性胃食管反流症状的发生率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120例妊娠不同时期妇女,记录反食或恶心、烧心、胸骨后疼痛、上腹不适4个症状的频率及程度积分,以非孕期女性作为对照,统计各孕期胃食管反流症状的发生率及特点。结果 1各妊娠期入选者在反酸程度与频率及烧心频率3个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孕早期反流程度频率计分明显高于其他各组,为8.70±6.49。而随着孕期的增加反流程度频率却逐渐降低。2经相关性分析,妊娠呕吐与反流程度频率计分正相关(r=0.69,P<0.01)。3各妊娠期患者生命质量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胃食管反流症状主要与妊娠呕吐相关。反流相关生活质量以妊娠早期最差,而随着孕龄增加,反流相关生活质量有所改善。

    食管良性狭窄金属支架置入术后合并症分析
    杨玲, 郝晓雯, 李鹏, 张澍田
    2014, 35(5):  621-625.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4.05.020
    摘要 ( 507 )   PDF (1606KB) ( 1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食管良性狭窄全覆膜金属支架置入术后合并症的发生率及防治对策。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因食管良性狭窄全覆膜金属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合并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食管良性狭窄全覆膜金属支架置入患者40例,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术后吞咽困难均有所改善。其中支架移位或脱落12例,移位或脱落次数22次;支架上下缘组织增生9例(其中组织增生致食管管腔狭窄合并支架取出困难7例);消化道出血2例(其中1例因食管动脉活动性大出血,气道梗阻死亡);支架内食物梗阻并吞咽困难2例,呼吸困难不能耐受支架1例,食管气管瘘1例。结论 全覆膜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良性狭窄,合并症较多见,选择时应慎重考虑。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相关技术结合血清CEA、CA199对胆管梗阻定性诊断的研究
    房龙, 樊艳华, 杜时雨, 高春, 廖军鲜
    2014, 35(5):  626-629.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4.05.021
    摘要 ( 444 )   PDF (1048KB) ( 1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相关技术结合血清CEA、CA199对胆管梗阻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 以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因胆管梗阻在中日友好医院住院并行ERCP诊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ERCP前检测血清CEA、CA199,ERCP术中进行胆汁细胞学、胆管刷检细胞学、胆管组织活检等检查,分析上述方法对定性诊断胆管梗阻的价值。结果 155例患者包括56例良性胆管梗阻和99例恶性胆管梗阻。2组病例血清CEA、CA19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5(1.70~3.11)ng/mL vs 3.26(1.95~7.00)ng/mL,P=0.002;46.91(13.24~115.90)U/mL vs 258.20(74.80~1000.00)U/mL,P<0.000]。采用ROC曲线方法,选取CEA=3 ng/mL、CA199=150 U/mL为界限,结合敏感度和特异度,相对于CEA而言,CA199的定性诊断预测意义更大。胆汁细胞学、胆管刷检细胞学、胆管组织活检对胆管梗阻定性诊断的敏感度(23.0%、72.0%、69.1%)、特异度(均为100%),胆管刷检细胞学对诊断的意义更大。结合上述技术,胆管刷检细胞学联合胆管组织活检具有更高的敏感度。血清CEA≥3 ng/mL、血清CA199≥150 U/mL的病例中,胆管刷检细胞学联合胆管组织活检对胆管梗阻定性诊断的敏感度(89.4%、83.0%)、特异度(均为100%);对血清CEA≥3 ng/mL的胆管梗阻病例进行胆管刷检细胞学联合胆管组织活检,明确诊断的意义更大。结论 ERCP下进行胆管刷检细胞学联合胆管组织活检,结合血清CEA、CA199浓度对于胆管梗阻定性诊断具有价值。血清CEA≥3 ng/mL可能用于高危人群的术前筛选,对于基线血清CEA≥3 ng/mL的胆管梗阻患者建议考虑行胆管刷检细胞学联合胆管组织活检。

    钬激光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宋洋, 李鹏, 冀明, 吴永冬, 张澍田
    2014, 35(5):  630-633.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4.05.022
    摘要 ( 584 )   PDF (1041KB) ( 1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钬激光是一种新型脉冲固体激光。它在组织切割、汽化、止血和凝固方面都有很强的功效。钬激光组织切割能力强而穿透深度浅,适合组织精确切割,其方向性好,周围组织热损伤程度小,安全性高。钬激光可由软光纤传导,视野盲区小,非常适合内镜下操作。现就钬激光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石症、消化道早癌、食管狭窄、上消化道息肉等方面综述如下。

    基础研究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抑制人肝癌细胞内的肝刺激因子表达
    吴媛, 董凌月, 安威
    2014, 35(5):  634-639.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4.05.023
    摘要 ( 529 )   PDF (1918KB) ( 1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α,C/EBPα)对人肝癌细胞内肝刺激因子(hepatic stimulator substance, HSS)表达的影响及其在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抑制HSS表达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凝胶迁移电泳实验(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 EMSA)研究C/EBPα与HSS启动子的体外相互作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测定hHSS mRNA和蛋白质表达情况。结果 EMSA实验证实C/EBPα可以与hHSS启动子-343/-330区域内的C/EBPα结合位点结合,对hHSS表达具有负性调节作用,C/EBPα siRNA转染入HepG2细胞后,hHSS mRNA和蛋白质表达均升高。但C/EBPα表达下降并不影响EGF对hHSS表达,而EGF不改变C/EBPα的活性和表达。结论 C/EBPα可通过C/EBP位点抑制hHSS的表达,但不参与EGF对hHSS的转录调节过程。

    不同动脉压力感受器对钌红反应的敏感性差异
    赵海燕, 黄海霞, 刘萍, 张思韬, 钮伟真, 王伟
    2014, 35(5):  640-645.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4.05.024
    摘要 ( 461 )   PDF (3310KB) ( 2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钌红对压力感受器不同纤维的作用是否存在差异以及这些差异与感受器纤维类型的关系。方法 制备家兔离体颈动脉窦-窦神经标本,采用颈动脉窦窦内外双重灌流,钳制窦内压同时记录窦神经细束(含少量纤维)放电,然后应用Spike2软件分析,获得单纤维放电的信息。结果 在20 μmol/L钌红作用下,根据对钌红的反应,可将窦神经压力感受纤维分为钌红敏感纤维和钌红不敏感纤维2类。进一步分析发现这2类纤维的电生理特点分别与C类和A类压力感受器相对应。结论 窦神经中存在对钌红反应不同的2类纤维,可能分属A类纤维和C类纤维,提示这2类压力感受器的机-电换能机制可能存在某些差异。

    元宝枫叶提取物的安全性毒理学研究
    高丽芳, 曹丽歌, 田蜜, 胡子净, 郜文
    2014, 35(5):  646-652.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4.05.025
    摘要 ( 486 )   PDF (3326KB) ( 2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元宝枫叶提取物的食用安全性。方法 采用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变试验和Ames试验)及亚慢性毒性试验(90 d喂养试验)。结果 元宝枫叶提取物对雌、雄性ICR小鼠经口最大耐受量均大于10 g/kg(本文剂量按每千克体质量所摄入受试物的克数计算),属实际无毒级; Ames试验、小鼠骨髓PCE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在本实验剂量范围内摄入(1~2 g/kg),对实验大鼠的生长发育、食物利用率,血液系统、肝、肾功能、生殖系统,以及蛋白、脂肪、糖的代谢无明显影响。元宝枫叶提取物6 g/kg时对雄性实验大鼠体质量及进食量有影响(P<0.05),6 g/kg剂量组在实验中期45 d的血液生物化学指标显示空腹血糖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 元宝枫叶提取物在本实验条件下,未显示有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在1~2 g/kg剂量范围内未显示有亚慢性毒性。

    临床研究
    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疾病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关系的多导睡眠监测特征研究
    畅怡, 聂秀红, 詹淑琴, 赵昕, 吴思琪, 顾朱琴, 陈彪
    2014, 35(5):  653-656.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4.05.026
    摘要 ( 469 )   PDF (1060KB) ( 2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疾病(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0月31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睡眠门诊且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10/h的OSAS患者76人,其中OSAS合并RBD组28人,单纯OSAS组48人,所有受试者均行一整夜视频多导睡眠仪监测(video-polysomnography,vPSG)检查并对其呼吸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RBD-OSAS组AHI、非快速动眼睡眠(non rapid eye movement, NREM)期 AHI、快速动眼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REM)期AHI及低通气指数低于OSAS对照组,基础血氧饱和度及最低血氧饱和度则高于OSAS对照组,低通气最长时间及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时间比OSAS对照组短。结论 RBD可能通过提高NREM期及REM期上气道肌肉紧张性活动对同时合并的OSAS发挥保护作用,从而为治疗OSAS提供新思路。

    全肠外营养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赵京阳, 顾梅, 朱长雨, 党受涛
    2014, 35(5):  657-659.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4.05.027
    摘要 ( 482 )   PDF (1032KB) ( 1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全肠外营养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对27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进行全肠外营养支持,对肠外营养支持前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的变化进行比较,并观察肠外营养合并症及术后3个月内血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癌抗原199(cancer antigen 199,CA199)的浓度变化。结果 全肠外营养后第4、7天,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较前明显升高,血清转铁蛋白在第7天较前明显升高,仅出现1例导管相关性感染,术后3个月内复查血CEA、CA199未见升高。结论 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进行全肠外营养是安全、有效的。

    Lichtenstein术在治疗腹股沟疝中的优势
    刘厚生, 廖秋, 赵勇
    2014, 35(5):  660-662.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4.05.028
    摘要 ( 463 )   PDF (1043KB) ( 1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Lichtenstein 术式在治疗腹股沟疝中的临床效果和优势。方法 选取沭阳县中医院普通外科2011年01月至2013年12月外科收治的确诊为腹股沟疝患者118例,按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59例。给予对照组传统的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对观察组采用Lichtenstein 术式进行疝修补,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尿潴留、切口血肿血清肿、阴囊积液水肿、血肿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通过比较分析,观察组手术所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尿潴留、切口血肿血清肿、阴囊积液水肿、血肿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要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采用Lichtenstein 术式治疗腹股沟疝相对传统疝修补术具有临床应用优势。

    重度子痫前期远期预后随访
    桑翠琴, 王淑珍, 张震宇
    2014, 35(5):  663-666.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4.05.029
    摘要 ( 515 )   PDF (1042KB) ( 2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母儿的远期预后。方法 回顾性随访分析5年前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住院分娩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40例,随访母儿结局。结果 1围产儿病死率高达31.8%,存活胎儿生长发育及智力正常。发病孕周越早,围产儿病死率越高。23例产妇产褥期后死亡。9例血压增高需长期降压治疗。3再次妊娠时再次发病率高,但病情减轻。结论 健全孕产妇保健网络,不适宜妊娠者避免怀孕或尽早终止妊娠。如已发生重度子痫前期,应以产妇安危为重,尽快终止妊娠,期待治疗者需严格选择病例。产后应严密管理,以防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可期待下一次妊娠。
    视听整合连续测试对脑电生物反馈治疗ADHD疗效的评估
    任灵敏, 张赟, 和慧丽, 陈静静
    2014, 35(5):  667-670.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4.05.030
    摘要 ( 434 )   PDF (1043KB) ( 2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应用视听整合连续测试对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的疗效进行评估。方法 参照《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Ⅳ, DSM-Ⅳ)中关于ADHD的诊断标准,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3月在郑州市儿童医院心理科诊断明确的ADHD患儿50例,进行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phic, EEG)生物反馈训练,每周训练5次,每次30 min,每20次为1个疗程,所有患儿均连续训练2个疗程。在治疗前后应用视听整合连续测试的方法检测听、视觉控制力和注意力,对比各相关商数的变化,从而对脑电生物反馈的疗效进行综合评估。 结果 经过训练,患儿的综合控制力和综合注意力均得到明显改善(P<0.001),其他各项观察指标也有所提高。除了毅力商数和速度商数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脑电生物反馈训练是针对ADHD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诺贝尔奖
    大脑中的“定位系统”——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简介
    王可, 张婷, 王晓民
    2014, 35(5):  671-675.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4.05.031
    摘要 ( 550 )   PDF (1732KB) ( 2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美国和英国国籍科学家约翰·奥基夫(John O’Keefe)及两位挪威籍科学家梅-布里特·莫泽(May-Britt Moser)和爱德华·莫泽(Edvard I. Moser),表彰他们发现了大脑中的“内置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定位系统的细胞学机制。

    专论与综述
    在临床医学认证环境下对编辑部工作的思考
    慕萌, 张俊敏, 孙超渊, 陈瑞芳
    2014, 35(5):  676-678.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4.05.032
    摘要 ( 529 )   PDF (1023KB) ( 1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4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迎来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学校对各部门提出自我评估的要求,《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就《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相关工作,从保障学报质量、为首都医科大学学科建设提供良好服务、为首都医科大学人才培养提供良好服务、开辟人文特色栏目进行了认真思考,为迎接认证做好准备。

    名师
    学系简介
    首都医科大学血液病学系
    2014, 35(5):  682-682. 
    摘要 ( 309 )   PDF (813KB) ( 1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