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2年 第23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2-01-15
    目次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第23卷第1期目次
    2002, 23(1):  0-0. 
    摘要 ( 476 )   PDF (1999KB) ( 2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其他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
    2002, 23(1):  0-0. 
    摘要 ( 150 )   PDF (54KB) ( 1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础研究
    人胚胎脑多巴胺D2受体基因的克隆
    赵焕英;段德义;张智;徐群渊;杨慧
    2002, 23(1):  1-5. 
    摘要 ( 578 )   PDF (253KB) ( 2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克隆人多巴胺D2受体(D2R)基因以用于帕金森病的治疗,从人胎脑中提取总RNA,并逆转录成cDNA;设计一对引物用PCR方法扩增目的cDNA片段,并将其重组于pGEM-T载体中,酶切鉴定插入片段后,进行全序列测定。结果表明从人胎脑纹状体扩增出至少2种长度的cDNA片段,其中一个片段全长1445bp,序列与GenBank(NM000795)登录的序列完全相同;另一片段为1305bp,在第6外显子开始处有140bp的缺失,与已知的D2R3种转录体均不相同,可能为一种新的D2R转录体。
    人AADC基因的克隆
    张智;赵焕英;段德义;徐群渊;杨慧
    2002, 23(1):  6-9. 
    摘要 ( 638 )   PDF (221KB) ( 2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克隆表达人芳香族左旋氨基酸脱羧酶的基因,以了解此基因在多巴胺代谢过程中的作用,从人类胎儿黑质组织中提取总RNA,以RT-PCR方法扩增1442bp的cDNA片段,将此片段克隆于pGEM-T载体中,经过特异性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片段正确后,进行全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的cDNA与GenBank上的序列相比完全一致,得到了编码正确的人AADC的cDNA全序列。
    论著摘要
    培养小鼠原始生殖细胞饲养层体系的新方法──Sertoli细胞对小鼠原始生殖细胞营养作用的研究
    路欣;许晴;孟庆峰;上官芳芳;史小林
    2002, 23(1):  9-9. 
    摘要 ( 442 )   PDF (84KB) ( 1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15日龄雄性昆明小鼠(提取SCs)和10日龄胚胎(提取PGCs).将PGCs以同样的浓度分别接种于铺有SCs饲养层和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的平皿中。培养至第7天,接种在SCs饲养层的PGCs发育成集落的数量是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中PGCs的5倍。PGCs集落体积也略大于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中的集落。PGCs集落呈鸟巢状,主要分布于SCs表面,细胞紧密聚集,边界清楚。AKP检测:从生殖嵴分离、提纯的PGCs和培养皿中生长的PGCs集落均呈AKP染色阳性。
    基础研究
    功能性子宫出血内膜血管CD34和LN的变化
    张国境;路欣;许晴;上官芳芳;翁静;朱西庚;田素杰
    2002, 23(1):  10-13. 
    摘要 ( 593 )   PDF (485KB) ( 1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原因,采用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内膜与正常内膜进行了组织学和CD34及层粘连蛋白(LN)的比较观察。组织学观察显示: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内膜发育呈不同步状态,并有不同程度的局灶性出血,出血部位的血管多呈断裂像。经图像分析仪测定显示:出血内膜组织的血管内皮细胞CD34和血管基膜的LN阳性反应明显减弱。提示功能性子宫出血与血管中CD34和LN的减少有关。
    论著摘要
    缺氧预适应过程中的小鼠脑一氧化氮下调
    吕国蔚;刘宏雁
    2002, 23(1):  13-13. 
    摘要 ( 428 )   PDF (86KB) ( 1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础研究
    二价锰和三价锰对神经瘤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刘祯;李国君;张杰;周春艺;李鹏高;赵春礼;杨慧;Wei Zheng;景鹏
    2002, 23(1):  14-16. 
    摘要 ( 566 )   PDF (164KB) ( 2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0.25、0.50、0.75mmol/L的二价锰和三价锰分别对神经瘤细胞(SH-SY5Y)染毒24h,通过线粒体特异性染料罗丹明123进行荧光标记,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染毒细胞的膜电位变化,并与未染毒的细胞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二价锰和三价锰均可引起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P<0.05),且随剂量增高,有降低趋势。此外,在0.50mmol/L和0.75mmol/L剂量下,三价锰引起的线粒体膜电位改变比二价锰更为明显。提示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是锰神经细胞毒性作用的重要环节。
    PAMAM树状大分子对烟酸增溶效果的影响
    叶玲;张锦楠;周玉兰;顾微;刘永利;扈金平;朴东旭
    2002, 23(1):  17-19. 
    摘要 ( 498 )   PDF (164KB) ( 4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聚酰胺-胺(PAMAM)树状大分子对弱酸性亲脂性药物烟酸的增溶作用,合成了以乙二胺为核的1.0~6.0代(G)PAMAM树状大分子,研究了不同pH值、不同质量浓度的树状大分子对烟酸增溶的影响。结果:pH值、质量浓度均影响PAMAM树状大分子溶液对烟酸的增溶效果。提示:增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树状大分子的氨基与烟酸的羧基之间存在静电作用,PAMAM树状大分子可作为亲脂性弱酸性药物的增溶剂。
    心肌细胞钙离子荧光强度数据的数值处理方法比较
    阎岩;刘学宗;王先明;钮伟真
    2002, 23(1):  20-23. 
    摘要 ( 647 )   PDF (316KB) ( 2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比较多种用于减少非周期生理信号序列中的随机误差的线性叠加法,分析心房肌细胞的钙离子荧光强度满足的分布函数,提取特征参数(斜率和时间常数),对6个豚鼠心房肌细胞,建立3种不同浓度的CGRP组和空白对照组,用共聚焦显微镜记录下24组心房肌细胞的钙离子荧光强度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校准、叠加、非线性拟合和提取特征参数。叠加方法包括等权平均叠加、主分量叠加、奇异值分解和最大似然叠加。选择Gamma分布函数作为拟合函数,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并从Gamma函数计算特征参数。结果:①给出4种叠加方法的加权系数,4种线性叠加法的加权系数比较接近,特别是主分量法、奇异值分解法和最大似然法的加权系数几乎一样。对于主分量法,6个细胞的加权系数分别是0.162、0.171、0.167、0.162、0.170和0.168.②叠加后的荧光强度特征更加明显。③给出特征参数(斜率和时间常数).用主分量叠加法得到的3种不同浓度水平的CGRP组和空白对照组的斜率分别是1277、1326、2039和818,时间常数分别是0.33、0.29、0.19和0.27.结果提示:对于只具有一个主要成分的实验数据,推荐使用主分量叠加法。这种方法比较简单,用它可以得到很好的叠加结果,拟合出很好的分布函数并提取出特征参数。
    临床研究
    异氟烷和七氟烷对缺血神经元c-fos和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及神经保护作用
    张家瑾;张辉;邵新立;翟晶
    2002, 23(1):  24-28. 
    摘要 ( 694 )   PDF (265KB) ( 1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吸入麻醉药异氟烷和七氟烷对缺血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和对c-fos、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将大鼠右大脑中动脉和双侧颈总动脉分别结扎1h,造成脑缺血再灌模型,缺血期间分别吸入异氟烷和七氟烷。然后分别检测脑梗死体积、海马组织神经元凋亡变化和c-fos、bcl-2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显示:缺血期间吸入麻醉药组脑梗死体积、凋亡神经元细胞数和c-fosmRNA表达水平显着低于缺血组,而bcl-2mRNA表达水平吸入麻醉药组和缺血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别。表明异氟烷和七氟烷对缺血神经元有保护作用,能衰减c-fosmRNA表达,但对bcl-2mRN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醋酸纤维素和电解可控弹簧圈栓塞犬动脉瘤模型的比较
    杨新健;吴中学;王忠诚;李佑祥;孙异临;尹可;唐军;刘作勤
    2002, 23(1):  29-33. 
    摘要 ( 567 )   PDF (309KB) ( 2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提高动脉瘤栓塞效果的途径,用显微吻合静脉袋移植的方法,建立犬的动脉瘤模型。分别以醋酸纤维素(CAP)和可控弹簧圈(WEDC)栓塞动脉瘤模型,在术后24h、2周和2月进行造影复查,并在栓塞后不同时期,分别抽取动物进行光镜、电镜和免疫组化的病理学研究。结果:WEDC栓塞效果显着优于CAP(P<0.01),且无相关并发症;CAP组12枚动脉瘤中,4枚栓塞后出现载瘤动脉的狭窄或闭塞,2枚栓塞后1周内破裂出血。病理检查发现WEDC动脉瘤腔内24h后被弹簧圈和疏松的血栓所填充;CAP栓塞的动脉瘤腔内被CAP致密填塞,但早期动脉瘤壁急性化学损伤明显。从栓塞后2周开始,2组动脉瘤颈部逐渐被新生的内皮组织所封闭,动脉瘤内部的血栓开始机化,但CAP组的炎症反应明显强于WEDC组,动脉瘤壁的损伤进一步加重,破裂动脉瘤的破裂点附近的瘤壁严重破坏。栓塞后2个月,2组动脉瘤内的血栓都被被纤维组织代替,动脉瘤颈部被完整的内皮组织所封闭。结果提示:WEDC仍然是目前安全可靠的动脉瘤栓塞材料,CAP因为其化学腐蚀作用和使用中控制困难,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分化的研究
    刘暌;王红云;王忠诚;李艺影;张亚卓
    2002, 23(1):  34-36. 
    摘要 ( 609 )   PDF (311KB) ( 2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建立啮齿类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多潜能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分化鉴定的方法,将孕18d胚胎大鼠海马及脑室下区组织分离,体外经EGF和bFGF刺激下扩增,然后撤除GFs培养;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染色鉴定神经干细胞及其子代细胞的分化方向。结果:培养的部分细胞在特定生长因子的作用下可分裂、复制,同时表达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抗原nestin,并在撤除生长因子后向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分化。结果表明,啮齿类动物海马及室下区存在着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其在神经发生或损伤过程中的作用尚需进一步探讨。
    APP-11肽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贾克宝;赵志伟;张人玲;艾厚喜;赵咏梅;姬志娟;孙异临;盛树力
    2002, 23(1):  37-40. 
    摘要 ( 608 )   PDF (226KB) ( 2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APP-11肽对糖尿病(DM)大鼠肾脏病变的保护作用,用链脲菌素诱发大鼠糖尿病,皮下注射APP-11肽4周,进行血尿素氮、肌酐、24h尿白蛋白测定,并取肾脏皮质切片进行电镜观察。结果,DM大鼠血糖升高,胰岛素降低,血尿素氮增加,尿白蛋白排出量明显增加。电镜显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内皮细胞孔增大,足突断裂融合。应用APP-11肽组虽然未见血糖及其调节激素的改变,但尿素氮和尿白蛋白排出量明显减少;肾皮质超微结构趋于正常。结果提示APP-11肽对DM肾病具有明显改善作用,但有关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蛋白激酶C在高胆固醇血症引起内皮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赵向民;谢锦平;汪家瑞;魏嘉平;何士大;白丹;刘荣坤;高承梅;杨铮
    2002, 23(1):  41-44. 
    摘要 ( 668 )   PDF (201KB) ( 2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高胆固醇饮食喂养的新西兰兔为实验对象,观测蛋白激酶C抑制剂(H-7)及蛋白激酶C激动剂(PMA),对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诱导的离体胸主动脉舒张反应的影响,及其对血栓素A2和前列环素代谢产物生成的影响,探讨蛋白激酶C激活在高胆固醇血症引起的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障碍中的作用。结果显示:H-7可显着改善高胆固醇组动脉条乙酰胆碱诱导的舒张功能障碍,并可显着减少有内皮高胆固醇组动脉条血栓素B2的生成;PMA可显着抑制普通饮食组动脉条乙酰胆碱诱导的舒张功能,并可显着增加有内皮普通饮食组动脉条血栓素B2的生成量;H-7及PMA对2组动脉条6-酮-前列腺素F1a的生成量均无显着影响。提示高胆固醇血症可激活动脉内皮蛋白激酶C,增加内皮血管收缩性前列腺素类物质血栓素A2的生成,进而引起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
    电镜观察糖尿病模型大鼠神经网膜的超微结构
    卢艳;姬志娟;吴航;赵志炜;盛树力
    2002, 23(1):  45-48. 
    摘要 ( 583 )   PDF (464KB) ( 2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观察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神经细胞的损害是否早于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用链脲佐菌素(STZ,60mg/kg)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分别于模型建立后1周、2周、1月处死大鼠,电镜观察大鼠视网膜及其微血管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大鼠于模型建立后1周、2周,其神经网膜神经细胞和视网膜微血管无明显改变;模型建立后1月,其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神经网膜微血管基底膜和周细胞无明显改变,但其神经网膜从外丛状层至神经纤维层有明显变化,表现为线粒体数目减少,线粒体肿胀,嵴变短、消失和髓样变性。神经纤维层和内、外网状层细胞突起水肿,在神经纤维层尤其明显,在神经节细胞层可见暗细胞形成。由于神经纤维层细胞突起水肿明显,压迫其周围微血管,导致微血管管腔狭窄,甚至闭锁,但微血管内皮细胞及基底膜未见异常。结果提示:糖尿病早期大鼠在视网膜神经细胞损害已发生时,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和基底膜超微结构未见异常,神经网膜神经细胞的损害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早期表现。
    不同透析膜对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
    孙懿;刘惠兰
    2002, 23(1):  49-51. 
    摘要 ( 579 )   PDF (155KB) ( 2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观察透析过程中不同透析膜对凝血纤溶作用的影响,对1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交叉设计,使用铜仿膜和聚砜膜透析器透析,应用ELISA法检测透析过程中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AP)、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并用扫描电镜观察透析后透析器表面凝血情况。结果显示,用2种透析膜血透过程中TAT、PAP、D二聚体均显着高于透析前水平,用铜仿膜透析TAT、PAP、D二聚体均显着高于用聚砜膜。提示,从凝血纤溶激活看,聚砜膜生物相容性好于铜仿膜,长期使用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器可能会减少出凝血并发症。
    125例休克病人临床分析
    姜利;席修明
    2002, 23(1):  52-53. 
    摘要 ( 601 )   PDF (112KB) ( 2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ICU病房的125例休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心源性休克、低容量性休克、分布性休克和梗阻性休克病人进行比较。发现:不同类型休克病人的年龄、APACHEⅡ评分及住ICU时间无显着性差异;低容量性休克68例,占总例数的54.4%,其病死率显着低于其他类型的休克(P<0.05).对分布性休克中的感染性休克与低容量性休克进行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分析,发现感染性休克MODS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都显着高于低容量性休克(P<0.05),MODS是其主要死亡原因。提示:ICU中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高,是治疗的重点与难点。
    肝静脉阻断后肝癌、癌周、肺组织及血浆中粘附分子-1的表达
    徐光勋;潘承恩;刘青光
    2002, 23(1):  54-56. 
    摘要 ( 619 )   PDF (163KB) ( 1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EnVisionTM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肝癌模型Wistar大鼠肝静脉阻断后肝癌及癌周组织、邻近肝叶、肺组织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变化,采用免疫测定法观察血浆中ICAM-1的变化,以探讨肝静脉阻断对肝癌生长、侵袭和转移的影响。发现:肝静脉阻断后肝癌组织ICAM-1的表达率为18.8%(9/48),较对照组(66.7%,8/12)明显下调(P<0.01);癌周组织ICAM-1的阳性表达率为33.3%(16/48),肝左中叶ICAM-1的阳性表达率为39.6%(19/48),与对照组比较均未见差异,而肺组织ICAM-1的表达率为70.8%(34/48),明显高于对照组(25.0%,3/12),P<0.05).肝静脉阻断后血浆ICAM-1含量明显高于肝静脉阻断前(P<0.01),对照组手术前后血浆ICAM-1含量无明显变化。结果提示肝癌肝静脉阻断可促进癌细胞向远隔器官(肺组织)转移。
    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与临床诊断
    马洪波;郎振为;金荣华;黄春;金瑞
    2002, 23(1):  57-59. 
    摘要 ( 447 )   PDF (342KB) ( 1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诊断的正确性,对20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清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γ球蛋白(γ-G)和病理分级分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临床表现如乏力、食欲缺乏、厌油、腹胀、鼻/牙龈出血、肝掌、蜘蛛痣、脾静脉增宽、胆囊炎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密切相关;TBil、ALT、γ-G上升及A/G比值、PTA下降均与肝组织炎症程度加重有关。轻度慢性肝炎以ALB和γ-G与病理符合率较高,分别为92.7%和90.2%;中度慢性肝炎以单一血液学指标为标准与病理符合率较低,为2.5%~45.0%;重度慢性肝炎PTA、ALB、TBil的单项符合率分别为41.0%、38.5%和25.6%.若对6项血液学指标综合判定,则轻、中、重度慢性肝炎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达到95.9%、77.5%和74.4%.由此可见,临床诊断时要高度重视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同时需结合多种血液指标综合判定。
    18F-FDGPET脑显像对AD的诊断和分度
    苏玉盛;马云川;张新卿;李德鹏;张琳瑛;尚建文
    2002, 23(1):  60-62. 
    摘要 ( 591 )   PDF (357KB) ( 2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18FFDG(脱氧萄葡糖)PET脑显像对Alzheimer病(AD)的诊断和评价程度的标准,对AD组患者和正常老年组行静脉注射18FFDG后行PET脑断层显像,求出双侧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小脑皮质、基底节和丘脑的单位容积平均计数值,然后计算出各结构计数与小脑计数的比值。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19例)大脑各叶皮质、基底节和丘脑的计数分别与小脑计数的比值相当稳定,变异范围较窄,变异系数2.78%~8.95%.以正常对照组顶叶、额叶、颞叶皮质与小脑计数比值的均数减去2个标准差作为判断代谢异常减低的界值,则轻度、中度、重度AD患者的灵敏度分别为66.7%(4/6),85.7%(6/7),100%(4/4);正常对照组无1例被误诊为AD,特异性为100%.17例AD患者大脑皮质放射性减低的范围随痴呆程度加重而扩大。轻度AD只有顶叶受累,中度和重度AD颞叶和额叶也受累,其中左额叶与小脑的计数比值减低程度是区别中度和重度AD的重要指标。结果表明,将顶叶、额叶、颞叶与小脑计数比值减低的范围和程度相结合,可以诊断AD并对AD痴呆程度做出较准确的评价。
    高密度无血清培养肝细胞的研究
    张先杰;孙家邦;孙海晨;李非
    2002, 23(1):  63-65. 
    摘要 ( 518 )   PDF (323KB) ( 1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高密度无血清培养肝细胞,以观察体外肝细胞形态和分化特点、白蛋白合成及其mRNA表达,为生物人工肝提供理想的肝细胞来源。结果:培养肝细胞48h后逐渐形成肝板样网络结构,伴胆小管形成。原位杂交显示所培养肝细胞具有良好的白蛋白mRNA表达。结果提示高密度无血清培养的肝细胞可形成类似体内肝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可为生物人工肝提供理想的肝细胞来源。
    朝阳医院和Nijmegen大学医院医师对前列腺增生性疾病病理诊断差异的比较
    张鑫;高居忠;管德林;许建军
    2002, 23(1):  66-67. 
    摘要 ( 670 )   PDF (111KB) ( 2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由朝阳医院和荷兰Nijmegen大学医院的医师,分别对朝阳医院1996年1至8月连续104例前列腺增生性疾病的组织病理标本,应用Gleason国际分期标准进行诊断,并比较双方诊断结果。结果94例诊断相符(90.4%);10例有一定程度差异(9.6%),其中6例有轻微差异(5.8%),4例差异较大(3.8%).结果表明对相同的病理标本双方的诊断结果没有显着性差异,为双方进一步合作探讨中国与西方国家前列腺疾病发病率差异的原因奠定了基础。
    新生儿产伤性锁骨骨折141例分析
    姜桂英;吴庆庆
    2002, 23(1):  68-69. 
    摘要 ( 633 )   PDF (115KB) ( 2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分娩过程中引起新生儿锁骨骨折的有关因素,对我院17年间分娩的32740例活产婴儿中发生锁骨骨折的14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阴道难产组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率高于阴道顺产组,随新生儿体质量增加,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率增高。新生儿锁骨骨折临床表现为患侧锁骨上窝肿胀、骨擦音;X线摄片为确诊手段。
    儿童卡波希肉瘤与HIV等相关病毒感染
    王秀兰;张长淮
    2002, 23(1):  70-72. 
    摘要 ( 525 )   PDF (117KB) ( 2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对小儿卡波希肉瘤(Kaposisarcoma,KS)的认识,对14例非洲小儿KS的临床资料、HIV抗体检测结果和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4例患儿活组织病理学观察均符合KS诊断,其中12例(85.71%)HIV抗体阳性。HIV抗体阳性的患儿中,婴幼儿组(6月~3岁)5例(41.7%),4~6岁1例(8.3%),7~9岁3例(25.0%),10~14岁3例(25.0%);淋巴结型KS占75%,皮肤型占25%.提示:小儿HIV感染相关型KS并不少见,以婴幼儿组发病率最高,以淋巴结型KS为主要临床表现类型;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时诊断患儿。
    基础研究
    局部电位起源的判断方法
    童学红;虞棻;李效义;谢燕;张淑华;张茂先;张英才
    2002, 23(1):  73-74. 
    摘要 ( 455 )   PDF (421KB) ( 2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细胞某部位产生的局部电位虽然不能无衰减地传到远方,但可借助细胞的电缆特性扩布到数百微米以外的邻近部位[1].本实验室根据局部电流作用原理,利用对应记录胞内、外电位的方法来推断局部电位的起源。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简便可靠的。
    石蜡切片的NOS免疫染色技术介绍
    刘国贞;栾丽英;周光德;陈瑞芬;宋爱利
    2002, 23(1):  75-76. 
    摘要 ( 451 )   PDF (141KB) ( 2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一氧化氮是重要的肺动脉压介导/调节因子。测定一氧化氮的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和实验意义。由于一氧化氮的半衰期仅3~5s,较难测定,故多采用测定其合成关键酶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synthase,NOS)的方法来反映一氧化氮的变化。国内外现多采用冰冻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1~3]测定NOS,但此方法存在切片厚,结构易变形,染色效果及定位不够理想,标本不易长期保存等缺点。1998年9月至2000年4月,我们在肺动脉高压机制的研究中,采用石蜡切片方法进行NOS的免疫组化染色,克服了冰冻切片带来的不足,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
    动物内脏微量元素测定预处理方法的改进
    张淑华;郭爱民;王晖;尹娜
    2002, 23(1):  77-78. 
    摘要 ( 408 )   PDF (116KB) ( 1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样品的预处理是生物材料样品中微量元素测定的重要环节,据文献[1~3]报道,预处理大都采用混合酸(HNO3∶HClO4=4∶1)对生物样品进行消化,但此消化法存在以下不足:①所需消化温度偏高,有的内脏中脂肪含量较多,温度过高,反应过于猛烈,易爆,损失大;②操作过于烦琐。为防止炭化,需操作者不断进行监测和补加混酸,试剂消耗量大,且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对环境的污染相当严重,对操作人员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危害,而且消化最后,赶酸费时。本研究对预处理方法进行了改进,现报道如下。
    用薄层层析法分离菠菜中的色素
    宋学英;杨华;张枫;卢映霞
    2002, 23(1):  78-79. 
    摘要 ( 502 )   PDF (151KB) ( 8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薄层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用以往的薄层层析法分离菠菜中的5种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和姜黄素),存在着提取不完全、分离效果差、展开剂毒性大等问题[1~4],不适合在教学中使用。本实验改进了传统的菠菜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方法,采用丙酮石油醚体系为提取剂,选择乙酸乙酯石油醚丙酮体系作展开剂,不但有效地提取分离了菠菜中5种色素,而且所用试剂毒性小,适于化学实验教学中使用。
    临床研究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1000例
    张弋;孙玉成;王健;李进;高伟;王升晗
    2002, 23(1):  80-81. 
    摘要 ( 401 )   PDF (115KB) ( 2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生儿锁骨骨折与钙代谢
    吴广琴;李雪梅;贾忠琴
    2002, 23(1):  81-82. 
    摘要 ( 429 )   PDF (262KB) ( 1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氧感受与缺氧诱导因子-1
    唐希;吕国蔚
    2002, 23(1):  83-86. 
    摘要 ( 427 )   PDF (387KB) ( 2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实验性脊髓损伤的电生理检查法
    邵雪梅生;张茂先
    2002, 23(1):  87-89. 
    摘要 ( 438 )   PDF (239KB) ( 2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
    赵敏;陈瑞芬
    2002, 23(1):  90-93. 
    摘要 ( 424 )   PDF (189KB) ( 2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神经节苷脂与脑缺血性疾患
    谭延国;陈瑞
    2002, 23(1):  94-96. 
    摘要 ( 404 )   PDF (149KB) ( 2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