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6年 第27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6-06-24
    名师
    其他
    首都医科大学口腔科学系简介
    2006, 27(3):  0-0. 
    摘要 ( 279 )   PDF (475KB) ( 1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次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第27卷第3期目次
    2006, 27(3):  0-0. 
    摘要 ( 19 )   PDF (1252KB) ( 2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专题报道
    COX-2在口腔白斑、口腔扁平苔藓及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吴洪儒;孙正;汤晓飞;王凤光;汪育苗
    2006, 27(3):  283-286. 
    摘要 ( 557 )   PDF (1245KB) ( 3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观察COX-2在口腔黏膜白斑(OLK)、口腔扁平苔藓(OLP)及口腔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口腔癌发生过程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OX-2在51例口腔黏膜白斑(单纯增生15例,伴异常增生36例)、34例口腔扁平苔藓(单纯扁平苔藓19例,伴异常增生15例)、52例口腔鳞状细胞癌、10例正常口腔黏膜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图像分析系统计数阳性细胞率.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COX-2在不同病变中的表达.结果 COX-2在白斑单纯增生组6.7%(1/15)为强阳性表达,白斑异常增生组强阳性的表达率为50%(18/36);在单纯扁平苔藓组15.8%(3/19)为强阳性表达;扁平苔藓异常增生组强阳性的表达率为33.3%(5/15);鳞状细胞癌有7.7%(4/52)呈强阳性表达.COX-2在白斑异常增生组强阳性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单纯白斑和鳞状细胞癌组(P<0.01),在扁平苔藓异常增生组明显高于单纯扁平苔藓和鳞状细胞癌组(P<0.05).单纯白斑、扁平苔藓组与鳞癌组相比较,COX-2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OX-2在口腔癌变过程中是一个早期事件,可能成为化学预防作用的重要靶点.
    吸烟对牙周炎患者牙龈组织上皮和血管的影响
    孙晓强;刘晓勇;王瑛弢;王凤光;汪育苗
    2006, 27(3):  286-289. 
    摘要 ( 777 )   PDF (789KB) ( 3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未经治疗的吸烟和不吸烟中重度牙周炎患者的牙龈组织标本,探讨吸烟在牙周炎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2例吸烟和10例不吸烟的中、重度牙周炎患者以及5例牙周健康者的牙龈组织标本,分为吸烟组、不吸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吸烟和不吸烟2组牙周炎患者牙周袋袋壁上皮结构和牙龈血管的管径及密度.结果吸烟组牙周炎患者牙周袋袋壁上皮向根尖方向呈连续性增生,基底细胞增生;不吸烟组患者的袋壁上皮多出现糜烂、溃疡,上皮组织多呈网状增生;2组血管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烟组患者小管径血管比例显著高于不吸烟组,大管径血管比例则明显低于不吸烟组.结论吸烟可能刺激牙周袋袋壁上皮增生和角化,妨碍牙周组织再附着,进而加深牙周袋;大管径毛细血管比例减少,可能造成牙龈组织局部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吸烟者牙周组织的抵抗能力和修复能力下降.
    纤维连接蛋白基因EDA片段在腺样囊性癌细胞中的表达
    张建鹏;李翠英
    2006, 27(3):  290-293. 
    摘要 ( 596 )   PDF (1003KB) ( 3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纤维连接蛋白(FN)基因EDA片段在不同转移潜能腺样囊性癌(SACC)细胞中的表达,研究EDA片段与SACC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分别从蛋白水平及mRNA水平对高、低转移SACC细胞株中FN基因EDA片断进行检测.结果高转移SACC细胞株(SACC-LM)中FN基因EDA片段蛋白及mRNA的表达高于低转移细胞株(SACC-83).结论 FN基因EDA片段的表达程度与SACC细胞不同转移潜能密切相关.
    蜂胶涂膜抗乳牙人工龋的体外研究
    蔡爽;时清;李玉晶;葛丽华;宿颖;郑焱
    2006, 27(3):  294-297. 
    摘要 ( 582 )   PDF (870KB) ( 3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以蜂胶醇提取物制成的缓释涂膜对乳牙人工龋的预防作用,为蜂胶涂膜防龋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选用48颗离体滞留乳牙随机分为4组,表面开窗区分别用10 g/L、100 g/L蜂胶涂膜和氟保护漆处理,并设1组阴性对照.处理后的标本置于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培养基中培养96 h,取出制成磨片并拍摄软X线照片.用TMR软件对各组标本进行脱矿量和龋损深度分析.结果 2种浓度的蜂胶涂膜与氟保护漆预防早期人工龋的效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蜂胶涂膜能够缓释药物,延长作用时间,可达到与氟化物涂膜相似的预防乳牙龋效果.
    消息
    专题报道
    树脂充填诱发猫牙髓神经反应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陈溯;谢建云;李菁锦
    2006, 27(3):  298-301. 
    摘要 ( 740 )   PDF (940KB) ( 2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牙髓神经对树脂充填深窝洞后疼痛性反应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对树脂充填深龋洞后不同时期P物质表达变化进行观察研究.结果在树脂充填侧的成牙本质细胞及胞质突区域,充填后第1、3、5天与未充填对照组相比,P物质染色均呈明显阳性显色(P<0.05),第7天充填组与对照组显色程度接近(P>0.05).结论树脂直接充填深窝洞刺激牙髓神经产生的疼痛反应在第1~3天达到高峰,随后逐渐减弱.
    蜂胶对变形链球菌产酸的影响
    王晶;李玉晶;葛丽华;杨冬梅
    2006, 27(3):  302-303. 
    摘要 ( 623 )   PDF (135KB) ( 2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北京蜂胶提取物对变形链球菌产酸的影响.方法以TPY液体培养基为溶剂,分别配制5 g/L和1.25g/L水溶性蜂胶溶液,1.562 5 g/L醇溶性蜂胶溶液,1.6 g/L洗必泰液体培养基,并以空白液体培养基作为对照,加入变形链球菌培养48 h后离心,用乳酸分析仪测定培养基中乳酸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醇溶性蜂胶溶液和水溶性蜂胶溶液皆可使乳酸值降低,蜂胶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 g/L水溶性蜂胶溶液降低乳酸值的作用明显大于1.25 g/L水溶性蜂胶溶液(P<0.05).醇溶性蜂胶溶液和5 g/L水溶性蜂胶溶液与洗必泰3组降低乳酸值的作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北京蜂胶提取物影响变形链球菌的代谢,使变形链球菌代谢产酸减少.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固定修复体引起的牙周炎的临床评价
    佟丹
    2006, 27(3):  304-306. 
    摘要 ( 705 )   PDF (182KB) ( 2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牙周袋内局部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人工冠和固定义齿引起的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由人工冠和固定义齿引起的牙周炎患者3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术后,实验组牙周袋注入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对照组牙周袋内只用生理盐水冲洗,每周1次,共4次.分别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8周时的牙周指数,包括菌斑指数(PLI)、探诊出血(BOP)、牙周袋探诊深度(PD)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第4周、第8周,2组各项指标的测定值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且实验组各指标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牙周袋内局部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人工冠和固定义齿引起的牙周炎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牙周翻瓣术联合盐酸米诺环素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
    王岩;李凤元;曾红燕
    2006, 27(3):  306-309. 
    摘要 ( 685 )   PDF (209KB) ( 2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照研究牙周翻瓣术联合应用盐酸米诺环素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5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盐酸米诺环素联合应用牙周翻瓣术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翻瓣术治疗.2组于治疗前(基线)、翻瓣术后1月及3月分别检测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临床附着水平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和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基线时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翻瓣术后1、3月,2组临床指标均显著比各自基线时有明显改善(P<0.01).实验组的PD和CAL与对照组比较有改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PLI和SBI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翻瓣术联合应用盐酸米诺环素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优于单纯翻瓣术.
    关节结节骨折的治疗
    刘静明;陈志远;朱正宏
    2006, 27(3):  310-312. 
    摘要 ( 613 )   PDF (521KB) ( 2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介绍关节结节骨折的不同治疗方法.方法关节结节骨折35例,术前根据双眶水平位CT将骨折线分为2型:矢状型和斜线型.术中用冠状切口显露关节结节复位后,根据暴露情况及骨折线类型,用单枚或双枚微型钛钉或微型钛板固定.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拍摄双眶水平及冠状位CT、头面部三维CT并进行比较.结果 24例采用微型钛板固定,8例采用单枚微型钛钉固定,3例采用双枚微型钛钉固定.术后所有患者面形基本对称,术前术后CT片对比骨折复位良好.结论关节结节骨折的固定可以恢复颧骨前后方向及侧方形态,根据暴露情况及骨折线类型应采取不同的固定方法.
    2种不同方法治疗根面龋的临床研究
    钱冬梅;谢建云
    2006, 27(3):  313-315. 
    摘要 ( 575 )   PDF (181KB) ( 2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玻璃离子和氟化钠修复预防根面龋的效果.方法选择98例60岁以上患者的214颗根面龋患牙,分别采用玻璃离子充填治疗或750 mg/L氟化钠甘油糊剂涂布龋损区法处理,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复查,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玻璃离子充填法与750 mg/L氟化钠甘油糊剂涂布法的成功率分别是77.88%和75.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方法均为治疗根面龋的有效方法.对于不易形成洞形的根面龋或老年患者不愿意接受备洞时,可用涂布法替代充填治疗.
    复合树脂间接法和直接法修复的疲劳破坏研究
    吕亚林;江青松
    2006, 27(3):  315-317. 
    摘要 ( 617 )   PDF (337KB) ( 4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体外咀嚼模拟实验,比较复合树脂间接法嵌体和直接法充填修复的抗疲劳破坏能力.方法 30颗牙冠完整离体磨牙制备Ⅱ类洞,随机分为3组,每组10颗牙.2个组以嵌体修复(分别用PermaCem-Dual和ParaCore-Dual粘接),第3组以复合树脂直接充填.24 h后于冷热循环机械载荷(TCML)咀嚼模拟疲劳实验机上进行疲劳实验,经1 000次5℃/55℃冷热循环,1.2×106次50 N机械负荷疲劳实验后,体视显微镜观察粘接破坏裂纹染色剂渗透情况,图像分析管理系统测定每个样本颈缘染色剂渗透距离.结果 2个嵌体修复组间的破坏和裂纹染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嵌体组均优于直接充填组(P<0.05).结论复合树脂间接法嵌体修复较树脂直接充填具有更好的抗疲劳破坏能力,而2种不同粘接剂之间差异不明显.
    种植牙骨量不足的处理方法
    常世民;邢汝东
    2006, 27(3):  318-320. 
    摘要 ( 561 )   PDF (165KB) ( 8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牙种植技术的发展使因自身牙槽骨量不足而不能进行牙种植的患者也可进行牙种植手术并获得满意修复效果.本文就近年来广泛应用于牙槽骨骨量不足的牙种植方法作一综述,包括:1)牙槽骨植骨:主要为自体骨移植和人工材料的植入;2)骨组织引导再生术;3)牙槽骨牵引成骨术;4)上颌窦提升术:包括上颌窦开放式提升术和上颌窦闭合式提升术(内提升术);5)下牙槽神经游离术.
    基础研究
    血管组织工程生物材料细胞相容性的评价
    卢光;张建;李建新;谷涌泉;孙海晨;陈亮;刘庆阳;汪忠镐
    2006, 27(3):  321-324. 
    摘要 ( 531 )   PDF (534KB) ( 4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以聚羟基丁酸戊酸酯(PHBV)为主体的几种生物材料和人包皮成纤维细胞的生物相容性,为组织工程血管初步选择较好的支架材料.方法将以PHBV为主体的几种生物材料和人包皮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并对材料的接触角、细胞的形态和细胞的增生情况进行测定.结果所有的材料中,PHBV生物材料接触角最小,与细胞的相容性最好.结论 PHBV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从而为组织工程血管初步筛选出一种较好的生物材料.

    缝隙连接蛋白43在缺血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
    苏德淳;常志文;芦玲巧;王红霞;张立克
    2006, 27(3):  325-328. 
    摘要 ( 659 )   PDF (637KB) ( 3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心肌缺血时,心肌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与缺血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对戊巴比妥钠麻醉大鼠进行30 min的冠状动脉缺血.大鼠分为不处理或者接受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静脉注射线粒体ATP磷酸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开放剂二氮嗪(Dia)3组,其余2组为在接受IPC、Dia的基础上加用5-羟基奎酸(5-HD).测量各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心律失常.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Cx43的磷酸化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PC、Dia能促进Cx43磷酸化,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阻断剂5-HD能消除IPC和Dia的上述作用.结论 IPC通过开放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促进Cx43磷酸化和电耦联,进而抑制心律失常的发生.
    健脾消胀制剂对大鼠胃电-机械活动的影响
    张知非;王伟;刘汶;曲瑞瑶;童学红;崔茜
    2006, 27(3):  329-331. 
    摘要 ( 605 )   PDF (163KB) ( 2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健脾消胀制剂对大鼠胃运动的影响.方法采用胃饲树脂小球并计数的方法计算胃排空率,采用高灵敏度感应片传感器记录在体胃在用不同剂量的健脾消胀制剂前后的运动改变.结果高、中、低剂量(5 g/kg、2 g/kg和0.5 g/kg)健脾消胀制剂组的胃排空率均显著快于对照组(P<0.001,P<0.001,P<0.05).高、中、低剂量的健脾消胀制剂均使胃运动幅度和胃电慢波振幅增加.结论健脾消胀制剂能增强胃电-机械运动,且呈剂量依赖性.
    己酮可可碱治疗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炎的实验研究
    张莉;贾继东;张华;李宝红;孙海梅;曾晓蓓;张立新;王丹;安威
    2006, 27(3):  332-336. 
    摘要 ( 621 )   PDF (1826KB) ( 3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己酮可可碱(PTX)对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实验性脂肪性肝炎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3组.模型组、治疗组大鼠继续高脂饲养,治疗组予以PTX 16 mg/(kg·d)治疗4周.对照组大鼠普通饲料喂养.实验16周时处死3组大鼠,分别检测体质量、肝指数、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并进行HE、油红O和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改变,进行炎症活动度计分.结果模型组大鼠体质量、肝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TX治疗后体质量及肝指数均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大鼠血清AST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T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TG、TC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织学观察显示治疗组肝组织炎症坏死程度减轻,炎症活动度计分明显下降(P<0.01).结论 PTX可改善高脂饮食诱发的脂肪性肝炎大鼠肝脏酶学及组织损伤,对实验性NASH具有治疗作用.
    糖尿病大鼠病程早期视网膜蛋白激酶C对NO通路的影响
    张箴;卢海
    2006, 27(3):  337-341. 
    摘要 ( 756 )   PDF (825KB) ( 2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在糖尿病早期视网膜功能改变中的作用,观察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内PKC对NOS表达及NO含量的影响.方法 2周糖尿病大鼠玻璃体腔注射PKC抑制剂后用ELISA法测定PKC活性,用半定量RT PCR法测定NOS mRNA表达量,间接法测定NO含量.结果糖尿病模型建立2周后视网膜内PKC活性、nNOSmRNA及NO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iNOS mRNA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PKC抑制剂后12h、24 h时nNOS mRNA含量明显降低(P<0.05),24 h时NO含量亦降低P<0.01.结论 PKC抑制剂可降低糖尿病早期视网膜nNOS的异常高表达.PKC影响nNOS表达可能是视网膜神经细胞功能紊乱和血管通透性增高的机制之一.
    肥大细胞稳定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王红禄;孙家邦;张淑文;崔叶青;李非;刘爽
    2006, 27(3):  342-346. 
    摘要 ( 699 )   PDF (1747KB) ( 2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肥大细胞(MC)稳定剂酮替芬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胰腺的保护作用.方法 SAP大鼠制模前或制模后30 min给予酮替芬,制模后3 h及6 h取胰腺组织行HE染色计算病理评分,甲苯胺蓝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MC数,酶显色法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了解中性粒细胞(PMN)聚集程度,Western Blot法检测MC类胰蛋白酶(MCT)表达,并与未用酮替芬处理的SAP大鼠进行对比.结果酮替芬处理组胰腺组织较未处理组病理损害减轻,MC数、MPO活性及MCT表达均明显下降.结论 MC早期即被激活并参与SAP的致病作用.预防性或SAP早期应用酮替芬,可明显减轻胰腺的损害.
    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空肠酶组织化学的变化
    杜鹃;周小娜;马涛;王秀琴;谷俊朝;张立新;曾晓蓓;孙海梅;李宝红
    2006, 27(3):  347-350. 
    摘要 ( 620 )   PDF (1421KB) ( 2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时空肠组织酶活性的变化.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开腹后牵拉十二指肠、胰腺)、SAP组(用逆行胰胆管注射牛磺胆酸钠复制SAP模型)、谷氮酰胺(Gln)治疗组(SAP+Gln组,制作SAP模型后用Gln治疗),于术后24 h、48 h、72 h分批处死动物,用组织化学染色法对空肠组织中碱性磷酸酶(ALP)、ATPase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琥珀酸脱氢酶(SDH)进行染色,观察比较酶活性变化及其规律.结果 SAP组ALP、ATPase、CCO、SDH活性明显降低,且随病程发展呈进行性下降,经过Gln治疗后酶的活性显著恢复.结论 SAP时肠道功能随病情进展而下降,谷氨酰胺具有保护肠道功能的作用.
    BAI1的血管生成抑制作用及肿瘤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
    肖新如;康熙雄;赵继宗
    2006, 27(3):  351-354. 
    摘要 ( 689 )   PDF (2431KB) ( 2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脑组织特异性抑制因子1(BAI1)的血管生成抑制作用及其对胶质母细胞瘤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COS-TPC法进行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用Northern和Western印迹法测定BAI1 mRNA及蛋白(17 Kd)的表达.采用背侧皮肤折叠透明腔室法,用活体显微镜观察肿瘤细胞接种后血管生长情况,使用抗von Willebrand因子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高倍镜下计算血管数量.将U373MG细胞接种于小鼠皮下,待肿瘤长至直径约0.5~1 cm时,肿瘤内注射腺病毒重组子,每隔3 d注射一次,共注射5次,隔日测量肿瘤大小.结果 Northern印迹和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BAI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只见于AdeBAI1转染的细胞中,对照组的细胞中未见表达.经AdeBAI1转染细胞皮下接种后肿瘤血管被完全抑制,而对照组在接种后第12天时可见新生血管网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肿瘤组织中血管数(16.0±3.2/视野,200×)明显多于AdeBAI1转染组(1.6±2.5/视野).与对照组相比,采用AdeBAI1肿瘤内注射治疗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 BAI1具有抗血管生成作用,经AdeBAI1肿瘤内注射可以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速度,BAI1可以作为候选基因用于胶质母细胞瘤的基因治疗.
    临床研究
    自发性2型糖尿病小鼠脑组织胆碱能神经递质系统的研究
    王宪玲;贾建平;左萍萍;杨楠
    2006, 27(3):  355-357. 
    摘要 ( 768 )   PDF (1033KB) ( 2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糖尿病脑病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一种自发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研究其发病早期行为学和脑组织形态学的变化,以及胆碱能神经递质及其受体与糖尿病脑病的关系.结果糖尿病小鼠发病早期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和脑组织形态学改变;糖尿病小鼠发病6周时,脑皮质和海马组织的胆碱乙酰转移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ChAT)活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改变(P>0.05).发病12周时皮质组织的ChAT活性较正常对照组降低了39%(P<0.05),海马组织下降了36%(P<0.05);糖尿病动物模型KK-Ay小鼠发病6周和12周时皮质和海马组织的胆碱毒蕈碱受体(M受体)结合于3H-QNB的活性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碱能神经递质传递异常在糖尿病脑病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巢式PCR检测北京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分布
    殷继明;李卓;刘芳;刘道洁;郝娃;牛京勤
    2006, 27(3):  358-360. 
    摘要 ( 724 )   PDF (177KB) ( 2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V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从前S1基因到S基因中的保守序列设计出10条内外引物,将其中8条内引物分成A、B组,分别扩增A、B、C、D、E、F型HBV,根据PCR产物片断判定HBV基因型.结果用此种方法检测HBV感染的不同转归类型患者血清728份,对HBV DNA阳性标本进行基因型分析.HBV DNA阳性者276例,其中自限性感染者阳性率为5.8%(14/243),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血清HBV阳性率为42.6%(113/265),慢性肝炎患者HBV阳性率为67.7%(149/220).慢性肝炎组HBV DNA检出率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76例HBV DNA阳性标本中,各基因型在不同组分布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V基因型总检出率以C型为主,占76.8%,B型占21.7%,同时检出B型和C型为1.5%,未检出A、D、E、F基因型.结论北京地区感染HBV基因型为B型和C型,以C型为主,感染结局不同组间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醛固酮合成酶基因CYP11B2(-344T/C)多态性对北京汉族高血压患者RAAS系统的影响
    华琦;许骥;李东宝;陈海翎;郭金成;刘荣坤;杨峥
    2006, 27(3):  361-364. 
    摘要 ( 887 )   PDF (1482KB) ( 2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醛固酮合成酶基因CYP11B2(-344T/C)多态性对北京汉族高血压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结合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检测345例原发性高血压(EH)病人和156例健康人(NE)醛固酮合成酶基因CYP11B2(-344T/C)多态性.并对2组人群的血压及各项临床指标和RAAS指标进行测定.结果EH组CC+CT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NE组;EH组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NE组(P<0.01).在EH组中CC+CT基因型的ALD及ALD/REN显著高于TT基因型(P<0.05);2组间REN及AT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CT基因型的ALD/REN显著高于TT基因型(P<0.05).结论北京汉族人群中醛固酮合成酶基因CYP11B2(344T/C)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明显相关,并且对高血压患者的RAAS系统有显著影响.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
    袁海;孙家邦;李非;刘家峰;陈宏;王亚军
    2006, 27(3):  365-368. 
    摘要 ( 707 )   PDF (554KB) ( 4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总结高脂血症性胰腺炎(hyperlipidemic pancreatitis,HLP)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宣武医院自1988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979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其中613例为急性胆石性胰腺炎(acute gallstone pancreatitis,AGP),90例为HLP.结果 HLP组患者入院时的血、尿淀粉酶明显低于AGP组,HLP组的循环衰竭、呼吸衰竭、肾衰竭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GP组.结论在诊断时应注意HLP常不伴有血、尿淀粉酶的显著升高.在治疗HLP过程中应注意预防和积极治疗器官功能衰竭和肺部感染.
    高血压患者血尿酸与血脂水平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杨峥;华琦;邢绣荣;刘荣坤
    2006, 27(3):  369-371. 
    摘要 ( 647 )   PDF (164KB) ( 2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高血压、高尿酸血症患者及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生化法检测103例高血压患者、39例利尿剂治疗后合并高尿酸血症的高血压患者、128例健康人及74例血压正常的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尿酸(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结果高血压组、高尿酸血症组及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组TC、TG、HDL-C、LDL-C升高发生率高于正常对照组,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对血脂水平均有影响.结论高血压患者血尿酸与血脂水平密切相关,高血压患者服用利尿剂引起高尿酸血症的同时可导致血脂异常.
    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现象的临床分析
    王晓岩;王蕊;杜凤和
    2006, 27(3):  372-374. 
    摘要 ( 845 )   PDF (180KB) ( 3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方法 102例入选者均为确诊冠心病患者,入院前或入院后均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服用时间≥2周.检测分别由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AG)、血、尿血栓素B2(TXB2)、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根据PAG将患者分为阿司匹林抵抗组(AR)和阿司匹林敏感组(AS);根据尿TXB2质量浓度分为质量浓度高和低2组.分别对每2组进行比较.结果 102例冠心病患者中有13例的PAG(由ADP和AA诱导)均高于判定标准,AR发生率为12.7%;AR组的PAG和尿TXB2质量浓度均高于A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TXB2 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TXB2高组的hs-CRP高于尿TXB2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服用阿司匹林的冠心病患者中12.7%出现AR.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冠心病患者中,部分人的血小板聚集和TXA2的合成未被有效抑制,存在阿司匹林抵抗现象.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穆利英;杜凤和;徐秀英
    2006, 27(3):  375-378. 
    摘要 ( 663 )   PDF (769KB) ( 2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回顾性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调查2002年6月至2003年9月在天坛医院住院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通过比较心房颤动合并脑卒中与心房颤动无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征,筛选心房颤动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 1)单因素危险因素分析中,与脑卒中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年龄>75岁、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心力衰竭病史;年龄、血糖、血清总胆固醇、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左室收缩功能障碍[左室射血分数(EF)<50%].2)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病史、左室收缩功能障碍(EF<50%)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3)438例患者中66.5%接受了抗血栓治疗,其中抗血小板治疗占64.7%,长期抗凝治疗者仅1.8%.结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高血压病史、左室收缩功能障碍(EF<50%).
    胃癌高发区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变分布的关系
    钟文君;张联;李吉友;金懋林;马峻岭;潘凯枫;游伟程
    2006, 27(3):  379-382. 
    摘要 ( 603 )   PDF (757KB) ( 2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在胃内分布范围的关系.方法 1989-1990年,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胃癌高发区山东省临朐县35~64岁人群中的3 400人进行横断面研究.在全部受检者的胃体、胃角和胃窦等部位取7块黏膜组织标本进行病理诊断.采用酶联免疫(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中H.pylori抗体,分析H.pylori感染与CAG病变在胃内分布和弥漫程度的关系.结果在1428例CAG患者中,H.pylori血清抗体阳性801人(56.1%),其中CAG病变在胃内呈弥漫分布(胃体、胃角和胃窦三部位均受累及)的比例为52.2%(745/1428),明显高于未感染人群(36.2%,714/1 972,P<0.0001).调整性别、年龄后,以CAG局限性分布(累及胃体、胃角和胃窦中的任一部位)为参照,H.pylori感染阳性人群发生弥漫性CAG的相对危险度为3.2(95%CI:2.4~4.4).结论在山东临朐县胃癌高发人群中CAG病变多呈弥漫性分布,其比例在H.pylori感染人群中显著高于未感染人群.提示H.pylori感染在CAG由局限性分布发展成弥漫性分布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七氟烷对癫痫和非癫痫病人脑电图的影响
    吉勇;王长睿;王保国;白勤;张彤
    2006, 27(3):  383-385. 
    摘要 ( 822 )   PDF (191KB) ( 4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比观察不同呼气末七氟烷含量时癫痫及非癫痫病人脑电图及棘波的变化,以探讨癫痫手术中七氟烷维持麻醉的合适含量.方法 20例癫痫需行手术治疗及15例非癫痫开颅手术病人,以1.0 MAC七氟烷维持麻醉,术中置入硬膜外电极后,调整蒸发器刻度,分别控制呼气末七氟烷含量于0.7、1.0、1.3、1.5 MAC,并各稳定15 min后描记脑电图.结果癫痫病人1.0、1.3 MAC七氟烷时棘波的频数与0.7 MAC时相比无明显变化,而1.5 MAC时棘波的频数明显高于0.7 MAC时(P<0.05).非癫痫病人在0.7、1.0及1.3 MAC七氟烷时均无棘波出现,于1.5 MAC时有5例出现棘波.随着呼气末七氟烷含量的升高所有病人的α和β波均逐渐减少,而δ波增多.结论癫痫手术用七氟烷维持麻醉,术中需行皮质脑电图监测时,将七氟烷含量维持于0.7~1.3 MAC较为适宜,以保证癫痫源灶准确的定位及手术切除范围.
    咪达唑仑和丙泊酚用于全身麻醉效果的比较
    郑增旺;王克杰
    2006, 27(3):  386-388. 
    摘要 ( 827 )   PDF (173KB) ( 3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比较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单独或联合用药对全麻诱导及维持的效果、麻醉恢复特性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90例全麻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A组:麻醉诱导:咪达唑仑0.2 mg·kg-1,麻醉维持:咪达唑仑0.15 mg·kg-1·h;B组:麻醉诱导:丙泊酚1~2 mg·kg-1,麻醉维持:丙泊酚2~4 mg·kg-1·h;C组:麻醉诱导:咪达唑仑0.1 mg·kg-1和丙泊酚0.5 mg·kg-1,麻醉维持:咪达唑仑0.1 mg·kg-1·h-1和丙泊酚1~2 mg·kg-1·h-1.各组病例均附加静注芬太尼1~3μg·kg-1及同时吸入异氟醚1%~1.5%,并用适量维库溴铵维持肌肉松弛,行机械通气.结果比较各组不同时相与麻醉前SBP、DBP、HR、SpO2的变化显示,C组SBP、DBP在插管后及拔管前后较麻醉前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从术毕到病人睁眼的苏醒时间,A组为(34.44±12.35)min,B组为(6.56±5.74)min,C组为(14.64±9.50)min,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21,P=0.000).苏醒期出现躁动者A组为20%(6/30),B组为30%(9/30),C组为16.67%(5/30).结论咪达唑仑和丙泊酚联合用于麻醉诱导和维持,可以发挥各自的特点与优势,使麻醉诱导及苏醒恢复期更加平稳,各种不良反应更趋缓和.
    神经导航技术在大脑前动脉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
    隋大立;王硕;赵继宗
    2006, 27(3):  389-390. 
    摘要 ( 580 )   PDF (122KB) ( 2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系统在大脑前动脉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12例大脑前动脉动脉瘤手术中,应用美国枢法莫-丹历公司的StealthStation导航系统进行病灶定位.结果成功夹闭大脑前动脉动脉瘤12例,效果满意,无手术死亡者,无其他手术并发症.结论应用神经导航技术进行大脑前动脉动脉瘤的手术治疗,可以完成术中动脉瘤的精确定位和最佳手术入路的选择,可降低术中医源性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8例临床报道
    陈天宇;孙家邦
    2006, 27(3):  391-394. 
    摘要 ( 538 )   PDF (1283KB) ( 3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措施和预后.方法对宣武医院自1980年4月至2005年7月收治的8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平均年龄为24.5岁的女性患者中,4例因触及上腹部包块就诊,2例有腹胀症状,2例无症状.B超发现胰腺低回声实性或囊实性占位.CT发现胰腺低密度占位性病变,增强扫描肿瘤周边或实质内出现不规则强化.血清肿瘤标志物均为阴性.肿瘤位于胰头5例,胰体尾部3例.肿瘤的平均直径为6.2cm(4~8 cm).5例行Whipple手术,3例行胰体尾切除术,术后未进行放、化疗.8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7.25年(3~25年),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好发于青年女性.手术切除可治愈,预后良好.
    颅内生殖细胞瘤诊断性放疗剂量的初步探讨
    邱晓光;罗世祺;马振宇;张玉琪;甲戈;王明明;李守巍
    2006, 27(3):  395-396. 
    摘要 ( 545 )   PDF (374KB) ( 5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颅内生殖细胞瘤诊断性放疗最低有效剂量,减少患者的无谓照射.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放疗证实的生殖细胞瘤患者75例共104个病灶(其中单发病灶者51例,2个病灶者19例,3个病灶者5例),观察应用10 Gy和20 Gy的照射剂量时,病灶反应数目的 变化.结果 2种实验性放射疗法剂量对肿瘤病灶数目的 影响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在颅内生殖细胞瘤的诊断性放射疗法中,10 Gy可作为排除部分非生殖细胞瘤的初步剂量.
    骨形态发生蛋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合材料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潘海涛;林欣;宋磊
    2006, 27(3):  397-399. 
    摘要 ( 649 )   PDF (416KB) ( 3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复合材料在关节软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作用,为内源性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选用兔作为实验动物造成双侧股骨髁间窝全层软骨缺损,分别采用不同的材料(rhBMP2/PVP组、bFGF/PVP组、rhBMP2/bFGF/PVP组、PVP组)进行缺损修复,光镜及电镜下观察修复效果.结果术后8周rhBMP2/bFGF/PVP组软骨缺损已基本修复,12周时软骨修复更加光滑、完整.其余组软骨缺损修复效果不如rhBMP2/bFGF/PVP组.结论 BMP具有诱导形成软骨的活性,与bFGF的复合物能增强软骨细胞增生,较单独应用BMP效果好,是生物学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良好材料.
    妊娠合并颅脑外科疾病11例临床分析
    邢风玲;冯力民;贾晓芳
    2006, 27(3):  400-401. 
    摘要 ( 758 )   PDF (123KB) ( 2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妊娠合并颅脑外科疾病的临床特点及其对母婴的影响,探讨合并颅脑外科疾病孕妇的妊娠结局.方法对1990年1月至2005年5月,11例妊娠期颅脑外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妊娠合并颅脑外科疾病孕产妇死亡5例,存活6例;新生儿存活4例.结论妊娠可能促使瘤体生长或破裂,开颅手术同时应及时结束妊娠,分娩以剖宫产为宜,尽量同时行绝育术.不宜采取母乳喂养.
    多普勒超声对妊娠自然终止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
    钱敏;张丹;马玉庆
    2006, 27(3):  402-405. 
    摘要 ( 787 )   PDF (252KB) ( 3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应用多普勒超声评价妊娠自然终止患者子宫动脉和卵巢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选择在北京妇产医院就诊的273名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其中正常早期妊娠者156例,自然妊娠终止患者117例(胚胎停止发育52例,无胚胎妊娠65例).应用经腹超声测量孕妇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和卵巢动脉,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妊娠自然终止患者优势侧和非优势侧子宫动脉的搏动指数(pulse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t index,RI)、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与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比值(ratio between the peak of systolic velocity and the end of diastolic velocity S/D)测量值均明显低于正常早期妊娠妇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胚胎停止发育和无胚胎妊娠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卵巢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在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动脉上行支的PI、RI值可用来辅助判断妊娠是否终止,当优势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的PI、RI值明显减低时(PI<1.80,RI<0.77),提示妊娠终止的可能性极大.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凉血活血汤治疗前后外周血VEGF含量的测定
    金力;蔡念宁;王萍
    2006, 27(3):  405-407. 
    摘要 ( 958 )   PDF (421KB) ( 2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中药凉血活血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45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热型)患者口服中药凉血活血汤前后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果中药治疗前银屑病患者血清中VEGF质量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中药治疗2周后银屑病患者血清中VEGF质量浓度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治疗4周后银屑病患者血清中VEGF进一步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凉血活血汤能够降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VEGF质量浓度,抑制血管新生可能是中药凉血活血汤治疗血热型银屑病的机制之一.
    幽门螺杆菌临床常用检测方法的比较
    王玉兰;吴燕川;沙中芬
    2006, 27(3):  408-409. 
    摘要 ( 527 )   PDF (133KB) ( 3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对几种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进行比较,为临床提供一种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最佳方案.方法在胃窦大弯侧近幽门2 cm处取活组织并抽血2 mL,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法、组织染色法、13C-尿素呼气试验、ELISA法进行幽门螺杆菌测定.结果快速尿素酶试验法、组织银染法、13C-尿素呼气试验、ELISA法的灵敏度分别为84.6%、95.6%、97.8%、89.0%,特异性分别为77.2%、78.9%、88.2%、75.6%.结论 4种方法中以13C-尿素呼气试验灵敏性和特异性最高.快速尿素酶法简单、易行、价廉;组织学染色准确率较高;血清HP抗体测定和13C-尿素呼气试验为非侵入性,准确率也较高,患者依从性好.
    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特点
    卜力;李凌;李占江
    2006, 27(3):  410-413. 
    摘要 ( 759 )   PDF (203KB) ( 3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共观察43例老年抑郁症患者(老年组),并与45例非老年抑郁症患者(非老年组)进行比较.2组患者均符合DSM-Ⅳ诊断标准.分别评定HAMD、HAMA量表.结果老年组抑郁症状中激越和疑病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组躯体症状中心血管系统症状所占比例最大,且显著高于非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老年组胃肠道症状所占比例最大;老年组躯体性焦虑、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和睡眠障碍的严重程度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老年抑郁症除具备一般抑郁症的典型症状外,疑病性、激越性、隐匿性即躯体症状化、抑郁症性假性痴呆即可逆性的认知功能障碍等为其独特之处.
    第二产程胎心监护异常与新生儿预后的关系
    赵友萍;周琦;黄醒华
    2006, 27(3):  414-417. 
    摘要 ( 532 )   PDF (199KB) ( 3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第二产程胎心监护异常与新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妇产医院2004年1月至12月,分娩的109例窒息新生儿第二产程的胎心监护情况.结果 109例窒息新生儿中轻度窒息97例,重度窒息12例.胎心监护异常图形为:轻度可变减速(mild VD)20例,中度可变减速(medium VD)28例,重度可变减速(severe VD)15例,晚期减速(LD)1例,可变减速伴终末减速(VD with TDr)9例,重度心动过缓(marked bradycardia)16例,轻度可变减速伴延长减速(mild VD withPD)15例,中重度可变减速伴延长减速(medium-severeVD with PD)5例.结论胎心监护异常与新生儿窒息有明显的关系(P<0.01),有条件时在第二产程应对胎心进行监护.
    短篇
    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1例报告
    张世杰;贾翠宇
    2006, 27(3):  418-418. 
    摘要 ( 409 )   PDF (474KB) ( 2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输尿管下段梗阻误诊为卵巢囊肿1例
    彭雪冰
    2006, 27(3):  419-419. 
    摘要 ( 421 )   PDF (66KB) ( 2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人体蠕形螨病原学检查的研究进展
    黄松;杨雅平
    2006, 27(3):  420-422. 
    摘要 ( 504 )   PDF (165KB) ( 3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了解人体蠕形螨病原的检查方法。分别比较检查方法、检查时间、检查部位、检查次数、胶带因素、温度因素及其他各因素对蠕形螨检出率的影响。综合各文献资料发现,透明胶带法适用于流行病学调查;挤粘法、挤刮法和刮脂法适合门诊临床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