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Rss服务
Email Alert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关于期刊
期刊简介
编委会
获奖情况
被收录情况
联系我们
作者中心
投稿须知
投稿简约
审稿中心
审稿须知
审稿流程
出版声明
开放获取声明
出版伦理声明
期刊浏览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阅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中心
作者授权书
单位介绍信
论文模板
参考文献格式
English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4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0-10-21
上一期
下一期
目录
2020年10月 第41卷 第5期 目次
2020, 41(5): 0-0.
摘要
(
157
)
PDF
(374KB) (
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校长致辞
不忘初心 再续华章 为建设国际一流的研究型医科大学而努力奋斗
饶毅
2020, 41(5): 685-685.
摘要
(
93
)
PDF
(1473KB) (
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学院
学院
2020, 41(5): 686-696.
摘要
(
59
)
PDF
(2367KB) (
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附属医院与临床医学院
附属医院与临床医学院
2020, 41(5): 697-718.
摘要
(
88
)
PDF
(4128KB) (
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院士
院士
2020, 41(5): 719-723.
摘要
(
60
)
PDF
(1449KB) (
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坚持、坚守、坚定的拓路者——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松灵教授
胡磊, 周建, 王劲松
2020, 41(5): 724-729. doi:
10.3969/j.issn.1006-7795.2020.05.001
摘要
(
204
)
PDF
(1202KB) (
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王松灵院士是中国口腔医学界首位科学院院士。在唾液腺功能及相关疾病诊疗、牙再生方面取得较为系统的原创性成果。主要包括:1)发现人细胞膜硝酸盐转运通道,阐明腮腺液中高浓度硝酸盐存在的分子机制,并证明硝酸盐具有保护胃肠等器官新的重要生理功能;2)制定全国通用的腮腺慢性炎性疾病新分类及治疗指南;3)研发"牙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新药,提出"生物牙根再生"新理念并成功实现;4)发现乳恒牙替换过程中新的分子调控机制。这些科研突破对认识口腔功能及器官的保存与修复均有重要意义,多项研究成果被选入国际学术专著、教科书、特邀述评及全国统编教材。
儿童遗传病病因的探寻者——李巍教授团队
李巍, 郝婵娟
2020, 41(5): 730-735. doi:
10.3969/j.issn.1006-7795.2020.05.002
摘要
(
166
)
PDF
(1155KB) (
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李巍教授团队利用医学遗传学、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细胞生物学等多学科前沿研究手段,通过鉴定白化病等儿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探寻其发病机制,为出生缺陷干预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和干预方案。
专注于胸膜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施焕中教授团队
施焕中
2020, 41(5): 736-741. doi:
10.3969/j.issn.1006-7795.2020.05.003
摘要
(
137
)
PDF
(1066KB) (
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施焕中教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2019年入选"北京学者"。过去10余年来,施焕中教授带领的团队,在关于胸腔积液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工作中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
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探索慢性鼻病奥秘——张罗教授
赵之玥, 张罗
2020, 41(5): 742-747. doi:
10.3969/j.issn.1006-7795.2020.05.004
摘要
(
155
)
PDF
(1199KB) (
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张罗教授1988年进入首都医学院(现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疗系学习,1993年获得医学学士学位,2000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他重点从事以过敏性鼻炎和慢性鼻窦炎为代表的慢性鼻病发病机制和临床诊疗研究,在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临床诊断治疗等方面取得多项重要创新性研究成果,是我国鼻科学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之一。
聚焦临床问题推动科技转化——吉训明教授
李明, 李思颉, 吴川杰, 赵文博, 顾超雄, 吉训明
2020, 41(5): 748-751. doi:
10.3969/j.issn.1006-7795.2020.05.005
摘要
(
211
)
PDF
(1076KB) (
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吉训明教授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担任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院长职务。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与神经保护、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适应医学治疗和脑静脉疾病诊治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坚持是成功的基石——范志朋教授
王婉晴, 靳路远
2020, 41(5): 752-755. doi:
10.3969/j.issn.1006-7795.2020.05.006
摘要
(
144
)
PDF
(1043KB) (
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范志朋,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口腔医学研究所副所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院长助理。主要从事间充质干细胞介导的口腔颌面组织再生和分子调控机制研究,在口腔颌面组织再生种子细胞挖掘、调控及应用等方面取得了较为系统、创新性的成果。
阿尔茨海默症的探索者——张晨教授
张晨
2020, 41(5): 756-762. doi:
10.3969/j.issn.1006-7795.2020.05.007
摘要
(
233
)
PDF
(1798KB) (
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张晨教授,长期从事神经生物学的研究,发现兴奋性突触障碍是阿尔茨海默症早期病理变化,提出调控突触功能的干预新思路。作为院长带领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荣获"2019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入选青年北京学者和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称号。负责国家级研究课题十余项,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等。
神经免疫之峰的攀登者——郝峻巍教授
王菲, 刘海杰, 杨佳, 刘峥, 郝峻巍
2020, 41(5): 763-767. doi:
10.3969/j.issn.1006-7795.2020.05.008
摘要
(
431
)
PDF
(1136KB) (
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郝峻巍教授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在神经免疫性疾病的基础及临床转化研究方面均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深耕临床,精于科研,注重转化,体现了新一代首医人勤勉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追逐牙再生的梦想——刘怡教授
刘怡
2020, 41(5): 768-772. doi:
10.3969/j.issn.1006-7795.2020.05.009
摘要
(
308
)
PDF
(1084KB) (
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刘怡教授是我国首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高层次人才(万人计划)。十几年来一直致力于干细胞介导的口腔颌面组织再生研究,国际上率先将宿主免疫调节的概念引入再生领域,为干细胞介导的牙周转化医学做出突出贡献。
临床生物特征谱学:中药质量与临床合理用药评价——鄢丹教授
鄢丹
2020, 41(5): 773-777. doi:
10.3969/j.issn.1006-7795.2020.05.010
摘要
(
143
)
PDF
(2071KB) (
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鄢丹教授是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北京市"高创计划"领军人才、北京市优秀人才"青年拔尖团队"带头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针对中药质量评价难以关联临床疗效的现状,创建临床生物特征谱学及系列关键技术,用于中药质量波动与临床联合用药合理性评价。
使细胞治疗成为攻克疾病的新一代技术手段——陈志国教授
李默, 韩德强, 赵宇, 陈志国
2020, 41(5): 778-782. doi:
10.3969/j.issn.1006-7795.2020.05.011
摘要
(
187
)
PDF
(1214KB) (
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作为一种全新的治疗手段,细胞治疗已经成为继手术、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治疗之后的第四种临床治疗手段,并被广泛应用于包括再生医学修复、抗肿瘤治疗等多种重大疾病的临床治疗中。作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细胞治疗中心的学术带头人,陈志国教授在细胞治疗领域深耕多年,并取得了多项研究突破,为推动细胞治疗技术从基础研发到临床转化应用做出了贡献。
中药活性成分“合成生物学”创造与新药发现——高伟教授
童宇茹, 张逸风, 沈思雨, 高伟
2020, 41(5): 783-787. doi:
10.3969/j.issn.1006-7795.2020.05.012
摘要
(
384
)
PDF
(1164KB) (
1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药活性成分不仅是中医药发挥临床疗效的活性物质,还是现代创新药物开发的源泉,在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高伟教授团队致力于克隆鉴定中药活性成分生物合成途径上关键酶基因,解析其生物合成途径,并利用合成生物学方法人工重建代谢途径,构建细胞工厂发酵生产和改造活性成分。这一极具潜力的研究策略和创新型生产模式,在减少自然资源依赖、维护环境友好和实现大规模生产等方面具有重大科学价值。
缺血性脑卒中的脑功能与分子成像研究——卢洁教授
单艺, 李静, 许潇尹
2020, 41(5): 788-794. doi:
10.3969/j.issn.1006-7795.2020.05.013
摘要
(
215
)
PDF
(1596KB) (
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卢洁教授是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期围绕"缺血性脑卒中"这一国际前沿重大医学研究领域,运用新型一体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摄影(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r tomography,PE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融合脑功能与分子成像技术,引领国内本领域的发展。
代谢重编程的化学本质——李兵辉教授
李兵辉
2020, 41(5): 795-799. doi:
10.3969/j.issn.1006-7795.2020.05.014
摘要
(
383
)
PDF
(1208KB) (
2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肿瘤代谢重编程现象广泛存在,但它们发生的根本原因至今不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兵辉教授团队提出了一个新概念称之为"potential of electron transfer(PET)",用以表征一个代谢物在细胞内完全氧化时释放电子(电子传递)的潜能,可用公式计算,并进一步推导出化学反应释放电子的状态方程;然后根据化学反应的电子守恒法则,构建生长细胞的电子传递模型,揭示了代谢重编程的化学本质:电子传递驱动代谢重编程。该模型成功地解释和预测了乏氧条件下的代谢重编现象,并揭示了抑制肿瘤生长的联合靶点,在动物上得到验证。
北京学者
四十载风雨兼程,开辟学科发展新模式——中国工程院院士韩德民教授
王慧君, 王东博
2020, 41(5): 800-804. doi:
10.3969/j.issn.1006-7795.2020.05.015
摘要
(
144
)
PDF
(1178KB) (
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韩德民教授,我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著名专家,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带领团队致力于睡眠上气道通气功能障碍、鼻内镜外科技术、人工听觉技术以及头颈肿瘤疾病、人工智能穿戴设备等领域的研究,推动学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春华秋实的光明守护人——王宁利教授
王瑾, 万月, 孙云晓, 林丹婷, 王宁利
2020, 41(5): 805-809. doi:
10.3969/j.issn.1006-7795.2020.05.016
摘要
(
321
)
PDF
(1207KB) (
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王宁利教授是北京学者,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万人计划)、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长期致力于全球首位不可逆致盲眼病青光眼的防治研究,领导并承担多项国内外重大防盲工程和任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使我国眼病总致盲率降低了27%,并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分享中国的成果。
从颅脑大手术到神经微创和修复的演变——微创神经外科奠基人和开拓者赵继宗院士
韩小弟, 王明泽, 王硕
2020, 41(5): 810-817. doi:
10.3969/j.issn.1006-7795.2020.05.017
摘要
(
151
)
PDF
(1595KB) (
1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神经外科医学家赵继宗教授是我国微创神经外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在脑血管病临床与基础研究方面的成就显著,承前启后推动神经外科学发展,带领中国神经外科走上国际舞台。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近年来积极引领神经外科投入人类本身的"终极疆域"脑认知科学临床转化研究。
中国主动脉外科的领跑者——孙立忠教授
吕颖新, 邢晓燕, 孙立忠
2020, 41(5): 818-821. doi:
10.3969/j.issn.1006-7795.2020.05.018
摘要
(
237
)
PDF
(1015KB) (
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孙立忠教授是北京学者,4次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卫生部(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毕生致力于国内国际间学术交流和技术推广工作,首创的主动脉弓替换+支架象鼻植入术(孙氏手术),将我国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围手术期病死率由20%降至5%以下,成为复杂主动脉弓部手术的标准术式。
守护“记忆之魂”的中国痴呆临床研究引领者——贾建平教授
李妍
2020, 41(5): 822-827. doi:
10.3969/j.issn.1006-7795.2020.05.019
摘要
(
160
)
PDF
(1242KB) (
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他为了实现"守护记忆、留住人间美好"的梦想,面对痴呆顽症,带领团队克服了难以言述的重重困难,终于找到了能提前5~7年预测记忆丧失的标志物,为早期预防提供了宝贵和长足的时间;他为了拿出中国人痴呆治疗方案,持之以恒地探索中国人群痴呆发生发展、流行的发病规律,首次报道了中国人口老化导致记忆障碍人数出现"井喷现象"(4 000多万),并提出控制危险因素可预防痴呆的观点;他一直潜心研究中国人痴呆的遗传规律和对携带有痴呆风险基因人群进行早期干预的可能性,首次报道了中国人13个致病基因新突变,提出了遗传干预策略;他为实现自主研发痴呆新药的载体工具,利用中国人特色基因构建了10种新的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彰显了自力更生的研究精神;他为了规范中国的痴呆和认知障碍临床实践,主持制定《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2010版和2015版,单篇发表相关论著23篇,极大地提高了我国临床诊治水平;为了推出痴呆新药,主持国内外临床试验20多项,证明中国新药丁苯酞和塞络通对血管性痴呆有明确疗效,报道于国际著名期刊,引起国内外同行关注;他和团队努力实践着构建防治痴呆的中国人方案,奠定了我国在痴呆领域研究的国际领先地位。他就是——贾建平教授。
大数据时代下头颈部影像信息学的开拓者——王振常教授
张鹏, 王争, 李佳, 王振常
2020, 41(5): 828-833. doi:
10.3969/j.issn.1006-7795.2020.05.020
摘要
(
163
)
PDF
(1345KB) (
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王振常教授入选北京学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担任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会长。在智能化与信息化的浪潮中,聚焦头颈部疾病,创建独立自主的影像信息链平台与决策体系,开创多维度可视化人体信息展现模式,显著提高我国影像信息学在头颈部疾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改善心血管疾病防治现状,一直在路上——马长生教授
贾朝旭, 马长生
2020, 41(5): 834-838. doi:
10.3969/j.issn.1006-7795.2020.05.021
摘要
(
273
)
PDF
(1158KB) (
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马长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任,北京学者,一直致力于改善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现状,尤其为我国心律失常领域的防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锲而不舍、力克肝疾——贾继东教授
单姗, 丛敏
2020, 41(5): 839-843. doi:
10.3969/j.issn.1006-7795.2020.05.022
摘要
(
193
)
PDF
(1284KB) (
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贾继东,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主任、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副主任,并兼任多个国内外肝病学术团体及杂志的重要职务。其主要科研方向为慢性肝病肝纤维化发生机制,以及自身免疫性、胆汁淤积性及遗传代谢性肝病的临床诊疗。
守护生命的“心”路——周玉杰教授
许晓晗, 程宇婧, 刘晓丽, 周玉杰
2020, 41(5): 844-848. doi:
10.3969/j.issn.1006-7795.2020.05.023
摘要
(
141
)
PDF
(1198KB) (
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周玉杰教授从医以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微创介入治疗、冠心病与相关疾病领域交叉研究、冠心病创新技术及精准治疗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系列研究成果国际领先,入选北京学者。
医学研究的凿光探秘者——杨金奎教授
卢晶, 杨卫利, 杨芳远, 曹曦, 杨金奎
2020, 41(5): 849-853. doi:
10.3969/j.issn.1006-7795.2020.05.024
摘要
(
130
)
PDF
(1133KB) (
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杨金奎教授36年来一直工作在临床一线。带领学科相继建立首个北京地区糖尿病领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创建了"北京市糖尿病研究所"。发现SARS病毒受体ACE2的新功能:调节糖代谢。发现调控胰岛素分泌的"双开关"离子通道。2019年入选"北京学者"。
脑胶质瘤精准医疗——江涛教授
江涛
2020, 41(5): 854-859. doi:
10.3969/j.issn.1006-7795.2020.05.025
摘要
(
140
)
PDF
(1320KB) (
1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9年,入选北京学者,以表彰他在脑胶质瘤研究方面做出的贡献。
学报之声
栉风沐雨一甲子,同心同行梦启航——首都医科大学建校60周年纪念
张俊敏, 慕萌, 陈瑞芳, 孙超渊, 吉训明, 王晓民
2020, 41(5): 866-868. doi:
10.3969/j.issn.1006-7795.2020.05.027
摘要
(
112
)
PDF
(959KB) (
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闻公告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被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收录
2024-10-16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继续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2024-10-16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掌上电子刊全新上线!
2024-09-27
特别声明
2023-03-02
特别声明
2022-05-25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再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2021-03-09
通知
2020-04-28
通知
2020-02-07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网站维护升级通知
2019-09-19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获评2018年度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2018-11-30
修改网站登录密码的通知
2018-07-03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助理编辑招聘启示(校内)
2018-05-02
首医期刊联盟系列讲座-“How to get published_foundation”讲座圆满举行
2018-04-12
首医期刊联盟系列讲座-“医学论文英文摘要撰写的基本要求和常见问题”讲座圆满举行
2018-04-03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招聘启示
2018-03-20
首医期刊联盟开展系列讲座,提高编辑人员业务水平
2017-11-29
重要通知
2017-09-29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获2015年度“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
2017-05-03
《医学教育管理》增刊征稿通知
2017-03-15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获评“2016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2016-12-08
更多...
友情链接
医学教育管理
首都医科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图书馆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PubMed数据库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
更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