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Rss服务
Email Alert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关于期刊
期刊简介
编委会
获奖情况
被收录情况
联系我们
作者中心
投稿须知
投稿简约
审稿中心
审稿须知
审稿流程
出版声明
开放获取声明
出版伦理声明
期刊浏览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阅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中心
作者授权书
单位介绍信
论文模板
参考文献格式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4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9-11-21
上一期
下一期
目录
2019年12月 第40卷 第6期 目次
2019, 40(6): 0-0.
摘要
(
92
)
PDF
(390KB) (
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超声新技术临床应用
超声造影技术在脑灌注成像中的应用及进展
程令刚, 何文
2019, 40(6): 813-817. doi:
10.3969/j.issn.1006-7795.2019.06.001
摘要
(
181
)
PDF
(1018KB) (
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脑组织灌注是评估脑组织微循环的常用指标,在卒中、癫痫、阿尔茨海默病及颅内占位性病变等的评价中都有重要应用,超声造影脑灌注成像具有实时、便捷、过敏反应少等优点,其相关研究日趋增多。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姜波, 罗渝昆, 张艳, 田晓琦, 张颖, 谢芳, 宋青, 唐杰
2019, 40(6): 818-823. doi:
10.3969/j.issn.1006-7795.2019.06.002
摘要
(
180
)
PDF
(1031KB) (
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ultrasound,US)及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特征和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在解放军总医院因超声可疑的单发性甲状腺结节而手术的患者,术前行常规二维超声检查及超声造影检查,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灶的超声、CEUS特征,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按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对PTC进行分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比较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在两组结节之间的差异。
结果
共纳入293个结节,所有结节手术病理均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其中LNM组134个,非LNM组159个;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常规超声指标中肿瘤最大径、结节回声、纵横比、肿瘤血流信号(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二维被膜外侵犯、超声可见可疑淋巴结,超声造影指标中增强程度、消退速度、造影被膜连续性等在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
P
<0.001)、年龄较小(
P
=0.008),常规超声指标中较大直径的肿瘤(
P
=0.017)、肿瘤彩色血流丰富(
P
=0.034),超声造影指标中被膜连续性中断(
P
=0.033)是其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的部分特征和PTC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可能在预测淋巴结的转移中起到一定作用。
颈动脉蹼的超声表现多样性与病理对照研究
宁彬, 张东, 王立淑, 金金, 甘雨洋, 宋海曼, 于腾飞, 何文
2019, 40(6): 824-828. doi:
10.3969/j.issn.1006-7795.2019.06.003
摘要
(
266
)
PDF
(6608KB) (
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与病理进行对照,观察并总结颈动脉蹼的长度、厚度、回声,凸向管腔内的走行方向及颈动脉蹼伴斑块或血栓形成的声像图特征等,减少漏诊及误诊。
方法
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拟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术前行超声检查。常规超声观察并记录颈动脉狭窄处声像图表现,明确是否存在颈动脉蹼,如存在颈动脉蹼样结构,观察其周围是否合并斑块及血栓形成,测量并记录颈动脉蹼回声、长度、厚度及走行方向,有无飘动,术后进行病理对照。
结果
146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术后病理证实颈动脉蹼19例,其中17例颈动脉蹼底部伴斑块形成,2例颈动脉蹼伴血栓形成,其中1例血栓完全阻塞管腔,1例致管腔狭窄。与病理进行对照,术前超声正确诊断颈动脉蹼伴斑块形成16例,颈动脉蹼伴血栓形成1例,术前1例误诊为斑块表面溃疡形成,1例颈动脉蹼伴血栓形成并完全阻塞管腔漏诊,超声诊断为颈内动脉闭塞,未发现颈动脉蹼结构。
结论
超声检查颈动脉蹼合并斑块或血栓形成准确率高,但需要高度认识本病及充分了解本病的大体标本及组织病理情况方能做出正确诊断。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与超声检出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骨侵蚀的相关性研究
李文雪, 刘芳, 朱家安, 刘芳, 陈征, 李殿城
2019, 40(6): 829-832. doi:
10.3969/j.issn.1006-7795.2019.06.004
摘要
(
136
)
PDF
(1537KB) (
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抗环瓜氨酸肽(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ACCP)抗体与超声检出的骨侵蚀的相关性。
方法
对符合1987年RA分类标准的RA患者的双侧腕关节、第1~5掌指关节及第2~3近节指间关节进行常规灰阶超声和能量多普勒(power Doppler,PD)超声检查,观察关节骨侵蚀、滑膜增厚及PD血流信号情况,分析ACCP抗体阳性和阴性患者的骨侵蚀、滑膜增厚、PD血流信号评分之间的差异,并探讨ACCP、病程与骨侵蚀的关系。
结果
RA患者101例,其中女性81例,ACCP抗体阳性患者75例,ACCP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的骨侵蚀总评分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9),而滑膜增厚及PD血流信号总评分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病程>3年的患者中,ACCP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的骨侵蚀总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结论
ACCP抗体阳性、病程>3年的RA患者有较高的骨侵蚀评分。
一种半导体聚合物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光声成像效果分析
刘娟, 胡敏霞, 任伟, 马腾, 朱强, 赵汉学
2019, 40(6): 833-837. doi:
10.3969/j.issn.1006-7795.2019.06.005
摘要
(
152
)
PDF
(3641KB) (
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制备一种半导体聚合物纳米粒(semiconductor polymer nanoparticles,SPNs),研究其光声成像能力。
方法
以2,6-[4,4-双-(2-乙基己基)-4H-环戊(2,1-b;3,4-b’)双噻吩]-交替-4,7-(2,1,3-苯并噻二唑)[Poly (cyclopentadithiophene-alt-benzothiadiazole),PCPDTBT]为聚合物,利用纳米沉淀法制备光声成像纳米粒,对其表征及生物安全性进行评价,体内观察其光声成像能力。
结果
制备的SPNs平均粒径为(61±3) nm,平均电位为(-38±2) mV;体外细胞毒性实验,对HeLa细胞的相对活力无明显影响;在680 nm激光辐照下,体内增强了荷瘤裸鼠4T1肿瘤光声信号。
结论
本试验所制备的SPNs具有粒径较小、安全、稳定,在鼠肿瘤模型应用中获得较强的光声信号。
妊娠中期胎儿心轴角度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
苏芳菲, 王晶晶, 阴赪宏, 岳文涛, 吴青青
2019, 40(6): 838-841. doi:
10.3969/j.issn.1006-7795.2019.06.006
摘要
(
181
)
PDF
(2382KB) (
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测量胎儿心脏角度,探讨妊娠中期胎儿心轴角度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efects,CHD)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建档并进行规范化产前超声筛查的胎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病例组52例,对照组104例。按照国际妇产超声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ltrasound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ISUOG)指南标准,在胎儿四腔心切面测量胎儿心轴角度。
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孕妇年龄及胎儿胎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1.825、-0.928,
P
>0.05)。病例组心轴角度为50.03°±24.02°,对照组心轴角度为42.64°±6.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病例组心轴异常所占比例为30.77%(16/52),对照组心轴异常所占比例为0.96%(1/1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心轴角度异常的胎儿发生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增加了近45倍,表明胎儿心轴角度异常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十分密切。
结论
胎儿心轴异常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密切相关,当超声筛查发现心轴异常时,应更加注意胎儿心脏的检查。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后左心房功能
王雨萌, 何文, 杜丽娟, 付强, 张惠琴, 黄文燕, 李元子
2019, 40(6): 842-845. doi:
10.3969/j.issn.1006-7795.2019.06.007
摘要
(
196
)
PDF
(4182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two-dimensional speckle-tracking imaging,2D-STI)评估介入治疗对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患者左房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确诊、拟行介入封堵术的卵圆孔未闭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及术后1 d、术后1个月行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存储图像,应用STI技术描记获取左房应变-时间曲线。测量储器阶段、管道阶段及泵阶段的左房整体纵向应变值,应用配对样本
t
检验,对术后1 d、术后1个月与术前1 d左房各阶段整体纵向应变值间的差异性进行比较。
结果
术后1 d左房储器阶段、管道阶段及泵阶段的整体纵向应变值均较术前明显降低(
P
<0.05)。术后1个月随访到的35例患者左房各阶段整体纵向应变值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卵圆孔未闭封堵治疗对左房机械功能会产生一过性影响,术后1个月内需密切关注。
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治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术后病理升级的特征分析
黄文阳, 郑晓娟, 蒋英, 王淑珍
2019, 40(6): 846-850. doi:
10.3969/j.issn.1006-7795.2019.06.008
摘要
(
182
)
PDF
(1038KB) (
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诊断性刮宫病理结果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AH)患者子宫切除术后病理升级为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a)的高危因素和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
分析2002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因诊断性刮宫病理提示AH而行全子宫切除术的16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全子宫切除术后的病理结果分为ECa组(74例)和AH组(92例),分析两组的临床特征,术后病理升级的高危因素。以同期诊断性刮宫病理为ECa而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325例)为对照组,分析术后病理升级ECa患者的病理特征。
结果
166例纳入患者中子宫切除术后病理升级发生率44.58%(74/16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绝经、异常出血时间长、子宫内膜厚、未采用宫腔镜是术后病理升级的高危因素(
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子宫内膜厚是术后病理升级的高危因素,其中绝经后患者的高危因素包括高龄、延迟绝经和异常出血时间长(
P
<0.05)。术后病理升级的ECa均为子宫内膜样腺癌,91.89%(68/74)手术分期为Ia期,74.32%(55/74)病理分级为高分化。
结论
诊断性刮宫病理结果为AH的患者44.58%合并遗漏的ECa,子宫切除术后出现病理升级。高危因素包括:高龄、延迟绝经、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病程长、绝经前子宫内膜增厚明显、绝经后未使用宫腔镜直接进行诊断性刮宫。术后病理升级发现的ECa患者通常为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分化程度高、期别早,预后好。
子宫内膜取样器用于子宫内膜组织学诊断的可行性研究
蒋英, 翟妍, 王秋石, 时晓, 王淑珍
2019, 40(6): 851-856. doi:
10.3969/j.issn.1006-7795.2019.06.009
摘要
(
154
)
PDF
(5568KB) (
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取样器(简称取样器)用于子宫内膜组织学诊断的可行性。
方法
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的方法,通过与宫腔镜下诊断性刮宫比较,评价取样器获取子宫内膜组织及组织学诊断的可靠性、可信性和安全性。
结果
取样器和诊断性刮宫组获取子宫内膜标本的一致性良好(McNemar检验,
P
=0.791),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制片质量分级评价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
=0.188,
P
=0.910),两组子宫内膜组织学诊断符合率92.56%(137/148)(Kappa=0.870,
P
<0.001)。取样器取材失败率为12.08%(22/182),制片的失败率为3.16%(5/158),两组取材和制片总的病理诊断失败率分别15.93%(29/182)和14.28%(26/182)(
χ
2
=0.193,
P
=0.7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绝经后患者两组取材失败率均为28.99%(20/69),绝经前患者两组取材失败率分别为3.54%(4/113)和1.76%(2/113),两种器械取材均呈现绝经后子宫内膜组织获取率明显低于绝经前(取样器取材组
χ
2
=25.116,
P
<0.001;诊断性刮宫
χ
2
=32.928,
P
<0.001)。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子宫内膜厚度是取样器和诊断性刮宫失败的唯一独立危险因素。取样器取材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结论
子宫内膜取样器可以获取满意的子宫内膜标本,操作简单、患者疼痛感小,对于育龄期及大多数绝经后女性可替代大部分诊断性刮宫。
子宫体、乳腺双原发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王维, 张紫寒, 翟妍, 桑翠琴, 王淑珍
2019, 40(6): 857-862. doi:
10.3969/j.issn.1006-7795.2019.06.010
摘要
(
164
)
PDF
(1891KB)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子宫体、乳腺双原发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0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子宫体、乳腺双原发癌患者(双癌组)29例和子宫体恶性肿瘤患者(单癌组)319例的临床病理资料。
结果
双癌组合并糖尿病(
χ
2
=8.02,
P
=0.007)、肿瘤家族史(
χ
2
=31.76,
P
<0.001)及其他部位恶性肿瘤(
χ
2
=31.76,
P
<0.001)的比例显著高于单癌组,双癌组Ⅱ型子宫体恶性肿瘤(
χ
2
=5.52,
P
=0.030)及低分化癌(
χ
2
=8.39,
P
=0.020)的构成比明显高于单癌组。单癌组的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明显优于双癌组(Log-rank=6.75,
P
=0.011)。分层分析显示,在双癌组中,首发子宫体癌的双癌患者Ⅱ型子宫内膜癌的构成比明显高于首发乳腺癌组(58.33%
vs
11.76%,
χ
2
=6.882,
P
=0.014)。首发子宫体癌与首发乳腺癌的两癌发病间隔时间显著不同,前者的间隔时间明显缩短(
t
=2.23,
P
=0.028)。两组双原发癌间隔时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9.60,
P
=0.010)。
结论
合并乳腺癌的子宫体恶性肿瘤与子宫体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不同。乳腺癌后子宫体恶性肿瘤与子宫体恶性肿瘤术后发生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不同。
无不典型性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王淑珍, 刘文婷, 黄文阳, 张阳, 郑婧, 蒋英
2019, 40(6): 863-867. doi:
10.3969/j.issn.1006-7795.2019.06.011
摘要
(
242
)
PDF
(1015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无不典型性的子宫内膜增生(endometrial hyperplasia without atypia,EH)患者临床特征、不同治疗方法选择时机及预后分析。
方法
分析2011年6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因异常子宫出血行诊断性刮宫、病理诊断无不典型性的子宫内膜增生3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不同治疗选择对预后的影响。
结果
394例纳入患者依据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子宫内膜增生的分类,子宫内膜单纯增生组258例和子宫内膜复杂增生组136例。两组无妊娠史分别是10.85%(28/258)和19.12%(26/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初始治疗方式选择口服孕激素药物治疗分别占73.25%(189/258)和57.35%(78/136),子宫切除术占12.1%(31/258)和25%(35/136),两组治疗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初始孕激素口服治疗3~6个月后子宫内膜随诊显示对孕激素反应良好者两组分别为85.7%(162/189),59.0%(46/78),内膜单纯增生组明显优于复杂增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孕激素治疗方案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单纯性增生组以孕激素周期性应用为主。单纯增生组3种孕激素治疗方案对孕激素的反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
=3.611,
P
=0.161),复杂增生组高效孕激素连续应用孕激素的反应率明显高于天然黄体酮连续应用者(
χ
2
=6.390,
P
=0.041)。多因素分析显示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分组是子宫内膜对孕激素反应性的独立影响因素(
P
=0.001,
OR
=0.233)。初始治疗为子宫切除术者子宫内膜标本组织学诊断分布显著不同,复杂增生组子宫内膜不典型性增生的比率明显高于单纯增生组(
χ
2
=35.620,
P
<0.001)。单纯增生组2例诊断升级,1例复杂增生,1例不典型增生。复杂增生组2例子宫内膜癌(5.71%),8例不典型增生(22.8%)。两组病理升级发生率分别6.45%(2/31)和28.57%(1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无不典型性的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对孕激素的反应性总体良好,单纯增生患者对孕激素后半期周期序贯疗法反应良好,可作为临床初始治疗的首选。复杂增生组高效孕激素反应性良好。复杂增生子宫内膜对孕激素的反应程度明显低于单纯性增生。诊断性刮宫病理诊断子宫内膜复杂增生患者约30%并存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刮宫病理存在明显的过低诊断率。
基础研究
克氏综合征胎儿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模型的建立
罗建安, 杨树法, 于秀义, 刘欣, 陈振文
2019, 40(6): 868-874. doi:
10.3969/j.issn.1006-7795.2019.06.012
摘要
(
179
)
PDF
(6018KB)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建立克氏综合征胎儿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系(Klinefelter’s syndrome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KUMSCs),使之用于克氏综合征的研究。
方法
从临床医院获取患有Klinefelter综合征的流产胎儿脐带,采用体外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得到间充质干细胞。经质量检测、流式细胞术、核型分析、细胞诱导分化实验等技术进行鉴定。
结果
获得的KUMSCs经细菌、真菌、病毒、螺旋体、支原体、内毒素等检测均符合质量控制标准;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显示KUMSCs对CD73、CD90、CD29、CD105和CD44呈阳性反应,对CD34、CD45和人白细胞抗原-DR (human leukocyte antigen-DR,HLA-DR))呈阴性反应。细胞诱导分化实验结果表明KUMSCs可定向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成骨细胞。
结论
成功建立了Klinefelter综合征胎儿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模型,可应用于Klinefelter综合征发病机制、药物开发等实验研究。
肺纤维化风险预测的临床生物化学模型
冷冬, 李桂芹, 王颖, 缪冉, 陈铎, 黄骁舾
2019, 40(6): 875-880. doi:
10.3969/j.issn.1006-7795.2019.06.013
摘要
(
148
)
PDF
(2776KB) (
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肺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PF)患者及对照组血清生物化学数据,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有益线索。
方法
本研究收集PF患者(
n
=29)和健康对照(
n
=55)的生物化学检测数据,采用Z-计分和Log2转换方式将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用主成分分析与贝叶斯回归分析方法提取特征指标,构建PF患者血清生物化学指标的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受试者操作特征分析。
结果
与正常对照相比,PF患者血清中的α-羟丁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白蛋白、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前白蛋白及钙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其中α-羟丁酸脱氢酶是一种有效预测潜在PF风险的生物化学检测指标。
结论
本研究对PF血清生物化学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成功构建了PF血清生物化学预测模型。
搜风顺气丸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γδT17的抑制作用
郭肖瑶, 底婷婷, 赵京霞, 王燕, 解欣然, 翟春艳, 刘正荣, 蒙玉娇, 刘宇, 郭简宁, 张璐, 王宁, 张蕾, 李萍
2019, 40(6): 881-888. doi:
10.3969/j.issn.1006-7795.2019.06.014
摘要
(
209
)
PDF
(8943KB) (
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搜风顺气丸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皮损的影响。
方法
40只雄性BALB/c小鼠,背部备皮后,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搜风顺气丸组和甲氨蝶呤组,背部涂抹5%(质量分数)咪喹莫特乳膏诱导银屑病样模型。采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评分(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标准进行评分,测量表皮层厚度,记录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鼠皮损中Ki-67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皮损CD3+T淋巴细胞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胸腺及双侧腹股沟淋巴结CD3+T细胞中CD4+、CD8+、γδT+及RORγt+γδT+细胞比例;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鼠皮损中磷酸化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phosphorylated-signal transduction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3,p-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搜风顺气丸组小鼠皮损PASI评分及表皮厚度均明显降低、脾指数(
P
<0.01),胸腺指数及淋巴结指数(
P
<0.01)均明显低于模型组、Ki-67阳性细胞表达个数减少(
P
<0.01);真皮CD3+T细胞表达均低于模型组(
P
<0.01);双侧腹股沟淋巴结及胸腺CD3+T细胞中CD4+T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γδT+及RORγt+γδT+细胞比例均明显减少;并且搜风顺气丸组小鼠皮损中p-STAT3表达下降(
P
<0.01)。
结论
搜风顺气丸可能通过抑制RORγt的表达作用,从而减少IL-17A的分泌,改善皮损,表明搜风顺气丸对炎性因子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治疗银屑病的机制之一。
基于XGBoost对肺鳞癌和肺腺癌的分类预测
冷菲, 李巍
2019, 40(6): 889-893. doi:
10.3969/j.issn.1006-7795.2019.06.015
摘要
(
210
)
PDF
(3190KB) (
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肺癌亚型肺鳞状细胞癌(肺鳞癌)和肺腺癌进行预测并找出分子标记。
方法
通过研究两种不同癌症亚型中mRNA表达量,选取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mRNA,利用极限梯度增强(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算法构建模型,预测亚型分类,并比较其与逻辑回归分类模型和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的预测性能。
结果
基于XBGoost模型的预测准确率为96.55%,曲线下面积为99.04%,优于逻辑回归分类模型和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同时,找到11个基因作为两种亚型的分子标记。
结论
肺癌两种亚型的在分子层面存在明显差异特征,将辅助临床医生进行疾病亚型预测。
雌激素通过介导HOTAIR表达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生及裸鼠致瘤能力的影响
马旭兰, 夏迪, 王慧霄, 蒋子雯, 代荫梅
2019, 40(6): 894-900. doi:
10.3969/j.issn.1006-7795.2019.06.016
摘要
(
142
)
PDF
(5160KB) (
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雌激素是否通过介导HOTAIR表达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生及裸鼠致瘤能力产生影响。
方法
构建慢病毒介导干扰HOTAIR表达的shHOTAIR及阴性对照shNC稳定转染的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株,qRT-PCR检测HOTAIR的敲减水平。实验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Ishikawa细胞)、雌二醇(17β-estradiol,E2)组(E2+Ishikawa细胞)、E2+shNC组(E2+shNC细胞)、E2+shHOTAIR组(E2+shHOTAIR细胞),qRT-PCR检测E2对4组细胞中HOTAIR表达的影响。构建E2作用于HOTAIR表达不同的4组Ishikawa细胞的裸鼠移植瘤模型,记录成瘤时间、成瘤率及移植瘤生长曲线,剥离移植瘤,测量体积及质量,组织切片病理学检测。
结果
成功构建慢病毒介导干扰HOTAIR表达的shHOTAIR及阴性对照shNC稳定转染的Ishikawa细胞株,HOTAIR表达被有效敲减(
P
<0.001);E2组细胞中HOTAIR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01),E2+shHOTAIR组明显低于E2+shNC组(
P
<0.001);成功构建E2作用于HOTAIR表达不同的4组Ishikawa细胞的裸鼠移植瘤模型;裸鼠致瘤能力对比:E2组>对照组,E2+shNC组>E2+shHOTAIR组;E2组移植瘤的终体积(
P
<0.001)及终质量(
P
<0.001)明显高于对照组,E2+shHOTAIR组移植瘤的终体积(
P
<0.01)及终质量(
P
<0.001)明显低于E2+shNC组;移植瘤HE染色符合子宫内膜癌细胞病理学特征。
结论
雌激素通过上调HOTAIR表达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生及裸鼠致瘤能力,有望为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乳腺癌中基于开放染色质的环状RNA互作网络构建及功能分析
张蕴显, 王雅梅, 周萍
2019, 40(6): 901-910. doi:
10.3969/j.issn.1006-7795.2019.06.017
摘要
(
133
)
PDF
(15427KB) (
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发现乳腺癌中重要的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及其参与的分子生物处理过程。
方法
全基因组范围内分析3种乳腺癌细胞系:MCF-7、T-47D、MDA-MB-231的脱氧核苷酸酶Ⅰ超敏感位点高通测序数据(DNase Ⅰ hypersensitive sites sequencing,DNase-seq)和转座酶可接近性染色质高通测序数据(assay for transposase accessible chromatin with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ATAC-seq),筛选出捕获的基因编码序列上对应的活化circRNA,然后基于KEGG pathway对活化
circRNA
基因进行富集筛选,在此结果中选取3个细胞系共有的活化
circRNA
基因,依据Gene Ontology的分子生物过程构建乳腺癌活化
circRNA
基因互作网络。
结果
表达调控网络识别出111个关键功能模块,主要分为调控类和反应类,此外还包括一些重要的信号通路。将活化
circRNA
基因互作网络中,连接度大于50的活化
circRNA
基因定义为
hub
基因,
hub
基因对应的circRNA定义为hub circRNA,它们是:
PTK
2
B
、
PDCD
6
IP
、
ABL
1、
EGFR
、
RHOA
、
MTOR
、
NRP
1、
ATR
、
CTNNB
1、
ILK
、
NF
1、
PRKCA
、
HNRNPK
、
MEF
2
C
、
PMAIP
1、
LYN
、
NR
4
A
3、
SRF
、
AREG
、
PML
、
PTK
2、
ROCK
2、
TGFBR
2、
VEGFA
、
DLG
1、
HRAS
、
ITGA
2、
CREB
1、
STAT
3、
RUNX
2和
TIAM
1。
结论
乳腺癌细胞染色质中处于活化状态的circRNA,其参与的生物过程主要是正、负调控细胞周期、凋亡、增生、分化等重要的细胞生物过程,因此表明circRNA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临床研究
脾多肽注射液联合术后化疗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的研究
白向东, 郝雅婷, 张欣雪, 贺强
2019, 40(6): 911-915. doi:
10.3969/j.issn.1006-7795.2019.06.018
摘要
(
171
)
PDF
(1356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脾多肽对三阴性乳腺癌术后辅助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的80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
n
=40)和试验组(
n
=40),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根治手术加术后辅助化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脾多肽注射液,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免疫功能。
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明显增高(
F
=5.793,
P
=0.018),CD4
+
(
t
=5.337,
P
<0.001)、CD8
+
(
t
=9.874,
P
<0.001)、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
t
=-7.460,
P
<0.001)的比例及Treg细胞(
t
=7.113,
P
<0.001)都有不同程度地增高。试验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free survival period,PFS)比对照组长,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的上肢淋巴水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脾多肽注射液可明显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促进生活质量改善与提高,在临床治疗领域具备进一步推广价值。
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多中心病例系列研究
张鹏, 杨威, 王奎吉, 谭翊, 商晓娟, 舒凝, 汪芗, 许世闻, 孙三峰, 赵新雨, 於堃, 陈陆泉
2019, 40(6): 916-920. doi:
10.3969/j.issn.1006-7795.2019.06.019
摘要
(
322
)
PDF
(1234KB) (
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初步评价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病例系列研究设计,自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分别于7个分中心纳入222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予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各分中心之间纳入患者的基线一致,每周1次,共4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2、3、4、8周进行鼻炎症状量表(total nasal symptom score,TNSS)和鼻炎伴随症状量表(total nonnasal symptom score,TNNSS)评价,于治疗前、治疗第4、8周进行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标准版(rhin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RQLQ)评价。
结果
222例患者中有1例失访,纳入统计的有效量表分别为221份TNSS、218份TNNSS、213份RQLQ。患者TNSS量表和TNNSS量表评分自针刺第2周开始持续下降至第8周(治疗结束后4周,观察结束时点),RQLQ量表评分在第4周或此前即明显降低,并于第8周进一步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1例患者出现面颊肿胀的轻微不良反应。在8周的观察期内,AR患者的控制率超过80%。
结论
初步证明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AR有效、安全、具备推广的可行性。进一步研究将增加客观指标评价、补充针刺即刻效应观察,细化可能的不良反应种类,延长随访时间,明确不同刺激方式对AR治疗效果的影响,规范针刺方案,优化患者就诊体验。
儿童头颈部非横纹肌肉瘤软组织肉瘤临床研究
段超, 王生才, 金眉, 张大伟, 赵文, 王希思, 赵倩, 邰隽, 张杰, 何乐建, 张建国, 倪鑫, 马晓莉
2019, 40(6): 921-926. doi:
10.3969/j.issn.1006-7795.2019.06.020
摘要
(
196
)
PDF
(1065KB) (
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多学科联合诊治头颈部非横纹肌肉瘤软组织肉瘤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近期疗效,以指导临床诊疗。
方法
将2012年10月至2018年2月期间本中心收治的头颈部非横纹肌肉瘤软组织肉瘤病例连续纳入研究。治疗采用包括手术、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及局部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在内的多学科联合诊治模式;局部放疗方式的选择包括外放疗、质子治疗及
125
I粒子植入治疗。分析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
结果
本中心收治的11例头颈部非横纹肌肉瘤软组织肉瘤患儿,年龄1.1~12岁,中位年龄5.6岁,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病理类型包括:恶性横纹肌样瘤3例,滑膜肉瘤2例,婴儿型纤维肉瘤2例,孤立型纤维肉瘤1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伴有CIC-DUX4易位的小圆细胞肉瘤1例,未分类的小圆细胞肉瘤1例。2例婴儿型纤维肉瘤患儿行
ETV6-NTRK3
融合基因检测,结果均为阴性。2例滑膜肉瘤患儿
SYT-SSX
融合基因均为阳性。肿瘤直径≥5 cm者6例,<5 cm者5例;6例患儿无区域淋巴结转移,5例存在区域淋巴结转移;有远处转移者3例,余8例患儿不存在远处转移,其中2例患儿为肺转移,1例患儿为骨、骨髓、胰腺及多发淋巴结转移。5例患儿行手术治疗,6例患儿仅行活检。全部患儿均接受化疗。3例患儿行外放疗,4例患儿未放疗,4例患儿行
125
I粒子植入治疗。随诊时间10~78个月,中位随诊时间19个月。治疗后8例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例死亡,1例治疗中发生肺转移仍在治疗中。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本组患儿预计平均生存时间为(64.7±6.9)个月(95%
CI
:51.1~78.2)。1年总生存率及无事件生存率均为(88.9±10.5)%。
结论
手术联合化疗及放疗是头颈部非横纹肌肉瘤软组织肉瘤患儿的有效治疗措施,近期疗效较理想,但仍需进一步随诊观察。远处转移是导致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发酵的冬虫夏草菌粉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间质性肺疾病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评价
崔瑷, 曹锐, 张慧, 黄莉茹, 袁雪燕
2019, 40(6): 927-937. doi:
10.3969/j.issn.1006-7795.2019.06.021
摘要
(
185
)
PDF
(1340KB) (
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人工冬虫夏草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ILDs)随机和半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收集人工冬虫夏草治疗COPD和ILDs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按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评价方法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按照随机对照试验报告统一标准(consolidated standards of reporting trials,CONSORT)清单进行研究报告质量评价,按照临床指南对纳入研究的疾病诊断标准、干预措施和严重程度评价及结局指标设定进行专业评价。
结果
检索相关文献,入组126篇文献,其中涉及COPD的研究112篇,涉及间质性肺疾病或矽肺合并COPD的研究14篇。入组文献的研究方法学质量(COPD正确率0%~35.7%;ILDs正确率9.1%~18.2%)和报告质量亟待提高。入选文献在诊断的确认(COPD合理率42.3%;ILDs合理率78.6%)、治疗方案设定(COPD合理率28.8%;ILDs合理率14.3%)和疗效评价指标及治疗终点设计(COPD合理率50%;ILDs合理率64.3%)上也有很大缺陷。
结论
由于研究质量较差,目前的证据不能证实联合使用发酵的虫草粉对改善COPD和ILDs的疗效有肯定作用,仍需要进一步研究以证实其临床价值。
体质量指数与下肢继发性淋巴水肿预后的分析
苏万春, 孙宇光, 夏松, 信建峰, 常鲲, 沈文彬
2019, 40(6): 938-942. doi:
10.3969/j.issn.1006-7795.2019.06.022
摘要
(
164
)
PDF
(1044KB) (
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下肢继发性淋巴水肿肿胀程度和手术治疗预后的影响。
方法
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行淋巴水肿手术治疗的96例下肢继发性淋巴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BMI分为正常组(BMI 18.5~23.9 kg/m
2
)25例、超重组(BMI 24.0~27.9 kg/m
2
)38例、肥胖组(BMI≥28.0 kg/m
2
)33例,比较3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患肢和健肢的周径差及体积差等临床资料。
结果
3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而3组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的患肢和健肢周径差、体积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01),肿胀均较术前明显缓解;肥胖组和正常组的术前患肢和健肢体积差、周径差、吸出脂肪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超重组、肥胖组与正常组术后6个月的患肢和健肢体积差和周径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BMI与下肢继发性淋巴水肿肿胀程度和预后有密切关系,是影响肿胀程度和手术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双能CT改进的虚拟单能成像重建算法的门静脉图像质量评估
胡斌, 陈静静, 徐文坚, 徐琦, 李晓飞
2019, 40(6): 943-947. doi:
10.3969/j.issn.1006-7795.2019.06.023
摘要
(
166
)
PDF
(3926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改进的虚拟单能成像重建算法在腹部双能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门静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分析60例研究对象上腹部双能CT增强检查结果,采用配对
t
检验比较40、50、60、70、80、90和100 keV改进的虚拟单能成像重建算法重建的图像与标准线性融合M_0.5图像(50% 100 kV,50% 140 kV)的门静脉主干的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和图像质量评分。
结果
门静脉主干40~70 keV改进的虚拟单能成像重建算法重建图像CNR值均比M_0.5图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均<0.05)。与M_0.5图像相比,门静脉主干40~80 keV改进的虚拟单能成像重建算法重建图像的SNR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均<0.05)。门静脉主干的图像质量评分改进的虚拟单能成像重建算法40~70keV重建图像明显优于M_0.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均<0.05)。改进的虚拟单能成像重建算法40 keV重建图像的门静脉主干的CNR和SNR分别是M_0.5组的3.57及1.53倍。
结论
改进的虚拟单能成像重建算法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算法,它能够克服低keV的噪声限制,双能CT门静脉成像40 keV使用改进的虚拟单能成像重建算法重建与M_0.5线性融合相比,图像质量显著提高。
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轻中度老年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王建平, 桂沛君, 谢瑛
2019, 40(6): 948-952. doi:
10.3969/j.issn.1006-7795.2019.06.024
摘要
(
226
)
PDF
(1022KB) (
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治疗轻中度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轻中度老年抑郁症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tDCS,对照组采用相同的刺激部位和时间的伪刺激。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24项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老年抑郁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价两组患者抑郁及认知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GDS变化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Mo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tDCS可显著改善轻中度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病例报告
早期诊治肌萎缩型颈椎病1例报道
吴启超, 张文凯, 许崧杰, 赵鹏, 祁文龙, 陈学明
2019, 40(6): 953-956. doi:
10.3969/j.issn.1006-7795.2019.06.025
摘要
(
165
)
PDF
(12051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气管插管后主气道狭窄1例临床分析
呼玮, 陈谨
2019, 40(6): 957-959. doi:
10.3969/j.issn.1006-7795.2019.06.026
摘要
(
118
)
PDF
(5661KB) (
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儿童自发性椎管内硬脊膜外出血16例病例分析
彭小娇, 葛明
2019, 40(6): 960-965. doi:
10.3969/j.issn.1006-7795.2019.06.027
摘要
(
139
)
PDF
(5889KB) (
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脑胶质瘤免疫治疗进展
陈峰, 郑晓红, 李文斌
2019, 40(6): 966-971. doi:
10.3969/j.issn.1006-7795.2019.06.028
摘要
(
213
)
PDF
(1038KB) (
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类型,也是最具破坏性的肿瘤之一。经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及化学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后,其生存期仍然很短。近年来癌症免疫治疗方法在治疗实体肿瘤中取得巨大成功,然而在脑胶质瘤治疗中的应用尚不普遍。本文就脑胶质瘤的免疫治疗以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消化道巨噬细胞的功能与炎性肠病和肠道肿瘤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王田田, 高琛琛, 李利生, 徐敬东
2019, 40(6): 972-981. doi:
10.3969/j.issn.1006-7795.2019.06.029
摘要
(
150
)
PDF
(4214KB) (
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巨噬细胞(macrophages,Mφ)是由血液中的单核细胞(monocytes,Mo)分化而来,依据肠道环境的变化可分化为M1Mφ、M2Mφ和调节性Mφ(regulatory macrophages,Mregs),能够识别并杀死病原体,参与固有免疫与获得性免疫,常存在于免疫防御的部位。在正常情况下,Mφ具有保护肠免受炎性反应损害的重要作用,可产生多种抗炎细胞因子。除此之外,Mφ在维持肠内稳态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Mφ功能紊乱时多伴有肠道疾病的发生,如炎性肠病和胃肠肿瘤的发病。总之,Mφ对维持肠道健康的作用不容小视。
专论与述评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精准选稿策略探讨——基于2015-2019年高引用及高下载发表论文数据分析
慕萌, 张俊敏
2019, 40(6): 982-985. doi:
10.3969/j.issn.1006-7795.2019.06.030
摘要
(
127
)
PDF
(1157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更好的优化《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稿源结构进而发掘优质作者群,本研究对2015-2019年度《首都医科大学学报》发表文章基本情况、下载及引用最多的十篇论文进行分析并归纳总结,探讨《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的选稿策略,以期为《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策划、约稿、组稿工作提供一定帮助,进一步提升《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的质量。
名师
中国神经内镜奠基人——记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张亚卓教授
2019, 40(6): 986-988. doi:
10.3969/j.issn.1006-7795.2019.06.031
摘要
(
90
)
PDF
(1372KB) (
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学系简介
首都医科大学超声医学系
2019, 40(6): 989-989.
摘要
(
67
)
PDF
(1399KB) (
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闻公告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被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收录
2024-10-16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继续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2024-10-16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掌上电子刊全新上线!
2024-09-27
特别声明
2023-03-02
特别声明
2022-05-25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再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2021-03-09
通知
2020-04-28
通知
2020-02-07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网站维护升级通知
2019-09-19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获评2018年度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2018-11-30
修改网站登录密码的通知
2018-07-03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助理编辑招聘启示(校内)
2018-05-02
首医期刊联盟系列讲座-“How to get published_foundation”讲座圆满举行
2018-04-12
首医期刊联盟系列讲座-“医学论文英文摘要撰写的基本要求和常见问题”讲座圆满举行
2018-04-03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招聘启示
2018-03-20
首医期刊联盟开展系列讲座,提高编辑人员业务水平
2017-11-29
重要通知
2017-09-29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获2015年度“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
2017-05-03
《医学教育管理》增刊征稿通知
2017-03-15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获评“2016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2016-12-08
更多...
友情链接
医学教育管理
首都医科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图书馆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PubMed数据库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
更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