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2年 第23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2-04-15
    目次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第23卷第2期目次
    2002, 23(2):  0-0. 
    摘要 ( 401 )   PDF (1211KB) ( 3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础研究
    血栓示踪剂D-dimer在定位诊断血栓方面的研究
    董小黎;李良;宋爱丽;何士大;张顺英;王珏;陈瑞芬;宋丽娜
    2002, 23(2):  97-100. 
    摘要 ( 566 )   PDF (691KB) ( 2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放射性核素标记单克隆抗体示踪剂在血栓定位中的作用,将99m锝标记的抗D-二聚体单克隆抗体注入实验性血栓家兔血管内,以放射免疫显像技术观察放射性核素在血流和血栓部位的分布。结果显示,静脉血栓形成术后2~4d,血栓处放射性99m锝的分布较健侧明显增多。而单纯钳夹血管造成的血液淤滞未能引起99m锝标记率升高。注射99m锝标记单抗后,动物未见不良反应和病理学改变。结果提示,99m锝标记抗D-二聚体单抗可作为血栓示踪剂用于实验性血栓的定位诊断。
    对羟苯甲酸3-羟化酶初步纯化及进化起源探讨
    陈瑞;细川桂一
    2002, 23(2):  101-104. 
    摘要 ( 586 )   PDF (203KB) ( 2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经超声破碎、硫酸铵分级沉淀、凝胶过滤、离子交换层析和SDS-PAGE,从Comamonastestosteroni菌株中获得了相对分子质量为4.5万的对羟苯甲酸3-羟化酶(POB3-HOase);测定了其N-末端21个氨基酸序列,并与文献报道来源于不同菌株的POB3-HOase序列进行了同源性比较,结果提示它们具有相同的进化起源。
    药物流产出血者刮宫组织中孕酮受体的表达
    梁元晶;许晴;诸定寿;房敬燕
    2002, 23(2):  105-106. 
    摘要 ( 700 )   PDF (124KB) ( 3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孕酮受体(PR)与米非司酮抗早孕出血残留蜕膜和绒毛的关系,用免疫细胞化学LSAB法显示出血后刮出组织(19例)中的PR.发现PR在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腺上皮细胞、肌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多呈阳性或强阳性,在残留绒毛呈弱阳性,而在残留蜕膜细胞多为阴性。PR在子宫内膜和残留蜕膜中的分布有显着性差异(P<0.01).提示药流后蜕膜和绒毛残留与蜕膜中孕酮受体无关,而内膜中孕酮受体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新型巯基蛋白酶抑制剂的合成及构效关系
    陈改清;何洁;张枫;李郁英;李玉兰
    2002, 23(2):  107-109. 
    摘要 ( 569 )   PDF (152KB) ( 1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一类新的抗生素,即含有四氢-2H-1,3,5-噻二嗪-2-硫酮(tetrahydro2H-1,3,5-thiadiazine2-thione,THTT)环的化合物进行研究。根据其基本药效结构,该类抗生素的抗菌活性强弱主要取决于C3位取代基,故设计在C3位进行不同基团取代,共设计了14种3-取代-5-丝氨酸-四氢-2H-1,3,5-噻二嗪-2-硫酮化合物,经文献检索均未见报道,可视为新型化合物。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经熔点测定、元素分析法、紫外光谱、红外光谱、1H-磁共振加以确定。抗菌活性采用微生物敏感实验进行测定。体外抑菌实验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对所选常见致病菌有较好的活性及抗菌谱,特别是苄基取代的化合物,其初步的体外抑菌活性优于阳性对照磺胺嘧啶钠,提示对该类化合物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豚鼠胆囊SP及CGRP免疫反应神经纤维的光镜和电镜观察
    苏红星;猪口哲夫;浜崎正雄
    2002, 23(2):  110-112. 
    摘要 ( 774 )   PDF (167KB) ( 2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观察方法,对豚鼠胆囊P物质(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免疫组化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及突触小泡的超微结构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豚鼠胆囊含有SP和CGRP免疫反应阳性的神经纤维和肥大细胞,以及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这些神经纤维束是被神经膜细胞完全或不完全包裹的无髓神经纤维,其神经纤维内含有的突触小泡形态和大小不一,电镜下将其分为3种类型:①以小型无芯小泡为主,并有少量大型有芯小泡。②以小型有芯小泡为主,并有少量无芯小泡和大型有芯小泡。③以大型有芯小泡为主,并有少量小型无芯小泡。豚鼠胆囊的神经纤维内,散在分布的突触小泡多为第3种。但在血管、淋巴管周围的SP和CGR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内的突触小泡多为小型有芯小泡。提示豚鼠胆囊可接受SP和CGRP等肽能神经的支配。
    冷应激大鼠血浆及回肠P物质和VIP的变化
    李利生;曲瑞瑶;郭华;王伟;孟阳
    2002, 23(2):  113-114. 
    摘要 ( 591 )   PDF (181KB) ( 2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放免法对冷束缚应激大鼠血浆及回肠始段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进行测定。发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应激组回肠段SP含量无明显改变,VIP含量降低(P<0.05);应激组血浆中SP质量浓度明显增加(P<0.01),VIP质量浓度则明显降低(P<0.01).提示:应激组大鼠回肠始段及血浆SP、VIP的改变,可能与其胃肠功能变化的调节有关。
    临床研究
    APP17肽对2型糖尿病KK小鼠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和InsR、IRS-1的影响
    庄晓明;赵志炜;姬志娟;赵咏梅;盛树力
    2002, 23(2):  115-118. 
    摘要 ( 551 )   PDF (389KB) ( 2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观察APP17肽对糖尿病KKAy小鼠(以下简称KK小鼠)脑海马神经元部分信号转导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APP17肽对神经元的营养作用,将KK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糖尿病组(DM组)和APP17肽治疗组(DM+APP17P组,给予APP17肽皮下注射).12周后将3组小鼠处死,心脏取血测血糖和血浆胰岛素;灌注固定后,取海马送电镜检查并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①DM组与DM+APP17P组的血糖、胰岛素水平比C组显着升高(P<0.05),但是DM组与DM+APP17P组之间无显着差异;②DM组海马神经元胰岛素受体(InsR)、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的表达低于C组和DM+APP17P组(P<0.05);③海马超微结构显示DM组海马神经元线粒体肿胀,未见凋亡的神经元,DM+APP17P组和C组神经元基本正常。提示:APP17肽作为神经营养因子能激活信息转导通路,从而对神经元凋亡有改善作用。
    改良小翼点入路治疗颅咽管瘤
    齐巍;张懋植;赵继宗;王磊;王嵘
    2002, 23(2):  119-121. 
    摘要 ( 532 )   PDF (151KB) ( 2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改良小翼点入路治疗颅咽管瘤的效果和意义,采用改良入路治疗20例颅咽管瘤患者,并与同期经标准翼点入路(筋膜间入路)切除的18例颅咽管瘤病例进行对照。结果显示,2种手术入路肿瘤切除程度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着性差异,而改良入路手术创伤小、美容效果好、平均住院日缩短,符合“微创”手术治疗的原则,是治疗颅咽管瘤等鞍区病变的可行的微创手术方法。
    青少年型帕金森病手术疗效分析
    马凯;李勇杰
    2002, 23(2):  122-124. 
    摘要 ( 619 )   PDF (153KB) ( 2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接受手术治疗的343例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患者中的青少年型帕金森病(young-onsetParkinsondisease,YOPD)与普通帕金森病(PD)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将手术病人分“开”、“关”2种状态进行手术前、后的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评分,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YOPD与PD组手术前后UPDRS评分自身配对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YOPD与PD2组病人手术效果比较,“关”状态时,如病程在10年内,手术对YOPD运动症状的改善率较PD好,YOPD病人运动迟缓症状的改善率较PD高;当病程在10年以上时,手术对YOPD日常活动的改善率较PD高。微电极导向的立体定向手术对YOPD和PD均有良好的手术效果,对于YOPD患者,手术更安全,并发症更少,手术治疗效果在日常活动及运动功能改善方面比PD更好。
    心脏移植后外周血FK506结合蛋白1A基因的表达
    许秀芳;李温斌;孟旭;李文;刘艳霞;刘舒;周健;黄益民
    2002, 23(2):  125-127. 
    摘要 ( 690 )   PDF (166KB) ( 2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荧光差异显示PCR(DD-PCR)技术检测心脏移植后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RPL23基因移植后有波动,排斥发生时表达增强;FK506结合蛋白1A基因移植后表达较弱,排斥发生时明显增强。提示:外周血DD-PCR检测白细胞基因的表达可能对研究排斥反应机制及进行移植排斥反应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CD34+和Fas+细胞Fas抗原的表达
    万岁桂;孙雪静;刘聪艳;赵弘;徐娟;田丁
    2002, 23(2):  128-130. 
    摘要 ( 712 )   PDF (159KB) ( 1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再生障碍性贫血(AA,以下简称再障)患者骨髓CD34+细胞表面Fas抗原的表达,采用体外短期液体培养的方法研究干扰素γ(IFN-γ)对AA患者骨髓CD34+细胞表面Fas抗原表达的影响,以探讨Fas介导的凋亡在AA发病中的作用。正常对照骨髓CD34+细胞表面Fas抗原的表达率为(10.02±2.33)%,重型再障组(SAA)和慢性再障组(CAA)分别为(38.28±9.01)%和(26.66±4.27)%,SAA组和CAA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P<0.05);SAA组与CAA组比较也有显着性差异(P<0.05).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在含SCF、IL-3、GM-SCF和EPO细胞因子组合的液体培养体系中培养,加入IFN-γ时,CD34+细胞表面Fas抗原表达稍增高,AA患者骨髓在上述相同的条件下,CD34+细胞表面Fas抗原表达与正常对照骨髓比较显着增高(P<0.05),且SAA组明显高于CAA组(P<0.05).实验结果表明,AA患者骨髓CD34+细胞表面Fas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时,IFN-γ促使骨髓CD34+细胞表面Fas的表达作用较正常对照明显增强。结果提示,AA患者骨髓CD34+细胞表面Fas的异常表达可能与AA的发病有关。
    葡萄糖酸钙对佳乐施扩容性血液稀释性凝血功能降低的影响
    吉勇;王会文;王保国;王爱东;张彤
    2002, 23(2):  131-134. 
    摘要 ( 730 )   PDF (194KB) ( 2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对比观察不同剂量的葡萄糖酸钙对佳乐施扩容性血液稀释性凝血功能抑制的预防作用,将30例颅脑手术病人分为3组,Ⅰ组单独用佳乐施,Ⅱ组、Ⅲ组佳乐施中葡萄酸钙的加入量分别为1g/L和2g/L.麻醉诱导后,分别用相应液体以25mL/min的速度扩容,分别于麻醉诱导后、输液500、1000、1500mL及完成扩容后30min时测定红细胞比容(HC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钙离子浓度(Ca2+)等参数。结果:3组病人扩容期间PT和APTT均逐渐延长,但Ⅱ组和Ⅲ组病人延长程度明显低于Ⅰ组,而Ⅱ组和Ⅲ组病人之间基本相同。输入1500mL后,Ⅰ组病人PT和APTT分别延长13.9%和21.8%,Ⅱ组分别延长10.6%和12.4%,Ⅲ组分别延长9.8%和8.2%扩容期间。Ⅰ组病人血清Ca2+逐渐降低,Ⅱ组无明显变化,Ⅲ组明显增高,输入1500mL后,Ⅰ组病人Ca2+降低13.8%,Ⅱ组无明显变化,Ⅲ组增高6.4%.提示佳乐施可较好地应用于扩容性血液稀释,但可造成凝血功能下降,Ca2+较低是其主要原因之一,输入500mL佳乐施的同时补充0.5g葡萄糖酸钙可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浸润性乳腺癌中c-myc蛋白表达的检测及意义
    张栋;高东宸;张长淮;卢晓梅;陈淑媛
    2002, 23(2):  135-138. 
    摘要 ( 672 )   PDF (192KB) ( 2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进一步探讨浸润性乳腺癌中c-myc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为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提供某种程度的指导,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116例原发浸润性乳腺癌标本进行c-myc蛋白表达测定。结果提示,c-myc蛋白在胞核和胞质中均有表达,核染色阳性者13例(11.2%),与乳腺癌患者预后明显相关;细胞质着色者108例(93.1%),中、强阳性表达病例与乳腺癌ER状况呈正相关性。提示c-myc蛋白核表达可作为判定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对乳腺癌标本进行c-myc表达产物检测可能对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氯化钠对高血压大鼠循环及组织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
    徐秀英;黄燕;汪家瑞
    2002, 23(2):  139-141. 
    摘要 ( 532 )   PDF (371KB) ( 1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观察了氯化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hypertensiverats,SHR)循环及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的影响。20只雄性8周龄SHR配对分为高氯化钠组和对照组(均n=10),分别给予2%氯化钠和清水喂养6周,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肾素活性(plasmareninactivity,PRA)、血浆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结果:高氯化钠组PRA为(1.13±0.72)ng/(mL·h),较对照组〔(1.94±0.96)ng/(mL·h)〕明显下降(P<0.05),血浆AngⅡ为(89.4±1.4)ng/L,较对照组〔(111.6±1.3)ng/L〕略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氯化钠组的心脏、血管AngⅡ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分别为(227.1±1.1)pg/g比(151.4±1.1)pg/g,(P<0.01,(57.1±1.5)pg/g比(30.7±2.0)pg/g,(P<0.05;肾脏AngⅡ水平2组间无差异(P>0.05).提示氯化钠负荷对循环及组织AngⅡ的影响是不同的。
    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的SPECT显像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杜凤和;徐秀英;赵黎佳;杨红莲
    2002, 23(2):  142-144. 
    摘要 ( 649 )   PDF (415KB) ( 1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与心律失常的关系,对98例曾患有心肌梗死的患者,用硝酸甘油介入、99TcMIBI二次扫描方法区分存活心肌,同时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测心律失常。结果:有存活心肌组患者较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58.2%,无存活心肌组为25.6%,2组有显着差异(P<0.01).提示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显着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论著摘要
    实验性帕金森病大鼠胃动力的研究
    殷颖;曲瑞瑶
    2002, 23(2):  144-144. 
    摘要 ( 458 )   PDF (76KB) ( 2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帕金森病患者多伴有胃肠功能障碍,但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以往的实验多建立在临床病例的基础之上,但患者长期服用左旋多巴进行治疗使实验结果受到一定影响,不能区分药物和疾病本身对胃肠道的作用。为此我们采用6-OHDA损毁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通过记录和分析其浆膜和体表胃电机械活动来研究胃动力的改变。帕金森病作为典型的中枢性去抑制性运动病,其胃肠道表现提示肠神经系统可能也存在抑制性运动神经元的变化,但少有研究,因此本实验同时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胃窦部肌间神经丛中P物质和血管活性肠肽的变化。
    临床研究
    泛昔洛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
    陈新月;闵佳;李俊红;辛咏梅;汪俊韬
    2002, 23(2):  145-147. 
    摘要 ( 635 )   PDF (150KB) ( 2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观察泛昔洛韦(FCV)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治疗效果,并评估其安全性,将40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FCV治疗组(20例),一般药物(维生素C、复方益肝灵或葡醛内酯)对照组(20例),疗程均16周。定期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和肝功能。结果:疗程结束时FCV组ALT复常率为65%(13/2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7/20),(P<0.01.HBVDNA定量明显下降(2个数量级)者,FCV组为60%(12/20),高于对照组的10%(2/20),(P<0.01.另外,FCV组有6例HBeAg阴转,其中3例转为抗HBe阳性,对照组无此现象(P<0.05).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泛昔洛韦可明显降低血清HBV-DNA水平,促进肝功能恢复,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良好。
    艾滋病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张彤;吴昊;张可;徐连芝;孙桂珍
    2002, 23(2):  148-150. 
    摘要 ( 665 )   PDF (345KB) ( 7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艾滋病(AIDS)的死因结构,改善防治对策,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我院收治的15例AIDS死亡病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5例艾滋病死亡患者潜伏期(8.00±5.72)年,平均死亡时间(2.42±7.24)月,CD4+计数(31±25)个/mm3,病毒载量(46700±7630)copy/mm3,可同时合并多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常见的并发症如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肺结核、口腔和食管念珠菌感染等很少导致死亡,而侵及中枢神经系统(如结核性、隐球菌性脑膜炎和HIV性脑病)或合并严重感染、恶性肿瘤则预后极差,为临床常见死亡原因。
    盐酸小檗碱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王燕斌;唐晓山;杨昭徐
    2002, 23(2):  151-152. 
    摘要 ( 1718 )   PDF (281KB) ( 3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观察盐酸小檗碱(Ber)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选择99例符合罗马Ⅱ标准的IBS患者,通过双盲对照实验观察Ber对IBS的疗效。结果显示,Ber治疗IBS的总有效率为70%(21/30),明显高于安慰剂组的37.5%(P<0.01).提示Ber对IBS有较好的疗效,特别是对缓解腹泻和黏液便等症状的效果更佳。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抑制剂对成骨肉瘤生长的影响
    蔡槱伯;张伟
    2002, 23(2):  153-155. 
    摘要 ( 589 )   PDF (152KB) ( 2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动物接种方法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抗体对骨肉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将OS-732骨肉瘤细胞以1070/(mL·只)的剂量接种于BALB/C型裸鼠腋窝部皮下,并分成4组:A组于接种次日于瘤体局部注射VEGF抗体,B组于接种后2周瘤体局部注射抗体,C组于接种次日于瘤体局部注射PBS,D组不注射抗体。VEGF注射剂量为200μg/(只·次),每周3次,共3周。4周后处死A、C2组裸鼠,6周后处死B、D2组裸鼠。每组均取出瘤组织作病理切片。计算肿瘤体积及肿瘤内微血管密度,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A组的肿瘤体积小于B、C、D3组,在接种后25d与D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B、C、D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4组肿瘤内微血管密度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提示,VEGF抗体对骨肉瘤早期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作为转移病灶的预防及治疗方法之一。
    静脉移植法建立犬动脉瘤模型
    尹可;丁艳玲;吴中学;杨新健
    2002, 23(2):  156-158. 
    摘要 ( 542 )   PDF (148KB) ( 1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建立犬的侧方、分叉部和顶端动脉瘤模型的方法,在全麻下将静脉袋吻合于重建的颈总动脉,建立动脉瘤模型。术后1~3周动物行数字减影造影(DSA)评估动脉瘤模型。共成功建立分叉部动脉瘤9个,顶端动脉瘤8个,侧方动脉瘤15个。有1只动物因为麻醉过量而死亡,1只动物因顶端动脉瘤破裂死亡;1只犬的分叉部动脉瘤和侧方动脉瘤连同载瘤动脉完全闭塞,3个侧方动脉瘤自发闭塞,1个顶端动脉瘤术后3周自发破裂并形成假性动脉瘤。研究表明,用静脉袋移植法建立动脉瘤模型的方法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其他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进入“中国期刊方阵”
    2002, 23(2):  158-158. 
    摘要 ( 257 )   PDF (53KB) ( 1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适应现阶段我国期刊出版事业发展的需要,促进我国期刊"精品战略"的实施,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于2001年作出了建设"中国期刊方阵"的战略性决定。

    临床研究
    严重创伤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36例
    王丕琳;俞巍;白日星
    2002, 23(2):  159-161. 
    摘要 ( 523 )   PDF (148KB) ( 2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创伤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及治疗要点,提高创伤并发DIC的诊治水平,对1980年至1998年收治的36例严重创伤并发DIC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共有28例合并感染,25例出现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0例。临床上以全身多部位反复出血、难治性休克、多脏器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均有血小板进行性下降、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3P阳性等实验室变化。25例给予小剂量肝素治疗,死亡9例,病死率36%.提示严重创伤病人合并感染和休克时应警惕DIC的发生。血小板进行性下降、PT延长、3P阳性是创伤DIC诊断的重要指标。创伤DIC时ARDS发生率较高,应引起重视。应用小剂量肝素抗凝可提高创伤DIC的治愈率。
    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围术期白细胞相关体液因素在肺损伤中的作用
    张红;周其文;温绍君;孟旭
    2002, 23(2):  162-165. 
    摘要 ( 581 )   PDF (192KB) ( 2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白细胞相关体液因素在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围术期肺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对31例先心病室间隔缺损(非肺动脉高压16例,重度肺动脉高压15例)行直视修补术患者的围术期肺动脉压、全肺阻力、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丙二醛(MDA)、白介素-8(IL-8)以及动脉血白细胞计数的变化进行了分组研究。结果显示,围术期TXB2、6-keto-PGF1α与TXB2的比值(P/T)、MDA、IL-8、动脉血白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计数的变化与围术期肺动脉压、全肺阻力的改变密切相关。提示在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围术期,白细胞引起的体液因素改变可以造成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损伤,并影响其血流动力学。
    15例糖尿病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田宝鹏;张则正;王宝
    2002, 23(2):  166-168. 
    摘要 ( 526 )   PDF (443KB) ( 3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15例2型糖尿病伴发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后经过1~2年的随访,疗效满意,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提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可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并且可取得良好的近期效果,成功的关键是严格的围手术期治疗。
    上尿路上皮细胞癌42例分析
    苏勇;周永健;韩志兴
    2002, 23(2):  169-170. 
    摘要 ( 483 )   PDF (111KB) ( 2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上尿路上皮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回顾分析42例经病理证实的上尿路上皮细胞癌。42例中多器官同时发病者11例,40例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4例。结果:尿细胞学检查阳性率66.7%,灌洗后肾盂尿检阳性率92.9%,28例行CT检查者阳性率85.7%,术后再发膀胱癌6例。提示:尿细胞学检查是特异性的定性诊断方法,灌洗肾盂尿可提高阳性率;CT检查对肿瘤的定位、分期有重要价值。肿瘤的多器官发病倾向应高度重视,治疗以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套状切除为主,膀胱镜检查应列为常规。
    EGF对人牙周膜细胞增生与ALP活性表达的影响
    吕婴;张海燕;刘晓勇;李卫红
    2002, 23(2):  171-173. 
    摘要 ( 575 )   PDF (272KB) ( 3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对人牙周膜细胞的增生与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表达的影响,为EGF应用于牙周组织的再生与修复提供实验依据。采用MTT和ALP活性检测法,观察不同质量浓度(0.1~10μg/L)EGF第24、48和72h对体外培养的第3代人牙周膜细胞(PDLCs)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在24~72h,0.1~5μg/L的EGF可显着抑制PDLCs的增生((P<0.01~0.05);10μg/LEGF培养48h对PDLCs有促进增生的作用(P<0.05),培养72h有稳定增生的作用(P>0.05).0.1、0.5μg/LEGF可显着抑制PDLCs的ALP活性((P<0.01~0.05);1~10μg/LEGF在24h可显着增强PDLCs的ALP活性((P<0.01~0.05),在培养48和72h有稳定ALP活性的作用(P>0.05).提示在一定的作用时间内,10μg/LEGF对人PDLCs的生长和分化可同时具有促进作用。
    基础研究
    气相层析法测定大鼠心肌11, 12-EET含量
    曾翔俊;郭爱民;王晖;王雯;卢玲巧;朱盈芬;张立克
    2002, 23(2):  174-176. 
    摘要 ( 437 )   PDF (162KB) ( 2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采用与文献[1,2]相同的提取和酯化法,相似的气相层析条件,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并使用11,12EET为标准品,测定了正常大鼠心肌中11,12EET水平。
    临床研究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空腹血浆生长抑素及血管活性肠肽的变化
    任继平;王雁;王瑶;姜立萍;刘宁
    2002, 23(2):  176-177. 
    摘要 ( 419 )   PDF (117KB) ( 1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十二指肠溃疡(Du)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已知胃肠肽类激素与其发病有密切的关系。为了观察Du患者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及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的变化,对30例Du患者进行了空腹血浆SS及VIP的测定。
    微量元素硒对健康大鼠CD4+和CD8+淋巴细胞的影响
    阎丽;张颖;顾云;林筝
    2002, 23(2):  177-178. 
    摘要 ( 478 )   PDF (222KB) ( 2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的研究指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病人血清中微量元素硒水平与CD4+细胞数、CD4+/CD8+比例、细胞比容、血清白蛋白呈正相关[1],HIV1感染儿童的病死率与低CD4+细胞数和低血浆硒水平明显相关[2].

    心理因素导致哮喘发作2例报告
    商鸣宇;刘双;梁瑛;高元明;胡尚基
    2002, 23(2):  178-179. 
    摘要 ( 453 )   PDF (114KB) ( 1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病例1,患者女,62岁,中专学历。因间断喘憋20余年加重20d,于2000年11月5日入院。20余年前,接触有毒气体后逐渐出现喘憋,诊为“支气管哮喘”,但未经过正规治疗。发作时,患者经常喷用哮喘气雾剂(异丙基肾上腺素).入院前20天,患者接触烯料后,喘憋再次发作。在当地医院治疗过程中,多次经注射肾上腺素而使症状缓解,从未用过激素治疗。既往对各种异味过敏。患者入院时查体:表情紧张,大汗。呼吸28次/min,双肺可闻及广泛干鸣音。心率100次/min,律齐。
    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治疗
    王剑峰;郭世隆;战立志
    2002, 23(2):  180-180. 
    摘要 ( 431 )   PDF (139KB) ( 1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1994年至1999年我院收治的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76例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
    多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的预后
    王惠群;衡宗华
    2002, 23(2):  181-182. 
    摘要 ( 444 )   PDF (114KB) ( 2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多胎妊娠一胎发生胎死宫内尚属少见,然而一旦发生,临床医生所面临的问题是死胎对母婴有何不良影响及是否需终止妊娠。为此,对我院20年间发生一胎宫内死亡的多胎妊娠1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期待疗法的可行性及实施细则。
    绿脓杆菌ATCC27853的耐药性变化
    苏建荣;马纪平
    2002, 23(2):  182-183. 
    摘要 ( 419 )   PDF (115KB) ( 1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细菌耐药性增长已引起全球的关注。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细菌经过抗生素治疗后由敏感变为耐药较常见[1,2],标准菌株对抗生素的稳定性虽相对较好,但在某些条件下也会发生变化,故本研究对北京地区123家医院1998年至1999年检测绿脓杆菌ATCC27853(标准菌株)的耐药性变化进行探讨。
    介入手术后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7例临床分析
    何冀芳;李康;魏嘉平
    2002, 23(2):  184-184. 
    摘要 ( 483 )   PDF (127KB) ( 3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我院2001年收治的7例行介入手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并发假性动脉瘤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回顾分析。
    论文
    低氧适应的进化
    吕国蔚
    2002, 23(2):  185-190. 
    摘要 ( 539 )   PDF (862KB) ( 5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氧是生命过程赖以维持的中心支点。光合成的进化使地球大气层由氧构成。进化设计的焦点在于参与代谢过程的调节与开拓氧分子的多功能性。氧接受电子的能力,使其能参与有机物燃烧所需的氧化还原反应,从而获得代谢能。同等重要的还有防御有机体免受活性氧化物(如过氧化氢)损害的进化。为在氧缺乏和氧毒性之间建立1条安全的通道,有机体细胞需要有对胞内氧分压作出适宜反应的遗传程序。
    MAPK在心脏预处置保护机制中的作用
    王红霞;刘玉玲;张立克
    2002, 23(2):  191-193. 
    摘要 ( 422 )   PDF (385KB) ( 2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缺血预处置(ischemia preconditioning,IP)是指预先反复短暂缺血/再灌注,可以提高心肌组织对随后持续缺血的耐受性。其保护作用包括缩小缺血/再灌注(ischimia/reprefusion,I/R)后心肌梗死范围,减少恶性心律失常和促进心脏功能恢复。诱导预处置作用的方法很多,包括缺血预处置、快速起搏预处置、缺氧预处置、温度预处置、药物预处置等。对预处置保护作用的机制探讨一直是研究热点。
    肝纤维化纹理分析方法
    陈海荣;童隆正;贺文
    2002, 23(2):  194-196. 
    摘要 ( 405 )   PDF (339KB) ( 5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纹理分析是一种具有重要分析应用价值的图像处理方法。纹理理论主要包括纹理合成和纹理分析两部分:合成以模型为基础,分析以特征提取为基础。医学影像纹理分析主要是对人体各部位的影像图像中纹理基元的局部模式及排列规则进行分析、分类和分割等处理,以探索其中的规律,为医生诊断提供量化依据。以下就目前应用于纹理分析的主要方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