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28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7-12-24
    目次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第28卷总目次
    2007, 28(6):  0-0. 
    摘要 ( 411 )   PDF (233KB) ( 2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其他
    韩德民教授荣获2007年何梁何利基金科技奖并捐出全部奖金
    2007, 28(6):  0-0. 
    摘要 ( 277 )   PDF (102KB) ( 1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何梁何利基金2007年度颁奖大会于10月31日下午3点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庆功厅隆重举行。今年共有65位杰出科技工作者获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韩德民教授荣获2007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首都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系
    2007, 28(6):  0-0. 
    摘要 ( 263 )   PDF (170KB) ( 2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首都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系于2007年1月成立。学系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和北京友谊医院等11个附属医院的放射科组成。从20世纪50年代起,著名的头颈部放射学家兰宝森教授、腹部放射学家李松年教授、胸部放射学家李铁一教授以及神经放射学家姜宗衡教授等的卓著工作为学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70年成立了首都医科大学放射学联合教研室,1998年建立了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点。首都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系在临床和科研上各具特色,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医学影像学临床、教学和科研中心。

    目次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第28卷第6期目次
    2007, 28(6):  0-0. 
    摘要 ( 177 )   PDF (980KB) ( 1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其他
    国家级奖项介绍
    人工耳蜗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研究
    韩德民
    2007, 28(6):  671-674. 
    摘要 ( 638 )   PDF (201KB) ( 2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多导人工耳蜗技术是目前唯一可使双侧极重度耳聋患者进入有声世界的有效手段。课题组秉承"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原则,围绕建立完善的术前评估和术后康复体系,优化手术技术等关键环节,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技术推广,引起了社会关注并推动了人工耳蜗工作在中国的发展。

    诺贝尔奖专栏
    瞄准疾病的利器——英美科学家因基因靶向技术获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任振华;关云谦;张愚
    2007, 28(6):  675-678. 
    摘要 ( 614 )   PDF (535KB) ( 2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2007年10月8日宣布,将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人马里奥?卡佩基、奥利弗?史密斯和英国人马丁?埃文斯,以表彰他们在改造活体内特定基因的基因靶向技术等方面做出的奠基性贡献。本文从3位获奖科学家的简介、主要贡献和基因靶向技术的意义等方面进行综述。
    专题报道
    分子影像学的现状与未来
    辛军;郭启勇
    2007, 28(6):  679-682. 
    摘要 ( 500 )   PDF (196KB) ( 3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子影像学不仅能促进医学影像学发展,还可以推动生命科学的进程,同时有利于医学影像学走向多学科融合。本文回顾分子影像学的发展历史,明确分子影像的定义,分析各种分子成像技术的原理和条件,介绍目前常用的分子影像学技术在各领域取得的进展,探讨分子影像学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基于功能磁共振的针刺机制初步研究——从问题到方法
    田捷;秦伟;艾琳;陈鹏;陈红燕;赵百孝
    2007, 28(6):  683-687. 
    摘要 ( 683 )   PDF (766KB) ( 4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当前基于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RI,fMRI)的针刺机制研究面临诸多基本问题,例如由于针刺持续性效应所带来的对研究方法的重新审视、围绕针刺特异性问题探讨控制组的选取原则,以及针刺作用过程中存在着大量混淆的因素,已成为其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创新性地提出基于静息态种子点相关的脑网络分析方法和Reblocking方法,通过对控制组更严格的实验设计,较好地验证了针刺穴位的特异性以及针刺持续性效应对静息态脑网络的调节作用。

    丙戊酸钠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体质子MR频谱分析
    吴仁华;Silverstone PH;林艳
    2007, 28(6):  688-692. 
    摘要 ( 579 )   PDF (467KB) ( 2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情绪稳定剂治疗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的细胞和分子基础尚未被充分阐明,文献中人体磁共振频谱的研究结果不一致,本研究旨在定量测定双向情感障碍患者服用丙戊酸钠后脑代谢物在额叶和颞叶中的浓度,确定与对照组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对9名双相情感障碍的成年患者(稳定期)和11名健康志愿者进行检查,应用PRESS序列获得质子磁共振频谱分析数据。正方形体素的大小为2×2×2 cm3,分别定位于额叶皮质、颞叶皮质和体外标准溶液。采用Marquardt方程拟合NAA、总肌酸、胆碱和肌醇的波峰,使用PERCH软件对各波峰面积进行测量,定量测定脑代谢物浓度。结果 与健康志愿者相比,患者肌醇浓度并无统计学意义的降低(额叶P=0.79,颞叶P=0.94)。2组受试者的胆碱、总肌酸和NAA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患者与健康志愿者的频谱相似。结论 服用丙戊酸钠未明显改变稳定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脑内肌醇浓度。单磷酸肌醇、甘氨酸和大分子的信号可影响所测肌醇浓度的准确性。

    重与中度颅内动脉狭窄择期支架成形术的比较研究
    董可辉;姜卫剑;徐晓彤;杜彬;金旻;王清;马宁
    2007, 28(6):  693-701. 
    摘要 ( 621 )   PDF (611KB) ( 3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症状性重度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在择期支架成形术治疗后,卒中复发风险可能仍较中度狭窄者为高。本研究旨在检验这个假设,并探索卒中复发的关联因素。方法 2001年9月~2005年6月,213例患者因220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在北京天坛医院接受了择期支架成形术治疗。121例患者的126处病变为重度狭窄(狭窄率>70%);92例患者的94处病变为中度狭窄(狭窄率50%~69%)。研究的主要终点事件是靶病变关联性缺血性卒中、症状性脑实质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结果 重度狭窄组有10个主要终点事件,6个发生在术后30 d内,4个发生在30 d后平均随访26.0个月期间;中度狭窄组有7个主要终点事件,4个发生在术后30 d内,3个发生在30 d后平均随访27.6个月期间。重度狭窄组的主要终点事件累积概率第1年为7.2%,第2年为8.2%;中度狭窄组的主要终点事件累积概率第1年为5.3%,第2年为8.3%;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中度狭窄组未能发现主要终点事件关联因素;在重度狭窄组,多因素分析显示支架术失败是发生主要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HR为5.31,C I为1.35~20.91)。结论 症状性重度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在择期支架成形术治疗后并未呈现较中度狭窄者为高的卒中复发风险。重度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能够从成功的支架成形术中获益。

    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支架成形术
    姜卫剑;戴建平
    2007, 28(6):  702-708. 
    摘要 ( 556 )   PDF (877KB) ( 3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8%~10%。尽管采用抗栓治疗或搭桥手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预后仍然不佳。颅内支架成形术可能是有前景的治疗方法。本文就颅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发展过程、最新的临床进展和有关概念进行讨论。

    肺结节胸膜凹陷征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崔云;马大庆;杨静
    2007, 28(6):  709-712. 
    摘要 ( 822 )   PDF (365KB) ( 4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胸膜凹陷征鉴别诊断直径小于3 cm的周围型小肺癌与肺结核球的价值进行荟萃(Meta)分析。方法 检索国内外有关CT上胸膜凹陷征诊断周围型小肺癌与肺结核球的文献,摘录相关数据,应用Revman软件进行Meta分析,得到SDOR值,汇总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绘制出SROC曲线。结果 共筛选出8篇文献,胸膜凹陷征诊断周围型小肺癌的S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61,胸膜凹陷征及胸膜凹陷相关切迹诊断周围型小肺癌的SDOR值分别为1.30和11.97,汇总的敏感性是57%和30%,特异性是46%和96%,阳性预测值是80%和97%,阴性预测值是22%和29%。结论 用胸膜凹陷征诊断直径小于3 cm的周围型小肺癌不具有特异性,只有根据胸膜凹陷征的具体特征,如胸膜凹陷相关切迹,才能提高其诊断的特异性与准确性。

    弥散张量成像揭示部分及全面发作癫痫患者的丘脑改变
    吕粟;唐鹤菡;陈芹;欧阳络;陈华富;周东;邹翎;黄晓琦;张体江;李东明;龚启勇
    2007, 28(6):  713-716. 
    摘要 ( 653 )   PDF (296KB) ( 3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部分发作(PS)及部分继发全面发作癫痫患者(SGC)脑弥散张量的改变情况。方法 本研究纳入11例PS患者,11例SGC患者及15例正常对照者。弥散张量成像采集采用3.0T磁共振仪,用15个方向的单次激发平面回波序列。采集数据用DTI-Studio软件计算每个受试者表观弥散系数图,然后用基于体素(VBA)的方法进行分析,取校正后P<0.05为有意义区域。基于VBA的发现,本研究对双侧丘脑的表现弥散系数图(ADC)值进行感兴趣区(ROI)分析,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VBA结果显示PS和SGC患者均存在双侧上纵束、胼胝体及双侧颞叶等区域白质ADC值的增加。但双侧丘脑ADC值增加只有在SGC患者才能观察到。ROI分析结果同样显示SGC患者双侧丘脑ADC值的增加。结论 本研究结果支持皮质丘脑环路假说,即丘脑功能的异常导致继发全面癫痫的发作。

    PET-CT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杨吉刚;马大庆
    2007, 28(6):  717-720. 
    摘要 ( 605 )   PDF (523KB) ( 3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肺癌已成为人类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仍在迅速增长。目前X线胸片、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扫描能帮助医师对大部分肺癌作出诊断和分期判定,但对于一些早期病变的判定帮助有限。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在肿瘤的早期诊断、分期和疗效评估方面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其空间分辨力较差。PET-CT的出现弥补了这两方面的缺憾,它融合专用的PET扫描仪和CT扫描仪的技术,提供了来自两种显像方式的独特信息。本文就PET-CT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动态增强MRI对眼眶肿块的诊断价值
    何立岩;鲜军舫;李彬;牛延涛;赵波;王振常
    2007, 28(6):  721-726. 
    摘要 ( 918 )   PDF (546KB) ( 3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动态增强MRI检查对眼眶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眼眶肿块共89例,男35例,女54例。常规MRI检查后采用3D快速扰相梯度回波(FSPGR)序列进行动态增强扫描,获得动态增强曲线(TIC),计算峰值时间(Tpeak)、最大上升斜率(Slope)、流出率(WR)、最大强化率(ER)等参数。结果 64例良性肿块中有48例的动态增强曲线为A型,25例恶性肿块中有17例的动态增强曲线为C型。良、恶性肿块总体比较,良性肿块的Tpeak值大于恶性肿块(P<0.01),WR和Slope值低于恶性肿块(P<0.01),ER值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泪腺区、肌锥外间隙及肌锥内、外间隙的良性肿块的Tpeak值均大于恶性肿块(P<0.05),Slope、WR值均低于恶性肿块(P<0.05)。肌锥内间隙良、恶性肿块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眼眶良、恶性肿块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超顺磁性氧化铁MR成像检测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实验研究
    马占龙;滕皋军;麦筱莉;孙军辉;张洪英;余辉;李国昭
    2007, 28(6):  727-731. 
    摘要 ( 797 )   PDF (548KB) ( 3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作为磁共振成像(MRI)示踪剂使动脉粥样斑块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高脂饲养结合球囊损伤颈动脉血管内皮的方法,建立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10只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分为2组,实验组(A)5只,经外周静脉注射SPIO(1 mmol/kg);对照组(B)5只,经外周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24 h、48 h及72 h后行MRI扫描检查,然后行损伤颈动脉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在外周静脉注射超顺磁性氧化铁24 h后,A组中3只兔的T2*WI显示损伤的血管壁呈明显低信号区,血管腔明显呈"管腔扩大样"改变;B组则无明显异常信号改变;病理学检测显示A组5只MR信号改变实验兔的损伤血管内膜及斑块组织中有Perl's蓝染色阳性颗粒;B组粥样斑块组织中则无该染色阳性颗粒,2组间Perl's蓝染色阳性颗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顺磁性氧化铁可以靶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巨噬细胞,可作为MRI示踪剂使活体兔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像,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分子成像提供了实验依据。

    肝泡状棘球蚴病门静脉血供的影像学研究
    任伟新;肖湘生
    2007, 28(6):  732-736. 
    摘要 ( 645 )   PDF (555KB) ( 2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应用多层螺旋CT造影(MSCTA)和间接门静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对肝泡状棘球蚴病是否存在门静脉血供和门脉受累进行研究。方法 所有病例均行MSCTA和间接门静脉DSA检查。应用高级图像处理工作站,对MSCTA的资源影像行冠、矢状面重建和三维血管成像重建;选择肠系膜上动脉或脾动脉行间接门静脉DSA造影,显示门脉分支及病灶染色情况;对照分析影像学上的门静脉改变征象和手术结果。结果 MSCTA门脉期血管成像显示:门静脉受压移位8例、包绕10例、闭塞6例;尽管无1例在门静脉期呈现病灶明显增强,但有6例可见门静脉分支伸入到病灶内。间接门静脉DSA显示:门静脉受压移位6例、包绕11例、闭塞8例;门静脉期病灶呈环行染色3例、带状染色4例(43.8%,7/16),无病灶染色9例。与手术所见相比,MSCTA观察门静脉受累的敏感性88%、特异性81.8%、阳性预测值91.7%;DSA的敏感性93.9%、特异性88.9%、阳性预测值96.8%。结论 间接门静脉DSA显示门静脉可能参与肝泡状棘球蚴病的供血,MSCTA和间接门静脉DSA能够可靠地评价肝泡状棘球蚴病的门静脉受累情况。

    基于微透析技术的支气管动脉灌注卡铂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安潇;肖湘生
    2007, 28(6):  737-742. 
    摘要 ( 825 )   PDF (939KB) ( 3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借助微透析技术精确取样测定犬肺组织中游离药物浓度,计算卡铂支气管动脉灌注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对比静脉化疗的变化趋势,为临床介入给药提供参考。方法 实验犬分为介入组和静脉组,首先CT下经皮穿刺肺内植入微透析探针,然后介入组支气管动脉灌注卡铂200 mg,静脉组静滴同量药物。给药毕收集透析液进行测定,以3P87程序处理数据,计算出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无论是支气管动脉给药还是静脉给药,肺内卡铂药物浓度的变化趋势均与伴吸收相的二室开放模型最为拟合,不过两者代谢动力学参数却各有不同。介入组卡铂AUC(药时曲线下面积)值〔(321.17±18.96)μg?L-1?h〕明显高于静脉组〔(185.75±33.21)μg?L-1?h〕(P<0.01);介入组Vc(中央室表观分布容积)值〔(13.81±3.35)mg?L?μg-1〕明显小于静脉组:〔(31.25±2.66)mg?L?μg-1,P<0.01〕。动脉给药相比静滴卡铂α值和tl/2α变化不明显,但β值明显减少,tl/2β显著延长,清除率Cl值减少。结论 与静脉给药相比,支气管动脉灌注并不影响卡铂代谢的基本变化趋势,但确实带来部分药代动力参数的改变。动脉给药使卡铂的吸收相缩短,峰浓度升高,分布相则影响不大,但消除相明显延长。动静脉给药药代动力学的差异提示临床介入不能简单套用静脉化疗的用量及频次,对卡铂而言宜适当减低剂量以及间隔较长的时间。

    多层螺旋CT在急性缺血性肠病诊断中的价值
    陈明;李选
    2007, 28(6):  743-747. 
    摘要 ( 656 )   PDF (509KB) ( 5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诊断急性肠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经临床证实的急性肠缺血患者的CT表现。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包括平扫、动脉期、门脉期扫描及血管重建,2例行MSCT灌注扫描;21例行DSA检查及介入治疗;3例行肠切除手术。结果 应用MSCT血管重建技术诊断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13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5例、肠系膜上动脉狭窄5例、腹腔干狭窄1例。不同病因和不同程度的肠缺血CT间接征象有一定差异: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时,肠壁增厚、肠系膜水肿、腹水多见;肠壁积气仅见于全层坏死,而其他征象均可见于不同病因、不同程度的肠缺血。结论 MSCT能准确诊断肠缺血并明确病因,有助于判断缺血程度。

    基础研究
    补肾对脑脊髓炎大鼠生长相关蛋白-43及微管相关蛋白-2的影响
    王蕾;赵晖;樊永平;龚海洋;叶明;周莉;穆阳;刘妍
    2007, 28(6):  748-752. 
    摘要 ( 682 )   PDF (384KB) ( 3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补肾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大鼠生长相关蛋白-43(GAP-3)及微管相关蛋白-2(MAP-2)的影响,探讨其对轴突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应用髓鞘碱性蛋白(MBP)与完全福氏佐剂按1:1(体积比)制成抗原并注射于大鼠双后足皮下,建立大鼠EAE模型。以醋酸泼尼松作对照,用苏木素-伊红染色(HE)观察各组大鼠造模后14 d、28 d脑和脊髓的组织病理变化,用轴突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脑和脊髓轴突损伤及再生情况。结果 EAE模型组大鼠脑和脊髓组织中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轴突存在明显损伤。脑和脊髓GAP-43及MAP-2表达显著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分别用补肾方剂(左归丸和右归丸)干预后,大鼠炎症反应及轴突损伤较EAE模型组明显减轻,GAP-43及MAP-2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或0.01),以左归丸更为明显。结论 补肾方剂能够上调GAP-43及MAP-2的表达,具有促进和增强轴突再生的作用。
    11,12-EET对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研究
    杨绍华;曾翔俊;王红霞;闫丽;江瑛;郝刚;张立克
    2007, 28(6):  753-755. 
    摘要 ( 692 )   PDF (173KB) ( 2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不同质量浓度11,12-EET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给药后不同时间11,12-EET保护作用的变化,以期了解11,12-EET对心肌保护作用的特点。方法 复制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给予不同浓度的11,12-EET,观察不同时间点的心功能变化。结果 给予6.24×10-7.5mol/L、6.24×10-8mol/L 11,12-EET均可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大鼠心功能,6.24×10-9mol/L 11,12-EET作用较弱;给药24 h后11,12-EET拮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也减弱。结论 11,12-EET的浓度及给予11,12-EET的时间对心脏保护作用有一定的影响。
    富氧水的制备、稳定性及其对小鼠血液毒性的影响
    殷召雪;毕晓郁;吴金华;吴涛;高丽芳;曹丽歌;胡子净;陈振良;苏忆兰;蒋致诚
    2007, 28(6):  756-759. 
    摘要 ( 631 )   PDF (301KB) ( 4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自制富氧水的稳定性及其对小鼠血液的毒性影响。方法 监测水的不同体积、是否提前通气、是否加压等条件下利用简易富氧水发生装置制得的富氧水浓度及其变化;以4 mg/kg和2.4 mg/kg的剂量通过灌胃给予小鼠富氧水30 d后,检测电解质水平和相关血液指标。结果 研究表明,水的体积越小、提前通入氧气以及外加氧压等方式可以得到初始氧含量较高的富氧水(P<0.05);纯水体积的大小既可影响所得富氧水初始氧含量,也可影响富氧水中氧含量的下降速度;与开放存放相比,密闭存放可减缓氧含量的下降速度。小鼠血液毒性研究表明,以4 mg/kg剂量给予富氧水的小鼠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指标都显著降低(P<0.05),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等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富氧水的氧含量稳定性随着制备条件和贮存方法的不同而异;高剂量富氧水可引起红细胞携氧功能的降低。
    临床研究
    血管性抑郁大鼠模型的建立
    潘菊华;王彦云;黄世敬;毛艳荣;陈朝;郑军;李多娇;崔翰明
    2007, 28(6):  760-762. 
    摘要 ( 779 )   PDF (354KB) ( 2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建立动脉硬化叠加抑郁动物模型,为血管性抑郁症的深入研究创造条件。方法 选择SD大鼠,采用维生素D3(VD3)肌肉注射(30万U/kg,连续3 d)加高脂饲料饲养9周,在此基础上给予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刺激(CUMS)3周,进行动脉硬化叠加CUMS抑郁造模。检查体质量和血脂变化,用敞箱试验评价大鼠活动度和好奇心,用糖水、纯水摄入量评价大鼠快感缺乏与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质量下降;血脂检查中,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敞箱实验中,垂直得分、水平得分、总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水、纯水摄入量测定实验中,糖水百分比降低,纯水摄入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D3肌肉注射加高脂饲料饲养可复制动脉硬化大鼠模型,叠加CUMS,可兼具高脂血症和抑郁两方面的症状,与人血管性抑郁症的临床表现有较好的相似性,是较理想的血管性抑郁症动物模型。
    血管新生因子与酶在多发性骨髓瘤不同临床阶段中的变化
    杨光忠;陈文明;刘晋玮
    2007, 28(6):  763-765. 
    摘要 ( 663 )   PDF (172KB) ( 3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不同临床阶段骨髓中血管新生因子与酶的水平,分析血管新生因子与酶在病情演变中的变化。方法 选取66例MM患者和14例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MGUS)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骨髓穿刺。应用ABC-ELISA法测定骨髓中血管新生因子与酶(IL-6、VEGF、bFGF、MMP-2、MMP-9)的水平。结果 新诊断MM患者与复发/难治MM患者的骨髓血管新生因子与酶水平无明显差异,均高于缓解患者与MGUS;MGUS患者除MMP-9低于缓解MM患者外,其余细胞因子与酶水平与缓解患者无明显差异。结论 MM患者骨髓中血管新生因子与酶水平与其病情正相关,测定血管新生因子与酶的浓度可以用来评价患者的病情。
    男性糖尿病患者勃起功能与睾酮、泌乳素水平关系的初步探讨
    信中;袁申元;王召平;谢荣荣;杨金奎
    2007, 28(6):  766-769. 
    摘要 ( 708 )   PDF (1476KB) ( 4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勃起功能障碍(ED)与睾酮(T)及泌乳素(PRL)水平的关系。方法 以问卷调查的方法比较了60名2型糖尿病患者及51名非糖尿病人群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评分的差异,并测定了2组人群的血清总睾酮(TT)及PRL水平。结果 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IIEF评分及T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R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存在着性腺功能及勃起功能的减退,糖尿病患者勃起功能障碍不但与内分泌激素(T、PRL)的异常有关,也与糖尿病病程等因素有关。提示对男性糖尿病合并ED的患者有必要检测性激素以指导治疗;性激素异常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需进一步探讨。
    不同给药途径时抗核抗体独特型多肽对狼疮样肾炎小鼠作用的探讨
    薄玉红;姜枫;苏卫;凌允礼;毕增祺
    2007, 28(6):  770-773. 
    摘要 ( 664 )   PDF (1045KB) ( 2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应用抗核抗体独特型多肽免疫治疗狼疮肾炎小鼠,观察其对狼疮肾炎模型小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35只雌性GVHD狼疮样肾炎小鼠(C57BL/10×DBA/2)F1分为3组,肾炎模型对照组(10只),口服多肽实验组(10只),皮下注射多肽实验组(15只)。3组小鼠均于24周龄处死,观察3组小鼠体质量、尿蛋白、肾脏组织学及血清IL-6水平的变化。结果 在给予多肽12周时,皮下注射组和口服多肽组小鼠肾脏损害较对照组明显减轻;血清IL-6水平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在给予多肽10周时,皮下注射组小鼠体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小鼠,12周时口服组体质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给予多肽4周时,皮下注射组小鼠尿蛋白明显少于对照组,8周时口服组尿蛋白也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口服独特型多肽对GVHD狼疮样肾炎小鼠肾脏同样有保护作用。
    不同根管清洗方法清洁效果的扫描电镜观察
    徐爱凤;张琛;侯本祥
    2007, 28(6):  774-777. 
    摘要 ( 597 )   PDF (549KB) ( 5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3种不同根管清洗方法的根管清洁效果。方法 30颗离体单根管牙应用逐步后退法进行根管扩大,采用3种根管清洗方法进行根管清洁。分为超声清洗组(A组),传统注射器冲洗组(B组)和根管棉捻擦洗组(C组),每组10颗牙。将牙体沿颊舌向纵劈,应用扫描电镜对各组在根冠1/3,中1/3及尖1/3部位玷污层清洗的效果进行观察。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根管清洁的差异。结果 根冠1/3: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中1/3和尖1/3:A、B组均优于C组(P<0.05),A组优于B组(P<0.05)。结论 超声根管清洗对根管玷污层的清洗效果最好,根管棉捻擦洗清洗效果较差。
    免疫组化染色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应用
    时淑舫;杨培谦;陈书媛;周小鸽;黄受方
    2007, 28(6):  778-781. 
    摘要 ( 1025 )   PDF (777KB) ( 7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免疫组化染色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组织学观察基础上,对321例前列腺穿刺标本进行P504s、P63、CK34βE12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P504s在前列腺癌、前列腺上皮内瘤变(prostat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PIN)和良性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不同Gleason评分的前列腺癌组织中,P504s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63、CK34βE12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呈阴性,在上皮内瘤变中呈不连续表达,在良性增生病变中呈强阳性表达。结论 P504s是前列腺癌敏感而特异性标记物,与P63、CK34βE12联合标记在前列腺病变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可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率。
    线栓法制备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改良研究
    沈斌;Xu Haoliang
    2007, 28(6):  782-784. 
    摘要 ( 808 )   PDF (334KB) ( 3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旨在对传统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进行改良以提高实验成功率。方法 选择SD大鼠50只,对传统制备方法进行改良。改良方法包括:1)激光多普勒流量仪监测脑血流;2)将脑血流严格降低到正常15%以下;3)对侧颈总动脉夹闭;4)选择头端5 mm包被硅橡胶直径0.35 mm的尼龙线作为栓线。结果 脑血流监测可准确判断插线是否成功,当栓线插到合适位置时,脑血流迅速下降至30%以下,但很少降到15%以下;对侧颈总动脉夹闭,一般可将脑血流降至正常15%以下。造模成功率88%。结论 改良后方法优于传统方法,制备模型过程中,严密监测脑血流、夹闭左颈总动脉以严格控制脑血流量至正常15%以下,是提高造模成功率的关键。应用头端包被硅橡胶的丝线对血管损伤小。
    技术方法
    单细胞电泳凝胶片的保存方法
    张杰;吴萍
    2007, 28(6):  785-786. 
    摘要 ( 507 )   PDF (537KB) ( 2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单细胞凝胶电泳又称为彗星试验(SCGE),是一种具有高灵敏度的检测DNA损伤的方法,广泛应用于DNA交联的检测、药物的遗传毒性评价、细胞凋亡鉴定的工作中[1]。但是在凝胶片的保存方面,国内外文献中只有干燥脱水保存方法的报道[2],湿片保存方法鲜见报道。本文就通过测定彗星损伤指标,对SCGE试验中凝胶片湿片的保存时间进行研究。
    短篇
    胸腺肥大猝死3例尸检报道
    俞进;曹世俭;唐大琴
    2007, 28(6):  787-787,. 
    摘要 ( 496 )   PDF (111KB) ( 3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猝死是指平常健康或病情稳定者,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生意想不到的非创伤性死亡,属病理性死亡。导致猝死的原因很多,其中以心源性猝死最为多见。本文报道3例猝死病人,其胸腺增大均超过正常标准,就其临床病理特点及死因进行分析讨论。
    综述
    细胞外基质与组织工程血管表面修饰的研究进展
    卢光;李建新;张建
    2007, 28(6):  788-793. 
    摘要 ( 596 )   PDF (546KB) ( 2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细胞外基质蛋白对血管组织工程材料进行表面修饰,对于改变组织工程血管材料的表面性能,提高其生物相容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分别综述细胞外基质的三大类成分(胶原、氨基聚糖和蛋白聚糖、糖蛋白)对于血管组织工程材料的表面修饰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及表面修饰中相关的热点应用问题进行了分析。综合文献资料认为尽可能的模拟天然血管,利用细胞外基质对组织工程血管进行表面修饰是一种好的方法;而其中糖蛋白由于特殊细胞黏附蛋白受体结合位点的存在,促使其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PSP/reg基因研究进展
    梁阔;李非
    2007, 28(6):  794-797. 
    摘要 ( 607 )   PDF (529KB) ( 4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PSP/reg基因是再生基因家族中最早被发现的成员。自从PSP/reg被发现以来,人们对其分子结构、生物学特性、在哺乳动物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产生、变化规律及可能的作用等方面做了许多研究,尤其在与糖尿病、胰腺炎、消化道肿瘤的关系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作者·编者·读者
    医学论文中数字的规范应用
    李菁锦;张俊敏;陈瑞芳
    2007, 28(6):  798-799. 
    摘要 ( 532 )   PDF (112KB) ( 2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撰写医学论文时,为了表达特定意义和行文简洁的需要,作者常使用各种形式的数字。1987年1月1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7个单位公布了《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1995年12月13日,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GB/T15835-199)[1],并规定从1996年6月1日起实施。上述国家标准颁布已十余年,但笔者在工作中发现,在大量来稿中仍存在数字应用不得体或混乱的现象,影响了信息的准确表达。本文简要介绍医学论文中常用数字的规范用法[2],以期提示作者在论文写作中加以重视。
    名师
    融中西医术 铸至诚人生
    2007, 28(6):  800-801. 
    摘要 ( 417 )   PDF (157KB) ( 1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王宝恩教授学识渊博、融贯古今中西医术,是我国著名的内科、消化病及肝脏病学专家。他从事中西医结合研究30余年,致力于内科、消化、感染并发多脏器衰竭的医、教、研工作50余年。历经磨砺王宝恩教授的爱国之心和为人民服务之心从未动摇。2007年9月王教授获首都医科大学"吴阶平桃李奖"。
    杏林春满江载芳
    滕庆
    2007, 28(6):  802-803. 
    摘要 ( 433 )   PDF (134KB) ( 2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江载芳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儿科专家,从医50余年来,在医疗、科研、教学、保健等诸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加快了中国儿科事业走向世界的进程,党和国家给予她很高的荣誉。但江载芳教授宁愿实大于名或有实无名,她现在依然在为中国的儿科事业奔波操劳。2007年9月江教授获首都医科大学"吴阶平桃李奖"。
    其他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增补成员简介
    2007, 28(6):  804-805. 
    摘要 ( 490 )   PDF (107KB) ( 2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戴建平(《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编委)戴建平,男,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学院、北京天坛医院院长。先后获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章,首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是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有突出贡献的留学回国人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管理学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学会副会长、《中华放射学杂志》主编、北京奥组委运动会服务部副部长等职。1979年~1982年曾赴美留学,在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放射科学习神经放射诊断学和介入放射学。已从事放射工作30余年,主要进行有关神经放射方面的研究,在国内率先开展神经介入治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