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41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0-12-21
    整形美容基础与临床
    脂肪干细胞局部注射改善淋巴水肿的实验研究
    周晨笑, 苏万春, 李娜, 梁顺涛, 张国英, 马刚, 李沛霖, 崔磊
    2020, 41(6):  869-875.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0.06.001
    摘要 ( 166 )   PDF (19120KB) ( 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脂肪干细胞 (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 ADSCs)体内减轻炎性反应治疗淋巴水肿的可行性及作用机制,为淋巴水肿疾病的干细胞治疗探索新的思路。方法 提取小鼠皮下脂肪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张至3~5代。建立淋巴水肿鼠尾模型,手术阻断鼠尾深、浅淋巴回流,造模当天,于皮下注射ADSCs或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olution,PBS),ADSCs组共20只小鼠,PBS对照组共30只小鼠。术后3周,分别用HE染色、Whole mount-BODIPY染色、Masson染色、免疫荧光染色检测鼠尾皮下组织/脂肪厚度、纤维化程度、淋巴管形态,干预后8周,FITC-Dextran检测淋巴回流。结果 ADSCs组淋巴水肿缓解,鼠尾体积在术后4周内较对照组减小;皮下脂肪厚度降低约40%;皮下组织的纤维化缓解,Masson染色结果显示胶原纤维所占面积比例下降约20%;高倍镜视野下的淋巴管数量未发生变化,但是横截面积减小约60%;FITC-Dextran检测淋巴回流发现,ADSCs组荧光染料通过手术切口明显多于PBS对照组。结论 ADSCs局部注射后,可缓解淋巴水肿。
    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难愈性创面的临床观察
    刘静, 吴顺香, 韩焱福, 徐光, 崔磊
    2020, 41(6):  876-881.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0.06.002
    摘要 ( 173 )   PDF (23324KB) ( 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治疗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整形外科收治了33例难愈性创面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8例;年龄25~91岁。创面不愈时间1~144个月。33例患者经清创后局部外用PRF治疗,每周一次。以创面愈合为指标,总结临床疗效。结果 33例难愈性创面患者经PRF治疗3~7次后,21例痊愈,8例好转,4例无效。随访3~6个月,创面愈合患者无复发。结论 采用自体PRF治疗难愈性创面疗效确切,明显缩短了疗程,降低了治疗成本,无不良反应发生,是一种新的简单有效的创面治疗技术。
    面部骨性轮廓整形(颧骨颧弓、下颌角、颏)十年临床经验回顾
    汪济广, 李沛霖
    2020, 41(6):  882-886.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0.06.003
    摘要 ( 195 )   PDF (6409KB) ( 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回顾总结笔者颅颌面美容团队十年中面部骨性轮廓整形手术的经验。方法 对750例下颌角肥大行弧形截骨术,对141例颧骨颧弓肥大行I型或L型截骨同时辅以颞面部软组织提升术,对117例颏部形态异常行颏水平截骨前移或颏水平截骨加高/缩短/左右移动综合手术。结果 所有1 008例手术患者面型均得到明显改善,并有不同程度面部年轻化表现。其中面神经颞支暂时性损伤3例,大出血1例,感染2例,颏神经损伤2例,均得到有效处理恢复。结论 恰当的面部骨性轮廓(颧骨颧弓下颌角颏)手术术式设计,良好的技术操作可以使面部轮廓外形得到显著改善,并有不同程度面部年轻化的效果。
    改良倒“L”法内眦赘皮矫正术联合切开法重睑术的临床应用
    尹宏宇, 王川, 彭启立, 崔磊
    2020, 41(6):  887-890.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0.06.004
    摘要 ( 150 )   PDF (7012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改良倒“L”法内眦赘皮矫正术与切开法重睑术的联合切口设计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共有求美者358人,716只眼,均采用改良倒“L”法矫正内眦赘皮联合切开法重睑术进行手术治疗,倒“L”短臂与重睑切口相连续,长臂隐藏于下睑缘。术后6个月开始通过患者术后效果评价表(Patient Reported Outcome Measures,PROM)随访,最后对术后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347位求美者对术后效果满意,11位求美者、15只眼出现了重睑或内眦形态不佳的问题,均予以二次手术修复,满意率达97%。结论 本文设计的改良倒“L”法内眦赘皮矫正术与切开法重睑术的联合切口设计是一种简便实用、易于掌握的矫治单睑伴内眦赘皮方法,求美者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下颌角弧形截骨导向器在内收型下颌角截骨中的应用
    尹宏宇, 王川, 崔磊, 张智勇, 唐晓军, 李秉航, 冯时
    2020, 41(6):  891-895.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0.06.005
    摘要 ( 113 )   PDF (14559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经口内入路使用下颌角弧形截骨导向器在内收型下颌角截骨整形术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自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对21例内收型下颌角肥大患者实施导向器辅助弧形截骨。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除2例自觉改善不明显外,其余患者对下面部轮廓改善均满意。所有患者无术后感染、面动脉断裂、下颌骨骨折和下牙槽神经损伤等合并症发生。结论 下颌角弧形截骨导向器可更安全有效地控制截骨线,降低严重手术合并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真皮内脂肪组织调控皮肤生理病理过程与机制的研究进展
    李沛霖, 崔磊
    2020, 41(6):  896-900.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0.06.006
    摘要 ( 224 )   PDF (1124KB) ( 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真皮内脂肪组织(dermal white adipose tissue,dWAT)是位于真皮网状层正下方的一层白色脂肪组织。dWAT在皮肤的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调控毛囊生长周期、促进创面愈合、介导皮肤先天性免疫和对抗皮肤衰老的作用。其最新的研究成果更新并加深了我们对皮肤的认识,并有望成为皮肤损伤修复与疾病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就dWAT新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基础研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证候和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的文献分析
    陈剑明, 陈腾飞, 连博, 陈奕杉, 徐霄龙, 刘清泉
    2020, 41(6):  901-907.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0.06.007
    摘要 ( 327 )   PDF (1201KB) ( 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证候和证候要素的文献分布特点。方法 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Medline等数据库中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现代文献进行检索,检索年限为2020年1月至2020年4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阅读和摘录证候类型,参考《中医诊断学》《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 《证候规范及其与疾病、方剂相关的基础研究》等有关证候、证候要素的拆分方法进行对不规范和复合的证候类型进行规范和拆分,并提取病位类和病性类证候要素,使用描述性统计方法(频次/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符合要求的10篇中医证候文献进行研究。这些文献出现的证候类型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相比,只有56.14%的证候涵盖了标准中提出的9个证候类型。文献中共涉及证候类型58种(总频次为1 587),规范后证候类型共43种(总频次为1 732)。出现频率>5%的常见证候类型分别为疫毒闭肺、湿热蕴肺、寒湿郁肺、肺脾气虚、湿邪郁肺、气阴两虚。这6种证候类型累计出现频率为989次,占总体证候的57.10%。对文献规范后的病位类证候要素15种,出现频率为1 777次,以肺、脾、胃、卫分、气分、神(心、脑)为常见病位类证候要素(出现频率>2%),占总病位类证候要素的95.94%。病性类证候要素共有20种,共出现2 567次,其中出现频率>2%的依次为湿(外邪)、闭(肺、心神、脑窍)、气虚、毒(疫、热、寒)、湿热、郁、热(外邪、风)、湿(内生)、阴虚,占总病性类证候要素的81.65%。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因病机复杂性和认识的不统一,导致辨证体系的多样。证候类型纷繁复杂,以实证为主,但需重视“肺脾气虚”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一氧化氮在大鼠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损伤中对神经生长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杨楠, 丁锚, 黄语悠, 房亚兰, 师文娟, 赵咏梅
    2020, 41(6):  908-913.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0.06.008
    摘要 ( 166 )   PDF (8094KB) ( 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采用大脑中动脉梗死(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模型,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脑缺血半暗带区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变化,以及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 NOS)抑制剂 N-硝基-L-精氨酸甲酯(Nω-nitro-L-argininic methyl ester, L-NAME)对脑缺血大鼠再灌注后NGF和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脑缺血损伤的深层机制。方法 将42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7组:假手术(Sham)组;MCAO再灌注0 h(MCAO 0 h)组;MCAO再灌注6 h(MCAO 6 h)组;MCAO再灌注12 h(MCAO 12 h)组;MCAO再灌注24 h(MCAO 24 h)组;MCAO再灌注72 h(MCAO 72 h)组以及MCAO 24 h+L-NAME 组(于MCAO前30 min腹腔注射L-NAME,剂量为1 mg/kg)。每组6只大鼠。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MCAO再灌注模型,于缺血90 min 后拔出线栓进行再灌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缺血半暗带区NGF和BDNF的表达。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法将NO所致的组织损伤标志物3-硝基酪氨酸(3-nitrotyrosine, 3-NT)分别与BDNF和NGF共定位。结果 MCAO组大鼠再灌注后0、6 h,脑缺血半暗带区域几乎未见NGF和BDNF阳性细胞。再灌注12 h,可见NGF和BDNF阳性细胞。再灌注24 h,半暗带区NGF和BDNF阳性细胞数较再灌注12 h组进一步增多(P<0.05)。至再灌注72 h,半暗带区NGF和BDNF阳性染细胞数较再灌注24 h组减少(P<0.05)。MCAO再灌注24 h组大鼠缺血半暗带区,3-NT分别与NGF和BDNF免疫荧光染色共定位。Sham组大鼠未见3-NT和NGF双标阳性细胞,MCAO再灌注24 h组大鼠半暗带区可见大量3-NT和NGF双标阳性细胞。给予L-NAME后,半暗带区3-NT和NGF双标阳性细胞数目比MCAO 24 h组明显减少(P<0.05)。Sham组大鼠未见 3-NT和BDNF双标阳性细胞,MCAO再灌注24 h组大鼠半暗带区可见大量3-NT和BDNF双标阳性细胞。给予L-NAME后,缺血大鼠半暗带区3-NT和BDNF双标阳性细胞数目比MCAO 24 h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可引起大鼠脑组织缺血半暗带区NGF和BDNF表达上调,最初的上调出现在再灌注12 h左右,随再灌注时间延长,NGF和BDNF表达进一步增加,至再灌注24 h达到高峰,随后在再灌注72 h下降。L-NAME通过抑制NOS活性,减少NO的产生,减少3-NT形成,进而引起NGF和BDNF表达下降,说明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NO促进NGF和BDNF的表达。
    远志皂苷对脂多糖诱导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袁惠莉, 宫晓丽, 范征, 梁志刚, 王晓民
    2020, 41(6):  914-922.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0.06.009
    摘要 ( 143 )   PDF (15795KB) ( 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模拟中药口服、疗程用药的方式,探究远志皂苷(Tenuigenin,TEN)对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实验分5个组,通过动物行为学测试、大鼠黑质及血浆中炎性反应因子含量测定、黑质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存活率检测和主要脏器组织形态学切片观察,研究TEN对炎症性PD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制。结果 TEN能够改善炎症性PD模型大鼠的行为学损伤,降低黑质DA能神经元的病死率,抑制黑质炎性反应因子含量,对主要脏器的组织形态学无影响。结论 TEN对PD模型大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抗感染活性密切相关。
    富血小板血浆对兔骨关节炎软骨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表达的影响
    王振中, 喻飞, 杨波, 马立峰
    2020, 41(6):  923-928.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0.06.010
    摘要 ( 116 )   PDF (14365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PRP)抑制兔骨关节炎软骨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3,MMP-13)的表达而发挥软骨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30只成年清洁级新西兰大白兔,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关节炎组、PRP组,每组各10只。关节炎组和PRP组按Hulth法制备后肢左膝关节炎模型,对照组行假手术。造模后第1周开始,各组抽取耳缘静脉血制备PRP 0.2 mL,仅PRP组给予关节腔注射。至第6周处死实验动物,获取各组左膝关节,分别行软骨组织HE染色测量软骨厚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数MMP-13阳性细胞数,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MMP-13表达量。结果 对照组显示关节软骨形态接近正常,关节炎组软骨破坏明显,而PRP干预组较关节炎组,关节厚度得以保留,MMP-13阳性细胞及其表达量明显受到抑制。结论 PRP可减少MMP-13软骨细胞的数量和抑制MMP-13表达而发挥软骨保护作用。
    我国社区医疗机构科研论文产出统计与分析——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
    朱晓芳, 马路
    2020, 41(6):  929-934.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0.06.011
    摘要 ( 130 )   PDF (9412KB) ( 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旨在通过统计分析社区医疗机构科研论文发表现状和研究内容,为我国社区医疗机构加强科研及论文发表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SCI)中2009-2018年中国大陆社区医疗机构发表的文献,应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对检出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十年间我国大陆社区医疗机构共发表SCI文献515篇,发文量和被引频次持续增长。高频关键词以肥胖、细胞凋亡、阿尔茨海默病为首。其中有国家级和省市级基金支持的研究比例为75%。纳入研究的文献中有20%有国际合作。社区医疗工作者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文献不足5%。结论 2009-2018年社区医疗科研论文发表工作稳步发展,研究热点集中在多发病、慢性病;研究的中坚力量是大学,社区医疗工作者主要是研究的参与者;国际合作的研究影响力大,但占比较小;社区医疗机构的科研论文发表在地区间发展不均衡。
    临床研究
    汉族人群ADIPOR1 rs7539542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2型糖尿病的关联分析
    李响, 蒲连美, 阮杨, 李红, 金泽宁
    2020, 41(6):  935-942.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0.06.012
    摘要 ( 121 )   PDF (2480KB) ( 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ADIPOR1非内含子区域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是否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和2型糖尿病的易感风险。方法 采用多病例-对照设计, 选取737 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以及年龄、性别及体质量指数相匹配的研究对象:193例对照者(对照组)、142例2型糖尿病患者、203例冠心病患者及199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Sanger法对3个SNPs[位于3′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s,UTR):rs7539542 G>C 和 rs10581 C>T; 位于5′UTR:rs7517286 T>C]进行直接测序。结果 rs7539542 C等位基因不仅与冠心病(OR=1.67~2.34, P=2.87×10-4~0.002)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OR=1.52~2.08,P=0.003~0.016)的易感性相关,还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易感风险(OR=1.58~2.90, P=0.002~0.038)。通过对血压进行亚组分析,发现上述关联仅分布于非高血压亚组。进一步在非高血压亚组进行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分析,发现rs7539542 CC基因型与三酰甘油存在交互作用并增加冠心病(P=0.041, OR=5.006)和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OR=5.381, P=0.04)易感风险。rs7517286 和rs10581与冠心病或2型糖尿病的易感性无明显关联(P>0.05)。 结论 位于ADIPOR 3′UTR的rs7539542多态性位点与冠心病的易感性独立相关,尤其对于非高血压患者。
    术前乳腺MRI对乳腺癌保乳手术切缘评估的回顾性分析
    杨阳, 康骅, 赵菁, 凌煜玮, 赵烨, 王亚军, 戎冬冬
    2020, 41(6):  943-953.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0.06.013
    摘要 ( 154 )   PDF (6935KB) ( 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术前乳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9月期间经粗针穿刺病理确诊乳腺癌并同意行保乳手术治疗的2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术前MRI、B超及乳腺X线摄影(钼靶)检查结果、术中及术后病理信息。根据保乳手术切缘病理状态,将所有患者分为切缘阳性组与切缘阴性组。分别对乳腺MRI、超声、钼靶影像学特征以及病理学信息进行统计汇总。所得数据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 乳腺MRI对乳腺癌病灶检出率为100%,钼靶的检出率87.44%;对于病灶直径>2 cm的乳腺癌,B超与钼靶检查均低估了肿瘤大小。对于病灶直径≤2 cm的乳腺癌,MRI检查高估了肿瘤大小 (P<0.05);术中冰冻病理切缘阳性31例,其中再次补切阳性17例,阴性14例,保乳成功率为89.41%。分析显示:乳腺MRI动态增强影像上的病灶形态、病灶周围血管征象、超声检查中病灶数量、病理测量值最大径(Pathmd)、分子分型中HER-2过表达型(HR阴性)以及HER-2阳性状态与保乳手术切缘阳性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乳腺MRI病灶形态中的“存在其他病灶(Mass & present)”类型、“非肿块型(NME)”类型、MRI上患侧病灶周围存在多发点状血管征象以及HER-2过表达型(HR阴性),是乳腺癌保乳手术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OR(95%CI)分别为:39.472(9.835~158.421),P<0.001; 56.722(7.908~406.838),P<0.001;24.076(4.979~116.413),P<0.001; 23.170(1.823~294.504),P=0.015。MRI影像无上述危险因素的低危组保乳手术成功率为98.7%,明显高于存在任一危险因素的高危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乳腺MRI检查是乳腺癌术前检查及评估的有效手段之一。MRI检查上Mass & present类型、NME类型、患侧病灶周围存在多发点状血管征象以及HER-2过表达型(HR阴性)与保乳手术切缘阳性密切相关。无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保乳手术的成功率更高。
    背驮式与经典非转流式肝移植围术期临床疗效的研究
    张菊霞, 吴安石
    2020, 41(6):  954-959.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0.06.014
    摘要 ( 122 )   PDF (1220KB) ( 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回顾性对比分析采用背驮式和经典非转流式肝移植两种术式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术式对肝移植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3家临床医疗中心于2005年6月至2013年6月间完成肝移植手术的患者资料。将患者分为背驮式肝移植组和经典非转流式肝移植组两组。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来比较两组患者之间各指标的差异;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探究两组之间围术期肌酐浓度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s回归方法分析术后病死率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1 411例患者,其中背驮式肝移植组共纳入445例,经典非转流式肝移植组共966例。出院时死亡人数为54人,病死率为3.83%(54/1 411);两组患者围术期的肌酐浓度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63,P=0.11),但在不同时间点之间肌酐浓度有明显变化(F=25.86,P=0.00);采用二元Logistics回归整体分析两种术式在出院时转归(死亡或生存)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79,P=0.231),对3个中心进行亚组分析显示,中心3中采用两种术式的患者在出院时转归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13;P=0.04)。进一步对中心3的数据进行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术式、术后发生血滤、肺部感染及肾衰竭均为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经典非转流术式组与背驮式肝移植组患者术后肌酐浓度均明显高于术前;术式、术后血滤、肺部感染及肾衰竭为肝移植围术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CYP2C19基因多态性联合血小板功能检测指导PCI术后患者抗血小板药物选择的效果观察
    李兴, 卢姿瑾, 王晓冬, 王伟
    2020, 41(6):  960-964.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0.06.015
    摘要 ( 111 )   PDF (1130KB) ( 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 CYP2C19基因多态性联合血小板功能检测指导下的抗血小板药物选择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治疗后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 年10月至 2018年2月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就诊并成功完成PCI的患者200例,最终纳入符合条件并完成随访的患者190例。根据基因型将患者分为氯吡格雷正常代谢型(超快代谢型和快代谢型)和异常代谢型(中间代谢型和慢代谢型)两组。根据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将患者分为氯吡咯雷正常反应型(clopidogrel normal reaction,NCR,最大血小板聚集率<46)和氯吡咯雷抵抗型(clopidogrel low reaction,LCR,最大血小板聚集率≥46)。结合基因型及血小板聚集率的检测结果,将基因型为正常代谢型+氯吡咯雷正常反应型患者分为A组,正常代谢型+氯吡咯雷抵抗型或异常代谢型+氯吡咯雷正常反应型患者归为B组,异常代谢型+氯吡咯雷抵抗型患者为C组。A组及B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C组给予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随访3组12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临床用药[血管紧张素受体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ngiotension receptor blocker,ARB)、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calcium-channel antagonist,CCB)、质子泵抑制剂、硝酸酯类药物],随访1年时常规血液生物化学指标(肌酐、尿酸、转氨酶),PCI基本特征(多支病变、支架植入数量、支架直径、支架长度)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总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 MACE)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C组发生率降低,主要出血事件均为0;3组呼吸困难不良反应发生率,C组较A、B两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CYP2C19基因型联合血小板功能检测共同筛选出的氯吡咯雷低反应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可以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并不增加出血事件的发生率,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
    近红外脑功能成像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应用
    张颖彬, 莫林宏, 聂忆秋, 刘爱贤
    2020, 41(6):  965-969.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0.06.016
    摘要 ( 160 )   PDF (1121KB) ( 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以及前额叶氧合血红蛋白(oxyhemoglobin,Oxy-Hb)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60例,分为rTMS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均接受为期8周的常规康复训练,rTMS组同时接受15 Hz rTMS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T0)、治疗4周(T1)和治疗8周后(T2)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进行评估并接受近红外脑功能成像(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测试。结果 治疗后两组MMSE、MoCA评分及任务期Oxy-Hb浓度均有所升高,Oxy-Hb浓度达峰时间有所降低,治疗8周后(T2),rTMS组MMSE、MoCA评分以及任务期Oxy-Hb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rTMS组Oxy-Hb浓度达峰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rTMS组患者任务期Oxy-Hb浓度与MMSE、MoCA评分存在正相关(P<0.001)。结论 高频rTMS对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并能增加前额叶氧合血红蛋白浓度。
    2型糖尿病患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心理状态及行为调查
    尹星琪, 于彩果, 柯静, 赵冬, 于可
    2020, 41(6):  970-977.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0.06.017
    摘要 ( 157 )   PDF (1328KB) ( 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的心理状态及行为改变,为更好地进行血糖管理和心理、行为指导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National Metabolic Management Center,MMC)内 576名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自编问卷结合焦虑、抑郁筛查量表开展横断面调查,并与同期未入MMC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焦虑、抑郁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68.4%的患者近2周指尖血糖浓度控制在空腹4.4~7.0 mmol/L、餐后2 h血糖10 mmol/L以下,69.1%的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量较前减少。MMC管理内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分别为27.1%和23.6%,低于同期未入MMC管理的患者,独居状态(OR=0.393,95%CI:0.160~0.965)、存在合并症或存在合并症个数多(OR=15.544, 95%CI:9.632~25.084)的患者发生焦虑症状的风险高(均P<0.05);年龄较小(OR=0.541,95%CI:0.389~0.751)、独居患者(OR=0.398,95%CI:0.167~0.948)、存在合并症或合并症个数多(OR=7.409,95%CI:4.962~11.065)、血糖控制水平差(OR=0.659,95%CI: 0.506~0.859)的患者发生抑郁症状的风险较高(均P<0.05)。结论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MMC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非MMC管理的患者低,多数患者血糖控制水平达标,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知较充分且行为以积极健康为主。
    冠状动脉早期粥样硬化症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谭静, 李静, 张迎花, 左雪冰
    2020, 41(6):  978-981.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0.06.018
    摘要 ( 185 )   PDF (1112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早期粥样硬化症患者冠状动脉钙化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内科收治的疑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行冠状动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CCTA)检查、并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为冠状动脉早期粥样硬化症(冠状动脉狭窄<30%)的12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9例,女性58例,年龄31~85岁,平均年龄(59±11)岁。专业培训人员对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化问卷进行调查及临床资料收集,并行踝臂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和血流介导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low mediated dilatation, FMD)检测,计算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score, CACS),CACS>0认为存在冠状动脉钙化,为钙化组,CACS=0为非钙化组。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钙化组患者年龄、合并高血压病史的比例高于非钙化组(P=0.001, P=0.003),ABI低于非钙化组(P=0.006)。以冠状动脉是否钙化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ABI是影响冠状动脉钙化的独立因素。结论 在冠状动脉早期粥样硬化人群中,年龄和ABI与冠状动脉钙化显著相关。
    鞘管法子宫输卵管造影的临床价值
    刘明明, 梁宇霆
    2020, 41(6):  982-985.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0.06.019
    摘要 ( 126 )   PDF (4429KB) ( 1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鞘管法子宫输卵管造影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2018年5月至2018年10月行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osalpingography, HSG)检查的患者资料,比较鞘管法HSG和传统HSG造影时间、造影剂使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输卵管显影率。结果 两种输卵管造影方法输卵管显影率及造影剂使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鞘管法HSG检查造影时间短于传统HSG,造影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结论 鞘管法HSG能清晰显示宫腔及输卵管,省时、操作简便,更适用于临床,尤其适用于无顺产生育史女性患者。
    联合手术方式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的疗效
    袁玮, 张健, 张旭乡
    2020, 41(6):  986-990.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0.06.020
    摘要 ( 118 )   PDF (8406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联合手术方式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的疗效。方法 退行性下睑内翻52例(65眼)行皮肤轮匝肌切除联合眼轮匝肌缩短下睑缩肌复位术,手术经下睑皮肤入路,打开眶隔,切除部分眶脂肪,将下睑缩肌缝合固定于睑板下缘,分离出5 mm 的睑板前轮匝肌条,剪除部分睑板前眼轮匝肌,褥式缝合于外侧眶骨膜上。术后随访12~16个月,观察手术效果。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65眼,61眼下睑内翻矫正良好,治愈率93.85%。2例复发患者行皮肤轮匝肌切除联合外侧睑板条悬吊术,术后效果良好;1例患者术后出现下睑外翻伴下睑退缩,行双眼下睑缩肌后徙联合外侧睑板缩短术治愈。结论 联合手术方式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手术成功率高,复发率低,对于保持下眼睑稳定性有更持久的效果。
    2013-2018年北京市顺义区哨点医院腹泻病例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流行特征分析
    冯冉, 甄国新, 李颖, 张爽, 冀国强, 高彭, 马红梅
    2020, 41(6):  991-996.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0.06.021
    摘要 ( 110 )   PDF (1858KB) ( 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北京市顺义区腹泻病例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的流行特征,为顺义区DEC引起的腹泻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3至2018年北京市顺义区2家哨点医院肠道门诊腹泻患者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采集粪便标本进行DEC检测,数据采用SPSS 25.0和Excel 2010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 068例腹泻监测病例中检出DEC 182例(8.80%),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nterotoxigenic E.coli, ETEC)(111例,5.37%)、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nteropathogenic E.coli,EPEC)(45例,2.18%)、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enteroaggregative E.coli, EAEC)(27例,1.31%)(各类型DEC检出数相加大于阳性例数是由于混合感染者分别计算到各类型引起),且不同户籍、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EC的季节性发病特征明显,各菌型的流行高峰均在夏季,主要表现为ETEC(χ2=76.591,P<0.001)和EAEC(χ2=10.204,P<0.05);本市患者EPEC(χ2=12.243,P<0.001)和EAEC(χ2=7.947,P<0.01)阳性检出率高;不同年龄EAEC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71,P<0.05)。发热、恶心、腹痛、脱水症状对DEC检出率无影响,但无呕吐症状病例DEC检出率高(χ2=7.099,P<0.01),主要体现为ETEC(χ2=15.073,P<0.001);伴发热与无发热组EAEC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51,P<0.05)。结论 北京市顺义区DEC流行的优势菌型主要为ETEC、EPEC和EAEC,季节性发病特征明显,夏季应加强DEC引起腹泻的防控工作。
    6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特点及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影像表现分析
    姚春勇, 李杨帆, 贾原菊
    2020, 41(6):  997-1001.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0.06.022
    摘要 ( 149 )   PDF (1182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宜城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各方面情况,发病早期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影像表现与临床特点,进一步了解COVID-19的发病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6日至2月9日在湖北省宜城市人民医院确诊为COVID-19的66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在初次就诊时进行了实验室检查、胸部CT检查。对患者基本信息、实验室检查结果、患者发病早期胸部CT影像特征等进行调查分析,并且总结发病规律。 结果 66例COVID-19患者年龄21~71岁,按照入院时病情程度分为轻型4例、普通型51例、重型6例和危重型5例。主要症状依次为发热、咳嗽、乏力。实验室检查发现:血常规中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C反应蛋白升高,血沉升高,嗜酸性粒细胞下降。生物化学检测结果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血尿素氮、血肌酐下降,白蛋白下降。重型和危重型患者B型钠尿肽、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升高明显。患者胸部CT结果显示,轻型患者胸部CT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普通型病例中单发病灶15例(29.41%),多发病灶36例(70.59%); 重型病例中单发病灶1例(16.67%),多发病灶5例(83.33%);危重型病例均为多发病灶。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患者胸部CT影像均以斑片状高密度影和磨玻璃影为主要表现。结论 宜城地区COVID-19患者的各项实验室指标有明显变化,患者发病早期CT影像主要表现为斑片状高密度影和磨玻璃影,部位以双肺、胸膜下及肺野外带多见。此结果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参考价值。
    技术方法
    人子宫平滑肌瘤原代细胞培养方法的建立和优化
    韦超, 李冬华, 钱睿亚, 刘宇, 王文娜, 邱甜甜, 任慧
    2020, 41(6):  1002-1006.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0.06.023
    摘要 ( 93 )   PDF (27354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病例报告
    急性心肌梗死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合并冠状动脉夹层及自发性腹膜后血肿1例
    郭新颖, 杨青苗, 肖洁, 陈波, 姜玉连, 王国宏
    2020, 41(6):  1007-1009.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0.06.024
    摘要 ( 110 )   PDF (2237KB) ( 1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诺贝尔奖
    基因的力量,让神秘的病毒无处躲藏——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简介
    吴艳花, 王培刚, 安静
    2020, 41(6):  1010-1013.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0.06.025
    摘要 ( 136 )   PDF (5192KB) ( 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北京时间2020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病毒学家哈维·奥尔特(Harvey J. Alter)、英国生物学家迈克尔·霍顿(Michael Houghton)和美国病毒学家查尔斯·赖斯(Charles M. Rice),以表彰他们在发现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的研究中的杰出贡献。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基因剪刀—重写生命密码的工具——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
    谷思宇, 杨晓梅, 贺俊崎
    2020, 41(6):  1014-1018.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0.06.026
    摘要 ( 180 )   PDF (9301KB) ( 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Emmanuelle Charpentier博士和Jennifer A. Doudna博士,以表彰她们在“发展了基因组编辑技术”方面做出的贡献。本文对CRISPR/Cas9结构、原理进行了系统介绍,简要回顾了CRISPR/Cas9技术的发现及发展过程,最后对CRISPR/Cas9技术面对的前景、挑战与争议进行了展望。
    综述
    免疫营养改善肿瘤患者预后
    王欣, 张俊璇, 高健, 石汉平
    2020, 41(6):  1019-1024.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0.06.027
    摘要 ( 168 )   PDF (1424KB) ( 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营养支持已不再是肿瘤的辅助治疗手段,而是能够改善患者预后,延长患者寿命的一线治疗方式。许多研究显示营养物质不仅为患者提供必要的能量基础,有些营养制剂更是可以通过调节机体免疫来抑制肿瘤细胞,预防癌症。本文将紧扣“肿瘤免疫”的主题,列举营养治疗成功的实例,如饮食模式、氨基酸、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微量元素、维生素、膳食纤维、益生菌等,着重分析营养物质通过调节机体免疫来影响肿瘤的生长、分化、自噬、凋亡等。“免疫营养”术语的提出,让医生考虑更好地设计和优化膳食免疫调节剂的组合和效能,为新型膳食成分和饮食产生的免疫调节机制的探索提供了新的方向。
    专论与综述
    TrendMD——一种文章推送服务对提高中国期刊国际影响力的借鉴
    张建军, 庄颖, 张俊敏
    2020, 41(6):  1025-1028.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0.06.028
    摘要 ( 214 )   PDF (1526KB) ( 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TrendMD—一种文章推送服务的介绍,结合本刊采用该服务的结果,认为这种文章推送服务对提高中国期刊论文的国际影响力具有积极意义。建议中国期刊出版界拓展思路,借鉴TrendMD服务理念,大力发展自己的论文推送服务技术,提高中国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微信公众号运营初探与思考
    陈瑞芳, 张俊敏, 慕萌, 孙超渊
    2020, 41(6):  1029-1032.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0.06.029
    摘要 ( 178 )   PDF (1100KB) ( 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高校学报创立微信公众号平台,在运营良好的状态下可以大大提高期刊的影响力,有利于塑造期刊品牌。《首都医科大学学报》顺势而为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但是发展较慢。在2020年上半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期间,《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对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进行了初步的探索。随着发文量的增加和转发,用户数量和文章阅读量快速增长。笔者通过分析这段时间的运营情况,提出改进的建议,希望推进高校学报公众号的发展,从而扩大期刊的影响,发挥更好的知识传播作用。
    医学类科技期刊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策略分析——以《首都医科大学学报》为例
    慕萌, 张俊敏, 陈瑞芳, 孙超渊
    2020, 41(6):  1033-1036.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20.06.030
    摘要 ( 192 )   PDF (2609KB) ( 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并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本研究通过分析总结《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疫情期间的应对方法,探讨医学类科技期刊应对此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策略,以期更好地发挥自身高校科技期刊学术展示窗口优势,快速发布最新科研和临床研究成果。
    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