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Rss服务
Email Alert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关于期刊
期刊简介
编委会
获奖情况
被收录情况
联系我们
作者中心
投稿须知
投稿简约
审稿中心
审稿须知
审稿流程
出版声明
开放获取声明
出版伦理声明
期刊浏览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阅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中心
作者授权书
单位介绍信
论文模板
参考文献格式
English
当期目录
2006年 第27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6-04-24
上一期
下一期
学系简介
首都医科大学传染病学系简介
2006, 27(2): 0-0.
摘要
(
380
)
PDF
(587KB) (
1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次
目次
2006, 27(2): 0-0.
摘要
(
22
)
PDF
(468KB) (
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专题报道
中国HIV-1感染者病毒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定量研究
赵春惠;徐克沂;陈新月;吴昊;闫惠平;张永宏;伦文辉;徐小宁;ndrew Mc Michael;Sarah Rowland-Jones;董涛
2006, 27(2): 143-146.
摘要
(
736
)
PDF
(1916KB) (
2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8例HIV长期感染不进展(LTNP)及病程进展缓慢(SP)患者的病毒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特征进行研究.
方法
设立队列研究,从中随机选出8例患者(4例LTNPs,4例SP).通过采用重叠肽技术组建HIV 1B亚型全序列肽段,组建成三维肽库进行ELISPOT分析8例患者的HIV-1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
结果
在大多数患者中存在较强的T细胞反应,特别对HIV-1病毒的pol、gag、nef蛋白的免疫反应比其他蛋白强.
结论
病毒特异性CTL免疫反应在HIV-1 LTNPs有较强并且很广泛的反应,这对于有效抑制病毒在人体内的生存有可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很可能是这些LTNPs及SP病程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防治慢性乙型肝炎需加大创新性理论与临床应用研究
汪俊韬
2006, 27(2): 147-149.
摘要
(
461
)
PDF
(174KB) (
1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我国慢性HBV感染者可能超过1.2亿人。到目前为止,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不能令人满意。无论应用何种抗病毒药物,只有不到半数的病人获得疗效,还有半数病人疾病未能控制,可进展到肝硬化,甚至肝癌。许多影响疗效的问题如病毒学、免疫学、药物开发等有待解决;因此,需要大力加强基础、药物及临床创新性研究,乙型肝炎防治工作可谓任重道远。
BPI
m23
-Fcγ1重组抗菌蛋白在CHO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耐药菌的作用
靖学芳;吕喆;李晨;刘振龙;孙明洁;高燕;安云庆
2006, 27(2): 150-154.
摘要
(
667
)
PDF
(478KB) (
2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在CHO细胞中表达功能性BPI
m23
-Fcγ1重组抗菌蛋白,检测该种抗菌蛋白对临床常见耐药性革兰阴性菌(G-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抑杀作用.
方法
用pSNAV-signal-syn BPI
m600
-Fcγ1
700
转染CHO-K1细胞,通过Dot blot筛选获得高表达BPI
m23
-Fcγ1目的蛋白的阳性细胞克隆,经PF-CHO培养基扩大培养,获得分泌表达的BPI
m23
-Fcγ1重组抗菌蛋白.采用离子交换层析、Western blot和ELISA方法纯化、鉴定目的重组蛋白.采用微量细菌定量药敏试验法检测目的抗菌蛋白对耐药性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抑杀作用.
结果
获得了高表达BPI
m23
-Fcγ1目的重组蛋白的阳性细胞克隆,目的蛋白表达量约为25~50 mg/L.目的蛋白经Western blot和ELISA方法检测证实确为BPI
m23
-Fcγ1重组蛋白.该重组抗菌蛋白对耐药和非耐药性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具有同等抑杀作用.
结论
获得了功能性BPI
m23
-Fcγ1重组抗菌蛋白,该重组蛋白(0.4 mg/L)能有效抑杀耐药性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
旋毛虫成虫部分cDNA表达质粒文库的构建
杨静;杨雅平;魏骏飞;王少华;黄松;诸欣平
2006, 27(2): 155-157.
摘要
(
634
)
PDF
(1063KB) (
2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为寻找更多有效的旋毛虫病疫苗候选抗原分子,构建旋毛虫成虫部分cDNA质粒文库.
方法
以旋毛虫成虫cDNA文库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500~2 000 bp之间的DNA片段用BamH Ⅰ、HindⅢ酶切,将酶切产物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对部分转化子进行酶切鉴定.
结果
构建了插入片段在500~1 500 bp之间的旋毛虫成虫部分cDNA质粒文库,90%以上的转化子都含有插入的DNA片段.
结论
成功构建一个旋毛虫成虫部分cDNA质粒文库.
旋毛虫抗原基因Ts87在毕赤酵母系统中优化表达的研究
魏骏飞;顾园;王少华;杨静;黄松;诸欣平
2006, 27(2): 158-161.
摘要
(
598
)
PDF
(320KB) (
2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优化旋毛虫抗原基因Ts87在毕赤酵母系统中的表达,提高其表达量.
方法
选择去除自身信号肽序列的Ts87基因构建天然N末端的重组质粒,电击转化经锂盐处理过的酵母细胞X-33,摸索诱导起始细胞浓度、甲醇诱导浓度及其添加的时间间隔、pH值及诱导时间等条件对重组菌株表达的影响,并对表达产物进行Western blotting鉴定.
结果
采用锂盐处理毕赤酵母细胞的感受态制备方法可以极大的提高电击转化效率,并确定pPICZaA-Ts87nature/X-33株最佳表达条件为:OD
600 nm
=1.0,1.0%/24 h体积比添加甲醇,pH值7.0或8.0,诱导表达72 h.将此条件下的培养物上清液30μL直接上样,表达产物可被感染旋毛虫的兔血清所识别.
结论
本研究优化了Ts87在毕赤酵母系统中的表达条件,为后续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结核分枝杆菌黏附素HBHA的克隆表达及其免疫原性研究
李传友;张旭霞;张健源;李卫民;田苗;邱云青;孙照刚;李妍;端木宏谨
2006, 27(2): 162-165.
摘要
(
606
)
PDF
(644KB) (
2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应用克隆表达技术从大肠杆菌中获得重组的结核分枝杆菌黏附素HBHA蛋白,并以HBHA免疫小鼠观察抗HBHA抗体的产生并探讨其免疫原性.
方法
1)应用PCR技术扩增结核分枝杆菌hbhA编码基因的特异片段.2)结核分枝杆菌hbhA编码基因的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3)应用克隆表达的HBHA蛋白免疫小鼠,并用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抗HBHA抗体水平.
结果
1)结核分枝杆菌hbhA基因成功地克隆到PET-32 a(+)表达载体中,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高效表达.重组HBHA主要存在于包涵体中,纯化包涵体并获得了大量的重组HBHA.2)重组HBHA免疫小鼠可产生较高水平的抗HBHA抗体(>1:102 400),表明重组HBHA在纯化过程中仍保留较强的免疫原性.
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黏附素HBHA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疗效及因素研究
陈新月;于岩岩;张文瑾;徐道振;马丽娜;黄云丽;沈成利;斯崇文
2006, 27(2): 166-170.
摘要
(
692
)
PDF
(258KB) (
2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不同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患者的疗效及差异、影响因素和不良反应情况.
方法
采用回顾性前瞻研究的方法,调查随访1995-2002年在北京佑安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解放军302医院及地坛医院确诊并经抗病毒治疗或未抗病毒但随访观察的慢性乙肝患者1 489例.比较应用4种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
结果
①北京地区干扰素和拉米夫定治疗覆盖率约40%,高于国内平均水平.②4种抗病毒药物中以干扰素和拉米夫定疗效较好.拉米夫定对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抑制作用明显,但出现停药反跳,E系统转换率较低(13.3%).干扰素组E系统转换率相对较高(22.9%),且疗效持久,但不良反应多见.③统计分析提示治疗前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高、乙肝病毒载量低者对治疗反应性好.④对抗病毒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认知和处置能力较好,但半数病例缺乏对血糖、甲状腺功能、自身抗体等的定期监测.
结论
鉴于目前抗病毒药物单独应用的疗效十分有限,有必要开展针对慢性乙肝的前瞻性研究,探讨更有效抗病毒治疗的方法和疗效预测因素,以提高疗效、改善慢性乙肝的不良预后.同时应加强对抗病毒治疗中不良反应的认知和监测,以保证治疗的安全性.
PCR诊断细菌性痢疾的临床价值
温艳;阴赪宏;黄敏君;栗绍刚;李威;王非
2006, 27(2): 171-175.
摘要
(
657
)
PDF
(483KB) (
2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特异、敏感的诊断方法,对痢疾杆菌的致病基因进行基因检测研究.
方法
分别用PCR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ultiplex PCR)诊断方法,扩增2种痢疾杆菌的致病基因(ial、ipaH基因),扩增产物经电泳,出现与已知扩增片段大小一致的条带,并经测序与GENE库中标准菌株比较序列相同,即判断为该标本志贺菌的ial、ipaH基因阳性.
结果
对1组常规培养生化检测后的40份腹泻患者标本进行ial、ipaH基因特异片段扩增,ipaH基因阳性率为75%,ial基因阳性率为35%,ial、ipaH基因双基因阳性率为35%,较常规培养生化检测志贺菌阳性率(7.5%)高4倍多,ial、ipaH基因双基因阴性率为25%.
结论
PCR检测痢疾杆菌的致病基因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敏感和不需培养等特点,适于临床应用.
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猪急性肝衰竭实验研究
李亚明;段钟平
2006, 27(2): 175-178.
摘要
(
665
)
PDF
(229KB) (
2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建立大动物急性肝功能衰竭动物模型,用于评价非生物型组合人工肝治疗效果.
方法
将中国实验小型猪12头随机分为对照组(n=6)与治疗组(n=6),静脉注射D-氨基半乳糖(1.2 g/kg)诱导建立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治疗组动物在给药后24 h及48 h分别进行2次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对照组未行任何干预措施.观察比较2组动物生存时间、生化指标、颅内压与病理变化的差异.
结果
治疗组的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2组分别为(112.5±14.7)h和(67.9±9.4)h(P<0.01),治疗组多项生化指标、颅内压、细胞因子、组织病理等都较非治疗组动物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0.01).
结论
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的非生物型组合人工肝治疗,能显著延长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的生存时间,降低颅内压,改善生化、病理指标与近期预后,可作为肝脏移植和药物治疗的有效辅助手段.
2000年与2004年北京友谊医院手术患者抗生素应用情况调查分析
郑晓燕;阴赪宏;邓明卓;王超;文艳;张淑文
2006, 27(2): 179-182.
摘要
(
554
)
PDF
(204KB) (
2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北京友谊医院手术患者抗生素的使用现状和存在问题,为临床安全、合理、有效地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
方法
随机抽取2000年和2004年手术患者的住院病历各178例、172例,对抗生素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
结果
2000年和2004年手术患者抗生素使用率均为100%,合理使用率分别为65.7%和46.5%.其中,单纯预防性用药者分别占43.8%和43.6%,预防合并治疗性用药者分别占56.2%和56.4%.经验性用药分别占100%和98.3%.单联、二联、三联、四联及四联以上使用抗生素者2000年和2004年分别占56.5%和44.4%,36.6%和50.0%,6.9%和4.4%,0和1.1%.
结论
手术患者抗生素的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MxA启动子-88的基因多态性与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关系
黄雁翔;陈新月;李卓;刘林华;陈杰
2006, 27(2): 183-186.
摘要
(
781
)
PDF
(813KB) (
2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抗黏液蛋白A(MxA)启动子-88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干扰素(IFN)疗效的关系.
方法
262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给予α-IFN治疗12个月.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及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宿主的抗病毒蛋白MxA启动子-88位点的SNP,并比较SNP与IFN疗效的关系.
结果
262例患者中,IFN持久应答(SR)50例(19.1%),非持久应答(NSR)212例(80.9%).MxA启动子-88位点GT基因型频率在SR组为50.0%,与NSR组的1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MxA启动子88位点为GT杂合基因型的CHB患者对IFN治疗反应好.
中国北方地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社区内传播的影响因素研究
王全意;贺雄;窦相峰;沈壮;何进凯;吴秉仁;黎新宇;宁芳;吴疆
2006, 27(2): 187-189.
摘要
(
696
)
PDF
(171KB) (
2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在社区内传播的影响因素.
方法
以北京、太原和内蒙古在社区内造成传播的48例SARS病例为病例组,以相同性别、年龄相差不超过5岁为配比条件,按照1:1比例,以未在社区内造成传播的SARS病例为对照组,进行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应用SAS软件完成.
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病例在社区居留天数和接触人数是SARS社区内传播独立的危险因素,病例戴口罩是防止SARS社区内传播的保护因素,不戴口罩的调整OR值为5.53(1.55~1 9.79).
结论
社区内出现SARS病例时应尽早住院隔离治疗,在被收住院之前采取保护性的措施有助于防止社区内的传播.
55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临床分析
梁连春;王景泉;郭彩萍;吴昊
2006, 27(2): 190-193.
摘要
(
558
)
PDF
(1435KB) (
2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结核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
方法
对1995-2005年期间在北京佑安医院诊治的55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
结果
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55例(100%),咳嗽34例(61.8%)、盗汗29例(52.7%)、体质量下降28例(50.9%)、呼吸困难13例(23.6%)、胸痛11例(20%).临床类型:单纯肺结核8例,结核性胸膜炎3例,单部位淋巴结核12例,播散型肺结核25例,其他部位结核7例.常见影像表现:肺中下叶的局灶性或弥散性渗出病变、淋巴结肿大、胸膜炎、弥散性粟粒或结节影.免疫功能:CD
+
4
0.002×
9
~0.164×
9
/L,平均(0.049±0.043)×
9
/L.治疗:23例未同时抗结核和抗病毒治疗组中,2年后因结核死亡12例;27例同时抗结核和抗病毒治疗组中,2年后因结核死亡5例.
结论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患者中播散型结核多、临床和影像表现复杂多样、诊断困难,及时抗结核治疗和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能缩短病程,改善预后.
4例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
梁连春;章银娣;吴昊
2006, 27(2): 194-197.
摘要
(
567
)
PDF
(1016KB) (
3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SM)的临床及影像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方法
分析北京佑安医院确诊的4例AIDS合并PSM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
结果
4例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热、咳嗽、淋巴结肿大、腹痛、腹泻、肝脾肿大、皮肤丘疹等.CD4明显减少.2例胸片表现为间质性或实质性改变;腹部CT表现为内脏、腹腔多发脓肿;1例胸部CT表现为肺部浸润、粟粒性结节伴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真菌培养:在37℃培养或组织中马尔尼菲青霉菌呈酵母相,组织细胞外真菌呈长而弯曲、有横隔的腊肠样.25℃培养,菌落呈暗红色绒毛状,可见红葡萄酒样色素扩散入培养基中.
结论
AIDS合并PSM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遇到上述情况应考虑PSM,并行相关检查,对PSM的早期诊断、治疗和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HIV-Associated Pathogenesis: The Role of HIV-1 Nef Gene
2006, 27(2): 198-202.
摘要
(
473
)
PDF
(273KB) (
2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础研究
肌注苯环壬酯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寇于营;徐艳霞;李晓蓉;阮金秀;张振清;刘克良;薛明
2006, 27(2): 203-205.
摘要
(
823
)
PDF
(1213KB) (
2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苯环壬酯在大鼠血液中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质谱测定方法及其药物动力学.
方法
以BetaBasic-18色谱柱分离苯环壬酯,正离子电喷雾离子阱质谱法检测,内标法定量.
结果
苯环壬酯在大鼠血中的线性范围为1~100 μg/L,萃取回收率为69.6%~79.1%,日内与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0%,最低定量限为1μg/L.单剂量肌肉注射(im)给药后,苯环壬酯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时程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其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为:t
1/2α
0.679 h,t
1/2β
3.98 h,t
1/2Ka
0.013h,t
max
0.076 h,C
max
54.1μg/L,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77.7(ng·h)/mL.
结论
该检测方法省时,重现性好,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药物动力学结果为开发新药与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嗜铬颗粒蛋白B-GST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油红捷;毋晓涛;潘颖;王泽生
2006, 27(2): 206-209.
摘要
(
844
)
PDF
(1225KB) (
2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构建小鼠嗜铬颗粒蛋白B(chromogranm B,CgB)重组原核表达载体.
方法
先用RT-PCR方法从小鼠脑基因组中扩增出CgB基因cDNA序列,应用T-A克隆技术,克隆到质粒pMD-T vector,经DNA测序证实基因碱基无误后,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GEX-4T-1中进行表达.
结果
表达产物经Western Blot分析,在140处有一明显特异带,与预期结果相符.
结论
构建重组融合表达载体pGEX-CgB,在原核细胞中成功表达出小鼠CgB-GST融合蛋白.
Taqman荧光定量PCR是核酸水平对管家基因GAPDH进行定量的好方法
王萍;丛敏;李忆梅;唐淑珍;刘晓明;王宝恩;贾继东;尤红
2006, 27(2): 210-213.
摘要
(
664
)
PDF
(623KB) (
5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Taqman荧光定量PCR法、SYBR Green I荧光定量PCR法和普通PCR法制作3-磷酸甘油醛(GAPDH)标准曲线的检出下限、线性范围的差异,确定一种较好的GAPDH绝对定量方法.
方法
构建含GAPDH全长的质粒,经PCR和EcoR I限制性酶切鉴定确认后,紫外定量并连续稀释10倍作为标准品.分别用Taqman法和SYBR Green I法于荧光定量PCR仪上制作标准曲线,同时用普通PCR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利用Quantity One软件定量并制作标准曲线.
结果
Taqman法检出GAPDH的下限为2.0×10
4
拷贝,线性范围:2.0×10
4
~2.0×10
10
拷贝;SYBR Green I法检出GAPDH的下限为2.0×10
7
拷贝,线性范围:2.0×10
7
~2.0×10
10
拷贝;普通PCR检出GAPDH的下限为2.0×10
6
拷贝,线性范围:2.0×10
7
~2.0×10
9
拷贝.
结论
Taqman荧光定量PCR法比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法和普通PCR法的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是核酸水平对GAPDH定量的好方法.
临床研究
60例肢端肥大症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
李群;王捷;徐秀英;李继红
2006, 27(2): 214-217.
摘要
(
719
)
PDF
(219KB) (
2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肢端肥大症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方法
选择60例肢端肥大症患者为实验组.选择34例性别和年龄相仿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以上2组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做结果分析.将实验组中17例合并糖尿病和糖耐量减低者定为亚组病例,并进行亚组分析.
结果
1)实验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心肌质量(LVM)及心肌质量指数(LVMi)较对照组明显增加,LVMi达到左心室肥厚(LVH)的比例为46.7%.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病程和血清生长激素(GH)浓度为心肌肥厚的主要影响因素.2)实验组射血分数(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虽较对照组低,但仍在正常范围.3)实验组左心室等容舒张时间(IRT)和二尖瓣减速时间(MDT)较对照组明显延长.4)实验组中继发糖尿病/糖耐量减低(DM/IGT)组与非DM/IGT组进行比较,前者仅室间隔(IVST)有较明显增厚,其余各项参数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肢端肥大症患者心脏结构的改变,以心肌肥厚、心肌质量增加和心腔扩大为主.心脏功能的改变以舒张功能损害为主,而心脏收缩功能则可在较长时间内维持正常.
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大动脉僵硬度及顺应性调查与分析
闻静;华琦;谭静;刘荣坤;杨铮
2006, 27(2): 218-221.
摘要
(
633
)
PDF
(1063KB) (
2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时动脉僵硬度和顺应性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方法
82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被分为:亚组1:单纯高脂血症组(n=25),亚组2: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组(n=43),亚组3: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同时合并2型糖尿病组(n=14).另选46例年龄相仿健康人为对照组.测量入选者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作为反映大动脉僵硬度指标;应用超声技术测定每搏输出量(SV),以每搏输出量除以脉压(SV/PP)所得出的动脉僵硬度指数为动脉顺应性指标.
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PWV明显增高(P<0.01),SV/PP明显降低(P<0.05);PWV在各亚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合并危险因素的增加,差异加大;SV/PP在亚组3和亚组1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PWV与收缩压(SBP)、年龄(Age)、空腹血糖(FBS)呈正相关,回归方程为PWV=1.98+0.055(Age)+0.024(SBP)+0.023(FBS);SV/PP与P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回归方程为SV/PP=5.178-0.020(SBP)-0.016(HDL-C).
结论
PWV可作为原发性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与2型糖尿病引起早期血管功能改变的敏感指标之一;SBP、FBS、HDL-C均是与动脉僵硬度增加和顺应性减低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
动态血压监测比较北京降压0号和氢氯噻嗪的降压疗效
谭静;华琦;刘荣坤;杨峥
2006, 27(2): 222-225.
摘要
(
761
)
PDF
(206KB) (
3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北京降压0号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并与氢氯噻嗪单药疗效进行比较.
方法
将5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应用北京降压0号和氢氯噻嗪治疗8周.应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治疗前后测定动态血压、诊室血压、心率及相关血清生化指标.
结果
治疗8周后,2组的诊室血压、24 h动态血压、收缩压负荷及舒张压负荷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降压幅度比较,北京降压0号降低舒张压的幅度显著高于氢氯噻嗪(P≤0.01),降低收缩压幅度2组无明显差异.北京降压0号组和氢氯噻嗪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9.3%和42.9%(P=0.005).北京降压0号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谷峰比分别为60.59%和78.13%,平滑指数(SI)分别为0.72±0.27和1.09±0.26.氢氯噻嗪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谷峰比分别为39.76%和30.79%;SI分别为0.59±0.29和0.40±0.26.2组出现的不良反应均轻微.
结论
北京降压0号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复方降压制剂,其降压疗效优于氢氯噻嗪单药应用.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T786C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关系
李东宝;华琦;皮林
2006, 27(2): 226-229.
摘要
(
819
)
PDF
(557KB) (
3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T786C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原发性高血压(EH)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方法,检测167例健康人和267例高血压患者的eNOS基因T786C多态性,并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空腹血清一氧化氮代谢物(NOx)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内皮素(ET)的浓度.
结果
EH组CT+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T基因型的空腹血清NOx浓度[(77.68±33.36)μmol/L]、NOx/ET比(1.41±1.28)明显高于CT+CC基因型[(67.15±24.22)μmol/L、0.93±0.51](P<0.05);TT基因型ET水平[(68.70±29.04)ng/L]明显低于CT+CC基因型[(78.23±31.17)ng/L](P<0.05).
结论
eNOS基因T786C多态性的C等位基因与中国汉族人EH的发生相关,C等位基因携带者可能通过减少内皮NO的释放参与EH发病.
应用卡维地洛、比索洛尔和常规方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比较
陈瑾;张麟;杨新春;吴雅峰;李静;李延辉
2006, 27(2): 229-232.
摘要
(
890
)
PDF
(216KB) (
2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应用卡维地洛、比索洛尔和常规方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
方法
92例CHF患者分为卡维地洛组(34例)、比索洛尔组(38例)和常规组(20例).常规组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和洋地黄制剂,卡维地洛组和比索洛尔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卡维地洛和比索洛尔.随访半年,分别测量治疗前后心率、血压、6 min步行试验距离,并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进行疗效观察.
结果
1)卡维地洛组和比索洛尔组心率、血压和心肌耗氧量均较常规组明显降低,6min步行试验距离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卡维地洛组和比索洛尔组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径(LVESD)显著低于常规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常规组,且卡维地洛组LVESD较比索洛尔组明显减小.
结论
卡维地洛和比索洛尔通过β1受体阻滞等作用,逆转左心室重构,在改善CHF患者心功能方面作用相似.
CD7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表达及其在微小残留病检测中的应用
李耀华;徐娟;孙雪静;刘聪艳;万岁桂
2006, 27(2): 233-236.
摘要
(
732
)
PDF
(492KB) (
3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CD7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CD7在AML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检测中的意义.
方法
用四色流式细胞术(FCM)分析112例初发的成人AML患者的免疫表型,观察CD7在AML患者骨髓细胞上的表达情况,并将CD7抗体与其他多种髓系抗体(如CD13、CD33、CD117等)构成三色或四色组合,用于CD7
+
AML患者MRD的检测.
结果
112例AML患者中共检测到34例CD7阳性病例,其FAB(French-American-British)亚型分别为:M11例,M2 26例,M3 2例,M4/Ms 5例.所有这些患者的白血病细胞胞质均CD3及CD79a阴性.CD7
+
组与CD7组间未见明显的年龄及性别差异.CD7与CD34的阳性表达呈显著相关(P=0.002),91.2%的CD7
+
AML同时伴有CD34的表达.在CD7
+
AML的MRD检测中,CD7与其他髓系抗原组合能够在双参数散点图上很好地区分白血病细胞与正常细胞.
结论
在成人AML中,不同的FAB亚型均可有CD7
+
病例,其总的阳性率约为30.4%,CD7表达与CD34的表达呈明显的相关性,提示CD7
+
AML可能起源于一个较早的恶性克隆,CD7抗原阳性也是AML-MRD检测的一个很好指标,为AML-MRD检测率低提供一定的弥补作用.
加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
张永利;党斌温
2006, 27(2): 236-238.
摘要
(
590
)
PDF
(163KB) (
2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加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前瞻性、非对照、开放性Ⅳ期药物临床试验.加替沙星400 mg/d口服,疗程7~14 d.
结果
2004年2月2005年2月,共人选36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其中失访2例,中途停药2例,剔除1例.安全性可评价病例34例;治疗效果可评价病例31例,其中男7例,女24例,年龄23~69岁,平均44.8岁;肺炎18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13例;治愈28例,显效1例,进步2例,有效率93.5%.筛选痰培养细菌15株,阳性率44%,治疗结束全部清除,清除率100%.4例出现不良事件,表现为输液局部发痒、口服药物后出现呼吸困难、胃肠道反应和失眠,不良反应发生率11.8%.
结论
加替沙星口服每日1次给药,治疗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凿,安全性高.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动脉血碳氧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
耿铭
2006, 27(2): 239-240.
摘要
(
799
)
PDF
(134KB) (
3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急性期和缓解期体内动脉血碳氧血红蛋白(Hb-CO)含量的变化,以及与吸烟的关系.
方法
对52名COPD患者(32名有吸烟史,20名无吸烟史)在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比较Hb-CO含量的变化以及与吸烟的关系.
结果
急性发作期的慢阻肺患者动脉血Hb-CO含量高于缓解期(P<0.01);有吸烟史的患者体内动脉血Hb CO含量高于非吸烟者(P<0.01).
结论
COPD患者特别是有吸烟史的病人急性发作期Hb-CO含量增高,可能与氧化-抗氧化系统平衡调节有关.
股骨转子间骨折外固定穿针设计及临床应用
刘利民;高志华;王玮
2006, 27(2): 241-244.
摘要
(
576
)
PDF
(992KB) (
3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5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外固定术的临床治疗方法,探讨外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适应证.
方法
闭合复位,模拟骨小梁走向,向股骨头颈内交叉穿入3枚斯氏针,股骨远折段穿入2枚螺纹半针,组合成不规则四边形固定.
结果
1例反转子间骨折,55例不稳定的EvansⅢ、Ⅳ型骨折患者.56例中40例获随访平均17.7个月(6~36月),愈合时间为7~16周,平均12.3周.8例年老体弱者采用局麻,术中人工牵引并维持相对复位,48例硬外麻醉者牵引床牵引获良好复位.56例中无住院死亡病例,随访者中6例死亡,其中最早1例死于术后半年.术后无不可控制的深部感染,无断针、退针,无股骨头切除,无继发髋内翻等.
结论
1)外固定法手术创伤小、出血少、不用输血,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易于掌握;2)股骨头颈内交叉穿针,多平面固定,克服了单钉集中受力的弱点,提高了固定的可靠性.该法适用于因重度骨质疏松骨折而不能耐受内固定术的高龄患者.
RF椎弓根系统加后路减压融合治疗腰椎滑脱
宋磊;林欣
2006, 27(2): 245-247.
摘要
(
625
)
PDF
(158KB) (
2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RF椎弓根系统加后路减压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
方法
39例腰椎滑脱症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后采用RF-Ⅱ椎弓根螺钉系统进行后路减压融合手术治疗,其中退变性腰椎滑脱22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17例,Ⅰ度滑脱12例,Ⅱ度滑脱18例,Ⅲ度滑脱9例.比较手术前后临床症状及X线片.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均超过6个月.退变性腰椎滑脱及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分别为81.8%和82.3%;脊柱活动改善率分别为86.4%和88.2%;腰背痛改善率分别为86.4%和88.2%;下肢疼痛改善率分别为90.9%和94.1%;椎体复位满意率分别为90.9%和88.2%.出现并发症共6例,其中术中并发症3例,发生率为7.7%;术后并发症3例,发生率为7.7%.
结论
RF椎弓根螺钉系统能使腰椎滑脱得到较为确实的复位和固定,脊柱融合率高,临床效果满意.
儿童Rathke囊肿18例临床分析
晋强;马振宇;赵继宗
2006, 27(2): 248-250.
摘要
(
820
)
PDF
(758KB) (
4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探讨儿童Rathke囊肿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天坛医院1993年6月至2003年12月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8例儿童Rathke囊肿病例.
结果
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内分泌异常、视觉障碍、头痛.所有患儿均接受了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其中经蝶手术2例,经额开颅16例;全切6例,近全切5例,大部切除7例.术后随访5个月至8年,绝大部分患者症状消失或改善,且均无复发.
结论
儿童Rathke囊肿术前确诊困难,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表现.对于儿童症状性Rathke囊肿,手术治疗可明确诊断、解除症状,患儿预后均良好.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腹腔镜与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98例
仝小刚;徐大华;刘家峰;王剑;孙家邦
2006, 27(2): 251-252.
摘要
(
743
)
PDF
(126KB) (
2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与经十二指肠镜乳头切开取石术后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择98例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结石的患者,16例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82例行经十二指肠镜乳头切开取石术后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结果
16例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患者无1例出现并发症,82例经十二指肠镜乳头切开取石术后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出现2例胰腺炎,1例可疑肠漏,3例因患者不能合作未能取石,其中有2例中转开腹手术.
结论
腹腔镜与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均为微创手术,各有其优点,故术前应行全面检查,严格评估手术适应证,将患者住院时间、费用及合并症降至最低.
46例隐匿性肺癌并颅内单发转移回顾性分析
周海;周楠;徐霓霓;徐冰
2006, 27(2): 253-254.
摘要
(
692
)
PDF
(680KB) (
2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单发脑转移瘤患者胸部CT检查的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隐匿性肺癌引起颅内单发转移患者的胸部影像等表现.
结果
46例患者胸部CT均有阳性诊断结果,其中肺尖癌11例(23.9%),心后区、脊柱旁及奇静脉窝癌15例(32.6%),后肋膈角区癌18例(39.1%),中间支气管周围癌2例(4.4%);平片只有12例(26.1%)有异常表现,无1例能确诊.
结论
对于隐匿性肺癌,CT检查能明确诊断;对于颅内单发肿瘤而临床高度怀疑转移瘤患者,应行胸部CT检查.
丙泊酚不良反应的多中心和大样本调查
张利勇;王威;王保国
2006, 27(2): 255-257.
摘要
(
753
)
PDF
(339KB) (
4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10 680例患者使用丙泊酚注射液(静安注射液)全麻诱导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了前瞻性、多中心调查.
方法
全麻下择期手术的病人,术前未用药.以0.2 mL/s的速度静脉注射丙泊酚,从开始注药至患者神智消失前,每间隔5~10 s评测患者注射侧肢体有无疼痛反应及疼痛程度,同时观察记录兴奋、躁动的情况.
结果
对10 680例患者进行疼痛评分,其中无注射痛者6 398例,轻度注射痛者3 871例,中度注射痛者341例,重度注射痛者70例,疼痛发生率为40.09%;男性与女性疼痛的出现率分别为39.07%和40.59%(P=0.124);上肢和下肢注射痛发生率分别为57.6%和59.3%(P=0.468).观察了7815例患者躁动情况,未出现躁动者7 099例;出现者为716例,出现率为9.2%.对7 192例患者观察了多语情况,出现多语者1 68例,出现率为2.3%.
结论
注射痛是丙泊酚在麻醉诱导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虽然中、重度疼痛的发生率较低,但仍应该采取预防措施.
自酸蚀和全酸蚀粘接系统粘接界面的形态学观察
师保江;张琛;侯本祥
2006, 27(2): 257-260.
摘要
(
624
)
PDF
(2867KB) (
4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5种牙本质自酸蚀粘接剂及1种牙本质全酸蚀粘接系统粘接界面的超微形态学特点.
方法
选择无龋人离体磨牙,片切冠部牙釉质,暴露牙本质,按说明书要求分别使用5种牙本质自酸蚀剂(FL-Bond、Adper Prompt、Cleaxfil SE Bond、Xena、One-UP Bond F)和1种牙本质全酸蚀剂(Frime & Bond NT),表面充填树脂,厚2 mm.光固化后平行牙长轴方向将其片切,制备扫描电镜试样,观察各种粘接剂粘接界面的超微形态.
结果
自酸蚀粘接系统形成的混合层较薄,但均匀一致,树脂突与管周牙本质结合紧密,无裂隙出现;全酸蚀粘接系统形成的混合层较厚,其下方有裂隙及断裂的树脂突出现.
结论
自酸蚀组牙本质小管口封闭良好;全酸蚀Prime & Bond NT组,可见树脂突的断裂,牙本质小管暴露,封闭不严密.自酸蚀粘接系统在引起术后敏感方面优于全酸蚀粘接系统.
妊娠合并严重神经内科疾病10例临床分析
邢风玲;冯力民;贾晓芳
2006, 27(2): 261-262.
摘要
(
816
)
PDF
(319KB) (
2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妊娠合并神经内科疾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对胎儿影响.
方法
对1990年1月至2005年5月收治的10例妊娠合并神经内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妊娠合并癫痫4例,妊娠合并脑梗死4例,垂体瘤术后1年1例,大脑多发性硬化1例.10例患者全部存活;新生儿10例,存活7例,死亡3例(胎死宫内1例,脑积水及脊柱裂各1例).
结论
妊娠合并癫痫患者宜减药至最低维持剂量(标准:有小发作或不发作),而不应一味停药,以防出现癫痫持续状态,危及母婴安全.为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可加用叶酸治疗,产前1月宜用维生素K1,以防止新生儿出血.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宜采用剖宫产分娩.加强产前检查,早期及时发现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防止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关键.
不同诊断标准妊娠糖尿病产妇妊娠结局的比较
张晓梅;周玲
2006, 27(2): 263-265.
摘要
(
627
)
PDF
(160KB) (
2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及糖耐量异常(GIGT)的不同诊断标准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方法
数据来源于1999 2005年绥化市卫校附属医院分娩档案,包括1 856个样本.将样本按不同诊断标准分为6组,第1组为正常孕妇组;第2组为乐杰标准GIGT组;第3组为曹泽毅标准GIGT组;第4组为乐杰标准GDM组;第5组为曹泽毅标准GDM组;第6组为75g糖耐量试验(OGTT)2 h血糖大于6.7 mmol/L组,回顾性评价各组的妊娠结局.
结果
1 856例患者中,乐杰标准GDM发病率为4.4%(82例),GIGT发病率为5.0%(92例);曹泽毅标准GDM发病率为3.0%(56例),GIGT的发病率为3.2%(60例),第6组标准GIGT人数为136例(7.3%).与正常组相比,不同标准的GDM及GIGT各组巨大儿及早产发病率增加(P<0.05),而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病率无明显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诊断标准的GDM及GIGT各组间妊娠结局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不同诊断标准的妊娠结局无明显差异,但GDM及GIGT是增加母亲及胎儿发病率的高危因素,积极有效的管理和正确的诊断可改善预后.
40例泌尿生殖道念珠菌病患者的菌种及药敏分析
崔羽立;赵俊英
2006, 27(2): 266-269.
摘要
(
546
)
PDF
(206KB) (
2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泌尿生殖道念珠菌病的菌群分布及体外抗真菌药敏情况.验证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方法
40例菌株均来自北京友谊医院皮肤科和妇产科门诊,临床症状典型,真菌镜检阳性.应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进行菌种鉴定.利用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VITEK.YBC酵母菌鉴定卡,进行菌种鉴定.用酵母样真菌最低抑菌浓度(MIC)药敏试剂盒进行MIC值测定.
结果
对培养阳性的40例菌株,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菌种鉴定白念珠菌37例,非白念珠菌3例,用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YBC酵母菌鉴定卡菌种鉴定白念珠菌37例,近平滑念珠菌2例,隐球菌1例.对从临床分离的39株念珠菌进行7种抗真菌药物MIC敏感性测定,药敏检测结果二性霉素B为71.79%,酮康唑为100%,咪康唑为84.62%,伊曲康唑为41.03%,氟康唑为97.44%,5-氟胞嘧啶为97.44%,特比奈芬为84.62%.
结论
1)在生殖道念珠菌病的病原体中,白念珠菌仍为第一位致病菌,占念珠菌的94.87%(37/39).2)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和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YBC酵母菌鉴定卡在白念珠菌的鉴定方面吻合率可达到100%.
短篇
心脏手术中鱼精蛋白不良反应2例
张蕊;李学锋;王寿余
2006, 27(2): 270-270.
摘要
(
451
)
PDF
(77KB) (
2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与帕金森病相关的致病基因研究进展
彭继英;孙异临
2006, 27(2): 271-274.
摘要
(
448
)
PDF
(217KB) (
2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心肌细胞上的KCNK通道
麻涛;王军;钮伟真
2006, 27(2): 275-278.
摘要
(
522
)
PDF
(1268KB) (
5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快报
锰离子增强磁共振成像在神经传导束追踪和神经损伤研究中的应用
李坤成;张帆;于春水;常丽荣;高秀来
2006, 27(2): 278-279.
摘要
(
792
)
PDF
(606KB) (
2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其他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成员简介(五)
2006, 27(2): 280-281.
摘要
(
395
)
PDF
(267KB) (
2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名师访谈
良师引路 潜心修身
张金哲
2006, 27(2): 282-283.
摘要
(
389
)
PDF
(168KB) (
1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闻公告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被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收录
2024-10-16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继续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2024-10-16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掌上电子刊全新上线!
2024-09-27
特别声明
2023-03-02
特别声明
2022-05-25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再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2021-03-09
通知
2020-04-28
通知
2020-02-07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网站维护升级通知
2019-09-19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获评2018年度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2018-11-30
修改网站登录密码的通知
2018-07-03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助理编辑招聘启示(校内)
2018-05-02
首医期刊联盟系列讲座-“How to get published_foundation”讲座圆满举行
2018-04-12
首医期刊联盟系列讲座-“医学论文英文摘要撰写的基本要求和常见问题”讲座圆满举行
2018-04-03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招聘启示
2018-03-20
首医期刊联盟开展系列讲座,提高编辑人员业务水平
2017-11-29
重要通知
2017-09-29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获2015年度“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
2017-05-03
《医学教育管理》增刊征稿通知
2017-03-15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获评“2016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2016-12-08
更多...
友情链接
医学教育管理
首都医科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图书馆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PubMed数据库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
更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