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38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7-05-21
    目次
    2017年6月 第38卷 第3期 目次
    2017, 38(3):  0-0. 
    摘要 ( 80 )   PDF (374KB) ( 1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麻醉学与神经科学
    A型肉毒素复合低剂量加巴喷丁对切口痛大鼠脊髓背角神经激肽-1受体内化的影响
    利雪阳, 王云, 孙雨晴, 马丹旭, 吴安石, 岳云
    2017, 38(3):  331-335.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7.03.001
    摘要 ( 160 )   PDF (1410KB) ( 1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A型肉毒素复合低剂量加巴喷丁对切口痛大鼠行为学及脊髓背角神经激肽-1(neurokinin-1,NK-1)受体内化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体质量280~300 g,6~8周龄。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n=9):对照组(Control组)、切口痛-盐水组(Saline组)、切口痛-加巴喷丁组(GBP组)、切口痛-毒素组(BoNT/A组)、切口痛-毒素复合加巴喷丁组(G+B组)。BoNT/A组和G+B组于造模前1 d鞘内注射BoNT/A 0.5U,GBP组和G+B组于造模前30 min鞘内注射GBP 50 mg。切口痛模型制备后3 h,每组各随机抽取6只进行累计疼痛评分(cumulative pain scores,CPS)和机械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的测量;每组各抽取3只,通过免疫荧光技术测定NK-1受体内化情况。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切口后3 h Saline组、GBP组、BoNT/A组和G+B组右后足CPS升高、PWT降低、脊髓背角NK-1受体内化神经元数目上调(P<0.05);与Saline组比较,BoNT/A组和G+B组CPS降低、PWT升高、脊髓背角NK-1受体内化神经元数目下调(P<0.05),GB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oNT/A组比较,G+B组CPS降低、PWT升高、脊髓背角NK-1受体内化神经元数目下调(P<0.05)。结论 单独应用低剂量GBP对大鼠切口痛无效,BoNT/A复合低剂量GBP治疗切口痛大鼠的术后疼痛有明显的协同作用,疗效优于单独应用BoNT/A,其镇痛机制可能与抑制切口痛大鼠脊髓背角NK-1受体内化有关。
    cPKCγ膜转位在Herkinorin减轻MCAO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崔旭, 纪方, 舒洛娃, 李俊发, 潘楚雄
    2017, 38(3):  336-341.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7.03.002
    摘要 ( 152 )   PDF (1204KB) ( 1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非阿片类阿片受体激动剂Herkinorin后处理的脑保护作用以及典型蛋白激酶Cγ(conventional protein kinase Cγ,cPKCγ)的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C57BL/6小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aive),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ischemia/reperfusion,I/R),溶剂组(I/R+D,再灌注前腹腔注射同等剂量的DMSO),Herkinorin组(I/R+H,再灌注前腹腔注射10 mg/kg Herkinorin)。应用小鼠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诱导缺血性脑卒中模型,通过神经行为和运动功能检测评估脑损伤程度,借助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蛋白印迹检测cPKCγ膜转位(激活)水平。结果 与I/R组比较,I/R+H组缺血再灌注后24 h和7 d的神经行为评分明显降低,爬杆实验、圆柱体实验和步错实验测评明显改善(P<0.05,n=6)。TTC染色显示I/R组梗死体积24 h为31.44%±5.44%,7 d为23.44%±7.95%,I/R+H组(24 h:17.19%±3.23%,7 d:13.26%±2.71%)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少(P<0.05,n=6)。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I/R组缺血核心区(Ic)和半影区(P)中cPKCγ膜转位水平都明显下降,而Herkinorin可明显减轻MCAO小鼠半影区内cPKCγ膜转位水平的降低(P<0.05,n=6)。结论 10 mg/kg Herkinorin腹腔注射能减轻MCAO小鼠皮质的缺血再灌注损伤,cPKCγ膜转位水平的变化可能参与Herkinorin后处理脑保护的分子机制。
    胆碱能抗炎通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王潇, 苏跃, 李天佐, 赵斌江
    2017, 38(3):  342-347.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7.03.003
    摘要 ( 166 )   PDF (1160KB) ( 1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本研究应用不同的胆碱能受体干扰剂M1受体激动剂McN-A-343(MA343)、M2受体拮抗剂美索曲明(methoctramine,MET)以及α7亚单位的N型受体激动剂胆碱(choline,CHO)分别作用于胆碱能抗炎通路(cholinergic anti-inflammatory pathway,CAP),通过检测不同部位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浓度,进一步探讨CA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5只,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n=5):假手术组(sham operation group,Sham)、脑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 reperfusion group,I/R)、MET组、MA343组和CHO组。四血管结扎法(four-vessel occlusion,4-VO)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电凝大鼠双侧椎动脉(Sham组除外),于缺血前15 min分别经侧脑室向MET组、MA343组及CHO组注射MET、MA343及CHO,Sham组及I/R组注射0.9%(质量分数)氯化钠注射液10μL。除Sham组外,各组夹闭双侧颈总动脉20 min后再灌注。再灌注6 h后,断头处死动物,采集标本。放射免疫法(radio-immunoassay,RIA)检测左侧海马、心、肝、肺、肾和血浆中TNF-α、IL-1β浓度。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染色(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trallsferase me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检测右侧海马CA1区细胞凋亡数。结果 再灌注后,MET组和MA343组海马、心、肝、肾组织匀浆及血浆TNF-α、IL-1β浓度显著低于I/R组(P<0.05)。CHO组海马TNF-α浓度较I/R组有所降低(P<0.05),而心、肝、肾及血浆TNF-α、IL-1β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T、MA343和CHO均未能降低肺组织TNF-α、IL-1β浓度。与I/R组相比,MET、MA343及CHO组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数目减少(P<0.05)。结论 TNF-α、IL-1β的释放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CAP对脑缺血再灌注引发的局部及全身炎性反应均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MET、MA343和CHO抑制缺血再灌注后TNF-α、IL-1β的合成与释放有关。
    七氟烷与高浓度氧对老年小鼠海马caspase-3的表达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陈玢, 刘伟, 史志国, 刘涛, 郑晖
    2017, 38(3):  348-351.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7.03.004
    摘要 ( 188 )   PDF (1090KB) ( 1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七氟烷与高浓度氧对老年小鼠海马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C57/BL6老年小鼠(14月龄)33只,采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高浓度氧组(HO组,n=11):吸100%(体积分数)氧4 h;高浓度氧+七氟烷组(HS组,n=11):吸100%(体积分数)氧+2.5%(体积分数)七氟烷4 h;对照组(Con组,n=11):吸空气4 h。24 h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法研究3组小鼠麻醉后连续5 d找到平台所用的时间(逃避潜伏期)和第5天去除平台后,90 s内穿过原平台的次数。利用蛋白质印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鼠海马caspase-3的表达。结果 与Con组相比,HO组的caspase-3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组的穿越平台次数降低(P=0.023),caspase-3表达显著增加(P=0.036)。结论 吸入100%(体积分数)氧对老年小鼠认知功能无影响,2.5%(体积分数)七氟烷与100%(体积分数)氧同时吸入增加老年小鼠海马caspase-3的表达,与老年小鼠产生认知功能障碍有关。
    不同麻醉药物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肝脏切除术后肝肾功能的影响
    蔡晓飞, 牛少宁, 丁乔, 程灏
    2017, 38(3):  352-356.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7.03.005
    摘要 ( 153 )   PDF (1058KB) ( 1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药物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肝脏切除术后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下肝脏切除术病人123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抽样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每组41例),A组病人采用七氟醚吸入全身麻醉,B组病人采用异氟醚吸入全身麻醉,C组病人采用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比较3组病人不同时间点肝肾功能指标。结果 术后3组病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transpeptidase,γ-GT)、尿素氮(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α1-微球蛋白(α1-microglobulin,α1-MG)、白蛋白(albumin,ALB)、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均表现为升高后降低(P<0.05)。B组病人术后1、3 d时ALT、AST、ALP、TBiL、γ-GT、BUN、SCr、α1-MG、ALB、LDH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病人术后1 d、3 d时ALT、AST、ALP、TBiL、γ-GT、BUN、SCr、α1-MG、ALB、LDH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脏切除术中,七氟醚、异氟醚、丙泊酚均可用于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七氟醚对病人术后肝肾功能的影响更小,安全性更高。
    不同肌松水平对术中脊髓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影响
    于琳琳, 王军, 马越, 郭向阳
    2017, 38(3):  357-360.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7.03.006
    摘要 ( 148 )   PDF (1107KB) ( 1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不同肌松水平[4个成串刺激(train of four stimulation,TOF)的T1分别为5%~15%基础值和45%~55%基础值水平]对脊柱手术中脊髓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的影响,探讨安全有效的电生理监测麻醉方案。方法 选择行术中脊髓神经电生理监测的择期脊柱手术病人23例。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阿曲库铵维持肌松,监测拇内收肌TOF指示肌松水平,监测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评判脊髓功能。分别记录神经肌肉阻滞水平1(neuromuscular blockade level 1,NMB1)(T1为5%~15%基础值)和NMB2水平(T1为45%~55%基础值)时SEP和MEP的波幅和潜伏期,同时记录经颅电刺激时病人是否出现剧烈体动和自主呼吸。结果 不同肌松水平的SEP波幅和潜伏期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监测部位不同肌松水平的MEP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上肢和右下肢不同肌松水平的MEP波幅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B2水平时的经颅电刺激时剧烈体动发生率明显高于NMB1水平时(P<0.05)。两个肌松水平经颅电刺激时均无自主呼吸产生。结论 肌松剂的使用在行神经电生理监测的脊柱手术中并非完全禁忌,TOF的T1在45%~55%基础值的肌松水平可能是高风险脊髓手术较理想的肌松水平。
    Arndt支气管内阻断器和双腔支气管导管在小儿单肺通气中的比较
    刘国亮, 张建敏
    2017, 38(3):  361-364.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7.03.007
    摘要 ( 143 )   PDF (1040KB) ( 1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Arndt支气管内阻断器和双腔支气管导管在小儿胸科手术中的单肺通气效果。方法 将40例择期行胸科手术的患儿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rndt支气管内阻断器组(A组)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组(D组),每组20例。两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后行Arndt支气管内阻断器或双腔支气管导管置入。观察记录两组患儿插管前(T1)、插管时(T2)、双肺通气时(T3)、单肺通气时(T4)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nd-tid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etCO2)及气道压力(airway pressure,Paw)变化。记录插管时间、肺萎陷时间、单肺通气时间、术中低氧情况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Arndt支气管内阻断器组(A组)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组(D)比较,气道压力在单肺通气时(T4),A组明显低于D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在单肺通气时(T4),A组明显低于D组(P<0.05);A组患儿的插管定位时间短于D组(P<0.05),肺完全萎陷时间、萎陷程度明显长于、优于D组(P<0.05)。结论 与盲插双腔支气管导管相比,纤支镜定位Arndt支气管内阻断器在小儿胸科手术中能提供更好的单肺通气效果。
    丙戊酸钠神经保护作用机制及其应用研究
    刘全乐, 李天富, 王保国
    2017, 38(3):  365-371.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7.03.008
    摘要 ( 417 )   PDF (1217KB) ( 3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作为一种组蛋白去乙酰酶抑制剂,广泛应用于抗癫痫治疗以及精神分裂、双相障碍等精神疾病的治疗。丙戊酸钠还能对神经元的生长、变异、凋亡产生影响,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丙戊酸钠的作用机制与神经传递和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的调节有关。丙戊酸钠作为神经功能保护药物治疗神经损伤以及认知障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白细胞计数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无复流的关系
    吴晴晴, 华琦, 薛淞, 张迎花, 司瑾, 李静
    2017, 38(3):  372-376.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7.03.009
    摘要 ( 168 )   PDF (1062KB) ( 1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白细胞计数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病人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无复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2月因急性STEMI住院并行直接PCI的病人266例,根据PCI术中无复流发生情况分为正常复流组(A组)242例和无复流组(B组)24例。比较两组病人临床资料特点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急性STEMI病人PCI术中无复流的影响因素。结果 无复流组白细胞计数、血肌酐明显高于正常复流组(P<0.05),Killip ≥ 3级比例显著升高(P=0.009);两组病人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分别为16.7%和2.9%(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OR=1.220,95%CI:1.064~1.399,P=0.004)、Killip分级(OR=4.617,95%CI:1.093~2.095,P=0.037)是急性STEMI病人PCI术中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入院时白细胞计数是急性STEMI病人PCI术中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早期检测白细胞计数可以初步评估PCI术中无复流的发生风险。
    住院老年病人营养状况与衰弱相关性研究
    吕卫华, 王青, 赵清华, 吴薇, 翟雪靓, 张少景, 符琳琳
    2017, 38(3):  377-380.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7.03.010
    摘要 ( 238 )   PDF (1041KB) ( 3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老年住院病人营养状况与衰弱之间的关系,为营养干预改善老年衰弱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年龄≥ 65岁的老年住院病人371例,根据Fried衰弱表型评估(Fried's Cardiovascular Health Study index,CHS index)得分将病人分为无衰弱组、衰弱前期组及衰弱组,采用营养风险筛查(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Short Form,MNA-SF)及生物化学测定方法评估病人营养状态,分析营养状况对衰弱的影响。结果 从无衰弱组到衰弱组MNA-SF分值、血红蛋白、白蛋白浓度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良风险的发生率逐渐升高,分别为12.4%、38.3%、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MNA-SF评分与衰弱呈负相关(r=-0.388,P<0.01),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良风险与衰弱呈正相关(r=0.334,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血红蛋白、白蛋白、共病、多重用药等因素后,营养不良增加衰弱的发生风险(OR=7.650,95%CI:3.58~16.3,P<0.01)。结论 老年住院病人衰弱状态与营养状况相关,营养不良可能是衰弱的重要危险因素。
    松龄血脉康对轻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压及糖脂代谢的影响
    孙希鹏, 丁存涛, 周亚群, 朱玮玮, 谭静, 李静, 华琦
    2017, 38(3):  381-385.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7.03.011
    摘要 ( 141 )   PDF (1054KB) ( 1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松龄血脉康胶囊对轻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压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90例轻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按照数字表2:1随机分成2组:松龄血脉康组60例,给予松龄血脉康胶囊口服(500 mg/粒,每日3次,每次3粒);氯沙坦钾组30例,给予氯沙坦钾片口服(50 mg/片,每日1次,每次1片)。疗程均为12周。结果 经过12周治疗后,两组病人的血压、糖代谢指标治疗方法与治疗时间无交互作用(P>0.05);松龄血脉康组病人的血脂明显改善,治疗方法与治疗时间有交互作用(P<0.05)。结论 松龄血脉康能显著改善轻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血脂浓度。
    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左心室收缩功能
    李靖, 高敬
    2017, 38(3):  386-390.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7.03.012
    摘要 ( 151 )   PDF (1090KB) ( 1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应用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病人左心室收缩功能。并研究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与改良Simpson法及左室造影法对测量左心室收缩功能间的相关性。方法 受试者共110例,其中健康志愿者47例,冠心病病人63例。所有受试者取心尖四腔心,应用改良Simpson法测量左室舒张末容积、收缩末容积、每搏量、心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每搏指数、心排指数,转换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模式分别测量以上指标。采用相关分析,比较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与改良Simpson法测量左室功能的相关性。并且比较2种方法对于左室指标的测量有无差异。30例冠心病病人进行左室造影,并与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测量指标进行相关分析,且比较左室造影、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改良Simpson法对于左室指标测量有无差异。结果 在正常人中2种方法测量指标相关系数分别为:左室舒张末容积0.838、收缩末容积0.917、每搏量0.611、心输出量0.579、左室射血分数0.648、每搏指数0.514、心排指数0.541。在冠心病病人中2种方法测量指标相关系数分别为:左室舒张末容积0.875、收缩末容积0.912、每搏量0.693、心输出量0.664、左室射血分数0.725、每搏指数0.688、心排指数0.684。所有受试者2种方法测量指标相关系数分别为:左室舒张末容积0.850、收缩末容积0.920、每搏量0.627、心输出量0.604、左室射血分数0.711、每搏指数0.617、心排指数0.631。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与左室造影法对左室收缩功能指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左室舒张末容积0.842、收缩末容积0.892、每搏量0.651、心输出量0.614、左室射血分数0.709、每搏指数0.616、心排指数0.630。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与改良Simpson法及左室造影法对于左室功能指标测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与改良Simpson法、左室造影对左室收缩功能测量指标相关性均良好。并且该方法与以上2种方法在左室收缩功能测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是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的一项简便而准确的方法。
    基层医院通过微信院前激活导管室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再灌注时间的影响
    王国忠, 华琦, 柳子静, 郝明辉, 徐荣, 张利彬, 陈文明, 郭金成
    2017, 38(3):  391-396.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7.03.013
    摘要 ( 221 )   PDF (1055KB) ( 5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通过智能手机微信院前激活导管室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病人再灌注时间的影响。方法 通过智能手机微信群,潞河医院与120急救中心及周边20余家非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基层医院建立STEMI病人区域协同救治系统。将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微信群建立后基层医院转诊的STEMI病人分为2组:导管室组(n=48)通过微信群激活、急救服务系统(Emergency Medical System,EMS)120将病人直接送入导管室。对照组(n=52),通过微信群激活、EMS将病人送至急诊后再送导管室。比较2组病人首次医疗接触至器械(first medical contact-to-device,FMC2D)时间、FMC2D时间指南达标率和门器械(door to device,D2D)时间。结果 2组病人的基线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导管室组的FMC2D中位数时间明显缩短(98.0 min vs 151.4 min,P<0.001),FMC2D时间指南达标率明显提高(60.4%vs 25.0%,P<0.001),D2D中位数时间明显缩短(21.7 min vs 54.0 min,P<0.001)。住院期间2组各死亡2例(4.17%vs 3.85%,P>0.05)。结论 基层医院通过微信激活导管室将STEMI病人直接转运至导管室可明显缩短FMC2D和D2D时间,提高FMC2D达标率。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压及血管内皮功能关系的研究
    周亚群, 丁存涛, 孙希鹏, 李静, 朱玮玮, 华琦
    2017, 38(3):  397-400.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7.03.014
    摘要 ( 163 )   PDF (1054KB) ( 2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压、血管内皮功能与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关系。方法 入选111例未经治疗的轻度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并根据hs-CRP的数值将高血压病人分为2组:高hs-CRP组(hs-CRP>2.78)42例和低hs-CRP组(hs-CRP ≤ 2.78)69例。所有受试者均行Endo-PAT2000无创内皮功能检测仪检测反应性充血指数(reactive hyperemia index,RHI),并检测hs-CRP,测量收缩压及舒张压。结果 高hs-CRP组收缩压及脉压明显高于低hs-CRP组;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hs-CRP与收缩压(r=-0.247,P=0.010)呈负相关。结论 炎性反应因子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管内皮损伤有关,但仍需要进一步纵向研究来更好的阐明内皮功能与炎性反应因子之间的因果关系。
    糖脂代谢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丁存涛, 周亚群, 孙希鹏, 李静, 朱玮玮, 华琦
    2017, 38(3):  401-405.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7.03.015
    摘要 ( 128 )   PDF (1077KB) ( 1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糖脂代谢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2016年01月至2016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科门诊初次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病人111例,所有病人均检测血液生物化学指标及血管内皮功能测试以得到血糖、血脂及反应性充血指数(reactive hyperemia index,RHI)。依据RHI值分为RHI正常组(63例,RHI>1.67)及RHI减低组(48例,RHI<1.67)。应用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血糖血脂与原发性高血压病人RHI的相关性。结果 RHI减低组在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空腹血糖(glucose,GLU)、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等方面均高于RHI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SBP、GLU、HbA1c和LDL-C均与RHI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BP、LDL-C和GLU是影响RHI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与RHI呈负相关。结论 高血糖和高血脂会加重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衰弱与认知损害相关性研究进展
    郝单单, 李放
    2017, 38(3):  406-410.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7.03.016
    摘要 ( 189 )   PDF (1047KB) ( 3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人口结构的快速转变和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我国失能老年人的数量不断增多,照料这些失能的老年人将给社会带来沉重的医疗和经济负担。衰弱与认知损害是导致老年人失能最常见的原因。目前研究已经证实,衰弱与认知损害存在相互作用,衰弱的老年人更易发生认知损害,认知损害反过来加速衰弱的进展。因此,本文通过复习国内外新的相关文献,对衰弱、认知损害及其相互联系的潜在机制做一综述。
    基础研究
    多巴胺受体在大鼠结肠黏膜下神经丛的表达和细胞分布
    张悦, 李蕴, 朱进霞, 赵文明
    2017, 38(3):  411-416.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7.03.017
    摘要 ( 142 )   PDF (1285KB) ( 2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多巴胺(dopamine,DA)与其受体结合调节肠道动力、黏膜分泌及屏障等,黏膜下神经元参与DA对黏膜的生理调节,但其受体的具体分布尚不明了。通过检测DA受体在大鼠结肠黏膜下层的蛋白和mRNA表达及细胞分布,为DA调节大鼠结肠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定性测定DA受体在大鼠结肠黏膜下层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双染色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DA受体在黏膜下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能和胆碱能神经元上的分布。结果 在大鼠结肠黏膜下层,DA受体D1、D2、D5的mRNA及蛋白均有表达;在黏膜下神经丛VIP能阳性的神经元中有大量分布,其中D1阳性的神经元占58.94%±2.245%,D2阳性神经元占52.03%±9.384%,D5阳性神经元占86.21%±2.902%,且D5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高于D1和D2;在黏膜下神经丛胆碱能阳性的神经元广泛表达DA受体,其中D1阳性神经元占87.75%±7.307%,D2阳性神经元占88.50%±8.761%,D5阳性神经元占89.25%±10.75%。结论 DA受体在大鼠结肠黏膜下层有D1、D2及D5的表达,且在VIP能及胆碱能神经元上均有分布,其中D5受体在VIP能神经元上的分布显著高于D1及D2受体。本研究可为深入探讨DA调节结肠黏膜生理及病理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
    大麻素受体1介导人类中性粒细胞dHL60的迁移功能
    樊晓婷, 田蕾, 杨琳, 李丽英
    2017, 38(3):  417-422.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7.03.018
    摘要 ( 239 )   PDF (1238KB) ( 3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大麻素受体(cannabinoid receptors,CBs)对人类中性粒细胞(dHL60)迁移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系HL60,使用二甲基亚砜(dimethylsulphoxide,DMSO)诱导为类中性粒细胞(dHL60),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其分化标志物CD11b mRNA的表达;应用琼脂糖凝胶电泳、Western blotting法及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其大麻素受体1(CB1)及受体2(CB2)的表达;ACEA、AM281分别为CB1的药理学激动剂和拮抗剂,JWH133、AM630分别为CB2的药理学激动剂和拮抗剂,应用Boyden chamber法检测ACEA和JWH133对dHL60迁移的影响,并从药理学阻断CB1、CB2后,检测其迁移功能的变化;使用鬼笔环肽染细胞肌动蛋白纤维,并应用高内涵扫描分析的方法对肌动蛋白纤维的聚合进行分析。结果 dHL60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上均表达CB1、CB2;ACEA能够诱导dHL60的迁移及其细胞骨架的聚合,且其所诱导的迁移能够被CB1的药理学阻断剂AM281所阻断,而CB2的药理学阻断剂AM630对ACEA所诱导的迁移并无影响;给予CB2的激动剂JWH133对dHL60的迁移及细胞骨架的聚合无明显作用。结论 激活CB1能够促进dHL60的迁移。
    CM-DiI标记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检测其移植后产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实验研究
    赵春松, 邹海强, 李晓波, 闫晓明, 关云谦, 张愚
    2017, 38(3):  423-430.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7.03.019
    摘要 ( 196 )   PDF (1544KB) ( 2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荧光染料(CM-DiI)标记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后,是否会脱落造成周围细胞被污染,标记细胞经静脉移植入脑梗死大鼠后是否会造成宿主脑内神经元被误染色;以及是否可以鉴定人BM-MSC产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方法 应用不同浓度CM-DiI分别标记培养的人BM-MSC,观察标记效率。将转染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GFP)的人胚肾293T细胞和CM-DiI标记的人BM-MSC细胞共培养,7 d之后观察CM-DiI的红色荧光和293T细胞是否双标记。将CM-DiI标记的人BM-MSC经静脉移植入脑梗死大鼠体内,观察植入细胞的红色荧光是否会沾染宿主细胞以及和BDNF免疫荧光的双标记。结果 不同浓度CM-DiI(1 000、200、100、20 nmol/L)均可成功标记人BM-MSC,其中1 000、200 nmol/L浓度标记24 h后观察标记效率均达到98%以上,比100、20 nmol/L标记的效率明显升高(P<0.01)。CM-DiI标记后的人BM-MSC与GFP标记的293T细胞共培养,7 d之内没有发现红色荧光沾染绿色的293T细胞。移植后第3天,静脉植入脑梗死大鼠的标记细胞的红色荧光没有沾染宿主脑内神经元,而且可以和BDNF的绿色荧光形成双标记。结论 CM-DiI可以高效地标记人BM-MSC。采用200 nmol/L浓度标记的人BM-MSC细胞在体外培养和移植入脑梗死大鼠后都未发现对周围细胞造成污染,植入细胞的CM-DiI荧光可以鉴定产生BDNF的人BM-MSC。
    紫外线照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小鼠同种抗原免疫耐受及其机制研究
    郭轶先, 张蓝方, 孙雪静, 万岁桂, 夏长青
    2017, 38(3):  431-438.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7.03.020
    摘要 ( 141 )   PDF (1836KB) ( 2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紫外线照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C3H小鼠对Balb/c小鼠同种抗原免疫耐受及其免疫学机制。方法 ①用紫外线B(ultraviolet B,UVB)照射Balb/c(H-2d)小鼠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s,imDC),诱导其凋亡,随后将其输注到C3H(H-2k)小鼠体内,诱导C3H小鼠对Balb/c抗原免疫耐受。②检测诱免疫耐受小鼠体内调节T细胞以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分泌以研究其耐受机制。结果 ①UVB-Balb/c imDC免疫的C3H小鼠对Balb/c抗原产生了免疫耐受,不能产生抗Balb/c抗体。②免疫耐受C3H小鼠不能排异注射到体内的Balb/c脾细胞。③UVB-Balb/c imDC免疫的C3H小鼠T细胞分泌IL-10增加,并且产生更多的FOX-P3+调节T细胞。结论 ①应用UVB-Balb/c imDC免疫C3H小鼠可以使C3H小鼠对Balb/c抗原产生完全彻底的免疫耐受。②免疫耐受C3H小鼠对Balb/c抗原产生免疫耐受的可能原因是由于其T细胞分泌IL-10增加,并且产生更多的FOX-P3+调节T细胞。
    汉族老年人高血压与瘦素受体基因rs1137100和rs1137101多态性的研究
    吴景欢, 卓勤, 田园, 马彦宁, 崔璐, 朴建华, 杨晓光
    2017, 38(3):  439-445.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7.03.021
    摘要 ( 141 )   PDF (1136KB) ( 1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汉族老年人高血压与瘦素受体基因rs1137100和rs1137101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Taqman方法检测267例汉族高血压老年人和255例健康老年人的瘦素受体基因rs1137100和rs1137101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状况,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脂、血糖、血浆瘦素和胰岛素,分析各SNP位点基因型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结果 高血压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s,WC)、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浓度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瘦素浓度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rs1137100和rs1137101位点GG、GA和AA基因型以及A等位基因频率在2组间的分布相似;rs1137100位点GG、GA基因型的TC和LDL-C显著低于AA基因型;rs1137101位点GG、GA基因型的TC和LDL-C显著低于AA基因型,GA+AA组的TC和LDL-C显著高于GG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与GG型研究对象相比,rs1137100位点GA型、AA型研究对象发生高血压的风险相似,OR值分别为0.88(95%CI:0.59~1.28)和1.15(95%CI:0.78~1.70);在rs1137101位点上,与GG型研究对象相比,GA型、AA型研究对象发生高血压的风险相似,OR值分别为0.90(95%CI:0.59~1.38)和1.11(95%CI:0.72~1.71)。结论 未发现瘦素受体基因rs1137100和rs1137101位点的变异与汉族老年人高血压有明显相关性。
    临床研究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与甲状腺疾病的关系探讨
    修磊, 姜涛, 傅月玥
    2017, 38(3):  446-450.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7.03.022
    摘要 ( 124 )   PDF (1059KB) ( 1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病人伴发甲状腺病变的发病情况,探讨PHPT与甲状腺疾病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84例PHPT病人资料,统计PHPT合并甲状腺病变的详细发病情况及PHPT对病人甲状腺功能的影响,使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PHPT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以及PHPT对病人甲状腺功能的影响。结果 本组PHPT病例合并甲状腺疾病主要为结节性甲状腺肿(62/74),其中单发结节性甲状腺肿25例(33.8%),多发结节为37例(50.0%),甲状腺髄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病人12例(16.2%)。PHPT病人总T4(total tetraiodothyronine,TT4)及游离T4(free tetraiodothyronine,FT4)浓度较正常成年人降低(P<0.05)。TT4及FT4均与甲状旁腺激素(serum parathyroid hormone,PTH)浓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 PHPT病人甲状腺疾病高发,且TT4及FT4浓度较正常成年人降低,其原因可能与高PTH相关。
    浓缩生长因子联合骨代用品在上颌前牙区拔牙位点保存中的临床应用
    蔺世晨, 段少宇, 朱静, 宋万红, 杨炼, 孙丹丹
    2017, 38(3):  451-456.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7.03.023
    摘要 ( 128 )   PDF (1200KB) ( 2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使用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 growth factors,CGF)联合Bio-oss骨粉在上颌前牙区进行拔牙位点保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需要拔除上颌前牙的病人26例共32颗牙,根据性别分层,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CGF组,16颗)拔牙窝内植入CGF和Bio-oss骨粉混合物,CGF膜关闭拔牙窝;对照组(自然愈合组,16颗)拔牙窝搔刮后放置止血海绵,待其自然愈合。病人于术后6个月时复诊,拍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别与术前CBCT比较,观察并测量拔牙位点牙槽骨高度和宽度的变化。结果 在CGF组,唇、腭侧骨板高度术后6个月和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槽嵴宽度术后6个月和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照组,唇、腭侧骨板高度和牙槽嵴宽度术后6个月和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唇、腭侧骨板高度和牙槽嵴宽度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GF联合Bio-oss骨粉进行拔牙位点保存可以有效地维持牙槽嵴的宽度和高度,为种植修复创造有利条件。
    脑电双频指数用于监测颅脑手术病人镇静深度的可行性:与非颅脑手术的比较
    张海静, 菅敏钰, 张利勇, 景龙年, 彭宇明, 韩如泉
    2017, 38(3):  457-460.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7.03.024
    摘要 ( 137 )   PDF (1043KB) ( 2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用于颅脑和非颅脑手术病人监测麻醉深度的差异,探讨BIS监测颅脑手术病人镇静深度的可行性。方法 择期全身麻醉下行幕上入路颅内肿瘤切除术病人25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Ⅰ-Ⅲ级,椎管内肿瘤切除术病人25例作为对照。入室后按标准电极贴敷方法连接右侧额部BIS监测。采取相同血浆浓度丙泊酚靶控输注,记录诱导前、切皮、去骨瓣、剪硬膜、切瘤、止血、睁眼时BIS值,比较两组BIS值差异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病人人口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同血浆浓度下,血压、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颅内肿瘤组和椎管肿瘤组BIS值结果:诱导前(93.0±4.2 vs 92.8±4.1)、切皮后(39.3±7.3 vs 38.6±6.7)、去骨瓣(39.0±7.2 vs 39.1±6.1)、剪硬膜后(37.4±7.1 vs 39.7±7.4)、切瘤(38.8±8.2 vs 39.9±5.5)、止血(39.9±11.0 vs 41.5±5.2)、睁眼后(81.2±5.8 vs 80.8±4.6),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丙泊酚血浆浓度下,颅脑和非颅脑手术病人BIS监测镇静深度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IS监测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全身麻醉下颅内肿瘤病人手术中镇静深度监测。
    116例正常人房水中阿尔茨海默病生物标志物与年龄相关性研究
    卢艳, 李臻, 吴越, 张健, 蒋惠中, 王宁利
    2017, 38(3):  461-464.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7.03.025
    摘要 ( 222 )   PDF (1036KB) ( 3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检测正常人房水中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Tau蛋白和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16例常规白内障手术病人房水,按照年龄分为:A组(年龄小于60岁,n=25),B组(年龄60~69岁,n=30),C组(年龄70~79岁,n=32),D组(年龄≥ 80岁,n=29),运用Ellisa方法检测样本中APP、Tau蛋白和Aβ40、Aβ42的浓度。结果 不同年龄组房水中Aβ40、Aβ42、Tau蛋白和APP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常人房水中Aβ40、Aβ42、Tau蛋白和APP的浓度随年龄改变没有改变。
    药物支架和切割球囊在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中治疗效果比较
    孙帅, 邹梅平, 刘强, 翁建新
    2017, 38(3):  465-469.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7.03.026
    摘要 ( 250 )   PDF (1047KB) ( 3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药物支架再植入和切割球囊2种方法,在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病人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24例药物洗脱支架内再狭窄病人,经切割球囊或药物支架再次植入治疗即刻和术后随访结果。并于治疗时及术后(6.0±1.4)个月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 2组病人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及介入治疗前支架内再狭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即刻切割球囊组与药物支架组:最小管腔直径[(2.54±0.45)mm vs(2.67±0.48)mm]及直径狭窄率(23.5%±10.3%vs 21.8%±9.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药物支架组的最小管腔直径(1.86±0.63)mm明显高于切割球囊组(1.34±0.71)mm(P<0.01),且直径狭窄率显著低于切割球囊组(39.2%vs 47.8%,P<0.05)。药物支架组复发再狭窄和晚期管腔丢失量均低于切割球囊组[4.1%vs 9.8%,(0.52±0.48)mm vs(0.74±0.5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药物支架再植入相比于切割球囊治疗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再狭窄,6个月后支架内再狭窄率低于切割球囊组。
    碎裂QRS波群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人中的预测价值
    高德全, 贾文芳, 谢亚闯, 刘明涛, 董新博, 方雪花, 李晓涛
    2017, 38(3):  470-474.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7.03.027
    摘要 ( 114 )   PDF (1056KB) ( 2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人出院时心电图碎裂QRS波群对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了213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人,根据病人出院前心电图是否存在碎裂QRS波群,将病人分为碎裂QRS波群组(107例)和非碎裂QRS波群组(106例)。碎裂QRS波定义为标准12导联心电图至少存在对应冠状动脉供血区域2个或2个以上连续导联的QRS波群上存在多种RSR'波型(≥ 1个R'波,R波的顶部或S波的底部出现顿挫波),伴有或不伴有Q波。结果 两组平均随访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9)。经过1年的临床随访,本研究主要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全因病死率在碎裂QRS波群组为7.48%,在非碎裂QRS波群组为0.94%(P=0.019);心源性病死率在碎裂QRS波群组和非碎裂QRS波群组分别为5.61%和0.94%(P=0.098);随访期间两组再发性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率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率对比具有相似的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在两组之间也相似。结论 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人中,出院时心电图中存在碎裂QRS波的病人主要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碎裂QRS波的病人,其中全因病死率在存在碎裂QRS波的病人中明显升高。
    病例报告
    乳腺癌并发第二原发甲状腺癌1例报告
    侯丁丁, 凌煜玮, 康骅
    2017, 38(3):  475-477.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7.03.028
    摘要 ( 134 )   PDF (1113KB) ( 3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VAC负压辅助愈合技术治疗下肢急性坏死性筋膜炎1例
    张博, 任世祥, 王志为, 林源
    2017, 38(3):  478-480.  doi:10.3969/j.issn.1006-7795.2017.03.029
    摘要 ( 167 )   PDF (1150KB) ( 3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名师
    学系简介
    首都医科大学麻醉学系
    2017, 38(3):  485-485. 
    摘要 ( 296 )   PDF (887KB) ( 1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