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33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2-08-21
    论文
    2012年8月 第33卷 第4期目 次
    2012, 33(4):  0-0. 
    摘要 ( 495 )   PDF (1990KB) ( 3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学系简介
    征稿启事
    《转化医学研究(电子版)》投稿简则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2012, 33(4):  0-0. 
    摘要 ( 2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心脏病学专题
    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关联研究
    南楠;金泽宁;杨泽
    2012, 33(4):  421-426.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2.02.001
    摘要 ( 1169 )   PDF (4574KB) ( 4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脂联素(adiponectin,ADIPOQ)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的关联。方法 本研究分两步进行,首先预实验对ADIPOQ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对20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第2个外显子区域的测序,拼接后与参考数据库比对,筛选出候选单核苷酸多态性。大样本复制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6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入选,其中包括2007年2月至2009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213例,以及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卫生部北京医院内分泌科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467例。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高分辨率熔解曲线(PCR-HRM)技术,观察候选单核苷酸多态性在2组间的分布差异。结果 预实验结果筛选出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包括:17366568G/A、9882205G/A、2241767A/G、1501299G/T、2241766T/G。其中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关联,包括rs2241766T/G(+45T/G)多态性[OR(95%CI)=2.78(1.20~8.65),P=0.015]和rs9882205G/A多态性[OR(95%CI)=3.9(1.78~13.61),P=0.000]。对rs2241766进行大样本复制研究后,未发现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关联或相关的趋势。结论 ADIPOQ基因rs2241766多态性可能不是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关联的因素。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全基因组的甲基化改变
    王建龙;李海涛;苏丕雄;顾松;刘岩;张希涛;颜钧;安向光;高杰;辛悦;蔡军
    2012, 33(4):  427-431.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2.04.002
    摘要 ( 974 )   PDF (5202KB) ( 4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全基因组甲基化对心力衰竭患者心肌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心脏移植中供体左心室心肌标本8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行心脏移植的心力衰竭患者自身左心室心肌标本14例作为实验组,提取基因组基因通过甲基化DNA免疫共沉淀结合甲基化芯片技术(methylated DNA immunoprecipitation-chip,MeDIP-chip)及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高通量的快速筛选。然后,得到MeDIP-chip初筛后的2个甲基化异常基因abca4和cd200进行亚硫酸氢钠测序PCR。结果 疾病组abca4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为85.5%,正常组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为91.2%;疾病组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比正常组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低5.7%,心衰组cd200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为50.5%,正常组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为57.1%。结论 abca4和cd200启动子区甲基化改变会影响自身的基因表达量。心衰时DNA启动子区甲基化会发生改变,并且DNA启动子区的甲基化会伴随着基因表达量的改变。
    女性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后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
    王长华;陈韵岱;杨新春;王乐丰;王红石;孙志军;刘宏斌;陈练
    2012, 33(4):  432-436.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2.04.003
    摘要 ( 1260 )   PDF (1015KB) ( 2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在现代介入治疗时代评价女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后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方法 入选320例STEMI并成功行PPCI的女性患者,分为无复流组和复流正常组。结果 女性STEMI患者行PPCI后无复流发生率为25.3%(81/320)。经单变量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入院收缩压<100 mmHg(1 mmHg=0.133 kPa)(OR=1.991,95%CI:1.018~3.896;P=0.004)、靶病变长度>20 mm(OR=1.948,95%CI:1.908~1.990;P=0.016)、侧支循环0~1级(OR=1.952,95%CI:1.914~1.992;P=0.019)、PPCI前血栓负荷评分≥4(OR=4.184,95%CI:1.482~11.813;P=0.007)和PPCI前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lsation,IABP)使用(OR=1.949,95%CI:1.168~3.253;P=0.011)是女性STEMI患者PPCI后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无复流发生率随预测因素增加而显著升高,具有0、1、2、3、4和5个无复流独立预测因素时无复流发生率分别为0%(0/2)、10.8%(9/84)、14.5%(17/117)、37.7%(29/77)、56.7%(17/30)和81.8%(9/11)(P=0.000)。结论 女性STEMI患者PPCI后无复流预测模型由5个因素组成:入院收缩压<100 mmHg、靶病变长度>20 mm、侧支循环0~1级、PPCI前血栓负荷评分≥4和PPCI前IABP使用。随着无复流预测因素增多,无复流发生率显著升高。
    药物洗脱支架与金属裸支架置入术后对糖尿病患者远期死亡、心肌梗死和支架血栓发生情况的影响
    乔岩;马长生;聂绍平;刘小慧;杜昕;康俊萍;吕强;贾长琪;张崟
    2012, 33(4):  437-445.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2.04.004
    摘要 ( 1175 )   PDF (1750KB) ( 3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本研究通过比较糖尿病患者置入金属裸支架(bare metal stents,BMS)vs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s,DES)后发生死亡、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再次血运重建和支架血栓的情况,以评价糖尿病患者置入DES后的远期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本研究于2003年7月~2005年12月连续入选了834例因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患者,按置入支架类型将患者分为DES组(n=583)和BMS组(n=251)。主要终点事件为24个月时全因病死率;次要终点事件为24个月时非致死性MI、再次血运重建以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的发生率。结果 本研究结果经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DES组明显降低了24个月时死亡[3.2% vs 5.1%,危险比(hazard ratio,HR)0.34,95%可信区间(confidential interval,CI )0.12~0.94,P=0.038]和心性死亡的风险(2.2% vs 4.4%,HR=0.29,95% CI:0.13 ~ 0.87,P=0.027),非致死性MI和心性死亡与非致死性MI复合终点发生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明确和可能的支架血栓的发生风险比较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1.9% vs 2.0%,HR=0.96,95% CI:0.51~2.17,P=0.351)。DES明显降低了再次血运重建的风险(10.5% vs 20.7%,HR=0.24,95% CI:0.11~0.78,P<0.001)和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的风险(8.9% vs 17.1%,HR=0.33,95% CI:0.16~0.87,P<0.001);与BMS组比较DES组的MACE的风险也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8% vs 27.9%,HR=0.19,95% CI:0.09~0.85,P< 0.001);其主要与DES组患者的死亡和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的风险降低有关。结论 与BMS相比,DES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的24个月时死亡、再次血运重建和MACE的风险,而未增加非致死性MI和支架血栓的风险。置入DES后死亡风险的降低原因,主要与DES降低再狭窄后的死亡和MI风险,获得更高的完全血运重建率以及未增加支架血栓的风险相关。
    成人复杂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的1年随访研究
    周玉杰;杨士伟;郭永和;刘宇扬;王建龙
    2012, 33(4):  446-450.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2.04.005
    摘要 ( 1113 )   PDF (959KB) ( 2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随访1年评价经导管介入治疗对成人复杂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112例接受经导管介入治疗的成人复杂PDA患者,其中男性43例(38.4%),平均年龄(34±19)岁。动脉导管最小直径<3.0 mm者选用弹簧栓子,最小直径≥3.0 mm者选用Amplatzer或国产蘑菇伞形动脉导管封堵器。不能常规建立输送轨道的患者采用逆行建轨的方法。在常规操作的基础上,复杂PDA介入治疗遵循各自的特殊性。介入治疗成功的患者分别于术后第1 周及第1、3、6和12个月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随访。结果 总体成功率达93.8%,术后1年残余分流的发生率1.8%,均为少量分流,无需特殊处理,肺动脉收缩压介入治疗后〔(58±20)mmHg(1 mmHg=0.133 kPa)〕较介入治疗前〔(94±21)mmHg〕显著下降约35 mmHg(P<0.001)。所有患者中无1例发生死亡、再通、封堵器脱位及介入相关的肺动脉或主动脉狭窄等严重合并症,发生溶血及穿刺部位血管合并症的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均康复出院。结论 对于合并有解剖学或血流动力学异常的成人复杂PDA患者,经导管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血小板功能监测之我见
    吕树铮;许锋
    2012, 33(4):  451-456.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2.04.006
    摘要 ( 989 )   PDF (967KB) ( 4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人类伴粥样硬化而生,随血栓事件而亡。血小板是血栓形成的核心因素,在动脉粥样硬化成为流行病的今天,抗血小板治疗已经广泛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血栓的治疗及预防。但抗血小板药物的监测一直没有得到重视,不恰当抗栓治疗导致的缺血性或出血性事件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本文就抗血小板治疗过程中血小板功能监测的必要性以及方法做一综述。
    曲美他嗪对PCI术相关心肌损伤及术后再发心绞痛症状的临床研究
    许晓晗;张维君;周玉杰;周志明;马涵英;胡宾;康云鹏;雒芳芳
    2012, 33(4):  457-461.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2.04.007
    摘要 ( 1317 )   PDF (1387KB) ( 3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前应用负荷剂量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TMZ)60 mg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相关心肌损伤的影响;探讨术后长期应用曲美他嗪对PCI术后再发心绞痛症状的影响。方法 93例拟行择期PCI手术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曲美他嗪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接受抗血小板药物等常规药物治疗。曲美他嗪组在常规药物的基础上,于PCI术前0.5~1.0 h一次性口服60 mg曲美他嗪,PCI术后长期口服常规剂量曲美他嗪(20 mg Tid)。分别测定PCI术前和术后16~18 h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cTnI)浓度,电话随访2组患者PCI术后有无再发心绞痛症状。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79例成功完成PCI手术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曲美他嗪组35例,对照组44例)。PCI术后16~18 h时,曲美他嗪组与对照组患者的cTnI水平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对照组相比,曲美他嗪组患者术后cTnI水平升高>0.1 ng/mL患者的比例显著减少(P<0.05);平均随访9月后,与对照组相比,曲美他嗪组再发心绞痛症状患者的比例显著减少(P<0.05)。结论 PCI术前口服负荷剂量曲美他嗪可以减少手术相关心肌损伤,术后长期服用则可以降低再发心绞痛症状的发生率。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神经外科坐位手术中的初步应用探讨
    高敬;华琦;李晓辉;王彩荣;马挺;叶新
    2012, 33(4):  462-464.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2.04.008
    摘要 ( 1021 )   PDF (1275KB) ( 2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在神经外科坐位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神经外科行坐位肿瘤切除术的6例患者,应用TEE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卵圆孔未闭及房、室间隔缺损等分流性或潜在分流性情况,麻醉后应用TEE引导中心静脉导管位置,术中TEE观察心脏中是否存在空气栓子,并指导处理排气。结果 6例患者TEE均可清晰显示上腔静脉置管情况,可明确导管尖端位置。6例患者中有5例在手术开始时即可监测到大量气体自上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其中3例于左心室内发现空气栓子,考虑卵圆孔未闭及肺动静脉瘘所致。由于能够及时发现空气栓子并指导排气,所有病例均无气栓合并症出现。结论 TEE除常规应用于心脏外科手术外,也应成为坐位手术的必备监测手段。
    反复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病例1例
    李巧元;郭成军
    2012, 33(4):  465-467.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2.04.009
    摘要 ( 682 )   PDF (4234KB) ( 3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患者男性,31岁,主因"发作性晕厥、四肢抽搐6 d"入院。
    糖尿病研究与临床诊疗
    单基因变异与中国北方汉族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研究
    周建博;信中;冯建萍;杨金奎
    2012, 33(4):  468-471.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2.04.010
    摘要 ( 1502 )   PDF (945KB) ( 3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在东亚和西非人群中分别进行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筛查出KCNQ1基因的rs2237892,AP3S1基因的rs3756555, MAN2A1基因的rs2015698为2型糖尿病易感位点,ALDH7A1基因rs2306617则与肥胖存在关联,而这些位点的作用尚未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进行探讨,本研究的目的是在中国北方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中对这些可能的易感位点进行复制研究。方法 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对KCNQ1基因的rs2237892,AP3S1基因的rs3756555, MAN2A1基因的rs2015698,ALDH7A1基因的rs2306617在无血缘关系的537名2型糖尿病患者和510名对照者中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rs2237892和rs3756555位点的C等位基因显著增加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P=0.002,P=0.003)。该显著性关联在调整年龄、性别和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后仍然存在(OR=1.51,95% CI:1.17~1.95,P=0.002;OR=1.48,95% CI:1.14~1.92,P=0.003)。未能发现rs2015698和rs2306617与2型糖尿病存在关联。通过对对照人群研究发现,调整年龄、性别和BMI 后,rs2237892位点CC基因型空腹血糖显著高于其他2基因型(P=0.020);与其他两基因型相比,rs3756555位点CC基因型BMI略有降低(P=0.050)。结论 KCNQ1基因和AP3S1基因遗传变异与中国北方汉族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相关。
    2型糖尿病血压控制与未来出现肾病终点的观察性研究
    王燕;赵霞;范斌;冯建萍;杨金奎
    2012, 33(4):  472-476.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2.04.011
    摘要 ( 1332 )   PDF (1087KB) ( 3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血压控制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未来出现肾病终点的影响。方法 对210例入组时肾功能良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观察性研究。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将首次住院的时间作为研究起点,之后的每次住院及随访均视为随访,最后一次随访时间作为研究终点。终点事件定义为患者出现肾功能下降,即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60 mL-1·min-1·1.73m-2。根据血压水平将患者分组,绘制并比较两组的生存曲线。结果 入选患者210例(男109例,女101例),经过5.22(4~7)年的随访,共有23例患者出现肾功能下降,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为10.95%。将患者按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水平分组, SBP<140 mmHg(1 mmHg=0.133 kPa)组(n=130)与SBP≥140 mmHg组(n=80)相比,其出现肾功能下降的概率更低,生存时间更长,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7 5)。将患者按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水平分组, DBP<90 mmHg组(n=154)与DBP≥90 mmHg组(n=56)相比,其出现肾功能下降的概率更低,生存时间更长,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4)。结论 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是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肾功能下降的影响因素。对于在基线时肾功能较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水平与未来出现肾病终点有明显的相关性。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的患者出现肾功能下降更晚,且概率更低。
    空腹血糖、OGTT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比较
    信中;袁明霞;冯建萍;石敬;朱晓蓉;杨金奎
    2012, 33(4):  477-480.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2.04.012
    摘要 ( 1240 )   PDF (1105KB) ( 3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2 h血糖(2-h plasma glucose,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相关性,评价诊断糖尿病的最佳方法。方法 在北京市昌平区进行了一项有关慢性疾病和危险因素的健康调查,其中2 551人进行了OGTT、HbA1c测定和眼底检查。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FPG、2hPG 和HbA1c同DR的相关性,通过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的比较判断诊断糖尿病的最佳方法。结果 与无DR组相比,合并DR组FPG、2hPG、HbA1c、血压水平以及合并高血压的比例显著升高(P<0.05 或P<0.001)。2hPG的曲线下面积(AUC)为86.9%(95%CI:82.2~91.7),和HbA1c的AUC为86.4%(95%CI:80.8~92.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6),和FPG的AUC为85.4%(95%CI:80.0~90.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1)。在排除接受降糖药物治疗的人之后,这3项血糖指标在检测DR方面也无显著差异。结论 在中国人群中用FPG或HbA1c诊断糖尿病,同2hPG同样有效可靠。
    2型糖尿病增殖期视网膜病变与血清胆红素水平关系的研究
    冯伟;杨金奎
    2012, 33(4):  481-484.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2.04.013
    摘要 ( 1770 )   PDF (922KB) ( 3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长病程的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病程≥10年)与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之间胆红素水平的差异。方法 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或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病程≥10年且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diabetic retinopathy,NDR)的患者253例(男女比例为136/117),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患者218例(男女比例为98/120)。比较两组患者之间胆红素水平有无差异,对两组之间有差异的参数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NDR组中直接胆红素较PDR组高,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发现,年龄及直接胆红素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保护性因素,而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 长病程2型糖尿病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与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的直接胆红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胆红素作为体内的生理性抗氧化剂,可能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保护性作用。
    中青年人群血糖血脂分布特点及相互关系分析
    耿亚辉;马娜敏;于世林;袁梅英
    2012, 33(4):  485-487.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2.04.014
    摘要 ( 1054 )   PDF (905KB) ( 2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中青年人群血糖、血脂分布及逐年变化的特点,以及2项指标间有无相关性。方法 对来自北京老年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282名海淀区中青年人连续3年检测其血糖、血脂,进行动态比较并分析此2者的相关性。结果 本组人群血糖、血脂均呈逐年增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酰甘油浓度随血糖的增高而增高,2者具有相关性。结论 三酰甘油浓度变化与血糖变化有密切关系,三酰甘油的浓度及变化趋势可反映血糖浓度情况。三酰甘油浓度有可能是引起糖代谢异常的原因之一。
    基础研究
    sRAGE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
    张敏;郭彩霞;曾翔俊;王红霞;张立克;杜凤和
    2012, 33(4):  488-493.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2.04.015
    摘要 ( 1161 )   PDF (4101KB) ( 2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soluble form of 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sRAGE)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乳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48 h,以低氧3 h、复氧2 h复制缺氧/复氧损伤模型,采用抽签法将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4组:常氧对照组(Control,Con)、常氧+sRAGE组(Con-sRAGE)、缺氧/复氧组(Hypoxia /reoxygenation, H/R))、缺氧/复氧+sRAGE组(H/R-sRAGE)。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3(4,5-dimethyl-thiazol)-2,5-diphenyl-tetrazolium,MTT〕比色法检测心肌细胞活力和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浓度,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测定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荧光探针联合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荧光强度-反应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 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结果 与H/R组相比,H/R-sRAGE组可以提高心肌细胞活力,减少LDH漏出量,增加SOD活力,降低MDA、ROS、NO含量(P<0.05)。结论 sRAGE可以直接作用于心肌细胞拮抗缺氧/复氧损伤,其保护性作用与抑制氧化应激有关。
    齐墩果酸和去氧胆酸衍生物合成及抗血管生成活性研究
    王鹏龙;程亚涛;汪林;徐士勋;王艳慧;李强;雷海民
    2012, 33(4):  494-497.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2.04.016
    摘要 ( 1016 )   PDF (3509KB) ( 3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合成齐墩果酸、去氧胆酸-丙酮基衍生物并评价2者对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以丙酮/K2CO3作为反应体系,利用溴代川芎嗪分别与齐墩果酸和去氧胆酸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得到齐墩果酸和去氧胆酸衍生物。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模型(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对其进行在体新生血管活性评价。结果 产物结构经1H-NMR、13C-NMR及IR确证为齐墩果酸乙酰甲酯和和去氧胆酸乙酰甲酯;二者作用于CAM模型后,新生血管的数目均比空白组减少。结论 在丙酮/K2CO3/溴代川芎嗪反应体系中,得到齐墩果酸和去氧胆酸-丙酮基衍生物;经CAM模型测试发现去氧胆酸-丙酮基衍生物对新生血管具有较好抑制活性。
    加味消渴康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纤维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和Ⅳ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张铖;李凤婷;李梦;岳顺卿;耿建国;章九红
    2012, 33(4):  498-502.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2.04.017
    摘要 ( 1143 )   PDF (7590KB) ( 2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加味消渴康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层粘连蛋白(laminin,LN)和Ⅳ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侧肾切除加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hy,DN)模型,将造模成功后的24只DN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氯沙坦组和中药组。中药组予加味消渴康灌胃,氯沙坦组予氯沙坦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每日灌服等量蒸馏水,共灌胃12周。各组大鼠于第12周末处死取出肾脏,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肾组织FN、LN和Ⅳ型胶原的表达。结果 加味消渴康能降低肾组织FN、LN及Ⅳ型胶原的表达。结论 加味消渴康对DN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临床研究
    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康南;海涌;苏庆军
    2012, 33(4):  503-507.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2.04.018
    摘要 ( 802 )   PDF (4179KB) ( 3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特点。方法 自2002年1月至2010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共收治68例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其中男性42例,女性26例,年龄在30~78岁,平均年龄(51±12)岁,病人病程在1~15年,平均(3±1)年。本组患者中,58例选择后路手术,其中开窗或半椎板减压单纯髓核摘除术33例68个椎间隙(双侧7例,单侧26例),后路减压同时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手术25例54个椎间隙;10例20个椎间隙选择前路人工椎间盘置换手术。结果 术后随访1~9年,平均46个月,使用非参数检验,不依赖于总体分布,即不考虑是否正态分布的秩和检验,术前JOA评分6~17分,平均(9.6±2.0)分,术后JOA评分20~29分,平均(24±2.0)分,统计量Z=-7.276,双侧概率,与术前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VAS评分6~10分,平均(8.2±1.0)分,术后VAS评分0~3分,平均(1.4±1.0)分,统计量Z=-7.210,双侧概率P<0.01,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手术方式之间JOA评分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均恢复了以前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对手术治疗的满意度为60%~95%,平均86%。结论 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治疗的关键是正确选择导致疼痛的椎间盘。椎间盘造影术可以帮助骨科医师准确选择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治疗部位。
    针灸在慢性头痛治疗中的应用临床荟萃分析
    孙艳霞;王南;李天佐
    2012, 33(4):  508-512.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2.04.019
    摘要 ( 874 )   PDF (1554KB) ( 3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针灸对慢性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在Medline(1966-2011),CINAHL,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与Scopus等数据库中检索所有关于针灸治疗头痛的随机对照研究。研究对象为慢性头痛的成年人,随机接受针灸治疗或者"伪"针灸治疗。其监测指标包括头痛严重程度,头痛的发生频率及患者治疗好转率。结果 共17例研究入选,大多数入选的研究显示了针灸治疗慢性头痛较"伪"针灸有效的趋势。荟萃分析显示无论是早期随访阶段还是晚期随访阶段,针灸治疗患者的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1.19 (95% CI:1.08,1.30)与1.22(95% CI:1.04,1.43)。结论 同"伪"针灸相比,针灸可以提高患者的好转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利巴韦林治疗重型麻疹的临床疗效研究
    简希尧;简榕;利旭辉;廖晓辉;郭宁宁
    2012, 33(4):  513-515.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2.04.020
    摘要 ( 939 )   PDF (907KB) ( 2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在单药利巴韦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重型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9年6月至2012年5月在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和广东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诊断为重型麻疹的患者103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51例,治疗组52例。对照组予利巴韦林单药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复方甘草酸苷静脉滴注,连用7~10 d后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23%和74.51%,2组疗效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重型麻疹有较好的疗效,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利巴韦林治疗重型麻疹的效果优于单用利巴韦林。
    新视角
    转化医学研究领域的研究前沿与演化路径分析
    黄芳
    2012, 33(4):  516-522.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2.04.021
    摘要 ( 768 )   PDF (3972KB) ( 3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运用Citespace软件绘制转化医学2006~2012年的引文网络知识图谱,对研究热点进行了分析,并描绘出近几年来转化医学研究的演化路径。
    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研究及其热点可视化分析1992~2011
    龚佳剑;刘玉婷
    2012, 33(4):  523-529.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2.04.022
    摘要 ( 1012 )   PDF (11131KB) ( 6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取SCI-EXPANDED数据库,检索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方面的文献3 453条,基于文献计量统计,词共现、社会网络等分析方法,运用Bibexcel、Hiscite、Ucinet、Citespace、Vosviewer等工具,对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文献发表的时间、国别、研究机构、作者、期刊及其研究热点等进行分析。
    综述
    慢性丙型肝炎直接抗病毒药物耐药研究进展
    成军
    2012, 33(4):  530-533.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2.04.023
    摘要 ( 892 )   PDF (926KB) ( 4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导致肝硬化、肝细胞癌以及肝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应用目前的标准治疗仅有约一半的患者可以清除病毒。现有多种直接抗病毒药物正在进行Ⅰ、Ⅱ、Ⅲ期临床试验,其作用靶点包括NS3蛋白酶、NS5A蛋白、NS5B RNA依赖的RNA聚合酶,它们通过与宿主细胞蛋白相互作用起到抑制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复制的作用。由于HCV具有高度异质性且复制快速,单一应用直接抗病毒药物极易发生耐药。本文就直接抗病毒药物研发现状、耐药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做一介绍。
    HEY基因家族在哺乳动物心血管发育中的作用
    化冰;杨梦晗;池亚菲;王超
    2012, 33(4):  534-537.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2.04.024
    摘要 ( 957 )   PDF (1639KB) ( 6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哺乳动物的HEY基因家族与果蝇Hairy基因具有相似的螺旋-环-螺旋结构,二者均为转录因子,是目前发现的Notch信号通路中为数不多的靶基因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对HEY基因家族结构与功能的特点分析,阐释它们在心血管发育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为揭开HEY基因家族对心血管发育的作用机制及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吡咯烷类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的最新研究进展
    付文卓;吴英婷;张进禄
    2012, 33(4):  538-543.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2.04.025
    摘要 ( 748 )   PDF (1582KB) ( 3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含有吡咯烷类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的药物对治疗2型糖尿病有一定的效果,所以近年对吡咯烷类二肽基肽酶-Ⅳ的抑制剂的研究备受关注。本文针对吡咯烷类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的作用机制、结构特点、构效关系、开发现状及研究进展等进行综述,为通过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来获得新型的吡咯烷类二肽基肽酶(dipeptidyl peptidase-Ⅳ,DPP-4)抑制剂提供依据。
    激光脱毛的新进展
    林冠廷;段晓涵;崔羽立
    2012, 33(4):  544-548.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2.04.026
    摘要 ( 740 )   PDF (965KB) ( 6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青春期开始受到体内激素浓度改变的影响,身体会开始长出一些多余的毛发而影响美观。近年来激光脱毛仪器不断改良问世,受到了广大群众与皮肤医师的深切关注。本文作者就此综述了近年来各种脱毛激光设备及脱毛技术的新进展,并讨论影响其疗效的因素,望对皮肤科医师与广大群众有所帮助。
    技术方法
    微波辅助的蛋白质酶解方法
    殷爱红;胡家;阮晶;武文琦;张进禄
    2012, 33(4):  549-551.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2.04.027
    摘要 ( 558 )   PDF (1204KB) ( 3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些年,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手段不断进步,研究策略不断更新,归纳起来主要分为2种策略:"top-down"策略和"bottom-up"策略。
    病例报道
    改良V-Y臀大肌筋膜皮瓣在骶部褥疮治疗中的应用
    肖伟平
    2012, 33(4):  552-553.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2.04.028
    摘要 ( 602 )   PDF (2165KB) ( 2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骶部褥疮常见于截瘫等长期卧床患者,由于其多发于体表,创面难以愈合,对患者工作及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需积极处理[1]
    名师
    寄大志于小虫——记我国著名寄生虫学学者卢思奇教授
    慕萌
    2012, 33(4):  554-556. 
    摘要 ( 555 )   PDF (7658KB) ( 3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卢思奇教授是我国著名寄生虫学学者,潜心从事医学寄生虫学教学和科研工作30 余载,在机会性致病原虫,尤其是在贾第虫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在贾第虫的研究过程中,他从初始的流行病学调查到对细胞核仁的观察,历经从宏观到微观的全部过程。卢思奇教授寄大志于小虫,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志愿全身心地倾注于小小的寄生虫研究上,体现了他对科学研究的韧性和执着。卢思奇教授治学严谨、为人宽厚、谦虚,深受学生和学界同仁的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