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4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0-08-21
    目次
    2020年4月 第41卷 第4期 目次
    2020, 41(4):  0-0. 
    摘要 ( 97 )   PDF (428KB) ( 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绝经与生殖内分泌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性功能障碍状况及与更年期症状的关系分析
    鞠蕊, 阮祥燕, 许新, 杨瑜, 张露平, 秦爽, 王宾红, 豆竹丽, Alfred O. Mueck
    2020, 41(4):  503-507.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0.04.001
    摘要 ( 267 )   PDF (1184KB) ( 2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性功能障碍状况,分析更年期症状对女性性功能障碍(female sexual dysfunction,FSD)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19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40岁以上女性180例进行问卷调查,根据生殖衰老分期研讨会(Stages of Reproductive Aging Workshop,STRAW+10)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绝经过渡早期(A组)、绝经过渡晚期(B组)、绝经后期早期(C组)、绝经后期晚期(D组)。应用改良Kupperman评分表(Modified Kupperman Index,KMI)评价女性更年期症状;女性性功能指数(Female Sexual Function Index,FSFI)量表评价女性性功能障碍。结果 随着生殖衰老分期的提高,4组患者的年龄中位数逐渐增大,从45.5岁提高到57.0岁;与伴侣共同生活时间的年限中位数从20年增加到23.5年,性生活的间隔时间中位数从7 d增加到15 d;KMI中位数从9.5分提高到15分(P<0.05)。随着生殖衰老分期的升高,FSD和性欲障碍、性唤起障碍、阴道湿润障碍、性高潮障碍、性满意度障碍和性交痛的患病率均明显升高(P<0.05)。FSD和性欲障碍、性唤起障碍、阴道湿润障碍、性高潮障碍、性满意度障碍和性交痛的患病率随更年期症状的严重程度提高而升高(P<0.05)。结论 随着女性生殖衰老分期的提高,FSD的患病率明显升高。出现更年期症状以及其严重程度是40岁以上女性发生FSD的重要影响因素,应积极治疗更年期症状以提高女性的生活质量。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基于腰椎定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测定的内脏脂肪与糖脂代谢的相关性
    张露平, 阮祥燕, 鞠蕊, 秦爽, 王宾红, 许新, 杨瑜, Alfred O. Mueck
    2020, 41(4):  508-513.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0.04.002
    摘要 ( 132 )   PDF (1118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内脏脂肪与糖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2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就诊并接受腰椎定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检查的患者185例,依据内脏脂肪面积分为内脏型肥胖组和正常组,记录患者一般信息,对人体测量学指标及糖脂代谢指标进行测定。结果 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患者中,内脏型肥胖组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及稳态胰岛素指数均高于正常组,VAT与三者呈明显正相关。围绝经期三酰甘油浓度高于正常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正常组(P<0.05);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和B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T与三酰甘油及载脂蛋白B呈正相关(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载脂蛋白A呈负相关(P<0.05),尚未发现VAT与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绝经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载脂蛋白A浓度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T与载脂蛋白B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载脂蛋白A呈负相关,尚未发现VAT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内脏脂肪与糖脂代谢密切相关,应该关注局部脂肪分布与健康的关系。
    奥利司他综合干预对超重或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的影响
    闵敏, 阮祥燕, 王虎生, 程姣姣, 罗穗豫, 许仲婷, 李萌, Alfred O. Mueck
    2020, 41(4):  514-519.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0.04.003
    摘要 ( 296 )   PDF (1114KB) ( 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奥利司他综合干预对合并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超重或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患者的MS组分及治疗有效率等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62例合并MS的超重或肥胖型PCO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单用屈螺酮炔雌醇片(Ⅱ)者作为对照组(n=18),奥利司他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Ⅱ)者为观察组(n=44),观察不同方案治疗前后两组患者MS组分,体质量,性激素,肝、肾功能及MS治疗有效率等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体质量、腰围、臀围、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雌二醇(estradiol,E2)、总睾酮(total testosterone,TT)、游离睾酮(free testosterone,FT)、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均明显下降,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ex hormone-binding globulin,SHB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明显升高。观察组体质量、BMI、LDL-C及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下降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S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利司他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Ⅱ)治疗在减轻体质量、改善脂代谢异常、降血糖等方面优于单用屈螺酮炔雌醇片(Ⅱ),为临床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综合干预治疗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雄激素浓度的影响
    王宾红, 阮祥燕, 鞠蕊, 豆竹丽, 秦爽, 张露平, 许新, 杨瑜, Alfred O. Mueck
    2020, 41(4):  520-524.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0.04.004
    摘要 ( 158 )   PDF (1106KB) ( 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经综合干预治疗后雄激素浓度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接受综合干预治疗的PCOS患者88例为PCOS组,按2:1的比例匹配同期就诊的健康女性44例为对照组,比较PCOS组治疗前后、PCOS组治疗后与对照组观察指标间的差异,包括: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LH/FSH、总睾酮(total testosterone,TT)、游离睾酮(free testosterone,FT)、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ex hormone binding globulin,SHBG)、抗苗勒管激素(anti Müllerian hormone,AMH)。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患者的体质量、BMI、腰围、AMH、LH、LH/FSH、TT、F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FSH、SHB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COS组综合干预治疗前后比较,体质量、BMI、腰围、AMH、TT、FT、LH、LH/FSH均显著下降(P<0.05),SHBG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PCOS组与同期对照组的AMH、LH/FSH、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干预治疗3个月后能显著降低PCOS患者的雄激素浓度,尤其总睾酮浓度达到健康女性浓度。
    综合干预后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应用来曲唑促排卵的临床效果
    豆竹丽, 阮祥燕, 鞠蕊, 王宾红, 秦爽, 许新, 杨瑜, 张露平
    2020, 41(4):  525-529.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0.04.005
    摘要 ( 138 )   PDF (1170KB) ( 1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后采用来曲唑促排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的144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匹配的原则分为两组,观察组96例患者在接受综合干预治疗3个月后采用来曲唑治疗,对照组48例患者直接采用来曲唑治疗。观察综合干预组患者治疗前后激素浓度变化,包括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LH/FSH、总睾酮(total testosterone,TT)、游离睾酮(free testosterone,FT)、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及腰围,比较两组患者的排卵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不孕年限、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臀围、LH、FSH、AMH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综合干预后LH、FSH、LH/FSH、TT、FT、AMH浓度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腰围较治疗前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排卵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分析显示促排卵前BMI<24 kg/m2的患者中,观察组的排卵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BMI ≥ 24 kg/m2的患者中,两组的排卵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干预后采用来曲唑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激素浓度,提高排卵率,尤其是体质量指数控制在正常或偏低的患者效果更佳。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促排卵周期中成熟卵泡性激素浓度对妊娠的影响
    秦爽, 阮祥燕, 王宾红, 鞠蕊, 张露平, 豆竹丽, 程姣姣, 金婧
    2020, 41(4):  530-535.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0.04.006
    摘要 ( 290 )   PDF (1119KB) ( 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促排卵周期中成熟卵泡性激素六项与妊娠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确诊为PCOS的不孕患者,愿意接受促排卵治疗,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参加本研究项目的妇女共198例(共计470个监测排卵周期)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经过促排卵治疗后是否妊娠分为妊娠组和未妊娠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臀围、基础内分泌、糖脂代谢、肝肾功能指标及促排卵周期中成熟卵泡出现时的子宫内膜厚度、分型、成熟卵泡大小及性激素六项的差异。结果 妊娠组患者促排卵周期中成熟卵泡出现时的E2及T浓度明显高于未妊娠组,妊娠组患者的不孕年限明显短于未妊娠组,成熟卵泡出现的天数晚于未妊娠组患者,妊娠组成熟卵泡出现时的子宫内膜厚度及卵泡大小均大于未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和未妊娠组患者的年龄、BMI、腰围、臀围、基础内分泌、糖脂代谢及肝肾功能指标、监测排卵的周期数、子宫内膜分型、成熟卵泡的FSH、LH、PRL、P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成熟卵泡的血清E2(1 pg·mL-1)与妊娠关联强度OR=1.003(95% CI:1.001~1.006)。结论 PCOS患者促排卵周期中成熟卵泡的雌激素浓度的升高对妊娠有积极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对促排卵治疗的成功妊娠起到指导作用。
    间充质干细胞对人冻融卵巢组织移植后低氧期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程姣姣, 阮祥燕, 杜娟, 谷牧青
    2020, 41(4):  536-541.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0.04.007
    摘要 ( 152 )   PDF (1113KB) ( 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卵巢组织冻存移植技术有效和安全,但移植后早期血管形成前的低氧期是移植卵巢组织中卵泡丢失的特别时期,因此,提高卵巢组织移植后早期卵巢组织的氧合度和血管的形成对提高移植卵巢组织的存活与卵巢功能的恢复与延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围绕卵巢组织移植后早期低氧期损伤、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应用以及间充质干细胞在卵巢组织移植中的应用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
    泌尿系统肿瘤基础与临床
    腹腔镜单纯尿道前壁加强法与尿道前后壁加强法(Sandwich法)改善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早期尿控的对比分析
    樊笑琪, 刘志斌, 王明帅, 瓦斯里江·瓦哈甫, 宋黎明, 邢念增, 牛亦农
    2020, 41(4):  542-546.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0.04.008
    摘要 ( 160 )   PDF (1155KB) ( 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腹腔镜单纯尿道前壁悬吊加强法和尿道前后壁加强法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早期尿控的疗效。方法 纳入自2014年2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99例前列腺癌患者,其中56例采用尿道前后壁加强法治疗,43例采用单纯尿道前壁悬吊加强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前列腺体积、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临床分期、手术时间、病理分期、Gleason评分、淋巴结阳性率、术后切缘阳性率及通过电话随访拔除尿管后第2、4、12、24、52周时的尿控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前列腺体积、PSA、临床分期、手术时间、病理分期、Gleason评分、淋巴结阳性率、术后切缘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除尿管后第12周可见单纯尿道前壁悬吊加强法的治疗效果优于尿道前后壁加强法,但各指标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8)。结论 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采用前壁加强缝合悬吊法安全易行,与前后壁双重加强的方法相比,疗效接近。
    腹腔镜Boari膀胱壁瓣法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中下段输尿管尿路上皮癌的临床效果
    魏后忆, 孙剑, 蒋一航, 关星, 王伟, 宋黎明, 牛亦农
    2020, 41(4):  547-551.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0.04.009
    摘要 ( 252 )   PDF (1103KB) ( 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腹腔镜Boari膀胱壁瓣法输尿管膀胱再植术(laparoscopic ureteroneocystostomy with a Boari flap,LUBF)治疗中下段输尿管尿路上皮癌的可行性和预后。方法 筛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2005至2016年的数据库,共19例患者因原发性中下段输尿管尿路上皮癌接受LUBF治疗(2D腹腔镜治疗5例,3D腹腔镜治疗14例),其中,男12例,女7例,中位年龄68.0(60.0,75.0)岁,术前肾积水中度12例,重度3例,统计患者的围手术期数据、病理结果和随访结果。结果 19例患者的手术均为腹腔镜下完成,未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80.0(145.0,210.0) min,出血量50.0(20.0,100.0) mL,住院天数14.0(12.0,18.0) d,术前和术后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分别为(94.1±25.2)μmol/L和(88.9±32.2)μmol/L,术后1年和3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94.4%和82.6%。与2D腹腔镜手术相比,3D腹腔镜治疗的手术时间更短(P=0.033),术中出血量更少(P=0.044)。结论 LUBF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创伤小,能帮助改善患者肾功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与传统2D腹腔镜技术相比,3D-LUBF具有明显的手术时间和失血量优势。
    CREPT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刘军, 曹庆飞, 叶雄俊, 陈伟男, 赵海岳, 佟明, 王银银, 黄晓波, 常智杰
    2020, 41(4):  552-557.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0.04.010
    摘要 ( 162 )   PDF (1866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肾癌组织中肿瘤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ell-cycle-related and expression-elevated protein in tumor,CREPT)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率的关系。方法 纳入90例于2014至2016年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了根治性肾切除术并经组织学证实的肾癌患者,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这些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REPT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CREPT表达水平与患者TNM分期和Fuhrman分级的关系。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CREPT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46.7%(42/90)的患者癌组织中CREPT表达为高水平,而在癌旁组织中所有患者CREPT表达均为低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EPT的表达水平与TNM分期(P=0.001)和Fuhrman分级(P<0.001)有关联,但与性别(P=0.149)、年龄(P=0.605)、肿瘤大小(P=0.673)和组织学类型(P=0.756)无关。截至2018年12月,有85例患者完成随访。Kaplan-Meier分析显示,CREPT高表达患者总生存时间和无瘤生存时间均低于CREPT低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总生存时间及无瘤生存时间与CREPT的表达水平有关(P<0.05)。结论 CREPT在肾癌组织中呈高表达,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分级以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不同改良术式对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尿控及性功能恢复的影响
    熊天宇, 樊笑琪, 牛亦农
    2020, 41(4):  558-563.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0.04.011
    摘要 ( 154 )   PDF (1115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前列腺癌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我国逐年升高。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dical prostatectomy,RP)是治疗前列腺癌的主要手段。评价根治术治疗效果的标准包括肿瘤学结果、尿控恢复和性功能恢复等。通过改良手术方式,可以改善前列腺癌患者的尿控及性功能,进而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本文旨在总结不同改良术式对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尿控及性功能恢复的影响。
    基础研究
    GPIHBP1基因敲除小鼠在严重高三酰甘油血症急性胰腺炎导致肺损伤研究中的应用
    柳鑫, 徐有青, 崔纯莹, 赵志刚
    2020, 41(4):  564-569.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0.04.012
    摘要 ( 249 )   PDF (2301KB) ( 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旨在通过基因修饰的高三酰甘油血症小鼠建立急性胰腺炎模型,观察胰腺与肺病理改变。方法 采用野生小鼠与糖基化磷脂酰肌醇锚定高密度脂蛋白结合蛋白1(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anchored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binding protein 1,GPIHBP1)基因敲除小鼠,腹腔注射雨蛙素,诱导急性胰腺炎,检测血浆脂质与不同时间下淀粉酶活性,观察胰腺与肺组织病理形态改变。结果 GPIHBP1基因敲除小鼠的血浆三酰甘油极度升高,在诱导急性胰腺炎后,淀粉酶活性明显改变,胰腺病理损伤加重,同时伴有肺损伤病变,肺泡灌洗液细胞数目明显增加。结论 GPIHBP1基因敲除小鼠诱导急性胰腺炎后,胰腺与肺病理损伤明显加重,对进一步探讨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导致肺损伤及远隔器官损伤的发病机制具有一定的意义。
    TRIM28在胃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对胃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宁婷婷, 徐俊玄, 刘思, 闵力, 朱圣韬
    2020, 41(4):  570-575.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0.04.013
    摘要 ( 217 )   PDF (3288KB) ( 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三结构域蛋白28(tripartite motif-containing protein 28,TRIM28)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胃癌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探讨TRIM28对胃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结合TCGA数据库和实时荧光定量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分析胃癌中TRIM28的表达。结合Kaplan-Meier Plotter,探究TRIM28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应用AGS胃癌细胞系,以siRNA干扰TRIM 28表达后,以Transwell和划痕愈合试验探究TRIM28对AGS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并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变化。结果 TRIM28在胃癌组织及细胞中异常高表达;且高表达的胃癌患者预后差。Transwell和划痕愈合试验结果显示,敲低TRIM28表达的AGS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干扰TRIM28使β-catenin和c-Myc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结论 TRIM28在胃癌中的表达增加且其表达与胃癌不良预后明显相关,TRIM28促进胃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哮喘宁颗粒防治心理应激哮喘的作用网络与潜在机制
    弓雪峰, 任培中, 崔红生, 姜振远, 张诗瑜, 王佳美, 张馨予, 陈秋仪, 吕明圣, 候丹
    2020, 41(4):  576-589.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0.04.014
    摘要 ( 169 )   PDF (5003KB) ( 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探讨哮喘宁颗粒防治心理应激哮喘的作用网络与潜在机制。方法 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中药分子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网络(Bioinformatics Analysis Tool for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ATMAN-TCM)等数据平台筛选哮喘宁颗粒的主要有效成分与靶点;并通过相关疾病靶点数据库检索心理应激哮喘的相关靶点;通过韦恩图得到哮喘宁颗粒与心理应激哮喘之共同靶点,利用Cytoscape 3.7.2建立"药物-成分-靶点"作用网络,然后使用STRING数据库进行化合物-疾病共同靶点的蛋白互作分析(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运用Cytoscape 3.7.2的插件MCODE、cytohubba及拓扑运算后筛选关键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筛选出哮喘宁颗粒39个主要有效成分和121个交集预测靶点,心理应激哮喘靶点1 063个;通过韦恩图得到共同靶点72个,继用cytohubba插件及拓扑运算得到重要基因,通过MCODE筛选出基因互作模块,从而得到MAPK1、MAPK8、TNF、VEGFA、EGF、PTGS2、JUN、IL-6等交集靶点;通过GO和KEGG富集分析得知这些靶点涉及信号转导、细胞增生正调控、MAPK信号通路激活等生物学过程,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TNF、NOD样受体、Toll样受体、钙离子、T细胞受体、PI3K-Akt等信号通路。结论 哮喘宁颗粒可能通过多种有效成分作用于神经机制、免疫炎性反应、细胞增生等方面以综合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从而防治心理应激哮喘。
    SIRT1对糖尿病胃轻瘫小鼠胃排空的影响及机制
    郑晗, 周冬梅, 苗蓓, 李伟
    2020, 41(4):  590-596.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0.04.015
    摘要 ( 171 )   PDF (1729KB) ( 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对糖尿病胃轻瘫小鼠胃排空率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雄性C57BL/6J小鼠采用数字法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溶剂对照组、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以外,其余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造模,空白组小鼠给予等量的柠檬酸缓冲液腹腔注射。造模成功后,Res组小鼠给予Res 30 mg·kg-1·d-1腹腔注射,溶剂对照组小鼠给予等量DMSO0.9%(质量分数)氯化钠注射液溶液腹腔注射,持续6周。6周后采用固体胃排空法测胃排空率,比色法检测小鼠胃窦组织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WB)检测胃窦组织中SIRT1、BTB-CNC异体同源体1(BTB and CNC homology 1,Bach1)、酪氨酸激酶受体(tyrosine kinase receptor,c-kit)和血红蛋白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胃排空率明显下降,与模型组小鼠相比,Res组小鼠胃排空率明显升高(P<0.05);与空白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胃窦组织中T-SOD活力下降,MDA含量升高,与模型组小鼠相比,Res组小鼠T-SOD活力升高,MDA含量下降(P<0.05);模型组小鼠胃窦组织中SIRT1、c-kit、HO-1较空白组下降,而Bach1浓度高于空白组;Res组小鼠SIRT1、c-kit、HO-1均较模型组上升,而Bach1浓度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上调SIRT1可以通过调控Bach1和HO-1蛋白浓度,减轻糖尿病胃轻瘫小鼠胃组织中的氧化应激,维持小鼠正常的胃排空。
    临床研究
    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
    李扬, 董然, 芮宏亮, 刘韬帅, 郑居兵, 徐晓宇, 赵洋, 宋邦荣, 张魁
    2020, 41(4):  597-602.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0.04.016
    摘要 ( 178 )   PDF (1119KB) ( 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1 056例冠心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基本资料、手术过程、围术期合并症、住院费用及出院情况,并完成中远期随访。结果 入组患者术前肌酐浓度为(184.56±145.93) mmol/L,肾小球滤过率为(34.57±12.61) mL·min-1·1.73m-2,其中CKD 3期739例、4期226例、5期91例。左主干病变183例(17.3%),平均冠状动脉病变支数(3.02±0.73)支。非体外循环搭桥手术936例(88.6%),平均完成冠状动脉吻合数(2.92±0.82)支。围术期病死率为64例(6.1%),术后发生急性肾衰竭需透析患者83例(7.9%)、二次开胸止血率73例(6.9%)、围术期心肌梗死134例(12.7%)、新发房颤155例(14.7%)。术后随访率为92.2%,随访时间6(1,11)年,长期生存率93.6%,其中全因死亡58例,232例患者随访期间发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in 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术后新增长期透析患者34例。Logistic分析显示女性、急诊手术、术前透析史、脑梗史、左主干病变与围术期死亡成正相关(P=0.039,0.037,0.020,0.009,0.000),而非体外循环手术与围术期死亡呈负相关(P=0.002);术前透析史、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史及三酰甘油浓度控制不佳,随访期间发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6,0.003,0.031)。结论 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行搭桥手术的风险高于普通患者,其中女性、急诊手术、术前透析史、脑梗史及左主干病变是患者发生围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而非体外循环可能是患者围术期恢复的保护性因素。此外,术前透析史、COPD病史及三酰甘油控制不佳则是术后中远期发生MACCE事件的危险因素。
    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内侧副韧带损伤的处理及随访研究
    张博, 王志为, 曲铁兵, 林源, 潘江, 任世祥, 陈彤, 温亮, 周磊, 马德思, 赵潇雄
    2020, 41(4):  603-607.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0.04.017
    摘要 ( 175 )   PDF (1644KB) ( 1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回顾性研究初次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中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损伤患者的处理方法以及随访结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共612例(798膝),术中出现MCL损伤的患者共10例(10膝)。其中体部损伤患者7例,除1例采取同种异体肌腱加强固定以外,其余患者均采用了断端直接缝合的方法;股骨侧止点撕脱2例,采用双排锚钉桥样缝合进行止点重建;胫骨侧止点撕脱1例,采用单排带线锚钉重建止点的方法。所有MCL损伤的患者均未使用限制性假体,术后康复过程中佩戴下肢膝关节保护支具,出院后定期门诊随访,检查患者侧方应力情况,并记录手术前及最后一次随访时的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以及膝关节的活动度。结果 患者术中出现MCL损伤的总发生率为1.2%(10/798,95% CI:0.5%~2.0%),10例MCL损伤的患者中无失访病例,随访时间25~6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6.5个月);门诊检查伸直位外翻应力均未见松弛,屈膝30°位有3例患者出现轻度松弛(+);患者KSS由术前的74.5分(52~96分)改善为术后的149.8分(124~172分);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的平均78.5°(65°~95°)改善为术后的105.5°(95°~1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最后一次随访无患者因为内侧松弛而进行膝关节翻修手术。结论 对TKA术中出现MCL的损伤应该积极地进行修复,采用牢靠的固定方法可以避免术中更换限制性假体,降低术后因为内侧松弛而进行膝关节翻修的发生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与确诊患者的胸部X线表现比较
    安彦虹, 戎冬冬, 单艺, 武春雪, 高艳, 卢洁
    2020, 41(4):  608-612.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0.04.018
    摘要 ( 155 )   PDF (1526KB) ( 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疑似患者与确诊患者的胸部X线表现。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1日至3月4日首都医科大学大学宣武医院45例疑似COVID-19患者与9例确诊COVID-19患者的临床和胸部X线资料,对其X线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5例疑似病例中32例X线表现可见异常,肺内病变最常累及左侧(18例)、下肺野(24例)、中带(23例),病变以单发(21例)、斑片状(29例)、模糊影(24例)常见。9例确诊病例中5例胸部X线阳性,肺内明确病变最常累及右侧(4例)、下肺野(5例)、中带(4例),病变仍以单发(4例)、斑片状(5例)、模糊影(4例)常见。两组病例除病变分布侧别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在胸部X线的其他异常表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作为初筛手段,胸部X线检查对疑似病例与确诊病例的鉴别困难。
    多潘立酮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伴发咽喉反流疾病的治疗效果评价
    闫素英, 姚淋尹, 冯燕军, 李希平, 魏永祥
    2020, 41(4):  613-616.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0.04.019
    摘要 ( 229 )   PDF (1091KB) ( 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多潘立酮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伴发咽喉反流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2018年1月-2019年5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81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伴发咽喉反流疾病患者,按照组间年龄、性别、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sleep apnea hypopnea index,AHI)频率匹配的原则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采用多潘立酮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连续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咽喉反流症状指数(reflux symptom index,RSI)、反流体征指数(reflux finding score,RFS)评分以及唾液胃蛋白酶浓度。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3.3%以及44.4%,观察组高于对照组(χ2=6.995,P<0.05);两组患者的RSI和RFS评分、唾液胃蛋白酶浓度用药后均较用药前改善,而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t=7.948、9.495、11.629,P<0.05)。结论 多潘立酮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伴发咽喉反流疾病治疗效果显著,较单用奥美拉唑能更好地促进了临床症状和体征恢复。
    HTP102型无创鼓膜温度持续监测装置在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张菊霞, 黄枭, 吴安石
    2020, 41(4):  617-621.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0.04.020
    摘要 ( 156 )   PDF (1278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对比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患者全身麻醉(以下简称全麻)术中由HTP102型无创持续鼓膜温度监测装置测量的鼓膜温度和由SWAN-GANZ漂浮导管测量的肺血温度的相关性和一致性,从而评估无创持续鼓膜温度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观察并记录全麻术中不停跳冠状动脉移植术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鼓膜温度与肺血温度的数值,采用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探讨HTP102鼓膜温度传感器用于全麻术中监测患者体温的准确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术中情况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Bland-Altman显示偏倚为(0.125±0.176 4)℃,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0.073 9~0.278 9)℃。组内相关系数为0.968。Pearson相关系数r=0.938。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可知:经非球多变量检验中的Roy's maximum root test检验时间变量F值为72.95,术中各时间点体温与初始体温对比可知术中各时间点的体温均低于初始体温。术后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天数与术中出血量明显相关(P=0.004)。术后住院天数与术后24 h纵隔引流量明显相关(P=0.032)。结论 HTP102型鼓膜温度传感器可准确反映患者术中的核心室温度,能够替代肺血温度监测,广泛应用于其他全麻手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术中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低体温,尤以全麻维持期最为明显。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预后情况与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有明显相关。
    后交叉韧带替代型与保留型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比较
    曾峥, 刘洋, 王冰
    2020, 41(4):  622-626.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0.04.021
    摘要 ( 200 )   PDF (1958KB) ( 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后交叉韧带替代型与保留型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8年7月期间,因膝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67例患者。其中35例为后交叉韧带保留型(posterior cruciate-retaining,CR)假体,32例为后交叉韧带替代型(posterior cruciate-substituting,PS)假体。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关节活动度、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结果 PS组患者手术时间(91.77±6.53) min大于CR组(87.48±5.83)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组术后引流量(315.81±18.34) mL明显大于CR组(203.67±14.59)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时间方面,两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及H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及PS假体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均获得良好的效果。在临床中,应根据患者膝关节的情况和术者的个人经验来选择假体。
    57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愈患者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特征报告
    胡琪, 钟正, 刘激扬, 汤渝玲, 周志国, 刘萍, 阎昱升, 李波
    2020, 41(4):  627-630.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0.04.022
    摘要 ( 242 )   PDF (1804KB) ( 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的诊疗价值。方法 对长沙市第一医院57例已治愈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行胸部CT总结分析,并与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案结合,旨在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结果 57例患者入院时有55例已出现肺部病变,以胸膜下、肺底为主的磨玻璃影、实变影为特点。入院时有症状者51例,大多症状轻微,与肺部病变严重程度不平行,表现为肺部病变重而临床症状轻。入院后3~5 d症状改善32例,症状加重9例,其中肺部病变明显进展者仅有4例存在临床症状加重,病变进展后均调整治疗方案,3~5 d后复查胸部CT,肺部病变均较前好转。结论 胸部CT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筛查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需警惕轻型病例的存在,并需与其他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体感染相鉴别,与病毒核酸检测结合可更好地避免误诊及漏诊。在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胸部CT,可更好地了解病情变化,及早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胸部CT是出院标准的重要条件之一。
    mpMRI与超声融合导航技术在前列腺靶向穿刺的临床研究
    白志杰, 王新胜, 马洪顺, 李波
    2020, 41(4):  631-635.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0.04.023
    摘要 ( 210 )   PDF (1857KB) ( 1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e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与超声融合导航技术在前列腺靶向穿刺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2018年5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且经mpMRI诊断后发现的40例前列腺癌疑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mpMRI与超声融合导航技术应用于患者前列腺靶向穿刺活检,同时进行12针系统性穿刺活检,并对穿刺病理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40例前列腺癌疑似患者中,靶向穿刺及前列腺系统穿刺确诊27例,阳性率为67.50%。靶向穿刺确诊患者21例(52.50%),系统穿刺确诊患者18例(45.00%),两种穿刺方法的确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7)。系统穿刺的单针阳性率为14.41%(69/479),靶向穿刺的单针阳性率为47.57%(49/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靶向穿刺以及系统穿刺均显示为阳性的12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的靶向穿刺Gleason评分比系统穿刺更高。结论 MRI与超声融合导航技术在前列腺靶向穿刺的应用具有较高价值,能够以较少的穿刺针数检出高危的前列腺癌,同时联合系统穿刺,可提高前列腺癌穿刺活检的阳性检出率,同时减少高Gleason评分的前列腺癌患者的漏诊率。联合应用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rostate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PI-RADS)评分,靶向穿刺可提高有临床意义的前列腺癌检出率,有助于减少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漏诊。
    开腹腹部手术延迟性术后肠麻痹的危险因素分析
    张景辉, 金岚, 李俊, 吴国聪, 杨鋆, 姚宏伟, 杨盈赤, 张忠涛
    2020, 41(4):  636-640.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0.04.024
    摘要 ( 156 )   PDF (1094KB) ( 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旨在研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腹部手术后延迟性肠麻痹(prolonged postoperative ileus,PPOI)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接受开腹消化道肿瘤根治术的患者123例为研究对象。以出现PPOI为病例组(13例),其余为对照组(110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POI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χ2=6.824,P=0.009)、术后出现低钾血症(χ2=3.872,P=0.049)与PPOI发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BMI<18.5 kg/m2是PPO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BMI是PPOI的独立危险因素,当BMI<18.5 kg/m2,发生术后延迟性肠麻痹的危险性增加。
    直肠腔内超声与磁共振诊断直肠肿瘤的比较研究
    张闻平, 吴静, 任彦军, 常莹, 张雪娟, 马佳, 杜岚, 杨敬春
    2020, 41(4):  641-646.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0.04.025
    摘要 ( 249 )   PDF (2005KB) ( 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直肠腔内超声(endorectal ultrasound,ERUS)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直肠肿瘤良恶性鉴别以及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诊治并经病理证实的76例直肠肿瘤患者,于术前7~10 d均行ERUS和MRI检查。病理结果显示,其中良性肿瘤患者33例,恶性肿瘤患者43例。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比ERUS和MRI在直肠肿瘤良恶性鉴别以及直肠癌浸润深度(T分期)和区域淋巴结转移(N分期)判断的诊断价值。结果 76例患者中因4例患者肠腔狭窄或无法探测ERUS只对72例直肠肿瘤进行了ERUS检查分析。76例直肠肿瘤患者均进行MRI检查分析。ERUS诊断直肠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0.6%、90.9%、90.8%。MRI诊断直肠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3.7%、87.9%、90.2%。二者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应用MRI对43例病理证实直肠癌患者进行TN分期判断分析,因4例患者肠腔狭窄或无法探测ERUS只对39例直肠癌进行TN分期判断分析。ERUS判断T1、T2、T3分期的准确度略高于MRI (分别为92.3% vs 88.3%,82.1% vs 74.4%,87.2% vs 86.0%),ERUS判断T4分期的准确度低于MRI (97.4% vs 100%)。ERUS判断T分期的总准确度高于MRI (79.5% vs 74.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US判断N分期的准确度低于MRI (61.5% vs 74.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不同的T分期与N分期MRI与ERUS各具优势,MRI和ERUS在直肠肿瘤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上均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二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T1、T2、T3分期的直肠癌患者,优先考虑行ERUS检查。对于T4分期的直肠癌患者和直肠周围淋巴结转移的评估首选MRI检查。
    超声诊断先天性肾旋转异常的方法探讨
    马佳, 杨敬春, 吴静, 常莹, 杜岚, 陈述
    2020, 41(4):  647-651.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0.04.026
    摘要 ( 250 )   PDF (3458KB) ( 1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肾旋转异常的超声诊断方法,提高肾旋转异常的超声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8年10月经超声检查提示肾旋转异常的20例病例,所有病例均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或经静脉尿路造影证实。应用超声对旋转异常肾的大小、形态、肾门位置、肾动静脉血流状况进行观察,并建立坐标系法进行分型,与CT或静脉尿路造影进行对照。结果 20例患者均诊断正确。患肾形态不一,肾结构清晰可辨,肾门方向可见异常。本组肾旋转异常分四型:腹侧位型6例,腹中线位型11例,侧位型2例,背侧位型1例。其中4例伴一条副肾动脉,1例伴2条副肾动脉。结论 应用超声能敏感显示肾旋转异常的形态并分型,判断血管走形,可以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
    精神因素在负性生活事件对大学新生适应性影响的中介作用分析
    马兰芳, 张兰鸽, 王培, 张平, 杨磊
    2020, 41(4):  652-656.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0.04.027
    摘要 ( 167 )   PDF (1165KB) ( 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大学生精神因素在负性生活事件和新生适应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大学新生适应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的神经质分量表、大中专学生负性生活事件量表对614名北京某高校大一新生进行调查。结果 1负性生活事件中的人际关系压力因子显著预测神经质(β=0.27,P<0.001),人际关系压力因子和神经质显著预测社会支持(β=-0.14,P<0.05;β=-0.17,P<0.05),神经质和社会支持显著预测新生适应(β=-0.30,P<0.001;β=0.29,P<0.001);2神经质在负性生活事件中的人际关系压力因子和社会支持之间起中介作用,社会支持在神经质和新生适应之间起中介作用。结论 负性生活事件中的人际关系压力因子通过神经质和社会支持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新生适应。
    综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心血管系统影响
    杨毅, 鲁旭然, 刘楠, 侯晓彤, 孙立忠, 吴龙, 潘友民, 王守凤, 赵欣艳
    2020, 41(4):  657-663.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0.04.028
    摘要 ( 180 )   PDF (1432KB) ( 1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除了典型呼吸系统症状,也有一定比例COVID-19患者出现了心血管系统受损的临床表现且此类患者进展为重症或死亡的概率较高。目前对于COVID-19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了解,心血管系统的变化也有待进一步分析研究。本文综合目前已有文献,分析与初步探索心血管系统可能的损伤机制,包括病毒直接损伤心肌细胞及传导系统,合并症或伴随情况如低氧血症、炎性反应、应激等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以及药物的影响等。
    缺血/缺氧预适应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吴剑, 谷亚坤, 刘佳
    2020, 41(4):  664-670.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0.04.029
    摘要 ( 326 )   PDF (1128KB) ( 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有氧代谢对脑组织至关重要,神经系统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差。内源性因素如缺血性卒中、癌症及外源性因素如高原暴露、航空作业、潜水等均会导致机体或器官的缺血/缺氧,从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以及病理改变。寻找提高脑低氧耐受性的策略对于增强机体适应低氧环境的能力及防治缺血/缺氧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大量研究表明,预先给予机体一个短时间的较轻程度的缺血/缺氧刺激,能够显著提高机体对随后更严重缺氧的耐受能力,这种现象被称为缺血/缺氧预适应。近年来,缺血/缺氧预适应作为一种诱导神经内源性保护的策略,受到了广泛关注,成为当前生物医学领域中的研究前沿和热点之一。到目前为止,缺血/缺氧预适应已经在多种临床前模型中进行了研究,如缺血性卒中、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缺血/缺氧预适应的保护机制复杂,涉及低氧信号通路激活、抗氧化应激、抗炎、抗凋亡等多种效应。本文就目前报道的缺血/缺氧预适应的主要机制、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阐明缺血/缺氧预适应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应用潜力。
    病例报告
    妊娠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容易合并胸腔积液?
    胡浩, 龚晓明, 卓德强, 屈艳娟, 杨桂芬, 鲁植艳, 李宏军
    2020, 41(4):  671-675.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0.04.030
    摘要 ( 126 )   PDF (2496KB) ( 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名师
    学科简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
    2020, 41(4):  685-686. 
    摘要 ( 78 )   PDF (2900KB) ( 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