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5年 第26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5-02-24
    其他
    创国内一流大学 办医学学术名刊
    王晓民
    2005, 26(1):  0-0. 
    摘要 ( 430 )   PDF (392KB) ( 1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是以反映首都医科大学及附属教学医院科研、教学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创刊25年来, 在展示首医大系统的科研、教学成果、推动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发现培养人才、促进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迄今共刊出论文2930篇, 多年来一直被CA、PЖ等国际性文献检索系统及国内10多家全国性文献检索机构收录。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第七届编辑委员会
    2005, 26(1):  0-0. 
    摘要 ( 149 )   PDF (244KB) ( 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次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第26卷第1期目次
    2005, 26(1):  0-0. 
    摘要 ( 160 )   PDF (976KB) ( 1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专题报道
    从药学教育看我院的科研创新
    王秀兰;彭师奇
    2005, 26(1):  1-3. 
    摘要 ( 382 )   PDF (191KB) ( 1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疾病防控的战略延伸和预防药学
    杨晓达;王夔
    2005, 26(1):  3-6. 
    摘要 ( 482 )   PDF (409KB) ( 1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Pharmacy Education in Canada
    Cui Guohui;Wang Lili
    2005, 26(1):  7-8. 
    摘要 ( 382 )   PDF (195KB) ( 1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Delivery Systems in Gene Therapy
    Liu Hu;Anas El-Aneed;Cui Guohui
    2005, 26(1):  9-20. 
    摘要 ( 364 )   PDF (533KB) ( 3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Hybrid Materials of Polymer Gels with Surfactants
    Hu Yan;Kaoru Tsujii
    2005, 26(1):  21-32. 
    摘要 ( 416 )   PDF (1687KB) ( 2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血栓和骨质疏松为靶的伪肽研究进展
    魏欣;王威威;崔国辉;赵明;王超;彭师奇
    2005, 26(1):  33-36. 
    摘要 ( 420 )   PDF (216KB) ( 2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淫羊藿黄酮苷及其代谢产物调控骨代谢的体外实验研究
    张天蓝;黄健;许善锦;王夔
    2005, 26(1):  37-37. 
    摘要 ( 453 )   PDF (314KB) ( 1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淫羊藿黄酮苷及其代谢产物对骨形成和骨吸收的调控作用, 利用酶水解法和酸水解法分别制备了淫羊藿黄酮苷的2种代谢产物。采用鼠颅盖骨机械法分离和体外培养获得成骨细胞, 采用新生兔长干骨机械分离法获得破骨细胞, 采用VD3诱导鼠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破骨样的多核巨细胞。实验组培养液为10%胎牛血清+αMEM培养液+不同浓度淫羊藿黄酮苷及代谢产物, 对照组不加药。分别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和3H-TdR法检测成骨细胞的增生和碱性磷酸酶, 用骨钙素衡量成骨细胞的分化状态, 用Actin-ring染色观察破骨细胞形态变化, 用图像分析仪分析体外骨吸收陷窝面积, 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观察OCL的形成, 用RT-PCR法检测和破骨样细胞形成有关的分子机制。发现:淫羊藿黄酮苷及其代谢产物对大鼠成骨细胞的增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 并能够促进成骨细胞合成分泌碱性磷酸酶, 但对成骨细胞晚期分化指标骨钙素无显著作用。同时, 使破骨细胞Actin-ring回缩, 从而使骨吸收陷窝面积减少。

    3S-1,2,3,4-四氢-β-咔啉-3-羧酸的结构修饰和抗血栓活性研究
    薛宝玉;江蔚新;杨哲;赵明;彭师奇;王威威
    2005, 26(1):  38-38. 
    摘要 ( 546 )   PDF (247KB) ( 2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S-1, 2, 3, 4四氢β咔啉3羧酸(1)是来自我国南方蔬菜的具有抗血小板活性的吲哚生物碱, 在水和有机溶剂中都很难溶解。考虑到引入氨基酸可以改善某些水溶性差的化合物的生物利用度, 本研究对1进行氨基酸修饰。在H2SO4存在下L色氨酸与甲醛发生Pictet-Spengler缩合, 以95%收率生成1。1和Boc2O反应以76%收率生成3S-N-Boc-1, 2, 3, 4四氢β咔啉3羧酸(2)。2和L氨基酸甲酯偶联, 以90%~98%收率生成3S-N-Boc-1, 2, 3, 4四氢β咔啉3甲酰L氨基酸甲酯(3 a-n)。皂化后3 a-n以90%~98%收率转化为3S-N-Boc-1, 2, 3, 4四氢β咔啉3甲酰L氨基酸(4 a-n)。脱Boc以80%~95%收率生成3S-1, 2, 3, 4四氢β咔啉3甲酰L氨基酸(5 a-n)。体外和体内评价表明, 引入L氨基酸可以导致1的抗血栓活性发生不同的变化。例如引入酸性和刚性环侧链氨基酸, 1的抗血栓活性不增强, 引入疏水侧链氨基酸, 1的抗血栓活性适度增强, 引入碱性和杂环侧链氨基酸, 1的抗血栓活性明显增强。引入L氨基酸导致1的跨膜能力按与抗血栓活性相同的趋势变化。

    3,17-二氧代甾体的硝甲基化和硝乙基化研究
    薛宝玉;江蔚新;吴国锋;彭师奇;赵明
    2005, 26(1):  39-39. 
    摘要 ( 481 )   PDF (650KB) ( 2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雌二醇对肿瘤部位有特别的亲和力, 例如以雌二醇为载体苯丁酸氮芥就能够选择性地聚集在肿瘤部位并显示强抗肿瘤作用。在报道过的雌二醇载体中1-甲基-3-羟基-1, 3, 5(10), 9(11)-雌甾四烯-17-酮(1)的特点是对肿瘤部位的亲和力高和雌激素活性低。为了满足对雌二醇载体的需求, 通过11-α-羟基雄甾-1, 4-二烯-3, 17-二酮(2)和雄甾-1, 4, 9(11)-三烯-3, 17-二酮(3)的硝甲基化和硝乙基化制备重要的雌二醇载体。用乙二胺作催化剂回流2和硝基甲烷, 使硝甲基化选择性地发生在17位羰基以60%收率生成11α-羟基-17-硝基甲烯雄甾-1, 4-二烯-3-酮, 3位羰基不参与反应。采用相同的操作使2和硝基乙烷以23%收率生成11α, 17β-二羟基-17α-乙基雄甾-1, 4, 8(14)三烯-3-酮, 3和17位羰基都不参与反应。在对甲苯磺酰氯存在下使2以94%收率转化为11α-对甲苯磺酰氧基雄甾-1, 4-二烯-3, 17-二酮(4)。90℃在醋酸钾和醋酐存在下使4发生消除反应, 以80%收率生成3。发现3和硝基甲烷回流, 期间蒸去至少10%硝基甲烷, 残留物再用乙二胺处理, 然后回流1h可以以96%收率得到1。

    衰老小鼠脑片神经元内钙平衡与线粒体状态研究
    熊杰
    2005, 26(1):  40-40. 
    摘要 ( 421 )   PDF (74KB) ( 1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细胞内钙稳态的变化被认为是年龄依赖性神经元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不太清楚的是在神经元内钙平衡当中, 哪些与年龄相关联的变化是最基本的, 这些内钙平衡的改变在衰老神经元的生理过程中是最初发生的还是继发于其他变化的结果?用最接近生理状态的体外样本, 由不同年龄组动物(11月龄至23月龄)获得的小鼠小脑矢状切片, 对细胞内游离钙和线粒体膜电位同时进行了实时测定。以作用时间为15s的短暂谷氨酸、KA或NMDA刺激来激发细胞内钙信号。对于衰老神经元而言, 其静息态细胞内钙水平没有变化, 而神经元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实验发现大部分内钙平衡的改变发生在衰老神经元接受到较高水平的外来刺激的条件下, 而其中最明显的变化是内钙恢复速度降低, 与此同时有神经元线粒体膜电位复极时间的延长。在神经元线粒体功能状态与内钙水平之间存在的明显相关性表明:神经元内钙平衡的变化继发于线粒体功能的降低。

    二取代咪唑啉的合成和NO清除活性研究
    张桂娟;江蔚新;李铮;赵明;彭师;王超
    2005, 26(1):  41-41. 
    摘要 ( 456 )   PDF (312KB) ( 1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具有清除NO能力使得咪唑啉成为治疗NO引起的各种疾病的有前途的药物。为了确定优秀咪唑啉类NO清除剂的结构, 合成了2-烷基、2-杂环基和2-取代苯基咪唑啉, 评价了它们的NO清除活性。在Br2和NaOH存在下2-硝基丙烷顺利地转化为二叔丁基双羟胺(1), 总收率40%。1和对应的醛缩合得到2取代-1, 3-二羟基4, 4, 5, 5-四甲基咪唑啉2a-h, 收率分别为53%、69%、83%、73%、69%、85%、51%和63%。用PbO2作为氧化剂2a-h转化为对应的咪唑啉3ah, 收率分别为99%、38%、88%、83%、79%、80%、52%和73%。在ESR实验中3a-h给出典型的NO自由基谱, 表明它们是化学稳定的NO自由基。在血管条实验中3a-h剂量依赖性和2位取代基依赖性地抑制乙酰胆碱诱导的血管舒张作用。依据在本文合成的化合物中2-取代苯基咪唑啉具有最好的NO清除活性和最高的化学稳定性, 认为2-取代苯基咪唑啉可以作为咪唑啉类NO清除剂的先导结构。

    P6A及类似物修饰的咪唑啉的合成、自由基清除和溶栓活性研究
    张桂娟;江蔚新;刘俊岭;赵明;彭师奇;张建伟
    2005, 26(1):  42-42. 
    摘要 ( 498 )   PDF (271KB) ( 2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NO与缺血及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损伤之间的相关性, 以及缺血性脑损伤和缺血再灌注性脑损伤与血栓形成及血栓溶解之间的相关性, 使得在药物设计中综合考虑自由基清除和溶栓变得十分重要。考虑到咪唑啉在清除自由基方面的特殊能力以及寡肽(ARPAK、GRPAK和QRPAK)的确切溶栓能力, 通过6步反应以27%的总收率把[1-(1', 3'二氧4', 4', 5', 5'-四甲基咪唑啉-2-基)苯基-4-基]氧乙酸(1)引入到ARPAK、GRPAK和QRPAK的N端, 制备了ARPAK、GRPAK和QRPAK修饰的咪唑啉2a-c。ESR测定表明2a-c给出与1一样的谱图, 是稳定的自由基。体外自由基清除实验、体外优球蛋白溶解实验和体内血栓溶解实验表明这种化学组合确实可以实现活性组合。例如作为H2O2清除剂2a-c和1的EC50分别为98.1、95.4、94.2和100.0μmol/L。作为·OH清除剂2a-c和1的EC50分别为98.1、95.4、94.2和100.0μmol/L。作为NO清除剂2a-c和1的EC50分别为89.1、92.3、91.8和91.2μmol/L。与1相比大多数情况下自由基清除活性都呈增加趋势。给予10.0μmol/L 2a-c、1、UK和NS后血栓减重分别为(19.91±3.59)mg、(19.70±3.76)mg、(28.85±3.80)mg、(15.89±2.53)mg、(25.40±2.50)mg和(15.11±3.70)mg。给予10.0μmol/L ARPAK、GRPAK和QRPAK后血栓减重分别为(18.54±3.28)mg、(21.17±3.06)mg和(25.82±2.15)mg。可见,采用本研究的策略可以在药物设计中综合考虑自由基清除和溶栓2种治疗需求。

    五味子和甘草对大鼠肝药酶的诱导作用导致利多卡因药动学的改变
    唐静成;张锦楠;李亚伟
    2005, 26(1):  43-43. 
    摘要 ( 532 )   PDF (490KB) ( 2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过大鼠的体外和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探讨了五味子和甘草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雄性SD大鼠口服6d五味子或甘草水煎液, 剂量为生药1g或3g/kg, 空白对照和阳性对照分别给予蒸馏水和苯巴比妥钠(0.12g/kg), 制备各给药组肝微粒体并测定P450水平。以利多卡因为探针药物, 以给予五味子、甘草或苯巴比妥钠6d的大鼠肝微粒体研究其体外代谢速率;在体内药代动力学的研究中, 大鼠先口服6d五味子、甘草或苯巴比妥钠, 第7天静脉给予利多卡因(10mg/kg), 测定血浆和尿液中利多卡因的浓度, 计算出药动学参数。结果:五味子组和甘草组大鼠P450水的平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 P450水平与剂量和时间呈相关性。第6天, 与空白对照的P450水平(0.695μmol/g)相比, 五味子组、甘草组和苯巴比妥钠组分别增加了58%、91%和270%。在服用了五味子、甘草和苯巴比妥钠的大鼠肝微粒体中利多卡因的代谢速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 而体内的药动学参数也明显改变。在五味子组和甘草组中, 利多卡因的半衰期分别缩短了28%和39%, 总清除率增加了76%和59%。表明五味子和甘草对P450同工酶具有诱导作用。因此, 当其他药物与五味子或甘草合用时, 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将会受到影响。

    LC-MS法测定人血浆中盐酸莫索尼定的浓度及其制剂的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
    魏欣
    2005, 26(1):  44-44. 
    摘要 ( 584 )   PDF (84KB) ( 2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盐酸莫索尼定(Moxonidinehydrochloride)为第二代中枢抗高血压药物, 它主要作用于延髓外侧头端的I1咪唑啉受体, 通过抑制外周交感神经活性而产生降压作用。本研究建立了测定人血浆中莫索尼定的LCMS方法, 操作简便, 灵敏度高, 线性范围0.01976~9.88μg/L。实验结果表明方法学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通过测定血浆中盐酸莫索尼定的浓度, 观察受试和参比的2种制剂的血药浓度经时过程, 估算相应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2种盐酸莫索尼定制剂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相近。其cmax、AUC0-τ、AUC0-∞经对数转换后先进行方差分析, 再进行双单侧t检验。双单侧t检验结果表明:2种制剂的上述3个参数生物等效, tmax经非参数法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 因此受试和参比制剂生物等效。

    复方氯雷他定缓释片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魏欣
    2005, 26(1):  45-45. 
    摘要 ( 613 )   PDF (230KB) ( 2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复方氯雷他定(loratadine/pseudoephedrine)缓释片是治疗感冒引起的上呼吸道症状及过敏性鼻炎的药物, 规格为每片含氯雷他定5mg和硫酸伪麻黄碱120mg。本研究建立了同时测定血浆中伪麻黄碱、氯雷他定及代谢物浓度的方法。该方法可用于研究健康受试者口服复方氯雷他定制剂后伪麻黄碱、氯雷他定及其代谢物的体内经时过程, 为新药开发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和指导。

    表面活性剂亲水链及电荷对海豹油脂肪乳物理稳定性的影响
    崔国辉;Wang L;Davis P J;Kara M;Liu H
    2005, 26(1):  46-46. 
    摘要 ( 467 )   PDF (132KB) ( 2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富含ω-3不饱和脂肪酸的海豹油为主要原料, 研究不同表面活性剂对所制备脂肪乳的物理稳定性的影响, 结果如下:1)表面活性剂的亲水链中PEG的比例不同, 其稳定性有很大区别, 以Croda系列产品为例, 在表面活性剂的质量分数为2.5%, 海豹油为10%, 乳剂的粒径范围在240~270nm时, Croda-RX40的效果最好。2)乳粒表面带不同电荷、不同电量对其稳定性影响不同。加入带负电的sinicLS-30, 质量分数在0.25%~0.5%范围内, 对其表面所带电荷及电量影响不大, 因此对其稳定性没有明显影响。加入带正电的Behenyl TMS, 在同样含量范围内, 对乳粒的带电及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 乳粒表面所带正电值迅速下降, 导致乳液破坏, 电镜下观察可见乳粒聚合。其原因为脂肪不断水解释放脂肪酸, 脂肪酸部分电离带有负电荷, 作用于Behenyl TMS。pH值测定显示, 乳液的pH的降低与乳粒电量的下降呈正相关, 证实了上述结果。此外, 无论乳粒带何种电荷, 其Zeta-电位(表面所带电量)均要求在20mV以上。低于此值, 粒子间的排斥力将无法克服由粒子热运动引起的聚合作用, 导致乳液破坏。

    毛细管电色谱高速分析用的固定相制备
    杨昌华;徐秉玖
    2005, 26(1):  47-47. 
    摘要 ( 506 )   PDF (199KB) ( 1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制备了次微米粒径的、适用于制备毛细管电色谱柱使用的键合相固定相, 制备过程为以solgel方法从四乙氧基及乙烯基三乙氧基取代硅烷混合物出发, 得到键合了乙烯基的无机有机杂合体硅胶颗粒, 利用这种基质进一步制得将带有甲氧基取代基的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交联键合相包覆的固定相。将所制得的固定相填充进0.32mm内径的毛细管中, 对所制得的毛细柱作性能检查时, 发现在这种固定相上, 所获得的分析速度比以前所获得的高数倍。在类似的、但其上包覆的是不带甲氧基的苯乙烯聚合物、称为“正常”的同类固定相上, 尽管所加的电压为15kV, 在3.9min的时间内不保留的组分硫脲才流出色谱柱, 苯、甲苯和萘分别在4.9、5.1和6.32min时流出。而在包覆了含甲氧基苯乙烯聚合物的固定相上, 所采用的是低得多的电压(7.5kV), 但在长度一样的柱上各组分在不到1min的时间内就全都出峰了(硫脲、苯、甲苯和萘的保留时间分别为0.53、0.62、0.69和0.79min;所以这种高速分析用的毛细管电色谱固定相可以提供高数倍的分析速度(上述的4种溶质在2种不同的固定相填成的柱上保留时间之比分别为7.3、7.9、7.4和8.0)。在包覆了含甲氧基苯乙烯聚合物的固定相上可以在远远低于“常规”的电场强度下导致较大的电渗

    论著·基础研究
    PD98059对11,12-EET及缺血预处置大鼠心功能保护作用的影响
    王红霞;曾翔俊;闫丽;芦玲巧;张立克
    2005, 26(1):  48-50. 
    摘要 ( 513 )   PDF (755KB) ( 2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观察PD98059对给予11, 12-EET或缺血预处置在体大鼠再灌注心功能的影响, 了解磷酸化ERK1/ERK2的表达在上述心脏保护中的作用, 使用雄性Wistar大鼠, 通过结扎(60min)和松开(30min)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复制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缺血5min, 再灌注5min 2次造成缺血预处置;6.24×10-8mol/L 11, 12-EET通过静脉给予。计算机记录再灌注过程中心功能的变化;实验结束时取心肌采用WesternBlot法测定ERK1/ERK2的表达。结果显示:再灌注30min, I/R组的+dp/dtmax(收缩期左心室内压上升的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舒张期左心室内压下降的最大变化速率)和LVDP(左心室发展压)均显著低于SI+I/R组和EET+I/R组(P<0.05);SI+I/R+PD组的+dp/dtmax、-dp/dtmax及LVDP均明显低于SI+I/R组(P<0.05), EET+I/R+PD组的+dp/dtmax、-dp/dtmax及LVDP明显低于EET+I/R组(P<0.05)。研究表明:6.24×10-8mol/L11, 12EET及缺血预处置均有保护心功能的作用;这种保护作用通过激活缺血/再灌注时ERK1/ERK2的表达而实现。

    17β-雌二醇及植物雌激素α-玉米赤霉醇致去卵巢大鼠子宫增大作用的比较
    王雯;杨慧;王红霞;张立克
    2005, 26(1):  51-54. 
    摘要 ( 438 )   PDF (552KB) ( 2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观察植物雌激素α-玉米赤霉醇(ZAL)对去卵巢大鼠子宫增大的影响, 并对其与雌二醇的作用进行比较分析, 建立大鼠去卵巢模型, 分别补充17β-雌二醇(E2)或ZAL(1mg/kg, 3d注射1次, 共35d)。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浆雌二醇质量浓度;分离子宫, 计算子宫质量(g)/体质量(kg)的比值, 制作子宫病理切片。发现:去卵巢+补充17β-雌二醇组的血浆雌二醇质量浓度较单纯去卵巢组明显升高, 去卵巢+补充ZAL组的血浆雌二醇质量浓度明显低于去卵巢+补充17β-雌二醇组;ZAL对子宫增大的影响很弱(子宫质量(g)/体质量(kg)=0.66), 明显低于17β-雌二醇〔子宫质量(g)/体质量(kg)=1.96〕;镜下见17β-雌二醇组大鼠子宫内膜出现显著囊性增生, 而ZAL组未见增生性病变。以上结果表明ZAL对子宫的刺激很小, 明显优于17β-雌二醇, 可能作为一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而发挥作用。

    短篇
    足月分娩胎盘完全粘连1例
    谷晔红;张秀荣
    2005, 26(1):  54-54. 
    摘要 ( 472 )   PDF (194KB) ( 1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著·基础研究
    人脐带血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实验研究
    季凤清;孙海梅;曾晓蓓;李宝红;张华;王秀琴;杨慧;鲁玲玲;赵春礼
    2005, 26(1):  55-58. 
    摘要 ( 621 )   PDF (221KB) ( 2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人脐带血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可行性, 无菌条件下采集正常人脐血50~100mL置于加有抗凝剂的采血袋中, 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进行培养, 并加入细胞因子加以诱导分化, 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脐血单个核细胞能在体外培养中增生分化和表达干细胞特异性抗原神经巢蛋白(nestin), 并最终分化为神经元样和神经胶质样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可见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胶质原性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原表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协同作用对脐血细胞的分化有促进作用。提示:脐血单个核细胞具有增生和分化潜能, 可分化为神经元样及神经胶质细胞样细胞, 可以作为神经细胞的种子细胞。

    高压氧对短暂前脑缺血小鼠海马半胱天冬酶-3表达的影响
    刘天会;陈瑞
    2005, 26(1):  59-62. 
    摘要 ( 642 )   PDF (1320KB) ( 1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通过测定缺血再灌注时半胱天冬酶-3(caspase-3)的表达以及高压氧对表达的影响, 从细胞凋亡的角度探讨高压氧治疗脑缺血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将C57BL/6N小鼠分为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及缺血再灌注加高压氧治疗组(HBO组), 后2组夹闭双侧颈总动脉20min后再通血流, 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分别于再灌注6h、12h、24h和48h取海马。采用半定量反转录-PCR及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caspase-3在转录水平(mRNA)及翻译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各I/R组及HBO组海马中caspase-3 mRNA及酶原表达水平与假手术组相比均有明显升高,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I/R组与相应时相点HBO组caspase-3 mRNA及酶原表达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发caspase-3转录水平增加, 而且这是引起其酶原增加的主要原因;caspase-3介导的细胞凋亡参与了缺血再灌注损伤;本实验中所采用的HBO治疗方案对caspase-3转录及酶原水平无明显作用。

    论著·临床研究
    应用基因表达谱技术研究人脑动脉瘤细胞信号传导相关基因
    杨雷;赵继宗;王硕;张东;赵元立;董建令
    2005, 26(1):  63-66. 
    摘要 ( 595 )   PDF (528KB) ( 2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基因芯片分析人脑动脉瘤基因表达谱, 分析细胞信号传导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提取4例人脑动脉瘤标本及作为正常对照的人颅底动脉环标本总RNA、mRNA, 进行线性扩增, 通过逆转录的方法标记、制成cDNA探针, 探针与8464点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 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 分析比较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在8464条基因中, 有15条细胞信号传导相关基因表达有显著差异, 其中表达上调13条, 表达下调2条。提示:差异表达的细胞信号传导相关基因及其参与的病理过程与脑动脉瘤的病理发生有关。

    儿童烟雾病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分析
    晋强;李健;赵继宗
    2005, 26(1):  67-69. 
    摘要 ( 585 )   PDF (956KB) ( 2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天坛医院1986—2002年间收治的68例儿童烟雾病患者为样本, 分别采用4种术式治疗。应用统计学方法对4种术式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4种术式治疗儿童烟雾病疗效均可以接受。经统计学处理发现, 上述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对于确有较严重的缺血症状的患者, 宜选用安全、简便、创伤小的手术方式;同时还需进行烟雾病的病因学探索, 力求找到更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

    乙状窦后经内听道上嵴入路应用解剖学研究
    宫剑;于春江;关树森;王凤梅;陈菲
    2005, 26(1):  70-73. 
    摘要 ( 588 )   PDF (533KB) ( 2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乙状窦后经内听道上嵴入路切除后颅窝生长为主的Ⅱ型岩斜脑膜瘤进行了解剖学研究, 以期为其临床推广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10%甲醛固定的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10例、漂白的颅骨干标本10例, 模拟手术操作并对手术涉及的重要结构测量、拍照;手术前后共10例20侧标本进行CT岩骨薄层扫描, 并对重要结构进行测量。结果表明, 乙状窦后经内听道上嵴入路涉及的重要结构有岩静脉、内听动脉、内听道上嵴等;重要参数包括岩尖骨质最大磨除范围的前后径、横径。提示:乙状窦后经内听道上嵴入路通过后颅窝开颅磨除岩尖骨质, 切除肿瘤中颅窝部分, 适用于主体在后颅窝的Ⅱ型岩斜脑膜瘤, 特点是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性高。

    眶上额外侧锁孔入路治疗前颅窝底和鞍区肿瘤
    齐巍;张懋植;张伟;王磊;王嵘
    2005, 26(1):  74-76. 
    摘要 ( 567 )   PDF (638KB) ( 2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眶上额外侧锁孔入路切除前颅窝底和鞍区肿瘤的临床效果, 对39例采用眶上额外侧锁孔入路、36例传统经额下入路治疗的前颅窝底和鞍区肿瘤病例的临床结果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眶上额外侧锁孔入路与传统额下入路相比, 肿瘤切除程度、主要术后并发症和术后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但是锁孔入路手术创伤小, 术中出血少, 输血率低, 术后平均住院日缩短。提示:眶上额外侧锁孔入路治疗前颅窝底和鞍区肿瘤创伤小且疗效满意。

    大鼠脑出血模型血肿周围继发损害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
    赵性泉;王拥军;王春雪;周剑;王元身;姬蔓
    2005, 26(1):  77-80. 
    摘要 ( 723 )   PDF (354KB) ( 2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大鼠脑出血模型血肿周围组织HSP70、NF-κB、Bax和Bcl-2免疫组化研究, 探讨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继发性损害的可能机制。制备大鼠脑出血模型, 实验组分成1h、3h、12h、24h、48h、72h及7d7个小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分成3h、24h及72h3个小组, 在血肿周边区及同侧皮质区分别取脑组织行HSP70、NF-κB、Bax和Bcl-2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采用HP1000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计数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 并与生理盐水对照组进行比较。发现:实验组的HSP70和NF-κB在血肿侧术后72h表达达高峰(P<0.01);血肿侧各时间点HSP70和NF-κB阳性细胞数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Bcl-2在术后12h表达达高峰(P<0.01), 而Bax表达在24h达高峰(P<0.01), 二者的血肿侧阳性细胞数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提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HSP70、NF-κB、Bcl-2和Bax蛋白发生动态变化, 参与了血肿周围继发性损害的病理过程。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活化标志物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万云高;华琦;万岁桂;徐娟
    2005, 26(1):  81-83. 
    摘要 ( 942 )   PDF (279KB) ( 2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血小板活化指标血小板α颗粒糖蛋白CD62P、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 在冠心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规律, 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及全血单克隆抗体标记法, 检测66例住院ACS患者〔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AP)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的外周血中血小板糖蛋白CD62P、Pac1在治疗前后的表达;同期以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22例为对照组。结果:ACS组的CD62P、Pac1表达率治疗后明显降低(P<0.01), 且在治疗前后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ACS患者体内血小板处于高度活化状态, 血小板活化指标可作为冠心病病情监测的有效指标

    经皮穿刺冠状动脉介入疗法的非心脏并发症的诊治
    郭金成;华琦;刘力松;姚立云;李康;张学坤;万云高;张立新;张海滨
    2005, 26(1):  84-86. 
    摘要 ( 649 )   PDF (292KB) ( 2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的非心脏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对4435例次经股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发生的非心脏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非心脏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3%(57/4435), 其中穿刺部位严重外出血0.09%(4/4435), 腹膜后血肿0.02%(1/4435), 假性动脉瘤0.9%(40/4435), 肺动脉栓塞0.02%(1/4435), 紫趾综合征0.05%(2/4435), 股动脉夹层0.07%(3/4435), 股动脉穿孔0.02%(1/4435), 造影剂过敏性休克0.05%(2/4435), 脑卒中0.05%(2/4435), 股动脉血栓形成0.02%(1/4435)。仅死亡1例(肺动脉栓塞), 占0.02%(1/4435), 其余病例经处理未留后遗症。提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非心脏并发症并非少见, 如能及时发现、做出诊断并采取相应的处理, 一般预后良好。

    调脂治疗对血浆胰岛素水平的影响
    李红兵;武宝玉;刘微;谢荣荣
    2005, 26(1):  87-89. 
    摘要 ( 618 )   PDF (312KB) ( 1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讨调脂治疗对2型糖尿病病人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选择血糖、血压控制稳定并伴有脂代谢紊乱的2型糖尿病患者84例, 根据血脂异常的不同, 49例用辛伐他汀(商品名舒降之)治疗, 35例用非诺贝特(商品名力平之)治疗, 为期12周, 降糖、降压治疗维持不变。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体质量指数、腰臀围比、血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浆胰岛素及血清总胆固醇、总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结果:治疗后, 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三酰甘油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非诺贝特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后显著升高(P=0.037);空腹胰岛素显著下降(P<0.01)。辛伐他汀组和非诺贝特组治疗后的空腹胰岛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2型糖尿病病人通过有效的调脂治疗后, 胰岛素抵抗有所改善。

    40例植入性胎盘的回顾性分析
    周莉;吴连方
    2005, 26(1):  90-92. 
    摘要 ( 659 )   PDF (295KB) ( 3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引起胎盘植入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妇产医院1994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40例妊娠晚期胎盘植入病例, 探讨其发病因素及诊疗情况。结果:胎盘植入的发病率为0.099%(1:1011), 相关因素为前置胎盘、剖宫产、多次人流。40例中≥2次人流史30例(75%), 剖宫产11例(27.5%), 前置胎盘22例(55%), 胎盘完全植入和植入直径>5cm的出血率(>500mL)达62.5%。前置胎盘中86%发生大出血, 胎盘植入原子宫切口者5例, 出血量均>2000mL。结果提示:胎盘植入与前置胎盘、剖宫产史、多次人流史有关, 胎盘植入可造成产后大出血, 尤其以植入位于子宫切口处最为凶险。治疗方法除切除子宫外保守治疗亦相当重要。

    综述
    脑红蛋白与缺血性脑损伤
    陈秀莲;陈瑞
    2005, 26(1):  93-95. 
    摘要 ( 424 )   PDF (166KB) ( 1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氧是机体新陈代谢和维持生命的必要物质, 在与氧密切相关的运输和贮存这一生理过程中, 人们认识到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和肌红蛋白(myoglobin, Mb)的功能:Hb转运血液中的氧气, 而Mb则有助于肌肉内的氧气向线粒体内释放, 并储备氧以满足应激状态下的氧需求。
    雌孕激素受体在妇科领域的研究新进展
    郑萍;钱睿亚;李坚
    2005, 26(1):  96-98. 
    摘要 ( 403 )   PDF (282KB) ( 1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